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文豪-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领们眼睛“嗖”的一下亮了,一个个目光炯炯的看着余柏林。

余柏林温和的对俘虏道:“我大晖是礼仪之邦,尔等小国无礼至极,我大晖定会派使臣讨要些说法。”

“大晖向来对外宽和,不愿意动刀动枪,伤了和气。若是你国能诚心赔礼道歉,想来圣上也是会接受的。”余柏林微笑,“本官将与陛下修书一份,商定使臣人员,到时候就和诸位一同去尼德兰,见见你们的国王吧。”

因余柏林说的是大晖官话,俘虏听的不太懂,但看着余柏林温和的笑容,总觉得这文臣是不是要把自己放走?难道大晖的人真的那么善良?

而将领们听了,先没回过味。他们还以为余柏林要率领他们打上门呢,怎么就要和谈了?难道余柏林也有了文人的酸脾气(余柏林:……我本来就是文人。),来什么以德服众一套了?

但他们也不是傻子,很快就回过神来。

哎哟,诚心赔礼道歉啊。这个赔礼道歉要是不诚心,咱们大晖朝肯定不依啊。这诚心,肯定是要赔礼足够才诚心吧?

而且,咱们大晖使臣如此珍贵,尼德兰又路途遥远,没有军队护送,怎么可能呢?

众人纷纷对余柏林竖起了大拇指。余大人懂,真是太懂了!

第121章

余柏林的折子很快就得到了皇帝陛下的回应。

皇帝陛下认为余柏林说的很有道理,咱们就是要如此以德服人。使臣妥妥的要有,护送的人也妥妥的要多。

咱们绝对不能堕了咱大晖的威仪。

使臣人选最终定为驸马崔承,婉淑公主随行。

驸马崔承和余柏林也有几分交情。余柏林现在还在流传的牡丹诗魁的名号,就是从婉淑公主的牡丹园子里传出的。

只是后来崔承外放,与余柏林不在一处做官,自然交情不会太深。

但余柏林对其印象还不错,是个爱老婆听老婆的老实人,除了表面上很能唬得住人,实际上内在没什么主意。

不过崔承的官评很好,很多人都认为崔承胸有丘壑。

只有熟人才知道,不是崔承胸有丘壑,而是婉淑公主胸有丘壑。

不过崔承有一点好,就是听话,且心胸开阔,并不认为他主内婉淑公主主外有何不妥。

有婉淑公主替他拿主意,他就能将更多的心思专注于自己喜爱的饲养花草和丹青描绘的事业中,对他而言,是一件十分快活的事。

婉淑公主也十分会做人,在外评价都是一位贤惠淑德的好妻子,若非余柏林和皇家熟悉,也根本不会知道崔承的公务全是婉淑公主处理。

此次前往尼德兰,皇帝陛下是准备好好跟尼德兰“说说道理”,不然不会派出婉淑公主这大杀器。

一般而言,都没说让公主出访的。

封庭在皇位未稳的时候,封蔚为了给余柏林造势,就求助于婉淑公主,可见婉淑公主和封庭封蔚两兄弟交情不错。

封蔚道:“比不过大姐和淳郡王掏心掏肺,但也算得上好人了。”

余柏林道:“好人有好报。”

他们心善,不像其他人一样落井下石,现在被重用,也是当初善举的回报。

婉淑公主并非先帝亲女,乃武宗孙女,因父母早逝,被接进宫中养育长大,破格册封为公主。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和穆宗皇帝一家关系较为融洽。又因为婉淑公主和崔承本身性格纯善,对仕途没有多大野心,不惧怕先帝的冷待,时常光明正大的送些名贵药材给封庭一家。

从送的东西,就能知道婉淑公主是用了心的。这些不比金钱来得打眼,让先帝心里不舒服。但这却又是封庭封蔚一家急需,且用钱也买不到的。

崔承和婉淑公主来到闽州的时候,封蔚正在闹罢工。

他爬到树上躺着,说什么也不下来,非让人把公务打包送给还在整顿军务,清点这次战斗损失和收获的余柏林做。

崔承无措的看向自己的老婆:“婉淑,德王怎么还是这样?”

婉淑公主没好气道:“三岁看到老,你看到他的时候都十五六了,当然没什么变化。”

封蔚一见崔承和婉淑公主,就跟找到救星一样,立刻从树上跳了下来,拉着婉淑公主的衣袖:“姐!救我!”

崔承忙把婉淑公主拉开,瞪着封蔚,仿佛在说,别动手动脚的,成何体统。

封蔚没好气道:“我姐,我拉一下怎么了?”

崔承道:“德王还是好好处理公务吧,下官和婉淑只是来打个招呼,立刻就要去见余大人,准备启程去尼德兰了。”

封蔚一听就不依了:“你们留在这啊,我去尼德兰,保准满载而归!”

婉淑公主叹气。你是想直接把人家皇室一家全端了吗?

“澈之别任性。”婉淑公主柔声劝道,“别误了陛下大事。”

封蔚又爬到了树上,对着树下两人道:“我不管,我实在是不想动了。”

宝宝就是任性,宝宝就是撂挑子不干了,你们该咋地咋地!

崔承和婉淑公主夫妻两面面相觑。封蔚如此无赖的样子,实在是让他们时隔多年,再次大开眼界。

但且不说不能擅自越权,就是皇帝陛下不怪罪,可他们有要务在身,难能说帮就帮,说留就留?

这时候,两人突听到后面急促的脚步声,然后一个清俊柔和的声音道:“下官余柏林见过公主,见过驸马。”

崔承和婉淑公主连忙还礼:“余大人客气。余大人怎么来了?”

余柏林不是还在海军营地中吗?

余柏林微笑着抬头看着树上一脸惊恐的封蔚,温和道:“下官听闻公务已经有好几日未做了,便赶回来协助德王处理积压的公务。”

崔承刚想说什么,婉淑公主一把拉住崔承,抢先笑道:“澈之正闹着不愿意,有余大人在,本宫也就放心了。本宫还有事,先行离开了。”

“恭送公主,驸马。”余柏林作揖道,想要送婉淑公主和崔承离开。

崔承也回过味来,忙道:“公务要紧,余大人何必如此见外?不必送,不必送。”

说罢,夫妻两连忙离开。

余柏林待公主驸马夫妻两走后,才继续抬头微笑道:“是你自己下来,还是我上来,请你下来。”

封蔚斟酌了一下,道:“那我下来,你可别生气。”

余柏林继续微笑道:“你下不下来,和我生不生气,有关系?”

封蔚脊背一凉,立刻从树上跳了下来。他掸了掸身上的树叶灰尘,脸上堆起谄媚的笑脸道:“我下来了。”

余柏林微笑:“好。”

……

……

“嗷嗷嗷嗷嗷长青!我错了,别打脸!别打脸啊!!!”

……

……

脸上挂着两黑眼圈的德王殿下一脸悲愤欲绝的等着案上公务,恨不得将案上公务大卸八块似的。

旁边伺候的小厮看着凄凄惨惨的德王殿下,把头都快埋到了胸口。

“前方将士好不容易才赢得了战斗,稳定了外部环境。要是闽州内里乱了,你对得起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对得起为了揭穿此次闽州豪强和地方官卖国行为而丧命的人吗?”余柏林苦口婆心道。

封蔚抬头看着余柏林,又低下头,垂头丧气道:“对不起。可是我看着公务就头疼,实在是处理不了了。”

“长青,你不知道,我刚结束对临时官员的考核,他们的文章,怎么说,写的实在是太差了,看得我火冒三丈,恨不得全撕了。还全举人呢,举人就这水准?”封蔚揉揉眼睛,表示自己的眼睛受到了比揍成黑眼圈还严重的荼毒。

余柏林道:“你之前任的是殿试考官。能入殿试的学子,都是已经定为进士的人,是整个大晖最优秀的学子。普通举人的学问,和能入殿试的学子,能比吗?”

“反正我不高兴看。”封蔚抱怨道,“不过我不高兴看,也咬牙看完了。我这么努力,你还揍我。”

余柏林:“一码归一码,你公务堆了几日了?”

“反正没出乱子。”封蔚狡辩道,“何况再过一两日李潇就要来了,他自会处理的,何必替他先处理了。”

余柏林心里替李湘陵默哀几秒,然后坚决制止了封蔚想在李湘陵来之前放飞自己,给李湘陵留下一堆烂摊子的想法。

封蔚很不高兴。因此虽然他被余柏林压制着,和余柏林一起将积压的公务做完了,但李湘陵来的时候,封蔚可就直接对其放杀气,表达了自己的强烈不满。

让许多不知情的人都以为,封蔚和李湘陵有旧怨,连崔承都忍不住来询问余柏林。

余柏林苦笑道:“哪是有旧怨,不过是抱怨李大人来得晚了而已。”

崔承思及之前封蔚躲树上都不肯处理公务的样子,心中了然,然后回去告诉婉淑公主,说她想多了,德王小孩子脾气而已。

李湘陵在得知此事之后,对余柏林抱怨:“可德王从初次见面就没给我好脸色过。”

虽然德王也并未对他做过什么打压之事,甚至是他的恩人。

“德王平日都是冷着脸,并非独对你一人。”余柏林只得道。

李湘陵摸摸鼻子。这可和平日不同吧?他对人情绪挺敏锐的,德王那样子明显似的带着敌意。

在很多年之后,李湘陵知道了封蔚和余柏林的关系,才恍然大悟,封蔚该不会把他当情敌吧?但转念一想,他和余柏林也没什么过于亲密的关系啊,怎么就让封蔚敌意那么大。

他不知道,这人啊,有天生的气场不合。封蔚就是单纯看他那双脉脉含情,看谁都像是在诉说爱意的桃花眼不满而已。

现在李湘陵想不明白,封蔚除了瞪他,也没做其他事,公务上也交接的妥妥当当的。他向来心大,也就揭过不谈了。

如今闽州官场百废待兴,李湘陵受此重任,是机遇也是挑战。他一朝中毫无根基之人,能中探花之后,不到十年,便升为一省布政使,待回京之后,定会受重用。

至于余柏林,那已经不能用普通人的标准来衡量了。

李湘陵到任之后,封蔚终于可以抛开头疼的公务,跟着余柏林一起回到海军营地,为在瀛洲建立军事基地而奋斗了。

对他而言,在烈日下指挥着工匠搭建房屋,都比坐在凉爽的屋子中批改公务来着自在。

余柏林表示无法理解,于是户外的活都交给封蔚了,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坐在屋中,就着冰盆的凉气批改做些文字上的活吧。

闽州哪来的冰?硝石制冰嘛。

第122章

瀛洲多山地,也有平原。

这么大一个岛,肯定不是全部用来当做军事基地。选好军事基地之后,这些将士们的家属也会慢慢迁徙过来,最终,会和北疆那些军营周边一样,渐渐形成新的百姓聚集地。

附近渔民和土著也会朝着有将士的地方靠拢,以求庇佑,并且向其家属兜售东西。

最终,瀛洲上的小渔村,大概会成为城镇。

而那些土著的首领们虽然现在带着自己的子民们缩在堡垒中,但当军事基地建立起来,他们看着大晖的武力,也会走出堡垒,向大晖的军队投诚。

事实上,瀛洲早就属于大晖。只是因为那时候皇帝并不重视海上,海岛也基本没怎么开发起来。所以瀛洲虽然属于闽州管辖,但连闽州沿海一些地方中央的管辖力度都不强,更别说海岛了。

但当海军在这里驻扎,一切都不同了。

瀛洲气候比闽州稍微好一些,毕竟是海岛,气温要舒适一些。但遇到台风过境,那就很是凄惨了。

因为台风的事,第一个海岛上的海军基地,是否选在瀛洲,经过了很激烈的讨论。

不过因为瀛洲岛屿土地面积广阔,且又正处于西方前往大晖京城海域的航线重要的关卡位置,最终皇帝陛下拍板决定,海军基地就建立在瀛洲。

在这其中,余柏林让工匠试验出来的水泥也是众臣不再反对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泥再加上砖,很快就能建造起一栋坚固的房子,不需要大费周章的去采石材。

海军基地的房子咨询了当地工匠的意见,又因为本地取材,就地烧制,建造十分便利。在余柏林的规划下,建造成了两层小屋,上层住人,以免湿热让海军将士水土不服,下层囤放东西。

住宿区中绿树成荫,十分阴凉,让将士们看着规划图,都十分高兴。

余柏林还加入了下水道系统,让他们告别了马桶的烦恼。

不过每次比试输了的人,就从刷马桶变成了清扫厕所。

至于家具,全是就地取材,砍伐的竹子。既清凉防虫,还十分耐用。

关键是制作十分简易。

因基地还没修建好,除了训练,战士们还跟当地老乡学了一手用竹子编东西的好手艺。

因为余柏林道,他们屋里的东西都是简易的,自己需要什么,要么自己买,要么自己做。

比起花钱买,当然还是自己做比较划算。

至于修建基地砍伐的枯草之类,余柏林也废物利用,全做成了纸。

有好一点的纸就到时候教导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差一点的就用来擦屁屁。

大家都得讲卫生啊。

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余柏林制定了很详细的强军计划,因此还修建了十分气派的教学小院,都是清一色的二层小楼。

之所以不修建高了,主要是因为没钢筋,怕台风一来,就吹垮了。再加上现在瀛洲地广人稀,他们要占更多的地盘,还为今后做准备。

余柏林可以预见,只要大晖不倒,一直延续下去,完成蜕变。那么这个军事基地说不定会一直延续下去。

余柏林并没有预料错。大晖的确抓住了机遇,政治制度平稳过度。而在瀛洲的这个军事基地,一直延续下来。甚至这中心区的二层小楼,经历了多次翻新,但仍旧保持了原有的模样。

只是在院子正中间,多了余柏林的雕像。手握书卷,面带微笑,目光温和。

至于封蔚的雕像,则在入门处。提刀跨马,怒目远眺。

关键是,封蔚的雕像,虎背熊腰,满脸横肉,络腮胡子,好一员猛将,简直小儿止啼。

若是封蔚看见那雕像,估计得瞠目结舌,大喊“这是谁,我不认识”。

后世提起余柏林此次在海军基地的中所作所为,特别是增加文化课,被誉为现代军事教育的起源。

后来在新华国成立之后,将海军基地搬迁,原址上建立了第一所海军军事院校。就是因为这历史意义。

当然,当时海军基地的长官很不愿意。他们这一支部队在这里呆了几百年,说挪窝就挪窝?凭什么?

这让当时政府花了很多时间,才说服这个军事基地的将领和战士们。

当军事基地搬迁的时候,将士们对着两座雕像脱帽垂泪,弄得跟生离死别似的。让当时媒体大书特书。

不过对于余柏林而言,这个有意义的地方变成培养华国海军将领的摇篮,还是更高兴的吧。

只是,这时候,余柏林专门修建了这么大一片地方,说是给士兵和底层军官上课,让将士们抵触心理都挺强。

将领们首先想的是,余柏林是不是想把文官那一方插进来,让士兵们读些四书五经,占用他们的训练时间。

不过经余柏林解释后,又有北疆的成功例子在,他们便不反对了。

高层将领们都是读过书的,并且文化素养都不差。甚至有些人如果从文,也能考个进士当当。这个时代的人骨子里还是崇尚读书人,余柏林爱兵如子,不在乎那些大老粗笨,愿意教这些士兵读书习字,以后他们退役之后,有这番本事,也能得个好生计。

而中层将领,除了空降的,许多都是从底层拼杀上来的。当将领和当士兵的时候不同,你不通些文墨,不读几本兵书,不会与文人沟通,根本干不下来。

听余柏林的课程规划,四书五经虽然有,但只是其中之一,最主要的是兵书史书甚至各地地理、风俗民情之类,甚至连海外都有。这些都是将领们所需要知道的。

有些将领甚至琢磨着,若是余柏林亲自授课,自己不好意思拉下脸去求教,但是可以打着监督的旗号去蹭课。

至于那些外语课,让将领们更是兴奋。

这是要为打到外面而做准备吗?

可以说,在大晖这么大个地方,当到高层将领的人,能力不错,背景更不错。

背景不错,自然文化素养就高。

再加上这群人都是去新大陆磨砺过的,对接受新知识并不抵触,甚至十分热衷。

但对于士兵们而言,就是叫苦不迭。

这么大年纪了,居然被逼着读书习字,那简直跟要了老命似的。

他们很多人,要是能读书,谁吃从军这碗饭?

至于算数之类,外语之类,要知道,数学和外语,到后世也是让学生们深恶痛绝的东西。

但将领都同意了,他们也只能咬牙认了。

谁让自己只是小虾米呢?

而有学习就有考试。考到前面有奖励,考到后面不但会通报批评,考不及格还会补考。多次补考不合格,呵呵,到时候会有补课大餐和不可言说的惩罚等着你。

这时候可没有什么人权,什么快乐学习可言。

训练没完成,没打你板子就算好的。包下所有清扫厕所的任务惨不惨?

这时候,一将领突然提起,余柏林在北疆的时候,就在军中传有“余阎王”的名号,对北疆将士而言,其可怖程度,比德王更深,是让士兵们闻风丧胆的人物。

如今,他们终于体会到了“余阎王”的恐怖之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