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席卷天下-第4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布闻言不悦,但见诸葛亮病了,也不愿与一个病秧子争执,于是说道:“那么,孔明你有何高见?”

    “这两日,让我好好想一想……。”诸葛亮说着就闭上了眼睛。

    吕布无奈,只好离开了。

    三日后,诸葛亮命人找来了吕布。

    “孔明,可是想到了计策?”吕布进入诸葛亮大帐后,直言道:“秦子进后方调动的兵马即将陆续来到,或许二三月间他的兵马就会翻倍,若是再没有好的计策,本将军就要退兵了。”

    秦军后援陆续来到,秦峰强大的战争潜力,在持续近一年半的战争中得到了体现。

    这件事情诸葛亮也是知道的,虽然他心里清楚一州之地对抗十州的困难,但后世六出祁山的诸葛亮,此刻是有谋划的,“吕将军,你在雍凉多年,与陇西氐族如何?”

    提到这个,吕布难掩得色,他不是自夸,在这雍凉之地,谁人不知他飞将军的名号,道:“氐王阿贵与我有旧。”

    诸葛亮点了点头,轻摇羽扇道:“是否能够请动氐族出兵攻打天水、广魏、南安等郡县?”他见吕布面露疑惑道:“秦子进必定会分兵,如此一来,他在北原至武功一线的部署就会被打乱。我们出武功,直击长安。形势真的发展到这里的话,秦子进一定会撤兵退保长安。我们虚晃一枪就在半路埋伏。就算秦子进真的退守到了长安,他在雍凉其他地方没有兵马。我们就可以夺取这些地方。”

    若是诸葛亮的计策能够成功,那么雍凉之地除了长安外的地方就会被联军攻破。无论是否能够成功。总是要尝试一下的。于是,吕布便带着金银财宝前往氐族。

    八月,氐王阿贵被说动,响应联军,起兵三万袭扰天水、广魏、南安等郡县。

    这消息,立刻被秦军斥候,飞报与秦峰军前。

    北原,秦军大寨,王帐。

    秦峰王位高坐。眼看援军即将陆续到达,没想到出了这样的事情。若是置之不理,援军到来的时候,雍凉也就丢的差不多了,再夺回来,到来的援军估计也会在攻城战中死的七七八八。

    “汝等有何建言?”

    徐庶道:“天水等郡告急,或应立刻派出兵马前去救援。”

    “不可!”庞统立刻反驳,道:“派的兵少没有效果,派的兵多实难再压制渭南、斜谷的敌人。”

    这时又有斥候来报。诸葛亮与吕布合兵一处,七万大军望武功方向而去。

    秦峰心里一惊,诸葛亮移动兵马,想来是要出招了。忙问道:“此是何意?”

    后世司马懿曾说过:“孔明出武功,依山以东,我等皆危亦。若是出渭南。西至五丈原便无事。”

    庞统道:“必然是等待我军分兵,他有兵力优势后。便强行过武功至长安,从而迫使我军放弃坚守不出的态势……。”

    秦峰沉思了起来。若是分兵,必然要与诸葛亮正面决战。虽然秦军战力不凡,但敌人也有数量上的优势,胜负难料。若是不分兵的话,岂不是要坐看氐族肆虐雍凉各郡。

    正在两难之际,贾诩出班奏道:“大王,臣愿出使氐族军前,劝说氐王阿贵。”

    秦峰大喜过望,道:“可有把握?”

    贾诩笑道:“氐族出兵,无外乎胜利后分享战利品。我王的威名还在刘备、吕布之上,臣晓以利害,氐王阿贵一定会作出明智选择的。”

    秦峰脑筋一转,立刻便想到心中对于将来各少数民族的政策安排,立刻说道:“你可以对氐王说,将来,孤王会将氐族休养生息的土地划为氐族自治区,让他们民族自治,并且孤王还会送去人力和资源,教导他们刀耕火种脱离蛮荒的知识。将来他们也会富裕起来,便与中原一样繁华……。”

    这番话简单,但在徐庶、庞统、贾诩三人看来绝不简单,若能实施起来,便能够永久消除边患。

    “大王睿智,吾等不及也……。”

    贾诩又是说道:“臣本来还在担心如何劝说氐王,有大王这番言语,想来那氐王一定会同意的。”

    民族自治前提下,进行文明同化,最终团结成一家,这理论后世满大街都知道。秦峰闻言十分,连忙摆手,心说你们若是去后世镀镀金回来,一准比孤王强。

    可惜,这个时代唯有秦峰一人在后世渡过金,随便说出一条后世才有的理论,在这个时代那都是圣贤才能够说出来的。

    “大王不必谦逊……。”庞统摸了摸朝天鼻道。

    我王泰而不骄,实乃国家之福也。贾诩、徐庶露出了敬佩的眼神。

    而在秦峰背后幔帐中的辛宪英奋笔疾书,到底是一个怎样胸怀的男人,才能够说出这样至理呢?在她看来,能够记录这样一位圣贤王者的一生,那真是这辈子最好的事情了。“晚上除外……。”辛宪英最后一撅小嘴嘀咕道,“所以晚上只记录一夜好睡……。”她又吐了吐香舌,她突然又发现心境不对,立刻抿上了嘴,又便成冷冰冰的模样。

    于是,秦峰便令马超保护贾诩前去氐族军前,马超在边族中也是有名声的,对于此行也能起到作用。

    贾诩临行之时,秦峰嘱咐道:“一定要劝说成功,不然我军危亦!”(未完待续……)

    PS:昨日,11月最后一天:感谢:junye1223,投出两张宝贵月票。

    感谢:农夫三拳有点甜,投出一张宝贵月票。

    感谢:越前龙马,投出一张宝贵月票。

    感谢:无主之人,投出一张宝贵月票。

    感谢:“未来”,投出一张宝贵月票。

第八百三十三章 氐王阿贵

    这一日风和日丽,随着时间来到黄昏,夕阳的余晖照射着天水郡城,蔚蓝天空中的洁白云朵成了火烧云,撒发着绚丽的光彩。

    城外,氐族大营几乎没有寨墙,三万人马熙熙攘攘,鼎沸。氐人在蒙古包式的营帐中进进出出,埋锅造饭时炊烟四起。氐族在少数民族中较为富裕,如今又是八月,正是牛肥马壮之时,一时间饭香四溢,又有烤肉。

    大帐中,氐王阿贵喝着自酿的酒,不一会有手下送来烤好的羊腿,于是食指大动,上去就扯下来一块。还没放到嘴里,只见手下大将强瑞走了进来,“王,有秦王的使者求见。”

    “秦王使者?”阿贵就开始纳闷了,心说我这里正在攻打秦王领地,秦王使者来干什么?他便将肉扔在嘴里吞下,擦了擦油,十分不舍的让从人撤下去,道:“让他来见我。”

    贾诩二人一路进了氐族大营,氐人惊奇有汉人来到,不免驻足观望。

    “看啊,是马超将军!”

    “神威天将军来了!”

    氐人认出马超后竟然纷纷主动见礼,眼神惊疑不定。贾诩见状暗暗点头,心说大王派马超随吾前来,果真有远见。

    后世有评价马超:“氐、羌率服,獯鬻慕义。”

    正是有马超在,刘备的地盘从来没有氐族、羌族来骚扰,并且在打仗的时候,还多得到氐族、羌胡的帮助。更值得一提的是,安居平五路中,马超出马。异族不敢进兵。可见,马超在这里的名声比吕布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强瑞的带领下。贾诩二人进了大帐。

    贾诩在前,马超在后。两人是秦王的使者。出使就代表了秦王的形象,所以只是微微抬了抬手。

    氐王阿贵就在帐上高坐,见进来一个老头子,顿时不喜。又见未曾大礼参拜自己,更加不悦,只是盯着看,也不说话。一时间,大帐中的气氛有些凝滞。

    贾诩心里咯噔一下,看其面色不善。就不好劝说了。

    这时,强瑞对着阿贵一阵挤眉弄眼,又向马超身上使眼色。

    阿贵顺势望去,便见马超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极其雄壮。边族最敬壮士,阿贵看不上贾诩这个干巴老头子。只问马超道:“你是何人?”

    马超傲视道:“西凉马超也。”

    阿贵吃了一惊,急忙起身问道:“伏波将军之后?”

    马超在这些人之前独有一种优越感,淡淡道:“不错。”

    伏波将军一脉世代镇守雍凉,在边族心中十分有威望。便是氐王阿贵也不敢怠慢,哈哈一笑,走下帐道:“不知原来是马超将军到来。有失远迎,快请上座……。”

    贾诩松了口气。便来到一旁席上坐定。

    阿贵返回帐上高坐,看过去时。只见马超竟然侍立在贾诩身后,顿时不敢在小看这个干巴瘦的老头子了,问道:“这位先生,不知来我这里有何事见教?”

    贾诩也不是好招惹的,刚才受到了冷落,此刻笑道:“专门搭救氐王性命而来。”

    笑谈中说人性命,当事人真是毛骨悚然。阿贵悚然完了后大怒,说话也不客气了,叱道:“你这老家伙说的什么鸟话?本王麾下雄兵数万,谁人敢要本王性命?”

    贾诩摸了摸胡子,道:“氐王只以为跟诸葛亮、吕布之流联手,就能够驰骋雍凉了吗?待得天兵到时,必然难免一死的下场。”

    阿贵瞅了一眼马超,他心中自然清楚拥有九州之地的秦王的势力,绝对不会是他一个小小氐族能够抵抗的。他如今出兵天水各地,也是抱着汉人窝里反,趁火打劫的意图。此刻闻言,就对贾诩道:“秦王派你来吓唬本王?”

    “非也。”贾诩对天一礼,道:“奉秦王诏令,特地前来救氐王。”

    话说的玄乎,氐王阿贵暂时沉住气,道:“那你就讲一讲吧。”

    贾诩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氐王对于这样一句话,有何看法?”

    阿贵闻之,眼神中冒出杀气,咬着牙道:“你以为我不知?这就是你们汉人,对我们这些边族的态度。你们占据了花花世界,瞧不起我们,总有一天……。”他说到这里有些警觉,最后道:“你们不要有衰败的时候……。”

    贾诩不见喜怒,道:“这是诸葛亮、吕布这类人的态度,并不是秦王的态度。”

    阿贵闻言十分纳闷,千年前不说,数百年前大汉兴起的时候,历代大汉的皇帝就都是这样一个态度。厉害的时候就将边族往死里整,衰败的时候就怀柔。像阿贵这样的边族王者,也已经习惯了中原人的态度。所以中原衰败的时候就抢,厉害的时候就臣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大家都门清的很,只是见了面谁也不说罢了。

    所以,当贾诩直言的时候,阿贵充满了疑惑,不免问道:“秦王又是何种态度?”

    贾诩回忆着临行前秦峰的话,道:“诸民族团结,一家亲。”

    “怎么团结?”阿贵问出这一句,其实他心中有自己的答案,无非就是设立个校尉部,比如护羌校尉部,名字多好听,保护羌族,其实就是监视,控制,奴役。

    贾诩道:“我王说了,他可以接纳氐人成为华夏民族中的一员,氐人可以有自治区,氐人治理氐族自治区,高度自治。我王还会派出人员教导氐族知识,氐族有了灾难,我王会像赈济中原百姓一样,赈济氐族。从此,氐人会成为汉人一样昌盛的民族,我们就是华夏民族,我们共建华夏。共享繁华。”

    “华夏民族中的一员?”阿贵也是有见识的,敏锐捕捉到了这关键的一句话。他几乎以为自己听出错了。而这绝对不会是真的,“不可能。不可能!”他大力摇头,“秦王接纳我们为华夏的一员,还让我们自治,这绝对不会是真的。”

    一开始,就算贾诩也不认为是真的,但当秦峰将后世民族自治区的理论大致描述出来一些后,贾诩震惊了。若真如此,这些边族就将成为我华夏的臂助,诸民族团结到一起。从此再无战乱之忧,想不繁荣昌盛都不行。

    这需要有一位海纳百川的君王,而前朝的历代君王,深受封建主义影响,从懂事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是始终排斥,从来没有想到过成为一家人的可能。

    “这是真的。”贾诩望着阿贵,眼神坚定,“只需我王一统天下。诸民族是一家。我王自出世以来的名望,我想氐王你也是知道的。又比如北面的羌族,已经答应了下来。”

    秦峰的名望氐王当然如雷贯耳,他被贾诩一番言论震惊了。下意识道:“秦王仁义,自古汉人中从来没有这样的君王出现。”

    贾诩趁热打铁道:“昔日炎黄中原乱战,最终不是合在了一起一家亲。这才有了如今中原的繁华。羌族,氐族皆是当年炎部落的一部。如今数千年过去。中原又有贤王出,我王便直如当年的黄帝一样。有包容天下万物之心。同样,氐王,这是您的一次契机。或许千百年后,您会被奉为氐族的炎帝。”

    阿贵被这番言辞镇住了,他向强瑞望去。强瑞早就进入幻想状态了,嘀咕道:“有一日,氐族能够想汉人一样生活,不在受苦,大王,这不就是我们一直的梦想吗?”

    阿贵琢磨了起来,首先秦王并没有要求氐族什么,其次秦王已经许下的承诺。最后,还是秦峰一直以来的宽德仁厚的名声起到了最终作用。在没有被要求任何条件的情况下,阿贵决定信任这位仁厚王者一次。

    阿贵从坐位上起身,走到贾诩面前,躬身一礼,“本王是在向秦王行礼,贾诩先生,秦王是本王见到过的最仁厚的汉人帝王,本王相信秦王会履行诺言。同时,我族会全力帮助秦王。帮助秦王,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贾诩暗里抹了把汗,没想到顺利的水到渠成。

    学汉人知识,学汉人习俗,于汉人通婚,用不了几代,就会彻底汉化,那时候真的是一家亲。这一过程,就如同当时炎帝黄帝部落合并是一样的。这是后来贾诩想明白后的领悟,他立刻冒汗,心说我王的手段,便是三皇五帝也不容多让。

    至此,氐王阿贵答应进入秦峰治下自治。能够如此顺利,前朝封建皇帝们也有贡献。他们四处搞护羌校尉,西戎校尉,西域都护府这类东西,其实建立这些东西也就是将边族拢入到了治下,控制他们,剥削他们。数百年来,边族已经习惯了这些。如今秦王连校尉部都没有,诚意自古一来不曾有,还实打实帮助边族们发展,像氐族这样就生活在汉族身边的民族,又怎能拒绝?

    随后,氐王立刻举行了丰盛的酒宴,各部落头领得到这个消息后将信将疑,但若是真的便是美好的未来。所以他们同阿贵一样,也选择信任仁厚的秦王一次。

    酒宴上,大家成一家人了,氐王阿贵就很尴尬,举杯道:“贾诩先生,马超将军,都是本王被那诸葛亮、吕布迷惑。秦王宽容,以德报怨,本王惭愧。本王知道秦王正在与诸葛亮那些人交战,但凡用得上本王的地方,但说无妨。”

    贾诩正说要用这氐王,但一时找不到说话的机会,闻言大喜过望,心说诸葛亮,这次你小子死定了。让你见识见识老夫的厉害,叫你七万出川的大军全军覆没。(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140923131740137,投出一张宝贵月票。

    2014最后一个月的第一天,那位兄弟手头有月票,看在小毅大风降温中还在辛苦码字,就投给小毅吧!

第八百三十四章 偷袭联军

    秦王得到了边族的拥戴,此事顺利进行,多在一个态度问题。自古以来的君王,消灭边族的思想根深蒂固,满脑子都是打砸抢杀。也好在他们多年的打砸抢杀,边族也是害怕强大的中原力量。

    所以,当拥有整个中原,拥有强大力量的秦王伸出橄榄枝后,氐族、羌族这样的边族,立刻归顺到了麾下。氐族也不傻,在他们看来,强大又仁厚的秦王的橄榄枝,那绝对比连自己人都剥削的刘备、吕布这些人的橄榄枝绿、新鲜,粗壮。

    仁德之名,刀枪之力,思想理论,多重结合在一起,让贾诩一行十分顺利。同时,也让秦峰实行后世大团结的民族政策也很顺利。

    建安十三年八月下旬,北原秦军大寨。

    “好,太好了!”秦峰扬着贾诩的书信,面庞是说不出的欣慰,“氐族已经归顺,孤王的民族政策即将在这西北实现。徐庶,你马上传孤王的诏令到邺都,令荀彧立刻成立一个专门负责民族事务的部门,就叫民族事务部吧。孤王的民族政策,要立刻开始执行,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做出计划,一步一步的规划支援西北建设,北方草原上的诸民族。用文化,诚心同化他们,将来他们也是建设大华夏的一员……。”

    秦峰话语激昂,而徐庶等人敬服的记录着。

    秦峰身后,红颜女史辛宪英亦是在记录着。她心中在想,这本该在庙堂上协商出的政策,没想到是在前线颁布出来的。真是世事难料。然而,这也证明秦王的睿智。一道闪念就是能够流传千古的政治理念。或许,秦王想要自己笑一笑的时候。就不要在冷冰冰的了。

    一骑快马疾驰出营,带着秦王的命令和民族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