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天娇有毒-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辈们起身朝外走去,宋知夏默默地跟随在她们身后,一起往膳房行去,宋知夏不是活泼的性子,做不来主动上前示好的事,如果是顾婵在这里,她一定已经结交上几位前辈了,说来,宋知夏还挺佩服顾婵这种普天之下皆熟人的熟络性子。

双梅书院提供午间小食,虽不是多精致的小食,但也是书院对学子的一种照顾,有些学子的家境一般,在家中时不一定有小食可用,但书院这帮学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用功了一上午,怎么可能会不饿,所以为了学子们的身体健康,书院提供午间小食,让学子们自由享用。

墨香阁离膳房有些远,待宋知夏走到时,膳房里已经坐了一半的人了,宋知夏紧跟在前辈们的身后,去窗口领了一份午食,然后与前辈们坐在了一起。

一份午间小食的量很少,今日是一碗馄饨加两个饭团子,不过膳房不限学子领取的份量,若是一份不够,学子还可以再领取一份,不过领了就必须吃完,不吃完,浪费了,学子就得留在膳房里洗一日的碗了。

用完了小食,学子们就可以四处走动,消消食了。

宋知夏与顾婵顾妍在膳房里时就见到了彼此,此时三人结伴,一起逛起了书院。

“夏姐姐,书兰先生怎么样?是不是很严厉啊?”顾婵对书兰先生还是很好奇的。

“今日先生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让我写了一个字,然后让我自个去搬桌案和笔墨纸砚,后来先生就离开了,不知午后会不会见到先生。”宋知夏说道。

“对了,你选了什么主课?”宋知夏问向顾婵。

顾婵笑嘻嘻地说道:“我选了画艺,我听说画艺班会常常出去看山观水,所以就选了这个。”说白了,就是可以常常出去游玩呗。

宋知夏笑着点了点头:“这个不错,是个好主课。”

宋知夏又问向顾妍:“你选了哪个为主课?”

顾妍小声地应道:“花艺,我自知资质驽钝,还是选最好过的花艺为佳。”

“嗯,量力而行最恰当,如若不是书兰先生看中我,其实我是想报御射为主课的。”宋知夏笑着说道。

“御射?”顾婵顾妍很惊讶,极少有学子选御射为主课,副课还差不多。

“是啊,我觉得我还挺有天赋的,这半年来我都有在练体,起码力气还是有一点的。”

三人边逛边聊,她们特意挑了人少的地方走,因着附近没有旁人,三人的声音也不自觉地大了一些。

噗嗤,一道突兀的嘲笑声响起。

“今年的新生还真是特别,竟然还有练体的,扩招果然招来了不懂事的阿猫阿狗,还真是不讲究。”

宋知夏三人看向周围,没发现人影。

宋知夏皱眉,她的警惕心还是太弱了,而且观察力太差,对方都出声了,她竟然还没发现对方的身影。

三人身后的一丛花架后走出两道身影,这丛花架布置的很有隐蔽性,原以为花架后是山石,却原来不是,山石中有洞,是可以从中行走的假山。

对方两人上下打量着宋知夏这方三人,眼神中带着挑剔和高傲。

“你们是哪家的?”说话的人,听声音,应是之前出言嘲笑宋知夏练体的那人,只见那人长着鹅蛋脸,笑颜盈盈,若不开口嘲讽,看样子倒像是个乖巧的。

顾婵想开口,宋知夏却拦下了她,她看向那个鹅蛋脸:“你们又是哪家?”

鹅蛋脸高傲的一抬下巴:“蔡家可是我们的外祖家。”

宋知夏笑了:“原来是蔡家的表小姐啊,失敬失敬。”

鹅蛋脸哼了一声,还要再说什么,另一人却拉了拉她的衣袖:“好了,人家不过是在闲聊,你凑什么趣,搅了人家的谈兴,还不快快道歉,我们也好回去。”

宋知夏看向说话的那人,这人长着瓜子脸,一双大杏眼水汪汪的,看着像温柔可人的,但说的话却一点儿也不可人,听似在劝阻鹅蛋脸,其实透着股高高在上,不愿与她们三人说话的意思,听,她只与鹅蛋脸说话,却与她们一句也不愿说。

鹅蛋脸还是挺听从瓜子脸的话,闻言撇了撇嘴,不情不愿地说了句:“是我扰了你们的闲谈,对不住了。”说罢,也不等宋知夏开口说什么,转身就拉着瓜子脸离开了。

宋知夏看着两人的背影,心里痒痒的,可惜把引虫花都用完了,不然用在她们身上,也好让她们知道什么叫祸出口出。

不过,没了引虫花,应该还能有别的法子教训教训她们吧。

第74章 竹林精舍

午间的小休结束后,随着铛铛的钟声响起,下午的课时开始了。

宋知夏回了墨香阁,刚提笔写了几个字,书兰先生便进来了,还走到了宋知夏的桌案前。

“知夏,你是新生,根底太浅,在墨香阁里埋头习字与你无益,先与我从最基本的学起,你且随我来。”书兰先生说罢便往阁外行去。

宋知夏赶紧起身跟上。

书兰先生领着宋知夏一路前行,直到走进一片竹林深处,七绕八弯后,来到了一座竹制精舍前。

宋知夏看着竹舍,心中有些揣测。

这里她从来没有来过,也不知晓这片竹林深处竟然还有一座精舍,想来,这里便是专供给蔡家小姐和表小姐们上课的地方吧,唔,也许是之一,不同的课,应该是用不同的课室,这里应该是专研书艺的课室吧。

书兰先生听得宋知夏脚步停顿,回首示意宋知夏跟上,推开竹舍小门,领着宋知夏进了竹舍。

竹舍里一片安静,里面有七位学子正在练字,每人提笔的手腕上都悬着一袋或两袋小布包。

宋知夏一见便知这是在练腕力,当年她也是这么练的,从一个小布包到两个小布包,每个小布包都是二两的份量,虽说不重,但经不住悬的时间久,悬的久了,手腕上总是会红肿,甚至会流血,这种练法还是很磨练人的。

书兰先生径直往堂中的师座行去,宋知夏垂首跟在后面,然后在师座前的台阶前止步。

书兰先生落座后,拿起桌案上的两片小竹板轻敲了一下,清脆的竹击声响起,底下练字的学子们都搁下了笔,正坐恭听先生的训示。

“这是为师今年新收的弟子,宋知夏,她新入院,根底太浅,字未成风骨,需从头学起,不宜进墨香阁,又因今年无新生填选书艺为主课,她没有同窗,为师不好为她单独授课,便让她过来,与你们一同学习,你们是她的前辈,若得空闲,且费心指点教导她一番,为师希望你们能在书艺这条道路上共进共勉,相帮相扶。”

原来书兰先生是打算把她与蔡家小姐表小姐们放在一起教学啊,这么做倒也的确是方便了,不过更多的应该还是要给她联系好人脉吧,这些小姐们的家世都很高,若是同窗做的好了,日后都是助力啊。

宋知夏在心中十分感激书兰先生的好意。

蔡家小姐表小姐们听得书兰先生的训示,面上也没什么不满,都平静地接受了先生的安排。

虽说以宋知夏的出身,与蔡家小姐表小姐们一同学习,并不般配,不过书兰先生着意说了宋知夏是她的弟子,有了这一层关系,就不能算是不妥当了,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师,蔡家小姐表小姐们既然拜了书兰先生为书艺先生,那么就得承认先生的弟子,与先生的弟子一同学习,这本就是无可指摘的事,若有不满,那便是不懂事不知礼了。

学子们齐齐应声行礼:“谨遵先生教诲,必不负先生所望。”

堂中的学子们齐齐行礼,宋知夏见状赶紧避开几步,避到师座边沿,不敢让前辈们拜了自己,若是让她们拜着了,自己便是大大地失礼了。

书兰先生听得学生们的回应,微微颔首,偏头看向宋知夏:“知夏,过来拜见诸位前辈,她们都是蔡家的小姐和表小姐们,家传底蕴深厚,自小便得书艺大家指点书艺,你若是能得她们指点一二,便是你大大的福气。”书兰先生这样说,也算是给宋知夏介绍学生们的身份了,既点明了学生们的出身,又指点了她日后与她们相处应有的度,既是只能在书艺上求指点,不能过多纠缠。

“是。”宋知夏先躬身面向先生行礼,再走到师座正下,面对众位前辈,“后进晚辈宋知夏,拜见众位前辈。”

宋知夏与堂下学子们彼此见了礼,全了前辈和后进的礼数。

书兰先生满意地看着新弟子与学生们彼此见礼,见她们行完礼,这才继续说道:“知夏是后进晚辈,以后准备腕袋的事就交给她来做,你们专心练字就好。”

“是,先生。”学子们和宋知夏齐齐应声。

腕袋便是悬在手腕上的小布包,书院里没有专属的仆从,除了书院准备的东西之外,比如桌案和纸墨纸砚,每个课班若是需要用到什么小东西,都得学生们自己去准备,比如书艺班练字用的腕袋,比如花艺班需要用到的花枝,就算是蔡家班也一样,书院一视同仁,小姐表小姐们照样要自己去做去准备。

腕袋都是由小姐们轮流负责的,腕袋的缝制、称量、系带、缝补、更换,都是小姐们自己来的,今日书兰先生带了宋知夏进来,她是后进晚辈,应该尊敬前辈,自然该由她来承担琐事杂事了。

书兰先生这么安排是理所当然,宋知夏也没有任何异议,相反,她极乐意负责此事,因为她在这七位小姐表小姐中,看到了两张刚刚见过的脸,正是那两位鹅蛋脸和瓜子脸。

真是天赐的好机会啊,如果不好好抓紧利用,那才是辜负了上天的安排,更加对不起自己啊。

书兰先生让宋知夏自己去搬桌案蒲团和笔墨纸砚,以后上课宋知夏就在竹舍里上了,不过没课的时候,宋知夏还是要回到墨香阁里好好练字,主课不同于副课,要求是很高的,仅仅在课上练字,是远远达不到书兰先生所要求的。

摆好了桌案和笔墨纸砚,宋知夏又被书兰先生要求腕上也悬上一个腕袋,宋知夏照做了,不过就是二两,对她来说,这点份量丝毫影响不到她的运笔力度。

书兰先生站在宋知夏的桌案旁,看着她悬着腕袋习字,在看她写了两大张大字后,要求她改写小字,每个字不能比黄豆大。

宋知夏换了笔,开始写比黄豆小一些的小字。

在写了两大张小字后,书兰先生又让她改写蝇头小字。

宋知夏又换了笔,开始写蝇头小字。

蝇头小字不好写,越小的字,对运笔的要求就越高,除了蝇头小字之外,大如斗的大字也极考验功力,没有一定的腕力和体力,要写得挥洒自如是不可能的。

宋知夏写了半张蝇头小字后,书兰先生又改了要求,这回要宋知夏再多加一个腕袋,连续写五张蝇头小字,并且写完之后还要将这五张呈给书兰先生看。

宋知夏应了,书兰先生便转身离开,开始一一检阅起学生们交上来的功课了。

竹舍里更加安静了,正在习字的学生们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运笔速度,有的干脆还停下了,她们都在偷偷地打量书兰先生的脸色,生怕一个不好,板子落在自个身上,书兰先生教学严苛,就算是蔡家小姐,也是照样挨打的。

书兰先生的脸色果然越来越差,待放下学生们的功课,便一言不发、脸色黑沉地看着她们。

学生们战战兢兢地搁下了笔,垂首等待先生的训斥。

今日是开学第一日,书兰先生不想坏了这开学的大好气氛,只是在沉默了好一会儿后,才长长地出一口气,开口训道:“今日是开学第一日,为师便不罚你们了,只是,从今日起,你们的腕上都得再多系一个腕袋,书艺讲究勤学苦练,既然你们不肯勤学,那就只得苦练了。”

学生们个个面露苦色,颤抖着声音,却仍恭敬地行了一礼:“谢先生宽宏。”

书兰先生的目光转向宋知夏:“知夏,你去左侧的小室,将腕袋拿过来。”

“是。”

宋知夏进了左侧小室,里面有一个小柜,柜里放着四五个腕袋,还有一小叠裁好的布片,一团细麻绳,一海碗细白沙,一个针线笸箩,以及一个小秤。

宋知夏把这些东西都端了出来,书兰先生让学生们自己过去领材料,自己做腕袋。

学生们领好了材料,自己动手做起了腕袋,宋知夏着意注意了那两位蔡家表小姐,看她们的脸色都不佳,尤其是鹅蛋脸,更是将唇抿成了一条直线,很是不满的样子,但就算心里再不满,她们还是乖乖地做好了腕袋,然后悬在了腕间。

书兰先生见学生们都悬好了腕带,便开始朗声讲起了课,蔡家班的课果然与寻常班的课不同,有许多内容是宋知夏未曾听书兰先生讲过的,课上宋知夏听得十分入神。

下午的课时结束后,书兰先生留下了宋知夏。

“知夏,明日便要填报副课了,你想选哪五门?”书兰先生问道。

双梅书院推崇术业有专攻,所以书院的选课规矩是,新生先填报主课,待主课确定后,再由主课先生依照新生们的不同,给予新生们不同的副课选择建议,因为主课为主,副课为辅,副课最好能对主课有辅助之功。

“弟子尚未想好,只是心中想选御射和画艺。”宋知夏恭谨地回道。

“你选画艺,为师倒能明白,书画不分家嘛,不过你为何选御射呢?”书兰先生问道。

“因为弟子以为,要想书艺有成,必须得先有好体魄,立字书言,需有正气,无正气,字不立,书不成,而人之正气,存于心,存于体,故而弟子以为,体养正气,正气足,书艺方能成。”

书兰先生浅笑:“大善,为师也是如此想得,世间君子,无不是手书立世真言,剑荡世间不平的真英豪之辈,手无缚鸡之力,身无顶天立地之正气,又如何书得出留芳百世的好字好帖。”

书兰先生拿出一张填表:“既然你有心健体养正气,那就选御射吧,画艺也选上,另外三门,除了国文必选之外,其余两门,你自己选吧。”

宋知夏躬身行礼:“多谢先生指点。”

书兰先生受了宋知夏的礼,又道:“这座竹舍,其实教的是蔡家班书艺课中的中下学生,因着她们的基础差,为师会多讲一些,你在这里学,也能跟着多学到一些东西,只是为师以为你有天赋,不必在这里多耗费时日,你平日多思多练,尽早走上自己的书艺之道,待你的字有了长进,为师便会让你回墨香阁,在墨香阁里专门教导你。”

书兰先生看着宋知夏,语重心长地说道:“知夏,你要记得,墨香阁才是你的根基之所,书艺才是你的立身之道,你不要为了一些杂事乱了自己的心境,误了自己的前程,懂吗?”书兰先生的话很有深意,让宋知夏不要一门心思光想着与蔡家小姐表小姐们拉好关系,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靠自己的书艺立身存世。

宋知夏很感激书兰先生的看重和提点,躬身大拜:“弟子谢恩师指点,弟子必不负恩师所望。”宋知夏也不想一直与蔡家小姐表小姐们在一起,她进书院并不是为了成为谁的跟班的,书兰先生这一番安排,既促成了她与蔡家小姐表小姐们的同窗情谊,助她开拓了人脉,又给她留有了余地,不至于与蔡家小姐表小姐们纠缠过深,成为她们的工具,这样的体贴,宋知夏实在是太感动,太惊喜了。

这样的体贴和爱护,宋知夏从未在书院里收获过,甚至,从未在父亲母亲之外的人身上感受到过。

宋知夏在感动和惊喜之后,又有些迷茫和失落。

所以,这还是因为梦的原因吗?

因为在梦里,所以严苛的书兰先生才会对自己如此之好?

因为在梦里,所以一切事情的发展都满足了自己内心的愿望?

梦何时会醒呢?

醒来后,这一切都会消失,到时候自己又该如何在枯寂的冷宫中活下去呢?

宋知夏打了个寒颤。

不,我不要醒,就算是梦,我也愿意一直活在梦里。

就算,就算梦最终会醒,那我最起码要在这梦里肆意活一回,再不受委屈,再不受欺辱,这样就算从梦中醒来,一切消失,最少我还有值得回味和留恋的回忆,不负上天恩赐我的这一场美梦。

第75章 质问

单独谈话结束后,书兰先生离开了墨香阁,宋知夏还得留下来收拾一番,虽说洒扫一类的粗活有书院仆妇做了,但一些事还是得学生们自己来做。

比如,洗笔洗砚台,这些都得学生们自己来,连同书兰先生的笔和砚台,也得学生们来洗。

比如,每日练字废掉的纸,都得收拾起来,拿到专门的炉子里,一一烧干净了,因着每日的废纸量都很多,烧都得要烧小半天,烧纸的人得守着,烤着,热得一身汗,同时还要小心注意炉口飞出的灰烬,万一飞远了还得追过去看有没有起火,废纸都烧完了还得守着炉子,得等到炉子彻底没了火气才能走。

比如,学生们放学后,虽然都会把腕袋放回小室里,但她们都是随意放的,总得有人来一一归置好,尤其是系带,不归置好就容易打结,如果有什么材料缺了少了,要补上,得留下条子让仆妇们补齐了。

这些零散细碎的事,原先都是学生们轮流着来的,现在竹舍里来了宋知夏,这些事自然而然地就归了她。

宋知夏烧好了废纸,理好了小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