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叫你留下来休息还不好,难道你要跟着去筑堤垒坝吗?”

    垒坝?听到这里陈虎儿连连摇头,他身子骨比少爷还要瘦弱,实在是受不了这份苦。

    谢慎也不与他计较,带着鲁种田一起朝沿海荒滩而去。

    这倒不是他有意吓唬小书童,要想把滩涂变成种植棉花的良田工程可不是一般的大。

    这第一步自然就是修建一条堤坝阻止海水对滩涂进行持续性的侵蚀,如果有部分土地碱性很大,还需要开渠引水进行反复冲洗以改造土质。

    等到了夏天差不多土质才能达到最佳。牧草芦花,啧啧,这场景一想就是美如画啊。

    当然了,谢慎他们现在开垦种植的海涂只是一小部分,是用来试验的。只要能够长出棉花就是成功的。

    至于大规模棉花种植,还得得土质完全改造好之后才行。

    修建堤坝是整个浩大工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一步,谢慎估计要耗时一个多月。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赶在五月前就可以将试验田种植上棉花了。

    这虽然略微有些晚,但也还能接受,至少九十月份的时候应该能有所收获。

    鲁种田摇身一变从佃农变成了谢小相公身边的护卫自然是春风得意。

    可当他跟着谢慎又来到荒滩时直是傻眼了。

    怎么少爷又来到这荒滩了,上次他不是已经将要领都告诉佃农了吗?

    “别傻看着了,快去帮忙吧。”

    谢慎的声音把鲁种田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他顺着谢慎所指的方向望过去,只见几百名佃农正扛着石块在修筑堤坝。

    “少爷,我,我也去?”

    他起初只以为谢慎是随便说说,没想到是真的要修筑堤坝。

    谢慎翻了一记白眼道:“你不去难道还是我去吗?”

    鲁种田脸上的得意神色瞬间消失,无奈的耷拉着脑袋拖着步子朝荒滩走去。

    谢慎心中叹了一声,看来这鲁种田还是不甘心啊。

    也罢,等到忙完了这阵子,也该让他风光风光。

    王守文和谢丕也在督工,谢慎走过去打趣道:“怎么样,守文兄和丕贤弟以为能否赶在五月前把这堤坝修好?”

    对此王守文和谢丕的分歧很大。

    王守文持悲观态度,主要是他不明白谢慎此举的目的是什么。

    贩茶和书坊的收入已经足够谢家全家过得滋润,何苦还要开垦海涂种植棉花呢。

    而且他也不认为海涂种植出的棉花比良田来的好,恐怕也是赔钱货。

    只是碍于兄弟情面他不得不发动家中佃农来帮忙。

    而谢丕则是很看好这种模式。

    “若是加把劲,也许四月末就能把堤坝修好,把棉花种下去了。”

    谢丕攥紧拳头道:“慎大哥,下一步就是开渠引水了,不过这块恐怕就要和孙家有交集了。”

    “孙家?”

    谢慎皱眉道:“为何会和孙家扯上关系?”

    若说谢慎在余姚把哪一家得罪的最彻底恐怕就是烛湖孙氏了。

    如果孙氏有机会报复他,那是绝对不会犹豫的。

    “慎大哥有所不知,靠近海涂的田地大多在孙家手中。如果我们要开渠引水,免不了要从孙家名下的田亩借道。”

    谢慎恍然大悟。

    再怎么说孙家在余姚也是望族,名下土地众多。这靠近海滩的上田就几乎都在孙家手上,也就是说只要开渠引水就不可能绕开这个老冤家。

    “慎贤弟你不会怕了吧。孙家这一窝鸟人都是色厉内荏之辈,你无需担心!”

    王守文却是不买孙家的帐,朗声给谢慎打气。

    “倒不是怕孙家。只是若孙家刻意刁难,恐怕不好引水啊。”

    没有淡水改良土壤质量,就无法大面积种植棉花,这确实是个死结。

    难不成谢慎还得联合王守文和谢丕买下来一部分土地?

    这个念头刚一生出便被谢慎否决。

    且不说孙家不会卖地,即便真的卖了也会是离谱的价格。

    溢价这种东西实在是可怕,谢慎可不打算当冤大头。

    那么绕开孙家田地开渠引水呢?

    虽然工程量增加了不少,但似乎确实是个解决的办法。

    等等!

    谢慎忽然脑中闪过一个念头,随即狂笑道:“守文兄,丕贤弟,我们打井取水可好?”

    “打井取水?”

    。。。。。。

    。。。。。。(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二章 人事多艰

    王守文微微一愣,随即道:“这倒可以试试,若真的成了倒是可以气煞孙家那窝鸟人!”

    打井取水确实是个不错的法子,至少在眼下是最现实的方法。

    思定之后,谢慎便和王守文、谢丕达成了共识,决定先在试验田附近打井试试看。

    看着佃农们三两人一起搬着巨大的石块,谢慎颇是有些心酸。

    他也是寒门出身,懂得老百姓讨生活的艰险。

    “守文兄、丕贤弟,这些佃农搬运石块修筑堤坝有另付工钱吧?”

    王守文点了点头道:“这是自然的,搬运一块石块拿一根竹签子,最后按照每个人手中竹签子的多少付钱。一块石块是五文。若是气力大些的,一天下来少说也能赚个百来文。”

    谢丕也道:“这价钱也不算低了。城东外秋风渡码头那里给人卸货的力棒,一天下来也就赚这个数。他们出的力气肯定要比我家佃农多。”

    二人一前一后解释了起来,倒是让谢慎十分尴尬。

    谢慎心中叹了一声,这二人都是豪门世家子弟,思考问题自然也是从世家的角度。

    一百文一天的银钱乍一看确实是不少,但这些都是血汗钱啊。而且修筑堤坝最多一个月,快的话二十来天也就完成了。这钱最多赚一个月,满打满算也就是三千多文。

    三千多文钱差不多是一个秀才当西席先生一个月的束脩。

    问题是秀才干的都是磨嘴皮子的事,可不能和这些下苦力气的佃农比。

    当然,从两位世家公子的角度看这也算施了恩德了。毕竟如果他们不修筑堤坝,引水改善滩涂土质种植棉花,就连这三千多文钱那些佃农也拿不到。

    拿到了这三千多文钱,佃农们至少还可以给妻儿们扯几匹布做些新衣裳。。。。。。

    哎,大明朝的社会问题其实还是很尖锐的,这一点在明末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

    不过少年现在并没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他总不能叫王守文和谢丕给这些佃农加工钱吧。

    这是市场价,给出高出市场的价格不但会坏了规矩,还会招致其他工头的嫉恨。

    何况这是个普遍问题,如果不能身居高位只是计较一地得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或许谢慎将来走到大明朝廷的权力中枢,推动一些改革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暂且不提。

    “恩,不过天气渐渐要热了。还是多打些水来,也免得佃农们溽热。”

    能说的话可以说,不该说的就不说,谢慎也只能帮这些佃农到这里了。

    “慎贤弟你就放心好了,这都是我们两家的佃农,我们可指望着他们种地呢,自然不希望看到他们病倒。”

    谢丕则道:“慎大哥,这堤坝修筑好就该把棉花种下去了。至于引水冲灌滩涂的事情可以慢慢来,我怕会误了农时啊。”

    “哦,这个问题我倒是没想到。”

    谢慎不由得皱起眉来。

    农时误不得,不然耽误了庄稼生长就是大罪过了。

    “这样吧,农忙时就先紧着那边,反正这次咱们是试种棉花,不需要太多的人手。”

    王守文点头道:“有慎贤弟这句话便好,我还怕慎贤弟你不同意呢。”

    谢慎没好气的白了王守文一眼道:“我是那么不好说话的人嘛。再者说了,民以食为天,还有啥比吃饭更重要。若是误了种田,县尊还不得跟我拼命!”

    三人纷纷大笑,气氛确是十分融洽。

    “那好,等到堤坝修筑好,留下几十号人挖井,若是能挖出来就直接汲水冲灌,若是不行咱们再议,大不了绕道挖引水渠来。”

    “守文大哥这话正合我意,这里留下几十人足矣,多了也是浪费。”

    谢慎心中一沉,原来二人早就商量好了,反倒是他傻傻的跟着被套了话。

    也难怪,王守文、谢丕两家也算是余姚出名的地主了,自然绕不开农事这个问题。

    “好了,咱们待在这里也帮不上忙,只能添乱。不如我们一起去酒楼吃顿饭罢。”

    大事议定,王守文心情大好,拍着谢慎的肩膀笑声道。

    就在三人结伴要离开沿海荒滩时,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花白的老翁从海涂的方向跌跌撞撞朝三人跑来。

    “三少爷,三少爷,还请免了老叟家的租子吧。老叟就虎子这么一个孙子,虎子爹去的早,老叟家可就一个独苗了,老叟不能看他饿死啊!”

    这老翁冲王守文连连叩头,头发沾满了泥土、蓬草,直是让人心痛。

    王守文连忙弯腰去扶老翁。

    “老人家你这是干什么,你先起来,先起来再说。”

    那老翁却是不听这些,紧紧抱着王守文大腿,死也不松开。

    王守文有些急了:“你这样抱着我也解决不了问题,上次不是说了吗,免去你家三个月的租子,怎么现下又要免去一年?”

    这倒也不是王守文冷血无情,他虽然是少爷身份,但在王家的地位并不算高。

    王华老爷子虽然远在京师,但府中还有王守仁这个长兄。

    二哥王守俭虽然不怎么说话但那也是二哥,长幼有别,尊卑有序,大哥不在那也得听二哥的。

    免去这老翁家三个月的租子已经是王守文能做到的极限了。若直接免去他家一年的租子,他实在是没有权限。

    谢慎皱眉道:“这老翁是你家的佃农吗?”

    王守文叹息一声道:“是啊,他是莲花村人,在我家租了几亩薄田。。。。。。要说啊他也是真惨,好不容易得了个孙子眼看着日子要好起来,可是儿子却被邻村人打死了。”

    谢慎刚想问好端端的一个大活人怎么会被打死,可一想到老翁就在这里问这问题太不合适,到嗓子眼的话只得又生生咽了下去。

    余姚民风彪悍,难道这老翁的儿子是因为械斗被打死的?

    谢慎前世研究地方志时发现,东南沿海许多州县下属的村落存在极强的领土意识,故而会经常爆发一些械斗。

    这些村庄间的械斗通常是为了争夺水源、土地,即便是官府也很难出面控制。

    。。。。。。

    。。。。。。(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三章 兴文教

    唉,这老翁晚年丧子,还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养活小孙子,真是人事多艰啊。

    “守文兄,这老翁欠下的租子便由我交了罢。”

    思量良久,谢慎还是叹声道。

    虽然由他来说这话很不合适,但他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老人家叩头到头破血流吧。

    王守文显然有些犹豫,这个钱让谢慎出总觉得哪里不合适,但除此之外似乎也别无他法。

    终于王守文叹息一声道:“陈伯,还不快谢过谢公子。”

    老翁闻言大喜,连忙转过身来冲谢慎叩头。

    谢慎马上弯腰将老翁扶起道:“老人家不必多礼,你家孙儿今年多大了,可愿意开蒙进学?”

    老翁愣愣的看着谢慎,一言不发。

    谢丕咳嗽了一声,解释道:“开蒙进学的意思就是去学堂读书,慎大哥的意思是问你愿不愿意把孙儿送到学堂去读书。”

    老翁嘴唇微微抖动颤声道:“谢小相公,老朽家里供不起娃娃念书啊。”

    谢慎解释道:“这个不必担心,这份钱我来出。”

    老翁连连道:“使不得,这使不得啊。谢少爷刚刚替老叟出了一年的租子,又要替娃娃出读书的钱,这份情让老叟如何还的起啊。”

    谢慎淡淡道:“老人家不必担忧,这份钱不用还,这份情也不用还。能为家乡父老做些事情,是晚生的荣幸。”

    老翁还想说些什么,王守文却是咳嗽了一声道:“陈伯既然如此你就答应吧,谢贤弟也是为你好。”

    老翁眼中含泪道:“都说谢小相公是文曲星下凡,这是咱余姚的福兆啊!”

    谢慎被他夸的面颊一红,连连道:“老人家过誉了。”

    三人离开荒滩后便进城寻了家酒楼吃饭。

    谢慎边吃边在思考之前的事情。

    在大明朝,对谢慎这样的寒门子弟来说读书真的就是唯一的出路。刚刚那老伯就是明证,如果他的孙儿不开蒙读书,可能人生轨迹也和那老伯没有什么分别吧?

    相较之下世家子弟的晋升阶梯,向上通道有多种。科举只是效果最好的一种。

    即便考不上科举,他们还可以凭借父荫去国子监读书,成为一名监生,学满后照样可以做官。

    当然这种国子监一般只能做到知县,最多做到知府。再往上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京师六部九寺可谓一个萝卜一个坑,进士为了一个职位都争的头破血流哪里还有位置给监生留。

    当然还有一些勋贵可以凭借父荫直接荫个武散官混吃等死。

    即便无心仕途,那也可以仗着家族势力醉生梦死,享受人生嘛。

    但是寒门子弟除了奋斗只能奋斗,奋斗未必有希望,但不奋斗是一定没有希望的。

    谢慎想要做的就是给这些寒门子弟一个希望。

    想到这里,谢慎轻咳一声道:“守文兄,丕贤弟,你们以为开设一个私塾专门教授穷苦人家的孩子可行否?”

    王守文奇道:“慎贤弟怎么突然想开私塾了,难不成是因为刚刚那陈伯。。。。。。”

    谢慎点了点头道:“这私塾我打算专门招收余姚穷苦人家的孩子,教书先生的束脩由我一并来出。”

    谢丕点头道:“这想法确实不错,不过教书先生的人选却是个问题。余姚如今的情况慎贤弟你又不是不知道,像我们这样的人家开蒙大多是由族中叔辈,这些你肯定是请不到的。”

    谢丕说完生怕谢慎误会,又补充道:“这是族中规矩,慎大哥你莫要见怪。”

    谢慎淡淡笑道:“怎么会,规矩就是规矩,我也不想破坏它。实不相瞒,我打算请的教书先生就是郑训导。”

    “郑训导?”

    王守文瞪圆了一双眼睛道:“怎么会是他?”

    谢慎淡淡道:“郑训导本就是穷苦人家出身,自然明白穷人家孩子的苦楚。何况郑训导手头并不宽裕,利用闲暇时间拿一份束脩他应该是不会拒绝的。”

    还有一条原因谢慎没有说,那就是郑训导在杭州时曾经担任过宁员外家的西席先生,故而十分适合这种私塾的模式。

    毕竟县学讲授的东西相对高深,而私塾是要起到开蒙的作用。

    当然这么做对谢慎也是有好处的。

    他现在名声正盛,但多是因为小三元和兼具诗才。

    如果能够借开办私塾赢得一个兴文教的名声,那自然在再好不过的。

    声望这种东西,自然是越高越好,只要不盖过县尊就不会有问题。

    其中分寸谢慎自认为还是能够拿捏的好的。

    何况谢慎办私塾兴文教,对外还可以说是吴县令大力支持,这样说出去也算是吴县令的政绩嘛。

    人啊有时候就是要活泛一些,不能思路太狭窄了。

    “先生是有了,可学堂怎么办,慎贤弟你该是不会打算在自家院子里开设学堂吧?”

    王守文满是狐疑的看着谢慎,幽幽说道。

    “这个你不必担心,等我和郑训导谈好再去考虑学堂的事。”

    说完谢慎补充道:“这件事你们可不要对外面讲,便是县学同窗也不可提及。”

    二人点了点头,他们知道谢慎是担心县学诸生中有人嫉妒从中作梗。

    在事情办成前低调一些总归是没错的。

    “对了差点忘记和慎贤弟你说,大兄托人带回了一封信叫我转交给你。”

    说完王守文从身上摸出一封信来,递到谢慎身前。

    少年接过信来,打开来看。

    王守仁的性子是属于无欲则刚的那种,故而很少见他写信给别人。

    这封信的内容倒是平常,无非是叫谢慎代为督促王守文温书,好通过八月的科试。

    不过在最后王守仁提了一句,让谢慎有机会去一趟松江府拜访徐侍郎。

    这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徐贯徐老大人那事后还不死心,还想要召谢慎为东床快婿?

    谢慎想到这里不禁一阵发寒,这王守仁难道还有做媒的癖好,平日里却是看不出来啊。

    罢了罢了,所幸现在科试临近,谢慎有了托词可以搪塞过去。

    大不了等到科试过后去一次松江府,找徐老大人当面讲清便是。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