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人一国之君;若想观瞻;他ri召入宫中;裴将军也好;吴道子张旭也好;还不是一样会竭尽所能?”今ri陪同天子出来的姜皎却有些不以为然;说完之后又笑道;“只不过;杜十九郎还真是最会凑热闹的;如此盛会又少不了他;还有人感慨他缘何不做一首诗以资纪念。”

    “剑若电光鼓如雷;想想此等胜景;我亦不免心生神往。只不过裴将军正值母丧;那一ri解孝衣为剑舞;也是为了亡母遗愿;我再召他入宫;那就有违孝道了。”话虽如此说;李隆基脸上还是不免遗憾;想了想姜皎刚刚说的话;他便突然笑了起来;“不过;姜七说的是;杜十九郎既然凑了这老大一个热闹;那就让他写一篇妙文呈来给我;也不枉他亲眼目睹这番奇景。”

    儿子姜度和杜士仪交情不错;姜皎刚刚也乐得打趣一句;此刻见李隆基显然心情极好;竟然生出了如此念头;他自然少不得含笑附和。今ri微服出宫;天子身边自然不止他们这些人;其余或明或暗散在各处的人;早已把天宫寺和尚善坊内各要紧处都看得严严实实。既然来到了这昔ri作为太宗旧宅的天宫寺;李隆基显然并不是看看壁画就完了;等老主持被人“邀”了出来;他便饶有兴致地问起了当ri那一具秦王战鼓。

    那天拿出如此珍藏已久的好东西;老主持事后就明白决计避不过邀宠的达官显贵。此刻见李隆基龙行虎步气势不凡;他犹豫片刻便恭敬而客气地说道:“这位檀越既要观赏;老衲不敢搪塞。敝寺当年乃是太宗陛下亲自舍旧宅而立;又钦命主持;并把旧ri战鼓赐予敝寺为镇寺之宝;多年来一直只是悄悄供奉;不敢张扬。十数ri前裴将军剑舞时;老衲一时激动令人将此宝起出;事后想想已经是惭愧得无以复加。因知当今圣人仁孝无双;最是敬仰太宗陛下丰功伟业;因而已令人将那秦王战鼓封存;不ri将敬献圣人阙下。”

    天宫寺藏着太宗之宝却一直秘而不宣;李隆基本有些愠怒;此刻听到老主持如此解释;他那面sè便霁和了下来。一旁的姜皎觑了他脸sè;见天子微微颔首;他便上前低声说道:“我乃楚国公姜皎;今ri奉陛下微服至此;你还不立时领路?”

    “啊”老主持一时目瞪口呆;暗想东都重地绝不会有人敢冒充天子;再看看这一行人声势雄壮;他连忙深深合十行礼口称冒犯;继而便恭恭敬敬在前头引路;等把众人引到了一座禅堂前;他侧身在台阶上虚手一引;这才低声说道;“陛下;秦王战鼓便供奉在居中台座上;内中一应都是太宗陛下昔ri起居用过的旧物。”

    “唔;你不用跟了。”李隆基微微点头;随即看着左右说道;“力士;你和其他人留在此地;姜七;你跟我进来。”

    高力士躬身应是;见随行卫士都留在外头;他看着姜皎随李隆基入内的背影;心中却着实有些犯嘀咕。相比宰臣;姜皎和王毛仲这一文一武方才是真正的天子宠臣;但凡酒宴无此两人;天子便惆然不乐;谁也没法动摇。然而;王毛仲仿佛是因为从前受挫的事;如今收敛了许多;反而是姜皎这些时ri伴驾ri多;天子时常连他也屏退在外;不知道与其说了些什么机密之语。

    禅堂统共五间;并未有任何隔断;却是显得颇为轩敞。从光线充足的外头进入此间;昏暗的光线让李隆基有些不习惯;好一会儿方才看清了室内陈设。但见一几一榻;一案一缸;壁上挂弓;墙角设鼓;竟是简朴到了寒酸的地步。面对此情此景;李隆基不禁微微sè变;旋即便对身侧的姜皎叹道:“朕不如太宗陛下远矣”

    “太宗陛下起自隋末乱战;天下乱离之时;天下百姓寒苦;因而自当俭朴示人。而今陛下治世天下升平;仓廪丰足;百姓乐业;倘若陛下尚且居于陋室简屋;用的是瓦器;臣子也好;百姓也好;谁还敢安然享受?”姜皎振振有词地劝谏了这两句;见李隆基果然为之大悦;他便趁势颂圣道;“太宗陛下定国安邦;而陛下亦是有前后三次力挽狂澜之功;虽不及亦不远矣兼且陛下chun秋鼎盛;ri后功业;未必就真的不及太宗陛下”

    “慎言;朕怎敢和太宗陛下相提并论”

    嘴里这么说;但脸上的欣然笑意却泄露出了李隆基的真实心情。他闲庭信步似的在这屋子里转了一大圈;最终在书案之后坐了下来;又招手示意姜皎相对而坐。等到这位自己寒微时交下的知心友人正襟危坐看着自己;他方才用手轻轻叩击着书案;若有所思地说道:“朕如今富有四海;天下安定;四夷臣服;唯一遗憾的便是;不得文德皇后那般千古贤后相佐。”

    对于王皇后的怨言;姜皎此前已经听李隆基说过不少;但如同现如今这样**裸的言辞却还是第一次。他努力平复了一下激荡的心情;这才字斟句酌地说道:“文德皇后之贤;古今少有;然则当今皇后殿下;亦是与陛下伉俪情深;人所共知。”

    “若非她曾和朕共患难;朕怎能容她至今”李隆基遽然sè变;继而便冷冷说道;“她身为中宫却膝下无子;如今太子已立;且太子生母丽妃仍在;朕若是要废黜中宫;岂非名正言顺?”

    “此陛下家事;本不为外人道。”姜皎聪明地搬出了当初英国公李鼽的话;但却又添了一句;“然则昔ri高宗陛下前事;恐为群臣议论。”

    随着这两年王皇后行事越发急躁;而武惠妃却一贯柔媚小意;废后之事在李隆基心中反反复复斟酌过许多次;而这一回那诗笺风波更是坚定了他的这个想法。此刻见姜皎以家事回答;他本是满意地点了点头;可听到姜皎隐晦地指出了高宗废王立武;尽管他身为武后的嫡亲孙子;可一想到诸武之乱;他仍是心有余悸。这一沉默就是整整一刻钟;末了他方才长叹了一声。

    “即便阿王远不如文德皇后贤惠;可若她有子;想来也不至于怨望如此”

    洛阳宫袭芳院中;面对自己的妹妹;嗣滕王妃王氏;王皇后泪如雨下说出的第一句话;竟是和李隆基的感慨惊人的相似。李隆基一朝由太子而天子;她的家人也一样飞黄腾达;尽管长妹因长孙昕之故守寡;如今吃斋念佛不问世事;但兄长王守一尚了公主;又贵为国公;妹妹王氏也嫁给了嗣滕王;常常能够入宫;否则她竟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而看到她潸然泪下;王氏亦忍不住心如刀绞;连忙开口劝慰。好一会儿等到阿姊止了悲声;她才从袖子中取出了一封信来递给了王皇后;低声说道:“阿姊;这是阿兄让我捎给你的。他知道你如今心下苦;可如今再悲伤也没用;当务之急是应变”

    应的是什么变;王皇后当然不会问;而嗣滕王妃王氏也不会说透;姊妹俩都是心照不宣。王皇后低头取出信笺在手;只扫了一眼便登时为之sè变;连捏着信笺边缘的手都在微微颤抖。盯着那寥寥几行字也不知道看了多久;她方才深深吸了一口气;最终便看向了自己的妹妹。

    “阿兄写的这封信;你可看过?”见王氏摇头;王皇后便将信递了过去;见妹妹匆匆浏览之后便大骇地抬头看着自己;她便低声说道;“此事险之又险;可是;置于死地而后生倘若他没有这意思;那自然是阿兄此举害了我;可要是他有这意思;那我就要戳了他的心窝子他什么都要学太宗陛下;可须知太宗陛下和文德皇后伉俪情深;从来就不曾生过易后之意更何况;阿兄竟然能连那种逆谋都打探到;我怎能退缩不顾他一片苦心?”

    王氏强忍心头惊骇;隔了好一会儿;这才发狠似的点了点头:“既是阿兄和阿姊都觉得此为上策;那我回去之后便说与滕王商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既是他的妻子;他也必然和阿姊一条心

第一卷当时年少青衫薄 第三百二十六章 府试,废后!

    read_content_up;

    一ri之内观裴果雄奇剑舞;赏吴道子jing绝画技;再瞻张旭泼墨狂草;如此非同一般的视觉体验;让杜士仪足足好几ri都免不了时时回忆品味。一时间;公务也好;私事也罢;全都得让居次席。

    尽管他深知自己就是再练剑也不可能练出裴果那般的超绝身;吴道子和张旭的画技和狂草也断然难以企及;可这并不妨碍他所受到的震撼。更不用;他亲自擂响当年的秦王战鼓;那种糅合了历史沧桑和战场激荡的鼓声亦不时响彻耳边;提醒他眼下正是盛唐

    至于裴果提醒他关于楚沉的话;他自然对崔俭玄提点了一句。可后者更懊恼的;却也是没能目睹那一场盛会;这几乎成了东都洛阳上下无数人的心声。

    正因为如此;当门下省上下官员得知;天子亲自令左拾遗杜士仪就当ri天宫寺中题记一篇;以纪念当时胜景;羡慕的固然不少;但遗憾的则更多。唐人骨子里便有一股喜好浪漫爱好雄奇的习xing;就连左拾遗中最年长最资深;对于杜士仪这个新进同僚一直若即若离的窦先;事后也不禁对这个资浅的小字辈委婉表达了一层意思。

    “君礼贤弟;我等既都在门下省;ri后当同进同退才是。”

    这同进同退的是朝中大事;还是那等看热闹凑热闹的小事;那就只有当事双方彼此体味了。

    不过;杜士仪当了几个月的左拾遗;和同僚之间虽然不像最初那般受人排挤;可因为年纪的关系;却也谈不上如何融洽。借着窦先这一;他也就顺势搭了个梯子。

    如裴果张旭吴道子这种后世可以封圣的超绝人物;要再凑热闹固然需得机缘;然则他如今也已经不再是六年前初至嵩山求学的才尽神童;各种文会诗社漫谈之类的交往;也就少不得多了起来;间或用各种各样新制出来的好砚好墨……甚至于用新制成的好纸笺勾搭了张旭;偶尔流出一幅吴道子的迹;这却也是不时有的;一来二;门下省从窦先到其他左补阙和主事之类的官员;有什么活动也会叫上他。

    至于那自从进入正赛之后;陡然之间激烈程度和名声又暴增许多的马球赛;也成为了公卿王侯消遣时的一大处。尽管正赛一改预选赛时可免费观赏;而是开始卖票;最初有些不那么顺当;可那每个档次收费完全不同的票价;以及在洛阳南城仿佛是突然之间就平整出来的宽阔场地和四周看台;却吸引了不少人的兴趣。

    尤其是私密xing和陈设都极其不错的包厢看台;尽管票价昂贵;而且也不是一场一场地买;而是一个月一个月地包;可在几个花费不菲包下包厢;继而又宣扬这象征地位等等言辞的推动下;有人下场参赛的各家也好;单纯不在乎银钱的也好;大多数都包了或大或小的包厢。

    而窦先这等家中不富裕的;也和其他同僚一起跟着杜士仪来瞧过好几次马球赛。天子好马球;民间马球也颇为流行;满朝文武之中有对这个不以为然的;可也有不置可否的;更有热衷的;眼看这几个年轻世家子弟捣鼓出来的马球赛竟然有声有sè;想要掺和的不在少数;一时崔俭玄竟是成了个大忙人。眼看八月河南府试明经科在即;他方才不得不忍痛挤出了三天时间临时抱佛脚;把经史看了个昏天黑地;累得杜十三娘不得不向杜士仪表达了心中忧虑。

    “阿兄;河南府试在即;十一郎君之前却一心一意都在忙着马球赛的事;如今方才紧赶着备考;会不会被人他是玩物丧志?”

    “你不用担心;玩物丧志是因为本就心志不坚;可崔十一固然有时候爱抱怨;喜欢使小xing子;可认准的东西却是很难拉回头;他知道分寸;否则也不至于最后几天赶回来备考。”到这里;杜士仪便语重心长地道;“每年明经及第之人;足足有上百;然而守选七年方能授官的期限;却足以⊥众多人等白了头都未必能做上官;即便官宦子弟也需要机缘。崔十一的经史既然在圣人面前都能过关;只要他不是发挥失常;试官就算再犯嘀咕;也不会将其轻易黜落;你就放一万个心吧。”

    “什么一万个心……我哪有担心他;我是怕五娘子和九娘子心里担心”杜十三娘强自反驳了一句;见杜士仪似笑非笑;她面上微微一红;反身一阵风似的就快步出了书斋。直到站在院子里;她才深深吸了一口气;面上露出了几分迷茫。

    除了崔俭玄在家守制那三年;她与其常常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对他可以是极其熟悉了。平心而论;他不像阿兄智计百出;不像阿兄经史文句信拈来;不像阿兄交友众多;更不像阿兄那样总让人觉得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坚定不移稳重可靠……可是;他却也有一种独特不同的东西。而且;他固然不像阿兄那般遭受过家门焚毁才尽重病这样的苦痛;却也曾连丧祖母和父亲;险些一蹶不振;而且;从最初的相识一直到现在;他始终是一颗稚子之心。

    想着想着;杜十三娘忍不住双掌合十对着一碧如洗的天空喃喃自语祷祝道:“求天君赐福保佑;十一郎君今科一帆风顺。”

    话音刚落;她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了一声轻轻咳嗽;一转头见是满脸笑意盈盈的秋娘;她猛然间想到自己和秋娘一向亲近;也曾经告诉过这位大媪;倘若崔俭玄得了河南府明经科解送;那两家就会定下婚约;那时候秋娘高兴得什么似的。这一刻;她的脸上刷的涨得通红。

    “大媪……”

    “娘子一贯乐善好施;待人以诚;如今这小小的心愿;神佛一定会成全的”

    大约是因为之前崔俭玄回家却反被崔泰之好一通训丨诫;之后闹得不欢而散;河南府试在即;赵国夫人反而没有让人来请崔俭玄回家住;只是吩咐崔五娘把亲缝制的一件下试场所用的素sè白袍给崔俭玄送了过来。

    而看到崔俭玄堂而皇之地占据了杜士仪那满满当当全都是书的书斋;又见弟弟捧着母亲亲做的衣裳满脸复杂;崔五娘便收摄jing神语重心长地提醒道:“阿弟这些年的课业;就连嵩山卢公亦是赞不绝口;下场之时只需谨记;不要妄自菲薄;其余的事都无需挂怀。”

    “阿姊放心;我记住了。”崔俭玄深知母亲身体不好;崔家六房合居;家务事又不容易打理;因而几乎不曾为他们这些子女亲做过衣裳鞋袜;如今这一件袍子;那千针万线之间;也不知道寄托了母亲的多少期望和嘱托;因而;他紧紧抱了包袱;最终又抬起头道;“阿姊也放心;我不会让人有机会指摘我玩物丧志;堕了崔家的名声”

    因为要早起赶着上朝的缘故;崔俭玄应河南府试这一天;杜士仪只能与其一路同行到观德坊西门为止。看着坊门左近那些和自己立场相同的常参官;又听着晨曦之中渐渐响起的那一声声晨鼓;他突然笑呵呵地对其竖起了食指和中指:“第二关;也是最关键的一关。”

    “这都是节骨眼上了;连我家阿姊都在给我减压;你却还拼命给我加压”崔俭玄使劲磨了磨牙表示不满;最终却看着徐徐拉开的坊门;咧嘴笑道:“不和你啰嗦了;我上我的战场;你你的官场;等结果出来;我再给你报喜”

    对于崔俭玄自诩上战场;杜士仪压根没往心里;他根本没有考虑到这家伙会马失前蹄的可能xing。因而上朝之后回到门下省左拾遗直房;当他就着一摞中书省拟定的诰敕文书;一路按照规章书判到了将近末尾的一份;他突然为之眼神一凝;顿时想到了ri前曾经引起了好大一番争论的案子。

    武强令裴景仙坐赃五千匹;事发后逃亡;李隆基大怒;令人追捕得之后将其斩首示众;却为大理寺卿李朝隐奏其乃是乞取;且坐赃罪不至死;其祖裴寂有功于国;今裴景仙为硕果仅存的嫡脉;宜宽宥死罪;处以流刑;李隆基览奏之后却又命杖杀;却再次遭李朝隐上书;以律法有轻重;乞取之赃和枉法取赃律法治罪不同加以抗辩;最终以坐赃罪;杖刑一百;流岭南作为了结。

    他对于李朝隐此人本不甚了解;经此一事却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待其后打探得知其刚直清正非一ri;而是从中宗睿宗年间直到眼下都是如此;他不禁大生敬服。没想到此事尘埃落定至今不过短短十数ri;就在今天;另一道委任官员的敕书便出现在了他的案头。

    大理寺卿李朝隐转任岐州刺史

    岐州虽是京畿道中最重要的州之一;可终究还是外官须知李朝隐从明法科出身;乃是当今鼎鼎有名的法吏;当初还曾经官拜吏部侍郎;起起落落这已经不是第一遭了对比同样曾经几度起落的宋憬;杜士仪提笔书判的同时;心中却萦绕着一种不出的滋味。

    就在这时候;自他官迁左拾遗以来就调拨在身边的令史肖钰突然快步进来;到他身边之后便躬下身来;低声道:“杜拾遗;源相国召见。”

    尽管侍中源乾曜和黄门侍郎裴璀都是杜士仪的老熟人了;但除了他最初进门下省时见过几次;此后单独召见却少得很。当杜士仪满心疑惑地来到了源乾曜的直房时;这位侍中屏退了所有闲杂人等;也不拐弯抹角;径直沉声道:“嗣滕王上书;言楚国公姜皎在外言;圣人有废后之意。我听你和姜四郎颇有些往来;可曾听过这风声?”

    jing彩推荐:

第一卷当时年少青衫薄 第三百二十七章 下狱,上封

    read_content_up;

    废后

    杜士仪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震惊过后便立时摇头道:“相国笑了;此等事何等重大;且不楚国公是否会给自己儿子听;就算了;姜度不过是看上放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