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世纪军事-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开始,蒙军在经过6 个月的进攻后攻克乌尔达赤,然后纵火焚城,并决开阿姆河将城淹没。 

                  花剌子模国王阿拉丁从撒马尔于逃至哥疾宁,又经巴尔黑逃往伊剌黑(今伊拉克)的可疾云城。者别、速不台闻讯,从合耳拉耳(今伊朗德黑兰东)率军急追。阿拉丁最后逃到地中海的一个岛屿上,病死在那里。者别与速不台转而扫荡高加索山南北地区,攻掠库木、哈马丹等,逼使亚赛尔拜然国王请和。这年冬天,者别和速不台率军屯驻黑海沿岸的木罕,不久突然进攻亚赛尔拜突国西北的乔治亚国,重创乔治亚军,然后转攻马剌合国。1221 
                  年3 月底攻破其城。蒙军北还途中,攻破阿尔塔比勒、撒拉卜、拜勒寒等城,通过阿儿兰国都城干札,回攻乔治亚,全歼乔治亚军3 
                  万人,尔后东掠设里汪国,破其都城沙马乞,并进拔打耳班城。乘胜北逾高加索山,进击奇卜察克。奇卜察克国王联络阿兰国合兵抗拒,蒙军先击灭阿兰国军队,然后攻入奇卜察克境内。奇卜察

                
                  中世纪军事
                  克人逃往乞瓦(今基辅),蒙军尾随追击至斡罗思(即俄罗斯)界上。斡罗思迦里赤王密赤思老与南部诸王组成联军进至的涅培儿河畔,向蒙军发起攻击,者别和速不台分兵两路,一路过端河(今顿河)从正面迎击斡罗思联军,一路至亚速海东南往黑海方向进击。蒙军为诱敌远离其境,示弱后退,在孩儿桑重创联军,继而将其包围,全歼联军近10 
                  万人。然后乘势直入斡罗思南境,进掠克里米亚半岛。年底,者别、速不台奉命班师,归途中击破窝勒迦、哈马两河上游的不里阿耳部,取道撒速惕城,击败康里部,与成吉思汗大军会合。奉命攻取呼拉商的拖雷部,于1220年11 
                  月进攻呼拉商都城你沙不耳城不克,转攻撒卜咱瓦儿城。次年1 
                  月,进逼塞尔柱克国故都蔑而甫,屠城后回师你沙不耳城,破城后大肆屠杀。接着攻克海拉特城,东返塔里堪,与成吉思汗会师。 

                  这时,花剌子模国王阿拉丁之子札兰丁联络各部六七万骑兵,向巴鲁安方向前进,成吉思汗令失吉忽突忽率军3 
                  万迎战。蒙军初战失利,成吉思汗急率全军驰援,札兰丁被迫向印度河方向逃跑,成吉思汗追至印度河畔,札兰丁军大溃,本人凫水而逃。1222 
                  年6 月,成吉思汗因西征目的已基本实现,设官监治占领土地,班师返回和林(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第一次西征至此基本结束。 

                  (2)蒙古军第二次西征 

                  1234 年,蒙古窝阔台汗召开诸王大臣会议,决定继承成吉思汗的事业,继续西征。1235 
                  年,由于进攻钦察的军队受阻,窝阔台决定派强大的西征军增援,由术赤之子拔都总领诸军。1236 
                  年秋天,拔都率大军抵达窝勒迦河下游草原地带,拔都得知斡罗思布里阿耳部在其右方,奇卜察克部在其左方,而波而塔斯、毛而因等部则杂处于蒙军与布里阿耳部和奇卜察克部之间,遂决定先进击布里阿耳部,然后席卷整个斡罗思。速不台率部迅速击败布里阿耳部。迫其请降。接着拔都令蒙奇进击奇卜察克部,也大获全胜。窝勒迦河沿岸斡罗思诸部皆为之震慑,向蒙军投降,整个里海及高加索山以北地区相继落入蒙军手中。 


                  1237 年12 
                  月,蒙军进逼物拉的米儿国,破其勒也赞、克罗姆纳两城,并由此进迫莫斯科,一举将其攻占。然后蒙军东趋该国首都物拉的米儿城,1238 
                  年2 
                  月将其攻破。蒙军接着北趋与物拉的米儿、斯摩棱斯克为邻的诺夫果特国,后因春暖雪融,转趋西南水草丰美之地休兵。不久,拔都分兵进取郭尔在斯科,遭到该国国王


                  中世纪军事
                  瓦西里的抗击,拔都又命哈丹、不里两将率部前去助攻,两个月后占领郭尔在斯科。蒙军继续向窝勒迦河、顿河下游前进,于秋天再败奇卜察克,迫其余众逃往匈牙利。这年冬天,拔都率军至乌拉尔山西北麓,分兵扫荡靠近黑海的蔑里姆部和阿速部,至1239 
                  年初,蒙军已将斡罗思东南诸部全部讨平。1240 
                  年拔都率军进逼斡罗思南部最大的城市乞瓦,乞瓦守将弃城逃走,经匈牙利逃向波兰。斯摩棱斯克国王入守乞瓦,后被加里西亚国王驱逐。12 
                  月初,蒙军攻破乞瓦,由此进至加里西亚,其国王亦逃往匈牙利。至此,斡罗思全境均为蒙军所控制,拔都于是准备对波兰和匈牙利发动进攻。 


                  为了一举击溃波兰、波希米亚、日尔曼及匈牙利各国,拔都作出如下部署:以一部直趋波兰,先击破波兰、日尔曼、波希米亚,以阻止它们对匈牙利的援助,尔后向多瑙河方向进击,同主力军会合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附近;以一部牵制东罗马帝国,以防备其可能对匈牙利的援助,并向匈牙利东南方向推进,尔后亦指向布达佩斯;主力军则径向布达佩斯突击。1241 
                  年3 
                  月,蒙将贝达尔所率的右翼军突入波兰克拉克和森的米儿,击溃波兰军队,进而攻取拉迪贝尔,沿奥得河西北行进,至西里西亚都城布累斯劳,因该城防守严密,贝达尔舍城不攻,继续向西挺进,在里格尼志城下全歼西里西亚、日耳曼、波兰、波希米亚联军3万人,然后经拉迪贝尔、莫利维亚至波希米亚、奥地利边境,转向匈牙利与主力军会合。拔都亲率的主力军侵入匈牙利境后,匈牙利国王急忙征集各地军队布防都城。拔都将主力分为两路,一路由速不台率领,从罗马尼亚达兰西勒宛尼亚山隘前进,一路由其自率直往布达佩斯。布达佩斯城内发生动乱,一些将领率军奔向保加利亚。拔都与速不台会合后,乘机发起进攻,在赛音河畔全歼匈牙利军,尔后攻入布达佩斯,焚城后离去。蒙将哈丹率领的左翼军,此时亦攻克鲁丹城,完成了对匈牙利全境的占领。次年4 
                  月,正当拔都准备在欧洲展开新的攻势时,窝阔台汗去世的消息传来,拔都于是下令全军东返。历时6 年的拔都西征,至此结束。 

                  (3)蒙古军第三次西征 
                  蒙哥汗即位后,决心继承先辈的事业,再次下诏西征。1252 
                  年,任命拖雷之子旭烈兀为统帅,率军远征西亚伊斯兰教国家。当时伊斯兰教尚有两个国家保持独立,一是建都巴格达的黑衣大食国,一是立国于麦门底斯的木剌夷国。1252 
                  年7 月,旭烈兀派乃蛮人怯的不花率1。2 万人

                 
                  中世纪军事
                  先期出发。1253 年10 月,旭烈兀率数万大军西进。次年夏天,旭烈兀先平定土耳其斯坦。1256 年1 
                  月,旭烈兀率军渡过阿姆河。这时,怯的不花所率的先锋军已与木剌夷军交战多年,攻夺数城,先后歼灭木剌夷军5万人。旭烈兀进至撤瓦,命部将库喀伊尔喀率军助怯的不花,会攻秃温城。攻克该城后,旭烈兀经徒思城至哈不衫城,遣使赴麦门底斯城劝木剌夷国王投降。木剌夷国王鉴于蒙军压境,无力自保,于5 
                  月向蒙军洽降,请求宽限一年。旭烈兀认为其缺乏诚意,从11 
                  月上旬开始攻城。10多天后,木刺夷国王被迫投降。旭烈兀命其下令全国各部投降,对拒守不从者则予以屠杀。 

                  旭烈兀灭亡木刺夷后,将大军集结在哈马丹附近略事休整,进而谋伐黑衣大食国。1257 年9 
                  月,旭烈兀遣使赴巴格达,劝黑衣大食国王投降,遭到拒绝,旭烈兀遂率军向巴格达疾进。12 月中旬,蒙军分3 
                  路进迫巴格达,先击败前来阻击的黑衣大食军,然后完成对巴格达的包围。黑衣大食眼见难以抵御蒙军,被迫出降,历时500 
                  余年的黑衣大食王朝灭亡。此后,旭烈兀又西行千里,进至天方(今阿拉伯地区),攻下18座城池,大肆蹂躏巴尔苏丹、叙利亚等巴尔干半岛及地中海沿岸国家。1259 
                  年冬天,当旭烈兀进至亚洲西南端欲进攻埃及时,得知蒙哥汗去世的消息,乃命怯的不花驻守叙利亚,大军立即东归。 

                  从1217 年至1258 年的近半个世纪中,蒙古铁骑横扫亚欧大陆,通过3 
                  次西征,先后征服和占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今咸海以西里海以北的钦察、花剌子模和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辽、畏兀儿,建立了察合台汗国;在鄂毕河上游以西至巴尔喀什湖的乃蛮旧地,建立了窝阔台汗国;在伏尔加河流域的梁赞、弗拉基米尔、莫斯科、基辅等地,建立了钦察汗国;在两河流域的伊朗、阿富汗、叙利亚等地,建立了伊利汗国,合称4 
                  大汗国,从而形成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 

                  (4)蒙军武器装备的进步和火器的西传 
                  蒙古军队连续征战,驰骋亚欧,横扫万里,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以战养战、取用于敌,十分注意吸收其他民族和地区的先进技术,改善自己的武器装备等措施。正如《多桑蒙古史》所称:“蒙古所以常胜者,恃北方之马力,资中原之技巧”。 


                  蒙古在13 世纪初,还是比较落后的游牧部落,地不产铁,矢用骨镞,后来向金和西夏购买了一

                 

                  中世纪军事
                  些铁,才开始有了金属兵器。蒙古军队为了对外扩张,实行了两项发展兵器的基本政策。一是注意掳掠被征服者的器物和工匠,以补充自己。成吉思汗规定,在征战中凡屠城,“惟匠得免”,这项政策以后成为定制。《黑鞑事略》说:“灭回回后,始有物产,始有工匠,始有器械。。。灭金虏,百工之事,于是大备。”蒙古将俘虏的工匠,集中起来,分配到各个官营手工场,强迫他们制造军器、军用物品。在元帝国,管理官营手工业的机构有总管府、提举司、局、院署、场所等单位,总数在300 
                  个以上,遍设于全国各地,所辖管的工匠数以百万计。二是实行奖励政策,不惜高官厚禄,以鼓励发明创造。这两项政策的推行,使蒙古兵器能很快从落后状态发展到当时的先进水平。在蒙古利用和吸取先进民族技术的过程中,尤其应该提到的是它对金、宋火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火器的产生,来源于火药的发明。中国是世界上发明火药最早的国家。早在西汉时,已开始把火药的主要成分硝、磺应用于医学。经过炼丹家的无数次实验,没有发现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却从中发明了火药。隋唐时期的炼丹书籍中,已经有了火药制法的明确记载。10世纪初。火药在中国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北宋时,火药武器有了较快的发展。仁宗时(1023—1063 
                  年)编纂的《武经总要》一书,记载了火药的3 种配方,并记述了10 
                  余种火器。但北宋时期的火器,尚处于初创阶段,基本上还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并参杂一些发烟和毒性药物,用以焚烧敌人的防御物和物资,对人马主要起震慑和阻碍作用,杀伤力不大。使用时一般是利用弓弩、抛石机抛射或人力投掷。 


                  在北宋时的燃烧性火器中,已经有了爆炸性火器的萌芽,如霹雳火球,是用火药、瓷片和竹子裹制而成,燃放时发出霹雳声响。1126 
                  年金军围攻汴京,宋军曾发霹雳炮,可能就是由霹雳火球发展而来。南宋在对金战争中,曾多次使用霹雳炮。同时,统治北方的金朝,也极力发展火器,金军在1125 
                  年至1126 
                  年侵宋时,得到宋人的火器,以后就开始使用。北宋灭亡后,当时制造火药火器中心的汴京和产硝的泽州(今山西晋城)、大名等地,均为金所占据,从而为金生产和发展火器提供了有利条件。大约在13 
                  世纪初,金人发明了用铁制外壳内装火药的爆炸性火器,称为震天雷。南宋也大量仿制,叫做铁火炮。这种爆炸性火器的威力相当大。如1277 
                  年蒙古军队进攻静江时,宋军在坚守3 个月后,将领

               
                  中世纪军事
                  娄黔辖率250 
                  人用一具大铁火炮集体殉国。《宋史》记述当时的情形时说:“燃之声如雷霆,震城,城皆崩,烟气涨天,外兵(指城外的蒙古兵)多惊死者,火熄,入视之,灰烬无遗矣”。 


                  南宋初期,还产生了管形火器。1132 
                  年,陈规守德安(今湖北安陆),发明了一种火枪。它是用巨竹做枪筒,内装火药,临阵点放,喷出火焰来烧人的一种管形火器,可称作是管形火器的鼻祖。1259 
                  年寿春府(今安徽寿县)人制造了一种叫做突火枪的管形火器,也用巨竹做枪筒,内装火药和“子窠”,燃放时先放出火焰,火焰尽后,“子窠”发出,响声如炮。这种“子窠”,类似于后世的子弹。由此可见,这种枪虽然很原始,但它已经具备了射击性管形火器的基本要素:身管、火药和子弹,因此,它是真正的射击性管形火器。 


                  元代的火器,在宋、金的基础上,续有发展。在1211 年至1215 
                  年之间,蒙古通过几次对金作战和占领金中都,掳获了金军的火药、火器和制造火器的工匠,便开始使用和生产火器。成吉思汗西征时,蒙古军曾使用毒火罐、火箭、火炮等。灭金以后,又获得了金人制造震天雷的技术。1258 
                  年蒙军进攻巴格达时,曾使用铁瓶,可能就是震天雷之类的爆炸性火器。1274 年和1281 
                  年,元兵两次东征日本,均使用过铁火炮。到14 世纪初,元在南宋发明的突火枪和火筒的基础上,进一步制成了金属管形火器。1332 
                  年制造的一具铜火铳,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早的一具金属管形火器,它比欧洲现存的最古老的火铳要早约半个世纪。金属管形火器的产生,是兵器发展史上一项革命性的进步,从此火器逐步代替冷兵器,并向近代枪炮方向发展。 


                  火药是军事革命的先声。火药的发明和在军事上的运用,改变和发展了整个武器装备系统,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火器和冷兵器并用的时代,同时相应地改变、影响、决定了军队的编制体制,使战争的样式、规模、强度都有了新的变化。虽然这种影响是缓慢和渐进的,但却是深刻的广泛的,是历史性和世界性的。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指出的:“在十四世纪,火药与火器传到了西欧和中欧。现在,任何一个小学生都知道,这种纯技术的进步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革命。”它首先促使军队的编制装备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使用火器人数逐渐增多及火器操作技术专门化,炮兵脱离了原来步炮混合编组而成为独立兵种。由于爆破战术的广泛应用,军队中又相应出现了工兵兵种,


                  中世纪军事
                  并不断发展壮大。第二,随着火器威力的增大,战场范围的扩大,战斗指挥方式相应地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冷兵器战斗要求指挥员亲自率领所属军队与敌人短兵相接、临阵厮杀。但火器大量应用于战斗后,其杀伤力和破坏力大大增强,而日益增多的不同火器,其性能和用途又各不相同,如何组织运用这些威力不同的火器去争取胜利,就成为战斗指挥员的重要职责。在此形势下,周到的司令部工作和强化通讯系统,保障作战指挥,便益发重要了。第三,火器应用于军事,杀伤力和破坏力的加强,使战斗队形由大阵趋向小阵,由密集趋向疏散。在战场运动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