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到这个份上,谢慎已经尽力了。假使牟斌再不出手也没有办法了。

    牟斌眼眸微微转动,良久才淡淡道:“我凭什么相信你。”

    我靠!要不要这么**裸,好歹也是锦衣卫指挥使,咱就不能委婉一点?

    谢慎腹诽了几句,没好气的道:“凭翰林院联名上书的一十九名同僚!”

    十九人听起来数量不多,但那些可都是清贵不可言的词臣老爷啊,岂是寻常官吏可比的?再说了,有翰林院官员联名上疏在前,牟斌再随大流跟风上疏也不会显得很显眼吧?

    谁知牟斌却是摇了摇头道:“翰林院是翰林院,锦衣卫是锦衣卫。这个理由不能打动我。”

    谢慎此刻已经是一脸黑线,强自忍着才没有发作。

    这个牟斌还真是一个油盐不进的老油条啊,要让他松口答应看来真得费一番心思。

    “那依牟指挥使之见,谁人上疏弹劾杨鹏,牟指挥才会出手?”

    谢慎也不想问的这么**裸,这太没有技术含量!

    但牟斌已经“坦诚”到这个份上了,他再遮遮掩掩反倒是显得矫情。

    牟斌叩了叩手指道:“只要屠滽屠老大人请撤东厂,某立刻上疏。”

    屠滽?

    这个答案还真是有些出人意料。

    谢慎在脑中细细检索这位吏部尚书的资料,发现记起的都是一些碎片化的东西。没办法谢慎前世不是专修弘治朝历史的,能够记起一些大佬的履历就不容易了,对屠滽这样的“二线”人物只是有些印象,要说熟悉那可就太扯了。

    不过屠滽既然是天官,自然有一定的号召力。

    原来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牟大人是想扯虎皮作大旗啊。

    也难怪,翰林院的词臣老爷虽然清贵,但毕竟品级都不高,属于储备干部。

    这样的人上疏自然可以刷声望,但对朝局的影响十分有限。

    而吏部尚书屠滽则不同了。

    作为天官,屠滽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看作朝局的风向标,无数隐于幕后如牟斌的大佬都会伺机而动。

    唉,还是谢慎把官场想象的太简单了啊。

    水至清则无鱼,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利益。

    牟斌这么做无可厚非。

    但问题是谢慎和这位屠老大人并不熟啊。

    要是牟斌牟指挥是叫他找王华或者谢迁出面,谢慎没准还能拍着胸脯应下,可这屠老前辈。。。。。。

    见谢慎面露难色,牟斌便摆了摆手道:“谢修撰若有难处,我也不勉强,不过这事就爱莫能助了。”

    谢慎摇了摇头道:“屠老大人那里谢某会去试一试。”

    话不能说死,试一试已经是谢慎能够给出的最大程度“承诺”了。

    牟斌面容仍是平静如水,只微微点头道:“那就等谢修撰的好消息了。”

    谢慎拱手告辞,一路出了锦衣卫署,回到翰林院一头扎进公署里。

    不少同僚围上前来询问,谢慎虚应了几句便打发众人去编修《会典》了。

    如今谢慎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能够劝说屠滽上疏。

    要知道做到部院正印堂官这个位置的大佬都是人精中的人精,看风向比谁都准。

    要想摆他们一道,叫他们作枪使难度可想而知。

    再加上谢慎和屠滽没有半点交情,若是贸然找上门去肯定收效甚微。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中间人引荐,这样双方有一个缓冲不至于过于尴尬。

    中间人的选择十分关键,最重要的是可靠,谢慎思前想后觉得只有谢丕可以作这个中间人了。

    再怎么说谢丕也是文选司主事,归屠滽直接管辖,是屠滽的“自己人”。

    加之谢丕和谢慎的关系斐然,于双方都很合适。

    。。。。。。

    。。。。。。

    好不容易挨到了坐班结束,谢慎坐上了软轿直奔谢府。

    此谢府非谢迁在东华门暂住的别院,而是谢家在京师的正宅。

    谢丕现在每日需要去吏部坐班,住在正宅明显要方便许多,至于晨昏定省为人子的义务,则算是省了。

    这还是谢慎第一次来谢家正宅拜访,难免有些紧张。

    下轿之后,自有护卫鲁种田上前叩门,不多时的工夫便有一门官来开门。

    “这位大人是?”

    那门官见谢慎身着官袍,陪着小心道。

    虽说谢迁现在已经入阁参与政务,可还没有加任何头衔,在内阁中属于排不上号的。

    旁人尊称一句阁老那是给谢迁面子,并不是说谢迁就真的和首辅徐溥、次辅刘健平起平坐了。

    在这种情况下,谢迁自然做事要谨小慎微,生怕被人抓住错处不放毁了前程。

    故而才会出现堂堂阁臣门官对一六品官员恭敬如斯的场面。

    按照正常的逻辑,宰相门房五品官,哪有“五品”敬六品的道理。

    不过谢慎也没心思和这门官闲话,当即道:“在下翰林院修撰谢慎,特来拜会你家小老爷。”

    那门官点了点头道:“小老爷还没有回府,谢大人不妨先进府歇息片刻吧。”

    。。。。。。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章 与天官的会面

    做门官的眼力见最重要,他见谢慎自报家门是翰林院修撰,态度更是好了不少。

    能被授予翰林修撰的都是状元郎,前途无量矣。得罪谁也不能得罪翰林修撰啊。

    谢慎被引着进了谢宅,一路穿堂过院来到后园偏厅。

    在厅中坐定,自有仆从将茶叶点心奉上。谢慎没什么心思吃点心只呷了一口茶,闭目养神了起来。

    等了约莫一刻,便听得脚步声急促响起,一熟悉声音道:“慎大哥,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今天怎么想到找我来了?”

    老实讲,自打翰林院坐班以来,谢慎与王守文、谢丕之间相聚的时间确实少了不少。

    不过感情这个东西是不会轻易消散的。谢慎起身拍了拍谢丕的肩膀道:“怎么,没有事情我就不能来看看你了?”

    谢丕连声道:“自然可以,快坐下说。”

    二人各自撩起长袍下摆坐下后,谢慎也不寒暄径直说道:“刑部郎中丁哲,员外郎王爵下狱一事丕贤弟应该知道了吧?”

    谢丕皱眉道:“这件事情已经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不过吏部已经就此事展开了激烈讨论。只是不知道陛下会如何处置。”

    谢慎点了点头道:“据传言说两位大人可能会被流徙,刑部典吏徐珪直言上疏,请求裁撤东厂。”

    听闻此言,谢丕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丁哲,王爵二人就是因为牵扯到杨鹏才身陷囹圄,前途未卜的。现在怎么又有不怕死的请求裁撤东厂了?

    谢慎顿了顿继续道:“我感念如斯,亦上书陛下请求裁撤东厂,翰林院诸同僚皆附奏。”

    “慎大哥你也请求陛下裁撤东厂?”

    这下谢丕直是目瞪口呆了。

    在他的印象之中,谢慎是一个做事极为有计划的人,每走一步都会经过仔细的考量,绝不会贸然行事。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上书天子请求裁撤东厂。

    若仅仅是随大流也就罢了,天子未必会放在心上,可谢慎却是号召了翰林院一帮词臣联名上书,这意义可就完全不同了。

    这样就会被天子认为是挑头的,就此“简在帝心”了。

    只不过这样简在帝心实在不是一桩好事情,若是天子气恼之下或许就会将这挑头之人就此贬出京师眼不见心不烦。

    让谢丕不明白的是徐珪不过是一小小典吏,谢慎为何会为他如此出力?

    “怎么,丕贤弟以为为兄此举有何不妥吗?”

    谢丕摇了摇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翰林院联名上书,恐怕会被有心人利用啊。”

    明代文官嘴皮子油滑的紧,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往往会受许多窝囊气。

    脾气好的还能忍上一忍,遇到脾气不好的,就只能用廷杖大臣发泄一番了。

    弘治朝没有廷杖大臣的先例,但并不是说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

    东厂象征的是皇权,如今一众深受皇恩的翰林院词臣却集体上书,叫天子砍去臂膀,天子如何能够宽心?

    谢慎心中无奈,他总不能说帮徐珪是为了卖邓太监人情,好发展宫内助力吧?

    他顿了顿,继续道:“吾辈既为人臣,身居庙堂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岂能在乎个人安危矣。为兄早就以诗明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谢慎还没有说完,谢丕便打断道:“好了好了,慎大哥你不必再说了,我信你。你有什么需要我做的,我一定不会推辞。”

    谢慎总算松了一口气,上前拍了拍谢丕的肩膀,和声道:“这件事仅靠翰林院的力量恐怕不够,为兄希望你能够代为引荐屠尚书。”

    谢丕心中一沉,心道慎大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他有些为难道:“非是我不愿意帮慎大哥引荐,但我只是区区一文选司主事,人微言轻,恐怕屠尚书不会在意。”

    谢慎就知道他会这么说,便沉声道:“你只需将我引荐给屠老大人即可,剩下的事情由我来办。”

    谢慎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谢丕当然不好拒绝,连声道:“那好,我这便去安排。”

    。。。。。。

    。。。。。。

    事关人命,自然容不得拖沓。

    却说谢丕当即安排谢慎去到屠尚书的宅邸拜见,等到二人来到屠府大门前,天色已经完全黑了。

    谢丕上前叩门,不多时便有门子来开门。

    与谢府的门官不同,这门子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态,鼻孔直是朝到天上去了。

    谢慎此番要不是有要事,真要好好教训那门子一番。

    谢丕也没有登门造访过屠老尚书,此番跟在门官身后颇是有些紧张。

    这也难怪,毕竟屠老大人是天官,手握吏部权柄,谢丕这个小虾米是要直接被屠领导管的。

    稍稍有些社会经验的人都明白领导的重要性。

    如果得罪了领导,那简直有的受了。

    何况这位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领导,那是百官的领袖吏部尚书啊。

    却说二人被带到一处古朴的院子前,那门官扬声道:“我家老爷正自抚琴,二位且稍等片刻。”

    说完他便转身去了。

    谢慎细细听来果然有人在抚琴,只是这琴声。。。。。。

    算了,这次来是有事相求,便是噪声他也能忍。

    好不容易等到一曲弹毕,谢慎和谢丕对视一眼,一齐走进了书房。

    屋内熏着三合香味道十分浓郁,谢慎差点打了一个阿嚏。

    氤氲香气中,二人绕过屏风来到屠滽身前,施施然唱了一个肥诺道:“下官谢慎,谢丕拜见老大人。”

    屠滽自琴桌前起身,点了点头道:“坐吧。”

    二人连呼不敢,屠滽却是咳嗽道:“莫非不给老夫面子?”

    二人无奈这才坐了下来。

    谢慎自打见到屠滽便仔细观察这位吏部尚书。

    与屠老大人严厉无情的传闻有所不同,谢慎感觉自己眼前的就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者,十分平易近人完全没有什么架子。

    也不知道坊间传言是怎么兴起的。

    。。。。。。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一章 外臣内臣

    谢慎直接说明了来意,屠滽却是摇了摇头道:“此事老夫无能为力。”

    我靠!屠滽在谢慎心中伟岸的形象瞬间崩塌,这老头就连虚与委蛇都懒得了吗?

    “老大人说笑了,老大人执掌吏部为百官之首,这件事由老大人出面再合适不过。若是连老大人都无能为力,还有谁能力挽狂澜!”

    谢慎当然也知道天子不可能裁撤东厂,但他要做的是样子啊。若是没有几尊大佛出来压阵,这样子都做不起来了。

    屠滽却是摆了摆手道:“这件事你该找的是都察院而不是我吏部。”

    这是要踢皮球吗?

    谢慎正色道:“都察院是都察院,吏部却是吏部。老大人既为天官,自当为百官表率,岂能以小女儿姿态行明哲保身之事矣。”

    一旁的谢丕则是惊得目瞪口呆。不是说好了叫他代为引荐的吗?怎么好端端的就吵起来了?

    待谢慎一通连珠炮似的质问结束,谢丕才反应过来,再想劝说却已是来不及了。

    那屠滽也是一愣。他贵为吏部尚书,为百官之首,便是徐阁老都对他十分礼敬,怎么现在一个小小的翰林院修撰都敢质问他了?

    这世道难道翻过来了吗?

    屠滽气的发抖,方想回击,谢慎却是摆了摆手道:“既然老大人无心上书替同僚执言,那下官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告辞!”

    谢慎不给屠滽回击的机会,径直抽身走了。

    谢丕愣了片刻,还是硬着头皮追了出去。

    。。。。。。

    。。。。。。

    却说二人出了屠府,谢丕便追上谢慎道:“慎大哥,你这是什么意思啊。老大人即便不同意上书,你也不必言辞如此激烈吧。”

    谢慎摇了摇头道:“一码归一码,我是看不惯他的嘴脸罢了。他叫我去找都察院,这不是敷衍是什么,简直比直接拒绝还要令人心寒。那帮言官都是无利不起早的,这件事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利益,故而他们是不会出手相助的。”

    “可慎大哥你想过没有,你这么一闹,我以后在吏部可该如何自处。”

    “放心好了,我是不会叫你坐蜡的。那屠滽虽然小家子气了一点,不过却不会做那作茧自缚的事情。他绝不会找你麻烦,不然都察院的那些言官必定会将弹劾他的奏疏送到陛下面前。”

    谢丕一想也确是如此,吏部尚书是何等重要之职,无数人都盯着看着,要是犯了打压下属这种原则性错误,那是会被人喷到死的。

    “何况令尊已然入阁,那屠滽势必也会忌惮几分。”

    谢慎叹了口气道:“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我素来听闻屠滽严苛公正,却不曾想是个伪君子,你以后还是多小心为妙。”

    史书上写的果然不一定都是事实,今日便让谢慎看清了。

    那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好歹还跟谢慎讲一讲条件,这屠滽可好连条件都懒得讲!

    “我知道了。可是慎大哥你接下来该怎么办?”

    谢慎微微一顿,似乎这确实是一个困局。

    屠滽不出手就无法发动牟斌,牟斌不肯出面他的计划就会被打乱。

    但翰林院联名的奏疏已经递了上去,也只能硬着头皮硬抗了。

    “实在不行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需不需要我向父亲大人禀报一声。。。。。。”

    谢慎摇了摇头道:“这种事情令尊最好还是不要涉及,不然会让陛下以为辜负皇恩的。”

    谢迁之所以能够年纪轻轻就入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在当今天子还备位东宫时就任了侍讲一职,是天子绝对意义上的嫡系。

    加之谢迁确实有才学,为人处事也很有一套,扶摇直上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越是这种蒙受天恩的人越需要注意分寸,有些话是绝不能说的。

    譬如这请撤东厂一事,谢迁最好是避而不谈。即便碍于形势不得不上奏,那也最好等到尘埃落定之际再出来表态绝不能让天子以为谢迁是一个挑事的人。

    谢慎原本以为虽然裁撤不了东厂但要搬倒杨鹏还是不在话下的,但现在看来难度却是不小。

    在历史上,杨鹏一直深受天子信任,没有足够的大佬表态恐怕很难撼动其地位。

    这真的是两难啊。

    从寿宁侯张鹤龄到东厂提督太监杨鹏,这糟心事情真是一件接着一件,让人烦心不已。

    谢丕犹豫道:“外臣不行,内臣呢?”

    内臣?

    谢慎猛然惊醒。

    对啊,他怎么陷入到了思维定式中去了。这件事直面的是杨鹏和东厂,故而谢慎“理所当然”的排除了联合阉人的可能,但如果细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司礼监内部矛盾很多,有很多可以作文章的地方。

    譬如王岳王太监现在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宫中阉宦当仁不让的领头人。但最近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杨鹏势头太盛,加之其又兼任东厂提督一职,甚至在有些时候比王岳这个掌印太监还要风光。

    王岳是在宫中多年的老人了,自然明白杨鹏带来的威胁巨大,他如何能够安心。要知道太监的权势直接来自于天子,一旦失宠那下场定会十分凄惨。

    杨鹏已经做到了首席秉笔太监,再进一步就是掌印太监了。

    王岳肯定不想让位,对杨鹏肯定是处处设防。

    或许王岳手中攥着杨鹏的小辫子并不少,只是在等待时机再一举抖出来而已。

    再说那司礼监另一名秉笔太监萧敬,肯定也不服杨鹏,只是碍于形势一直隐忍罢了。这一点从日后萧敬多次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