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药女淼淼-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口增加是家族兴旺的一个标志。

云族的第二代已经有了六人。小青已经怀上云立飞的孩子,再过几个月,云族第二代的第七人就要降临人世。

云莫清、云子晨都已经娶了妻子。

云莫清的妻子是司农大人江昆的嫡孙女江采玲。

江采玲小时候出水痘,脸上留有几个麻点,性格有些自卑,江府也是怕她嫁到不好的人家被欺负。

江昆的夫人在聚会上见徐淼淼对弟妹小青很好,就动了心思,打听到云莫清在长安武堂当管事,为人正直,身边也没有通房妾室,就起了跟云族结亲家的心思。

江采玲被江昆夫妻带到郡公府,然后安排她与云莫清见了一面。

云莫清听说江采玲脸上生麻子,以为满脸都是,见到本人才知道就下巴有几点,不仔细看以为是青春疙瘩豆。

他缺了一只耳朵,岂会嫌弃江采玲。

两人都同意这门亲事。云、江两族就结了亲。

云子晨娶的妻子是一位御林军正七品上军官的嫡女柳红霞。

柳军官的夫人在几年前去世,续弦之后对继子女都不太好。

柳军官十分开明,不怕外人说闲话,直接把家给分了。

元配生的嫡长子、嫡二子带着嫡女柳红霞独立门户生活。

嫡长子柳大也在御林军,因为年青,官职只是从八品上。

嫡二子柳二在长安远郊开了酒馆、客栈,生意不错。

柳大的年龄比云子晨大不了几岁,在值守宫皂作坊时跟云子晨做了朋友,有时烦闷说说家事。

云子晨对于柳家的情况十分清楚,后来去柳大家里做客见到了温柔懂事勤快的柳红霞,心生好感。

柳红霞早就从柳大的嘴里听说过云子晨的名字,见到本人,觉得是个儒雅随和非常俊美的贵少年。

云族的门槛高,云子晨虽是独眼,但是柳红霞是高嫁。柳大、柳二为了让妹妹嫁的风光以后在婆家能够不被嘲笑,倾尽所有。

云义黎夫妻得知后,对柳大兄弟高看几分。

柳红霞嫁过来之后,云义黎通过兵部把柳大的官职升至从七品上调到长安驻军,徐淼淼给柳二出了几个经商的点子,让他赚了银钱还结交了几位巨商。

云族在府里摆了家宴给海从文一家人接风。

十五岁的李文琰容貌生得十分英俊,长年习武体魄强健,目光坚定。

他现在是个闲散王爷,没有封地、军队,只有俸禄及王府,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发展,比不得长安的各府的家族继承人。

他特意给徐淼淼敬了几次酒,用意不言而喻。

徐淼淼的侄女徐佳今年十二岁,上门求娶的贵族少年无数。徐清林一律以徐文的亲事未定为由,回复暂不考虑给徐佳定亲事。

李文琰回到长安,徐佳跟着徐磊夫妻去了金城。二人只在金城见过几面。

李文琰怕这门亲事成不了,就希望徐淼淼能帮他说说话。

徐淼淼在小一辈当中对李文琰一直很喜爱,直言道:“你与佳佳自小就认识。我娘家与你家彼此了解。我这里是同意你与佳佳的亲事,不过还要问问佳佳本人,毕竟成亲之后是佳佳跟你过一辈子。”

董飞燕微笑道:“琰儿,你自已努力追求佳佳,我们都支持你。不过,最后还得看老天。”

徐淼淼与董飞燕几年前就约好去南地扬州游玩,如今两家都有了小娃娃,不易远行。

几个月之后,徐文来信准备在永靖县建一座石桥,需要人手。李文琰对建桥很感兴趣,就跟着洋芋蛋、赵五风、赵六风一起回了金城。

时光飞逝,转眼过了两年。

初春,徐淼淼带着四个儿子,董飞燕带着两个小儿子,结伴下江南游玩。

这一日,刚到扬州,还没住进云族在此处购置的别院,东宫及海族十万火急的信送至。

------题外话------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以各种方式支持。把系统赠的不用花钱买的月票投下来,评价票请打五分。谢谢。

强烈推荐亲们去看下我的完结一对一宠文《药女晶晶》(出版名《君心不悔,青春作证》,纸书当当网有售)、《嫡女玲珑》。

☆、208 父子丢命夫妻赴战地前线

南地边防的滇地(云南)都督赵相亮勾结边防的七个部造反。一夜之间,就占领了两座城府。赵相亮登基称帝建赵国。

海义亮与妻子贺氏守城战死。

海瑞晨与妻子洪氏带着海族的妇孺退城,逃到石城。如今石城被赵**队团团包围。

海英峰率十万海家军前去营救,中途被下属军官毒杀。

海英峰的庶子海定南为了活命率海家军降了赵相亮,被封为海王。

滇地通往各地的道路被赵相亮全部封锁。

白星凡在两位贴身大奴婢的舍命掩护下,逃出滇地赶到长安报信。

李严任命海浩林为平乱大元帅,云义黎为军师,赐尚方宝剑,海青滇为先锋将军,率军二十万大军火速赶至滇地平乱。

徐淼淼看完信,失声痛哭道:“二姥姥已经去了。二姥爷昏迷不醒。我这就骑马回长安。”

董飞燕语气十分悲怆,抹泪道:“安儿四个就交给我。我一定把他们平安带回长安。”

长安,海府。哀嚎声此起彼伏。

海英峰、海义亮夫妻的死无尸首,棺材里面放的是他们生前穿过的衣服。

赵氏一夜之间痛失嫡长子、嫡长孙,当场口喷鲜血气死了。

前来吊唁的各府人无不同情,纷纷安慰海族的人一定要挺过难关。

东宫。

海丽荣天天以泪洗面,李南就让四个儿女去安慰她。

海丽荣在这几年又给李南生了两个儿子李泽泓、李厚仁。李南仍是只有她一个女人。她成为古往今来最受宠的太子妃,没有之一。

或许是老天看不得她一直这么幸福,这次她的娘家出了大事。

李南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丽荣,姑姑已在返回的途中。”

“我爷爷不知道能不能挺到姑姑回来。”

“能。”这次的叛乱发生的太快,事先朝廷一无所知。李南决定在讯息方面大大加派人手。绝对不能让类似的事再次发生。

宣政殿,灯火通明。

御书房,李严与兵部众位官员商议之后,独自一人坐在太师椅上闭目沉思。

前世滇地没有人叛乱,赵相亮没有半点的反叛迹象。今世赵相亮怎么就反了?

罢了,不去纠结已经发生的事。

想想这场内战何时结束,以后派谁去滇地当都督,派哪位大将驻守边防?

半夜,徐淼淼风尘仆仆赶回长安,直接赶去国公府。

邓樱面容十分憔悴,哭道:“淼淼,我爷爷不行了。”

“我曾经给二姥爷做过手术,他的身子骨经不得这么悲痛的事。可是他能坚持到现在,我觉得还是有一丝希望。”徐淼淼立刻抢救奄奄一息的海华。

四个时辰过去,海华病情得到控制,终于醒过来,看到满脸疲惫的徐淼淼,弱声道:“淼淼,我在等滇地的军报。我要听到赵相亮被诛杀的消息。不然,我死不瞑目。”

徐淼淼泣道:“二姥爷,您会长命百岁。”

海家三房的当家人海乐康进来探望,闭口不谈赵氏已经病逝的事。

海华双目含泪,“我在昏迷时听到你们谈论你娘已经去了。我要活着听到叛乱被平的消息才能咽气。”

海乐康呜呜哭道:“爹,您看看您的重孙子,他们需要您好好教导。”

海华已经有了十四重孙子,在长安有十个,滇地有四个。如今在滇地的那四个重孙子都在石城,生死未卜。

“我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不能亲自灭掉滇地边防的部落。”海华语气充满了落寞。

当年海华任国公爷去了南地边防之后,经过两次部落的投降又造反,就起了灭掉所有部落的心思,可是老天不开眼,让庶人李动登基,李动不同意海华的战略,让他安抚部落。

等到李严登基已过了三十几年,海华老了,李严初登龙椅需要稳固江山,边防不能乱更是不能打战。

这一拖,海华都七十岁了,就回到了长安。

前几年海华派嫡长子海英峰、嫡长孙海义亮去驻守南地,曾经说过,只要有部落造反,就以此为借口把所有的部落全部灭掉,永绝后患。

那些部落十分的狡猾,直到前些天才造反,且结了盟还相助赵相亮叛乱。

海乐康想到多次出尔反尔的部落,目射凶光,握紧拳头,“爹,我给二哥写信,把您的话转述给他。”

“我要亲自写信,还要写奏折报给陛下。”海族人的血不能白流,就拿滇地边防部落几万人的人头来祭奠吧。

白步海听闻徐淼淼回到长安,立刻亲自赶到海府,“求郡主去瞧瞧我的孙儿星凡。”

徐淼淼出了海府再去白府救昏厥多日中毒将死的白星凡。

白步海哭得老眼红肿,仿佛老了十岁。当年是他非要把白星凡送到南地边防当县令,如今白星凡差点命丧南地。他心里深深自责。

白星凡在逃出滇地的城府时,右耳被赵国的一名军官用淬了奇毒的箭射折,到了内地找了名医把毒控制住,凭着满腔的愤怒报仇的精神跑到长安说完军机战况就昏倒过去,直到今日还在昏迷。

皇宫及东宫的用毒高手都没有办法给白星凡解毒,只能用秘法不让他死去。

徐淼淼把白星凡带进空间做了手术解毒。

白星凡醒来之后神志还有些不清楚,等用过饭渐渐清醒之后,失声痛哭。

白步海安慰道:“凡儿,郡主走时说给你安一个义耳。”

“我没有右耳就是残疾,不能做官,我此生都毁了。”

“我会向陛下上奏折,陛下肯定会同意你继续留在朝廷为官。”

白星凡气道:“爷爷,我变成这样都是海族害的。碧烟、红岚、白大、白二、白三、白四的死海族脱不了干系。我这就写奏折弹劾海族!”

他去南地边防时,带了两个大奴婢、四个随从、四个护卫。

三个月前他由县令升为刺吏,成为一城的主官。

赵国占领的两座城府,就有白星凡主管的一座。

白星凡假装投降,令生得很美的大奴婢碧烟去扶侍前来招降的将军。

碧烟偷到将军的令牌交给白星凡。

白星凡带着其余的奴婢奴仆凭着令牌逃出城,在半路被赵**队追杀。

众奴为了保护白星凡,一个个的被赵**队杀死。

白星凡痛恨赵**队,更恨无能的海族。

“海族没有叛乱,还死了好些人,你为何要弹劾他们?”

白星凡怒道:“我发现赵相亮与边防部落有勾结,在一个月前曾经两次亲自去边防向海族禀报,海族竟然不理会!”

“你向谁禀报?”

“海英峰!”白星凡更气的是海族暗中令城府的官员都不听从他的指挥。他这个刺吏根本就是名不符实,一点权利都有,生生被海族的人架空了。

如果他拥有实权,能够调动驻地军队,就会把混进城里的边防部落的人全部驱逐出去。

没有部落的人造反烧了官府打开城门,赵国的军队怎么能够进城占领城府?

“他已经死了。”

“当时十几个人在场。他们要是没有死,可以作证。”

“你可曾向朝廷写信?”

“写了,估计被赵相亮的人把信截了。”

白步海沉声道:“海英峰真是糊涂。如此军机大事岂能应该海族与我们白族有私仇就不理会。他死不足惜,可怜那些牺牲的将士。”

白星凡写好奏折,白步海在奏折最后写上自己的名字附议。

这不是落井下石,而是要把真相公布于天下。哪怕是海族的海英峰死了,该追责的也要追责。

奏折到了宣政殿之后,东宫很快就知道了。

李南嘱咐道:“丽荣,这件事你不要参与其中。”如果白星凡的奏折上所说属实,那么海族要对这次叛乱负很大的责任。

李南身为太子,在大事大非上面必须要公平公正。

海丽荣面色愧疚。曾经在南地生活过十几年的她,深深知道那里的官员就像白星凡所说,事事以海族为尊,白星凡这个刺史的权力被架空,九成是真的。

她没有说什么,只是让胖宫女去了国公府把奏折的事说给海族的人。

早朝,白星凡的奏折如同一颗石子击起千层浪。文武百官纷纷议论,如果此事是真,那么朝廷要如何追责海族。

“此事待战后再议。”李严就算想惩罚海族,也不能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

白步海也是深深知道此事要有结果得到战后,就没有步步逼紧。

不过白步海让白星凡写了一篇长长的奏折,把滇地各方面的情况详细禀报给李严,让李严知道海族的势力那么大,为何还出了叛乱的事。

“海族就是这么回报朕的信任?”李严看到奏折,气得不轻。

原来海族的姻亲及庶系在当地放了印子钱、对商人收重税、走私、非法贩卖人口等做了许多违法的事,无法无天。

海华、海乐康在南地时,这些人十分畏惧,不敢明目张胆,等他们去了长安,性格优柔寡断的海英峰主管南地,就肆无忌惮了。

这几年南地的商人、百姓怨气很大,赵相亮见海族失了民心,就抓住机会勾结部落造反。

李南忙劝道:“父皇息怒,姑父已至南地,待他回来向您禀报真相,您再处罚海族也不迟。”

宫里有人把这份奏折的内容转述给国公府。

庶系与姻亲做乱南地边防的事,已经不是这几年就有的,海族在南地盘踞了多少年,就存在多少年。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海族是个几百年的大家族,庶系旁枝姻亲几千人。这么多的人都过着奢华的日子,银钱就是从老百姓身上得来。

不止是海族国公府,丁族、贺族也是如此。

只是以前是暗地里,这几年庶系与姻亲的人见海丽荣当了李南唯一的太子妃,海英峰放任不管,就无所畏惧放开了。

如果不是赵相亮造反,这件事就算报到朝廷,也不会令李严如此震怒。

海华跪在祖宗牌位前痛哭,而后给朝廷上了奏折,自请夺去国公的爵位。

李严把海华的奏折也放在一旁,一切等叛乱之后再说。

董飞燕带着众小比徐淼淼晚四天回到了长安。

海从文在御林军任左将军,从皇宫赶回海府见到她,“飞燕,你辛苦了。表妹已于昨日去了南地边防,这是表妹给你的信。”

“淼淼也去了南地边防?”董飞燕大急,连忙打开信看了,“淼淼担忧义黎,也担忧我们家族的人,就赶赴战场。让我帮她看好儿子。”

云义黎的四个儿子异口同声的道:“我娘去边防帮我爹,我也想去。”

董飞燕板着脸道:“不行。你们要听你娘的话,在长安好好呆着,不能去南地让你爹分心。”

海从文道:“打仗会流血死人。”

“我们不怕。”四个小家伙一脸倔强。

“你们去杀猪试试!”海从文让林大把他们带下去。

林大让下人从集市买来四头比他们个子还高的哼哼唧唧的大肥猪,“四位小少爷,你们是一起上,还是一个个上?”

四个小家伙连鸡都没有杀过,怎么杀猪。猪眼人眼互相瞪。

阳春三月,南地边防时常下起绵绵细雨。

朝廷的平乱大军抵达南地边防时,赵相亮已经夺下四座城府。

云义黎派人四处散发消息,海家军是假装投降,如今朝廷大军来了,海家军将与朝廷大军里应外合杀死赵相亮夺回城府。

赵相亮是文官,不会打仗,不过手底下有两个曾经与边防部落打过仗的将军,还有几个谋士。

两位将军一直想得到海家军的军权,趁机在赵相亮面前说海定南的坏话。

赵相亮倒是不糊涂,“海家军只听海家人的命令。朕不能把他们交给你们。”

两位将军就劝道:“海定南只是个庶子,如今海家嫡系的人已至,只要他们跟海家军接触上,肯定会叛变不听海定南的指挥。”

“陛下,海定南冷血无比,能坐视海英峰被杀,也能坐视海家军背叛您。”

原来,海定南是海英峰的庶子,从幼时起海英峰就对他不闻不问,直到少年时海英峰见他武功不错,才关注起来,不过那时已经晚了,他的生母病死了。

他心里对海英峰、刘氏特别的怨恨。

海英峰被手下军官杀死,这名军官叫章重术,就是海定南的亲信。

海定南早就发现章重术有反叛之心,但是没有提醒海英峰。

如今海定南被赵相亮封为海王之后,并没有杀死章重术,一切照旧。

“朕已经册封海定南为海王,他不会不知足!”赵相亮语气很坚决,但是心里对海定南起了疑心。

海定南得知两位将军要夺他的军权,火冒三丈。

他现在依仗的就是海家军,不然一文不值。

有个亲信官员特意单独与海定南道:“王爷,下官向您献计,朝廷大军压制,赵相亮撑不了多久,您可以把赵相亮杀了向朝廷缴功,也是给海英峰、海义亮夫妻报了仇。”

“本王只是庶子,做了这些,朝廷能像赵相亮那样封本王为王吗?”

“那是不能,不过您将名留青史。”

“名声算个屁!本王最不在意的就是名声!”

亲信官员想了想,便用极低的声音道:“下官还有一计,您可以杀死赵相亮向朝廷缴功,在宴请朝廷大军时,把所有的高官全部毒杀,而后控制朝廷的军队,自立为帝。”

海定南仰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