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战的第一年里,坎宁安策划的几次作战行动,不但成功压制住了跃跃欲试的意大利海军,迫使意大利老老实实的保持中立,还在东地中海上威慑了土耳其,让这个奥斯曼帝国的遗腹子呆在战场外。即便在意大利参战之后,坎宁安指挥的地中海舰队也在压制意大利的作战行动中表现突出,成功粉碎了意大利向北非增兵的企图,为粉碎意军在北非的进攻提供了有力援助。

一九四一年底,坎宁安回到本土,准备出任本土舰队司令。

当时,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司令在一场车祸中丧生,而坎宁安是最有资格接管本土舰队的将领了。

也正是在坎宁安离开之后,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开始走下破路。在接下来的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英国皇家海军不但丢掉了地中海的制海权,还丢掉了整个地中海,地中海舰队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撤退到希腊的克里特岛、再撤退到马耳他、然后是直布罗陀要塞,最终撤离了地中海。

当然,这与坎宁安没有半点关系。

有趣的是,在地中海舰队战败后,英国国内刮起了一股舆论风潮,矛头就指向把坎宁安召回来的英国海军大臣,认为如果坎宁安依然是地中海舰队参谋长,依然在指挥地中海舰队作战,那么地中海舰队就不会战败。英国也不会因此丢掉地中海的制海权,更不会撤退到苏伊士运河东岸。

当然,这只是舆论。

从本质上讲,地中海舰队战败,与有没有坎宁安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即便坎宁安留在地中海舰队,结局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最多是英国皇家海军在地中海多坚持几个月。给德意联军制造更多的麻烦。

原因很简单,英国皇家海军输掉地中海战争,不是因为没有足够强大的舰队,也不是舰队没有发挥作用,而是在地中海战场上,制空权取代了制海权,而英国皇家海军根本不可能与强大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抗衡。更何况,英国皇家海军本来就没有足够多的、也没有足够好的舰队航母,要想夺取地中海的制空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见,就算坎宁安依然在指挥地中海舰队作战。也会以失败收场。

当然,这种舆论。极大的提高了坎宁安在英国皇家海军中的地位,他也因此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本土舰队司令官。

要知道,以当时的情况,在绝大部分英国人眼里,在已经输掉了地中海的情况下,绝不能再输掉北海了。

只是,坎宁安在本土舰队呆了一年。就没有获得什么机会。

不是他不够积极,而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根本就不给他机会,而且英国皇家海军也欠缺创造机会的能力。

在地中海战场上。虽然意大利海军并不算强大,战前在欧洲的排名还在法国之后,仅算得上是二流海军,但是在参战之后,意大利海军表现得非常积极,经常主动出海寻找皇家海军决战。也正是如此,坎宁安获得了非常多的机会。比如在一九四一年初,坎宁安就利用意大利海军主动出击的机会,在马耳他岛东南伏击了意大利舰队,一举击伤了包括两艘战列舰在内的多艘大型战舰,迫使意大利海军退回到塔兰托港,在接下来的半年内不敢出海。在坎宁安回国前三个月,他再次率领舰队伏击了意大利海军,并且在战斗中击沉一艘、重创一艘意大利的战列舰,使意大利海军彻底丧失了夺取地中海制海权的自信心,并且一直保持到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参战。

在北海,坎宁安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一九四一年上半年,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还比较活跃。比如,“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在执行破交任务的时候,就逮住机会干掉了英国皇家海军的“鹰”号舰队航母,开创了海战史上的奇迹。要知道,“鹰”号是历史上唯一被主力舰用重炮轰沉的舰队航母。可是到了一九四一年下半年,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就突然变成了哑巴,再也没有让主力舰出海活动。

当然,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一九四一年中期,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曾经打算让服役不久的“俾斯麦”号战列舰派往法国,然后出击大西洋,袭击在美英间往返的船队。结果,“俾斯麦”号还没有走出北还就遭到英国皇家海军拦截。虽然在第一场战斗中,“俾斯麦”号表现得极为神勇,仅用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就把英国皇家海军吨位最大的主力舰,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建成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但是在接下来的第二场战斗中,“俾斯麦”号遭到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载机攻击,导致辅舵受损,而且位于舰尾的油舱也被炸穿,最终不得不放弃前往法国的行动。所幸的是,“俾斯麦”号并没有因此而被击沉,在出港后的第五天就带伤返回了威廉港。

此外,“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在北大西洋上战沉,也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造成了严重影响。

当然,影响不是很大。

按理说,德意志第二帝国完全没有必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建造“德意志”级这种不伦不类的主力舰。要知道,这种被称为“袖珍战列舰”的主力舰,标准排水量刚过一万吨,只有六门二百八十毫米主炮,航速也不到三十节,各项主要性能甚至比不上“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有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可见,“德意志”级并不适合执行舰队作战任务。

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建造“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也不是没有理由。

首先就是,在“华盛顿条约”的框架体系内,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已经没有多余的吨位余额用来建造真正的主力舰了。事实上,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非常慷慨的把两艘战列舰、三艘战列巡洋舰与一艘大型巡洋舰赠送给了刚刚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就是因为其主力舰吨位严重超标,如果不送出去,就必须按照条约规定拆毁。

其次是,“柏林”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破交作战,让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看到了大型巡洋舰在破交作战中的价值,而且知道英国皇家海军并没没落,在下一场战争中,帝国海军依然需要破交舰。只是,“柏林”号的吨位太大、造价太高,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在“柏林”号的基础上做了缩减设计,比如把主炮减少到六门、降低续航力等等,设计出了“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

事实上,在帝国海军中,“德意志”级一直被当做大型巡洋舰使用。

当时,“德意志”号已经完成了破交任务,正在返回本土的途中,结果遭到英国皇家海军优势兵力拦截,在与“乔治五世”号激战数个小时之后,“德意志”号不敌英舰,最终光荣殉国。

根据“德意志”号上的幸存海员回忆,该舰一直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在沉没之前还在用仅存的几门副炮向英舰开火。最后,包括舰长在内的六百多名官兵随舰殉国,仅有不到一百人生还。

“德意志”号的英勇表现,还获得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尊重。在海战结束之后,英国皇家海军为阵亡的德军官兵举行了隆重的海葬,“乔治五世”号的舰长亲自主持了海葬仪式,并且宣称“德意志”号上的官兵是他在海战中遇到的最为勇猛的军人,是值得所有英军官兵敬重的对手。

当然,“德意志”号战沉,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打击非常大。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看来,再派大型战舰出海执行破交任务已没必要,不但收获的战果不是太多,反而很容易损失主力舰。相对而言,廉价的潜艇是更加理想的破交武器,而且不会对舰队战斗力产生影响。

结果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主力舰就很少出港了,潜艇成了海战主力。

也正是如此,坎宁安在一九四一年底回到本土,出任本土舰队司令之后,一直没有能够获得与德军作战的机会。

当然,这也与英国皇家海军自身有关。

别忘了,就在一九四二年,斯科特指挥的航母战斗群袭击了威廉港,炸伤了“俾斯麦”号与“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如果当时英国皇家海军手里有更多的舰队航母,有性能更好的舰载机,那么就算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公海舰队躲在港口里面,也逃不过打击,依然会受到惨重损失。

事实上,这也正是坎宁安面对的最大的问题。

文字首发,欢迎读者登录。阅读全文最新章节。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二百九十八章主力舰的舞台

更新时间:201210617:12:08本章字数:4448

大战期间,大西洋上的海战与太平洋上的海战有很大的区别。总体上讲,大西洋上的海战整体上比太平洋滞后了两年左右。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在大西洋上,几支较为强大的海军依然抱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不放,仍然认为战列舰才是真正的海上霸主,直到舰队航母在太平洋上证明了自身的实力,英、德、意等国才开始重视航母,也才开始全力打造舰队航母。

当然,这种发展方式,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在大西洋上,舰队作战的主要地点有两个,一是地中海、二是北海,而这两处海域都被陆地或者岛屿包围着,不但海域面积非常有限,而且几乎都在岸基航空兵的覆盖之下,因此让英、德、意等国海军的高级将领认为,适合在大洋上活动的舰队航母在这些海域里的用途并不大。

显然,这是一个极为错误的认识。

别忘了,斯科特就用两艘舰队航母偷袭了威廉港,而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绩。

舰队航母的用处大不大,不是看用在哪,而是看怎么用。更何况,西南太平洋上的海域也不够开阔,可是中国与美国的舰队航母照样是绝对的海战主力,并且创造了很多让战列舰不可企及的战绩。

当然,等到英、德、意等国认识到舰队航母的重要性,再加大投入力度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当时,英国皇家海军总共就只有五艘舰队航母。其中一艘在北大西洋上战沉、两艘在印度洋上战沉。也就是说,到一九四二年底,英国皇家海军准备发动一场决定性进攻、一劳永逸的铲除威胁的时候,可用的舰队航母只有两艘。而且都是载机能力偏弱的“光辉”级,并没有绝对的兵力优势。

要知道,此时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也有一艘舰队航母,即在大战前开工建造,在一九四一年才服役的“柏林”号。虽然“柏林”号的载机能力也不算强,但是这艘航母与中国海军的“秦始皇”级有着很深的血缘关系,而“秦始皇”级的战斗力已经在太平洋战场上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被证明是一种相当成功的舰队航母。综合来看。“柏林”号的作战能力肯定强于“光辉”级。

主要的问题还是舰队航母在双方海军中所在的比例太低了,根本成不了主力。

当时,英国皇家海军总共有八艘主力舰,即两艘“纳尔逊”级、五艘“乔治五世”级与刚刚建成的“前卫”号。这其中。“前卫”号还处于调试阶段,而“威尔士亲王”号与“约克公爵”号在印度洋,可用的只有五艘战列舰,且其中的两艘“纳尔逊”级因为航速较低而没有编入本土舰队。

也就是说,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中。属于自己的只有三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当然,这并不表示本土舰队就只有这么点主力舰了。

美国参战之后,按照与英国达成的协议,派遣战舰加入本土舰队。使本土舰队获得了兵力上的优势。

一九四二年底,有两艘美国主力舰在本土舰队里服役。即“南达科他”级的前两艘。

此外,在圣诞节到来前。“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也赶到了斯卡帕湾,编入了本土舰队。

算上部署在朴茨茅斯的两艘“纳尔逊”级,英国皇家海军的主力舰达到了九艘。

重要的是,其中七艘都是快速战列舰,而且四艘美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在当时绝对是一流战舰。

与之相比,两艘载机能力不强的舰队航母根本算不了什么。

说白了,在这种兵力配制下,就算让李向龙来指挥本土舰队,他也不会把舰队航母当成主力使用。

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这边,主力同样是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

到一九四二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国不但获得了“提尔皮茨”号,还完成了两艘“腓特烈三世”级快速战列舰的建造工作,即“腓特烈三世”号与“威廉一世”号。只是这两艘战列舰也处于验收阶段,还没有进行出海训练,连基本测试都没完成,因此暂时还不具备出海做战的能力。

除了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帝国海军中还有两艘进行过三次现代化改进的“拜仁”级战列舰,即该级战列舰的后两艘,“萨克森”号与“符腾堡”号。重要的是,这两艘战舰的改造方案与中国海军的两级同级战舰非常相似,只是不那么重视防空,即增添的高射炮没有那么多,其他的都一样。也就是说,在制海作战能力上,分属于中德海军的四艘“拜仁”级战列舰并没有太大差别。

战列巡洋舰方面,主力依然是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此外还有两艘“德意志”级。

有趣的是,在一九三零年前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曾经试图把赠送给中国海军的三艘“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要回去,或者是花钱买回去。主要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发现他们在战后建造的“沙恩霍斯特”级在综合性能上,甚至比不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德夫林格”级。主要就是,“沙恩霍斯特”级的综合设计水平,比“德夫林格”级差了一大截,导致在三万八千吨的满载排水量下,只配备了九门二百八十毫米主炮,最高航速只有三十二节,最大续航力也只有九千海里。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冯承乾回国之后,从德意志第二帝国挖走了很多舰船设计师与船舶工程师,此外几乎所有华裔工程师都跟随冯承乾回国,结果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舰船设计能力在战后大幅度降低,而“沙恩霍斯特”级的设计工作正是开始于大战结束之后,并且持续了十多年之久,到一九三五年才正式动工建造。

当然,中国海军没有做这笔买卖。

说白了,在中国海军中,三艘“德夫林格”级的地位比两艘“拜仁”级还要高,是绝对的主力舰。

再说了,中国当时没有能力建造主力舰,也没有足够的经费采购新的主力舰。

也正是如此,在采购了“沙恩霍斯特”号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才追加订购了“格奈森瑙”号。

不管怎么说,在“俾斯麦”级开工建造前,“沙恩霍斯特”级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能够建造的唯一的主力舰。换句话说,如果不是“俾斯麦”级的设计工作顺利完成,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很有可能在一九三九年追加订购两艘“沙恩霍斯特”级,确保在主力舰的总体数量上不亚于英国皇家海军。

由此可见,在一九四二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中有四艘快速战列舰、两艘战列巡洋舰与两艘在火力上达到了战列巡洋舰水准的大型巡洋舰,主力舰的总量为八艘,且都部署在公海舰队里面。

也正是如此,英国皇家海军才一直要求美国海军在其本土舰队里至少保留两艘快速战列舰。如果美国海军减少两艘快速战列舰,那么本土舰队的规模就将小于公海舰队,也就不可能压制住公海舰队。

单纯从主力舰的数量上看,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公海舰队并没有太明显的劣势。

问题是,从质量上看,差距就较为明显了。

要知道,在英国皇家海军的九艘主力舰中,有七艘是名副其实的快速战列舰。虽然“乔治五世”级的火力偏弱,但是实战证明,其十四英寸主炮依然能对“俾斯麦”级构成严重威胁,对付战列巡洋舰与大型巡洋舰更是不在话下,而美国海军快速战列舰上的十六英寸主炮在各方面都压倒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三百八十毫米舰炮,而双方的快速战列舰在防护与航速上均旗鼓相当。即便英国皇家海军那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因为航速较慢,在主力舰队决战中的用途并不是很大,但是其凶猛的火力、厚实的防护依然十分关键,可以对付德军的所有主力舰。

显然,帝国海军的情形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虽然四艘快速战列舰的性能十分出色,哪怕是两艘已服役二十多年的老舰,在经过了三次现代化改进之后,依然能够与最新式的快速战列舰抗衡。这一点,中国海军已经在太平洋战场上证明过了。但是数量上的差距,根本无法用战列巡洋舰与大型巡洋舰来弥补。“德意志”号战沉,已经证明大型巡洋舰在面对快速战列舰的时候,不但没有半点胜算,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并没有为二百八十毫米舰炮开发新式穿甲弹!

在使用普通穿甲弹的情况下,除非把交战距离缩短到五千米以内,不然二百八十毫米舰炮就只是个摆设。

也就是说,在舰队决战中,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