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哥哪里来的钱去买三百亩田产?杨家的家底杨氏清楚得很,田产满打满算六百亩,给自己三百亩就是给了一半了。
是你嫂嫂经营有方,这些年攒下点银子就买田了,又因机缘买了镇西张大户为替败家子摆平官司急筹钱贱卖的五百亩良田,要不然哪里能给你三百亩田。
可是哥哥的官职……授官是要上下打点的,有人还要有钱,不把钱花到位,没有人脉,进士又怎么样?没实缺的光头进士又不是没有过,更不用说哥哥补到的是肥缺了。
是他大舅兄帮着办的,据说他大舅兄与吏部的侍郎颇有些交情,没花多少银子。
没花银子就是动用的人情,一样要还的,杨氏有些坐不住了,娘,我大哥说补给我的三百亩良田我不能要,你只管拿着这银子去替我买地。
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大哥,你不收这些田产,他心里不安。
杨氏为难的咬了咬嘴唇,那这一千两银子娘不必替我买田了,只管替我收着就是了。她其实是不打算要这一千两银子了。
知女莫如母,杨老太太知道杨氏在想什么,为免争执把银票收了起来,心里却打定了主意让小儿子慢慢寻访或是有地段好的铺面,或是有别人急脱手的良田,总要再替女儿和外孙女积攒些家业。
她这一辈子生了两儿一女,长子岳家有势力自己又争气,如今已经是官身了,富贵的日子在后面,小儿子人虽憨做事却稳,又有个利害的媳妇,也错不了,只有愧对女儿,当初女儿嫁人时家里家境不是很好,尽出浮财嫁妆也不多,如今女儿守了寡,她更是日夜忧心,只要女儿能过好,别说补三百亩良田,再多她都是肯的。
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了,一腔心血全为儿女。
甩脸子
许樱坐在马车上,瞧着外祖母家在视线里越变越小,站在门口送行的人也越来越模糊,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杨氏摸摸她的头发,来年我们还来。
嗯。许樱答应着,可她知道来年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唐氏这人并不好相与,外祖家补给她们三百亩的良田,在唐氏眼里就是杨氏拿钱托娘家人买田,娘家人又用嫁妆当借口还回来了,由私房变成了能摆在台面上的嫁妆,怎么会再给她们与杨家勾连的机会?
只有杨家的人和她们母女知道,杨家补嫁妆在前,杨氏送银票在后,这样一想许樱笑了,反正不管把不把银票交给外祖母,都要担下往娘家私藏银钱的罪名,如今作实了也好。
唐氏一听杨纯武说补了三百亩的良田给杨氏做嫁妆,果然脸色变了变,但她是人老成精的,当下把一腔怒意硬转成了悲色,亲家母想多了,老二媳妇是我的儿媳,樱丫头和辉哥是我的孙子孙女,有我一口饭吃岂能让她们受委屈?
我来时母亲说当年妹妹与妹夫成亲事,家里景况不好,又因为妹夫成婚后就要赴外任,纵有良田怕也无人打理,只得把田产这一桩给免了,如今家里宽裕了,自然要补上,并没有别的意思,请亲家母不要多心。
家里宽裕了?哼……难道怕别人不知道杨氏那贱人有了个作官的爹吗?我儿子也是进士,也授了官,当我不知道这其中的关窍?做官若不是家境殷实,初谋缺时哪有不打饥荒的?竟说宽裕了,有钱给妹子补嫁妆,真当别人都是傻子!唐氏心里这样想,脸上的恼意再遮掩不住了,我不是那些个多心的人,老二是庶出,非我亲生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亲家母疑我对杨氏不好也是人之常情,你本是至亲,如今送杨氏回来,本该留饭,只是现在天色已晚,留你太久怕你耽误了行程……
原不敢叨扰。杨纯武被她半阴半阳的这么一说,也生了恼意,心想这个老太婆果然是个刻薄脸酸的,妹子在她手下不定受了多少挫磨,有心与她争辩几句,又怕妹妹吃亏,只得生了一肚子气走了。
杨氏与许樱坐在旁边见这情景,脸色都变了几变,杨氏差点流下泪来,许樱握了握母亲的手,杨氏这才收住泪。
你们远道而归,也早些回去歇息吧!唐氏看都懒得看这对母女一眼,直接逐客,原先因为许昭龄中进士对她们生出的一两分好感,早灰飞烟灭了。
杨氏携着许樱回家,一进院就见守门的婆子脸色有些不对,又听见院子里有逗弄婴孩儿的声音,许元辉被逗得咯咯直乐,可这人的声音却是极陌生的。
母女两个互视了一眼,快走两步绕过影壁进了院,只见一个身穿蓝布衣裳,红绫裙子,头发梳成一
个攥戴了根两股莲花银钗有些眼熟的妇人抱着元辉逗弄着,栀子穿着鸦青软绸长袄,嫩绿罗裙,站在一边笑眯眯地瞧着,张嬷嬷坐在摇椅上绣着什么,竟似是一家人和乐融融的样子。
原先指派给许元辉的奶娘竟不知何处去了。
这位是哪一位,我怎么瞧着眼生啊?许樱率先开口问道。
俺是栀子的嫂子,俺来看看外甥。
许樱细看那妇人,果然是栀子的嫂子葛氏,原来那个满手泥的妇人,竟然穿得体体面面的了,脸上的菜色也没有了,奶娘呢?
奶娘冷不防被元辉尿了一身,正在里面换衣裳。栀子说道,心中暗暗怨怪大嫂蠢笨,本来她看见奶娘抱着元辉回院,又有好几个小厮送了箱笼过来,梁嬷嬷和麦芽麦穗整理箱笼,说是二奶奶和姑娘在太太那里,怕是要留饭,就想着趁机把嫂子送走,谁料想嫂子见到元辉非要逗,偏巧这个时候二奶奶和姑娘回来了……
奶娘在换衣裳,总有梁嬷嬷、张嬷嬷,实在不成了叫麦芽和麦穗来也成,哪有麻烦他人的道理?许樱说道,张嬷嬷见许樱脸色不对,赶紧把孩子接了过来。
她本来是前两天来送新下来的瓜菜的,因为路远就在此多住了两日,本来说想给二奶奶磕完头再走的。说着不停地向葛氏使眼色。
葛氏对这些宅门里的规矩一知半解,这些日子以来张嬷嬷教她的是什么栀子是妾室,还是婢妾,家里人算不得亲戚,她来了好吃好喝好住几天就走,不要被二奶奶撞见了连累栀子。
可是她觉得一个女人不会生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整天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又是个寡妇,栀子给她生了个能顶门立户的儿子,应该把栀子供起来才是!哪里那么大的架子那么大的威风!
她偷眼打量杨氏,见杨氏梳了个圆髻,侧带一个点翠的凤钗,黑绒面的抹额上镶着一颗好大的珍珠,耳戴莹绿的翡翠耳扣,月白的里衣,外罩天青色的绸褙子,蓝宝石的领扣在阳光下闪着光,裙子不知道是什么料子,打了无数个褶,在阳光下隐隐约约闪出暗色的花纹,一个寡妇穿着这样,不知道花了多少银子,想来是因为没有亲生的儿子,胡乱花用享受了!
想到这里她就有点替自己的外甥不值,又见杨氏长得实在是漂亮,虽说是寡妇,年龄也不小了有二十五六岁了,可看起来颜色比十七八的姑娘还好,这样的寡妇能守得住?
这要是在她们村上,早就拿白面抹头发,用锅灰抹脸了,虽说是回娘家贺寿,这样脂光粉艳的出去乱晃,说没心思,谁信?
她心里这么想着,早就把张嬷嬷之前提点她的见了二奶奶要磕头之类的全都给忘光了。
杨氏被她瞧得有些窘迫,她虽说长在小
康之家,可也是金枝玉叶般的养大的,又被嫁到了官家,哪有人这样盯着她瞧过,一时见竟不知该如何应对。
你这妇人好不知礼!盯着我娘瞧所为何意?许樱指着葛氏说道。
这个时候梁嬷嬷和麦芽麦穗都放下东西出来了,梁嬷嬷这些日子跟葛氏也算熟了,她和张嬷嬷又相熟,不由得暗骂张嬷嬷糊涂,竟把这样的糊涂人给弄了进来。
奶奶和姑娘回来了,快进屋歇着。梁嬷嬷笑眯眯地来扶杨氏,又给百合使了个眼色。
百合本来就瞧着张嬷嬷和栀子不顺眼,只是她之前与栀子到底称过姐妹,到底不忍斥责她的嫂子让她没脸,此刻也瞪了栀子一眼。
嫂子,你给二奶奶磕个头就回去吧。栀子推了推葛氏。
不必了,张嬷嬷,你替我送客吧。杨氏总算反应了过来,她本就因为唐氏的话心里不舒服,懒得应对这些人,直接进屋了。
葛氏被张嬷嬷连推带搡地出了门,生拉硬扯到了一个角落好一顿的数落,早就说让你昨个儿就走,你偏要多住一宿,如今冒犯了二奶奶,连我都要吃瓜落。
俺就是看不惯她!一个不会生蛋的母鸡,要没有俺们栀子她能有现在的威风?她凭啥瞧不起人?
我怎么跟你说的了?你们当初卖了栀子,她就是二奶奶的人,她替二奶奶生孩子,孩子也是二奶奶的,栀子是辉哥儿亲娘,自然有她的好处!可是二奶奶也不能得罪!张嬷嬷简直不知道该怎么跟这浑人说理了。
她有啥了不起?有啥了不起?穿那么好出去……
张嬷嬷气急了,干脆打了她几下,这才把她从角门送了出去,她不知道的是,她刚转身过了拐角,就有人顺着角门出去了,叫住了葛氏。
杨氏高高兴兴地从娘家回来,一进许家大门就像被扔到了冰窟窿里,自然没什么心思吃饭,只随意喝了口粥就推说不吃了,许樱倒是不以为意,唐氏的反应她早算到了,她早就学会了不把别人的脸色当回事,该吃吃该喝喝,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就把芙蓉豆腐、素炒扁豆吃了两小碗饭。
杨氏见她吃得香,抑郁的心思,也松散了些,原想你祖母好歹顾及着面子,没想到当着你小舅舅就甩脸子。
她甩她得脸子,没有这三百亩良田的事,她也拿咱们当成眼中钉一般,她甩脸子倒是好事,她扮菩萨倒真真恶心死人。
哪有你这样说长辈的。
她哪有一丁点长辈的样子?
杨氏也不说话了,要说对唐氏的敬意,早就在那个毛贼摸进小院时没有了,若是那人得逞了,她八成早就上吊了。
两人正说着,忽然梁嬷嬷进来了,二奶奶,太太派人来叫栀子。
连环计
太太只说是叫栀子?许樱问道,她看了一眼杨氏正抱着逗弄的许元辉,唐氏到底是用栀子这张牌了,那就让张姨娘去吧。
梁嬷嬷看了一眼杨氏,在她眼里杨氏才是主事的,杨氏点了点头,让栀子去吧,叫麦芽和张嬷嬷陪着。
过了半个多时辰,栀子回来了,拿回来了几匹料子,头上还多了一根样子虽有些过时,但是份量十足的赤金双股凤钗,看来唐氏这次下血本了。
随着她一同回来的还有唐氏身边的刘嬷嬷,她进屋就道恭喜,恭喜二奶奶,太太吃了张姨娘敬得茶,已经定了一个月二两的份例,太太说张姨娘恭顺知礼,还要让她常去请安呢。
这是唐氏正式承认栀子是姨娘了,这跟原来通房的待遇完全不同,恭顺知礼常去请安,这是连杨氏都没有的待遇,让一个姨娘唐氏这回是真不要脸了。
既然太太抬举了你这就是你的福气,传我的令,从今天开始通通称栀子为张姨娘,谁也不许再混叫了。杨氏说道。
谢二奶奶。栀子福了一福,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喜气,站在她身后的张嬷嬷更是喜得红光满面的。
所谓水大漫不过船,唐氏再不要脸也不可能扶正栀子压过明媒正娶上了许家祖谱的元配正房杨氏,她能说得挑拨的话许樱闭眼睛都能说出来。
许樱心里这么想着,脸上笑得更甜了,伸手拉了栀子的手,姨娘,何时请我吃糖。
张姨娘被她这么一叫,羞涩的低下了头,没名份的通房跟有名份又有子的姨娘,虽说看起来只隔了一线,相差何止天地。
张嬷嬷瞧着许樱和杨氏脑子里想得只是唐氏跟她说的体己话:这人呐,寡妇失业的能靠的还不是只有钱,她把钱把得死死的也是常理,我不在乎那些银子,只是二奶奶如此作为,让我替元辉不值,她把二爷拿命换来的银子拿回娘家,中间不知道被克扣了多少,换了三百亩田产,名目却是说给她补的嫁妆,这嫁妆向来只是女子私产,死后也是只传亲生子女,她如今得了三百亩田,日后再立个名目填些个别的财产,待樱丫头出嫁了全都陪送出去,到最后还能给元辉剩下什么?
张嬷嬷知道唐氏说这话不是好意,那潜行的毛贼她还记得呢,可是唐氏说得是实话,许家的家财有多少,虽说许昭业和杨氏藏得紧,可她看得清清楚楚,少说也有几千两的私财。
若是没有儿子,把财产给许樱也不算错,如今有了元辉,二奶奶还是只为樱丫头想,实在是让张嬷嬷心中不耻。
如今栀子抬了姨娘,张嬷嬷心里更是多了许多
的计较,打定了主意要跟杨氏说道说道。
听说二奶奶的娘家补了三百亩良田做嫁妆?
是啊。杨氏应道,这本来也不是什么背人的事。
那管田庄的人定下来了没有?
田是我舅舅给买的,原先管得人管得也不错,自然是继续管了。许樱接了话。
张嬷嬷脸色就有点不好看,合着里外里全都是杨家的,栀子生了儿子帮着二奶奶顶门立户,到最后真要落得个空名头,二奶奶也知道,我那娘家侄子做了十几年的佃户,若说做别的他不会,种田可是一把好手,既然二奶奶有了田产,让他过来帮着管如何?
杨氏与许樱互视了一眼,许樱见杨氏似有点头答应之意,立刻又抢过了话,哪能让姨娘的娘家哥哥做那些下人的活计?依我说不如单拨十亩田出去,就让张大叔种着,田租什么的一概不要。
张嬷嬷一听这话,气得直喘粗气,说了半天只给十亩田种着,不要田租……不过户的话什么时候想要回去,还不是一样要回去?
谢二奶奶恩典。张姨娘抢先说道,若是此刻拿主意的是二奶奶,她们许是能讨得好处去,现在明明是许樱在扮黑脸,二奶奶偏偏听她的,姑姑再说下去,可要难看了。
栀子和张嬷嬷回了屋,许樱把麦芽叫到跟前:太太都跟张姨娘说什么了?
奴婢刚一到太太那里,就被瑞雪姐姐叫去吃糖了,什么也没听见。麦芽摇了摇头。
我让你去伺候姨娘,你去不去?
麦芽想了想,姑娘让我去我就去。
你是疑心张姨娘被太太给哄过去?杨氏说道。
怕是已经被哄过去了。
可是……
当初归当初,此一时彼一时,任谁有了娘家,有了自己的儿子,总要替自己多想想。
我原打算给些银子,让她娘家自己买房子置地,没想到你却直接只给了十亩田让他们种。
原来娘没傻到底,要引狼入室,让张家的人管田庄?她们娘俩能看得见银子才怪!所谓升米养恩斗米养仇,给多了不是好事,她们若不是好人,你把身家性命都给了她们,她们还嫌不足呢。
唉……
娘,你有栀子和张嬷嬷的身契没有?
张嬷嬷是我的奶嬷嬷,身契自然是有的,栀子当初签的是死契,身契也是有的。
许樱心里面转了无数个念头,要说栀子如今是有名份的姨娘了,没什么大错轻易弄不走,要慢慢谋划,张嬷嬷倒
可以弄个荣养,可是中间始终夹了个元辉。
如今元辉小,他日长大了,有小人在他耳边嘀咕些有得没有的,怕是要跟母亲母子离心。
许樱叹了口气,徐徐图之吧……
第二日许樱早晨起来,坐在临窗大炕上绣荷包,杨氏在旁边指点她配色针法等等,许樱上一世没了亲娘,无论是在婶婶的屋檐下还是在唐氏手下,都没人教她精细活计,只是嘲笑她什么都不会,扔一堆给家里的男仆做鞋之类的活计给她,后来离了许家,她恨极了这些针线活,几十年没再动一回针。
如今有杨氏细细的指点,针线活竟也是种享受了。
四姑娘,太太有请。这回又是什么事?杨氏和许樱互视一眼,心里都多了疑惑。
杨氏这次要跟着许樱去,刘嬷嬷倒没拦着,引着她们母女往唐氏住的正房而去。
还没进屋就听见一阵的笑语,貌似屋里有几个姑娘……
许樱略一沉吟,就知道屋里的是谁了,许家自己这一辈连自己在内总共有九个姑娘,其中三叔许昭通家的姑娘只是序了齿序,未曾见过,大伯父家的姐姐叫许梅,比自己大两岁,再有就是四叔家的闺女了,如今应该是有两个一个叫许榴,一个叫许桔,还有一个这个时候貌似还没生出来呢;余下的是三房的,与自己比较熟的只有江氏的女儿许柯,许柯小了自己五岁,如今怕是刚才会走。
原先自己身上戴着重孝,唐氏宝贝自己的嫡亲孙女,怕她们沾上自己身上的晦气,不许自己见她们,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上一世自己与这两个姐妹也只不过是点头之交,互相知道名字认识罢了。
这一世自己竟然能提前遇上她们,真是荣幸。
她心里这么想着,脚下不停地进了屋,屋里果然坐着两个如花似玉地女孩子,一个穿着水银红的长袄,露出桃红的裙子,一个穿着玫粉的对襟长袄,露出来的裙子却是月白色的。
这两个姑娘身量不高,身上衣服的料子顶好的,脖子上各戴一只相差无几的长命锁,她们俩个长相都肖母,有董氏的影子,果然是许榴和许桔。
两个姑娘见许樱母女来了,都停下了说笑,却是没动耽。
唐氏对她们使了个眼色,还不快给你们二伯娘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