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太子跟他讨价还价,“一天哪成,至少三天。爹,小正正出生这么大的喜事,您都大赦天下了,总得给我这做新当了爹的人放几天假吧?”皇帝哼了一声,“你也知道自己当爹了?这当爹的人,是不是应该比从前更有责任感,更领事?你把政事荒废了,往后打算留给小正正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啊。”皇帝拖长声音,慢条斯理的问道。
“放几天假哪至于就荒废政事了?”皇太子很想跟皇帝讲讲这个道理,不过,他想了想,皇帝爹肯定后头还有一堆一堆冠冕堂皇的话等着他,便恭顺的答应了,“是,爹,我明天便到文华殿理事,不敢懈怠。”
皇帝微笑,“小十你只管听爹的话,没错。如今你正式接手朝中事务不过一年,还稚嫩的很,必须多加历练,非勤政不可。”皇太子唯唯。
“除了勤于政事之外,再给朕生上十个八个乖孙,便功德圆满了。”皇帝心情舒畅,倚在榻上,悠悠说道。
小十日渐沉稳练达,勤于国事,东宫再添上几个活泼可爱的小孙子,朕死而无憾了。
皇太子不怕死的凑了过去,“爹,您说小正正可不可爱?能不能顶上十个平常孩子?”皇帝乐呵呵,“莫说十个,便是百个千个万个,也及不上小正正半分。”
皇太子趁热打铁,“那,咱们有小正正这么一个出色的孩子便应该知足了,您说对不对?”殷勤的看着皇帝,盼着他爹欣然点头。
皇帝这会儿是倚在榻上的,听了他这话,顺手拿起一个白玉枕,没头没脑冲他砸了过去,“倒霉孩子你说什么?再说一遍试试?”
只有小正正一个便该知足了?小十,你找打。
第162章猜测
皇太子身手敏捷的接住白玉枕,抱怨道:“这个是很贵重的,您应该爱惜物力。”皇帝拿起一个长长的靠背要抽他,“小十过来,不许躲。”皇太子很勇敢的迎上去,昂首挺胸,“您若是真抽我,我今晚便回去告诉小正正,他祖父打他爹!”
皇帝很是不屑,“小正正知道了,难道会向着他爹,忤逆他祖父?”皇太子讨好的笑,“当然不会。不过,他和我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可能会有唇亡齿寒之感,觉着他爹都被抽了,他也好不到哪去。往后呀,他不敢亲近您,见了您就害怕。”
皇帝拿着靠背寻思了片刻,“念在你年幼不懂事,且是初犯,便饶了你。这种混帐话往后不许再说,若敢再说,便狠狠的打,绝不手软。”皇太子拿过他手中的靠背替他放好,小声嘟囔,“您明明赚了,得了便宜还卖乖。”把一个顶十个的帐算给皇帝,“……您说说,赚了没有?”
“你这傻孩子。”皇帝鄙夷的看了他一眼,”爹如今是已经赚了,可是,你若再生下十个八个聪明伶俐的孩儿,爹岂不是更赚?”
“您,不知足啊。”皇太子面色沉痛。
“你满京城打听打听,谁家祖父嫌孙子多?”皇帝十分从容。
把小十训服气了,皇帝耐心告诉他,“你方才若说‘一个顶俩’,跟爹商量着要生三个,爹还有可能答应;你说‘一个顶十个’,除了小正正之外不要别的孩子,爹是绝对不会允许的。小十,你在开口之前,没有弄清楚爹的想法,这是大忌。”
“是。”皇太子唯唯受教。
“其实这些道理我也懂也明白,就是对着您,便想怎样就怎样了……”他小声为自己辩解了一句。
皇帝微微笑了笑,“爹还不知道你么?你这一年来在政事上老练了许多,沉稳果断,睿智明达,爹是很满意的。不过,你一到了爹面前,还有回到东宫,便回复本性,天真单纯起来。这样也好,小十,爹也不想你年纪轻轻的,便暮气沉沉,无论前朝还是后宫,都是一幅老成模样。”
“爹您太明白我了。”皇太子兴高采烈。
皇帝善意的拍拍他,“只有小正正一个这念头,赶紧的,歇了。小十你想想,等到小正正两岁多的时候爹便会把他接过来,亲自教导,到时你和阿玖岂不寂寞?你们还是早日生下次子,到时爹教导大的,你俩专心哄小的。”皇太子满心的不情愿,“两岁多,是不是太早了?爹,两岁多的孩子应该玩耍,不该背书。”皇帝自得的笑,“谁说要小正正两岁多便背书了?同样是玩耍,朕带着他,和你们带着他,便会大大的不同。”
不背书,也是自由自在的玩耍?皇太子心里顿时舒服多了。
皇帝今天来了兴致,把皇太子训来训去的训了半天,申时末才放他回去。等他回到东宫,不只公主王妃这些客人们都告辞了,连他娘亲章皇后也回了坤宁宫。裴二爷和林幼辉不便久留,也走了。慈庆宫经过上午的忙乱、下午的热闹,这会儿尘埃落定,井井有条,有种从容宁静的美。皇太子回到这里,便觉心情雀跃,小师妹,小正正,我回来啦!
寝殿里,他的宝贝儿子闭着眼睛,睡的十分香甜。他的小师妹却已醒了,正看着儿子发痴。皇太子凑过去和她一起看,“小正正太好看了,我怎么看也看不够。”两人依偎在一起,看的津津有味。
“爹叫你做什么?”阿玖轻声问。她醒过来有一会儿了,当然知道皇太子的去向。小正正才出生的第一天,皇帝爹专程把十哥叫了去,还耗时颇久,是有什么要事吧。
“别提了,爹只放我一天假。小师妹,我明早便需照常早起,到文华殿处置政务。”皇太子小声把乾清宫的事讲了,最后很是歉意的告诉阿玖,“爹说,小正正两岁多的时候,便要由他老人家接过去,亲自教导。”小师妹,到时你舍不得儿子,如何是好。
“好呀。”阿玖笑咪咪。
两岁多就能送幼儿园,园长兼幼师是皇帝、亲祖父,幼儿园设在紫禁城最豪华的内三宫之首乾清宫,行啊,无论场地还是幼师人选,都无可挑剔。
皇太子见小师妹笑的欢畅,毫不勉强,知道自己白担了心,浅浅而笑。
阿玖俯身亲亲小正正,“说好了呀,两岁多送你到祖父身边。”
小正正不理她,继续酣睡。
阿玖不知道这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小正正的面容,甜美之中又透着几分肃穆庄重。
阿玖揉了揉眼睛,再看,还有同感。
“小师妹怎么了?”皇太子体贴的问道。
“没事。”阿玖抬起头,微笑,“我想好好看看儿子。”
“好呀,一起看。”皇太子揽住她,两人目光温柔似水,盯着熟睡的小正正看个没完。
……
小正正是个幸运的孩子。在他洗三这天,皇帝正式颁布了大赦天下的诏令,举国欢腾。
他满月的时候,皇帝下旨,册封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为皇太孙。皇太孙,和皇太子一样,都是皇位正式继承人的封号,一般是太子去世之后册封其嫡长子,确立他储君的地位。也有少数太子健在且未被废黜的情形下册封皇太孙的例子,小正正,即为其中一例。
不过,才满月就被册封为皇太孙的人,小正正却是唯一。
皇帝册封小正正为皇太孙这个举动,颇令朝臣不解。皇太子好好的,本来册立皇太孙就不是必需,更何况孩子才满月,还这么小。真要册封,等他再大几岁不行么?
皇帝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不过,他并不是良善好欺的易与之辈,乾坤独断,唯我独尊。他既下了旨,以杨首辅为首的官员们不敢提出异议,遵旨办理。才满月的小正正,经过隆重的册封仪式,成为了皇太孙。
册封之前,宫里大多称呼小正正为“小殿下”;册封之后,毫无疑问的,是“皇太孙”。
私下里,官员们曾跟素日交好的同僚猜测过,“陛下为何急着立皇太孙?”
是陛下年事已高,身子不好,忧心皇太子年轻,为了巩固皇太子的地位?可这也说不通啊,皇太子是皇后嫡出的次子,长兄被废,他理所应当的成为储君,将来陛下山陵崩,皇太子继位,根本不会有什么障碍。
是怕将来有什么变故,故此要提前确立皇太孙的地位?这也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皇太孙是嫡子,长子,他的地位,根本不容争议。
官员们私下里猜测了许许多多,谁也没有猜测到真正的原因。
章皇后被皇帝警告过后虽是异常驯顺,凡事都不敢专擅,不敢违拗皇帝的意思,可是册立皇太孙这件意义非同一般的事她还是上了心,悄悄和宁寿公主、福寿公主商量过,“陛下究竟是个什么意思?是还在防着你们的大哥么?”
对于被废、幽居的长子,章皇后始终是牵挂的。她一直以为她的长子会是未来的帝王,对他寄望甚殷,后来他落魄、被囚,章皇后失落过、惶惑过,久而久之,也就认了命。她的长子已是不成了,她的次子才是储君,才是将来的皇帝。虽然已经承认了这一点,亲生儿子毕竟是亲生儿子,章皇后还是希望长子能有个好结局,想到老大有可能被皇帝猜忌,有可能面临危险,章皇后坐卧不宁。
章皇后提起“你们的大哥”,宁寿公主和福寿公主都是黯然。她俩和废太子年纪相差不大,从小到大都以大哥自豪,从没想到过有朝一日大哥会以身犯险,起兵逼宫,会遭到惨败,被废、被关。大哥倒下了,倒是她们一直视为小弟弟、一直当作小孩子的十皇子,成为了深孚人望的新太子。她们当然是疼爱小十的,可是,真不习惯原本那个天真单纯的弟弟,摇身一变,成了沉稳端凝的太子殿下。
如果大哥做了皇帝,小十还做亲王,该多好。
如此,兄弟二人,可以两全。
小十若做了皇帝,大哥却只能被毁了。
福寿公主伤了会儿心,小声安慰章皇后,“不会,爹不会防着大哥的。大哥都被关起来了,守卫森严,大哥哪里也去不了。都这样了,还提防着做什么呢。”
宁寿公主也柔声道:“娘,您莫要自己吓自己,爹真的不会防着大哥,不会把大哥怎样。大哥如今雄心壮志全部被磨灭,天天借酒消愁,实在没什么可防的。”
章皇后勉强笑了笑,“那,陛下为何急着要立小正阳为皇太孙?小十好好的,小正阳才满月。”
没理由啊,怎么看都没理由啊。
宁寿公主和福寿公主和那帮官员一样,也是猜来猜去,不得要领。
章皇后很失望,又忧心长子,寝食难安。
其实,皇帝要册封皇太孙的原因,说起来非常之好笑。
皇帝急着册封才满月的小正正为皇太孙,原因竟然是这样的,“朕的小正正,怎么能被称为十分普通、毫不气派的小殿下?皇太孙这样独一无二的封号,才配得上他。”
第163章外戚
皇太孙册封礼成,文武百官朝贺皇帝,内外命妇朝贺皇后,宫中赐宴如正旦、冬至仪。
这大概是全天下最隆重的满月宴了。
宴席上,皇帝特地命乳母把皇太孙抱出来给群臣看。才满月的小正正身穿朱红绣九团龙袍服,衬着一张粉雕玉琢般的俊脸蛋,好看极了。他一天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不过这会儿正醒着,一双如点漆般的黑眼睛睁得大大的,很精神。“山川王气,钟毓太孙”“龙姿凤表,天下归依”“陛下后继有人啊”,赞美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皇帝微笑听着,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皇帝亲自把小正正抱在怀里。皇太子知道他不会抱孩子,不放心,离席走到高高的御座旁边,“陛下,您要托着他的头和颈才行。”皇帝微笑,“放心吧,朕比你宝贝他。”皇太子唯唯。
皇太子站在御座旁,面容俊美,威仪棣棣,皇帝看在眼里,十分欢喜。他瞅瞅怀里的小正正,再看看身边的小十,满心的喜悦,都快要溢出来了。
“小十,你若不乖乖的听话,朕便把帝位直接传给小正正。”皇帝笑咪咪的威胁。
“那敢情好。”皇太子恭敬又孝顺,“我和小师妹游山玩水,自在度日,这幅重担,便交给小正正一人来挑。”
皇帝瞅了瞅才满月、才一点点大的小正正,哼了一声,“想的美!重担你来挑,休想虐待朕的乖孙子。”
把万里江山都放到小正正身上,不得把孩子压垮了?小正正挑重担,你和阿玖闲云野鹤,小十你做梦吧。
皇帝和皇太子讨价还价,他怀里的小正正张开嘴巴打了个呵欠,闭上眼睛,甜甜睡着了。
“看看朕的小正正,心多宽!祖父和父亲在说这般重大的事,他打个呵欠,睡着了!”皇帝乐呵呵。
………他能听得懂么?才满月的孩子,他可能听得懂么?皇太子无语。
直到乳母小心翼翼的把小正正抱走,皇太子才算放下心,离开皇帝,回座。
孙子离开了,儿子也离开了,皇帝坐在宝座上,高高在上,却觉寂寞。
还是儿孙围绕膝前的感觉好啊。
官员们的宴席上,有不少人向裴阁老、裴二爷道喜,“恭喜恭喜,贵府的小外孙真是天人之姿。”裴家出了位太子妃,裴阁老和裴二爷屡次请辞皇帝却不准,父子两个还在朝中任要职,显然是信任有加。这样的裴家父子,谁不想结交呢?
裴阁老方正,一本正经的跟人讲起大道理,意思大概是:您恭喜我不大合适,那是皇太孙,是陛下的继承人,应该祝贺陛下才是。裴二爷谦和温恭,委婉的辞谢,表示自己不敢居功。
裴家父子半分不张扬,很低调。
这并不容易做到,要有很好的涵养和定力才可以。
杨首辅和裴阁老同席,对裴阁老格外客气周到。做为一名从政数十年的人,杨首辅很明白,裴阁老虽然请辞不准,可是他的仕途到此为止,不会再往上升。也就是说,他对自己这首辅形不成什么威胁。皇帝陛下器重裴阁老,可是,他不会让太子妃的祖父担任首辅,不会让太子妃的祖父成为文官当中第一人。
再受信任的外戚,究竟还是外戚。
内阁之中如今只有四人:杨首辅、余次辅、裴阁老、宋阁老。按理说,裴阁老的资历、能力比首辅和次辅都不差,甚至还要更强一些,可是他在内阁中的排名却始终靠后。因为这个,杨首辅和余次辅也一直和他表面友善,心中提防。直到裴阁老唯一的孙女被聘为太子妃,杨首辅和余次辅才开始松懈下来:裴锴成了外戚,陛下英明神武,哪会不防备外戚呢?
余次辅笑着向裴阁老敬酒,却没说什么“贵府小外孙”这一类的恭维话。余次辅心里这个感慨呀,裴锴资历比我强,能力比我强,连人缘儿都比我好,圣眷我更是比不上,可是这几年来我就是比他排名靠前。为什么?大概是圣上早就决定了和裴家联姻吧。
只有这一个原因,才能解释得通。
“可笑我从前还以为自己得天独厚。”余次辅想起自己曾经的自大,汗颜。
余次辅举目望去,见裴二爷正和一位中年官员温和的说着什么。那位中年官员穿着四品服饰,相貌俊雅不凡,和气度端凝的裴二爷一样,十分温文。“通政司倒是有两位人到中年的美男子,还都和皇家有亲。”余次辅看在眼里,微微笑了笑。
和裴二爷说着话的,是通政司的右通政靳严,隆庆大长公主的独子。靳家书香门第,靳言这大长公主之子并不是恩荫出仕,而是正经八百的科举出身:甲子科进士。
看着两位中年美男子面带微笑彬彬有礼的谈话,余次辅虽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也觉赏心悦目。
“靳通政倒是可以接替裴通政使的职位。”余次辅忽然心中一动。
裴弭是皇太孙的外祖父,请辞是早晚的事。裴弭若请辞获批,通政使的职位空缺出来,当然要有人选补上。如此,靳通政岂不是最合适的人选?正途出身,向来稳健,又是隆庆大长公主的儿子。
“若裴弭辞呈获批,是否可以推荐靳通政接任?”余次辅盘算起这件事。
“咱们都是只有一个独养女儿,您已经做了外祖父,小女却还是个孩子。”靳通政微笑着,对裴二爷表示羡慕。
“孩子会长的飞快。”裴二爷温和说道:“小女在我眼前嬉戏玩耍,仿佛就是昨天的事。转眼之间,她已出阁、生子,做了孩子娘。”
“可见太子妃殿下是如何的聪明伶俐,令长辈疼爱。”靳通政微微躬身。
她一定很招人待见,所以,做父亲的才会觉得“小女在我眼前嬉戏玩耍,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才会感慨,“孩子会长的飞快”。
“孩子是自家的好。”裴二爷微笑。
高内侍笑容满面的走了过来。他是皇帝身边得宠的内侍,很有些脸面,见了裴二爷和靳通政,却是点头哈腰的,一脸谄媚,“万岁爷说了,让裴大人这便上东宫去。还说,衣裳都给您准备好了,让您放心,只管过去。”
靳通政听的云里雾里,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裴二爷微笑答应,“是,这便去。”…………高内侍传话的时候语气随和,没有用到“口谕”两个字,他也不用太正式,太正式了皇帝反倒不喜。
裴二爷客气的告辞,跟着高内侍一起走了。裴二爷走了之后,靳通政还在想着“去东宫,准备衣裳”,这什么意思?
靳通政一向聪敏,不过,直到宴席结束,他也没想明白这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倒是他回到家之后跟妻子相氏谈起,相氏一听就懂了,“这还用想么?定是陛下让裴弭到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