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贵女反穿日常-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人的语气有些不善。他已经说了,丹阳是心忧母丧、悲伤过度才昏迷不醒。

赵耿却跳出来说‘已查清此事’,他什么意思?是不服气圣人的决定?还是妄图为自己怠慢丹阳公主而找借口?

赵耿听出圣人话中的深意,慌忙叩头不止。

咚咚的声响在御书房里回荡,不一会儿,赵耿的额头便青紫一片。

“好了,有话说话,不必做这些面子事儿!”

圣人不耐烦的说道。

赵耿愈发谨慎,“启奏陛下,丹阳公主确实是因为母丧而伤了心神。但公主昏迷后却一直未能苏醒,微臣觉得可疑,便命人查了查,结果发现有人竟歹毒至极,用巫蛊邪术诅咒公主。”

巫蛊?

这还了得!

圣人顿时变了脸色,“何人竟如此胆大?”

皇帝的注意力总算转移了,赵耿松了口气,道:“兵部侍郎萧道宗……”

第133章 痴心

又是一年的乞巧节,齐家的幸福姐妹满周岁了。

当日顾伽罗生产的时候是意外,随后事情更是一件接着一件。两只小包子的洗三、满月乃至百日都没能好好庆贺一番。

齐谨之和顾伽罗都觉得十分对不住孩子们,他们夫妻有志一同的决定,女儿们的周岁时定要热闹的办上一场盛宴。

所以,刚进七月份,齐家便开始向亲朋好友送出了请帖。

恰好此时已经过了最热的时节,被酷热肆虐了一个夏天的贵人们也想出去活动一下,收到齐家的请柬后,纷纷表示到了正日子肯定会来吃一杯喜酒。

就连隐居静月庵的妙真大师都回复,“初七那天我亲去看看孩子们。”

虽然坊间有流言,说圣人与妙真因大皇子谋逆之事而生出了间隙,加上安王府的衰败,许多人便有鼻子有眼的说什么妙真已经失宠,圣人若不是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早就将她彻底放逐了。

往年妙真也‘远离世俗’,但却会偶尔去皇城露个脸,而太后、圣人和皇后三尊大佛也会时不时的赏赐一些东西送去静月庵,皇城和静月庵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良性互动。

即便妙真住在城郊,内城的达官显贵们也不敢忽视了她的存在。

但今年,从正月到七月,整整半年的时间,妙真竟一步都没有踏出静月庵。连嫡亲兄长的丧礼,她也没有露面。

宫里头的三位至尊也似忘了她,宫中再有什么赏赐,受赏名单里却没了萧妩的大名。

……圣人和妙真之间好像真的出了问题呢。

最让贵人们在意的是,妙真仿佛真的要‘看破红尘’了。不管京城发生了怎样的大事,她都全无反应。

静月庵就这样一步步的远离了京城上流社会的社交圈,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就在大家以为妙真大师真的要‘归隐’的时候,她竟公开表示要来齐家吃喜酒。

这、这是个什么情况?

众人好奇又有些忐忑,京城沉闷了几个月,表面平静,底下却是暗流涌动。

众人有种预感。妙真的‘再度出山’。极有可能打破这种平静。

于是乎,众人对齐家双生花的周岁宴愈发关注。

到了初七这一天,许多没有受到邀请的人也赶了来。礼节性的奉上一份贺礼,便混进了齐家大宅。

新府的胡氏、吴氏婆媳两个特意过来帮忙。

吴氏年轻,行事却稳妥、干练,清河县主便安排她的二门处迎接堂客们。

吴氏过门没一年。还算是新妇,她穿着大红的衣裙。头上簪着赤金嵌红宝石的凤钗,耳朵上、手腕子上也都带着金灿灿的首饰,整个人看起来甚是富贵喜气。

她笑语盈盈,亲切有礼的招呼每一位来客。丝毫没有因为对方‘不请自来’而变了颜色。

但她心里却隐隐有些担心。

抽了个空,吴氏和贴身大丫鬟耳语了几句。

那丫鬟连连点头,而后飞快的进了内院。去寻清河县主或是顾伽罗讨主意。

“无妨,那些贵客们应该是来讨杯喜酒、沾沾喜气。不必太过在意,”

顾伽罗忙得脚打后脑勺,但还是抽空跟那丫鬟说了几句,“回去给你们家奶奶说,就说是我的意思,来者皆是客,人家既然进了齐家,咱们就当好生招待。这次劳烦弟妹了,请她多费些心。”

那丫鬟答应了一声,见顾伽罗没有其它的吩咐,这才快步回去复命。

听完丫鬟的转述,吴氏心里有了底气:看来堂嫂早就预料到了今日的‘盛况’,约莫心中也有了应对的法子。既是这样,她就不必担心了。

于是,吴氏继续热情的与来客们见礼、寒暄。

不多时,齐家接待堂客的花厅里便围满了身着华服的贵妇,衣香鬓影,花团锦簇,好一派富贵热闹的场景。

而妙真大师的到来,则将这热闹的气氛推到了高潮。

只见她一身藕荷色的衣裙,乌鸦鸦的长发随意绾了个髻,别了一根翠玉簪子。

除了手腕上的一串凤眼菩提佛珠,妙真周身上下再无首饰。

跟满屋子衣饰华美的贵妇一比,妙真的装束只能用一个词儿来形容——素净。

但众人看到她的穿着时,却瞪大了眼睛——这得有二十年了吧,萧妩自打变成妙真,她便再也没有穿过俗家的衣服。

就算是进宫,她也是一身灰色的尼姑袍。

果然有情况!

众贵妇们兴奋的左右环顾,跟身边相熟的人交换眼色。

方才还热闹的花厅瞬间变得安静下来,屋子里眼神乱飞,场面有些诡异。

妙真却似没有察觉,亲昵的挽着顾伽罗的胳膊,“早就说来看看两个小丫头,偏巧我的身子一直不好。天又热,我实在不耐烦挪动。幸好这几日天凉爽了些,我在城外呆地也有些厌了,便来你这儿凑个热闹、沾点人气儿——”

顾伽罗笑着说:“大师您真是太客气了,您能屈尊前来,我们齐家是蓬荜生辉……幸幸和福姐儿已经会说话了,今天早上还叫娘呢,特别乖巧,待会儿您瞧了肯定喜欢。”

“哦?是吗?孩子们已经会说话了?”

妙真十分欢喜,眼底都带着暖暖的笑意。在场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妙真是真喜欢齐家的双生花。哦不,确切来说,她是真喜欢齐顾氏这个晚辈。

莫非坊间的传言是真的?

齐顾氏是妙真流落在外的亲生女儿?

至于年前的那个什么刘楚楚,则是妙真拿来做戏的一颗棋子?

有些贵妇看着妙真和顾伽罗的温馨互动,暗地里琢磨着。

清河县主迎了出来,恭敬的向妙真行了礼,见吉时到了。便吩咐将幸幸和福姐儿抱了出来。

两个胖团子穿着一模一样的大红绣金线的衣裙,柔软黑亮的头发扎了个小辫儿,眉间各用胭脂点了个红点,白嫩嫩、粉嘟嘟,漂亮可爱得宛如观音座下的一双童女。

众人瞧了,称赞不已。

这倒不是她们有意讨好,实在是两个孩子长得太好了。

瞧这小模样儿。专挑父母的长处来长。大的偏向母亲。娇美可人;小的更像父亲,英气中又不乏美丽。

最让堂客们眼热的是一对小姐妹壮实的模样。啧啧,小胳膊、小腿儿胖得像藕瓜儿。一节一节的,看着就让人喜欢。且看气色,两个孩子都十分健康。

谁说这俩孩子是早产儿来着?

看人家这模样,比足月的孩子还要强上几分呢。

乳母将幸幸放到花厅正中央的大圆桌上。桌子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尺子、绣花绷、算盘、印章、书本等东西。

顾伽罗弯腰对幸幸说,“幸姐儿乖。看看这里面有喜欢的吗?喜欢哪个就拿起来,好不好?”

顾伽罗指了指圆桌上的东西,故意做了个抓取的手势。

幸幸乌溜溜的大眼看了看母亲,又看了看笑盈盈的祖母。然后又看了看四周围拢的贵妇,似乎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笑呵呵的呆坐在圆桌正中央。动也不动。

清河县主见状,赶忙上前一步。随手拿了个胭脂盒,“幸姐儿,这里有好些好东西呢,你喜欢哪一个啊?”

胭脂盒是珐琅彩瓷的小盖盒,颜色艳丽,造型精巧,幸姐儿的注意力瞬间就被转移了。

清河县主放下胭脂盒,又拿了个巴掌大的金算盘,“这个喜不喜欢?喜欢的话就自己过来拿!”

幸姐儿似乎明白了祖母的意思,麻利的爬起来,摇摇晃晃的在圆桌上溜达起来。

她先是抓了一本书,晃了晃,又丢在了一旁。接着又相中了顾伽罗的印章,摸起来就想往嘴里塞,被乳母慌忙拦下。小丫头顿时不高兴了,直接将印章丢给了乳母。

最后,在众人关注的视线中,幸幸抓起了一柄小木剑,她瞧了一眼顾伽罗,见母亲并没有露出生气的神情,这才喜滋滋的将小木剑抱在怀中。

“好,不愧是齐家的女儿,果然有先祖遗风,”

妙真率先击掌称赞,她扭头对顾伽罗道:“阿罗,看来你要养一个巾帼英雄咯。”

众堂客闻言,纷纷出声附和,称赞幸幸是‘虎父无犬女’。

顾伽罗和清河县主十分高兴,她们都明白,抓周不过是求个好兆头,将来幸幸会是个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准。但看到小丫头挥舞着木剑的样子,她们还是忍不住畅想:以后幸幸定能像老祖宗那般有出息!

一番称赞后,乳母将幸幸抱了起来。

福姐儿的乳母则将福姐儿放到了圆桌上。

顾伽罗知道小女儿的性子,她柔声对福姐儿说:“阿福,你看你姐姐都抓了一样东西,你也必须抓一样,否则待会儿就不能回去睡觉觉咯!”

阿福喜静不喜动,能躺着绝对不站着,能睡着绝对不睁眼,对她而言,不许她睡午觉,绝对是最惨无人道的惩罚。

果然,听到顾伽罗的‘威胁’,阿福慢吞吞的抬起眼皮扫了母亲一眼,而后也不动弹,抬手就抓了一个锦盒。

顾伽罗愣了下,她没记得事先准备了这个锦盒啊。

更确切的说,她根本就没见过这个锦盒。

“好!好一个小阿福,随手就拿了本宫的印章。果然名副其实,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妙真眼底泛着亮光,灼灼的盯着沉静从容的小女娃儿,连声赞道。

什么?

这锦盒里放着的是长宁公主的印章?!

四周的贵妇中,有心思灵透的,当下便听出了妙真话里的玄机。

妙真方才自称‘本宫’,也就是说,她是以长宁长公主的身份在说话。

而长公主的印章,不是官印,却也有非常重要的代表作用。

据说当年先帝身染重病,还是太子的当今圣人被几个兄弟陷害身陷困境,是长宁公主帮他稳住了后宫。

那时加盖了皇后金印的懿旨都出不了坤宁宫,唯有印有‘听涛阁主’小印的信函能在宫城畅通无阻。

‘听涛阁主’是长宁公主的雅号,而面前这锦盒里的印章,十有八/九就是那一枚神奇又具有特殊含义的‘听涛阁主’印。

想到这一节的贵妇们纷纷变了脸色,看向福姐儿的目光极为复杂。

清河县主微微蹙了蹙眉头,瞥眼去看顾伽罗,见她毫无意外之色,心中便有了答案。看来,今日的事,儿媳早就跟妙真商量好了。

但,妙真真的愿意将她的一切都传给阿福,哦不,是传给顾伽罗?

清河在疑惑,宫里的圣人也在疑惑。

“你没有看错?齐顾氏的女儿果真抓了萧妩的印章?”

圣人比任何人都清楚‘听涛阁主’印的价值。这枚印章,可是老头子(即先帝)在成百上千的极品玉石中挑选出来的一块玉石,亲自写了‘听涛阁主’四个字,然后交由匠人雕刻而成。

有一段时间,萧妩的‘听涛阁主’印都能当玉玺使用。

而先帝留给萧妩的影卫,更是直接向这枚印章效忠。

当然,萧妩活着的时候,这枚印章的作用并不大。可一旦她死了,这印章便是她一切产业和资源的代表,谁拿到了印章,也就得到了萧妩的所有遗产,包括影卫!

“回禀陛下,微臣绝对没有看错。且花厅里有数十权爵家的女眷,她们也都亲眼目睹了这一幕。而且长公主还亲口说齐顾氏的小女儿是个有福气的。”

赵耿躬身立在一旁,恭敬的回道。

圣人沉默,赵耿绝不会骗他,看来萧妩确实那样做了。

她、到底想干什么?

刚安分了几个月,她又想搅风搅雨了?!

良久,圣人方缓缓说道,“你给我盯紧了静月庵,还有,齐家也不要放松了警惕。尤其是齐顾氏,她,很不简单。”

能让萧妩托付家底,顾伽罗绝对不是个省油的灯。

最后,圣人又补了一句,“还有萧道宗那边,尽快收集证据。‘军方’?哼,他们也敢自称‘军方’?!”

赵耿没敢抬头,低声应道:“臣谨遵命!”

萧道宗并不知道他已经被锦衣卫盯上了,此时,他也在跟儿子讨论齐家双生花抓周的事。

“看来,萧妩已经下定了决心。四正,那件事不能再拖了,必须尽快解决。”萧道宗沉声说道。

萧罡扬起下巴,自信满满的说:“父亲,您就放心吧,儿子会尽快拿下顾氏——”

第134章 惊闻

“公主,您、您今天好些了吗?”

赵玖忍着咳嗽的**,亦步亦趋的跟在丹阳公主身后。

农历七月,夏末时节,外头的天气还十分炎热,但赵玖却包得严严实实,只露出苍白的面容和两只过分消瘦的手。

往常这个时候,他早就待在舒服的房间里,随意的躺在榻上,捧着一卷游记或是话本打发时间。

可现在,他却要硬撑着单薄的躯体,围绕在新婚妻子周遭,有些时候,他甚至还要亲自动手服侍她。

九公主并不稀罕赵玖的讨好,休养了这些日子,她已经彻底康复了。

心,也跟着活络起来!

抬头看了看日头,九公主忽然冷声问赵玖:“父亲出去了?”

赵玖愣了下,旋即点头,“父亲公务繁忙,平日里极少在家中。尤其是最近衙门里案子多,父亲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他老人家已经三天没有回家了。”

赵玖似是担心丹阳公主误会,赶忙补了句:“父亲虽出去了,却十分记挂公主您的身体,中午的时候还打发下人回来询问您的情况呢。”

圣人已经拿‘不敬公主,有辱皇家’的罪名责怪了赵耿,赵家若不想被圣人彻底厌弃,就只能把丹阳公主当祖宗一样供着。

如今连最病弱的赵玖都亲来侍候了,又岂能任由丹阳公主误会赵耿对她不够看重?!

不过,丹阳并没有在意这些,她抓住了赵玖话中的重点,“案子多?最近锦衣卫又有大案子了?

没听说啊。

京中更是平静得一塌糊涂,根本不像有大事发生的样子呢。

锦衣卫不是寻常差役。能让堂堂锦衣卫指挥使赵耿忙得连家都不能回的案子,能小的了吗?!

丹阳已经不去回想前世的记忆了,今生有太多的事与前世不同,她接连吃了几次亏,就是因为过分依赖那些记忆。

自从中了血咒,丹阳清醒后便决定彻底舍弃前世的种种,她不是什么齐顾氏。也不再记恨今生顾伽罗的好运气。她就是大齐公主丹阳。

她的一切将从头开始。

但,之前留下的一些烂摊子还需要收拾。赵家这边,也需要经营。

这两日丹阳一直在盘算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

‘他’势力庞大。且极为隐蔽,丹阳与‘他’接触了好几次,却连‘他’的真面目都不曾看到,更不知道‘他’的身份。

偏偏对方对她却是知根知底。特别是出嫁前,她为了维持刘贤妃的生命。无奈跟‘他’做了交易。

虽然‘他’至今都没有向她发布指令,但丹阳相信,‘他’绝不会放过她。

嘶,必须解决掉这个大麻烦!

再一个。刘贤妃死了,但她却遗留了不少问题。

首先,‘军方’是什么?

丹阳几天前。丹阳按照从刘贤妃那儿吸收来的记忆,仿着刘贤妃的口吻给萧道宗写了一份信。

信写得很是含糊。隐约透出一个意思:三年前,刘贤妃预感到危险,事先收了个‘继承者’,将自己掌握的消息通道和人脉全都传给了‘继承者’。一旦她发生了意外,便会由她的‘继承者’继承她的一切,包括对‘军方’该负有的责任和义务。

另外,丹阳还在信中暗示,刘贤妃手里掌握了一大批中低层宫婢、宦官,有了这些人的配合,日后‘军方’若是想在宫内进行计划,将会事半功倍。

丹阳说这些倒也不是无中生有,事后她曾经仔细翻看刘贤妃的记忆,发现这个女人还真是不简单。

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公认的老实本分,结果却在圣人的眼皮子底下做了那么多事,旁的就不说了,单是刘贤妃拉拢的低层宫女太监就是个不小的数字。

这些人,在贵人们看来不过是一群卑贱的蝼蚁,谁都不会放在眼里。

但在有些时候,这些小人物却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丹阳对此深有体会。想想所谓的‘血咒’,不就是刘贤妃笼络的一个老宫女所为嘛。

赵耿的锦衣卫已经查清楚了,对丹阳动手的并不是刘贤妃宫里的人,而是司薄司的一个宫女。进宫快十年了,一向默默无闻,若不是锦衣卫顺藤摸瓜的查到了她,任谁都想不到,这样个老实木讷的宫人竟敢谋害公主。

最令赵耿扼腕的是,当锦衣卫悄悄潜入后宫,准备捉拿老宫女的时候,那人居然抢先一步自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