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肖月也学着杨小姑的样子哄着自己怀里的孩子,果然没有一会儿孩子就都不哭了,看着孩子笑嘻嘻的样子,肖月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轰隆”又一声雷响,紧接着就是噼哩啪啦的雨水砸了下来,杨昌发来到门口一看,哇,这雨是真大,就好像是从天下往下倒,几秒钟的时间地面就全都湿了,密集的雨水将人全都给阻隔在屋子里,就连九爷他们也是,他们方才跟着杨昌发一起到了堂屋,现在杨昌发在屋子里,他们在堂屋里,这么大的雨一下子就将他们给挡在堂屋了,这会儿他们要是冲回自己的屋子,刚一到雨里就成落汤鸡了。
因此九爷他们三人也没有急着回屋,就干脆躺在刚搬进来的软塌上了,反正天气也不冷。
本来以为雨水一会儿就会变小,可是谁知道这雨根本没有小的意思,没办法九爷他们只能是冒雨回屋了,毕竟什么东西都在屋里,他们也不能真的就这么住在堂屋里。
大雨一直下到了第二天的早上才有小的趋势,可是却没有停,杨昌发想着趁这个机会去地里看看,村子里的人显然也是这个意思,大家全都往地里跑,到了地里一看,庄稼已经全都躺平在地里了。
看到这个样子,有的人眼睛都红了,有的人抽着旱烟沉默的蹲在地头,有的人还想着去地里将庄稼扶起来,可是不管他们是怎么样的想法都没用了,因为雨又开始大了起来。
大家只能是赶紧往家里赶,杨昌发看着自己家已经全部躺平的庄稼心里也很难受,这可是他辛辛苦苦大半年才种好的,就等着这几天收了,谁知道全毁了,这会儿就是天气晴朗也没有作用了,庄稼受损是肯定的了。
雨越来越大,杨昌发也只能是忍着心疼赶紧回家了,家里还有媳妇和三个孩子,跟他们比起来庄稼不算什么。
回到家里,杨昌发的身上已经湿透了,完全就是落汤鸡了,肖月赶紧给他找衣服,又让他喝姜汤。
等到都收拾好了,才来到堂屋,堂屋的门大大的开着,中间放着那张软塌,三胞胎躺在上面,九爷三人坐在旁边逗他们,三胞胎笑嘻嘻的。
杨小姑在一旁做针线活,看到杨昌发回来问:“昌发,地里怎么样?”
杨昌发摇摇头,“庄稼已经全都倒了,看来今年收成要受损了,要是税收还不变,那冬天的时候肯定有人家要挨饿了。咱们家的情况也不好,地里的庄稼今年都要卖掉了,淋了雨的粮食不好吃。”要是这些庄稼黑杨昌发吃,他没有任何意见,可是他舍不得自己得家人吃。
昨天吹风下雨的时候肖月已经预计到是这么个情况了,现在听到杨昌发说的,她安慰着说:“没关系的,咱们之前不是还买了很多粮食吗?等到天晴了,收了庄稼我们就赶紧去买庄稼,那个时候粮价肯定也不高,等到粮价高的时候我们就把自家的粮食全都卖出去。”
杨昌发点点头,“也只能这么办了。”
沈俊凌在那边和平平玩,听到他们夫妻的话,他笑着说:“你们怕什么,我在你们家里住着,这里就是我的家,你们都是我的家人,我怎么可能让你们饿着,你们放心吧,我在其他地方还有庄子呢,一个庄子的产出就够咱们所有的人一年的粮食,全国最大的粮店也是我的,怎么样都饿不到你们放心吧!”
肖月听到沈俊凌的话,眼睛亮了,没错,自从沈俊凌来到他们家,他们家就没买过粮食,全部都是沈俊凌的人送过来的,只是他们之前离开的时候,他们怕战争才买了一些粮。
杨昌发则是有些不好意思,他们之前吃沈俊凌的也就算了,可是现在自家都有地了,再吃沈俊凌他有点过意不去。
肖月知道他的想法,笑着说:“昌发,别想那么多,咱们是什么关系呀!不用在意这些。”
沈俊凌点点头,对着杨昌发说:“就是,这么客气干什么,我们在你们家住了多长时间了,你们也从来没有嫌弃过,将我们当成一家人,所以说不用在意这么多。”
听到沈俊凌的话,杨昌发不自在的点点头,看着外面还在下的大雨,他得心情也沉重了起来。
串成线的雨水迫不及待的往下掉,天地全都变成灰色,犹如一张灰蒙蒙的大网笼罩着,使得人看不清楚一切。
到了中午的时候,雨丝毫没有减小的意思,肖月打着伞去了厨房做饭,可是做完了吃饭又成一个问题,搬到堂屋过不去,在饭厅吃三胞胎又不放心,最后只能是大家先吃饭,杨小姑看着三胞胎,肖月快速的吃完饭就到堂屋去换杨小姑了。
看到这个样子,杨昌发吃完饭就穿着蓑衣在院子里观察了一下,然后自己动手准备在厨房这边搭个临时的那种棚子,九爷三人也一起帮忙。
到了下午的时候就弄好了,这个过道弄好了,过道是用薄木板弄的,将木板的两头固定在房檐下面的柱子上。
就这样,一个简易的过道就弄好了,人去厨房就方便了,而且九爷他们三人也可以通过这个过道到堂屋这里来,可以说这个过道真是很方便。
晚上的时候肖月做好饭就端到了堂屋里,有了这个过道在将饭菜端到堂屋的过程中也不用担心雨水会落在饭菜里,这雨很大,要是落在碗里,等人到了堂屋估计饭菜全被雨水给泡了,现在这个过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一百八十四章 冒雨收庄稼
大雨一连下了三四天还没有停的意思,村子里的人全都着急了,庄稼已经彻底的不行了,再这样下去他们全都要颗粒无收了。
大家全都急得不行,很多人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一着急上火嘴里全是泡,杨昌发也是这样的,他的嘴角边长了好几个泡,肖月看得都心疼。
可是这天气显然还是没有听到村民们的声音,大雨仍然是不停的肆掠着庄稼,眼看着冬天就要饿肚子了,村子里的人也坐不住了,大家全都冒着大雨去了地里,就将那些庄稼湿淋淋的收回去。
杨昌发也没有办法了,他不能看着自己的心血就这么白白的烂在地里,他也冒雨去收庄稼了,肖月原本是不许他去的,这雨又大又冷的,在雨里呆着收庄稼肯定要生病的。
可是杨昌发的心里着急,根本就劝不住,肖月也只能是随他了,而且周大叔也坐不住了,肖月跟杨昌发家的地今年他也是付出了很大的精力,而且庄稼人最珍惜的就是粮食了,周大叔也是披着蓑衣就跟着杨昌发一起去了地里。
他们两去了,其余人也不忍心看着,周婶子,杨小姑,肖月也全都要去,他们想着多一个人帮忙也可以早点弄完,让他们在雨里少淋一会儿。
可是杨昌发跟周大叔不同意,她们全都是女的,这雨这么急这么冰很容易生病的,她们不能去地里。
就这样他们僵持在一起,后来还是沈俊凌看不过去了,找了20个壮劳力来帮忙,这都是沈俊凌手底下的长工,干活可都是一把好手。
这么多的人帮忙,肖月跟杨小姑她们也就不再坚持要去地里帮忙了,杨昌发就带领着这些人去自己家地里了,他们家的损失最惨重,因为他们家的地最多。
水稻已经倒在地上了,只能是先用镰刀将它们全都割回去,玉米还好说,因为有玉米皮包着,就只要将玉米掰下来回去后去掉玉米皮晾晒就可以了,而且玉米也成熟变硬了,这雨暂时还没有造成玉米的损失,可是再这样下去玉米就要发芽了。
剩下的庄稼全都不同程度的受损了,特别是小麦, 麦穗已经开始发胀快要出芽了,得赶紧弄回去。
如果不是这场大雨,现在的临水村应该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收庄稼,村子里应该是弥漫着粮食的味道。
可是现在大家只能是冒雨在地里收庄稼,大雨的浸泡使得地里的土全都是松软的,人踩上去不一会儿就陷下去了,收庄稼的时候都不能穿鞋子了,全都是赤脚上阵了。
而庄稼因为被雨淋了也变得比干着的时候要重很多,而且雨势也没有变小,上面雨淋着,脚底下全都是泥,人还要弯着腰收庄稼,整个过程比以前秋收更累人,不一会儿人也就变成了泥人。
大家都不在乎,只是忙着收庄稼,这个时候村子里的人几乎是全都去了地里,别人家没有杨昌发家这样可以一下子找这么多的人帮忙,他们就只能是自己干了,家里只要是能干活的人不分男女老少全都去了地里。
小孩子也跟着去地里帮忙,他们小小的身子在雨里更是单薄了,可是谁家都不能心疼孩子,这个时候抢不回庄稼以后就要挨饿了,只能是让小孩子也去地里了。
地里的庄稼收了一部分就要转回家里去,只是湿淋淋的庄稼也让他们发愁,肖月家的庄稼不像是别人家也不多,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完全放下, 他们家的有五十亩地,庄稼太多了,他们家根本就放不下。
这庄稼要是干的,就可以直接放在地窖里,可是这会儿庄稼湿着就得先找个地方晾开,不然也会发芽的。
后来沈俊凌让他们将庄稼放在酱料厂,酱料厂里面现在都是空的,还等着秋收过了做酱料,那里面放酱料的屋子现在是空荡荡的,放粮食正好。
杨昌发听了也觉得挺好的,就赶着牛车将庄稼全都拉到酱料厂了,现在酱料厂里放酱料的大房子空着,还有三个睡觉的房子也空着。
肖月知道粮食都湿了这么放着晾也不行,就想着烘干,因此她要去看看地方,将三胞胎交给杨小姑看着,她直接穿着蓑衣跟着九爷三人一起去了酱料厂。
九爷他们也要过去看看这次粮食的损失,他们虽然不在京城了,可是九爷的封地在这里,而这里今年遭了灾,他们得知道情况,这样才可以上报朝廷,看看是要赈灾还是减免税收。
到了酱料厂,肖月一看到那三个大炕她就有了主意,她让杨昌发将玉米倒到了放酱料的空房子,将小麦,水稻,黍子全都拉到有炕的房子。
然后让周大叔将三个炕全都放上柴火烧了起来,等到炕烧热了她才将湿透的小麦放在炕上。
看到大家都不明白肖月笑着说:“这庄稼是湿得,收回来也不好处理,这样子用热炕将庄稼给烘干就行了,等到庄稼烘干了再脱粒就可以了。”
明白了肖月的意思,杨昌发跟周大叔全都兴奋了起来,“哎呀!这个主意好呀!这样子就不怕庄稼堆在一起发芽了,太好了!”
他们紧接着就赶紧开始干起来,有三个炕,周大叔周婶子负责一个,杨昌发和吴叔负责一个,剩下的一个则是交给了两个长工,其余人则是负责将庄稼往酱料厂拉。
玉米放在空房子里没事,只等着将这些庄稼处理好了再去剥玉米皮,到时候风一吹玉米就干了。
有了这么好的处理方法,他们当然不会自己藏私的,村子里的人庄稼可是跟他们一样,因此请了里正过来,让他通知村子里的人可以来酱料厂看看。
村子里人正为湿庄稼发愁,听到这个消息每家的男人都去酱料厂看了,就是一个炕就可以了,村子里家家都有好几个炕,这一下子都高兴了,只想着赶紧将庄稼收回去,自家也这么干还能挽回不少的损失。
杨昌发家的庄稼弄了整整三天才弄好家,看着已经装袋的小麦,大米,还有晾在屋子里的玉米,杨昌发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
自家的粮食总算是弄好了,这还幸亏了沈俊凌帮他们找的那些长工,不然他们家现在还收不完庄稼。
庄稼收好了,顺便放在酱料厂,杨昌发又去几家亲戚家看看,肖家的人多而且都是勤快人,他们家有四个炕收拾了两个出来,肖老爹,郑氏和肖春赶着牛车冒雨去了地里收庄稼,肖星跟肖夏一人看一个炕在家里烘庄稼,一家人忙忙碌碌干了五天,杨昌发过去看得时候他们已经剩下一点湿的庄稼了。
看到没多少了杨昌发也就没有帮忙,又顺路去了杨大伯家和杨三婶家,两家也是没多少了,这两家是相互帮忙的,和在一起干的农活,这样人多干的也快。
最后杨昌发去了杨家老屋,虽然因为过继可可的事情闹得很不好,可是那毕竟是他的爹和大哥,他也不忍心看他们庄稼受损然后饿肚子。
结果倒好,他过去一看差点没气死,这么大的雨杨昌富和林氏还有李氏全都在家里,就只有杨昌贵跟杨老爷子带着杨昌贵家的四个孩子下地。
只有杨昌贵一个壮劳力,杨老爷子根本就干不动,这地里现在已经全是泥水,杨老爷子的力气全都用在走路上了,哪里还能干农活。
四个孩子也是,力气不大,能干的活也比较少,杨昌贵一个人什么都顾不上只是着急的收庄稼。
可是毕竟只有他一人,所以直到现在村子里的人大部分都已经将庄稼给收回去了,而杨家老屋的庄稼才收了一半。
杨昌发去的时候正好是杨昌贵拉着一车的小麦回来,路上泥泞不堪,杨昌贵在前面拉着,杨老爷子跟四个孩子在后面推,而家里的三个大人却是安安稳稳的呆在自己的屋子里。
看到这里杨昌发的心里满是火气,尤其是看到杨老爷子在雨里瘦弱的身躯,而且脚下一滑他就摔倒了,趴在泥水里半天都起不来,杨昌发真是对杨老爷子又心疼又生气。
杨昌发沉默着走到杨老爷子的跟前,扶起他然后将他搀到了一边,他自己给杨昌贵推车子。
将湿掉的庄稼全都放在堂屋里,一进堂屋,杨昌发就闻到了一股发酵的味道,他一看果然有些庄稼已经发芽了,在将堆在一起的庄稼扒拉开,最下面的庄稼已经发热了,“哥,你怎么不烘干庄稼,你看看都已经发芽了,这下面的已经发烧了。”
杨昌贵看着庄稼也是满眼的心疼,听到杨昌发的话他只能是沉默的低着头。
杨老爷子看到自家的庄稼也是满眼的苦涩,他对着杨昌发说:“老二,不怪你大哥,都是我这个当爹的错,行了,老二,以前是爹糊涂,爹不求你原谅,只希望你能帮着你大哥把庄稼给收回来。”
杨昌发点点头,这是当然的,只是他不明白,为什么家里闲着三个人不去,非得让孩子们跟着去地里。
杨昌贵也是生气了,其余的事情他可以不计较,可是庄稼的问题他是真的生气,气愤自己一年的努力就这么白费,因此现在他对于自己那个三弟也是满心的厌恶,“还不是一个看一个的样子,非得在收庄稼的时候闹幺蛾子。”
第一百八十五章 雨过天晴
杨昌贵的话刚说完,李氏就现在自己屋子门口嚷嚷开了,“杨昌贵,说话要凭良心,什么闹幺蛾子,还不是因为你窝囊人家才会这么欺负人,你要怪也怪不到我头上,谁让你有那么不要脸的两个家人。”
李氏的话让人一头雾水,还没有搞清楚情况,林氏也现在自家的门口吵开了,“大嫂,你怎么说话的,我们怎么呢?怎么就成了不要脸的了?”
林氏其实有些不打自招,李氏的话又没有点名道姓,她完全可以装傻,可是她急着跳出来,就说明老三两口子真的是事情的始作俑者。
李氏插着自己的水桶腰,指着林氏的鼻子骂,“还说你们要脸,要脸的人能做出这样的事情?”说着她转身对着杨昌发说,“老二呀!你说说这些年可都是你跟老大两个人辛辛苦苦的为这个家,老三他做过什么,相反的他上学还花费了家里不少的钱,可是现在倒好他要回来分家了。”
听到这里杨昌发总算是明白了,看来老三两口子是在外面有什么事情了,不然也不会回来老屋这边分家了,要知道老三当官以后,这个家里相当于分开了,老三也没有给家里一文钱,也没有下过地,他自己当官赚的钱全都在他们自己那里,现在想着分家明摆着是来占便宜的,李氏能答应才怪?
可是这也不能成为他们不下地的原因,杨昌发冷冷的看了院子里吵架的妯娌两一眼,“不管怎么样,你们也不应该因此就不去收庄稼吧,村子里的人全都去地里了,就你们还呆在家里,你们也能呆的住,不怕饿肚子呀!”
李氏撇撇嘴,“我有什么呆不住的,反正又不是我们家的粮食,老三两口子已经说了,去年的粮食全在家里归我们,今年的粮食归他们,而且人家还跟老爷太太一样,不下地让我们帮着收。”
李氏的话让杨昌发吃惊的张大了嘴,他没有想到自己家老三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这完全就是强盗的行为,跟抢有什么两样?不过这是他们两家的事情,杨昌发不愿意参与其中。
他对着杨昌贵说:“大哥,我们还是先去收庄稼吧,别人家都差不多收完了,再这样下去真的要颗粒无收了。”
杨昌贵点点头,家里的事情他现在也不想管,可是他知道自己肯定不会让老三就这么将粮食全部当成是他的,现在还是粮食重要,其余的以后再说。
说着杨昌贵就跟杨昌发一起往地里走,杨大宝带着弟弟妹妹跟上去,杨昌发拦住了他们,“大哥,等会儿去村子里喊几个人吧,孩子们就呆在家里吧,看看他们已经冻的嘴唇都变色了,再这样就要生病了。”
杨昌贵点点头让杨大宝带着弟弟妹妹回屋换衣服,然后又让李氏照顾一下孩子们,他跟着杨昌发去村子里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