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理说,德妃娘娘管着宫务是不错,可现在大皇子这样,娘娘既要照顾大皇子,又要管着宫务,皇后娘娘这心里,着实过意不去,毕竟,这宫务,到底是皇后娘娘的职责”,曹嬷嬷似笑非笑地说道。
☆、322。第322章 欲拒还迎 1
德妃听到这里,似乎已经明白了曹嬷嬷为何态度这么好了,为何太后会巴巴地让人送了这么些药材过来。
原来,是在这里等着自己啊。
“嬷嬷说的是,可这宫权,也不是本宫说了就算的,这是皇上的旨意,以本宫看,嬷嬷还是让皇上下旨最好,这后宫,毕竟是皇上的后宫”,德妃忍着心里的冷笑,说了这么一番话。
而与此同时,凤仪宫内。
“你们主子真是这么说的?”,皇后一脸惊喜地问道。
原以为,宫里宫外都不会有人管她了,可谁知道,太后还是暗中让朔亲王帮了自己,虽然不知道是不是朔亲王的意思,可有王妃在,不也能说明问题。
而且,女人之间,还更好交流。
“是的,皇后娘娘,我们王妃还说,这一次的机会,是王爷好不容易给娘娘创造的,娘娘您可要好好把握,我们主子还说,王爷和皇上毕竟是亲兄弟,您又是咱们大齐正儿八经的国母,还是太后娘娘的侄女,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外人骑在头上作威作福”,一个穿着得体的丫鬟模样的人在凤仪宫皇后面前说道。
“嗯,这话说得对,这一次,我定会把国母之位给夺回来,回去替本宫谢你家主子”,皇后眼神似是很兴奋地说道。
“一定的,皇后娘娘,奴婢话已带到,要是没什么事儿,奴婢就先告退了”,丫鬟笑着说道。
“玉桃,送这位姑娘出去”,皇后客客气气地递了一个眼神。
玉桃会意,忙领了丫鬟出去,临走,还给了一个大大的荷包。
那丫鬟一路出了宫,回了王府,一进府,便是往正院赶去负命。
“主子,您交代的,一切都已经办好,皇后娘娘很是感激王妃,还给了奴婢一包银锞子的奖赏”,春喜笑着说道。
只见朔亲王妃一身正红遍地描金的衣袍,头戴赤金王冠,慵懒地歪在铺了虎皮毛毯的软榻上,一双手轻轻地抚在自己的小腹上,眼神里透露着几分轻蔑。
“那就好,后宫交给德妃,我又怎么会放心,还是皇后更好拿捏,魏家虽然如今只是一个小小的柳州刺史,可到底是门生满天下,要是经营得好了,也是有大用处的”,朔亲王妃懒懒地道。
“章太医说,王妃还是少操心最好,一切等小世子落定再做打算不迟,当务之急,是怎么帮助皇后娘娘在后宫站稳脚跟,帮魏家度过这次难关”,春喜上前笑着说道。
春喜是朔亲王妃的陪嫁大丫鬟,是从小和王妃一起长大的,为人处世八面玲珑,又极为忠心耿耿,平日里,大部分的主意,王妃都会和她商讨一番,很得王妃的器重。
“你说得对,最重要的是,要和皇后打好关系,哼,她还真是蠢,居然处处想着怎么触及皇上的逆鳞,真是蠢到家了”,朔亲王妃目光里尽是鄙视,嘴角挂着几丝冷笑。
“也怪不得皇后娘娘直接在您和王爷的大婚宴上就直接做手脚了,得亏王妃您大度,要不然……”,春喜上前,笑着谨慎地问道。
“哼,要不是王爷说了要放长线钓大鱼,我早就出手了,何至于等到现在,不过想想,王爷说的是对的,放长线,钓大鱼,不怕咱们没有报仇的机会”,朔亲王妃眯了眯眼睛,冷笑着说道。
眼神里的寒光,就连一直跟在身边的春喜看了,都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那王妃,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春喜问道。
朔亲王妃想了想,不多时,眼神一亮,心里就有了主意,眉开眼笑地招了招手,春喜见状,便是附耳过去。
当天晚上,刚入夜色,一封信,便是由王府悄无声息地送进了凤仪宫。
皇后在灯光下,一脸狐疑地望着信上的内容。
“真的可行?”,皇后狐疑道。
“娘娘,信上说了什么?”,玉桃和锦枝在一旁,一边给皇后呈上了一碗汤,一边问道。
皇后抬起了头,脸上有些震惊,将信拿给二人看,因为是魏家培养出来的大丫鬟,所以一般的字,还都认识几个,也能看的懂信。
“娘娘,这法子不错,奴婢们一直也都是这个意思,只是娘娘您……,只要您照着这个方法,一定可行,虽然见效不是很快,可这法子应该会管用,毕竟,据说,贵妃很是心软!”,玉桃若有所思地说道。
“你呢,锦枝,你也是这么想?”,皇后眼神里闪烁着几分不甘心,她想不明白,她一个堂堂皇后,居然还要用苦肉计,去讨好一个妃子,真是荒谬。
“娘娘,眼下来看,这确实是好的法子,都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咱们不过是小女子罢了,虽然娘娘委屈些,可咱们收获的东西,却是实实在在的,到时候,娘娘不光能解了禁,还能重新获得皇上的爱重,将六宫大权重新拿回来”,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皇后听了,眼神闪烁了一番,内心强忍着巨大的纠结,好一会儿,才下定决心。
“看来,想要改变眼前的境况,还真不能不低头啊”,皇后怅然一笑,心里涌起无限的苦涩。
打定主意,皇后便让玉桃走了一趟寿祥宫。
“你去太后娘娘那里,告诉太后,就说本宫现在身子不好,不能管理宫务,有劳母后费心了”,皇后吩咐道。
玉桃应声而去,皇后则是慵懒地歪在了软榻上,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娘娘,有道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您是正宫皇后,只要皇上承认,谁也动不了您,咱们现在的目标,就是解了禁,把宫权握在手里,其他的,以后再作打算也不迟”,锦枝劝道。
皇后听了,却冷笑了几声。
“这些又有什么用,二妹生下那些个不干不净的东西,自己还丢了命,真是没用,只留下个病秧子扫把星女儿,谁稀罕,连华妃那等货色都有了自己的儿子,本宫没有儿子,就算是当了皇后又有什么用,将来,谁是太后,还不一定呢”,皇后笑得一脸讽刺。
☆、323。第323章 欲拒还迎 2
“娘娘,只要咱们好好的,就算是按照咱们大齐的律法,太后也只有您一个,再说了,几十年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说不定,娘娘您还会自己生一个嫡皇子出来,这又有什么不可能的”,锦枝笑着劝道。
皇后冷笑了几声,并没有说话。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八月完了,是九月,这一日,董如怡正在看奶娘在小澡盆里,给三个孩子洗澡。
四公主到现在还没有名字,不过,放在董如怡身边的这些天,身子骨已经是好些了,至少,是可以独自吃奶而不用吃药补身子了。
“娘娘,您瞧瞧,三皇子和三公主这两个小主子胖嘟嘟的,真是可爱,就连小公主养得都这么好”,奶娘笑盈盈地把两个孩子放到澡盆子里,看着咯咯直笑的小主子,心情十分地好。
“四公主你们可要小心些,她不能着凉,等会儿把琛儿洗过的水换了再给四公主洗吧”,董如怡看了看襁褓里才两个月多月的小人儿,脸色严谨地吩咐道。
“到底是咱们娘娘懂医术,要不是娘娘一直给奶娘用药膳,给小公主喂药粥,小公主的身子也不会好得这么快,您瞧瞧,这小胳膊小腿儿,现在多有劲儿啊”,奶娘笑道。
“好歹是皇上的骨肉,正儿八经的金枝玉叶,自然是福大命大的,希望她以后也这样一路顺遂平安吧”,董如怡幽幽叹了一声。
一旁的琛儿见到母妃抱着妹妹,大眼睛一闪一闪兴奋地开口咿咿呀呀。
“啊妹……啊……哦……”,小嘉琛看着母妃怀里的妹妹,兴奋地在澡盆子里直吐泡泡。
“琛儿乖,琛儿洗完,妹妹再洗,好不好啊?”,董如怡看着坐在木澡盆子里,粉嘟嘟胖乎乎的小女儿,心都要化开了。
而一旁布帘子后头的琮儿也毫不示弱地一把将布帘子拽了下来,然后也‘啊啊哦哦’地‘说’起话来。
兄妹二人对这个新来的小妹妹特别的喜欢,恨不得形影不离。
董如怡有些哭笑不得。
“娘娘……”,初柳掀了帘子,从外头走了进来,一脸的凝重。
董如怡知道她是有话说,当即便是将怀里的四公主递给奶娘,又交代了几句,这才跟着初柳走了出去。
“什么事?”
“娘娘,凤仪宫那边来的消息,皇后娘娘病重,太医院的人已经派了太医过去了,皇上也过去了,娘娘要不要过去?”,初柳脸色一沉,犹豫了一番,还是开口问道。
“皇后病重?怎么回事?怎么之前一点儿消息都没有?”,董如怡脸色一怔,心里不知怎么的,忽然升起一股莫名不详的预感。
“据凤仪宫的宫人传出来的消息,皇后娘娘这病,也有些日子了,只是皇后娘娘一开始没声张,就只是自己静养了一阵子,现在严重了,这才说了出来”,初柳神色沉沉地说道。
“不管怎么说,咱们还是先过去看看罢”,董如怡听了这些,略略定了定心神这才开口说道。
回到内殿,初柳服侍着董如怡,换了一身宝石蓝色的宫装,带了一副蓝宝石的头面,虽然珠钗首饰不多,可也不失贵妃的尊贵。
领着初柳,一路到了凤仪宫,董如怡在宫门口停了下来。
看了看这昔日恢弘盛大的凤仪宫,如今竟有些苍凉破败之感,再加上如今是秋天,正是落叶的时候,一地的落叶,又徒增了不少伤感。
董如怡叹了口气,提起裙摆,踩着莲步,款款走了进去。
到了凤仪宫正殿,董如怡看见正座上往日皇后坐的地方,此时齐弘烨正愁眉苦脸地坐在那里,和太医商讨着什么。
董如怡也不好走过去打断,便径自站往边上走了走,和德妃容妃和华妃等人站在了一起,几个人都是一副低眉敛目的模样。
“皇上,皇后娘娘这病,乃是长期郁结于心所致,如今,郁气已经攻入五脏六腑,若是再不好好医治,恐怕……”,太医在齐弘烨面前,一脸谨慎地说道。
而齐弘烨则是坐在上首,脸色铁青。
他生气,不是因为皇后的病重,而是,自己本来不耐烦的事,还要碍于外人的压力来做,偏偏生病的是皇后,不是其他的一些他一句话就能打发的人,不想过来,也得过来。
而最让他生气的是,不光要来,而且,还要装出一副十分关心的模样。
“恐怕什么?”,齐弘烨的眼神阴冷的吓人。
“皇上,微臣一定会再想想办法,不过,据微臣所知,这病,要只好,皇后娘娘除了吃药,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应该多去走动走动,疏散心情”,太医颤颤巍巍地,终于说出了这最关键的一句话。
一旁的玉桃听到,便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齐弘烨听罢,眼神微动,脸色依然铁青,心里却是忽然明亮起来。
“那就按照太医说的办,务必要皇后尽快康复,若是不然,朕拆了你们的太医院”,齐弘烨说完,便是起身离开。
董如怡和德妃几人上前行礼相送。
齐弘烨一走,殿内的气氛就稍稍缓和了些。
“皇后娘娘病了这么久,你们这身边伺候的,怎么不早点差人请太医,偏偏要耽误到这个程度”,德妃眼神一凛,上前质问着玉桃。
“德妃娘娘,我们主子听闻前朝朝政繁忙,这点儿小病,倒也不想麻烦皇上,所以这才瞒了下来,娘娘有令,我们也不敢忤逆,现在看来,实在是我们这些做奴才的不是,还请德妃娘娘责罚”,玉桃说着,红着眼圈儿便是跪了下来。
德妃看着跪在地上的玉桃,心里冷笑几分,她这一认错,自己还真不好再说什么了,到底是皇后身边的大宫女,心思果然玲珑剔透。
而里面的皇后听到了皇上说的这一番话,心里则是大大松了一口气。
“看来,这是解禁了,以后,自己要是病好了,也没有犯什么大错误,皇上应该不会再把自己软禁了,看来,朔亲王妃的这法子,还真是管用”,皇后心里乐滋滋地想着。
“这种药,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吧”,皇后凑在锦枝的耳边问道。
“应该不会吧,王妃说,这是王爷从西域那边带回来的药,任何太医都查不出来,娘娘尽管放心”,锦枝笑道,说话的声音极小,只有主仆二人能听到。
在外人看来,也不过是皇后躺在床上虚弱无力,朝自己的宫女要水罢了。
☆、324。第324章 瘟疫 1
南方水患,死伤无数,虽天气有变,可奈何死伤众多,江南已有瘟疫之象。
纵天气渐凉,暑气渐消,但瘟疫已显初象。
“皇兄,江南乃是我大齐的粮仓,万万不能有危险,臣弟愿意为皇兄分忧,替皇兄前去抚慰江南百姓”,朔亲王上前一步,跪下来,殷切地说道。
此话一出,朝堂上文武百官皆震惊,片刻后,纷纷竖起大拇指,无不赞叹。
“皇上和朔亲王兄友弟恭,真乃我朝之表率啊!”
“是啊,皇上,既然这样,何不就派了朔亲王作为钦差大臣,前往江南安抚百姓,为皇上分忧解难”
“朔亲王胸怀天下,实在让老夫汗颜!”
众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语,无不交口称赞朔亲王英勇果敢,这样一脸,齐弘烨还未出口的话便是堵在胸口,怎么也说不出口。
下了朝之后,齐弘烨便是将齐弘朔叫到了御书房。
“荒谬,你可知现在的江南是个什么地方?可还是以前的江南?”,齐弘烨冷冷地道,语气里还带着几分责备。
据密线来报,江南已经流民四起,土匪猖狂,甚至还打着灾民的名头到处打家劫舍,百姓们水深火热……
为了防止人心惶惶,齐弘烨只能暗中派人暗中镇压,并暂时先调遣军粮救济百姓,除此之外,暂时还没有更好的方法。
只能等灾情过去,灾民才能渐渐平息下来,可是现在,江南乱的很,派任何人过去都没用。
他就不相信他这个弟弟,真的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可他宁愿相信他是真的不知道,也不愿意相信他为了这么一点名声,置自身的安慰于不顾。
“皇兄,臣弟知道江南多有凶险,可现在皇兄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拿出咱们的皇威,拿出皇室的诚意,让那些老百姓知道,皇上还是在意他们的”,齐弘朔显得有些义愤填膺,胸有成竹。
“荒唐!这些事又岂是你操心的,若是你这样孤身犯险,母后又会如何想,弟妹又会如何想,朕这个皇兄未免当得也太窝囊了,这些事,朕自会处理,你却是不必担忧了”,齐弘烨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从小,这个弟弟在母后心里的地位,就不是自己能比的,可他没有半分怨言,对这个弟弟更是掏心掏肺。
而齐弘朔,虽然没有他这般诚恳,可从来也都是兄友弟恭,二人从未红过脸。
如今,若是皇弟为了这个事情前去犯险,不光母后不满,就连他自己也会看不起自己。
“皇兄!”,齐弘朔情绪又激动了几分,额上的青筋都爆了出来。
“皇兄日理万机,臣弟又如何能袖手旁观,高枕无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皇兄,臣弟堂堂七尺男儿,岂能眼睁睁看着皇兄一人孤身奋战……”,齐弘朔说完,双膝跪地,虔诚地叩了一首。
“皇兄三思!”
齐弘烨眼光微闪,盯着脚底下跪着的朔亲王看了半晌,最终,才摆了摆手,示意他起身。
然后齐弘烨转身,坐到御座上。
看着皇兄这一系列动作,齐弘朔藏在袖子里的双手微微握了握拳,眼底滑过几丝不明所以的寒光,转瞬即逝……
“把你的想法都说出来,不要说一半留一半!”,齐弘烨淡淡抿了一口茶,然后说道。
朔亲王听罢这话,眼神闪了闪,再抬头时,就换了脸色,边笑边走上前,态度也软和了下来。
“皇兄,臣弟无功无德,小小年纪却坐拥亲王之位,虽然大多数人表面上臣服,可背地里难免说三道四,臣弟不想这样庸庸碌碌地活着,臣弟就想为朝廷做点什么,这样在人前也能堂堂正正地昂首挺胸,而且,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说臣弟无功无德了”,朔亲王略带委屈地说着这样一个略带小心思却很能让人信服的理由。
齐弘烨盯着齐弘烨的眼睛看了半天,那双与自己有三四分相似的眼眸里满是期待和诚恳,还有那只属于男儿的,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许久,齐弘烨才重新移开视线,脸上的神色也缓和了几分。
“皇弟能有这份儿心,朕很欣慰”,齐弘烨笑着说道。
“皇兄,就让臣弟去吧,皇兄要是不放心,就让臣弟多带点儿护卫也成,皇兄您放心吧,臣弟不会有事的,一定会尽快把这件事儿给摆平”,齐弘朔脸上带着无限的期许,语气却由开始的忠肝义胆的豪情,到现在的软磨硬泡。
齐弘烨直接无语,看来,他是真的想去,既然这样,倒不如所形成全了他的一片心。
“你既不愿意当一个富贵闲王,朕也不好勉强,你去御林军挑一队身手好的侍卫带过去,无比保证安全,还有,母后那里,你自己去说,朕可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