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天娇有毒-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景大笑,重重点头:“好。”

简单的辞行之后,八甲人立刻动身启程了,八甲人的疾行速度很快,比骑马还快,本来宋力刚还打算给他们备上马匹的,但见识并体验过八甲人疾行速度的宋知夏劝下了他,让八甲人骑马就等于给他们穿小鞋,不合适,而且太慢了。

宋力刚本来还不信的,但看到八甲人齐刷刷朝府外疾奔而去的速度,他信了,这样高超的轻功,的确比骑马快多了。

八甲人是偷偷潜入封州城的,离开也是偷偷离开,东景他们也出入封州城几次了,算得上是熟门熟路,很快就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封州城。

到了城外的小山,东景吹哨引来了山刀,上次山刀进武宁伯府送救援信引发了一大波的混乱和警戒,所以这次东景就没带山刀进府,只让它等在城外,现在他们要离开了,东景这才来接引山刀。

十人一鹰无声无息地离开了封州,疾速前往廊州。

八甲人都离开了封州,宋勇毅这才晕晕乎乎地醒来,他的酒量浅,虽然喝得少,但醉得深,醒来时还有点搞不清身在何方,等他彻底清醒,知道八甲人已经离开了,他心里还有点小失落。

唉,睡过头了,连道别都没赶上。

宋勇毅没失落多久,贾青就来催他习武了,武艺是军人的根本,习武是一天都不能拉下,平日里拉下一天,到了战场上,可能拉下的就是自己的性命了。

急匆匆跑回院子洗漱更衣好,再急匆匆地跑到小操场,宋勇毅看到小操场上站着两个人,一个是小妹宋知夏,另一个则是个陌生人,一个与他差不多年纪的少年。

宋知夏早来一步,早已与章真说上了话。

章真一早便来到了小操场,他在小操场上等了许久,才总算见到有人过来了,但这来人却让他吃了一大惊,竟然是那晚的小女孩。

“你,你怎么会在这儿?”章真揉了揉眼睛,“你是怎么进来的?”

宋知夏嫣然一笑:“我就是这府里人啊,我真名姓宋,是宋将军的小女儿。”

说罢,宋知夏敛了笑意,端庄地行了一礼:“是小妹诓骗了章大哥,但小妹如此行事却是事出有因,还请章大哥不要气恼小妹。”

章真张着嘴巴发愣,他还能说什么,人都道歉了,他还能揪着不放么,更何况她也没骗他什么,不过就是瞒了真实姓氏,但女子在外行走,用个假姓化名的,本就没什么,事关名声嘛,这他也能体谅,若真说她骗了他什么,也就是把他引来封州罢了,可他当时也无处可去,她的指引对他来说正如是旱中甘霖,对他有益无害,他又能怪她什么呢?更何况宋将军也的确收留了他,给了他一个安身之处,又给他安排了来日前途,说到底,他还是承了她的情呢。

收回了发散的神思,章真正了正仪态,端端正正地给宋知夏行了一个大礼。

“多谢宋姑娘,宋姑娘对章某的指引之恩,章某铭记于心。”

宋知夏侧身避过章真的大礼:“章大哥客气了,你不要怪小妹便好了。”

章真摇头:“哪里会怪,宋姑娘是好心指点章某。”

宋知夏笑了:“章大哥不必如此客气,以后你长住府中,不与旁人相同,章大哥还是唤小妹为二娘吧,小妹上头有一大姐,当日小妹说在家中行二,可是实情,不是诓骗。”

章真顺着应声:“是,二娘。”

“小妹的大姐已出嫁,家中还有一位兄长,名勇毅,等会儿章大哥便会见到他,只是,小妹的大哥为人古板,喜好说教,小妹当日私自离府去怀州,此事大哥并不知情,小妹这里有礼,还请章大哥替小妹保密,不要让大哥知晓了此事。”宋知夏不想让宋勇毅知道她曾经偷偷出过府,还参与进了章金庆和裴家的争斗之间,所以她特意交代章真不要向宋勇毅暴露她出府的事。

章真虽然很奇怪为什么宋知夏会向同母亲兄长隐瞒出府和章家的事,明明她与兄长的关系应该是很亲近的,但他受了宋知夏的指引之恩,聪明的选择了替宋知夏保守秘密。

“愚兄必不会说,二娘放心吧。”

“多谢章大哥。”

两人刚说完保密一事不久,宋勇毅便来到了小操场上。

见到小操场上有陌生人,还与小妹宋知夏站得颇近,宋勇毅心中警惕,上前介入宋知夏和章真之间,分开两人。

“敢问这位兄台是?”宋勇毅抱拳问道。

章真抱拳回礼:“我是章真,昨日才来到府上,想必兄台便是宋公子宋勇毅吧,请多指教。”

宋勇毅微微抬眉:“不敢不敢,章兄弟有礼。”

府里又进了一个人,怎么还是没人和他说一声?他就这么不显眼吗?人人都不记得府里还有他这个大公子?

“不知章兄弟年岁几何?我们序一序长幼。”宋勇毅心中有疙瘩,但面上还是客套地问话。

章真答了自己的出生年月,正好比宋勇毅大上几个月,于是章真成了章兄,宋勇毅成了宋弟。

这边宋勇毅与章真刚序了长幼,还来不及询问他的出身,与自家有何故旧,以及为何而来,那边宋力刚和贾青就过来了。

宋力刚一身军装,他还要赶着回军营,这几天他在军营与伯府之间来回奔波,军营里还有一大摊的公务尚未处置,一会儿交代好了章真的事,他就得赶回军营理事了。

宋力刚指着章真对贾青说:“贾青,这就是我之前和你提过的,怀州将军章金庆的长子章真,以后他就交给你了,打一打他的根底,若是个从军的苗子,明年就送他入军营。”

贾青抱拳应道:“是,将军。”

宋力刚又对章真说:“章真,你好好跟着贾将军习武,贾将军是我府上的卫队首领,也是阿毅的武艺师傅,他的武艺是很好的,你好好学,学得几分都是你的本事。”

章真赶紧应道:“是,晚辈必定用心习武,不负将军期望。”

宋力刚又转向宋勇毅:“阿毅,章真日后都与你一同习武,你要好好看顾章真,不要失礼。”

宋勇毅应道:“是,父亲。”

宋力刚要交代的都交代完了,赶着要走了:“好了,你们用心习武吧,我这就走了。”

转身要走时,眼尾余光看到小女儿,宋力刚又停下脚步对着宋知夏交代,这次他的语气就温和的多:“夏儿,你身子还弱,这几日习武一定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过于劳累,好好将养,别一时逞强,反而伤了内里。”宋力刚知道小女儿这几日来回奔波于封州怀州,虽然不是她自个去跑,有八甲人扛着,但她总归是个才十岁的小女娃,怎么样都会累到,他不好在人前多提这事,只好这么委婉的劝说女儿,希望她能好好休息几日。

宋知夏知道父亲是在关心自己,甜甜一笑:“女儿晓得,父亲别担心。”

宋力刚心中还想再劝,但这事实在不好在人前说,而且日头已经升得老早了,再不走就晚了,他只得急匆匆地走了。

第58章 向学

贾青照着宋勇毅和宋知夏之前的习武进程安排好了今日的功课后,就转向章真,费心地给他安排了一些考核,想要摸一摸他的根底。

一连串的考核之后,贾青摸清了章真的根底。

章真的体质算得上中等,但也只是身体强壮而已,他的习武天赋不佳,后天的锻炼也不够,这一点实在不像是将门之后,就算是一心向往文臣仕途的宋勇毅,也不会如章真这般缺失后天锻炼,若不说章真是武将之子,他倒更像是农门之子,身体强壮,但没有经受过武艺训练。

贾青头疼的收下了章真这个半弟子,这个弟子可有的他苦恼了。

看到贾青师傅越发严肃的神情,章真的心中也越发的没底了,他知道自己天赋不行,根基也差,若贾青师傅不肯收下他,这就意味他几乎无可造之处,那他的从军之路就会更加艰难。

“今日,你就先跑五圈,然后举那个最小的石墩五十下,不拘你多久完成,反正只要在今日之内举完就行。”贾青指着小操场边上的最小的五十斤石墩说道。

章真闻言精神一振,挺胸大声应道:“弟子领命。”他知道贾青师傅这是肯收下他了,心中顿时踏实了。

小操场上,章真练的热火朝天,光着臂膀举着石墩,就算举到后来手臂又抖又颤,他也咬牙忍着,一下一下认真的举着,半点不偷懒。

在章真的刺激下,宋勇毅今日的习武劲头也充足的很,举石墩、练长矛、站木桩,一项一项都做的足足的。

宋知夏今日的功课很少,一个时辰便完成了,她本就不是奔着从军去的,所以与宋勇毅不同,功课一直不多,加之有宋力刚的嘱托,贾青有意地减少了今日的功课,所以宋知夏很快便完成了,且完成的很轻松。

完成了功课之后,宋知夏也没勉强自己再继续练下去,她这几日也着实是累到了,又是星夜往返封州怀州,又是陪着饮宴狂欢,觉头根本不足,今日既然没功课了,那就回去补眠吧。

一连好几日,贾青都有意减少了功课,让宋知夏足足的补了好几日觉头,宋知夏的精神和气血总算养回来了,不仅脸色日渐红润,就连身量都似乎抽长了一些。

张氏上下打量着女儿:“夏儿,你似乎又高了一些呀,来,快过来让母亲量一量。”

张氏拿了绳尺比了比宋知夏的个头:“呀夏儿,你还真长高了呀,真好真好。”张氏笑得开怀,自个的孩子长的好,母亲总是高兴的。

宋知夏自个没感觉,还伸手比了比袖长:“有吗?女儿怎么不觉得。”

“傻瓜,长高了还不好么,你这年纪本就该是一月一长的时候。”张氏笑着从盒子中取出库房钥匙,“走,和母亲一起去库房,咱们好好挑一挑料子,为你做几身冬日的衣裳。”

一转眼,秋天快要过去了,冬日近在眼前,正是做衣裳的时候,张氏本就想给女儿做冬日衣裳,正好女儿长高,她心中高兴,喜滋滋地就拉着女儿往库房去。

上次做秋日衣裳,因着宋知夏身上带伤,不宜多加走动,所以张氏才只是挑了几匹布料带到院中,让宋知夏从中挑选,这一次宋知夏身体大好,张氏直接就带着宋知夏去了库房挑选。

库房中有各色布匹几十种,冬日里还有皮毛料子,很是有的挑选,张氏高高兴兴地为女儿挑选了好几种布匹和皮毛料子,还开了珍宝库,从中挑选了一些珍珠、玉片、金银薄片以做衣裳缀饰。

既然开了库房,除了给女儿挑选衣料之外,张氏自然也给夫君、自己和儿子挑选了衣料,衣料和缀饰挑选好后,便送到针线房开始制衣了。

十日后,一家四口的冬裳都做好了。

冬裳刚摆到面前,张氏就迫不及待地唤宋知夏过来把所有衣裳都试了个遍,试完后,张氏从中选出了最满意的一套,并交代宋知夏必定要穿上这套冬裳去考试。

“考试?”宋知夏一脸疑惑。

张氏抬手戳了她一指头:“你怎么能把这么大的事都给忘了,快给我收收心,习武不过是小事,练练身手,遇事跑得快就行,读书才是正经大事,哪家女儿不读书,天天去练站桩的?也就是你了。马上就要入学考试了,你赶紧把书本都给我拾起来,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统共也就三本书,你都给我背熟了,总不能一开始就被涮下来吧,那也太丢脸了。”

宋知夏被母亲的一大通话给砸晕了,什么考试啊?

见女儿还是一脸迷糊样,张氏真的生气了,手一拍桌子,好大一声惊响:“你真玩野了心,连双梅书院的入学考试都忘记了?”

宋知夏这才明白母亲说的是什么考试:“可是入学考试不是在冬至前么?如今才刚进十月啊。”

“不是和你说过了,今年冬至要大祭,所有的事都得提前办,你当时不是应得好好的?”张氏边吼边暗暗揉着手心,刚才拍的太大力了,手都疼了。

宋知夏还真忘了这一茬,八甲人一来,她所有的心思都放到八甲人那边去了,加上章金庆那事一搅和,她把入学考试的事都给忘得光光的了。

因着连续几十年的战乱,整块大陆不仅人丁锐减,书本更是遗失颇多,知识传承越来越难,夏国还因为朝代更迭频繁,导致朝堂上一次又一次的清洗,甚至有两个大家族因祸灭族,断了传承,剩余的大家族个个自危,从此行自保之事,为了日后族中子弟的前程,大族们越发不肯把书本借予他人,往昔大晋朝常有的赠书雅风,今朝早已荡然无存。

不仅大族们不肯借书,就连向天下人传承知识的书院,也纷纷关闭,仍旧存世的书院无一不是底蕴深厚的几百年大书院,但大书院仅存几家,非大族子弟要学习先圣先贤的绝学,都得拜入大族开设的学院,有身份有门第的,入族学,与本族子弟一同学习,而寒门子弟要入学,则只能入附学,学成后从此依附大族,成为大族的私产私才。

宋家不是大族,更不是以诗书传家的门第,虽然也学了大族的行事,重金延请西席,设族学,但总归底蕴太差,比不得别家,宋勇毅因着外祖是鹤阳书院的教书先生,才占了许多便宜,既有外祖的书信教导,又有外祖的荐书,方能有资格去考鹤阳书院。

男子读书尚且如此不易,更遑论女子,知识难得,读书人又少,所以越发清高,就算聘作西席,教书先生也只肯对男子施以教导之恩,教导女子是绝计不肯的,如张氏这般,出身书香门第,有祖父和父亲的亲自教导,懂得文墨识得文采的,那是多少门户都求之不得的好佳媳,能受益三代啊。

宋知秋出阁前有张氏亲自教导,比之族中其她姐妹半点不差,宋知夏从小长在张氏身边,更是被张氏严加教导,日日读书习字,半点不松懈,也就这小半年,因着宋知夏的头伤,以及各种突发杂事,加之张氏又反思自己紧盯女儿学识,却不教导女儿世间险恶,是不是反而误了女儿,所以宋知夏才能得了这小半年的松快日子。

武宁伯府开府才十几年,底蕴太浅,无法开族学,宋知夏若是不喜读书,张氏教着也就尽够了,但若是想要多读些书,多添点文墨,再赢一点名声,那就最好去入读双梅书院。

双梅书院是蔡家开设的女子学堂,也是封州廊州唯一的女子学堂,除了林家元家裴家的姑娘外,封州廊州的两州地界上,但凡想要进学的姑娘,都会参加入学考试,力争入读双梅书院,与蔡家姑娘们一起读书做同窗。

宋知夏重生前是个一心读书的书呆子,张氏自然为她取得了双梅书院的入学考试资格,所以宋知夏必须得去好好考试,不然就是丢了武宁伯府的脸面。

宋知夏回想往事,眼中渐渐含冰。

当日之辱,这一回合,她必将厚报!

第59章 顾婵

从上古时起,冬至就是祭祀天地的大节日,到了大晋朝时,冬至更是增加了祭拜先祖的意义,成了比过年还要重要的节日。

夏国承继大晋朝的文统,冬至自然是一年中首重的节日,到了冬至前一月,举国上下,不论大事小情,所有的事情都要围绕冬至做出安排。

冬至的祭祀规格并不是规定的,分为大祭小祭,小祭是每年一祭,大祭则是钦天监依据星历及星相来推算,有时五年七年一大祭,有时连续两年都大祭,遇大祭时,皇帝会下诏赦免当年的徭役民役,大族们也会普济天下,广施善财,而中小族们也会跟着施药赠米、修桥铺路,所以民间视大祭为大喜大吉,钦天监一报大祭,举国同庆,民间更是欢腾喜迎。

蔡家作为五百年高门望族,遇到大祭之年,自然要普济天下,双梅书院作为蔡家学堂,也是要贡献一番的,所以今年双梅书院不仅增加了入学学员的名额,还以书院的名义修建了一座桥。

同时,桥成之日便是开考之时,在众多考生们的忐忑期待中,双梅桥终于峻工了,入学考试也开始了。

双梅书院是女子学堂,所以入学考试与别的学堂不同,虽是要考国文,但并不以国文论成败,其它的术艺也要考,若是术艺出彩了,就算国文稍逊,考生也可入读书院,只是每年的术艺考题都不同,具体要考什么,得看院长今年抽到了什么签。

双梅书院的考题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是重来一次的宋知夏知道,所以她这次是有备而来。

考试的这一天,宋知夏最终也没穿戴上张氏精心为她准备好的衣裳首饰佩饰,而是穿上了青色学子服,挽起了朝云髻,发上半点不饰钗环,只细细绑了一素一黄两根发带,极素淡的去往双梅桥了。

马车上,张氏絮絮叨叨地重复叮嘱宋知夏,等会儿仪式开始后,祝祷词该怎么念,祈祝舞该怎么跳,生怕她错漏了一丝半点。

宋知夏时不时的应和一声,口中轻哼着祝祷词,脑子里也在演练着祈祝舞的动作,但神色间却并不显得紧张。

给新建成的双梅桥行祝祷仪式,正是今年双梅书院张榜公告出的考题之一,考生当日所着衣装和所梳发髻也是榜上明确规定的,在样样一同的情况下,想要出彩,就只能看气度姿仪了,所以在祝祷仪式上,歌声清越和舞姿端庄就分外重要了。

宋知夏早就知道今年要考什么,所以祝祷词和祈祝舞她早就偷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