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中官显然第一次出宫办差,简直比谢慎还要紧张。

    他左右环视了一周确认无人后才压低了声音道:“咱们小皇爷是在文华殿读书。”

    文华殿?

    谢慎对这个答案还是感到有些惊讶的。文华殿不是天子春秋听经筵大讲的地方吗?

    转念一想他又明了。东宫虽然名义上是太子的居所,但实际上小正德此时并没有独自住在东宫。

    弘治皇帝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自然是捧在手心怕化了,怎么可能这么早就让小太子去东宫居住。

    感情这种东西还真的是靠培养的。谢慎前世就看到过不少子女和父母很生分,这些应该都是从小和父母缺乏交流的结果。

    不过不管是文华殿还是东宫,小太子总归是要见到的,谢慎也暂时不去想那许多了。

    “多谢中使。”

    谢慎又冲那中官拱了拱手道:“以后还要多多仰仗中使。”

    那中使心中可是乐开了花。他早听说文官都是一些自命清高,脾气古怪的老匹夫,对他们阉人最是瞧不起。却不曾想今日这谢大人对他礼敬有加,没有丝毫鄙夷之色。

    加之谢慎年轻俊郎,卖相也不错,不禁让那中使感慨这才是大明朝未来的栋梁啊。

    “咱家谷大用记住谢大人的话了。”

    我靠!

    这回谢慎差点喊出了声。

    谷大用?便是那个正德朝的大权阉,西厂提督,八虎之一的谷大用?

    看这中官的年岁并不算大,还真是有可能。

    要说正德朝著名的八虎,那段子讲起来真得讲上三天三夜。

    提起八虎,第一是刘瑾,第二就是这谷大用了。原因无二,因为这厮占据着西厂提督的位置。

    西厂是什么地方?那可是比东厂、锦衣卫还要让人闻风丧胆的机构。

    进到那里的人即便不死也得掉上一层皮。

    如果谢慎没记错的话,西厂只存在于成化、正德两朝。

    成化朝西厂提督是那大名鼎鼎的汪直,而正德朝的西厂提督就是这位谷大用。

    刘瑾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谷大用是西厂提督太监。二人之间一直勾心斗角,争权夺势。能够和刘瑾这样的大权阉争宠足以见得此子有一套。

    关键是谷大用年轻啊,年轻就是资本。

    刘瑾这时候已经快五十岁了吧?即便正德上位也就风光了几年便被凌迟处死,从政治投资的角度讲谷大用这只潜力股要比刘瑾强的多。

    之前谢慎对谷大用以礼相待只是因为习惯性礼貌。

    但现在他却是想真正结交一番谷大用。

    虽然在他的指点下,邓原已经顺利进入司礼监。但邓太监再怎么努力也只有十年的时间向上爬。即便邓太监当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又如何?正德天子继位后,肯定是要用自己身边的人的。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文官如此,阉宦亦如此。

    刘瑾这个大魔王登上历史舞台是迟早的事,八虎也一定会搅动大明局势。

    与其被动的等历史向前推进,倒不如主动一些。

    当然也不是说邓原就完全没有用,至少在正德继位前的这十年,进入司礼监的邓太监可以成为谢慎的一大助力,给少年提供第一手的信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能说谢慎要为将来做打算。文官若是太顾及面子不与太监结交是无法在朝中乃至内阁待久的。

    只能说这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要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与太监结交是必要的一步。

    见谢慎看向他的目光中闪着光彩,就像狼盯着肉一般,谷大用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听闻江南那边的官老爷多喜好男风,这个谢大人该不会也有此种癖好吧?

    可是他谷大用也不能算男人吧?难道谢大人不仅男女通吃,连太监也不放过?

    想到此,谷大用倒吸了一口凉气道:“谢大人一直看着咱家干嘛?咱家脸上又没有花。”

    谢慎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失态了。

    此时的谷大用不过是一个还没有上位的小太监,自己这么亲切他真可能不适应。

    咳嗽了一声,谢慎笑道:“没什么,谢某只是觉得谷公公很面善,像谢某一个熟人。”

    谷大用哦了一声,便笑道:“咱家也和谢大人很投缘,以后若是有机会,咱家说不定还要常和谢大人打交道呢。”

    “谷公公此话何意?”谢慎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探听消息的机会。

    “皇爷有恩旨,命咱家侍奉在小皇爷左右。谢大人不是任职右春坊右赞善吗?那咱家总会和谢大人再见面的。”

    谢慎点了点头。

    历史果然还是有惯性的,谷大用真的侍奉在小正德身边了。

    这么看来,刘瑾上位也是迟早的事情,一场群魔乱舞的“盛宴”看来越来越近了。

    谢慎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从臣子的角度讲自然是希望侍奉正德这样没心没肺的天子,这样大家都不必算计活的开心。

    但从天下黎民的角度考虑,正德这样的皇帝执政就有些灾难了。

    好在现在小太子刚刚出阁读书,还有时间改造。谢慎这个东宫侍讲看来不能只混资历,要承担起教导小太子的重任啊。

    “谢大人若是没有别的什么事,咱家便告辞了。”

    谷大用笑吟吟的说道。

    谢慎知道他要回宫复旨遂点头道:“谢某去送一送谷公公。”

    把谷大用送出府后,谢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右春坊右赞善,东宫侍讲!

    虽然这个职位一直是谢慎的目标,但真正得到后他还是感到欣喜。

    在朝廷这个不分黑白的大酱缸之中,要想屹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有长远的规划。

    东宫的粗腿是一定要抱死的。正德便是再荒唐那也是未来的天子,不和他培养好感情将来只能靠边站。

    既然谢慎决心混官场,就要适应官场的规则。

    至于改造正德,使其成为一代明君那些都是后话。

    从中状元到被授予翰林修撰,再到被授予右赞善,谢慎只用了半年时间,这绝对是亘古未有的。

    谢慎只想说,让升官来的更猛烈些吧。

    。。。。。。

    。。。。。。(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四章 呆萌小正太(第五更 为盟主vivian520加更)

    东宫是国本,东宫是国家公器,东宫是一个帝国的希望。

    在后世的很多人看来,正德皇帝是个放浪形骸的享乐主义者,这样的皇帝带给大明朝许多负面影响。

    但在谢慎看来却不尽然。

    正德之所以继位后会那么放浪不羁,很大程度上是给文臣们逼得。

    你们不是不叫我出宫吗?好,那我就去巡游天下。

    你们不是不叫我纳妃吗?好,那我就去逛青楼。

    你们不是不叫我大兴土木吗?好,我就修个豹房来日日笙歌。。。。。。

    正德的逆反心理来自于长期的压抑。

    在做太子时他就被各种严师管束,做了皇帝要再是如此活着有什么意思。

    故而他将自己从明君贤君的模子里释放出来,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而不是端坐朝堂似神佛一样受人叩拜的君王。

    如果说弘治皇帝是大明文官心目中的帝王典范,那正德就是离经叛道的翘楚,是他们绝不能接受的。

    故而正德一朝,上书规范君王言行的奏疏累积如山,可正德皇帝完全不在乎。

    你们上你们的奏疏,我去玩我的。起居注那些东西随便去写,大有一副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架势。

    谢慎当然不希望这么极端的情况发生,故而他这个右赞善任重而道远。要让小太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发生改变,那就要从日常做起。

    。。。。。。

    。。。。。。

    却说十月二十五日一早,谢慎便换了官服径直入宫去了。

    皇帝陛下已经降旨,谢慎必须立刻走马上任。

    只要脑子没有进水的人都明白侍班东宫的重要性远胜于在翰林院编书。

    翰林修撰是熬资历的官职,熬出了头自然要去把主要精力放在侍班东宫上。

    换句话说翰林修撰是花,东宫侍讲是果。哪有只开花不结果的道理。

    谢慎来到文华殿前,谷大用早已等候多时,笑着迎步上前道:“谢大人到了?快快随咱家来吧。”

    谢慎亦笑道:“那就有劳谷公公了。”

    文华殿是供天子听大讲的,每年都会用上数次。

    太子出阁读书选在文华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随着谷大用来到偏殿,谢慎踏步进去发现偏殿之中早已站满了一众官员。

    这些都是天子为太子选出的辅臣,都是在朝堂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资历,谢慎这个右赞善实在有些排不上号。

    说起东宫官职普通人最先想起的一定是三公三孤。

    所谓三公,便是指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太子太傅。这三个都是正一品。

    而三孤则是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这三个都是从一品。

    一品官又挂上了东宫的名头看起来实在是拉风。不过别激动,这些都是加官,往往授予的都是于国有大功劳的名臣,一般的部院正官都没有机会。真正的东宫辅臣都归一个机构詹事府管辖。

    詹事府的最高官职是詹事,正三品。其下有一人少詹事,正四品。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事府下又有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等下设机构。

    其中左右春坊是东宫詹事府的核心机构。

    左右春坊的官职对称,有正五品大学士、左右庶子。从五品的左右谕德。正六品的左右中允。从六品的左右赞善。

    当然还有去他官职,暂且不表。

    谢慎正自打量着殿内群臣,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便走到他的身前笑声道:“这位便是谢赞善吧。”

    谢慎这才回过神来,冲对方唱了个肥诺道:“敢问老大人是?”

    “哈哈,老夫张天瑞,奉陛下之命任左春坊左庶子,与谢赞善也算同为东宫辅臣了。”

    谢慎心中一惊。

    张天瑞?便是那个和王华同榜同年的探花郎?

    对这位谢慎还是有些印象的,张天瑞是山东清平县人,授予翰林编修后一路熬资历做到了侍讲和经筵讲官。这个升官轨迹和王华可是一模一样。不过在之后二者的升迁之路产生了分歧。王华负责编纂《会典》,而张天瑞被天子授予左春坊左庶子的职位。

    都是极为清贵的官职,难以分出高下来。

    不过似乎这个张天瑞只活到了弘治十七年啊。

    谢慎笑声回道:“原来是云坪公,下官久仰了。”

    张天瑞奇道:“如何讲?”

    谢慎正色道:“云坪公和王老大人是同榜同年,下官常听老大人提及。云坪公诗文信手拈来,下官实在佩服。”

    张天瑞心中了悟。他和王华确实关系不错,而如今王华在翰林院主持编修《会典》,自然会和谢慎这个翰林修撰打交道,闲暇时聊上几句提到自己也不是没有可能。

    他当然不会知道谢慎和王华的私人关系十分之好,甚至已经到了忘年之交的地步。

    谢慎顿了顿便吟诵道:“尼山秀气又钟贤,承召东来正妙年。竟喜簪缨还世胄,早闻诗礼擅家传。丝纶宠越前朝上,冰玉班联百辟先。千载庆源洙泗远,恩波今日共无边。”

    张天瑞摇了摇头道:“难得谢赞善还记着老夫这首拙作,不过和谢赞善那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相比还是差了不少的。”

    “云坪公过谦了。”

    真是处处都能遇到名人啊。

    谢慎一边感慨一边道:“云坪公可曾见过殿下了?”

    张天瑞摇了摇头道:“还未曾。”

    说着的工夫便见东宫仪驾浩浩汤汤从殿外而来。

    众官员纷纷冲太子行礼。

    虽然他们眼前的不过是个八岁的娃娃,但却是除了天子外大明朝最尊贵的人。

    君臣之礼不可废,这一点是所有东宫辅臣的共识。

    谢慎不免有些好奇,抬起头朝不远处的小太子望去。

    只见八岁的小太子有些婴儿肥,圆滚滚的脸蛋上有些红晕,皮肤白皙吹弹可破,便和熟鸡蛋一般外红里嫩,让人不禁想上前捏上一捏。。。。。。

    谢慎当然没有疯狂到这般地步,只定了定神便垂下头去眼观鼻鼻观心。

    偏殿内比他官职高资历老的人多的是,他没必要去抢这个风头做那众矢之的。

    还是等大佬们先发话吧。

    。。。。。。

    。。。。。。(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五章 君恩难料(第一更)

    在后世,八岁的孩子正是向父母撒娇的年纪,享受着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可眼前的小太子却不得不在一众东宫辅臣的督促下念书,读书。

    太子读书可和旁人不同,旁人读书是为了功名,太子读书是为了治国理政。

    这之间的差别用言语实在很难形容。

    谢慎仔细观察着书案前正襟危坐的小太子,发现此时的正德完全就是一个乖宝宝,一点没有后世历史描述的不羁。

    也是,人之初性本善。正德的性格变化也是因为长时间宫禁生活的压抑,一种逆反心理所致。

    谢慎不由得感慨自己任职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的时机非常好,小太子还“有的救”。

    讲课无非就是儒家的那一套,小太子就像个木偶一样听着左右庶子讲经,虽然心中十分厌烦却得装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

    东宫辅臣众多,但真正能给太子讲课的却一只手数的过来,左右庶子、左右谕德。。。。。。至于谢慎这个六品赞善,实在是没有什么地位,更多算是东宫办公室主任的角色。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左庶子张天瑞张老大人幽幽念了一句,发问道:“太子殿下以为,此句何意?”

    由于太子刚刚出阁读书不久,自然不能讲太深奥的东西,不然不易于理解,反而会打击太子进学的积极性。故而张天瑞选择了最通俗易懂的《论语》作为讲学教材。

    小正德似乎之前读到过此句,当即沉声道:“这句是讲,如果对君主以礼侍奉,人们会以为是在谄媚。”

    张天瑞很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问道:“殿下怎么看?”

    正德歪着脑袋思忖了片刻接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臣子以礼侍奉君父,是恪守本分。以为此举是谄媚的,多是小人奸佞。”

    虽然小太子的这番对答不算完美,但也算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张天瑞十分满意。

    当今陛下在做太子时就显露出了明君之相。而在张天瑞看来,本朝太子一样有成为明君的可能。

    谢慎心中则是暗暗啧叹。

    他在读史书时,就知道正德年幼聪颖,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这么一个好苗子可得爱护些,万一又按照历史的轨迹发展成为一个好逸恶劳的君王就太可惜了。

    。。。。。。

    。。。。。。

    侍班东宫这四个字在有的人看来犹如万钧之石,但在谢慎看来东宫侍讲也不过是一种职业罢了。

    从文华殿侍讲回来,谢慎照例和芊芊在府中抚琴听曲,陶冶情操。

    弘治朝最大的好处是没有太大的变动,这既是指军事,也是指政治。

    没有那么多乌七八糟的东西,人就可以静下心来做一些实事,而不会掣肘。

    侍班东宫,编修会典,再加上陪芊芊抚琴听曲写写故事,谢慎的小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来到了弘治十年。

    这一年从一开始就十分不顺,三月以来,京师、真定、宁夏、榆林、镇番、灵州、太原、海丰等处便相继地震,屯留最为严重。

    这可吓坏了弘治皇帝。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地震是可以解读出很多东西的,最直接的便是天子无德。

    毕竟天子是老天爷的儿子,老天爷发怒了,自然得做儿子的背锅。

    钦天监这种闲散机构这时候就派出了用场,一番对天意的解读后,陈写好的奏疏便递到了宫中。

    弘治皇帝看过钦天监对地震的解读后长松了一口气,只要不让他下罪己诏就好。

    三月二十二日,弘治皇帝在听完经筵后,派遣贴身太监韦泰到内阁召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几位阁臣到文华殿议事,

    议事的主题自然不会对外宣扬,但明眼人都知道是天子针对最近频发的地震,向阁臣们询问意见。

    制敕房、内阁、诰敕房都挨在一起,在文华殿南面。

    天子下诏后,几位阁臣立刻便动身前往文华殿议事。

    与先帝成化天子很不一样,弘治皇帝十分勤政,在这一点上简直可以和工作狂魔太祖皇帝相媲美。文华殿作为给天子讲经的场所,也时常会被用来召见臣子,当然因为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