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前车之鉴,潞安大户们这次都老实了不少。主动将粮食“借给”官府。

    国难当头,自然是一致对外。

    面对鞑靼人,潞安豪绅们难得的“同仇敌忾”了一次。

    但当谢慎看到各大户“借出”的粮食数目时,脸都被气绿了。

    潞安十三家豪族一共借给官府的粮食只有五千石,这简直对谢慎是种侮辱。

    潞安虽不似平阳那样豪商遍地,但能够排上号的商贾还是不少的。

    在这种情况下却只拿出了五千石粮食,这不是打发叫花子吗?

    故而谢慎决定找个机会好好找他们谈一谈。

    知府大人下了请柬,肯定是没人敢不来的。

    由于谢慎在之前就已经立过威,这些商贾在他面前就像羊见到狼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逾越。

    谢慎也很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希望这些本地豪族可以借给官府更多的粮食。

    软的不行来硬的,在谢慎的半逼半迫下,这些豪族终于松口,承诺拿出更多的存粮借给官府。

    他们当然也明白,这粮食说是借,实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谢慎当然也没有向他们保证这粮食一定会还,因为是刘大夏刘御史督理军饷粮草,谢慎说了也不作数。

    老实讲,他对明代的缙绅阶层很不满意。这些人与官僚阶层有很深的联系,有些甚至本身就是官僚阶层。他们利用政策占尽了国家的便宜,但在国家有难时却一个个装聋作哑,不肯拿出钱来。

    最明显的便是崇祯末年,李自成率众围城。崇祯皇帝几乎是央求朝臣们拿出些银钱来充作军饷,以抵御闯贼。

    可这些平日里慷慨陈词,吐沫星子四溅的朝廷股肱之臣,都做起了缩头乌龟,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默不作声。

    最后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崇祯皇帝吊死在了煤山上殉国,陪他死的只有一个太监。。。。。。

    而那些大明朝的肱骨之臣则摇身一变成了大顺朝的子民。

    可惜他们最后还是被李自成抄了家,那些捂在被窝里没有捂热的金银也都进到贼寇手中。

    这真是天下最嘲讽的事情了。

    而眼前的局面,和明末何其相似。

    一样是外敌当前,一样是缙绅阶层哭穷,只不过谢慎不给他们装疯卖傻的机会罢了。

    大明朝的商税实在是太低了,定这么低的税,看似是保护私人财产让利于民,实则是对国家不负责。

    将来若是有机会,税制这块倒是真的值得动一动。

    回到府衙中,谢慎只觉得十分疲惫。

    好在芊芊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热汤,谢慎换下衣物舒舒服服跳进木桶中泡起澡来。

    木桶中飘着许多花瓣,氤氲水汽蒸腾而起,

    芊芊一边给谢慎揉肩,一边道:“夫君何必这么急,刚从太原府回来,也不好好歇歇。”

    泡了泡热水澡,谢慎只觉得周身筋骨舒爽了不少,便闭着眼睛道:“为夫也想歇啊,可是情况紧急。若是为夫歇了,粮草的事情谁去管?”

    徐芊芊蹙眉道:“鞑靼人竟真的那么厉害?”

    谢慎心中直是无奈。

    近年鞑靼人在小王子的带领下确实有复兴的势头。

    但再想恢复到元时鼎盛几乎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小王子每次率众袭扰边关都能占到便宜,给到大明边镇压力,归根到底还是大明承平太久,武备松弛。

    若是把大明军队换成成祖时期的,还不是吊打这些蛮子。

    但既然事实已经如此,谢慎能做的也十分有限。只能先募集到足够的粮食,保证守住大同,叫鞑靼人自讨没趣主动撤离。

    老实讲,谢慎确实想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军制改革,在边镇创建火器营。但这些以谢慎现在的实力显然无法做到,还是得手中握有权柄,对国家决策能产生影响时才考虑。

    “也说不上厉害吧。”

    谢慎笑了笑道:“只要我们坚守大同,鞑靼人是无可奈何的。”

    “可是,既然我们不怕鞑靼人,为什么不追出去打呢?”

    谢慎微微一愣,不知道该怎么向妻子解释。

    游牧民族擅长马战,这个是不争的事实。而大明前期,因为朵颜三卫的缘故还能在马战上不落于下风。

    。。。。。。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三章 汾州郭氏

    但自土木堡之变后,大明骑兵的实力急剧下降,再不能在野外靠骑兵和鞑靼人正面交锋,只能背靠坚城守卫。

    “为了减少伤亡啊。这些可都是我大明的好男儿,死一个少一个。再说了,鞑靼人袭扰边境士气正盛,我们不出城迎战其实也是在搓他们的锐气。”

    芊芊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夫君真厉害,懂得好多。”

    谢慎宠溺的刮了刮芊芊的鼻头,笑声道:“怎么现在学的这么会讨人欢心?”

    徐芊芊努起嘴佯怒道:“夫君真是的,不和你说了。”

    谢慎连忙道:“为夫错了还不成吗,你可别生气,生气了容易起皱纹。”

    “你。。。。。。”

    徐芊芊只觉得不管如何都会被谢慎赚便宜,气的一下子背过身去。

    “老爷,何旦员外求见。”

    鲁种田的声音十分不合时宜的在屋外响起,谢慎皱眉道:“他这个时候来做什么?”

    “这个某家便不知道了。要不,某家就说老爷不在?”

    谢慎思忖了片刻,觉得何旦这个时候求见多半和粮食采买有关,便沉声道:“把他带到后衙偏厅吧,我沐浴完便去。”

    “嘿,某家遵命。”

    鲁种田领命而去,谢慎却是无奈的摊开双手道:“看到了吧,为夫就是一辈子的劳累命。”

    徐芊芊却是白了谢慎一眼道:“还不是夫君跟自己过不去。这潞安府又不是只有夫君一个官。难道夫君不站出来主持大局,就没有人能总领事宜了吗?依奴家看,就是夫君太过事必躬亲了。”

    “也不能这么说。”

    谢慎顿了顿,接道:“为夫是潞安知府,是一府父母官,除了为夫有谁能代表牧守一方的大员。同知还是差了一些,至于底下的各县县令就更不必提了。”

    “好吧,不过夫君得答应奴家要早些回来。”

    谢慎立刻拍着胸脯道:“这是自然,我肯定舍不得娘子啊。”

    徐芊芊娇羞的转身离开了。

    谢慎擦干净身子,换了崭新的苏州绸衫,将头发束起阔步走到屋外。

    六月初的潞安白天十分闷热,但晚上却十分凉爽。

    谢慎刚刚沐浴完,晚风吹过他的鬓角,只觉得十分舒爽。

    他虽然到潞安赴任时间并不长,但已经对本地的豪族了如指掌。除了被他搬倒立威的那两家,何家是潞安府最强势的豪族了。

    在募集粮草,以支援边防重镇大同的关键时刻,何家家主何旦主动求见,倒真是有些出乎谢慎的意料。

    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谢慎绝对没有道理怕他。

    只身来到偏厅,谢慎咳嗽了一声,迈步走了进去。

    那何家家主何旦被谢慎晾了足足一盏茶的工夫,正是焦急不已,听到有声响传来,自是下意识的抬头去看。

    “府。。。。。。府尊。”

    何旦年岁在三十上下,加上其面上扑了不少脂粉,更衬显得年轻。

    何旦要站起身来迎接,却是被谢慎上前一步按了回去。

    “何员外不必多礼了。”

    谢慎十分有亲和力的挥了挥手,嘴角勾起一抹浅笑。

    何旦微微一愣。

    这知府大人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他半边屁股坐在官帽椅上,却是如坐针毡。

    哪有知府站着,商贾坐着的道理。

    好在谢慎也撩起下摆坐在了何旦的对面,这才让何旦没有太过尴尬。

    “府尊,草民来拜见府尊,是为了粮草购买一事。”

    谢慎点了点头,示意何旦继续说下去。

    虽然他已经和几个地方豪族打过招唿,叫他们“借出”一部分粮食给官府充作镇守大同官军的军粮。但这肯定是不够的,剩下的一大部分粮食需要从地方百姓、以及小商贩那里采买。

    至于这具体的工作,自然也要由这些豪族牵头去做。

    看来,这何旦便是为了此事而来。

    何旦面露难色道:“府尊恐怕有所不知,这潞安一地的粮食多被郭家收走了。我们也是无能为力啊。”

    谢慎以为何家是想推脱责任,便面色沉了下来。

    “何员外这句话本官就听不懂了。你说潞安的粮食都被郭家收走了,可据本官所知,这郭家是汾州人。既然如此,他们为何舍近求远,去来潞安收粮?”

    汾州郭氏的名号谢慎是听过的,这也算是山西有名的大族了。

    可汾州人不在汾州收粮,跑到潞安来是什么鬼?

    这汾州郭氏便是再有钱也不至于收尽山西之粮,存在自家米仓里看着发霉吧?

    “府尊容禀。”

    何旦冲谢慎拱了拱手,接道:“若是寻常家族,肯定不会收那么多粮食。可是郭家不同,他们家和镇守太监府有交往。”

    “镇守太监府?”

    谢慎几乎是本能的问道。

    怎么又和镇守太监府扯上关系了?

    何旦仿佛也很惊讶,他讶然道:“怎么,大人不知道?”

    谢慎摇了摇头道:“本官刚刚赴任,还没有去见过太原镇守太监。”

    “原来如此,那就不奇怪了。”

    何旦点了点头,轻声道:“莫说潞安了,便是整个山西,实际的粮食采买都基本被郭氏操控。他和镇守太监胡瓒走的近,二人一内一外,端是把粮食采买把持滴水不漏。外人若是想插手进去,端是比登天还难。”

    谢慎奇道:“可是镇守太监府要那么多粮食作甚?”

    何旦叹了一口气道:“卖钱啊。”

    谢慎有些迷煳了。

    “你说镇守太监府收了粮食为了卖钱?那么他们收粮的价格是远远低于市价了?”

    何旦连连点头道:“正是如此。郭家收粮往往会压低价格,故而他们只要转手把收来的米粮卖给粮行,便能狠狠的赚上一笔。”

    “可既然如此,为何那些农户要把粮食卖给郭家呢?”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些农户既然有更好的选择,为何要把粮食贱卖呢。

    “不卖?他们不卖给郭家,还能卖给谁?他们不卖给郭家,在山西地界也没人敢收啊。”

    何旦这番话说完,谢慎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四章 入股钱庄

    “这郭家在山西已经到了只手遮天的地步?汾州知州不管吗?”

    “汾州知州?别说是他了,便是巡抚大人都不一定敢管!”

    谢慎神色不由得一黯。

    晋商的霸道他也是听过一些的。但没想到竟然霸道到这种地步。

    这哪里还是商贾,不就是把持民生命脉的恶霸吗?

    “府尊,您让我们借粮,我们绝不含煳。但您让我们去收粮,可是跟郭家过不去啊。”

    谢慎深吸了一口气道:“那你说怎么办?”

    何旦嘿嘿笑道:“不如府尊先去和郭家家主打个招唿,只要他们那里没问题,草民自然敢去牵头收粮了。”

    “荒唐!”

    谢慎被气的翻起白眼来。

    他好歹也是堂堂潞安知府,朝廷四品大员,叫他提前去跟郭家家主打招唿,就为了获得允准以收粮?

    这到底谁是官谁是民?

    “府尊息怒。”

    仿佛料到谢慎会暴怒,何旦顿了顿道:“您不怕郭家,可是草民怕啊。如果郭家不点头,草民是万万不敢牵这个头的。”

    谢慎心中直是冷笑。

    这是在将他啊。

    “何员外,本官向你保证,你去牵头收粮不会受到任何威胁。出了什么事情,本官自会一人顶着。但你必须去牵头,这是命令。”

    谢慎的声音很冷,何旦打了个寒颤,下意识的嘴角抽搐。

    “这。。。。。。”得罪郭家他最多生意上受损,可若是得罪了谢慎,那何家真会遭到灭顶之灾。

    看看之前被谢慎整治的两家吧,有哪个落下好下场了?

    别看这知府年龄不大,但心肠却是特别狠呐。

    权衡了一番,何旦咬牙道:“既然府尊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草民便舍命陪君子了。”

    谢慎面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点了点头道:“这才对嘛。”

    “还有一事,草民要向府尊请示。”

    何旦却是一个大喘气,直是没有把谢慎气死。

    “说吧。”

    “草民在潞安开有一家钱庄,希望可以和府尊合作。”

    谢慎紧紧盯着何旦,质问道:“何员外这是什么意思?”

    何旦好不容易和谢慎搭上话如何肯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便沉声道:“府尊可知那郭氏一族为何能够执山西商贾牛耳?那正是因为他们家开有山西最大的钱庄啊。不管是买卖什么,现银是最重要的。有了钱庄,这些都不是问题。”

    “继续说。”

    谢慎渐渐有了兴致,点了点头。

    何旦得到鼓励,更是心中大喜,连忙道:“草民虽然愚钝,但也知道想赶超郭家,便需要在钱庄上用些心思。草民想要和府尊合作,将官银的兑现业务接下来。”

    嘶,听到这里,谢慎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何旦胃口还真是不小嘛,竟然要将官银的兑现业务接下来,不过这小子的眼光确实不错。

    据谢慎了解,明代的钱庄并没有兑现大宗银两的业务,这一业务是清代票号才开发出的。

    钱庄虽然是票号的前身,但并没有票号的很多业务。

    山西距离京师路途遥远,又因为只能走陆路,运送大笔银两入京交割很成问题。

    如果可以通过钱庄进行通兑,确实可以解决很大问题。

    清代晋商之所以富甲天下,就是因为接下了这个业务,故而可以以银养银,并赚取不菲的佣金。

    事实上,清代的票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具有了银行的雏形。

    不过钱庄、票号这样的民间机构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信誉。

    大宗官银不比民间闲散银钱,经不起任何的闪失。如果把银子交给了钱庄,结果东主卷钱跑路了怎么办?

    如果遇到同行挤兑,没办法如期兑现怎么办?

    这些都是问题。。。。。。

    可以说钱庄、票号和银行之间的差距就体现在兑现能力上。

    民间资本即便再给力,终究也没有强大的信誉力,而国家资本就不同了。除非金融彻底崩溃,不然银行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

    “官银都是由官府押解进京,再交割给户部。”

    谢慎顿了顿道:“何员外想要通兑,恐怕不妥吧。”

    他自然不会那么轻易的答应,还要先看看何旦的实力再说。”

    何旦闻言有些急了,连忙道:“府尊有所不知,从山西押解府银到京师,算上人力,耗损最少也要两成,而我们济盛昌钱庄,只收一成的利,比由官府押解进京要节省的多。”

    谢慎故作惊讶道:“同样的一条路,为何由你们押解就能多省出一成?”

    何旦面露难色:“这个,算是一些小技巧吧。不过草民可以向府尊保证,我们济盛昌都是走的合法途径。”

    谢慎点了点头道:“可是官银毕竟不比私银,你教本官如何信你?”

    何旦早知道谢慎会这么问,当即拍着胸脯道:“草民妻儿老小便在潞安府,如果出了什么差池,府尊大可以拿草民全家是问。”

    从逻辑上讲,这确实没有什么问题。

    可谢慎要的不是保证,因为他不相信保证。

    “不,我要济盛昌一半的利。”

    谢慎这句话说完,何旦直接愣住了。

    “府尊是说,要和草民合伙经营济盛昌钱庄?”

    “不然呢?你以为本府是在和你开玩笑吗?”

    “啊,不,草民不是这个意思。”

    何旦的反应还算够快,当即赔上笑脸道:“能够和府尊合作,是草民的荣幸。”

    “当然,本府也不会占你的便宜。今后潞安府的府银便在这济盛昌钱庄兑现了。”

    谢慎要的不是保证,是利益。只有二人利益相关,才能保证不会出现跑路的情况。

    济盛昌的每一笔账,谢慎都要看!

    “现在,收粮食的事情不难办了吧?”

    谢慎话锋陡然一转,又将话题换到了督收粮食上。

    虽然他之前已经给何员外做了保证,一旦出了事情有他这个潞安知府顶着,不会让何员外直面汾州郭家和胡太监的雷霆暴怒。

    但承诺保证是一回事,利益又是另一回事。

    有了济盛昌钱庄这个纽带,二人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说是休戚相关也不为过。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