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听这话,江御医顿时没了睡意,快步跟在他们身后,直至来到距离洛阳城门只有数十丈的地方方才停住。
杜如晦借着火把的光亮找到几块弃置在战场上的石头还有弩箭,道:“这些应该就是了。”
第七百一十五章 三日时限
刘弘基微一点头,对江御医道:“银针可能试得出疫病之毒?”
“当然。”在得了肯定的答应后,刘弘基指着那堆石头与废弃的弩箭道:“那就请江御医立刻检查吧。”
面对如晦递来的药箱,江御医难以理解地道:“先生是说查这些石头?”
刘弘基颔首道:“不错,我与杜将军,几经思量,觉得这些石头与弩箭很可能是疫病之源。”
虽然江御医觉得他的话太过荒唐,但既然刘弘基开了口,就算再荒唐,他也只得依言再照,不过当银针贴近石头之时,他心中再无半分“荒唐”的感觉,因为原本雪亮的银针,竟然变成了青黑色,与那些染上疫病的士兵一般无二。
他顾不得言语,又急忙取出几根银针,分明去试另外几块石头与弩箭,无一例外,尽皆变成了青黑色,语无伦次地道:“怎么会这样……这不可能,不会的,不应该这样……”
虽然江御医没有直接回答他们,但这些话还有变色的银针已经足够说明一切,他们的猜测没有错,困扰许久的疫病源头就在这里!
过了片刻,江御医缓过神来,但依旧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但凡疫病者,皆是因为天灾引起,在人与人之间传染,源头是人也可能是动物,绝不可能是石头与弩箭,这……这不应该啊!”
刘弘基一字一句话道:“因为这不是天灾,而是**!”
江御医一惊,旋即脱口道:“刘先生之意,是说这场疫病是人为造成,这……这不可能,没有人能够控制疫病之毒。”
“那江御医如何解释石头与弩箭上的疫毒?”杜如晦这句话,问得江御医哑口无言,好一会儿方才道:“若真掌握了疫病之毒,那就真是太可怕的,只要他想,随时可以将好好的一座城池变成人间炼狱!”
刘弘基微一咬牙,道:“我看过医书,一些疫毒传染需要通过接触,而另一些,即便不接触也可传染对吗?”
江御医点头道:“是,那是最为可怕的疫病,哪怕不说话,只是在患病者的旁边站一会儿,也会传染。”
刘弘基思忖片刻,道:“军中传染不算太过利害,应该不是这一种。”
“是血液!”杜如晦忽地道:“后面一批被传染的人,都曾接触过患病者的血液,我想,这就是传染的途径。”
刘弘基颔首,朝江御医道:“药方可有眉目了?”
江御医正要说话,一名士兵往这边快步奔来,一瞧见他们,匆匆行了一礼,喘着气道:“江御医您在就好了,尉迟将军正在四处找您呢。”
江御医疑惑地道:“寻我何事?”
“小人也不知道,不过看尉迟将军的样子,似乎很急,您还是赶紧过去看看吧。”听得这话,江御医不敢怠慢,赶紧随他去见了尉迟敬德,刘弘基二人也紧随其后。
尉迟敬德正急得团团转,看到他出现,如遇救星,整个人如一阵风一样冲了过来,“江御医您来了就好,快去看看陛……病人!”
虽然尉迟敬德及时改了口,但江御医岂有听不出之理,看样子是李世民的病情起了变化,在遣走士兵之后,赶紧随其去了李世民的营帐,刘弘基二人也是心急如焚。
进到营帐,齐御医已经在了,一脸凝重地替李世民诊脉,后者的情况实在不太好,从昨日开始,就开始出现一个又一个的疱疹。
在江御医与齐御医去商量病情后,刘弘基来到尉迟敬德身边,低声道:“陛下病情恶化了吗?”
“嗯,我想着陛下今儿个一天都没吃过什么东西,就拿了一碗洒了些细盐的薄粥来,想着好歹吃一点,哪知还没来得及喂,陛下就突然抽搐不止,好不吓人,我看情况不对,赶紧去请御医,哪知只有齐御医一人,就让人四处去找江御医,原来是和你们在一起吗?”
杜如晦点头道:“我们找到了疫病的源头。”
尉迟敬德一怔,连忙道:“这么说来,你们知道疫病从何而来了?”
“应该不会错了。”在杜如晦说话之时,刚刚还平静躺在床上的李世民突然又抽搐起来,江御医一边按着他一边掰开他的嘴,唯恐抽搐之下,咬断了舌头;至于齐御医,则拿着银针,飞快在李世民身上落着,差不多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李世民方才再次安静下来。
尉迟敬德最是心急,上前道:“陛下情况怎么样?”
齐御医抹了把头上的汗水道:“暂时没事,不过……”
见他迟迟不说下去,尉迟敬德急切地催促道:“不过什么,你倒是一次把话说完啊!”
“不过陛下的情况很不好,照此下去……”齐御医咬牙道:“陛下恐怕熬不过三日!”
这句话犹如一把巨锤,狠狠砸在众人头上,令他们半晌都说不出话来,熬不过三日……也就是说,三日后,李世民会死!
尉迟敬德最先过神来,冲上去一把揪住齐御医的衣襟,生生将他从地上提了起来,厉声道:“我告诉你,要是陛下有什么三长两短,我把你的头拧下来,听到没有?!”
齐御医被衣襟卡住了脖子,连气都喘不过来,又哪里能够说话,杜如晦见状,上前拉住尉迟敬德的胳膊,“尉迟兄若真想陛下无事,就赶紧松手!”
尉迟敬德冷哼一声,松开手,盯着不住喘气的齐御医与一旁惊魂未定的江御医道:“总之陛下有什么事,我就唯你们二人是问!”
刘弘基虽也担心李世民情况,但他勉强还能沉得住气,道:“二位御医,当真没法子医治陛下吗?”
江御医咬一咬牙道:“其实我与齐御医曾想了一个药方,或许能够医治陛下。”
一听这话,尉迟敬德急急道:“既是有药方为何不用,是否药材不够,你告诉我需要哪些药材,我现在就骑马去药材铺里买,再不然就去山上采,一定带回来!”
第七百一十六章 决意一试
江齐二人对视了一眼,后者叹了口气道:“江兄与我说过那个方子,药材倒是能够凑齐,但是……”
尉迟敬德是个急性子,一听他止了话语,急不可奈地道:“但是什么,赶紧说啊,别总是卖关子!”
江御医言道:“那是一个以毒攻毒的法子,治好的机会只有两成,剩下八成则是……死!”
两成机会……简直就是九死一生。
众人也终于明白,为何他们明明有药方有药材,却不敢替李世民医治,换做是他们也同样不敢。
这下子,尉迟敬德也没了主意,望着刘弘基道:“刘先生,您说这怎么办?”
刘弘基来回走了几趟,道:“我看过你给的那本医书,里面记载了医治疫病的方子,看书中所写,应该比你们刚才所说的以毒攻毒之法更安全,为何不用?”
江御医涩然道:“医书中确有留传下来的医治法子,但是每一次的疫病都不同,之前有用的,不代表这一次也有用,事实上,下官二人已经照着医书记载的方子,千方百计寻来药材煎给士兵服用,杜将军今夜拖去掩埋的尸体就是其中一个,剩下那几个,也是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那些药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起了反效果。”
“也就是说,只有这么一个法子?”
“是,三日之内必须要决定,否则就连一成都没有了。”在得了江御医肯定的答覆后,帐中气氛异常沉重,虽然刘弘基等人都很希望李世民好转,但两成机率实在太低了一些,简直就等于拿一国之君的性命在赌!
正在这个时候,床榻上传来细微的声音,循声望去,竟发现李世民不知何时醒了过来。
杜如晦紧张地道:“陛下,您醒了,感觉如何?”
李世民微一点头,虚弱地道:“你们刚才的话,朕……都听到了。”
刘弘基闻言,忙安慰道:“陛下您别担心,江御医他们医术高明,一定会想出办法治好您的疫病,您不会有事的。”
李世民忍着身上一阵阵的痒意,道:“朕的身体自己最清楚,三日……已经是极限!”
“不会,陛下洪福齐天,岂会英年早逝,您相信臣,很快就会好起来。”说到最后,杜如晦已是忍不住红了眼圈。
“陛下……”刘弘基刚说了两个字,便被李世民抬手制止,“朕想过了,与其这样等死,倒不如搏上一搏,至少还有一线生机。”
刘弘基明白,他这是打算用江御医的药,其实他心中也是一样的想法,可一想到那高达八成的失败率,就怎么也说不出口。
他很清楚,一旦李世民出事,此战必败,而大唐帝国也会随之崩溃,而李建成就会成为最终的赢家,掌控这个他垂涎已久的帝国!
李世民喘了口气,打量了众人一圈道:“朕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但朕……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而且……朕相信,一定可以熬过来,然后再带你们攻下洛阳!”
尉迟敬德紧紧攥着手不说话,虽然李世民说得肯定,但毕竟只有两成机率啊,实在让人心惊胆战。
“江御医,麻烦你去替朕煎药!”听着李世民有气无力的声音,江御医神色复杂地道:“陛下,您……真的想好了?”
李世民吃力地点头,对刘弘基等人道:“你们听着,不论结果如何,都不得怪责二位御医,此事乃是天灾,怪不得他们。”
见李世民心意已定,江御医只得咬牙道:“好,臣现在就与齐御医去煎药,陛下放心,臣二人必当拼尽一身医术,全力保您。”
在他们二人离去后,杜如晦道:“陛下,臣已经查到了疫病的源头,这件事,不是天灾,而是**。”随着这话,他当即将事情细细讲述了一遍。
听完他的话,李世民痛苦地道:“是朕……是朕造下的孽!”
“是李建成丧心病狂,与陛下没有半分关系!”杜如晦的言语并没有让李世民好过一些,痛声道:“若非朕一时心软,不忍杀他,就不会先后闹出那么多事,死那么多人,是朕害死了他们,是朕!”说到后面,他剧烈的咳嗽起来,苍白的脸上泛起一抹不正常的潮红,好不容易止了咳嗽,气息却是越发微弱,犹如风中残烛,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熄灭,令众人担心不已。
刘弘基安慰道:“逝者已矣,就算陛下再难过自责,他们也无法复生;若陛下真想为他们做什么,就请撑下去,熬过这一关,阻止李建成继续祸害百姓!”
李世民盯着他片刻,点头道:“你说的不错,撑下去,朕一定要撑下去!”
他的话令刘弘基微微松了一口气,虽说意志不见得能够战胜一切,但有坚强的意志总归是一件好事。
三更时分,江齐二人终于端着煎好的药走了进来,在递给李世民之时,他们犹豫地道:“陛下,您当真决定了吗?”
不能怪他们拖泥带水,实在是这碗药太过沉重,说一句重如泰山也不为过,万一李世民熬不过药中的毒性,那就是死路一条,一想到当朝君主可能会死在自己的药下,他们腿肚子都在发颤。
面对他们的话语,李世民只有两个字,“拿来!”
在不断的哆嗦中,江御医将药放在勉强撑起身子的李世民手中,后者只看了一眼,便大口饮了下去,既然决定了要搏这一次,就没什么好再犹豫的。
看到他喝了药,所有人的神情都变得极为紧张,最夸张的是尉迟敬德,李世民刚咽下药,他就立刻瞪着铜铃大的眼睛对江御医道:“快替陛下把脉,看是不是已经解了疫毒。”
杜如晦摇头道:“你以为这是仙丹吗,哪有这么快起效的,等着吧。”
在拭了唇边的药渍后,李世民道:“你们待了这么久,也累了,都回去吧,朕这里有二位御医照顾着就行了。”
一听这话,尉迟敬德立刻道:“臣不累,就算在这里守上三天三夜也行。”
第七百一十七章 动乱
李世民扯一扯唇,道:“可是你们在这里陪着也帮不上忙,倒不如去盯着洛阳那边。”他喘了口气道:“既然这场疫病是李建成所为,他一定会在我们最虚弱的时候,派兵攻击,以解洛阳之围,甚至反攻长安!”
刘弘基也想到了这一点,见他这么说,当即点头道:“陛下放心,在援军到来之前,臣一定会守住大军,不让李建成得逞。”
尉迟敬德在旁边瞪了眼睛道:“他敢来,臣就把他的头剁下来喂狗!”
杜如晦笑道:“要真能杀了李建成,尉迟将军可就是此战最大的功臣。”
在向李世民施了一礼后,三人先后退出了营帐,杜如晦走在最后,在一只脚已经踏出营帐之时,身后传来李世民虚弱的声音,“如晦,朕有话与你说。”
听得这话,杜如晦收回脚步,转身道:“陛下还有什么吩咐?”
李世民望着江齐二人未语, 二人当了好几年的御医,这点眼力劲还是有的,当即借故退了出去,守在帐外。
在示意杜如晦近前后,李世民吸了口气,涩声道:“万一……朕当真熬不过这一关,你立刻回长安,带韫仪与皇后他们离开,切不要让李建成找到!”
“不会的,陛下……”不等杜如晦说下去,李世民已是摇头道:“朕会努力撑下去,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李建成已经疯了,一旦他控制了大唐,是断然不会放过他们母子,如晦,答应朕,万一局势失控,一定要保他们无恙!”
在李世民担忧的目光中,杜如晦用力点头,“陛下放心,万一真到那一步,除非臣死,否则必护皇后娘娘与贵妃周全!”
“好!”李世民长舒了一口气,“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话音刚落,脸突然扭曲异常,喉咙里发生“咳咳”的异响,甚是吓人;杜如晦知道这是之前服下去的药开始发作了,急忙将江齐二人唤了进来。
二人早有准备,倒是没有慌乱,有条不紊地替李世民施针,并刺破十指指端,挤出紫黑色的鲜血,在一番急救之后,李世民的情况稳定了下来,陷入沉沉昏睡之中。
“二位御医,陛下可是已经没事了?”面对杜如晦的询问,江御医苦笑道:“哪里有这么快,刚才那个,只能算是勉强闯过了第一关,是否无事,至少要等两日后方才能够知晓。”
杜如晦看了一眼昏睡不醒的李世民,沉声道:“这两日,陛下就交给二位了,请一定要保住陛下性命!”
江御医叹了口气道:“下官们习的只是凡间医术,只能保证全力而为,是否无事,最终还要看陛下的命数!”
杜如晦也明白他们的难处,点头离去,出了营帐方才发现天色已是大亮,虽然他是习武之人,体力好过寻常之人,但接连熬夜,仍是令他疲惫不已,正要回自己的营帐歇一会儿,一名亲兵匆匆奔过来,还未近前,便已经急切地嚷道:“将军,不好了!不好了!”
杜如晦皱眉道:“何事如此慌忙?”
亲兵顾不得匀气,急切地道:“士兵们已经知道自己染上的疫病,且无药可医,不断想要冲出来,没得病的那些,也是心思浮动,有离开的打算,总之情况很不好,将军您快去看看!”
一听这话,杜如晦亦是慌了神,“他们怎会知道,可是你们说漏了嘴?”
亲兵连连摇头,“不关卑职们的事,是经过此处的百姓所言。”
“百姓?”杜如晦紧拧了双眉道:“怎么一回事,说清楚一些。”
亲兵咽了口唾沫,仔细将事情说了一遍,原来今日天刚微亮之时,有士兵前去河中取水,遇到在那边浣衣的几个妇人在谈论隔壁村的事情,说是这几日,那村庄里面接连有人病倒,先是发烧,然后起疱诊,闹得人心惶惶,要命的是,得病的人还越来越多了。
那几名士兵见她们说得与军营中情况相符,便留心问了起来,其中一名妇人神秘兮兮地告诉他们,她亲戚里有一人是大夫,曾去邻村看过得病的人,十有**是疫病,这病很容易传染,说几句话都有可能染上;最要命的是,无药可医,染上之后就只能等死,他们一家人正商量着搬走呢,万一传到本村来,可就想走都来不及了。
一听说是疫病,那些士兵都慌了,连水也不取,奔回营中告诉那些士兵,这种要命的事情,一旦传起来,犹如长了翅膀的鸟雀,很快就人尽皆知,包括被隔离在营帐中的患病士兵;也就在这个时候,又出现两例死亡,令得情况更加混乱!
听完他的话,杜如晦当即道:“这不可能,疫病绝不可能传到附近村庄!”
亲兵虽不知他为何这般肯定,仍是道:“但他们确是这么说的,卑职并未有半句虚言!”
“李建成,一定是他!”在咬牙说出这么一句话,他道:“你立刻去将刘先生请过来,我先去设法稳住局面!”
在亲兵依言离去后,杜如晦快步前往出事的地方,刚到那里,便看到一众士兵围在一起,看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
“杜将军来了!”不知谁说了一句,那些士兵顿时都看了过来,杜如晦大步上前,故作不知地道:“为何都围在这里,不用做事吗?”
众人相互看了一眼,其中一人走出来道:“杜将军,请您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