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掌家娘子-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喜欢。

婉宁抬起头来看了看父亲又在张氏脸上扫了两眼。

张氏心跳忽然快起来,脸也紧紧地蹦起,却碍于姚宜闻在旁边只能忍耐。

婉宁看得出来,张氏很紧张,她不过看看欢哥,张氏脸上就已经有了急切的神情,就像是有些什么秘密要被人揭穿。

婉宁边看欢哥边道:“欢哥长得不像父亲。”

张氏神情不太自然,父亲倒是不在意几步上前跟欢哥指了指她,“这是你姐姐。”

欢哥随便点了点头。

婉宁就想起昆哥来,昆哥才跟她见面的时候,不停地用眼睛打量着她,昆哥流露出来的表情让她觉得熟悉而亲切,所以很快她们姐弟两个就热络起来。

欢哥让她没有这种感觉。

难道真的像她想的那样,欢哥不是父亲的亲骨肉?张氏到底在遮掩着什么。

“八姐姐。”

欢哥忽然跳起来,向婉宁身后跑去。

婉宁转过头,欢哥去拉扯穿着桃红色褙子的小姐。

“婉玉。”

父亲的声音从耳边响起来。

姚婉玉忙向父亲和张氏行礼,然后将怯生生的目光落在婉宁脸上,“七姐姐还记不记得我。”

母亲生下她的第二年,家里的程姨娘生下了姚婉玉,姚婉玉不太会说话,程姨娘又惧怕父亲,谨守着主仆的规矩不敢见女儿,父亲对此很满意,经常夸奖姚婉如是个懂规矩又受礼的孩子。

她学写字的时候,程姨娘请母亲也帮着教教姚婉玉,她还记得程姨娘当时的表情,缩在椅子上,整个人好像都得摇躲进宽大的衣服里。

“你瞧瞧你,”母亲当时说程姨娘,“才多大的年纪,要将自己委屈死吗?”

她回家这几天听说姚婉玉出了痘,怕传上欢哥被挪去庄子上。

婉宁看看姚婉玉,再想想自己,所有人仿佛一眨眼的功夫就都变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猛药

崔奕廷走进刑部大牢。

田允兴立即让书办记录的口供送到崔奕廷手上。

崔奕廷看了两眼,“一鼓作气将牵扯的南直隶官员都抓了,至于被供出来的京官,除了户部的官员,其他的先不要动。”这里面虚虚实实,没弄清楚之前他不需要搅得人心惶惶,没有更多的证据,一下子不可能惩办这么多人,朝廷还要用人,皇上让他办案没错,却要先保证不能搅乱朝政。

“来了没有?”

崔奕廷问过去。

田允兴摇头,“没来。”

崔奕廷看向大牢里腾出来的一间小屋子,大约是被姚家的事拖住,腾不开手脚,少了个人屋子里顿时空起来。

前些日子姚七小姐指点田允兴怎么审问那些犯官,帮了不少的忙。

“抓到了,”何英进来道,“姚家小姐放走的那个跟车的婆子,在京外的圣月庵里被抓到了,跟着去的还有京里有名的吕二,是有名的无赖,差点就将人杀了,被我们堵个正着,现在那个婆子算是老实了,再也不敢跑,大人,您看是来软的还是硬的,要怎么审?”

软的就是恐吓,硬的就是直接上刑具。

崔奕廷道:“我们不审,何亭长带着人和我一起去姚家。”该怎么权衡是姚婉宁的事,旁人不能越疽代苞。

……

听到崔奕廷来的消息,姚宜闻有些惊讶,“他来做什么?”

“听说是将跟小姐车的那个邹婆子找到了。”

崔奕廷是因为这件事?镇国将军夫人是崔奕廷的姑姑,帮这个忙表面上看也无可厚非,可这毕竟是姚家的家事。

姚宜闻看向窗边的珊瑚盆景,上面缀着的五彩宝石在闪闪发光。“将玉清先生请过来说话。”

杜玉清是姚宜闻的幕僚,平日里遇到事姚宜闻经常将他请过来商议。

杜玉清匆匆忙忙进了书房,听了姚宜闻的话。杜玉清道:“依我看,崔奕廷是晚辈。又和陈家有关系,老爷可以因为公务繁忙不见他。”

姚宜闻点点头,“崔奕廷这次过来是因为什么?只是单单的帮忙,让下人过来说一声也就是了。”

杜玉清想了想,脸色有些难看,“老爷不是说崔大人在审那些刺杀他的人,总不能和这件事有什么关系。”

姚宜闻听得顿时心惊肉跳,“刺杀崔奕廷的人是阻碍崔奕廷审漕粮贪墨案。”想想宫门外锦衣卫挥着染血的廷杖。姚宜闻就觉得触目惊心,这时候谁也不能跟这件事牵连上,否则丢的不止是这一身的官服。

姚宜闻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崔奕廷一定是查出了什么才会上门,“会不会真的和我们家有关系?”

杜玉清忙道:“无论如何老爷都不能这样说,那邹婆子虽然人赃并获却可以是别人买通行事,老爷将家里惩戒一番,日后多加派人手侍奉七小姐,当做家事解决是最好的,千万不要牵扯到政事上。否则真的就说不清楚了,崔奕廷尤其不能得罪,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他一句话的事,崔奕廷虽然年纪小却不讲情面,不会真的因为陈家的关系就卖我们家的面子。”

姚宜闻皱起眉头,“这么说,到头来还是要去见崔奕廷。”

……

崔奕廷看着桌子上的东西,攒盒里放着点心、干果和果脯,一杯热腾腾的茶也端过来,下人笑脸相迎地伺候。

崔奕廷开始拨花生,一颗一颗地放在嘴里。

姚宜闻到现在还没有过来。用姚家下人的话说是公务繁忙,这是借口要送客。

他不信姚宜闻会不明白他过来是为什么。

为了姚婉宁的名声。不能对外声张姚婉宁被劫之事,却不能让姚家这样不声不响地混过去。姚宜闻做为姚婉宁的父亲,不管要面对什么结果,都不应该躲起来。

在他从前的印象里,姚宜闻是个有主见的人,不会这样懦弱无能。

他不禁觉得奇怪,这样的姚宜闻怎么会在后来得了皇上的信任,一举进了内阁,姚宜闻到底靠的是什么?

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内阁那几年没上什么好奏疏,该攻杀瓦剌的时候却要议和,该镇守边关重镇的时候,却怂恿皇上御驾亲征,那些阁老们满口的仁义道德却一直在盘算着自己的利益得失,他记得清清楚楚当时为首的就是姚宜闻大人。

那时候的姚宜闻应该很有主见。

“崔大人,让您久等了,”姚家管事的进来道,“老爷说手里还有一本奏折,写完就过来。”

崔奕廷站起身来。

管事的顿时松了口气,这下就该将这尊瘟神送走了。

“有饭吗?”

管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茫然地抬起头来。

崔奕廷看过去,“我还没吃饭,家里有饭吗?”

管事瞪大了眼睛,“有,有,我这就让厨房去准备。”

崔奕廷又大大方方地坐下来。

管事一路小跑出了门,径直来到厨房,看着大眼瞪小眼的厨娘,管事一拍脑袋,他这是在做什么?糊涂了不成?老爷让他说得婉转点将崔大人送走,他竟然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来吩咐厨房做饭。

这是什么事啊。

……

“那位崔大人留在家里吃饭呢。”紫鹃道。

张氏眼皮顿时跳起来,“是老爷留下的?”

紫鹃摇摇头,“听说是崔大人自己让管事去准备的。”

这是要一直在姚家等老爷,老爷开始借口避开了,可总不能离开姚家,早晚要出去面对,这样被人逼着出去见面,不免太狼狈。

“老爷那边怎么说?”张氏忙问紫鹃。

“老爷和杜先生说话,还没出来呢。”

不好,张氏心里油然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姚婉宁呢?姚婉宁在做什么?”

紫鹃道:“七小姐去问邹婆子话了,那边还有刑部的人在帮忙一起审问。”

明明知道邹婆子不会说出什么来,张氏却心惊肉跳。总感觉这把火会烧到她头上。

……

崔奕廷安安稳稳地吃饭。

管事在一旁看得直擦汗。

怪不得老爷不愿意来见这位爷,任谁见了他都要头疼。

崔奕廷吃着饭。脑子里想得是姚七小姐帮他包伤口时的情形,那种力道,拉扯的方法,多少次在他梦里出现过。

那时伤在胸口上,她要靠近他才能费力地才能缠上布条,他左手明明可以动,他却偏不去帮忙,军营里有杂乱的脚步声、将士的喊叫声。伤病的哀嚎,那一刻他却什么都听不见,借着一盏微弱的灯火,静静地和她相处。

他怎么就不仔细问问,她是从哪里来,家在哪里,家中还有什么长辈。

去姚家救起姚七小姐,只是想要偿还沈家的人情,却没想到误打误撞……

否则他要去哪里找这个人呢?

原来就和她近在咫尺。

坐在姚家。

崔奕廷脑海里不停地想和姚家有关的事。

姚宜闻嫁了几个女儿?他没有注意过,只是清楚的知道一点。姚宜之明年春天考中状元,却没有像寻常状元那样在翰林院谋职,而是直接去了左春坊。在左春坊供职没多久就尚了长公主。

崔奕廷刚想到这里……

“大人,刑部里传来消息,那些人招认了,说是寿家指使的。”

和他推断的一样,关键时刻像寿家这样依附于旁人的小角色会被推出来受过。

寿家是姚家的亲家,姚六太太不是正好在姚家。

“去将这话告诉你们掌固。”

刑部的掌固在帮着姚七小姐审问邹婆子,告诉掌固就等于告诉了整个姚家。

……

寿氏在灯下做针线,婉宁从镇国将军府回来之后,家里就开始查检。童妈妈带着人将所有人的东西都找了个遍,看着童妈妈趾高气扬的模样。想想在泰兴,她将姚婉宁和童妈妈关在绣楼里。婉宁主仆两个人过了几年忍气吞声的日子。

如果知道姚婉宁会翻身,连童妈妈也有今日,她定然不敢那样做,到头来姚家所有人都没事,只有她娘家和老爷被关进了大牢。

老太爷病在床上,三哥也不准备插手这件事,她娘家也是泥菩萨过河,除了张氏她好像没有什么可依靠。

“太太,不好了,七小姐带着人往这边来了。”

段妈妈慌慌张张地进门。

寿氏听得这话吓了一跳,将针戳在手指上。

婉宁带着人进了门,寿氏的表情僵在脸上,想要轻松点开口询问,嘴巴张半天才说出话来,“婉宁,这么晚了有什么事……”

婉宁看向童妈妈,童妈妈将手里的包袱打开。

寿氏看过去,包袱里是散碎的银子和银票还有一只金晃晃的凤钗。

看到那凤钗,寿氏的脸色顿时变了。

“我记得在泰兴时就见过六婶戴这支凤钗,六婶还说这钗子怎么都好,就是凤头上的镶的那颗珠子小了些。”

寿氏攥起了手帕,转头去看段妈妈,段妈妈不敢怠慢急忙将首饰盒子打开,盒子里面那支凤钗果然不见了。

段妈妈顿时手脚冰凉,“这是怎么回事?前几日还在……奴婢还亲眼看过,太太这些日子也没有戴,怎么就……”

寿氏看着婉宁,脸上是不可置信的表情,“这钗子是在哪里找到的。”

“六婶有没有听说昨天的事?”婉宁缓缓地道,“崔大人在京外遇刺,听说刑部已经审出来,那些行刺的人和六婶的娘家有关,无独有偶,昨天我坐车也遇到些事,多亏了镇国将军夫人帮忙才算没出差错,跟车的邹婆子带着细软逃出京,如今也被刑部的人捉了个正着,这些东西就是从邹婆子身上搜到的。”

“银子、银票没有记号,可是这支钗子是六婶的,六婶说说邹婆子和六婶有没有关系?”

寿氏听得这话几乎要晕死过去。

家里出了这样大的事,现在她也被牵扯进去,她哪里知道什么邹婆子。

“婉宁,”寿氏几乎用尽全力,“真的不是我,不是我做的,我不知道这些事,”说着看向段妈妈,“你问问我房里的下人,除了给老太爷请安,我连院子都不出,不可能去买通一个跟车的婆子。”

婉宁看着满脸惊恐的寿氏,寿氏神态自然没有说谎,“寿家敢雇凶杀人吗?”

寿氏拼命地摇头。

“要害崔大人的人都指认寿家。”

寿氏立即明白过来,“是有人,是有人要让寿家顶罪,要让我顶罪,”寿氏腿一软扑在地上,“婉宁,你要信六婶的,这些年是六婶对不住你,可是这件事不是六婶做的,不是我做的啊。”

“是谁害六婶?谁会将六婶屋子里的东西拿出来给邹婆子。”

谁,谁会这样做,在姚家谁能做成这样的事。

寿氏顿时打了个冷战,却又拼命地摇头,“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不是我,真的不是我。”

“刑部的人还在等着,这包东西是我从刑部借出来,”婉宁看向童妈妈,“拿去给我父亲看一眼,就还给刑部。”

童妈妈立即将包裹拿了起来。

眼看着婉宁带着人走出了屋子,寿氏想要起身却站不起来。

段妈妈也跟着慌张,“六太太,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啊?”

没有了娘家依靠,老爷也不在身边,她还能怎么办?是谁在陷害她,是谁在陷害寿家,她不能这样束手待毙。

“三哥在哪里?扶着我去求三哥。”

……

姚宜闻看着包裹里的凤钗,耳边是寿氏苦苦哀求的声音。

半晌姚宜闻抬起眼睛,“六弟妹不应该这样做,怎么说婉宁也是你的侄女,老六和寿家的事就算没有婉宁,崔奕廷也会查出来,现在寿家不但刺杀崔奕廷,你还买通管事婆子害婉宁……”

姚宜闻说着顿了顿,“婉宁跟我说,在泰兴的时候你就将她关在绣楼里,如果那时候你善待她,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寿氏没想到连姚宜闻也这样说,所有的过错都怪在她头上。

“不是我,”寿氏眼睛深深地凹进去,事到如今,有些事她已经不能再隐瞒,“三哥,你想想,我为什么要害婉宁?我为什么会将婉宁关在绣楼里?我做这些事有什么好处,都是因为三嫂,三嫂让我严加管教婉宁,我才会这样做的啊。”

第一百三十五章咬死你

张氏紧紧地抱着手炉,她觉得她的心脏就要跃进怀里的手炉中。。。

“太太,若不然去跟爵爷说一声,再不去找找长公主。”从前在太太面前出主意的都是孙妈妈,现在孙妈妈不在这里,紫鹃顿时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张氏攥着手指,指节青白,仿佛受了极大的惊吓。

这个时候找父亲,就等于承认了害婉宁是她安排的,向长公主求助更不可能,如果这样的家事都求到长公主头上,长公主会怎么想她?

不能让长公主知道她这样丢脸。

这个家什么时候脱离了她的掌控,姚婉宁又到底是怎么布置的人手。

还是在娘家的时候好,那时候无忧无虑,就算是谈起婚事,母亲也是抿着嘴一脸的笑容,说以她的才貌定然会找个好人家。

连过来请安的庙祝也说,她的夫君就算不是封侯拜相,也是位极人臣,她有那么多的表哥,有考上进士的,有在战场上立下战功的,还有承继爵位的,母亲在里面挑挑选选,都不舍得嫁她。

她和长公主交好就是为了能嫁给宗亲,如果她知道会出那么大的事,她宁愿做一个柔顺的闺阁小姐,等着父母定下婚约。

寿氏还觉得帮她嫁进了姚家,要不是寿氏多管闲事,沈氏怎么会那么快就离开姚家,父亲也不会看了姚宜闻。

“太太。”

丹桂的声音传过来,张氏看到一脸苍白的银桂。看着银桂的嘴一张一合,半晌才听清楚银桂在说什么,“老爷请太太过去说话。”

张氏站起身来。走到门口,银桂忙上来给张氏穿上氅衣。

她毕竟还是这个家的太太,生了嫡子欢哥,父亲又是勋贵,她就不信姚宜闻会休了她,张氏咬了咬牙,“去让人跟承章、承显说一声。他们的爹进了大牢,母亲也要被送进去了。”

闹,不是要闹吗。她就让姚婉宁闹个够。

撩开帘子,张氏就听到寿氏的哭声。

“三哥,您是明白事理的人,我和婉宁那孩子无冤无仇。我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我是为了讨好三嫂才会听三嫂的安排,”寿氏顾不得用帕子擦眼泪,“从前我写信回来总说婉宁的事,其实婉宁根本没有承认推了三嫂,您想想,婉宁回到京中,三嫂是不是不愿意您将婉宁接回来,家里的下人是不是都怠慢婉宁。这不是我一个外人能做到的事,姚家的下人只会听当家主母的话。”

寿氏居然敢这样说。张氏向屋子里走去。

“六弟妹这话是什么意思?”张氏看着寿氏,“这些年我对六弟和六弟妹也不薄,每次捎东西去族里,都要多给六弟妹带一份是因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婉宁在族里,如果都是像六弟妹说的,我何必这样大费周章。”

“三嫂还记不记得将婉宁送回族里,三嫂有一次让孙妈妈来泰兴,特意给我带了一双鞋,还跟我说,鞋好不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鞋面子,只要将面子做好就行了,孙妈妈说的隐晦,但是我知道是什么意思,三嫂就是让我表面上对婉宁好,背地里要压制住婉宁,还说我们姚家和陈阁老家有婚约,不一定会将谁嫁过去,等过阵子就将婉如接到京里来住。”

“泰兴县朱知县也和三嫂的娘家有亲,这样我们才走动,老爷才会和三嫂的弟弟一起买卖漕粮。我处处顺着三嫂的意思,就是想要攀着三嫂的娘家,将来让婉如嫁得好些,老爷也能有个前程,可……我们如今都已经落得这样的地步,”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