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泰嬷嬷的神色果然犹豫了几分,脸上也多了几分思量,可到底还是没开口,董如怡大概也明白了泰嬷嬷心里在担心什么,当即又补充了一句。
“嬷嬷是宫里的老人儿了,我也不是真的想难为嬷嬷,只可惜,我现在可不是我一个人了,我总要为我的一双儿女打算不是?”,董如怡似笑非笑地说道。
见泰嬷嬷依旧不说话,董如怡依然自顾自地说道。
“嬷嬷您是皇上的奶娘,心疼皇上是肯定的,皇上是我的夫君,我也心疼,您放心,无论如何,我绝对不会做任何对皇上不利,对江山不利的事,我只想好好护住我的一双儿女,嬷嬷可想好了?”,董如怡再一次征服性地问道。
听了这样一句话,泰嬷嬷总算松了口气,心里的顾虑没有了,当即便磕了个头,道。
“贵妃娘娘折煞老奴了,您为皇上诞育子嗣,老奴帮着您,也就是帮着皇上,老奴万死不辞,但凭娘娘差遣!”,泰嬷嬷一脸严肃谨慎地说完。
董如怡看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意。
忙上前亲自扶着泰嬷嬷起身,临走之前,还赏了她一杯茶吃。
泰嬷嬷心里直冒冷汗,一开始,她还有些瞧不上自己的这个新主子,毕竟自己是皇上的乳母,可如今,她总算是心服口服,死心塌地。
自那日太后从魏贵人处听到了魏家的事,便是连夜召了朔亲王进宫,其实,太后不知道的是,这厢朔亲王一进宫,那边齐弘烨就得了消息。
姜武、付中等人才回京不久,众人都不知道,齐弘烨将他们安排在一个隐蔽的地方进行疗伤,请了民间最好的大夫诊治,若非如此,只怕二人早已送命,就这样,还是九死一生,逃命回来的。
过了几日,齐弘烨听闻二人身体状况已经稳定了,这才叫了苏公公守住御书房,自己则是换了一身夜行衣,跟着几位御前一等侍卫一起暗自出宫去了。
到了一个隐蔽的小院子,齐弘烨翻身下马,闪身进了房间。
“你们两个好好躺着,时间不多,你们就将你们的所见所闻都说出来,不用隐瞒,朕自会替你们做主!”,齐弘烨言简意赅地压低声音说道。
二人心里感激,便将在西北的所见所闻据实相告,齐弘烨越听,脸色越阴沉。
“定西候?!魏家?!哼!”,齐弘烨冷冷一笑,眼冒寒光。
“皇上,这件事儿原是定西候插手,那些银子到了百姓那里,只有不到三成,另外,那些发霉的米粮,也是定西候托了江南魏总督从江南那里以极为低廉的价格收购来得,都是各大粮仓里清理出来的陈年旧粮,多数都被虫蛀发霉,那是会吃死人的!”,姜武义愤填膺地说道。
“你们放心,这件事,朕已经让大理寺和刑部备案,御史台那里也有了准备,一旦朕下令,那边立刻就会当众弹劾!”,齐弘烨一脸坚定地说道。
“皇上,这一次,恐怕没那么容易!”,姜武忍着身上伤口的疼痛,艰难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见齐弘烨眼神里的寒光又多了几分,也不说话,姜武这才重新说道。
“我们这一次遭遇暗杀,说不定,就是魏府做的,可那些人都是死士,什么也查不到,还有好些证据被毁,我们就算知道,可没有证据,一切都是枉然,皇上,都是臣无用”,姜武一脸懊恼地说道。
“无碍,爱卿已经尽力,无须如此”,齐弘烨脸色凝重了几分,但语气里并无多少责怪之意。
其实,这件事,不光魏家在里头阻挠,恐怕,定西候府还有不少手笔,销毁证据,暗杀朝廷钦差,这些日子,恐怕朔亲王也要搅合进去,一切都不是那么容易。
齐弘烨自己都觉得,这是个万难的难题,更何况这些愿意为了他卖命的人呢。
齐弘烨知道了西北的情况之后,便很快回宫。
苏公公见皇上终于回来,当即便是松了口气。
“皇上,朔亲王过来了,奴才差点儿拦不住,要是您再晚回来一会儿,恐怕这都要露馅儿了”,苏公公欲哭无泪地说道。
来一次他可以拦,来两次,他就拦不住了。
“皇弟来了?可有说要做什么?”,齐弘烨有些疑问。
皇弟过来,其实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事。
“奴才不知道,但却觉得,朔亲王这一次,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苏公公道。
齐弘烨脸色冷了几分,便不再说话。
敬事房有小太监过来,齐弘烨见了,忙摆了摆手。
“好些日子没去皇后那里了,朕今日哪儿也不去!”,齐弘烨若有似无地冷笑道。
这么好的事儿,他怎么能不去听听皇后的意见呢。
一个,是皇后的外家,一个,是皇后的娘家,一起合伙做下这等事儿,现在却狗咬狗,相互往对方身上推,多么精彩的一场戏,齐弘烨嘴角微抿。
令齐弘烨没想到的是,皇后听了这件事,并无多大触动,脸上只有一股子冷笑。
“皇上和臣妾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父亲如何,何,与我无关!”,皇后一脸冷笑地说道。
当初,若是不嫁给皇上,自己恐怕也就是哪家侯府的少夫人,当家主母了,虽说地位有限,可到底后院都握在自己手里,谁也越不过自己去,可现在呢,她过的是什么日子。
这一切,都是父亲所赐,都是太后所赐!
现在出了事,难道还要连累她吗?不,决不能!
“与你说这些,并不是为了要连累你,可朕却让你知道,这一切,都是你们魏家咎由自取,就像你一样,所以,朕不希望听到后宫有任何言论,你可明白?”,齐弘烨冷笑着说道。
他不希望不久以后,在后宫听到任何关于皇后受到魏家牵连,皇后冤枉等这类的话。
皇后,一点儿都不冤!
☆、306。第306章 危机 3
靖泽五年五月底,太和大殿,御史台御史大夫弹劾定西候以及江南总督西北贪墨案,靖泽帝龙颜大怒。
“皇上,臣冤枉啊,冤枉啊!”,定西候当场叫冤。
“证据确凿,你还有何话可说?”,齐弘烨横眉倒竖,寒气逼人地问道。
“皇上,这件事臣也是无能为力,都是魏大人,都是他给臣出的主意,皇上,臣冤枉啊”,定西候跪下,嘴里叫着冤枉,可那桀骜不驯的态度,却丝毫看不出他是冤枉的。
“定西候自重,老臣身在江南,心里却担忧着西北的灾民,可臣也是无能为力啊,定西候只给了老臣一百万两白银,却想买一千万石粮食,这种买卖,谁会做?这种价位,也只能买到陈仓旧粮,老臣也是没有办法,总不能从老百姓手里抢吧”,江南总督魏成德更是站在一旁,桀骜不驯地说道。
脸上还带着诸多不耐烦,那种态度,竟然人觉得,他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
“你……”,定西候气得吐血。
齐弘烨冰冷的目光扫了一眼立在一旁的朔亲王,又扫了一眼一副满不在意模样的魏成德,心里冷笑。
他何尝不知,定西候是有些冤,那些主意,并不是他一个人想出来的,那些银子,更是多数都落在了魏成德的口袋里,可……
“大胆,定西候你还敢狡辩,来人呐,将定西候削去爵位,押送刑部候审!”,齐弘烨冷冷地下旨。
登时便有一队御林军护卫从太和殿外走出来,将挣扎着喊冤的定西候押了下去。
大殿上静悄悄的,连魏成德这会儿似乎也不大敢说话了。
“魏总督!”,齐弘烨冷冷地道,眼底滑过几丝寒意。
“臣在!”,魏成德有些不敢看皇帝的眼睛了,显得有些心虚,可为了压制自己的心虚,只好故意装作出一副气定神闲大摇大摆桀骜不驯的模样。
“你明知米粮发霉,还要收卖,导致雪灾区丧命着多了数成,纵然定西候有错,可你也难逃其咎……”,齐弘烨越说,声音越冷,最后几句话,直接让魏成德心里开始打鼓。
“皇上,臣有罪,这等失察之罪,臣以后绝不会再犯,还请皇上准许微臣戴罪立功!”,魏成德说着,便是跪了下去。
叩头的那一瞬间,帽子歪了歪,刚好露出里头花白的头发。
“也罢,既是这样,朕就将你调任柳州刺史,柳州是江南最易洪涝之地,朕令你去防洪救涝,为百姓分忧解难,也算是将功赎罪了”,齐弘烨淡淡地说道。
魏成德一听,脸色大变,站在一旁的朔亲王脸色顿时也难看了起来。
“皇兄三思啊,魏大人毕竟是我们的舅舅,我朝又历代奉行任孝,舅舅他也这么大年纪了,再这般操劳,倒是我们这做外甥的不是了”,朔亲王讪讪然上前说道。
大有一副‘你随便罚一下象征一下就行了,还真当回事儿”的态度。
魏成德一派还没反应过来,听完朔亲王这话,登时就涨了气势,也纷纷跪下来替魏成德求情。
“皇上,这件事儿魏大人也是被牵连的,于公,江南离西北甚远,魏大人又怎会将手伸到灾区,再折于私,那定西候本是魏大人的亲家,定西候既然开了这个口,魏大人又怎好拒绝,想来,魏大人也不知道,那些米粮会吃死人,若是知道了,定会拒绝”
“是啊皇上,魏大人只怕已经后悔了,都说不知者无罪,皇上何不网开一面”
“是啊皇上,魏大人为我朝兢兢业业大半辈子如今皇上岂能因为这一点儿小事就贬斥魏大人,这若是传出去,岂不让天下寒士寒心”
齐弘烨也不说话,只是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任这帮人越说越起劲儿,到最后,这帮人竟然直接跪了下来,联名请求皇上收回成命了。
“荒唐!”,齐弘烨见状,登时勃然大怒。
“尔等身为朝廷重臣,居然置天下百姓于不顾,说西北灾民受灾这是小事儿?那朕如今倒是要问问你们,什么才是大事?!”,齐弘烨红着眼睛怒斥着。
底下的一帮大臣丝毫想不到,皇上会从这个点儿下手,拿他们说事儿。
所以,原本想着齐弘烨见众人请命,一时推脱不开,自然会从了他们,可万万没想到,这个皇帝小儿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皇帝小儿了。
“皇上……”,众人还想再说什么,可却被齐弘烨生生打断。
“众爱卿不必再说了,今日早朝就到这里,退朝!”,齐弘烨冷冷丢下一句,便甩袖而出。
苏公公忙喊了退朝,随后便加快脚步跟了上去。
众人还没让起身,这便是被皇上晾在了这里。
“王爷,您说,这可如何是好?老臣是冤枉的啊,皇上他……”,魏成德依旧做出一脸无辜的样子,朝朔亲王看去。
此时,朔亲王却是忙上前将魏成德扶了起来。
“舅舅快起来,舅舅从江南远道而来,不如就先在本王那里住一段时间,皇兄那里,咱们再从长计议”,朔亲王将魏成德扶了起来,客客气气地说道。
……
几日后,齐弘烨上朝时发现,朝堂上的人陆陆续续都称病,不来上朝,还有些内阁重臣,直接上了折子,请求告老还乡。
就连朔亲王,也话里话外指责他不够任孝,那可是自己的亲舅舅云云……
齐弘烨见之,胸中怒意只多不少,但旨意已下,绝不可能更改,另外,齐弘烨还另下了一道旨意。
令魏成德一个月之内到任,若不然,就是抗旨不遵,那可就是大罪了。
旨意一下达,魏成德虽然不愿,但不得不接旨,只是,回到朔亲王府的书房内,魏成德便是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皇上如今好大的脾气,长大了,登基了,翅膀硬了,就要清理旧部了,呵呵……”,魏成德冷笑。
“舅舅莫气,皇兄必不是这个意思,也不会忘了舅舅当年是如何帮皇兄的”,朔亲王在一旁好言安慰道,一副和事佬的模样。
只是,眼眸里一闪而过的寒光,却是谁都没有发现。
☆、307。第307章 怪胎
“哼?不是这个意思,那是哪个意思,这一次,若不是太后发现的早,趁机铲除了那几个碍事儿的人,销毁了证据,这押进刑部的,还不知道是谁?”,魏成德愤愤道。
太后最先反应过来,派了朔亲王去刺杀那几个人,顺便销毁了他们带回京里的证据,这才保住魏成德,不过,这一次,魏家,对皇帝,也算是有了新的认识。
“没想到,当年那个黄毛小儿,如今也这么难对付,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说到这里,魏成德深深看了一眼齐弘朔。
可朔亲王却是装出一副听不懂的样子,冷峻的脸上扯出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舅舅这话说的,依我看,这件事儿,是皇兄做的有些过了,不过,既然这样,那舅舅少不得要照做了,一个月到任,我会派人将舅舅送到任上的,舅舅放心!”,齐弘朔笑得有些无奈地说道。
可那话里话外,却是透漏出‘既然这样我也没办法了’的意思。
“哼!”,魏成德只觉得,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要气炸了,可偏偏又找不到出口发作。
因此,生了一通闷气,只得作罢。
内宫里,魏贵人正斜倚在软榻上,听着内侍的禀报,知道了被押进刑部的是定西候,心里大大松了一口气。
“我就知道,这法子管用,这一回,我倒是要看看,皇后娘娘,还能怎么办?”,魏贵人面上露出阴森森的笑意。
只是,她却是没想到,自己竟然歪打正着,原本想让太后阻止魏家做的这些缺德事儿的,可太后不但没有阻止,反而还帮着掩盖,不过。
“既然我们家没事儿,那就是最好的结果,我要的,就是这个!”,魏贵人笑吟吟地说道。
魏夫人这下,没了靠山,自己的母亲也好过许多,而自己又怀了孕,说不得,自己的父亲会转而支持自己呢。
进了六月,天气越来越热,董如怡领着两个孩子已经住进了长乐宫的主殿长乐殿,因孩子怕热,董如怡怕起痱子,所以一早就要了冰。
御花园里也因为天气太热的缘故,妃嫔们一个个都窝在自己宫里不出来,德妃依旧管理六宫庶务,皇后依旧被软禁。
这一日,董如怡正和容妃一起,领着几个孩子一起在长乐殿玩儿,忽然,初柳脚步匆匆走了进来。
“娘娘,魏贵人那里已经发动了,太后已经亲自过去坐镇,德妃娘娘让人来问,娘娘去不去?”
董如怡听罢,眼眸垂了垂,再睁开眼时,已经一片澄澈。
“我与她素日并不来往,你跟德妃说,就说我就不去了,另外,再派个小宫女过去守着便是”,董如怡笑了笑。
心里却是讽刺道:古代这世道真是越来越狗血,自己老公的小老婆生孩子,自己还得去关心关心,关键是,自己也是个小老婆,额……
魏贵人生产,德妃服侍着太后一起在一旁坐镇,齐弘烨却是始终都没有露面。
前几日的三司会审,定了定西候的罪,如今,魏夫人的娘家已经被抄家,全族流放。
太后恼了齐弘烨,可最终也没说什么,对于魏家,太后始终做不到熟视无睹。
而对于齐弘烨来说,虽然魏家狡猾,可是定西候无疑是魏家的先兆罢了,有了这样的事儿,以后那些世家大族再和魏家搅在一起的时候,也会有诸多顾忌。
董如怡虽说不去,但坐在大殿里,始终有些心神不宁,容妃只当她心里不舒服,当即便是劝道。
“怡儿,就算魏贵人生下三个儿子,以皇上的性子,未必会多喜欢,你也不必太过担忧”
董如怡听了,不免呻然一笑。
“姐姐想岔了,魏贵人如何,与我无关,姐姐瞧瞧,外头的大雨倾盆,今年的雨,似乎特别多,似乎不是什么好事儿啊”,董如怡看着窗外,幽幽叹道。
“这倒是,入夏以来,这天儿,没怎么晴过!”,容妃见她不想说那个话题,便也不再说了。
不多时,外头德妃却是急急地走了进来。
“姐姐这么急事做什么,外头湿气大,快进来喝杯热茶!”,董如怡忙道。
德妃倒是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见没有外人,当即便是压低了声音道。
“妹妹快跟我走,魏贵人那里怕是不好!原本是刘太医负责的脉案,如今章太医也惊动了,太医院想不到办法,只说让过来请妹妹!”,德妃一脸焦急地说道。
说完,因走得急,这才大口大口喘气。
“什么?!姐姐,你先别急,慢慢儿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董如怡惊恐地说道。
三生胎,难道不是胎儿更小?更好生吗?
“哎呀,妹妹快别说了,先跟我走吧,路上再说,容妹妹,劳烦你在这里先好好看着孩子们!”,德妃说着,不由分说就将董如怡拖走,塞进了轿子里。
“容姐姐,泰嬷嬷,好好看着孩子们”,董如怡隔着帘子急急地喊道,说完,轿子已经走出了好远。
董如怡一走,琛儿很快哭了起来,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眼泪汪汪地看着母妃消失的方向。
容妃此时哪里还不明白,低头看了看摇篮里眼泪汪汪的嘉琛,心里一软,忙抱了起来。
“母妃……慧儿……抱!”,嘉慧见自己的母妃抱起一个比自己还小的小人儿,登时有些不愿意了,也张开手要抱。
“嘉慧乖,妹妹哭了,母妃抱妹妹,嘉慧也要疼妹妹,好不好?”,容妃柔声哄道。
泰嬷嬷也在一旁帮着抱起了嘉慧公主。
这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