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7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这个结果得到了左相裴宽的亲口宣布时,下头那些官员们虽说早已得到了相应的消息,可仍然一片哗然。这一次推举没有结果,人们在过程之中就已经有了这样的预感,可得票如此分散,纵使得票最多的宗室,甚至也不到整个投票人数的五分之一!

    “非嫡非长的贤王,果然不好推举啊!”

    杜士仪轻声嘟囔了一句,随即便站起身来。刚刚人人都神经绷紧的时候,他却坐在那儿放松精神,现在一片乱糟糟的时候,他这个始作俑者当然应该站出来。此时此刻,他来到了裴宽身侧,见其立刻让出了位置给自己,他便站在高台上的正中央,往下头黑压压的大臣中间扫了一眼。渐渐的,下头的议论喧哗声音越来越小,人群最终平静了下来。

    “从前睿宗陛下在位的时候,曾经因为立太子而有过争议,最终以治乱立贤王,承平立嫡长为由,方才解决了国本之争。如今陛下在兴庆宫养病,前后两位太子,一则废死,一则暴薨,所剩诸位大王,非嫡非长,兼且从前幽居十六王宅,才具秉性大多无人知晓,故而嫡长无人,我才力持推举贤王之意。只不过没想到今天非但没有一个人过半数,而且甚至没有任何一人的得票数过五分之一,实在是让人嗟叹。可即便如此,仍然角逐出了得票最高的四人。”

    杜士仪顿了一顿,这才笑容可掬地说道:“既然一开始便是公允,那么接下来不妨公允到底。接下来便从得票最高的仪王、颖王、南阳王、平原王之中,进一步推举出最终的人选。但凡有人得票过半,则此次盛事便算是决定了。如果仍然如同此次一般,便取得票前两位再行推举,最终定然会有人过半数!如此方才最公允,诸位认为如何?”

    片刻的骚动过后,下头的群臣你眼望我眼,大多数人都觉得杜士仪的建议很有道理。尽管也有人叫嚣定立东宫乃是天子之事,应该由李隆基金口玉言决定,但立刻被身边人赞同杜士仪这建议的呼声给压了下去。如果杜士仪是靠一言堂来操纵东宫人选,清流们必定群起而攻,可这次是让他们来决定人选,杜士仪只当个旁观监督的角色,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上古尧舜那推举制的时代,神圣感油然而生。

    再说,立储乃国事,本来就不该是天子一言决定,尤其是在如今宗室皇子全都非嫡非长的情况下!

    裴宽见杜士仪抛出了这样一个方案,而下头显然赞同声居多,他不等宗室中人提出异议,当即开口说道:“那便依杜相国提议,三日之后,复推!”

    “今日结果,也当知会陛下,我就亲自去走一趟吧。”

    杜士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见裴宽没有异议,其他的重臣显然也没兴趣去如今已经彻底被孤立的天子那儿奉承,他便颔首致意,丢下这儿还没散去的近千人,只带着阿兹勒径直转身离去了。等离开这犹如菜市场一般的勤政务本楼前广场,绕到龙池之后,又经过大明门,绕过大同殿,最终来到了兴庆殿前院,他就只见自己回来之后就不曾见过的幼子杜幼麟正亲自戍守在此,而其余禁卫,清一色都是飞龙骑。

    “相国!”

    当着其他人的面,杜士仪知道儿子这称呼是为了表示先公后私。他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就开口问道:“今日勤政务本楼那边的事,我来禀报一声。陛下是否还醒着?”

    “陛下这几天每天都能够清醒一两个时辰,这会儿御医都在,刚刚出来要过几样饮食,应当还醒着。”杜幼麟见父亲一脸轻松,就知道推举之事必定一如杜士仪所愿。他恭敬地让开了路,同时低声补充了一句,“阿爷,御医说,陛下应该熬不过两天了。”

第1263章 君已将死

    当杜士仪踏入兴庆殿时,闻到的就是一股扑面而来的药味。按理说药香味应该决不至于给人刺鼻的感觉,可他这时候却忍不住有掩鼻的冲动,而且这种感觉随着接近那帷幔低垂的御榻区域,感觉就越发强烈。直到看见几个御医正围着李隆基忙碌个不停,而几个宫人手忙脚乱从天子身上换下了什么东西,三两下包裹成一团。而那股让自己反胃的味道,就是从李隆基那里散发出来的,他须臾就明白了过来。

    曾经高高在上,翻手为云覆手雨,决定万千人生死的大唐天子李隆基,竟是已经沦落到大小便失禁的地步!

    杜士仪只是一个人进来,几个御医最初没发现杜士仪,等到有人擦了一把汗,眼角余光瞥见屋子里赫然多了一个人,一下子看了过去,紧跟着呆在了那儿,其他人方才反应了过来。等到认出了这位如今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右相,几个御医登时慌乱不已,连忙撇下天子上前施礼不迭。杜士仪只有区区一双手,只来得及搀扶起为首那个白发苍苍的御医。

    “陛下重病不起,听说太医署中六个御医分成两班日夜轮值,实在是辛苦了。如今叛乱已经平定,不论怎样的珍奇药物尽管用,只要能够让陛下续命即可。不过,各位也不用忧谗畏讥,医者有极限,天命无极限,只要你们尽心竭力,哪怕有什么诽谤,我也会替诸位正名。裴相国之前还说过,太医署连月以来最为劳苦,将会发太府库藏绢帛百匹,犒赏诸位辛劳。”

    杜士仪这和颜悦色的一番话,无疑使人如沐春风。那老迈的御医不但一颗心放回了肚子里,而且心情也异常熨帖,他连声道了不敢当,又是赌咒发誓似的保证会好好照看天子,见杜士仪仿佛有话要说,便对其他人使了个眼色,三个人蹑手蹑脚退了出去。他们一走,剩下的宦官宫人谁也不敢留,将收拾下来的东西收拾了起来之后,众人全都跟在御医后头溜之大吉。只不过须臾之间,偌大的地方就只剩下了李隆基和杜士仪君臣二人。

    看到李隆基双目紧闭,仿佛还在昏睡,杜士仪想想适才那些宫人还收拾下了脏污衣物,杜幼麟又说才送过一些饮食,他不禁轻轻笑了一声。床上的天子也不知道是听到,还是没听到他刚刚的声音,面上看上去纹丝不动,唯有微微有些歪斜的嘴唇边上,流出了一丝涎水。

    杜士仪见御榻旁边的方几上摞着厚厚一叠丝绢方巾,他便随手取了一方,手法不甚熟练地将李隆基嘴角边的那一丝涎水给擦干净了,这才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说道:“陛下,今日是推举贤王的日子。我本意是想,不管是谁,只要能够得到半数五品以上官员的支持,无论皇子也好,皇孙也罢,大唐也就终于有了一位得人心的新君,结果可惜得很,事与愿违,别说半数支持,就算曾经得陛下金口玉言立为太子的十二皇子仪王,在总共一百八十三张选票中,最终也只拿到了不到三十票。”

    这句话一出,他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到,李隆基再也装不下去了,那紧闭的双眼陡然睁开,竟是愤怒地瞪着自己。也许是察觉到了自己在臣子面前装睡是多么软弱,这位曾经至高无上的天子艰难地蠕动着嘴唇,可吐出来的却只是含义不清的几个字。

    “大……逆……”

    杜士仪没有等到李隆基把话说完,就好整以暇地用丝绢方巾又在他嘴角按了按,却是把那剩下的不道两个字给按了回去。他没有理会天子那喷火的眼神,自顾自地继续说道:“除却仪王之外,南阳王身为懿肃太子的庶次子,得到了二十四票。此外便是素来谨慎而有文名的颖王得到了二十票。但是,最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年陛下以图谋不轨之罪而废黜太子之位,贬斥岭南的废太子李瑛之子,平原王李伸,竟是得到了三十票,他是所有宗室当中最多的!”

    之前那场中风让李隆基几近失语,甚至连思维也已经变得异常迟钝,他唯一死死记住的,便是面前这张最可恶的脸,这个最可恶的人!正是杜士仪让他品尝到了人生之中最大的屈辱,让他这个至高无上的天子从云端跌落凡尘,往日能够让天下任何一个角落听命的天子之命,如今还出不了区区兴庆殿!尽管他已经竭力告诫自己不要被杜士仪轻易激怒,可当听到平原王李伸竟是比任何一个宗室的得票都多,他还是出离得愤怒了!

    李伸兄弟几个是因为他的恩赦,方才没有跟着李瑛贬去岭南之地,而是在庆王宅中平安长大!没想到他们看上去恭顺,实则也对皇位野心勃勃!

    “虽说没人过半数,但三日之后将会从臣刚刚提到的这四位宗室当中复推,如有过半数者,则将成为众望所归的大唐新主。如果没有,则得票前二的候选人将进行最后一轮推举,到那时候,一定就会有人过半数了。”杜士仪说到这里,还体贴地为李隆基拉上了袷纱被,继而凑在天子耳边低声说道,“陛下还请一定要长命百岁。须知高祖皇帝也好,睿宗皇帝也好,退位为太上皇之后,还都过了好几年悠闲自得的生活。”

    说完这话,原本坐在御榻边上的杜士仪便站起身来,恭敬地长揖一礼,随即转身离去。盯着这个如今已经成长到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折弯,无法砍倒的高大背影,李隆基竭尽全力,却也无法让自己的手脚挪动一丝半点,他哆哆嗦嗦地控制着嘴唇,仿佛想要说什么,可这一次,他却连一个字都没能说出来。他的脑海中也不知道闪过了多少痛骂的字眼,可他却悲哀地发现,自己已经完全失却了语言功能。

    太上皇……他的高祖父高祖李渊也好,父亲睿宗李旦也好,全都曾经当过太上皇,可前者是被太宗所逼,后者退位虽只是出于审时度势,可交权却也是被他逼的!难道现在这样的境地,就是自己当初逼死姑母太平公主,弑父不成后,便逼睿宗李旦退居深宫,不准随意见外臣,令其郁郁而终,所以如今才轮到他落得这般下场?可就在他心情大坏的时候,耳畔偏偏又钻进了一个声音。

    “我知道,陛下恐怕在想,如今的境地是自己的报应,而且也十有**在心中诅咒,我杜士仪深受恩德,如今却如此大不敬,日后也肯定会有报应。我的事情暂且不谈,想当初玉奴在玉真观主门下时,朝夕陪伴,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可因为武惠妃荣宠,为寿王求娶,陛下那时候对她千依百顺,随口准许,这桩金口玉言的婚事却成就一对怨偶。而陛下厌弃了武惠妃之后,却又恬不知耻地翁夺子媳,以至于玉奴香消玉殒,早早辞世。身为人主,就该什么事都有担当,陛下却什么事都只会找替罪羊,可是,当替罪羊全都用完了之后,这一切的罪孽,总还得有一个人出来承担!”

    说完这番话,杜士仪头也不回地出了兴庆殿,再也懒得去看苟延残喘的李隆基是个什么表情。等他推开门来到殿外,重新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顿时觉得那股仿佛萦绕在身上的腐臭味仿佛都被风吹散了。

    他刚刚留在兴庆殿中时,大殿外头以及廊下没有一个宦官宫人,至少离开十步远,仿佛生怕听到什么不应该听到的,丢了这条宝贵的性命。就连三个御医,也仿佛正在商量如何诊治至高无上的天子。只是,他们偷偷往这里投来的关注目光,暴露了他们的真正心情。

    杜士仪没有在意这些窥视的目光,而是对杜幼麟招了招手,等人上前之后,他便笑着说:“跟我回去,这里交给别人。”

    杜幼麟知道父亲一定是有事对自己谈,立刻答应一声,召来一个亲信耳语了几句。等到人匆匆离去,他知道一会儿来接替自己的,正是在禁苑闷得快发慌的仆固怀恩,当即放心地跟上了父亲的脚步。父子俩就这样出了兴庆宫,和外间等候的,整个长安城包括天子在内无人可以比拟的护卫队会合之后,他便只听得前头的父亲开口说道:“去郭子仪私宅。”

    和杜士仪的闭门谢客一样,郭子仪和程千里这两位节度使回到长安之后,一样闭门不出,不见任何外客,几个前来拜访的宗室都不止吃了一次闭门羹。当得知杜士仪来了的时候,正在和妻子王夫人闲聊儿女事的郭子仪登时大吃一惊,跳起来的时候,罕有地冒冒失失撞倒了一旁的小几。

    “杜相国又不是外人,虽说是第一次到家里来,你慌什么?”在摆手屏退了侍女,自己亲自上前为郭子仪换上一身行头的时候,王夫人这才低声提醒了一句。见丈夫已经完全恢复了过来,她踌躇了片刻,终究还是低声说道,“杜相国真的会回去幽燕坐镇?”

    这不但是王夫人想要知道的问题,也是郭子仪心中问过自己一千遍一万遍的问题。他和程千里、仆固怀恩跟随杜士仪从河北道回来,预想之中的兵谏并没有发生,取而代之的是天子在勤政务本楼被杜士仪指着鼻子大骂一顿,随后在兴庆殿养病,而外头则是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贤王推举活动。一切的一切和他最初预想到的最糟糕局面都相差甚远,以至于他根本难以决定自己该做什么,于是只能闭门谢客!

    “此事不要再说了。杜相国既是带了儿子来,你去让儿女们准备准备,到时候看我的眼色,带他们出来拜见杜相国!”

第1264章 郭二的故事

    尽管在朔方时把郭子仪从一介裨将简拔上来,有多年的上下情分,但在外任时,杜士仪从来没有和郭子仪同时回过长安,此前收复长安时,也因为战事紧迫,未曾造访过其家。所以,郭子仪在长安这座同样出自御赐的私宅,他还是第一次来。就在路上,他还对杜幼麟开玩笑说,如果不是杜幼麟当初早已自己心有所属,天子又忌惮重将之间的联姻,郭子仪家中几个女儿的家教都很不错,他早就下手抢一个回来当儿媳了。

    话虽如此,见面的时候,杜士仪当然不会流露出这样太过轻佻的话语。因为他带着幼子来拜访,寒暄之后,郭子仪就让王夫人将自己的诸多儿女全都带了上来,一一拜见。看着这济济一堂的郭家儿郎,杜士仪不禁有些殷羡郭家人口昌盛,随即就笑着对这些子侄辈说道:“我和你们的父亲相交多年,今日拜访只叙私谊,不讲公事,不要叫相国了,我比你们的父亲年轻几岁,你们就只叫一声杜叔叔吧。”

    郭子仪长子郭曜这一年不过二十九岁,最小的郭映还是满地乱走的小儿,女儿们除了已经年长嫁人的,如今在室者尚有四人,最长的尚未及笄,小的如垂髫幼童。杜士仪已近知天命之年,让人叫这一声杜叔叔自然丝毫没有任何托大。郭曜抬头看了一眼父亲,立刻带头改了称呼。

    “杜叔叔。”

    “好!今日第一次见子仪你这些儿女辈,本应送上见面礼,只不过你和嫂夫人实在太过恩爱,我父子俩就算有四只手也拿不下,只能让人备了薄礼在外。”不等郭子仪推拒,杜士仪便接着说道,“不过是文房四宝等物,你我又不是外人,你若不收,我可起身就走。”

    杜士仪既然这么说,郭子仪只好答应,郭曜等人少不得齐齐谢过。等到他们一一退下,还不等郭子仪斟酌一下语句,探问杜士仪来意以及接下来的打算,突然听到外头传来了一声欢呼。分辨出那是六子郭嗳的声音,郭子仪眉头一挑正要发火,可刚刚跟着儿女们一块出去的王夫人却匆匆又进了屋来。

    “杜相国,孩子们都还小,一人一方端砚,实在是太贵重了!”

    郭子仪这才想起,杜士仪早年仿佛还有家仆经营着长安城最大的风雅产业,因此家境富足,随着这些年日益位高权重,这些事已经都快要被人淡忘了。如今随着端溪石砚名满天下,一方端砚价值非同小可,想来杜士仪恐怕连他出嫁的女儿都不会漏过,这整整十几方下来,就实在是太重的一份礼物了!他蠕动了一下嘴唇,正琢磨着该开口说什么,却不想杜士仪笑着对王夫人微微颔首。

    “夫人,有道是长者赐,不敢辞,都是我家中存货,难道还要按照市值算钱?只消对侄儿侄女们说,若想要报答,年节时写上一幅好字送我即可。”

    杜士仪都这么说了,王夫人见郭子仪有些无奈,却也再未拒绝,她只能又连声道谢,悄然出了屋子。这时候,杜士仪方才开口问道:“如今朝中上下,全都正在忙着推举新君之事,别的都顾不上,但等到此事尘埃落定,封赏功臣之事,就不能再继续拖了。我只想问子仪一句话,你是打算继续镇守朔方,还是打算留在长安城,和嫂夫人以及侄儿侄女们团聚,安逸下半生?”

    郭子仪没想到杜士仪在送完见面礼后,转瞬间就直接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并非完全没有准备,甚至可以说,在突入河北,邺郡的安庆绪尚在负隅顽抗时,他就曾经仔细考虑过此事。功高盖主,无可封赏,这从来都是古今功臣面临的最严酷考验,他已经预备好将来醇酒美姬,不复过问兵事。可杜士仪回归前线,而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战连捷,继而南阳王李係的来临,却带来了那些让人措手不及的变数,他的计划就有些赶不上变化了。

    他虽出身于官宦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