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郎!”蒋夫人顿时抱住他大哭起来。
“你们……哎!”蒋老爷无力长叹口气,“我真是要被你们给气死了!这一次的事情,我可以当做不知道,只是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下次要是再让我知道你故意和县太爷对着干,我一定不饶你!”
说罢,他便一甩袖子离开了。
第二天大年三十,整个天长县上下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三十过后,各家开始互相请吃春酒,身为天长县最大的官,崔蒲自然是最忙的。慕皎皎身为县太爷夫人,自然也要跟着忙碌起来。
自己忙得团团转之际。在大年初四那日,他们还得往扬州府去,给崔蒲的上官拜年。
应当是去年在慕皎皎跟前吃过大亏了,这次的左知府夫妇俩对他们都客气得很。就连武立新这个一向和崔蒲不对付的人竟也难得的没有主动挑衅。大家相处得十分愉快。
在知府府上用完午膳,崔蒲和慕皎皎告辞,顺便再去魏府拜年。
才刚下马车,慕皎皎就看到慕敀敀满面笑容的迎了出来。
“阿妹,你可算是来了!我都等你好半天了!”赶紧拉上她的手,姐妹俩有说有笑的往里走。
慕皎皎看她满面红光,不由问道:“事情都解决了?”
慕敀敀顿时笑得好不得意:“我照你说的,小年那日回来后也一直托病没有管事。只管把一切都托付给十弟妹。她便真当我怕了她,越发的得意洋洋。结果小年那日家人小聚,那菜就上得歪七扭八,只是都是自家人,又有阿姑帮衬着,事情勉强圆过去了。不过当时你姐夫的脸色就不好看了。”
“到了三十的晚上,全族人一起祭祖,她可是闹了个大笑话。竟是连祭祀祖先的三牲都偷工减料用了便宜货。族中长老年年祭祀,都用的我给准备的上好的东西,一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怒了,当时就把我叫过去骂。此时你姐夫站了出来,跟他们说明此事和我无关,是十弟妹的问题。阿姑还想为她遮掩,只是怎么还遮掩得过去?等长老们将她骂了个狗血淋头后我才主动站出来接棒,把早准备好的东西给搬出来。才让事情顺顺利利的过去了。”
“然后到了吃团年饭时,你姐夫直接在饭桌上就让十弟妹把账本钥匙什么的全都还给我,说这个家还是给我管的好,她管不了。阿姑那个时候连个屁都不敢放。大年初一那天。她倒是还想耍赖给十弟妹留点东西,只是你姐夫哪里肯?母子俩据理力争,最终还是你姐夫占了上风。所以现在,他们虽然还在说些酸话,但只要我提一嘴祭祖的事情,他们就谁都不敢再指手画脚了!”
慕皎皎听了,便也含笑点头:“你这么做就对了!不过这件事姐夫能选择站在你这边,他也是顶住了极大的压力。回头你对他好些。也别让他夹在中间难做人。”
“这个还用你说么?我心里自有分寸。”慕敀敀笑道。
在魏家过了一夜,第二天用过早膳,崔蒲和慕皎皎才一起启程回到天长县。
这春酒一直吃到正月十五,事情才算是了结了。
十五过后。衙门开印,便又是一番新的忙碌。
在这期间,蒋家所有人都吊着一口气,却发现崔蒲根本什么都没对他们做。吃春酒时碰上了,他也只是冲他们微微一笑,和气得很,仿佛之前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蒋二郎听说后便冷笑道:“我早说了,这个人根本没那么可怕!而且咱们家前前后后一共捐了两千贯,这钱可不是打水漂的。咱们蒋家在天长县的实力他知道得一清二楚,偶尔动一动咱们家可以,但这么接二连三的下手,他也得掂量掂量!”
“你少废话!好好给我读书去。以后这种事情不许再插手!”蒋老爷厉声呵斥道。
蒋二郎撇撇嘴,很不高兴的走了。
等时间进到二月,扬州早暖和了起来。柳枝抽绿,花朵竞相绽放。暖棚里也不用再烧东西供暖了。
经过两个月的生长,地面上的甘薯茎叶已然是郁郁葱葱,十分的可喜。在正月招待客人时,慕皎皎还曾叫红豆摘了上头细嫩的茎叶炒了一盘菜送给客人吃,深获客人喜欢。
而现在,茎叶渐渐老了,便说明下头的甘薯开始长成了。
到了二月上旬,吴先生小心的挖开一角,便果然挖出来两根有大拇指粗细的甘薯。慕皎皎命人将其中一根削了皮切成小丁,另一根则放进火堆里烤熟了剥了皮,一样切成小丁,分给大家食用。
明明眼前一人就只有一小口、几乎都不够塞牙缝的量,但大家的神情却异样的肃穆,拿着筷子的手也不禁微微发抖。仿佛摆在眼前的不是什么食物,而是世上最珍贵的珠宝一般。
崔蒲率先夹了一块生的入口,咬一口脆生生的,立时便有一股甘甜的味道钻入喉咙深处,令他连连点头:“好吃!和莲藕一样,又脆又香!”
再夹起烤熟的那一块,小心的放入口中。他立马双眼圆睁:“好香好香,好甜好甜!这烤熟的比生的吃起来还香甜了十倍不止!大家赶紧试试看!”
有他领头,庄先生、吴先生、许先生,乃至魏庄王十七郎也便都将跟前的吃食送入口中。
这香甜却又带着几分异样的口感赢得了大家一致的赞许。
尤其是吴先生,他一向精于水利,对于稼穑方面也有所涉猎。这一生一熟两口食物入口,他立马双眼放光,赶紧放下筷子站了起来:“这东西是真好!味道香甜。而且里头的东西也和咱们现在食用的小麦稻谷差不多。若是确如夫人所言可以长到两个拳头那么大的话,的确可以用来果腹!而且一株苗就能结出四五个这么大的,这产量可是比稻谷高多了!县尊,咱们这个东西真的种对了!”
崔蒲这些日子何尝不是心中忐忑不安?
直到听到吴先生这话,他才算是放下心来。连忙便点头道:“这样说的话,那么等再过些时日,等暖棚里的甘薯长成了,咱们就可以再重新育种,然后找真正的田地种下去了!”
“没错!”吴先生赶紧点头,“对了县尊,属下有一个挚友,对稼穑之事十分着迷,在种植各种作物上的经验也比属下丰富多了。年前属下给他去信说了关于县尊您决心培育甘薯一事,他对此很感兴趣,已经来过十多封信询问进展了。属下以为,不如咱们干脆也将他请来,让他也帮咱们出出主意,您觉得可好?”
“好啊!本县手下本就缺这类人才,吴先生身边若是有人推荐,本县自是求之不得!”崔蒲想也不想就点头。
“那属下这就去给他写信!若是有他在,这事必定事半功倍!”吴先生忙道。
“既然是给本县搜罗人才,那岂有本县不出面的道理?为表对他的敬重,本县也给他修书一封,亲自请他一回吧!”崔蒲想想道。
“县尊您要是肯出面,那么此事就是板上钉钉的了!”吴先生激动的道。
“是吗?照你这么说,那本县这封信还是写定了!”崔蒲笑道。
吴先生所言不差。
崔蒲一封信过去,那人果然立马回信答应了邀请,并表示接到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收拾行装,快马加鞭的往天长县赶来。
崔蒲立时也开始着手开始寻找适合种植甘薯的地方。
而在这件事情上,他碰了许多钉子。
节节高升 第239章 流言蜚语满天飞
把下头各个镇的负责人召集道跟前,崔蒲便道:“年前本县就已经给你们都放过话了,年后要从你们下头的镇里找一个村子来种新东西。要是这个东西真种成了,那可是大功劳一件,以后不止那个村、甚至连整个镇子都会跟着名扬天下。若是种不成,本县也会给与一定的补偿。现在你们可有主动请缨的?”
被推举过来的乡绅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面上都满是为难之色。
一个人期期艾艾的道:“县尊有心为百姓谋福祉,这是好事。只是某回去后,和镇上的长老们商议了一下此事,然后又将下头的里正叫来转告了县尊您的话,再让他们回去和村子里的人商议。结果他们回来告诉说,村民们都习惯了种稻子小麦,对这新东西不懂,怕种坏了,耽误了国家大事,所以不敢接这样的重任。”
其他人也跟着点头。一口一个‘害怕做错了事’。‘担心成为千古罪人’等等,拼命的把责任往外头推。
崔蒲的好心情一下落到了谷底。
“本县似乎同你们说过,这个东西是本县先命人种了一遍,确定可以种出来才会放出去大规模种植的。到时候本县自然也会派人下去指导你们行事。种得好本县有赏,种得不好也没事,这个损失本县承担了!本县都已经把包票打到这个地步了,你们还有什么好顾虑的?”
“县尊。话不是这么说的啊!咱们的百姓们祖祖辈辈都靠种地为生,一年到头就靠着地里的这点产出过活,对这地就跟亲人一样,不舍得它受半点委屈。您虽然现在开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可是这个东西大家毕竟都不懂,地里最终能长出个什么东西来大家也不知道。要是一年忙到头,最终也没个好成果,大家难免丧气,这可不是银钱的贴补能让人缓过来的!”
说白了,他们就是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宁肯守着过去的老本行过活。
其实崔蒲也料想过这样的画面。只是这是他设想到得最坏的局面了,却没想到现在恰恰就是这最坏的局面摆在了眼前!
他深吸口气:“你们果真都不愿意?”
所有人都低下头。
他便颔首:“好,本县明白了。既然如此,那本县也不得不出绝招了!”说着,他对小四儿一招手,小四儿便转身去端了文房四宝出来。
大家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小四儿在每人跟前都放了一套文房四宝。而后崔蒲才道:“既然你们自己不愿意,那么本县请你们给本县推举一个镇子出来总可以吧?包括你们自己所在的镇子在内,你们从天长县选一个你们觉得适合种甘薯的地方来。等你们写完了,本县就选取推举得最多的那根镇子作为试点。现在,写吧!”
就闭上眼不说话了。
这分明就是赶鸭子上架嘛!逼着他们互相排挤吗不是?
乡绅们顿时心里狂叫不止——这位县太爷怎么这么诡计多端!
只是他都已经发话了,他们也无法拒绝,只能抓紧了笔杆,将心里最不喜欢的那个人所在的县写了上去。
一盏茶的功夫过后。崔蒲将交上来的纸张一一看过了,嘴角终于翘起一抹浅笑:“不错嘛,看来大家的意见都差不多。一共十二个镇,其中是一个都选择了吴兴镇。既然如此。那就吴兴镇了!”
吴兴镇的乡绅代表季士林一脸的笑比哭还难看。
“县尊,您请听某一言。我们吴兴镇——”
“你不用再说了!既然大家一致推举了吴兴镇出来,那就说明吴兴镇里必然有大家都认可的好处。这个好处本县虽然现在不知道,但以后迟早会知道的。现在眼看就要到春耕时分了,你还是赶紧回去和下头的里正们再商量商量,推选一个村子出来给本县吧!等村子选定了,本县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呢!到时候也少不了要请季老爷你帮忙的。”崔蒲凉凉打断他。
从前任徐老爷身上,季士林就已经深切体会过这位县尊说一不二的脾气了。而且现在是其他十一个镇子的人联合起来排挤他们一个。他根本连找同盟的机会都没有。现如今,他是毫无退路,只能迎头上前了!
没办法,谁叫他们吴兴镇就是天长县最穷的镇子呢?自己又是新上来的,和他们关系不熟,别人不排挤他排挤谁?
他一昂脖子——干脆拼了!
便点头道:“县尊请放心,某现在就回去和他们商量,一定尽快给您结果。”
“三天。”崔蒲伸出三根手指头。“本县给你三天之间。三天之内,你一定要给本县一个村子的名字。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是,某记住了,就三天!”季士林咬咬牙,应下了。
选定了要进行试点的镇子,其他镇上的人都松了一口,纷纷扬眉吐笑,欢声笑语的回去了。唯有季士林的步伐格外的沉重。
崔蒲的脚步也没比他轻松到哪里去。
回到后院。他便一头扎进慕皎皎怀里:“你说他们为什么就是这么死板?明明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都已经事先说明了——事成,我有赏;事败,我也会补偿他们。绝对不让他们吃亏。可他们为什么就是不肯答应?一个个口口声声说会支持我,可等到要采取实际行动的时候,这一个个就把脖子一缩,开始作壁上观了。这世道,我算是看清楚了!”
慕皎皎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他需要的只是发泄,不是安慰。事情该怎么做,他心里清楚得很。不用她再说。因此她便只是给他顺顺毛,让他将心头的戾气发泄掉,再以最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即将进行的大业中去。
三天后,季士林回来了。给了他一个名字——刘家村。
随着这个名字一起来的还有刘家村的新里正,他给崔蒲带来了刘家村上下所有劳力的花名册以及每一户人家名下的田产数目。
崔蒲将东西收了,又给他做了一番齐励,就让人回去齐动乡亲们了。
再几日,吴先生的朋友来了。那是一位须发花白的老人家,五官生得平常,双目却是炯炯有神。他皮肤黝黑,双手格外粗糙,一看就是经常下地干农活的人。
趁着这大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又多给甘薯洒了几回水,施了一点肥。等再去挖时,这次得到的成果大的就已经有一个半拳头那么大了。
这人姓张。崔蒲便称他为张先生。带张先生去暖棚参观一番,张先生围着半亩地的甘薯转了足足半天时间。再等坐下来时,他便将之前他们培育甘薯的过程中所用的法子都如数家珍一般说了出来,顺便还指出了其中几个错误。
崔蒲这些日子经常和吴先生聊。也翻阅了不少相关书籍,对这方面也算是半个行家了。听了张先生的话,他顿时两眼放光,确定这一位是个中高手,顿时越发喜不自禁。
于是,他好酒好菜的招呼张先生,几乎一有空就和张先生吴先生一起蹲在棚子里说话。再结合之前利用暖棚培育甘薯的经验,他们短短不到十天的功夫就整理出了一套粗略的甘薯培植指导手册。
再命人将手册抄录上四十份,崔蒲就带着慕皎皎,在吴先生张先生的陪伴下,去刘家村现行给村民们上上课。
再来到刘家村,崔蒲心中还不禁感慨万千。
想当初,他刚来天长县时,第一个来私访的就是刘家村。而现在,没想到和他一起携手进行这个大事情的还是这个刘家村!看来他和这个地方很有缘呢!
只是,等到了这个地方,他却发现这里气氛怪得很。
“你有没有觉得,这些人看我的眼神很奇怪?”崔蒲悄悄问慕皎皎。
慕皎皎点头:“是很奇怪。像是在故意闪躲,而且……你发现没?今天村子里出来走动的全是男人,再不然就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稍稍年轻一点的人根本没有。”
“我发现了。”崔蒲点头。
“所以,是发生什么事了?”
“我不知道啊!”崔蒲比她还要无辜。他现在都快忙死,哪里有功夫打听这个村子里头的事情?
不过,直觉告诉他——这件事一定和他有关系!
一行人进了里正家里,果然发现里正家里的女眷也都回避了。察觉到这一点,崔蒲的唇角不禁狠狠抽了抽。
他选择直接问话:“里正,你们是不是听说了什么和本县有关的事情?不然为什么你们一个个对本县的态度都避如蛇蝎?”
“有吗?没有吧!没有没有!”里正连忙摇头。
崔蒲眼神一暗。“明明就是有!你给本县老实交代!”
里正被吓得膝盖一软,赶紧跪下大叫:“县太爷您别生气。我说。我说!是因为……临镇传来的消息,说县太爷您在县城里糟蹋了不少年轻貌美的小娘子,而且还拒不负责。因此现在人心惶惶,大家听说您来了,家里的小娘子们就都躲起来了!”
节节高升 第240章 露出马脚了
“噗……哈哈哈!”
慕皎皎闻言直接喷笑出来。她连忙推推崔蒲:“真没想到,意气风流的你也有被小娘子们嫌弃的一天。敢问县太爷,您现在感觉如何?”
“我想杀人。”崔蒲咬牙切齐的道。
不用多想,他就知道一定是蒋家那件事传到外头去了。只是,这些消息他在县里一点都没有听说,结果下头却传得满天飞。不用说,一定是有人刻意为之!
而且,故意把消息传到刘家村来,而且就在这几天,把消息炒得这么热,让全村上下都对他走避不及,这分明就是刻意在挑拨他和百姓之间的关系,让大家厌恶他、不和他配合。
能想出这等毒计的人,其心可诛!
只是不管他怎么再问,里正只说是从临镇传来的,但具体是谁传得,他们都不知情。崔蒲也只能暂时作罢。
原本他们还将暖棚里挖出来的甘薯带过来,打算做了各种吃食给乡亲们好好尝尝,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这个东西的好处。只是照现在的状况看来,他们的计划已经流产了。
无法。崔蒲只得叫人将甘薯分一分,给各家一小份。
正打算叫里正回头挨家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