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掌家娘子-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父有偏疼,孙女不敢说,只想去见父亲,祖父不肯答应,孙女只能自己想法子,孙女要离开三房,去族里请族长做主,让孙女回京去。”

什么?

姚老太爷就算沉着,眼睛里也露出诧异来。

婉宁要离开三房?

从前去二房只是为了服侍二老太太,现在却说:不让她回京,她就离开三房。

笑话,以为在这里说一通他就会让她回京,这是什么道理,一个内宅的小姐怎么从泰兴去京城,沈家送她去?那么从此之后她就别想再进姚家门。

放屁。

这样的事,他是闻所未闻。

姚老太爷抬起眼睛,不其然地迎上婉宁的眼睛。

那双眼睛里满是坚定、从容,无论如何也不会退缩。

婉宁道:“我来族里时拿的东西不多。可大多数都在六婶的库里,那些东西我也想给二婶,可都是父亲给我置办的,我要问问父亲再说。”

寿远堂顿时脸色难看。“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二姐会贪了你的东西不成?”

婉宁伸手从袖子里拿出单子放在桌子上,“东西找全了,就不算贪。”

东西找全了,就不算贪。

寿远堂动气,鼻血顿时又淌出来。

……

“婉宁,有没有收拾好东西?我们快走吧。”二老太太的声音从院子里传来。

姚老太爷抬起头,眼看着姚宜州扶着二老太太进了门。

前几日二老太太来三房是被肩舆抬来的,现在却是自己走进来,转眼不见,母老虎的身子怎么愈发强健了。

“我们三房的事二嫂也要插手?”姚老太爷翘着花白的胡子。威风凛凛地开口。

“我不能不插手,闹得满城风雨的事,族长不管谁来管?三叔如今自顾不暇,我不能眼看着不伸手,”二老太太说着嫌恶地看了一眼寿远堂。“当年沈氏的事,三叔还怨我不给帮衬,不管是你三儿媳娘家还是六儿媳娘家,在我老太太眼里啊,那都是一样的,那时候疏漏这时候补救,你说是也不是?”

这老东西又来装聋作哑。

“婉宁我带走了。三叔这家事要管,里里外外要理个清楚,别污了我们好女儿的名声,如果不是三叔应允婚事,就要查查家里有谁在嚼舌根,不弄清楚婉宁是不能留在这里。”

“我们婉宁是好女儿。虽然不想走,可发生了这种事,我老太太劝说了她一句……”二老太太说着看向婉宁,“是什么来着?”

婉宁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二老太太脸上露出笑容来,“对了。就是这样,三叔你学问好,不用寡嫂来解释吧!”

姚老太爷阴沉着脸看婉宁,婉宁是早就算计好了,要等他一个错漏,借此离开三房。

不但不和沈家扯开关系,还大大方方地从三房离开。

婉宁真的不怕名声有损?

毕竟是三房的小姐,没有三房长辈做主将来怎么能找一门好亲事。

二房老太太年纪大了,此一时彼一时,不可能依靠一辈子,现在能为她撑腰,将来二老太太归西,婉宁要怎么办?灰溜溜地回到三房?那时候三房可不会要她。

女子不能过继,婉宁又不能名正言顺地养在姚宜州身下,更不可能以沈家女子的身份嫁人。

这所有的一切他都想过,才利用寿家来胁迫婉宁。

可是如今看来婉宁不但不害怕,还很欣然地要走。

想要离开三房和被逼离开三房是两回事。

现在是他理亏,婉宁离开是因为他治家不严,只要二老太太不死,他在这件事上就抬不起头。

姚老太爷眼睛要冒出火光来,他还从来没受过这样的气。

“走吧,沈家老爷和太太也一起走,”二老太太说着看向沈敬元,“我们都走,让三叔自己处理家事。”

二老太太转过身去,忽然之间又回头看狼狈的寿远堂,“有我老太婆在,姚氏族里的事我就说了算,我们姚家的好女儿绝不会嫁给一个不懂礼数,没有规矩的人家,再敢出去败坏我们姚氏女子的名声,我老太婆别的本事没有,只要泰兴姚家还在,就让他不敢再踏进泰兴县。”

眼看着二老太太带着婉宁和一干下人扬长而去。

寿远堂阴狠地看向沈敬元,“你别走,跟我一起去见官,我真不信了泰兴县还没有王法了,能让人这样为所欲为。”

“去见官?”沈敬元淡淡地询问。

寿远堂捂住被打的鲜血直流的鼻子,转头要吩咐小厮,却看到姚家下人急匆匆地往进走。

“老太爷,六老爷回来了。”

寿远堂顾不得鼻子疼,裂开嘴露出得意的笑容,“我就说……姐夫一定不会有事,这不就放回来了。”

“六老爷……”院子里的下人纷纷行了礼,忍不住抬起头来看。

天哪,不过是几天的功夫。好端端的人竟然变成了这样,仿佛是从土堆里爬出来的,头发散乱,衣衫不整。脸上一片灰败,嘴唇没有半点的颜色,只有一双眼睛满是愤恨。

屋子里的人都很意外,没想到姚宜春这时候会回来姚家。

姚老太爷站起身,寿远堂捂着鼻子迎上去,“姐夫,姐夫,你可算是回来了……”

寿远堂话音刚落,只看到姚宜春咬牙切齿,一拳就向他挥过来。

鼻子刚要凝结的鲜血又热乎乎地向外喷。寿远堂整个人弯下腰,姚宜春不偏不倚打在他刚才被沈敬元打的地方。

所有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是怎么了?

寿家老爷刚被沈四老爷打过,又挨了六老爷一拳。

姚老太爷喝住姚宜春,“老六你做什么?”

“我打死你,”姚宜春嘶吼着。脖子上满是青筋,“竟然将罪过都推到我头上,说所有的漕粮都是姚家的,想要我做你的替罪羊,没那么容易。”

寿远堂睁大了眼睛,吐着嘴里的血,声音呜呜咽咽。“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什么时候……说漕粮都是姚家的……”

“你卖漕粮,压船的管事都被捉了,泰州府的漕粮也被找到了,你反咬一口,让我顶罪,我告诉你没那么容易。”

压船的管事被捉了?寿远堂只觉得眼前发黑。

压船的管事……

是卖给泰兴楼的漕粮出事了。

寿远堂如同被人当头灌下了一盆冰水。出事了,可怎么办?他抬起头来,看到了千方百计想要见到的人。

一身官服的崔奕廷,他神清气爽,站在那里不卑不亢。眉宇间淡淡的威严让他显得更加沉稳,少了年轻人的浮躁。

“本官崔奕廷奉旨巡漕,刚查得姚家、寿家卖出的漕粮。押送漕粮的姚家、寿家下人已经拿下,本官依大周律法查检姚家,不相关亲友各散,姚家三房上下人等不得乱走,不得擅动任何财物、文书,各门番役仔细把手,尽心查抄,但有禁用、违例之物拿呈本官查看。”

姚老太爷脸上顿时没了血色,“崔大人,这……怎么就要查检……我们……”

崔奕廷抬起眼睛,眉梢都带着冷淡,好像寒冷腊月的冰雪,“本官查的是漕粮,姚家是泰兴县大户,姚三老爷在六部为官,姚家和朱应年勾结贩卖漕粮,有负圣恩,有忝祖德,姚老太爷也是远近有名的读书人,却如此纵容子弟,已经失了德行,”说着翘起眼角,“还有什么想要和本官说?”

姚老太爷看着崔奕廷那双威严的眼睛。

沈敬元撩起袍子出了屋门,番役想要来查看。

崔奕廷道:“沈四老爷于本官查漕有功,不必搜查可以放行。”

姚老太爷眼看着沈敬元带着下人施施然地离开。

“老太爷,是你让人带路查检,还是本官吩咐番役一间间摸过去,这里倒还好,去了内宅,女眷恐怕要被惊扰。”

姚老太爷手心满是冷汗,没想到崔奕廷半点也不肯通融,查检还是不查检还不是崔奕廷一句话的事,现在他却铁面无私地办起来,这可怎么办?

家里可还有重利的借票……

“崔二爷,”姚老太爷舔着脸,走过来低声开口,“陈阁老和我们家素有交情,陈家和崔家有亲,算起来我们两家也是沾亲带故,宜春做出这种事来,是我一时不查,却和全家无关,我们还没分家,不好连累了他哥哥们。”

姚老太爷看着崔奕廷那双漂亮的眼睛微起波澜。

“老太爷”崔奕廷道,“本官到了泰兴县先来的姚家,因是听说老太爷是泰兴有名的君子特来拜会,见到之后,老太爷果然仪表堂堂。碍着这个,有些话本官不便说,可老太爷这样说辞,本官也只得替朝廷训诫……”

“老太爷年纪不小了,将来还要教导子孙,应该顾及脸面自重自持。”

第六十七章好买卖

被个晚辈这样说,姚老太爷额头一阵酥麻,眼前跟着发黑,身边的下人急忙将姚老太爷搀扶住。

崔奕廷下令番役开始查检,一张脸虽然没有紧紧地绷着,却看也不看姚老太爷,姚老太爷活了这么大岁数,已经见过不少人,上次崔奕廷登门他却看走了眼,没想到崔奕廷是这样不好说话。

上次在书房里他写字,陈季然在身边仔细看着,崔奕廷蹙眉用肘支着靠在椅子上闲适地都看窗外,他还以为这个崔家子弟不学无术,如今被他板着脸一训斥,他才读懂那眉眼里的意思。

崔奕廷不是不学无术,而是半点瞧不上他。

姚老太爷心底又拱了一把火,这几天他还得意洋洋,觉得一切尽在掌握,现在想起来,真是贻笑大方。

原来早有一张网在他头顶,他尚不自知。

姚宜春仍旧在喋喋不休地骂寿远堂,寿远堂也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到了,用眼色想要小厮出去报信。

小厮刚跑了两步就被皂隶压在地上绑了起来。

院子里再也没有人敢轻举妄动。

片刻功夫,姚老太爷已经汗湿了衣襟。

堂屋、书房里都传来翻找的声音。

他的家业,他在泰兴县的名声,全完了,姚老太爷觉得他头顶的那片天轰然塌下来。

老太太从内宅里赶出来,问身边的妈妈,“怎么样了?是谁带人过来查检?”

妈妈立即道:“是……是……崔大人。”

崔大人?老太太下意识地道:“那个崔二爷?”

管事妈妈点点头,“就是那个……崔二爷。”

老太太心脏被狠狠地攥在一起,他们是惹了瘟神了不成?家里接二连三的出事,这个崔奕廷怎么就握住姚家不放。

老太太道:“老太爷有没有和崔大人说一声,我们和陈家是有交情的,查检的事可大可小……”

“说了,”管事妈妈欲言又止,“听说那崔大人不肯论交情。还训斥了老太爷。”

老太太顿时一阵头晕目眩,一个晚辈训斥了老太爷。

当着姚家那么多人的面?

老太爷的脸面要往哪里放,老太太刚要向前院走,又想起什么转过头来。“六太太呢?六太太在哪里?”

“在……在院子里……”赵妈妈上前来服侍,“六太太听说舅老爷被抓,晕倒了,下人正找通窍的药……”

正是要想法子的时候,她却晕倒了。

老太太气得咬牙切齿,“走,跟我过去看看,打也要给她打醒。”

……

寿氏晕晕沉沉地听到耳边有人喊她。

“六太太,六太太……”

她呼呼地喘着粗气,想要抬起手却浑身软麻。老爷被抓了,如今弟弟也被抓,那些漕粮不脱手还好,现在落到了官府手里,攥紧了她的把柄。她要怎么办?

寿氏正浑浑噩噩地不知所措,整个身体突然被人扶起来,紧接着脸颊上一阵热辣辣的疼痛。

赵妈妈咬着牙,伸出手噼里啪啦地打过去,顿时将寿氏打的一机灵回过神来。

寿氏还没弄清楚眼前的情势,老太太推开赵妈妈,“老六媳妇我问你。你让谁去卖的漕粮?”

寿氏嘴唇嗡动,“是……前院的邱管家,昨晚上就去清点了粮食,我说趁着夜里都让泰兴楼搬走,一夜静悄悄的什么都没发生,”说话的声音越来越轻。眼睛里的神色也从震惊变成了不肯相信,“不可能啊,不可能会这样,都是安排的好好的,已经出了泰兴县。晚上……到了晚上……邱管家就会将卖粮的银钱带回来,到时候一切就都和姚家无关了,我都是按照泰兴楼东家说的那样做的,怎么会出事?泰兴楼都是用的自家的船运货,不可能会有问题,到底是哪里错了,娘,媳妇真不知道是哪里错了。”

她都安排的妥妥当当,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啊。

老太太打断寿氏的话,一连串地问过去,“如今你弟弟和寿家的下人被抓你知不知道?”

寿氏点点头。

老太太盯着寿氏,“你弟弟是跑不了了,定然要找人想办法疏通,我们家就看你怎么说法。”

寿氏一把拉住老太太,“娘,娘,你要救救老爷和媳妇……”

老太太叹口气,“是你一时糊涂,我自然要护着你。”

寿氏瞪大了眼睛,漕粮的事是老爷和她一起办的,但是老太爷和老太太都知晓,寿氏吞咽一口。

“照二房说的,如果宜春出了事,就要将你们一起逐出姚家。”

听得老太太这话,寿氏差点又晕死过去,旁边的妈妈忙上前掰开寿氏的嘴,送了一颗药丸。

麝香的味道顿时充满了寿氏的口鼻,寿氏不禁打了个冷战,“娘,您救救我们,我们不能被逐出家门,不能啊……”寿氏抓紧了老太太的袖子。

“你想想承章、承显,如果你们被逐出去,这两个孩子将来怎么办?你京里的娘家可会伸手帮衬?”老太太接着道,“宜春是我的孩子,承章、承显是我的亲孙儿,我怎么舍得你们,可若是我们在族里不能说话,就没了法子,老太爷和我一起小心翼翼没有在族人面前出错,就是为了将来到了关键时刻能帮你们说话。”

老太太的意思是,不论到了什么时候,她都不能说老太爷和老太太知道漕粮的事。

寿氏慌忙点头,“娘,媳妇明白,媳妇都知道了,是老爷和媳妇一念之差……”

老太太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你兄弟被抓,将来你见到娘家人……”

寿氏连连点头,“媳妇什么也不会说。”

老太太静静地不说话。

寿氏从床上下来跪在地上,“娘,媳妇错了,不该瞒着你。”

老太太将寿氏搀扶起来,“我和老太爷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我们会想办法……”

寿氏连连点头。

……

崔奕廷站在院子里。翻看从姚家找出来的一箱子借票,姚家从前和何家一样不过是泰兴县的米粮大户,自从姚三老爷考上了功名,仕途一路平坦。姚家三房也跟着富贵光鲜,在他记忆里姚三老爷也算是一路青云。

陈宝进来道:“方才我们看到的马车是姚家二房的,听姚家门房说,走的是二老太太和姚七小姐,后面那辆马车拉的都是姚七小姐的东西。”

姚七小姐从姚家三房走了出去。

那么她说的回家,就是要回京。

这一步步她都走的这样精准,没有任人宰割,而是想方设法的脱困。

这件事上他们既是混成了一伙,她算计了他,他也痛快地认了。双方自由买卖,索性送她上京也不是为难的事,这样一想他也不算亏。

崔奕廷从姚家出来,走过胡同,祝来文就迎上来。“崔二爷,我们家小姐说,她回京的东西多了些,不知道崔二爷能不能多腾些地方出来。”

姚七小姐能有多少东西,不是只从三房装了一马车。

再说既然他答应的事,就没有反悔的道理,崔奕廷道:“让你家小姐安心。”

祝来文弯腰道:“那就谢崔二爷了。”

他向来记不住人脸的脑子里忽然勾勒出一个女子俏皮的神情。姚七小姐长什么模样他没记住,脑子里倒是画出来一个,救姚七小姐的两个丫鬟说:两条细细的眉毛,杏核般的眼睛,鸭蛋脸,嘴巴很小像樱桃。他在心里想了想。

将这些东西凑在一起,崔奕廷微微蹙起眉头,这样的脸可不怎么好看,再和身边的丫头一对比,也看不出什么来。

他记不住脸。见得女子也不多,他也懒得去看,记住一个人的脸,不如记住一个人的声音、衣着来的容易。

崔奕廷道,“既然是买卖,没什么好谢的。”

祝来文仍旧行了礼,“我家小姐说,这是一定要谢,崔二爷只管收下。”

崔奕廷抬起眉眼,他总觉得这个礼数背后还有一桩大利益。

这样,才算是姚七小姐一贯作风。

……

二老太太听下人说三房的事,点了点头,“跟族里人说,这段日子谁也不要去三房,”说着冷笑一声,“我们二房做了那么多年的粮长,只有添补漕粮的份儿,从来不曾贪一米一粟,这几年何家征粮愈发难起来,泰兴县死了多少粮户,三叔还大义凛然地要替粮户说话……他的脸皮怎么那么厚,明明他们家也在贪墨漕粮,他却像个没事人似的,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如今算是来了崔奕廷,三房才跟着栽了。”

这个跟头摔的不轻,自从父亲做官,祖父就开始经营他的名声,如今跟漕粮扯上了关系,泰兴县祖父是呆不下去了。

二老太太看向婉宁,“你祖父想不到你会回京去,更不知道你大伯和何明安一起上京为了漕粮作证,到时候听说了定然会吓了一跳。”

婉宁摇摇头,脸上露出笑容,“祖父也会去京里,六叔出了这样的事,祖父一定会去京中找父亲商量。”

二老太太撑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