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崛起-第5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车,交通,这些就是属于机械化的力量。

    原来,千里的距离,仿佛是一个无形的天堑,隔断了军事行动,而现在,铁路加上公路,从长崎到下关之间,变成了触手可及的距离。

    部队开始行进,电报直接发到了萌总裁这里,一切顺利,而且跟特种部队的联络也通畅了,一部分指挥员回到了长崎,第一师的指挥部,从长崎到釜山,联络也通畅了起来。

    很多消息都可以实时的进行反馈,萌总裁也真正的知道了目前的下关的现状,美军的战斗力是很强,但是这些美军就更强,敢出来当海盗的美军,那都是兵痞了。

    “这次打掉了美军的话,我们跟美国人就结梁子了。”卡特莉娜卡芙公主有点不安的提醒萌总裁。

    萌总裁微微一笑,“不是我们要跟他们结梁子,是他们自己找我们结梁子。”

    “是,这帮人,长期在亚洲捞好处捞惯了,哪里打仗就来劲,因为可以发战争财。”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笑道。

    萌总裁笑道:“美国人有这个传统,他们就是靠发战争财起家的!”

    一战前美国经济已经走向萧条,战争爆发前证券市场成交量猛跌,不得不关闭,诸多农产品价格都暴跌。

    但是一战很快为美国带来了机遇。

    法国是个重要的农产品产国,粮食可以出口,但是到了1917年,法国仅能提供自己所需要小麦40%,战争前三年,欧洲牲畜存栏量少了一亿头,到战争结束前夕,法国失去了16。5%的牛,33%的羊和38%的猪,糖类作物的产量下降了60%。

    而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导致协约国为了节省更多船只运力,缩短货物运输周期,只能选择中断东方市场的交易,撤回从澳大利亚、印度和南美运输物资的船只,改从北美获得补给。

    美国政府1917年9月的公布的数字显示:“粗略估计提供给欧洲的面包粮和饲料粮达57亿蒲式耳”,而且估计接下来的12个月里欧洲仍然需要从美国进口超过12亿蒲式耳的粮食。同时注明美国在一战前三年每年要向欧洲出口近5亿磅的肉类产品(这个数据不包括猪肉产品),猪肉出口从战前的每年10亿磅增长为15亿磅;战前年平均向欧洲出口黄油450万磅,乳酪375万磅,炼乳1800万磅,而到了战后这一数据增长为黄油2700万磅,乳酪6600万磅,炼乳2。6亿磅。欧洲的资料则显示:战时超过50%的粮食来自北美。

    同时战时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美国在1917年7月15日的报告中显示:“玉米粉上涨115%,面粉上涨110%,土豆110%,猪油81。5%,腌猪肉70%,猪排66%,牛后腿肉65%”,基本上1916年的粮食批发价格比1914年上涨超过100%。

    以武器出口而论,按美国商业部的资料,一战时,仅仅1914年10月份英法两国就像美国订购了超过160万美元的军火,1914年当年对欧洲出口军火超过4000万美元,1915年这一数据快速上升为3。3亿美元,1916年上升至12。9亿美元。

    1913年美国的出口总额为25亿美元,到1916年达到55亿美元,工业生产值在1914年为249。2亿美元,到了1916年达到639。71亿美元。

    到后来协约国方面无力再支付美国的货款,只能通过对美国借款来购买美国的武器和物资,1914年美国向法国政府贷款1亿美元,到了1915年超过5亿美元,到了1917年,这一数字上升至23亿美元。

    美国在二战参战前,已经将主要武器产量大幅提升,其中飞机年产量超万架,坦克年产量超过2万辆,火炮产量超过18万门,迫击炮产量超过1万门,机枪产量超过60万挺,步枪产量超过120万支,大型作战舰艇年产超过80艘,商船年产超过500艘,这些数字中除了迫击炮,都超过了当时的任何其他已经参战的参战国生产量,绝大部分都是出口给其它参战国的。

    由于战争期间很多国家货币贬值,美国要求以美元或者其它硬通货进行交易,大量国家都是黄金等等支付美国的货款。

    以至于到了战争结束后,美国黄金储备全球储备量三分之二以上,还通过军舰换小岛等计划从英国手里换取了不少岛屿,还为美元确立了霸主地位。

    所以说,最厉害的人,不是去打仗,而是躲在后面捞银子。

    当然,这些事情,萌总裁没有办法跟卡特莉娜卡芙公主明着说,他只能隐晦的用算账的方式说出来。

    卡特莉娜卡芙公主点点头,“的确,打仗不如提供军火给别人打仗,这比自己打仗赚钱的多。关键我们没有人可以提供啊。”

    “会有的。”萌总裁笑了笑。

    萌总裁这边在聊天的时候,华军第一野战师的第一团已经离下关很近了。

    等到萌总裁去睡觉了,战争即将打响。

    现在对于萌总裁来说,打仗已经无法牵动他的情绪,更不会让萌总裁熬夜等着知道打仗的消息,他希望睡醒的时候,能够得到好消息。

【1102 偷袭】

    “团长!”通讯员来到了第一团团长的身边。

    “什么事!”第一团团长问道。

    “参谋总部发来询问电。”通信员答道。

    “嗯,他们想知道我们时候发起攻击,呵呵,轩师长有点着急了。”第一团团长想了想,“告诉下面,一个小时之后发起攻击,黎明前的攻击是最好的。”

    “是,团座。”通信员答应着,赶紧去安排传令,发电。

    华军的现代化,体现在通信上面,不管是对下级,还是对上级,还是在几只部队协同作战的时候,因为有无线电通信,没有一个国家的军队有华军这种调派速度。

    第一团团长和作战参谋,政委三个反复研究作战计划,经过了接近半个小时的磋商,最终确定下来步骤,必要的联络和准备是必须的。

    第一团团长决定黎明之前偷袭,并且将完整的偷袭方案让无线电通讯员赶紧汇报给位于长崎的华军第一野战师指挥部。

    华军第一野战师现在有两个指挥部,还有一个在釜山,两个旅和炮团都在釜山没有到日本来呢,依着萌总裁的看法,是不用运过来了。

    因为运过来的意义不大,萌总裁并没有打算在日本跟日本人大规模的干架,顶多是多杀死一些日本人而已,华军也将遭受损失。

    尽量不要全面的扯进日本战争的旋窝中,这是萌总裁的想法,因为打仗是为了利益,很难在日本的本土拿到更多的利益。

    从现在的外交情况看,萌总裁觉得能抱住长崎就很不错了。

    当然,如果再能控制从长崎到下关的铁路,就更加完美了。

    日本的铁路很少,都是列强殖民者修建的,现在的日本,因为还没有完成统一,所以,经济还没有办法腾飞。

    在原本的历史中,明治维新的经济腾飞速度是很吓人的!

    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利用日趋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而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因而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

    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旧日本时代的封建残余,如天皇权力过大、土地兼并依然严重等封建残余现象,与日后发生的一系列日本难以解决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维新初期,由于明治政府的政策,使得武士的社会地位大幅下降;而随着俸禄渐次缩减,武士的经济上保障也被削弱。

    凡此种种皆导致士族对明治政府的不满,武力抗争因此接二连三地发生。

    维新功臣西乡隆盛以鹿儿岛县为中心,于1877年6月18日年所发动的西南战争,成为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士族反抗战役。

    在原本的历史中,西乡隆盛战败之后,残余的士族成员转入地下活动,与板垣退助所主导的“民选议院设立运动”结合,透过“自由民权运动”的开展形成政治上的反对势力。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公布,成为亚洲第一部成文宪法;1890年,日本国会(帝国议会)正式开始运作。

    社会、文化方面的改变,随着留洋知识分子(伊藤博文、大隈重信、新渡户稻造等)吸收并引介西方文化与典章制度进入日本,以及众多现代化事物的引进,“文明开化”的风潮逐渐形成,对于原本传统而保守的日本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只物质需求与生活习惯上出现西化的转变,在教育系统与社会组织的广泛推行下,思想与观念上也逐渐有了现代化的倾向(例如守时、卫生等概念与西式礼仪);文艺上的影响也不小。

    另一方面,虽然明治政府锐意改革,但整体而言较为偏重促使国家强盛的结果,也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出身藩地的有权有势者长期掌控国政,形成势力庞大的“藩阀政治”体系、土地兼并依然严重、新兴财阀垄断市场经济等现象。这些负面问题与日后发生并累积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相互影响,最终直接或间接促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历史局限性:虽然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地主所有制消极的一面逐渐显现出来,农民生活贫困,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

    2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和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3明治宪法颁布后,藩阀长期以天皇名义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利。

    4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为天皇尽忠卖命。

    5。封建残余制约了日本的经济建设。

    立宪的意义

    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采用君主立宪制(二元制)的形式,但实际上依然实行**主义,藩阀以天皇的名义掌握政权。

    促使中国的清王朝改变政治体制,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中国开始了“君主立宪”的道路。

    明治政府在政治上神化天皇的绝对权威,建立“华族”制度以维护旧藩主、公卿的特殊地位,并把维新功臣、财阀列入华族,培植特权阶层;在经济上扶植带封建性的财阀和寄生地主;在意识形态上宣扬神道、皇道、儒学,并引进德国唯心主义哲学。

    与旧财阀紧密勾结的萨摩、长州等强藩出身的军阀、官僚贵族长期把持政柄,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过程中推行“藩阀政治”。19世纪70~80年代,日本发生了反对**政治、争取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权利的自由民权运动。明治政府通过**和政治分化瓦解了这一运动,并于1889年颁布《明治宪法》,1890年开设国会,从而确立了**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即日本近代天皇制。

    在对外关系方面,随着日本的国力日渐充实,不断进行交涉,要求修改条约。从1894年开始修改条约,至1911年终于全部废除。明治初年,日本即蓄谋向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

【1103 下关城外】

    第一团团长对着巨大的军事地图,和团参谋长,还有政委,三个人趴在地上研究进攻的问题。

    精准的地图有情报部门的功劳,早在两年多之前,情报部门已经制定了整个日本的详细地图。

    这次针对下关城的战斗,虽然是临时的想法,萌总裁临时想打,却也不是没有准备的。

    每一个地方,到底是什么用的,房子是什么样子,什么结构,每一条街道通往哪里,都是非常详细的。

    这边,下关城的战斗还没有打响呢,朝鲜那边乱了。

    萌总裁睡觉的过程中,全世界都在发生事情。

    朝鲜国内爆发了大规模反对仁川开港和指责《朝鲜策略》的儒生与保守派官吏的上疏运动;他们弹劫金弘集,攻击“主和护邪”重臣,直至国王高宗。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政府以派员来华学习武备为名,携领议政李最应书函向李鸿章转达欲与欧美立约之意。

    朝鲜政府碍于国内局势,一直欲藉中国之力,请中国代为主持朝美签约事宜。

    《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签字前夕,李鸿章坚持要朝鲜派全权代表直接与美使谈判,但是,高宗和执政大臣顾忌国内政局变故,始终不肯派出全权代表,李鸿章遂代为拟订朝美约稿十款,作为与薛斐尔会谈的基础。

    薛佩尔已经被华军包围了,随时准备发动攻击。

    但是这个时候,朝鲜人还在指望美国人,这真的是很讽刺的事情。

    会谈在釜山举行,由于戴着“援助者”、“保护者”假面具的美国代表,顽固策划要把最大限度能满足自己侵略目的可能性,规定在条约之内,会谈旷日持久。

    在谈判过程中,争论最多、立场对立最尖锐的问题是有关华国与朝鲜李氏政府的关系的条款。

    华国的外务大臣李鸿章担心以传统的封建宗藩关系为表现形式的中朝紧密联系被打破,会损及两目的根本利益,想把当时仍在维系着的中朝关系现状的明文列入朝美条约第一条。

    因此中朝方提案第一条有“中国属邦、政治仍得自主”的字样。

    这种作法的目的是,想通过这种“不粘不脱”的传统关系,建立一种反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联盟。

    因此,这种关系既不完全与传统的、封建的宗藩关系相似,更与西方列强强加于殖民地保护国的宗届关系的强性质不同。

    当时,美国代理公使已敏锐地发现这后一种差异的性质。

    因此,薛斐尔让驻扎在釜山谈判的美国公使故意不在条约中加入此类文字。

    美国人在谈判中态度蛮横,坚持要把一系列不平等条款加于朝鲜,为此,他不惜使用武力威胁。

    在一封信中他写道:对中国和李鸿章来说,唯一受到重视的呼吁和辩论就是武力,因此我们的政策应该专以美国利益为准绳,并以他们所懂得的论证武力、压力,而不是劝解,来予以推行。在薛斐尔的压力下,李鸿章终于放弃了第一条的争论部分,条件是“于立约后设法声明”朝鲜政府与清廷的传统关系。

    薛斐尔未加反对,但也不正面回答。

    整个谈判过程中,李鸿章与其助手始终与朝鲜使者金允植保持着紧密的接触和协商,在中美代表会谈期间,中朝双方先后进行过六次会谈。

    同时,李鸿章继续要求朝鲜政府,另派大员与薛佩尔商办,但朝鲜专使行动迟缓。

    朝鲜全权大臣申宪与美国全权代表薛斐尔在华国官员马建忠、丁汝昌的参加下,正式签订了《朝美修好通商条约》。

    最后签署的文本,除增补禁止仁川港出口米谷一条外,其余基本上维持了天津协议的条约稿本。

    《条约》全文14款,其中第一款规定:“若他国有何不公轻藐之色,一经照知,必须相助,从中善为调处,以示友谊关切。”这一条是朝鲜方面最感兴趣与美国政府最爱炫耀的部分,而实际上,是美国推行扩张政策的掩饰。美国不仅在朝鲜处于危难时不履行条约义务,给予援队,而且把朝鲜作为日本侵略主义者的牺牲物,反给日本以积极的援助。

    此外,条约还规定:“嗣后,大朝鲜国君主有何惠政、恩典、利益及施他国或其商民,无论关涉海面、行船、通商、贸易、交往等事,为该国并其南氏从来未,抑为此条约所无者,亦准美官民一体均”;美国人享有在朝鲜居住和领事裁判权;朝鲜要为美国来往船舶提供停泊、救护、饮食和保护美国公民的义务;美国在朝鲜享有“最惠国待遇”,进口货物“有关民生日用品者,照估价值百抽税不得过十”之低率关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