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女成长实录-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情愿!”

146、孤独

就算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知道女儿这般作态,心底一定是看不上卫家,看不上卫麒山的,王氏依然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才按捺着不知从何而来的火气,轻声细语地道,“三妞,我知道你女儿家害羞,小时候麒山又调皮了一点,你心里先就觉得不好了……再看卫家,自然是怎么都看不上眼。但你想想,卫家这门亲事,除了他们家门第低了些,行事有时候也落入三流之外,究竟也没有哪里是完全提不起来的。好男人还不都是要靠教的?你看你爹……”

提到二老爷,王氏不禁自失地一笑,又掐断了这个话头。“你看你大舅,刚成亲的时候,又何尝不是风流倜傥的,眼睛老看着你舅母身边的陪嫁丫鬟。现在怎么样?虽然也有两个服侍人,但却都不成气候,和你大舅母相敬如宾的——这女儿家的日子,可不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经营起来的?你不能老想着找个十全十美的夫君,哪有那么好的事,谁不是将将就就过了一辈子——”

她没有想到,这个素来灵慧贴心,这几年来从没有顶过一句嘴的三妞妞却忽然抬起头来,语气强烈地顶了她一句,“那凭什么要我将就?哥哥就不能将就了?您就非得给他说上牛家?凭什么要我来将就,换个他的不将就?我就是不喜欢卫麒山,我就是不愿意嫁!您要许也行,到时候您自己过门去,别拉扯上我!我——”

王氏想也不想,这股冲动几乎是直接抓起了她的手,她猛地扇了善桐一个嘴巴,虽然力道软弱,虽然更接近于一下重重的抚摸,但善桐依然被她扇得转过脸去,她的话一下就断在了喉咙里,抚着脸垂下头去,久久都不曾抬起头来。

自从四五年前甩了女儿一耳光,把女儿打得一夜之间就长成了小大人之后,王氏就再没碰过女儿一指头,就是自己回想起来,她也时常后悔当年话赶话说到那里,一时手重。此时情绪上来,又摔了善桐一个耳光,不要女儿的眼泪,她自己都心痛起来,赶着又把善桐搂进怀里,低声道,“打疼了没有?我看看我看看——”

一边说,一边不顾善桐的挣扎,抬起女儿的脸来,见不过是被掌风扫红了一点儿,未曾破皮出血,这才放下心来,旋又觉得一阵心酸,搂紧了善桐,低声道。“你这么聪明伶俐,家里哪个人不疼你?孩子,你哥哥命苦,你别和你哥哥比,他这辈子也就是这一个媳妇,娘能不挑着他喜欢的娶?你哥哥可就这么一点念想了!不然,他这一辈子还有什么意思,读书不能读书,学武不能学武,本来就已经废了,要再娶个不喜欢的媳妇儿——”

“我哥哥才没废!”没想到,平时最是贴心,最能为她排忧解难的善桐,今儿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字字句句似乎都带了火气,似乎都恨不得喷到王氏心眼眼处的软肉里,“您能不能别老这样对他,他除了不能进学,有哪一点比别人差?二品大员的嫡长子,将来家事一多半都是他的,这不是您自己说的?她脑子不聪明,能做得了算学,倒腾得了他那些奇技淫巧?看着您这样,我真是打从心底都替您着急!我哥哥好好的人,您非得说他是个废人,您说您这样有意思吗——”

她一下站起身来,挣开了王氏的怀抱,躲开了她要扇出来的第二个巴掌,可话到底也断在了口中。王氏瞪着女儿,只觉得心口一阵绞痛,一时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是捂着胸口,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喘了半天的气,才喘出了一句虚弱的,“你是想气死我?”

气死亲娘,那是多大的罪?善桐终于让步了,她虽然没有示弱,却也合拢了嘴巴不再说话,王氏自己喝了口茶水,慢慢缓过来了,望着女儿面上的倔强,一时间竟也有放声大哭的冲动,她闭了闭眼,苦涩地自言自语了一句,“怎么就不能让我过几天舒心的日子呢?”

却只是这么一句,就又换上了无尽的耐心与和蔼,将善桐拉到了身边,把之前的道理,掰开了揉碎了给女儿说清楚。“怎么都是嫁人,与其和娘一样盲婚哑嫁,连人都没见过就进了门。还不如嫁到卫家,知根知底,至少你也见过麒山,怎么说那都是一表人才……娘不是偏心,这的的确确,就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善桐只是不应,小姑娘垂着花一样的脸蛋,面上表情竟是一片漠然,王氏运足了眼力,也难以窥见她心中的半点情绪。——虽然是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肉团,但现在善桐毕竟也到了这个年纪,她的心事,已经再无法被母亲一眼看透了。

总算,知女莫若母,只看善桐不再说话,便知道这一席话终于还是有用的。王氏心中掂量了片刻,便又拉过了女儿的小手,和声道,“现在反正国丧,也不能下聘说亲的,这样,等过了年,我把你接到西安去,你再亲眼看看麒山——要不然,让麒山到村里来给你祖母拜拜年……这孩子现在一表人才,英武得不得了,没准小时候不喜欢,现在一看,你就喜欢上了呢?”

善桐的神色总算有了变化,她一下抬起头来,反射性地回了嘴,“我才不要他到村里来!”

却还是带了些孩子气,王氏不禁会心一笑,“那你这一次就和娘回去城里——”

善桐又摇了摇头,她轻声道,“大舅舅的事才出来,这头祖母刚让了步,那边我就跟您去了西安,老人家心里有想法的。还是等过了年再说吧,横竖现在也还定不了亲事……”

她抬起头来,面上又现出了少许任性,白了母亲一眼,“我没点头,您可不准答应!”

到底还是亲闺女,好好地一说,终究会转过弯来的。王氏顿时欣慰地笑了,“好好好,不答应,不答应。”

又一扯善桐,喜孜孜地和她盘算。“虽然老太太这四万两,得送到你大舅舅那里去。可娘这里也有私房补贴给你,你的嫁妆不会比你二姐更差的,就是在咱们家,那也肯定是独一份儿。正好等来年三四月里,娘多半也有空闲了,干脆就亲自带了你上京城去办嫁妆,还能和你大舅舅一路呢……”

冷不防,她又捞了女儿一眼,想要挖一挖她心头到底在寻思些什么,到底能不能看上这门亲事。但这一眼过去,王氏还是失望了——善桐面上依旧是不喜不怒,这孩子就像是戴上了一张面具,虽然稚嫩得还能让人看得出痕迹,但也因为它的稚嫩,反而有效地隔绝了任何打探的目光。

“那都是后话了。”她波澜不起地说。“这过继的事,现在您是很难说不了。祖母在大舅舅的事上这么给面子,您要还是忤逆了她的意思,恐怕老人家心里要不得劲儿呢。下回,家里几房要再有什么争端、冲突,可就未必会站在您这一边了。”

到底是亲闺女,虽然吵也吵得厉害,但一平了气,可不就立刻为母亲打算起来了?

王氏也就放下了这个话题——善桐脾气倔,一开始就把话往满了说,孩子是容易反而不大高兴——合着女儿一道皱起了眉毛。“这件事可不是咱们母女俩能商议着就说了算的。你祖母要过继梧哥,这肯定不行,说不得……也只好把楠哥过继出去了。就是这样,也还得和你父亲好好地说呢,最后能不能成,还是两说的事。”

她又不屑地一笑。“不过,想来你大姨娘是肯定会大力促成的,没准会求得你父亲心软也是难说的事。嫡子的名分摆着不说,还有那偌大的家业——要不是四房的吃相实在太难看了,这么好的事,也落不到楠哥头上……真是便宜他了。”

话说出口,已觉失言:善桐年轻心软,又和两个庶子一同长大,兄妹之间的情谊,也还是挺深厚的。自己也未免把这份不以为然,表现得太明显了一点。

她于是又小心翼翼地去看女儿的脸色,却不想善桐若无其事,已经站起身来。“快到吃午饭的时辰了……老太太问呢!我就先过去了。”

王氏一时间倒有了些失措,她忽然间想到了五年前,两母女在上房密话的时节。那时候善桐虽然幼稚毛糙,可在母亲跟前,她的心事也从来都没有一点隐瞒。

“那你就先过去吧!我这里还见一见你二姨娘——”她只好接着善桐的话,没滋没味地重复了一句,便把女儿送到了门边,望着她娉娉婷婷的身影,头也不回地出了小院,心中也不是不宽慰的:不管怎么说,从女儿的步伐来看,虽然现在还正倔强,但孩子走得并不着急。女儿家还不都是这样,一开始说得再绝,到了年纪了,春心终究是软的……

善桐也的确表现得一点都不异常。

她甚至还如常和老太太开了几句玩笑,又去十三房看望了善喜一番,混着到了家人来接她回去吃饭了,才低着头进了屋子,吃了一碗饭,又服侍着老人家抽了一袋烟,这才告辞出了屋子。“起得早,有些困倦,回去歇一歇。”

老人家就算慧眼如炬,也都没有看出一点不对,还以为孙女儿和媳妇根本没谈到这件事上,她挥了挥手,“可别赖着,天短了,睡一会就起来。”

善桐微微一笑,她轻轻地嗯了一声,便退出堂屋,进了厢房,打发六丑和六州,“出去做活吧,我睡一会,你们在屋里闹得慌。”

等到两个丫鬟掀帘子出了屋子,在厢屋里低低地唠起了家常,善桐这才允许自己扑进枕头中,将积蓄了多时的情绪,宣泄在了这柔软的丝绸里。她以为她会哭,她甚至还隐约担心,自己若是哭肿了双眼,该怎么和祖母、母亲交代,可到了这一会,她才明白她根本连眼泪都已经流不出来了。她所能发出的,只有沉闷而无声的呐喊,只有无穷无尽的愤懑、疲惫与无奈,她的情绪已经过载太多,多到在那即将崩溃的情感堤坝上空,似乎还有一个理智的、无情的杨善桐,正对着情绪失控的自己横眉冷对。她在她耳边轻声说,“你吃惊什么,你伤心什么?你一早就清楚,她就是这么一个人!”

“她心里就只有榆哥,为了榆哥,什么事她做不出来?你还有什么脸同情二姨娘,你以为,二姨娘是她的一头狗,你就不是?杨善桐,你也就是她养的一条狗!用得上你的时候,她当然好吃好喝地待着你,不然她怎么让你为她出力,怎么让你为她玩命地在老太太身边撒欢儿?你以为二姨娘可怜?二姨娘至少还晓得回头咬她一口,你呢?她一句话,你就恨不得把尾巴摇断,你连一句不都不敢对她说,你还以为你是她的心肝宝贝儿?杨善桐,你别太自作多情,在她心里可从没有觉得,把你卖了有什么不对。你和榆哥能比吗?在她心里,榆哥才是人,你就是一头狗!”

她的眼泪终于流了出来,却并不汹涌,只是一滴泪从睫毛滴落,尚且未能在脸颊上留下蜿蜒痕迹,就已经渗进缎面,再不留痕迹。

可到了最后,她想,那个超脱的杨善桐想,多讽刺啊,她还是靠着二太太给她的教诲,要再将眼前凌乱的局面一点点拾起来,要再将这条站着走不完的路,跪着走完,就好像那年夏天,王氏在她耳边的低语一样。

“也就是在那天,我对自己发誓。这一天将是我王光庭一生最落魄最见不得人的日子,我走了五年背字,从此之后我再不走霉运,是我的,我要得回来,不是我的,只要为了这个家,厚着脸皮跪在地上,求我也要求来,昧着良心杀人放火,我也夺过来!”

她还记得母亲的这番话,这番话一向烙在她心头,未曾有一刻敢忘,为了这一番话,她忍着,她就当自己没有良心,她以为母亲的一切难处,都有她的不得已,她以为为了这个家,总要有人做些肮脏的事。善桐只是一直不知道,原来家这个概念中,不止没有包含二姨娘,没有包含梧哥、楠哥、樱娘,在必要的时候,甚至连她,连善榴都没包含在内,归根到底,也就是王氏和榆哥这相依为命的母子二人。

他们才是家!她不属于这个家,她其实根本并不属于这个曾经落魄,如今发达的家,她不属于母亲,也不属于父亲,在这世上除了祖母对自己尚且有一点怜惜之外,又还有谁会把她摆在心头?就是祖母,她也有太多太多需要考虑、需要权衡,她不可能将善桐摆在首位,这也实在是太为难老人家了。她有大伯,有父亲,还有她的长孙和幼子。

而别人呢?别人都有亲娘,别人都有亲爹,善桐忽然间绝望地发现,在这温暖和睦的大家庭中,她的每一个兄弟姐妹都有依靠,唯独她,站在这庭院深深之中,身着锦绣,高仰着头颅,看似风光无限处处逢源,然而,其实,她无比孤单。

无比绝望。

她的眼泪终于汹涌涌出,几年来第一次,她哭得这样凶猛,她哭得好像没了明天,她哭得像是个彷徨的、迷路的孩子,她第一次真真正正,在现实跟前受了挫,而这也是杨善桐第一次意识到,在这繁华无边的三千世界,在无限激流暗涌之间,她是何等无助。

但这泪水同时也洗涤着她的心灵,洗涤着她已然蒙尘结痂的伤口,终于,她坐起身来,她坐到了玻璃镜边上,仔细地揩起了面上的泪痕。虽然时不时顿下动作,茫然地望着镜中的自己,但她毕竟还是行动了起来。她一点点地梳理着自己的思绪,尽管这思绪每一条都通向了死胡同:要改变母亲的主意,实在是难于登天。没有人比她更清楚母亲了,为了榆哥,她什么事做不出来?二姨娘好端端一个大活人,说毁就毁了,梧哥更别说,一辈子都背了这么个大包袱,在二房嫡系前就是直不起腰来。要不是为了榆哥今后,她至于这样?只要这门亲事对父亲、对祖母也不是交待不过去,不是不能操作,她是不可能主动改变主意的。而祖母毕竟又隔了一层,要是父亲、母亲都统一了口径,老人家又能多说什么?

“别人有的,我们榆哥都要有,别人没有的,只要榆哥想要,我们也会有。”别看母亲面上对榆哥淡淡的,心底她是把这句话给裱起来了……现在恐怕就是皇家上门提亲,母亲都不会改变主意了——皇家再好,那也变不出一个让榆哥一见钟情的牛琦玉来呀。

看来,还是要在父亲身上打主意。善桐略微掂量了一下这个主意,可想到那天晚上,在院中所看到的那张侧脸,她又把这主意推到了一边。连梧哥,父亲都能眼睁睁看着母亲将他玩弄于股掌之间。自己又算得了什么?为了家庭和睦,父亲是不会和母亲把反调唱到底的,顶多略微反对,但母亲若一意孤行,他也不会把局面闹僵。

她闭上眼,深深吸气,努力催促自己,“想啊!杨善桐!这辈子你还是第一次为自己出主意呢,你怎么就这么愚笨?还没想出办法?你想啊!你一定能想出来的……”

147、呆了

虽说善桐看似已经被说动了那么一丁点儿,态度也已经没有开始时的坚决,但接下来几天,她依然显得要比平时更沉默寡言一些。王氏看在眼里,心中更觉得要谨慎小心,便绝口不提此事。正好因为国丧消息从县里递到了村里,由族长带头,村人又是换了素服,又是互相提醒着屈指算了日子,将三个月内的婚庆嫁娶都往后推了。小五房在村中的应酬一下竟少了许多,王氏便请老太太,“有空也到西安城住几天吧!”

老太太不大有兴致走动,倒是推大太太,“你儿子女儿都在西安呢,现在也是秋后了,家里没有多少事,横竖又没有应酬,你就到西安去住一段日子也好。顺便,还能帮着善桃相看相看人家。”

其实这也都是白说的:西安城内当然更不可能有任何宴会,大太太又没有多少人脉在西安的,去看儿子女儿顺便散散心,也让一家人都跟着散散心是真的。等出了这三个月孝期,能够说亲的时候,大太太又要回来操办一家人的年事了。

王氏只要一想到接着这一段日子,就要和这个活规范一般的大嫂朝夕相处,就很有几分头疼。但老太太刚才偏心二房,操办了这么大一件事儿,她自然要帮着老太太做面子,当下满面笑容连声附和,“我看着檀哥还好,榕哥没有离开母亲这样久,有时候家里来信,追着问两三句大嫂的好呢。”

提到自小在身边长大的小儿子,大太太神色一动,满口“家里可离不得我”的话,就说得没那么坚持了。四太太再帮着腻糊了一两句,也就松口答应下来。又因为王氏心急着回去和大哥一家见面说话,再加上朝局风云变幻,二老爷没准也需要她的襄助,一行人在家中又住了几日,便匆匆动身回了西安。小五房一下就又冷清了下来,这一次连着小辈在内,家里常住的可就只有四个人了。

老太太打发走了大太太,还没顾得上歇下来,四太太就又紧着往堂屋走动,两边夹缠不清的,无非还是为了过继的事儿。善桐心知肚明,也理解祖母的烦心,她也不耐烦往堂屋凑合,免得又招了四婶的不待见:五万家私独得了大半不说,眼看着还要过继出一个儿子来,紧跟着就要继承十三房的万贯家私。虽说二房一向在许多事上都足够厚道,但落在四叔四婶眼里,难免就觉得作风还是过于霸道了一点。

要在平时,她烦闷时也可以十三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