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取得方便和公共必需的证明,就不能组成一个电力公用事业去和已在你所在的区域内营业的电力公用事业竞争。但是,公用事业委员会极少(如果有的话)给与在相同区域内现有的电力公用事业直接竞争的投资集团颁发证明。所以,不难想见,由于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禁止进入电力行业,已在该地区服务的电力公共事业便可能获取长期垄断利润。 
    为了进入州际的(以及许多州内的)市场,包括管道、航空、卡车运输、电视和无线电发射、天然气的生产等等,就有必要取得方便和公共需要的相应证明。因为这些特许或许可证不是经常颁发的,所以已在该行业中的那些厂商就能获得长期垄断利润。很少发放方便证明这一事实,其背后的逻辑前提与假定需要许可证的行业存在规模经济有关。试推想,允许大量厂商参与竞争就会阻碍消费者从仅有一家厂商就能大规模销售产出,大幅度降低平均成本中得到好处。 
    专利  与进入所需的特许紧密相联的是专利。专利发放给发明者,在17年内保护他或她的发明不被模仿。设想我为超-8型电影机发明了一种新型胶片。它能很快显影,一经曝光就能放映。如果我(或我的代理人)成功地为这项发明获取了专利,我就能阻止其他人的仿制。但是,必须注意到,即使我获取了一个无懈可击的专利,我还得花力气阻止别人的仿制。保护专利拥有者的专有权得花许多力气。实际上,我可能对某种商品或生产过程拥有专利,但到头来却得不到一点垄断利润。因为监督的成本太高,我就不再为保护我的专利而操心。否则,花费在监督上的成本是如此之高,以致最终会耗尽所有的垄断利润。 
    人们认为专利对于界定和实施思想财产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为什么专利受保护期限恰好为17年?很少有理论能证明它的正确性。为何不是10年、20年、50年或是无限的?经济学家还没有普遍接受一种答案。专利有效期大于17年时,涉及一个抉择问题。如果某人预期拥有某项发明的产权成垄断权的时期越长,可以推测,他投入到可获取专利的发明项目或是替代品研究中的资源就越多。但是,专利期限越长,垄断的时间也就越长;可以推测,维持垄断价格而不是竞争价格的时间也就越长。为了找出专利的社会最优期限,我们必须权衡二者的利弊,即把更多的研究和创造力量投入专利产品的研究,反过来,较长的专利期限里产品的价格较高。一些经济学家坚持专利的最优期限为零。 
    广告、商标和推销费用 
    我们已在第9章中讨论了广告、产品差异以及商标。有些人认为所有这些都是进入壁垒的来源。 
    广告  因为做广告具有规模经济,故它表示了一类资本的成本,具有长期持续的效果。有些人认为广告阻止了进入。例如,帕尔达(Palda)认为广告的效果是滞后的,影响持续几个阶段。在一个买者被说服去购买前,他可能已看了几个广告。现阶段的广告也许与现阶段销售的增长无直接联系。 
    早在1972年,联邦贸易委员会就认为,食用谷物的主要生产商的过度广告开支对新厂商的进入形成了高壁垒,导致其价格比竞争价格高出20-25%。委员会认为,四个最大的谷物生产商参与了“分享垄断”,于1972年4月对他们提起了反托拉斯诉讼。分享垄断是一个新概念,可适用于其他制造业。尽管联邦贸易委员的理论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其基本特征还是分享垄断的概念。尽管事实上该诉讼案还未被裁决,但已受到很多的批评。 
    产品差异和商标名称  产品的差异,尤其是通过创名牌而形成的差异,有时也被认为导致了进入壁垒。尽管潜在的竞争对手作了必要的研究和开发,创立出一种新产品,但他们还得使人们相信其产品与现有牌子的商品一样好或更好。那么,看来新厂商就得比现有厂商花费更多的钱做广告和销售宣传。无论销售率多大,它们的单位平均销售成本都比现有厂商的高。所以,可以认为,由于广告开支的增加,开办一家新厂商就需更多的资本。如果资本需要量是一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被加剧了,进入壁垒就提高了。 
    经验证据  许多研究把广告开支与利润率联系在一起,但极少有人在实际上把广告与进入壁垒联系起来。我们不清楚广告强度和获利能力间的大致正相关关系说明做广告便是进入壁垒了呢,还是仅仅因为把获利率与广告开支估计错了才得出这种正相关关系来的。 
    式样变化 
    厂商通过式样的变化试图影响产品需求曲线的位置。一些研究人员进一步认为,利用式样变化的办法目的在于封闭市场。 
    这些看法大体如下所列:在许多生产过程中,对一种特定类型的固定投入,有一个持续的最低水平。一家汽车制造商用于冲压车身式样的机器印模包括最起码的一些特点,这样,一个印模将持续一定时间的物理寿命,即一定数量的冲压次数。生产几百万辆车的厂商用掉的印模常常要比小厂商多,小厂商的产出可能不会充分利用开始使用的那个印模。大厂商可以用体现了新风格的印模来替换现用的印模。如果小厂商试图和大厂商一样,对这些在较低产出率上生产的厂商来说,每部汽车的印模成本就会更高。换句话说,对小厂商来说,变换式样的代价更昂贵。所以,原则上,式样变化的加速将把小厂商排挤出该产业。 
    如果这种看法有点道理,小厂商就得翻出新花样来保持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长期保持成功业绩的一些欧洲进口货如大众汽车公司的奔驰轿车却给出了相反的证据,那就是,不是所有的汽车都得在每一年、每二年或每三年内变换车身的式样以保持竞争地位。 
    生产能力过剩 
    某个行业中过剩的生产能力对新厂商的进入来说有时是一个有效的壁垒。例如,假定有许多厂商生产四声道高保真音响设备。所有对把立体声改进为“四声道”的长处感兴趣的人都对此作出了热烈的好评。现有的许多厂商为预期的“四声道音响”行业的景气开始装备起来:他们购置新厂房,购买生产部件的新机器,在所有方面都进行了扩张。然而,一年后,公众的反应并未像起初预料的那样热烈,四声道音响的销售率并未像厂商希望的那样。该行业中每个厂商都面临着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因为,每个人都发现,保持与过去一样高的生产率就无利可图。 
    现在,如果有新厂商试图进入该行业,该行业中所有厂商便会大幅度削减价格。现有厂商大量用于生产他们正在销售的产品的专用设备都闲置起来,许多固定设备构成了沉淀成本。所以,现存厂商所处的位置是:用低价来对付任何或所有新的竞争,因而他们能在某些时候有效地把新的竞争者挤出去。 
    作为进入壁垒的限制性定价 
    在某产业中的现有厂商固定价格以试图阻止或阻碍进入的模型称为限制性定价寡头垄断模型。在所有这类模型中,该行业中的厂商通过固定各种价格阻止新厂商的进入,使自己利润流量的现值最大。这样,他们就选择了一个既能带来部分垄断利润而又不足以吸引新的竞争对手进入的价格。 
    希望进入到新市场中的厂商至少得考虑二种可能情况:(1)如果现存的厂商保持产出量不变,进入将压低市场价格。(2)如果新厂商限制自己的产出,减少因产出增加引起的价格降低的幅度,那么,平均成本曲线左移,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移,新厂商就会面临较高的平均成本。    
    在图16.8中,我们画出了假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并假定它对所有的厂商都是相同的,行业的价格定在P1,每个厂商的产出为q1。进一步假定即使在有进入的情况下,现有的厂商也将试图保持原先的产出率。现在来看看新厂商进入的可能情况。根据需求规律,如果这一增加的产出被售出,价格必定会下降。增加的产出使价格从P1降至P2。显然,所有的厂商都会产生亏损,亏损等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最低点和价格P2之间的距离,或是图16.8中E和F之间的距离。 
    现在我们知道了新厂商的压价效应直接与其产出率有关。如果它降低自己的产出率,市场价格的降低幅度就小一些。但是厂商仍会有亏损。请看新的竞争对手把产出从q1降至q2时可能发生的情况。现在市场的价格仅降至P3而不是P2,但是,新厂商将不能享有现有厂商已享有的较低的单位成本。因为老厂商仍在原先的产出率上生产,新厂商的成本将上升至G点,它所承受的单位产出损失等于G和H之间的垂直距离。其他厂商承受的单位产出损失则较小。 
    在这个简化的例子里,新的竞争者所能生产的任何产出率都将导致市场价格降至新的竞争者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面。所以说,进入被阻塞了。如果现有的厂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就会选择提高价格的方法,使之高于长期平均成本。价格高于最低长期平均单位成本的幅度取决于:(1)如果新厂商是在单位长期平均成本大于现有厂商的单位长期平均成本时进入的,新厂商实际上处于成本劣势。(2)新的竞争者的产出引起的压价效应。 
    西洛斯(Sylos)假定 
    论述进入的理论通常基于这样一个假定:潜在竞争对手的行为是以期望现有厂商保持其进入前的产出水平上的为假定的。这个假定称为西洛斯假定。西洛斯假定类似于古诺假定,即厂商预期对手保持产出水平不变(参见第208页)。在给定西洛斯假定的条件下,任何潜在的竞争对手都面临倾斜的需求曲线,它仅是现有厂商以进入前的数量进行生产时的行业需求曲线的一部分。潜在的竞争对手通过比较剩下的那一部分行业需求曲线和它的成本条件来决定是否进入该行业。仅当行业确定的价格超过现有厂商平均固定总成本的部分比潜在的竞争者与现有厂商之间的平均总成本的差异更大时,才能发生进入。假定发生了进入,在西洛斯假定条件下,已有的厂商将在较低的价格下保持现有的销售数量。在这个模型里,行业中现有厂商与潜在竞争者之间的绝对成本差距越大,行业价格可以合理地超过现有厂商的平均成本的数额就越大而又不吸引进入。实际上,这种差距就是西洛斯假定给出的对所谓绝对成本进入壁垒的度量。 
    如果把模型变得稍稍复杂一些,引进规模经济,仍在给定西洛斯假定的条件下,市场的规模将决定不引起进入的价格究竟能比现有厂商的平均成本大多少。另外,在规模经济已用尽时,我们还得看看行业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产出率。 
    据根西洛斯假定,潜在的生产商的产出最优水平与行业中现有厂商进入前的价格和产出政策有关。进入前的价格超过进入受阻时的价格部分越大,进入的规模就越大。 
    批评  一些研究人员,包括温德斯(Wenders)、帕什因(Pashigian)、奥斯本(Osborne)和施蒂格勒,对上述理论提出了颇为严厉的批评。在限制性定价模型中,典型的或有代表性的厂商面临的长期平均成本的形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典型厂商面临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只是先稍稍下降,以后就是平坦的,规模经济壁垒就会逐步达到最小,因为对任何竞争对手来说,成本劣势较小。这在构造限制性定价模型的理论家眼中却构成了显著的规模经济壁垒。 
    有人也许会对寡头产业的合谋性质提出疑问:限制进入定价模型中不可缺少的合谋数量似乎多于在美国的产业中的常见观察值。因此人们很少运用经验证据来检验限制进入定价模型,这一现象是不足为怪的。 
    温德斯也论证了在进入发生时维持产出不变的假定与利润最大化准则不符。进一步的批评涉及不变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带来的影响。如果超出最低产量以上生产的平均成本不变,那为什么不发生纯粹垄断?一个厂商从一开始就可实行限制进入的价格政策,便可以排除任何进入的可能性。换句话说,为什么我们发现的是寡头垄断而不是纯粹垄断?最后,为何潜在的进入者对手要相信存在这种恐吓? 
    作为进入壁垒的管制 
    近来我们看到,在美国的经济中,政府管制的数量和形式都在增加。我们感兴趣的是涉及安全和质量方面的管制形式。例如,由食品药品检验局颁布的药品质量控制规定,要求每家药品公司应装备200万美元的计算机和检验设备。由于这些设备复杂的特性,还需进行精心的检测和维修。大厂商总会比小厂商容易把这一大笔固定成本摊到大量的产出中去,因此,小厂商就处于竞争劣势。这在某种程度上阻止了进入。潜在竞争对手的经营规模必须足够大,才能承受置备检验设备的固定成本。建议读者阅读第20章对管制的进一步分析。     
《产业组织理论、证据 
和公共政策》 
克拉克森 米勒著        
17  技术创新、专利和版权    
   这章论述技术变化、专利、版权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关于技术变化的观点 
    技术变化由发现替代生产老产品的新方法,开发替代产品,引进推销、组织和管理技术所组成。技术变化与生产函数的变化是同义的。(在这一节,我们假定要素的价格是固定不变的。)促进技术变化的动因或者是通过改变生产方法,用较低的平均成本生产同量产品或者是引进新产品。我们可用已介绍过的等产量线来检验技术变化。这种检验将涉及三种类型的技术变化:中性的、劳动节约型和资本节约型。 
    中性的技术变动 
    在资本和劳动这两种投入同比例减少的情况下,一种可以生产与以前相同产量的技术改进被称作中性技术进步。图17.1(a)描述了中性技术变化的情况。我们从标为Q=1的等产量线开始。每单位时间的产出率是1。作为技术变化的结果,要得到同样产量必须使用较少的劳动和资本。我们从标为Q=1的等产量线下移到更低的等产量线Q’=1。沿着一条特定的、从原点出发的射线(它与图(b)和图(c)从原点出发的射线有相同的斜率)上的与等产量线相切的切点标为E和E’。在那条射线上各切线的斜率是相同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在技术变动之前和之后固定不变。既然MRTS=MPPL/MPPk所以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的比率在技术变化前后没有发生变动。由于技术变动并不引致厂商改变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所以这种技术变化被看作是中性的。边际产品的比率和边际技术替代率均不曾发生变化。    
    劳动节约型技术变动 
    图17.1(b)表示劳动节约型技术变动。在这里,由于技术进步,每单位产量耗用的劳动比技术进步前减少。初始的位置为等产量线Q=1,单位时间的产出率=1。现在发生了技术变化。等产量线向下移动以致单位时间产出=1所需的劳动和资本较前减少。然而,这里发生的情况与上述不同。请看过E点和E’点分别划出的两条切线的斜率。过E点的切线的斜率远大于过B’点的切线的斜率。这意味着对于任一给定的资本对劳动的比率,如图(b)由原点出发的那条射线所代表的比率那样,边际技术替代率已经发生了变化,或者换一种说法,劳动边际产品对资本边际产品的比率已经发生了变化。事实上,在这里显而易见,资本的边际产品同劳动的边际产品比较,前者相对提高。因此,当劳动与资本的相对价格W/r为给定时,单位产出所用劳动将较前减少。在这个意义上,技术变动能节约劳动。 
    如果要素价格固定不变,对厂商来说若E是最优位置,那么E’就不是最优位置。在要素的价格给定不变的条件下,最优位置要求使用较少的劳动和更多的资本。为什么?由于边际物质收益递减律,在E’点,相对于劳动的边际产品,资本的边际产品已提高。然而,我们知道厂商的最优位置要求两种边际产品的比率必须和它们各自的价格比率相等。可是,在资本和劳动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降低资本边际产品的唯一途径是增加相对于劳动的资本使用量。反过来说,增加劳动的边际产品的唯一途径是减少相对于资本的劳动使用量。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图(b)描述的技术变动叫作劳动节约型技术变动,它也可以叫作资本使用型技术变动。 
    资本节约型技术变动 
    如图17.1(c)所示,当与资本相对的劳动的边际产品增加时,就是发生了资本节约型技术变动。因此,劳动给定的单位产量只要求使用较少的资本。使厂商处于最优位置的唯一途径将是增加劳动使用量,减少所需要的资本量,由此影响它们的相对的边际产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它称作资本节约型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