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一日还踌躇满志;想着如何在户部进一步推行财计改革;后一日却罢官去职;出为刺史;人生一起一落之间那莫大的落差;几乎让自忖看透世事变化无常的宇文融为之难过得吐血。整整一夜;他就这么枯坐在书斋中;粒米未进;滴水不沾;甚至他都不愿意去照镜子;不想看见镜子中那个憔悴而枯槁的自己。直到他看见郭荃和李橙两个人一前一后进了书斋时;涣散的眼神这才重新有了焦点。

    “宇文户部……”

    这两人几乎异口同声叫了一声;面对这熟悉的称呼;宇文融不觉心里一涩;这才用沙哑的声音苦笑道:“从今往后就收起这称呼吧。再也没有什么宇文户部了;张说致仕;我被贬出京;崔隐甫直接免官……圣人实在是明察秋毫有了我们这前例;还有谁敢动辄朋党;争斗不休”

    这时候宇文融终于恍然醒悟了过来;郭荃不禁暗叹为时已晚;一时不知道如何开口。

    而李橙昨天已经去看过张说;发现张说的精神状态远远好过他的预计;再想想之前张说说过的那些话;他怎么不知道;自忖已经没有起复机会的张说是用这一招两败俱伤;断送了自己政治生命的同时;把宇文融扫出了京城;也换取了两位现任宰相的善意。他知道此前自己就算如此说;宇文融也决计不会相信;而现如今就更加没法开口捅破这一层窗户纸了。

    “宇文户部可有什么打算?”尽管已经不该再如此称呼了;但习惯使然;郭荃还是如此问了一句。

    “事已至此;怨艾也是无用;魏州刺史……总算是河北重镇;亦不是没有用武之地”一夜沮丧;宇文融终究不是那等少年入仕平步青云的人;尽管这六年来的飞黄腾达几乎让他有些飘飘然;但这重重的一跤还是跌得他彻底清醒了过来。此时此刻;他双手用力拍了拍双颊;最终微笑道;“既然能够从区区富平主簿一路升到了户部侍郎;此番就算出为魏州刺史;我也一样能够风光回来”

    见宇文融总算恢复了几分平常之态;郭荃不禁心中稍定;连忙又劝解道:“这些年关中河内河北水旱大灾不断;各州刺史虽勉励救灾;但成果寥寥;如今宇文户部既然出为魏州刺史;圣人恐怕并非只是恼火朋党;也有用你主持救灾之意。要知道;满朝上下;再没有人能如同宇文户部这样走遍天下;又曾经主持过劝农救灾之事。”

    这是郭荃和李橙在路上相遇之后;就商量好的话;见宇文融果然面色一动;李橙也顺势劝道:“郭御史所言不错;这些年大河屡次决口;河堤溃决;然则各州刺史非但不曾尽心尽力地救灾;反而大多还是被动等候上命;到情势紧急时方才发民夫重修堤岸;以至于灾情越发严重。要知道;去岁八月初;黄河便是在魏州决口”

    此话一出;宇文融登时露出了斟酌之色。去年李隆基这位大唐天子封禅泰山之后;天下并未因此风调雨顺;反而是连场大灾。春夏之间;一场大旱不期而至;甚至一度在北方大部分地区滴雨未下;于是天子连番派重臣往祭西岳及西海河渎。而到了夏秋之间;先是河南大水;死者数以千计;而后这场水灾又愈演愈烈;由数州而蔓延到了北方近五十个州。就在去年九月;他还曾经在河南河北之地主持救灾;魏州自然也曾经去过。

    这么说;天子只是愠怒;因而两边各打五十大板;但相对于已经勒令致仕的张说;他还有机会;因为他去的是魏州而不是其他那些更偏远的州;只要他展现出与职位匹配的能力和手腕;那么他就必定能够重新回朝;届时再进一步也尚未可知

    “好;好;我若是就此沮丧颓废;岂不是让张说那老东西高兴了去?”宇文融霍然起身;面上重新又露出了振奋的表情;“我会让圣人知道;有些事情是非我莫属”

    宇文融既是重新打起了精神;郭荃和李橙对视一眼;同时松了一口大气;甚至后者都压根没想着去计较宇文融对张说的怨念和诋毁。而对于这两个曾经屡受自己提拔举荐;关键时刻仍不离弃的心腹;宇文融在打起精神之后;不免又想到了更加实际的问题。

    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从宰相执政;再到他们这些执掌各部牛耳的高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就如同当初张说罢相;当初他重用过的人;如王翰张九龄等等;纷纷左迁贬官;现如今他出为魏州刺史;张说罢相;李橙这个与张说和他有两重关系的自然很难再留在户部度支员外郎的任上;至于郭荃;出身寒素又没有靠得住强援的他;又怎可能再留在御史台?

    “你们两个……李郎;你不妨去见见张说;他既然器重于你;总不会看着你被我牵累;就算左迁;也能给你一个好建议。都畿道河东道河北道;总是远远好过那些偏远的地方。”宇文融见李橙先是一愣;旋即长揖道谢;又说了些安慰话便告退而去;他招手示意郭荃到身前来;沉默片刻便苦笑了一声。

    “我没有听杜十九郎的劝告;也没有听你的劝谏;以至于和张说两败俱伤;如今想想;悔不当初这种话我不想再说;可我着实没有识人之明。我只看到崔隐甫此人在御史大夫任上雷厉风行;甚至把御史台狱都给奏请废除了;而以往各自为政难以督管的局面;也被他大刀阔斧地整顿;最终事无巨细全都要过问;稍有过失便列上其罪贬黜;足足有整个御史台一半的人前后栽跟斗;我却没看到;他这雷厉风行得罪的人;远远胜过张说一个。”

    郭荃自己就在御史台;怎么不知道崔隐甫在衔恨记仇张说的同时;却也不失为一个刚正的好官;可这种刚正是建立在别人的叫苦不迭上;否则;又何至于宇文融尚且还能出为魏州刺史;崔隐甫却于脆免了官?就算崔隐甫的母亲病重在床;可终究还没到那个地步

    “李林甫到底聪明;关键时刻躲了个没影。”

    想到早年就和自己交好;甚至还为自己引见了武惠妃的李林甫;宇文融心中不免五味杂陈。然而;他没有去怨艾李林甫的临阵退缩;他知道那会儿李林甫就算提出趋利避害的建议;急于赶尽杀绝的他也完全听不进去。摇了摇头把这些悔意赶出脑海;他便沉声说道:“你之前问我的打算;你自己呢?”

    “我不过是微不足道之人;左右不过是左迁罢了;宇文户部不必担心。若是他日宇文户部功成回朝;我不是又有出头之日了?”

    郭荃从万年尉调任宇文融麾下判官;又蒙其奏为监察御史;本来今年倘若顺利;宇文融还会再奏其为殿中侍御史;可如今一切成空;他反而不如从前那般急切于仕途了。而他的这种回答;却让宇文融心中更觉愧然。微微一沉吟;他突然生出了一个念头。

    “如今固安公主侨居云州;不少流民纷纷安居于此;突厥此前派使节入贡谈和;契丹和奚人也暂时没有兴兵的大计划;所以;圣人据说有意复置云州;把之前迁徙到朔州的民众重新迁徙回去。那个地方天高皇帝远;又是苦差事;固安公主一看就是不好打交道的;故而人人皆以为苦差。可你和杜十九郎既然交好;如果躲不过要左迁;你不妨瞅准机会;先谋一个朔州录事参军事等到他日云州复置;必定会从邻近州县调人过去;由朔州迁云州却也可行。倘若我能回朝;自会调你回来”

    云州从前是下都督府;永淳元年为突厥可汗默啜所破;故而一度废州;尽管固安公主就住在那儿;却也并没有重新设置官府。如今如若复置云州;那么肯定会恢复其为下都督府的建制。录事参军事只是区区从七品上;他倘若从御史台的监察御史外调此职;算得上是货真价实的左迁贬谪;可郭荃细细一沉吟;便知道宇文融这是在为自己着想。

    把他调去魏州辅佐固然可行;但宇文融日后若有闪失;他这个下属会更加寸步难行;这竟是真心实意的保全他

    “多谢宇文户部”

    见郭荃突然正容下拜;宇文融一怔之后连忙伸手把人扶了起来。想到自己身兼数职劝农廉察天下;那种望风而拜所向披靡的威势;他不禁异常怅惘。事到如今;他能够为这些不离不弃的昔日心腹做的;竟是只有如此少少的一丁点而已。

    这一场席卷两京;可称得上是张说罢相之后又一场政治风暴几乎告终的时候;安国女道士观中;玉真公主正在和金仙公主对坐弈棋。置身事外的她们冷眼旁观政局多变;心情却轻松得很;口中谈论的也是完全不想于的话题。

    “元元;杜十九郎这次不但躲过了行刺;而且还躲过了洛阳城中的这一场大麻烦。你说玉曜和杜十九郎的好事;究竟打算拖到什么时候?”

    “谁知道杜十九怎么想的;把人拐出去这么久了;结果却没个音信。如今出了蜀中;于脆去江南逛了;当初刘阿斗是乐不思蜀;他倒好;乐不思京;算算除了两三个月一封信;平日里连个音信都没有这次这么大的遇刺案子;他也不叫人说一声”

    两位金枝玉叶正在说道那一对置身千里之遥江南的小情侣;霍清却蹑手蹑脚地来到了两人面前;长跪施礼后便呈上了手中的一个铜筒。

    “二位贵主;云州固安公主命人送了信来。”

    “哦?是元娘?”

    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对视了一眼;全都笑了起来。

    对于这一位按照辈分应该叫她们祖姑姑的和亲公主;她们知道其身世经历;又因为其性子真的讨人喜欢;因而倒多几分真心怜惜。此刻两人索性挪去坐在一块;聚首看信时;最初还只是带着几分轻松之色;但渐渐的;她们对视一眼;便双双蹙紧了眉头。而送了信来的霍清察言观色;知道固安公主今次来信恐怕不止说了些近况闲话;还有更要紧的事;连忙悄然退出去守在了外头。

    “如何?”

    “这个元娘;杜十九郎既然称她一声阿姊;此前又携了玉曜前往蜀中;这信中所言与奚族及契丹市茶;必定是真的。而她别无依靠;用这种手段获了大利;倘若真的朝中复置云州;云州都督一上任;她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玉真公主轻蹙秀眉说到这里;忍不住拈起了一枚圆润如玉的白色云子;踌躇了好一会儿方才抬头问金仙公主道;“可是;阿姊;要知道杜十九郎此前才升为殿中侍御史;正当重用之际……”

    “杜十九郎是否愿意;那自然是最要紧的。只不过;朝中多变;张说也好;宇文融也好;都是何等呼风唤雨之辈?一朝失势;树倒猢狲散;甚至一个不好还有被人赶尽杀绝之忧;反而不如任外官逍遥。就是你我;何尝就愿意这么被拘在两京之地?好在我们是女冠;不比其他嫁人生子的公主;如若真的云州安定了下来;他日我们未尝不可悄悄到那里一游?”

    “啊;阿姊这主意真是妙极”玉真公主眼睛一亮;却是连连点头道;“你说得有理。杜十九郎即便再有能耐;究竟年岁太小;阿兄无论如何也不会骤然将其升至高位;与其在朝中看别人脸色;何如在外自己做主?只要他肯;我回头去设法打探打探这复置云州究竟怎么个说法。料想云州那种地方;还供着一位昔日的和蕃公主;但使对前途还有那么几分热衷的;就不会愿意去不过;杜十九郎的资历;担当刺史却还差了点儿……”

    “差了什么?这次回来;在京呆上一段时间;他总要再进一步;云州就算真的复置;也还在百废待兴之间;谁会相争?置不置都督还不一定呢。说不定;到时候李相国杜相国巴不得他去”

    金仙公主伸手和玉真公主紧紧握在了一块儿;见自己这位妹妹露出了欣悦的笑容;她想起此前那段孽缘让其郁郁寡欢了许久;想了想便笑着说道:“对了;有个消息你兴许还不知道。昨日我进宫去见阿兄的时候;听说阿兄有意再次迎司马宗主进京;并于王屋山建造道观请其长居。你若是不喜欢两京嘈杂;日后大可请命随侍;一半日子在长安洛阳;一半日子在王屋山;又清净又逍遥

    “阿兄又去找司马宗主了?”玉真公主霍然站起身;面上流露出了又惊又喜的笑容。下一刻;她陡然之间想到一件更重要的事;连忙上前凑到金仙公主耳边;用极轻的声音叨咕出了一句话。

    “你呀你呀;竟然在想这个”金仙公主哑然失笑地摇了摇头;却不禁对这个提议怦然心动;“不过你说得对;这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第一卷当时年少青衫薄 第五百零六章 了却前事,调令回京

    当来自东都的信使千里迢迢;终于抵达了苏州的时候;已经是临近二月末了。尽管张丰并没有缓和他对于杜士仪劝茶抱持反对的态度;但相比最初的强硬;有几家佃户上门求恳说想试一试种茶;他最终不置可否。如此消息传扬开来;众人谁不知道吴郡张氏这最后一块石头虽则没被搬开;可也和陆氏一样;不再是不可攻克的堡垒。因此;这天袁盛借口天使莅临见他请了来时;张丰见到杜士仪时;竟稍稍露出了一丝笑容拱手为礼。

    “杜侍御。”

    “张郎君安好。”

    除夕夜的旖旎过后;杜士仪把柳氏别院中的人全都丢给了袁盛去操心;自己则是挑选了本地的种茶好手;由茶引司出资;让他们到四乡愿意种茶的农户中去进行所谓的技术指导。得了工钱;杜士仪又承诺让商户优先收他们的茶;这些熟练的老茶户自然也乐得跑这种公差;一时间;一股轰轰烈烈的种茶风从苏州蔓延到了邻近各州县;以至于袁盛这个苏州刺史短短十数日内就接到了邻州好几位刺史的信;忙得不可开交。

    而今;袁盛终于可以大大松了一口气。当事人都到齐了;那来自东都的特使李静忠客客气气地对众人拱了拱手;尤其是对杜士仪露出了一个善意的笑容;这才沉声说道:“陛下有命;柳氏子所行之事丧心病狂骇人听闻;本应绳之以法以儆效尤;然则柳氏关中豪族;联姻帝室;今后宫柳氏;出永穆公主及延王;不得不稍存体面。今命卑官前来;赐死柳氏子;以安诸卿之心。”

    此话一出;在场的袁盛见杜士仪和张丰面色各异;前者仿佛已经预料到了似的;躬身应诺以示答应;而后者却面露愤懑;显然不满意这样的解决方式。面对这样的情景;袁盛唯恐张丰又不管不顾地抗争;以至于传言到天子耳中;他连忙上前不顾一大把年纪;笑呵呵地抓住了张丰的胳膊。

    “陛下仁心;我等无不铭感五内。那柳氏别院是我命人随同这位内常侍前去;还是……”

    “人多眼杂;袁使君随便挑个人带我去就行了”

    对方既然这么说;袁盛对于去看这种杀人的事也兴趣不大;当即点头答应了下来。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对方却又恭恭敬敬地对杜士仪道:“杜侍御可否同行?此次虽是陛下有命;但赐死时;总需有御史台中人在场。”

    李隆基的非刑杀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尤其是动辄杖责甚至于杖毙屡见不鲜;很少有御史台的御史出面抗辩封还;倒是大理寺有过一位强项的大理寺卿李朝隐劝过;杜士仪为了姜皎封还过一次;因而这一回他本没有什么旁观的兴致。但既然此刻李静忠特意请他同行;他也就没有拒绝;答应之后等到李静忠先行拱手出了门去;他转过头时见张丰面色铁青地站在那儿;想了想便走上前去。

    “张九郎可是觉得;如此措置不合法度?”

    “柳氏关中豪族便可为之存体面;那此子罔顾国法悍然杀人;就曾经想过自家名声?陛下实在是太过姑息了”张丰愤愤然地丢下这么一句话;继而就瞪着杜士仪质问道;“杜侍御就不觉得此事不合理?”

    “当然觉得。”杜士仪见张丰一时露出了更恼怒的表情;便笑了笑说道;“非刑杀人;确实是律法大忌;然而有时候;不得不只看结果;不看形式。那我不在东都;焉知柳氏名声就真的分毫无损?教出了这么一个不肖子弟;他们怎么可能不承担一丁点后果?”

    当和李静忠来到了柳氏别院的时候;杜士仪眼前仿佛还能浮现出张丰那张不以为然的恼火面孔。对于这位大唐愤青;他并不反感;反而觉得此人有什么说什么;真切得仿佛是一块官场白玉;怪不得连身为父亲的张齐丘;也没办法保护这么一个慷慨激昂的儿子。至于他;只要柳惜明死了;柳婕妤柳齐物能够一蹶不振;其他的他根本不在乎

    “杜侍御;惠妃让我捎一句话给你。”一路上前呼后拥没法说话;李静忠直到进了柳氏别院;闲杂人等都避得远远的;方才找到了搭讪的机会。见杜士仪果然脚下一滞;侧头看了过来;他就含笑说道;“杜侍御在外一晃便将近两年;也该回京了。再上一步;无论是御史台的侍御史;亦或是六部郎官;杜侍御尽可胜任。到时候再磨砺一两任;中书舍人指日可待”

    放眼大唐入过政事堂的宰相;几乎无一例外都在中书舍人这个枢要位置上呆过;这已经成了拜相道路上一块几乎是必经的踏脚石了。因而;杜士仪不得不暗自感慨武惠妃给出的这个筹码不可谓不重。

    然而;他更知道;李隆基此人对于女人于政自始至终便心存提防;否则也不会在唐隆政变的时候第一时间杀了上官婉儿;断绝了太平公主一条臂膀;而后又在角力大获全胜后赐死了太平公主。就连身为结发夫妻;一度在寒微时共同谋划对付危局的王皇后;也在不得他欢心后立时处死。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