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豪门重生手记-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也不算是假话,只是他自己也知道,清蕙正忙着,他意态慵懒,难免有些乞人憎。果不其然,焦清蕙打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就数落他,“不事生产也就算了,还专噎人!”

“那我也跟你去开小会,帮你一把好了。”权仲白便做起身状,清蕙白了他一眼,自己又弯下腰来亲了亲歪哥,又直起腰来哼了一声,便一阵风一样地刮出了里屋。

自从娶了焦清蕙,他风轻云淡的生活就多了重重变数,两人的关系跌宕起伏,有好几次,他以为真是走到了终点。她素来是寸步不肯让人,一进门就直奔目标而去,而他虽然不拘小节,但有些事也是绝对不愿妥协的……就是去年这个时候,他也根本就未曾想到,他们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虽不说情投意合、夫唱妇随,但比起从前艰困重重的沟通来说,现在这也算是很可喜的成就了。

只是放下挂碍、云游四海的计划,似乎又要往后再推上几年了。但这也没有办法,清蕙对宜春票号的执着,也是其来有自。再说,她为了他放弃对国公位的追逐,天下间,终也没有谁是真能心想事成的。此般无奈,他权仲白又不是没有品尝过。放弃既定目标,清蕙的损失是要比他更大的,要搁在从前,她未必要费尽心思增股宜春,按常理肯定能推断得出来,如能坐稳国公府世子夫人的位置,权家私下,难道就没有力量供她使用了吗?

想到这里,些微睡意,倒是不翼而飞,权仲白一边拍着歪哥,一边心不在焉地就思忖了起来,清蕙说得对,有些问题总归不能不去想。现在大哥夫妇是不可能再从东北回来了。抛开幼金不算,叔墨、季青,哪个能当得上将来国公府的家?这要是谁都不能胜任,长辈们终究还是不会放过他的。

不过,话说回来,叔墨也就罢了,季青性子机灵、头脑聪颖,未必就不能当得起国公府。起码守成那是够了的,在这个地步,再谈往上进取,也没有太大的意思。将来婷娘若能生下一儿半女,维持和天家的亲戚关系,眼下已经隐然开始布局的夺嫡之争,和权家是真的没有关系了,顶多有他在,能提前和倒台者划清界限。长辈们应该也能满意吧,有婷娘在,家里又是两三代,可以不必担心被权力中心剔除出去。他也算是对这个家仁至义尽了……

当然,这也是建立在……

想到寒冬腊月里,被丢在立雪院中的那颗人头,权仲白拍着儿子的手,不觉重了几分。歪哥抽了抽鼻子,呢喃了几句什么,倒是把他从迷思中惊醒了过来,他慌忙放轻了手劲,将儿子又安抚得沉沉睡去,这才撑着下巴,任思绪遨游在无边无际的心湖之中。

毛三郎、毛家,达家、达贞宝……那次两人大吵,清蕙还让他和她继续维持不和,以此来试探达家的清白。没想到他在密云受伤,这件事也就从而迁延搁置,再不提起了。他们究竟也还是没把不和表露在面上,达家也是寂然无声,足有小半年没和他有什么来往了——恐怕是新春问好,在长辈那儿受了冷遇,自己也就识趣地不再轻易有所往来。焦清蕙也绝非算无遗策,对达家那位宝姑娘的担心,看来就属多余。

改明儿,还是遣人上门问泰山一声好,再送点药材吧,泰山生辰快到了,今年的生日礼,倒要亲自过目一番了,生日当天上门道贺,正好可以给他扶个平安脉——

想到这里,权仲白忽然发现,他已有许久都没去归憩林看过达贞珠了。上回过去,还是和她解释将归憩林换作梨花的原因,这回到冲粹园,一眨眼小一个月,他抽空和清蕙出去游玩了几次,倒是再没有和从前一样,有时半夜三更,还会到归憩林里出出神。

时移世易,任何人、任何事都在不断变化,即使是他也毫不例外……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思绪不禁又飘到了达贞宝身上——她生得和贞珠,的确是极为神似,那也是个可怜人……如果现在还在京里,恐怕她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了。

不过,再难过,过的也是小姐日子,发的也都是小姐的忧愁,这世上还有许多人,屋中连隔夜米都不存,冬天冷死,夏天就能热死。权神医的思绪,也就只是在达贞宝上略略一转,就又飘了开去。他开始心不在焉地琢磨脉案了,太后的、太妃的、皇上的、皇后的……

屋外忽然传来了急促而有节奏的脚步声,权仲白听惯了这人的足音,也早猜到了他的来意。等桂皮掀帘子回报,‘太后娘娘中暑,静宜园那边请您过去’时,权仲白已经翻身下床,换上了外出的衣裳。

天气暑热,太后又是有年纪的人了,有点毛病也是很正常的事,宫中太医随便开点方子也就罢了。这一次会请权仲白过来,主要还是因为她吃完成药后腹泻了几次,觉得泻得有些头晕了,不大放心让御医继续伺候,便特地传了权仲白过来。其实又哪有什么大事,无非人老药力猛,多喝些温水,药力化开了,自然也就痊愈。倒是忙坏了几个跟着过来避暑的妃嫔,打从淑妃开始,宁妃、贤嫔,几个有脸面的主子,全都忙前忙后,亲力亲为地伺候太后,任何事情都分着来做,丝毫不假手于人。倒是皇后因身份特别,可以安坐一边,看几个‘姐妹’表演。

其实,这些人毕竟是主子出身,说起服侍人,哪里比得过专门调。教出来的宫人子?权仲白看太后精神萎靡地受着牛淑妃的拳头,倒也挺为她难受的,他道,“还是静卧休息吧,别捶着背,倒是又把肠经给捶出反应了。”

牛淑妃有点尴尬,拿开手规规矩矩地就坐到皇后身边,皇后瞅了她一眼,也未曾落井下石,反而关心起皇次子来,“听说皇次子这几天都没有睡好,直嚷着头晕,可是真事?”

“应该也是热的。”牛淑妃说。“休息休息就又好了——正好,权神医今儿进来,也就顺便给皇次子扶扶脉吧。”

当神医的就是有这个好处,上回权仲白那样说话,换作是别人,牛淑妃还能善罢甘休吗?可就因为他的身份,牛淑妃也就是当时气一会儿,气过了,还不是要找他给皇次子扶脉,这个小小的过节,可不就是揭过去了?

牛淑妃这里唤人,那里皇后就数落她,“皇次子是你的孩子,也是皇上的骨肉,天家无小事。他有一点不舒服,就该传太医,那样聪颖的孩子,万一出店什么差池,别说你这个做娘的,连我、宁妃、贤嫔都要跟着心痛。”

她虽然这几年见老,但在外人跟前,皇后架子还是端得很足,这一番话,说得真是刻骨,牛淑妃望了小牛贤嫔一眼,抿唇就要请罪,“是妾身疏忽了——”

倒是小牛贤嫔神色不变,还帮牛淑妃把话题给拉开了,“天热失眠嘛,倒是人之常情,我瞧娘娘眼下青黑,昨晚怕是也没睡好吧?”

“只睡了一个对时。”皇后的失眠问题,这几年来渐渐也公开化了,她不免叹了口气,一时还真无暇挑拨牛贤嫔和牛淑妃的关系,自己黯然道,“起来就再睡不着了,只好睁着眼睛等天亮。”

这一群人在一处,难免唇枪舌剑地打机锋,权仲白也懒得搭理,待皇次子过来时,他留神看他双腕,却不见那串夜光珠串,再品皇次子的脉象,和以往也无任何不同。权仲白倒是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当时那几句话,看似触怒了牛淑妃,其实多少也还是令她心怀顾忌……

“上回进宫,娘娘得的那串石珠,不是说要赏给殿下的么?”他就逗皇次子说话;这孩子生得很美,不大像娘,一半像皇上,一半有点像他族姨小牛贤嫔,按牛淑妃的说法,那是‘像他舅舅的眉眼’。五六岁年纪,已是眉目如画,肤色又白,兼且口齿便给,是很讨人喜欢的,倒是要比太子看着更惹眼许多,一向也很得父亲的宠爱。“殿下得了宝贝,也不戴出来给我瞧瞧,倒是藏得密密实实的!”

他是口无遮拦出了名,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和他计较失言之罪,牛淑妃即使神色一变,可看得出也只有自认倒霉,却不敢当着皇后的面发作权仲白。皇后也问道,“什么珠子,这么稀奇,连神医都记在了心里?”

皇次子给母后行了一礼,“回母后的话,是南边进贡来的一串珠子,因能发光,很是罕见难得。母妃见到喜欢,就赏赐了给我。可这等吉祥物事,哪里是我可以拥有的呢,前几日上课时,我就转呈给哥哥了。”

虽说年纪小,可还真是懂事,这一番话说来,皇次子显得多么的孝悌,得了一点好东西,还不敢自己藏着,要巴巴地到东宫跟前献宝……

太后这会已经歇过来了,她微带皱纹的唇角,轻轻地抽搐了一下,“是你主动转呈,还是他看了稀奇,冲你讨要的呀?”

皇次子看了皇后一眼,便不敢答,皇后面色,登时难看了起来,她强笑道,“若真是如此,你哥哥也太不懂事了吧!放心,我给你做主,这珠子,回去就给你送来。”

皇次子还怎么敢要呢?他慌忙摇着手,“哥哥就是看了稀奇,问了一句,我也的确觉得这东西太过了,不是我能承受得起的。母后您这么说,我以后可怎么有脸见哥哥呢!”

皇后损伤了脸面,怎能不坚持要还?牛淑妃势必也要出面为儿子帮腔,两人一个要给一个不收,你一言我一语,闹了个不可开交。权仲白这里给太后开方呢,也被吵得迟迟不能落笔,太后被闹得心烦了,便道。“一串珠子,多大的事儿,既然这么好,那我老婆子倚老卖老,就送到我这里来吧。”

却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把这珍贵的夜明珠,给收到了自己的珍藏里……

权仲白想到清蕙几经思量,方才慎重地许可,“我知道你的性子,皇次子小小年纪,十分无辜。那东西虽然还不知道如何发挥作用,但肯定不是什么好物事,要你眼睁睁瞧着他受害,自己一声不出,也的确难为了你。可这石头的事,你一旦说破,万一燕云卫有所联想,好容易才糊弄过去的事,又要泛起波澜,这一次,没那么容易洗得清,多余的话我也不说了,得失顾虑,你心里都是有数的。这样吧,你还是设法再提醒皇次子一次,这东西不能带在身边。他要听进去了就好,听不进去,那也是他的命了。”

这一次让步,真是下了决心的。可没想到他还没有开口呢,阴错阳差,这石头倒是到了太后那里。太后有年纪的人了,未必还会戴一串石头珠,也算是皆大欢喜……并且这么看来,不论牛家还是孙家,应该都和送这石头的人,没有关联了。

权仲白便笑道,“我亲眼所见,的确是挺好的,不知是哪个县进贡来的,也难为他有心。”

他是冲着牛淑妃说这话的,牛淑妃很是无奈,思量了半日,方勉强道,“当时我在皇上身边,听着他也提了一句——这石头,像是甘肃什么撒里畏兀尔的头人献的,也不知是在哪个州县了。”

权仲白的眼神,闪闪发亮,他微笑道,“哦,还是归化外族所献……看来,的确是好东西啊。”

136故纵

“从二弟写的这个章程来看;朝廷入几分股;也不是全无好处;起码每年打点各地官府的钱银;也能定个数额,不至于随行就市的,换一个就重开一次口;还得耐着性子和他们周旋。有朝廷做靠山;拿银子行方便,反倒简单了。”乔大爷一边搓着鼻梁骨,一边颇有几分疲惫地道,“借机重新增资;把权家、牛家、达家的份子重算一遍;想必几家人也都说不出话来。”

冲粹园什么地方没有,空置的屋宇最多,此番几巨头上京,蕙娘索性为其各自备了一套清幽的客院,自己带着几个管事,每日里在莲子满边上的几间小屋里开会,取个僻静幽凉。随着乔二爷、乔三爷各自抵京,又深入分析过了利害得失,也经过几天激烈的辩论,到今日,总算也是统一了态度:人不能和天斗,既然皇上对票号势力不放心了,想要加以规制留心,宜春号除了配合以外,也没有别的出路可走了。要知道天威赫赫,就是焦阁老还在台上的时候,皇上若亲口问起票号,恐怕老人家亦要作出相应的牺牲,来安抚皇上。只是稀释少许股权,已算是很好的结果了。

不过,商人做生意,从来都是不吃亏的,十多年前送出去的干股,现在虽不说收回来,但借着稀释股权的名义,减持各府股份,日后玩弄手脚削减分红,在他们来看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看在蕙娘面上,权家他们肯定不会多说什么,达家那三分干股,恐怕要保不住。

“牛家这些年来,倒是渐渐在西北干得有声有色——”蕙娘并不提达家,只是若有所思地道。“虽说长房没什么大出息,但二房却很红火,年前封爵的消息沸沸扬扬,年后虽没落到实处,可牛将军一下拔了两极,现在已经是正二品的抚北大将军了……”

“他再当红,在西北还是桂家说话算数。”乔大爷并不以为意,“牛家、桂家在西北几次交锋,都落了下风,将来十年内,只要桂老帅无恙,整个西北也就只有杨家能和桂家争锋了。不过,杨家现在最得意的杨阁老,和本家联系却不多,也不热衷于提拔本家子弟。宝鸡杨倒是更看小五房吧,偏偏,他们家老太太年前去世,安徽布政使左参议杨海晏、陕甘巡抚杨海清现在都丁忧在家呢。杨海清还好,和杨阁老联系还是紧密的,杨海晏是有名的杨青天,在安徽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只怕起复要有困难了。倒是桂家,本家子弟不多说了,按部就班的,西北前线十万大军,叫得上名字的将领,十成里有七成,不是姓桂,就是桂家嫡系出身。牛家要和桂家在西北争锋,还差了那么一口气。”

乔大爷也算处江湖之远,怀庙堂之心了,这群大商人,对天下各地世家的兴衰起伏是最熟悉的,盖因票号在当地要能站得住脚,就非得和豪强家族搞好关系不可。有些事连蕙娘都不清楚,倒是乔大爷说来头头是道的,半点都不打磕巴。

既然牛家在西北不能立住脚,作为京城世家,在皇家入股监管之后,他们对宜春号就没有多大作用了。天下得意的世家多了去了,宜春也未必就一定要哈着牛家。其实说到底,还是乔老三嘀咕的一句话,“就这几户人家,权家那不多说了,从前在京里,好多关系都是他们帮着牵出来的线,在东北也是帮了大忙。达家也硬硬实实地帮了我们一把,让我们和日本人搭上线,能往家里倒腾点银子。这牛家,干收钱不做事的,还真当自己是地头蛇了,就是地头蛇,拿了钱还保平安那。有些什么事往牛家送话,大爷说无能为力,二爷说又不是他得分红,谁得分红找谁去……咿,不说了,说起来就气人。”

“别说了,那是仗着顶上青天不倒,就硬是要欺负人呢。”李总柜的吧嗒了几口烟嘴——因蕙娘闻不惯烟味,他只能干抽着解解馋。“不过,太后娘娘也是有岁数的人了——”

他征询地看了蕙娘一眼,蕙娘笑道,“太后娘娘身体康健,虽说上了岁数,可精神却还是很健旺的。”

“就是太后娘娘去了,不是还有大牛娘娘,小牛娘娘吗。”乔三爷摆了摆手,“唉,说这个没意思,顶多咱们以后慢慢地就不和他们家打交道,也就是了!”

“以孝治天下,太后娘娘和另两个娘娘哪能一样呢。”乔大爷有点遗憾,“要不然,借着朝廷的势,把他们家股给退了完事。”

随着宜春现在渐渐做大,牛家、达家、权家实在已无法给他们提供太有效的帮助,和勋戚打交道,也很容易出现对方仗势欺人的现象,倒不比和文臣打交道,拿钱办事还是十分爽快的。因此这些年来,乔家的心态渐渐发生变化,这一次说话间,就把达家、牛家退股的方向给定了下来。蕙娘重又翻看着乔二爷拟就的条陈,因笑道,“还是世叔们精明,二叔这个办法好,最大限度地借了朝廷的势,又少受地方上的约束、勒索,这么一来,每年划出去的那些利银,其实倒也不算有多肉疼了。”

“做生意还不就是这样,”乔二爷的话比较最少,“只能跟着行情来,现在行情如此,我们也只能尽量去适应了。不过,这也得配合您所说的增股一策来办,不然,只有皇上在上头压着,恐怕地方上是不会心服的。有些自诩靠山较硬的父母官,可能还会横加勒索,这就还不说中人们的手了。”

“有二爷在,那群死太监也不敢太过分的。”蕙娘说,“至于增股,我看大爷、三爷的意思,还是向拉杨家入伙……”

乔大爷、乔三爷、李总柜都不自在地挪了挪身子,乔大爷表忠心,“俺们也算是明白了,这朝堂上的事,还是得姑奶奶做主,姑奶奶眼神利,主意正,咱们就跟着做就行了!”

眼神利?眼神要真是利,也就不至于和现在一样疑窦重重,分不清谁是敌人,谁是可能的盟友了。蕙娘不禁自失地一笑,“杨阁老最好是别打这个主意,第一他要搞新政,是个要做事的人,对钱未必很感兴趣,第二他们家也是千顷地一棵苗,连入仕都不许,可见走的是韬光隐晦的路子,家业太大了,招人忌讳,第三,他虽是将来的首辅,可却还没上位,最是爱惜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