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难道考上进士凭俸禄就能得到这一切?开什么玩笑,这其实就是在告诉大家伙儿,好好读书,考上进士,被人捉去当女婿你房子车子仆人田产什么都有了。皇帝都这么说了,谁还敢说这玩意不合法啊!
当然,榜下捉婿毕竟不是真的抢亲,进士本人死活不同意的话,对方也不敢把人逼急了,但即使如此,李想还是觉得岳老爹的担心其实是有道理的,既然能把意外的可能性完全杜绝,干嘛还要去撞运气,遇到个不讲理的阔佬儿非要压着岳翻拜堂怎么办?好吧李想是不担心岳翻被别人抓走的,问题是这家伙一身蛮力,万一一生气大打出手伤人一堆可怎么办?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么?算了,嫁就嫁吧,小桃嫁出去,顺便也去去家里小娘子找不到丈夫的晦气。
小桃的婚事安排在了九月份,正好是秋高气爽的时候,同样要出嫁的还有苗玉奴,她的婚事的时间在春天。郑爽过了年便搬出了官舍,住到了租住的一个小宅子里,那真是个小宅子,三明两暗配上丈半见方的小院儿……寒酸?不不不,开封坑爹的物价摆在那里,这么个院子月租四贯!郑爽薪水的三成就花在这玩意上头了,要不是为了娶苗玉奴,他绝对不干这种不经济的事儿。
苗玉奴出嫁,李想一下子砸了三百两黄金与她做压箱银,苗玉奴自己这几年零零碎碎的也攒了两千多贯,其中的一半儿被她兑成银子,剩下的铜钱置办嫁妆之后还剩了几百贯,统统作为嫁妆带过去。
郑爽的同僚蛮羡慕他的,虽有榜下捉婿之说,但是说实话,想得到就要有付出,女方出大价钱陪送,那你起码得有半个上门女婿的态度才成——富商们不是傻的,想要白得人家女儿跟一大笔钱财还装大爷那是做梦啊!要端正态度的。再看看郑爽,虽娘子家不见得是富商巨贾,可也很富裕啊,瞧郑爽自从跟那个苗娘子谈恋爱,常服的料子不知道升了几个台阶,最幸福的是,没有岳父,没有丈母娘!这是白得个有钱新妇啊,这新妇嫁妆多也就罢了,还会赚钱……
苗玉奴出嫁之前,在众人面前痛痛快快的大哭了一场:“我选错了一次,这次必不会走回头路!”
说起来,这些小娘子谁没有一段辛酸往事?如果没有被岳飞发现,这些好女孩儿估计最好的结局也就是与人为妾了,而没有李想的话,即使得到了自由,她们中的大部分恐怕也只能随便找个人嫁了,悲观一点儿的话,搞不好就跟那个悬梁的贞娘走上同一条道路了。
此时此刻,李想目送着乘着苗玉奴的轿子走出了李家的小院儿,感慨万千,这些小娘子们,当日红着眼圈仓皇无措的坐在破旧的马车跟着他去乡下的样子还历历在目,可如今,已经都成长为独当一面,能够为自己负责的独立的女性了。转念一想,太有独立性也够受的的,他身边这些小娘子,除去韩桂花,苗玉奴竟是唯二嫁人的小娘子,还嫁了两次,其他这些,可真是愁死人了!
李想唉声叹气的回了房,杜十一娘奇道:“阿郎愁什么,怕玉奴过不好?”
李想纠结:“我愁你们都嫁不出去!”
杜十一娘微微一笑:“我们这些人,有谁是真的嫁不出去的?不过是不想凑活罢了!”
许多事情都是经不起念叨,李想这边儿才念叨了小娘子们嫁不出去,紧接着的一个休沐日,燕王就来到了他的家——不是商量怎么修建大宗正司后院儿,而是作为大宗正司的一把手带来了官家的圣旨——圣旨的大意是,朕的十二子莘王赵植已经到了可以定亲的年纪,听说工部郎中李想的幼妹贤良淑德,特赐婚,她将是未来的莘王妃……
燕王颁完圣旨,一脸轻松的过来恭喜李想,并表示以后大家都是亲戚了,不用太拘束。
李想的都听得傻眼,他是发愁家里小娘子的婚事没错儿,可他没准备让妹妹去做王妃啊!好半天才反应过来问燕王,官家怎么就想起把我的妹妹许给莘王殿下了?我妹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好吧后头这句说的真心虚。
燕王似笑非笑的看了李想一眼,这才慢吞吞的告诉他,这门婚事是莘王亲自跟官家求来的。因官家要为适龄的儿子们选新妇,所以便问问儿子们的意见,莘王就说他听闻工部郎中的妹妹很不错,官家就答应了。
李想听完了更愣了,他家的交际圈儿,哪里会接触什么皇室成员,莘王怎么就知道李念好呢?他不该认识李念啊。
慢着!真的不认识么?李想的脑子转的极快,好端端的莘王为什么非要工部给他盖房子?再往前想一想,当日岳飞去进献纸甲,也是莘王为他说话的……
见鬼的臭小子,感情你早就盯上我家念念了!实在是太可恨了。
燕王看李想的脸色青一阵儿白一阵儿,想到莘王的婚事是所有这些小祖宗的婚事里解决的最轻松的了,顿时对李想的态度也柔和了起来,好歹以后也是要做亲戚的。这阵子因为他哥哥几个儿子的婚事,弄得他焦头烂额,如今对李想有些同情:谁不知道他对这个妹子爱惜的很,好几次有人提亲都给推了,只说要多留几年。甚至放出话来说不求对方家里高官显贵,只求真心真意,别的不说,有蓄养姬妾传统的人家绝对不要!因为这个,李郎中把吏部侍郎都给得罪了,这会儿却不得不把妹妹嫁入皇家……
虽然燕王本人也属于皇家,但是他从他儿子的婚事上他得到了惨痛的教训:官宦人家在嫁女儿的时候真的不稀罕皇家啊,尤其非嫡非长的没什么前途的宗室子弟,人家吃饱了撑的把女儿嫁过来,又没实惠还一堆的规矩,闺女被欺负了娘家都没法出来给撑腰……好吧,莘王比他的儿子们的情况强一点儿好一点儿,可是谁不知道莘王府都给烧了,官家虽然出了重建费用,可是比起其他的王,啧啧,家底儿被烧空的莘王绝对是个穷光蛋!这种没权没钱娘死爹不疼,没实权还穷的叮当响的王爷,嫁他还不如嫁个高官子弟呢。
想到这里,燕王心里嘀咕,我这个侄儿不会穷疯了,所以看上了人家妹妹嫁妆多吧?这孩子简直笨的没边儿了。一个才发家的卖胭脂的,再有钱能有钱到什么地步,开封的富商巨贾多得是,怎么挑中了这么个小财主?
这事儿也难怪燕王嘀咕,李想的妹妹在开封也有点名气,可都是关于她遇事不慌,心地善良的……这种优点,当母亲的选儿媳妇是会认真考虑的,但是青春少年郎,有哪个在意这些?
其实别说李想觉得突然,这婚事订的,连燕王都觉得突然。
因康王赵构今年已经十七岁了,其生母韦婉容便向官家请求,为他择一名门淑女做王妃。官家听罢觉得有理,又想起还有好几个孩子也到了婚配的年纪,十一皇子祁王赵模,十二皇子莘王赵植,还有两个仍住在宫中没有封王的十三皇子赵朴,十四皇子赵棣,这四个都是十五六的年纪,虽然成亲还有点早,但也到了定亲的时候了。
比较悲催的是出了赵构,另外几个人全都是没娘的孩儿!官家本来就是不爱操心的,除了赵构那里因为母亲还活着所以有个把关的,别的几个,官家想想就觉得麻烦。所以便交代大宗正司去操心这个事儿……燕王郁闷死了,我自己一沓儿儿子还愁新妇的问题呢,你居然还让我给你儿子找新妇?你多操点儿心会死么?正好宫中有宴会,身为官家弟弟的燕王参加了,便半开玩笑的问几个适龄的的皇子们,叔叔要给你们选新妇,你们好歹也说说自个儿想要什么样儿的新妇我才好给你们挑啊!
赵朴跟赵棣的生母都是品级比较低的女子,去世的也早,连带着这俩人在宫里也比较像小透明,自然是不敢说什么,只说父亲做主就是。祁王赵模比较牛掰一些,虽然他的母亲也不在了,可是人家好歹追封了个皇后,一个女使出身的女子,生前做到贵妃死后追封皇后,可见其在官家眼中的重要性了。而且毕竟小刘皇后才死了两年,官家还没有忘光对她的情义,所以平日里对赵模很不错。
赵模嘻嘻哈哈的跟官家说想要娶个绝色的,且一定要性子活泼,官家听了哈哈一笑便答应了,并且嘱咐燕王务必找个生的貌美的。
燕王的嘴角都抽抽了,我擦貌美的,貌美你妹啊,出身名门的闺秀们有几个生的丑的?问题是貌美跟貌美能一样么?环肥燕瘦,鬼知道你喜欢哪一款?难道把人家小娘子召集到一起让你看脸?别开玩笑了。要求提的还不如不提呢,更头疼了好不好。当爹的也不靠谱,貌美还活泼,儿子这种要求分明不像话,居然就嘻嘻哈哈的答应了。
燕王瞅瞅一直没说话的赵植,决定不给他为自己添麻烦的机会,便直接问赵植:“十二郎在外头住的年头儿更久,可听说过谁家的小娘子,觉得有谁合你的意?”
赵植是个腼腆少年,被叔叔这么一问,脸就有点红,想了半天,小声说:“我前阵子,我听说工部的李郎中家有两位妹妹,在宴会上遇到有人犯了心痛病,便上前帮忙,救了一条性命。父皇,我想着,才情什么的都在其次,娶妻,一定要娶个这样子心善且处乱不惊的,这样子相处这放心,平日里她还能多替我操心家里的事儿……”
官家一听就乐了:“感情你娶新妇是为了省事儿啊!既然如此,十二郎便去打听下那个李郎中家里的妹妹们有人家没有,若没有人家,便选个长相才情都好的给十二哥做新妇吧!”
又来了!!燕王嘴角一抽,叔侄俩排行一样实在是太虐心了!官家嘴里十二郎十二哥的,从来都是乱叫一通!参加个宴会什么的都不敢走神,就怕不小心没听清,不知道这位皇兄叫的是谁!我都三十了你就叫我个名字不行么不行么不行么?
郁闷归郁闷,事情还得办,燕王一打听,李郎中俩妹妹,一个已经许了人,另一个据说挑挑拣拣还没找好人家,趁着修房子的功夫与李想接触除了一下,发现这人挺实在,又装作不经意的打听了一下他家妹妹的婚事,发现他扣着妹妹不嫁确实不是为了攀高枝儿,而是为了挑个如意郎君,越发放心,便跑去问莘王,李家的大女儿已经有人家了,小女儿他可满意。莘王红了脸,连连点头说不拘哪一个都是极好的,他不挑。于是燕王就跟官家汇报,给李家小娘子赐了婚。
燕王看看接旨之后就一直安安静静站在一边儿的李念,小娘子岁数不大,但已经能看得出端庄秀美的模样了了,从得到消息就一直不慌不乱,既没有欣喜也没有惊讶的样子,一直都是落落大方的模样,果然是个处乱不惊的性子。再看看李想,他的脸色不太好,燕王有点不好意思,他早就知道这事儿,却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干脆就没跟李想说,人家就这么俩妹子,摊上这种事儿可真够郁闷的。
李想确实郁闷死了,送走燕王,看李念面无表情的站在一边儿,忍了又忍,还是问道:“你是不是认识这个莘王?”
李念点点头:“认识,就是当初那个输了顾恺之画儿的小郎君……”
李想看她这么干脆的承认了,反而被噎的不知道再问什么好,想起李念这一年来三五不时的去书店,有时候一出去大半天,说是去朋友家玩儿……可她却从来没有带过哪个朋友回来。李想原以为她是不喜欢请人来家,现在看来,什么不喜欢,压根是不敢吧?这熊孩子根本就是在早恋吧!那个输了顾恺之的画儿的小郎君,哼,怪不得拿得出顾恺之的画儿,简直气死我了!寻思了好一会儿,最后闷闷的说了句:“你谈恋爱就谈恋爱呗,干嘛对我也瞒的死死的。”
李念的脸上少有的露出一点怒气:“谁跟他谈恋爱来着?他乳母有心痛病,我每隔一阵子得给她带药,顺便就跟他多说了几句话……平日里在我面前连话都说不利索,动不动就脸红,我以为他是天性腼腆,谁知道竟打的这个主意!”
作者有话要说:莘王植:
徽宗第十二子、有辩才,他的事迹最著名的是在金国为他爹洗脱谋反罪名。绍兴三年,赵佶另一个不争气的儿子沂王(他的名字是“木咢”——那字敲不出,只好这样表示,初名“炤”)在五国城伙同驸马刘彦文诬告赵佶谋反,金人欲令其父子对质,莘王植就与茂德帝姬的驸马、蔡京的儿子蔡鞗挺身而出,与沂王及刘彦文对辩三日三夜,有理有据地逐一驳回指控,力斥二人不良居心。最后驳得沂王与刘彦文气折,金主终于把这事件定性为诬告,把告密的两人诛杀了。
赵植到底是个什么样儿的人,仅凭这么一点点资料,没法作出具体的评价,不过至少,不是软蛋,才思敏捷,品质应该比较端正。
至于另一位沂王,我得说,他才更像徽宗的亲儿子,为了自己过得舒服,亲爹都可以诬陷出卖,跟他卖老婆卖姐妹卖女儿的父亲和大哥真是一家人……
————————————————
我希望能够在本月结束的时候把正文完结——但愿能够做到……
112纨绔千金(上)
端明殿学士赵明诚的女儿赵平;绝对是闺秀堆里的异类;她身材高挑,丰胸长腿;看背影绝对是美人一个;偏长了一头棕色的卷发外加浅色的眼睛;比一般姑娘高了很多的鼻梁,乍一看就像番邦人似的;因为这个,她从小不知道跟同龄的玩伴们打过多少次架。换了别人家的小娘子,因为长得跟大家不一样;从小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再时不时的找个茬什么的,搞不好就会变得畏畏缩缩了。可赵平是谁啊?她的爹是正三品的端明殿学士;她的大伯是从二品荆州牧,她的二伯是正二品的参知政事她的大舅舅是工部侍郎,小舅舅是驸马……而更可怕的是,上面所说的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认为赵平是这天底下最好的小娘子了。
所以自卑什么的,别开玩笑了!赵明诚的女儿会自卑?听听她听着怎么样的洗脑教育长大的。
“囡囡,你知道你为什么头发颜色浅么?因为你长得白啊!你皮肤里的黑色素少,连带着头发里的黑色素也少,所以才这么白……你看看全开封的小娘子,有一个比你更白的么?”
“可是安安比我白;头发却那么黑。”七岁的赵平对色素什么的似懂非懂,听着舅舅胡说八道,忍不住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因为他是男孩子啊!男孩子跟女孩子不一样,他们身上的黑色素喜欢往头发上跑啊!”
小时候的赵平不知道舅舅是哄她的,她只记得自己头发比别人颜色浅,所以脸就比别人白。但凡谁家小娘子或者小郎君说她黄毛怪,她张嘴就是“昆仑奴!”“黄脸婆”,大部分时候能把对方直接气哭,至于不爱哭的小男孩儿,没关系,她还有拳头!
打了人家,人家自然会回家告状,人家的爹娘知道孩子受了欺负,告上门来也是正常的。普通的的孩子最怕别人家的父母或者学堂里的先生上门告状了,可到了赵平这里,没关系,爹爹无条件支持她!
“你家三个小娘子,一起欺负我们囡囡一个,扭过头来还好意思回家告状……老徐,你这样子教女儿,当心闺女长大了嫁不出去!”口胡,你闺女才嫁不出去,你全家都嫁不出去!
“男子汉大丈夫,被个小娘子打了还告状,这样子可不行,哎呀,鼻子破了,哎呀是。这样子,伯伯在一边看着,你也去打赵平一下,我保证她不敢还手,这样就扯平了,好不好……”嘤嘤嘤,她现在不敢还手,回到学校一定会狠狠地揍我一顿的!小男孩委屈死了,伸手轻轻地碰了一下赵平的脸。赵明诚满意的说:“乖孩子,这么小就懂得忍让了。”忍让你妹,赵明诚,你的脸皮赶上城墙拐角厚了!
赵平的其他长辈,也许没有赵明诚跟李想做的这么夸张,可是也都把她当心肝宝贝儿。人到中年才生了一双儿女的李清照虽然看起来比赵明诚对儿女要求严格些,可比起同阶层的其他人家,她的教育真的算得上是放养了,也从来不在细枝末节上对女儿太多要求。至于大伯二伯小舅舅什么的,洋娃娃这种生物的杀伤力向来是巨大的,从小长成个会动的洋娃娃模样的赵平,在这些人眼里绝对就是最最可爱的小东西了。
有人说赵平是大宋第一女纨绔,这话或许真的不夸张。她的出身不是最高贵的,家里也不是最富裕的,可她过的绝对是最惬意的,她的所有长辈都无条件的疼爱她,纵容她各种的奇怪行为。赵平跟同龄的身份相当的小娘子们来往不多,可是开封的千金们聚会的时候,小娘子们吵起架来,无辜躺枪次数最多的,一定是赵平:“想要把你的房子推了重盖,那也得看你阿爹同意不同意,你以为你是赵平么?”
“有本事你像赵平一样,直接把那家伙揍一顿啊,在这里嘟囔算什么本事!”
“花绣成这样子也好意思拿出来显派,你还真想学赵平啊!”
当然,大宋第一女纨绔这个话儿只能私底下说说,明面上提起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