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部被三娘子赶跑了。

顾大刀也在旁暗赞,姑父(顾大刀应称黄来福为姑父,不是舅舅,这里多谢书友们的提醒。)真是个正人君子。当时出塞时,姑姑曾暗中交待自己,看来真是多虑了。

只有杨小驴不客气笑纳了几个蒙古“美女”,让黄来福暗暗佩服他的口胃。

第三天后,黄来福领着自己的几百标兵,告别了俺答部的生意伙伴们,几日的行程后,又回到了宁武关。

不过在进入山西镇的路上时,黄来福看邸报,上面称河套部的卜失兔领数万人入寇固原,游击史见战死,延绥总兵麻贵领兵迎战,损失了几个守备后,再将卜失兔赶出。消息传出,整个大明震动。对于河套蒙古人入侵,固原等地损失惨重。关于各方的责任问题,兵部各官在争个不可开交。

其实在今年夏天时,延绥镇巡抚李春光就曾上奏:“套部纳款已久,自明安被戮而寇恨深,西夏党逆而贡市绝,延镇连年多事。今东西各部皆乞款,而卜失兔挟私叵测,边长兵寡,制御为难。宜察敌情,审时势。敌入犯则血战,偶或小失,应宽吏议。倘敌真心效顺,相机议抚,不可忘战备也。”

当时万历帝就命兵部传饬各边,严整边备,不过还是发生了卜失兔部入寇固原的事情,很快,固原巡抚被免官去职,由锦衣卫逮捕入京。

黄来福看到邸报后,心想:“为了自己山西镇的安全,看来这河套部的蒙古部落,真是要早点解决!”

……

黄来福回到宁武关后,不说外人都奇怪黄来福怎么出塞烧荒这么快回,单说黄来福回总兵府邸后,正是中午,顾云娘欢喜地请黄来福去沐浴更衣,然后又将顾大刀叫到一旁细谈。

午餐时,顾云娘,渠秀荷,刘玉梅诸女都是在一旁含笑相陪,黄来福谈了一些草原的趣事,顾云娘听了不时咯咯而笑,不过再看向黄来福的眼中,却是颇有异样之色。就是渠秀荷、刘玉梅二女,也是脸有幽怨之色。

吃过饭后,黄来福回房中午睡。顾云娘服侍黄来福宽衣,在黄来福舒服地躺下时,顾云娘忽然道:“相公,你说那胡人风俗真是奇怪,一个女子,却同嫁父子三人,在我们汉地,真是不可想象。”

黄来福道:“胡人嘛,就是如此!”

顾云娘白了黄来福一眼,道:“听大刀说,相公议事时,那个叫三娘女的胡女不时偷看你,她是不是对你有意思?”

黄来福一怔,道:“大刀这小子……”

随后他又哑然失笑,看着顾云娘笑道:“你看你都想到哪去了,那三娘子都过四张的人了,我也会有兴趣?”

顾云娘奇怪地道:“什么过四张?”

随即她明白过来,却是发怒起来:“过四张怎么了?是不是到时妾身年过四十时,你也要嫌弃我!”

黄来福看她忽喜忽怒的,心道:“女人真是不可理喻。”忙安慰她道:“怎么会呢,我的娘子,不论你是到四十还是五十,我都是一样的爱你!”

顾云娘破涕为笑,满脸晕红地依在黄来福的怀里,嗔道:“油嘴滑舌。”紧紧地将黄来福抱住,身躯也火热起来。

黄来福看她转怒为喜,心下松了口气,心想:“还好,女人都喜欢这些废话!”

感受到顾云娘身体的火热,他也是兴奋起来……

……

回到宁武关后,黄来福请来了马久英公公,还有杨方略巡抚,商谈与边塞俺答部贸易互市之事。在去年黄来福在宁武关开矿后,杨巡抚己经有一次矿产分红,得到好处后,白花花的银子握在手中,杨巡抚可说是食髓甘味,对黄来福任何赚钱的门路,都更为热衷。

听闻黄来福描绘了互市的好处后,杨巡抚更是拍案叫好,马久英公公也没有异议。经过一番争吵,确定了彼此的利益及权力后,在万历二十二年九月初时,黄来福,杨方略,马久英公公三人联名上奏,要求在山西镇开市。

京师,文渊阁。

九月的北京城,略略有些凉意,文渊阁外景色清幽。文渊阁内,孔子像下,坐着几位胸前仙鹤翱翔,身着一色大红苎丝罗绢麒麟朝服的内阁大臣。有内阁首辅赵志皋,礼部尚书罗万化,吏部尚书孙丕扬,户部尚书王遴,兵部尚书石星,工部尚书曾同亨几人。

除了王遴,石星,曾同亨几人外,余者的几人,对黄来福来说可是新面孔。

内阁首辅赵志皋白须飘飘,他今年已是七十余岁,让他看起来颇有老态。赵志皋临下宽和,性情有些软弱,内阁繁重的事务让他不堪重负,特别是国本之争,那些如狼似虎的言官们让他烦不胜烦。这个内阁首辅他本来也不想做,不过万历帝硬要让做,他也没办法,只得拼着老命干了。

不过有得有失,为了表示对赵志皋的支持,万历帝赏了他一套九蟒五爪蟒袍,这类赐服是极大的荣宠,等闲人是不能获得的。在万历朝中,只有申时行于万历13年有获赐过蟒袍,赵志皋是第二人。

此时赵志皋身穿蟒袍,腰系玉带,正在凝神看着黄来福,杨方略,马久英公公三人的联名奏疏《请开山西镇市疏》:

“山西镇巡抚杨、山西镇总兵黄、山西镇监军马等谨奏:天恩俯从,圣明亟举,愚诚仰祈,请开山西镇市所……开市得厚利,中国之机利雁民,市井无聊之辈,沿边军民,可为蔽体糊口之资,各获虏利,免忧窃犯。虏人贵贱贫富,亦可各遂安生,共感皇恩,远迩欢腾。……与虏款贡开市,腾霜凝露充轫口阃,而内地之孳生无庸。如此,烽火不惊,三军晏眠,边圄之民,室家相保,农狎之野,商贾夜行。慎德以风之,岂徒赤县苍生之幸……皇上如天之度,臣等遥望,阙廷不胜翘跂恳切之至。”

看完这奏疏后,赵志皋沉吟了半晌,问旁边的吏部尚书孙丕扬道:“孙老,这份山西镇的奏疏,您怎么看?”

孙丕扬面无表情地接过奏疏,仔细看了起来。

他刚年过花甲,是个陕西籍的倔老头,整天就是板着脸,史称廉洁清正,挺劲不挠,不论是谁要找他走后门,都要碰个一鼻子灰。不过孙丕扬谁都不怕,惟独怕太监。千千万万的文官都不敢找孙丕扬走后门,但是宦官敢。宦官没完没了地托他给亲信安排肥缺,孙丕扬安排又不是,拒绝又不敢,于是就发明了抽签的办法,官员们无论贤愚清浊,一概要凭手气抽签,从此宦官没办法走后门。

孙丕扬用心良苦,当时人称选人无私。不过后来的礼部尚书于慎行,还有明末学者顾炎武,都对孙丕扬竹签选官的方法指责尖锐。认为孙丕扬创建的抽签法很危险,甄别使用人才的重任怎么能转交给没头没脑的竹签呢?

总之,这是位争议性的人物。

看完后,孙丕扬道:“山西镇没有互市之地,而余镇皆有,现今该镇要设市所,想必圣上会同意的!”

礼部尚书罗万化,户部尚书王遴,工部尚书曾同亨等人看后,也同意了吏部尚书孙丕扬的看法。不过兵部尚书石星却是叹了口气,道:“奏本所言互市由山西镇独自经营,怕是太仆寺不同意啊!”

内阁首辅赵志皋当然知道其中的道理,不过这是他们兵部之间的扯皮,他缓缓地道:“就由圣上决定吧,不过过些天,下臣们想必又该打嘴仗了!”

奏疏递入东暖阁时,万历帝也同意黄来福等人在山西镇开市所的请求,马久英公公的折子己经上来了,如果山西镇与俺答部互市的话,黄来福收购羊毛会更容易些,那样五寨堡毛纺厂产出利润更多,换言之他万历帝的收入分红更多。而且九边中,大多开有互市,不独是山西镇一地,不会有安全之忧。

只不过奏本中,山西镇官员们要求由他们独自经营市所,兵部门下的太仆寺,肯定是不同意的。自己先看看情形再说。

果然不久,太仆寺卿就愤怒地上书,指责山西镇不合情理之处。直言山西镇如果这样做,他们太仆寺上下决不答应。

在大明,太仆寺属兵部管理,掌管养马,管理各地的马政事务,督理各军队马匹之用。不但如此,各边镇互市中的马匹交易,也是属于他们主理,这里面,可说是油水滚滚。

在边镇的官市中,蒙古各部落卖来的马匹中,上等蒙古马每匹只用银八两余,中等者七两余,下等者六两余,而民间折价一马高达二十四两。太仆寺官员就算将中马,下马转卖给商人,转手也可以赚取差价白银十几两银子,加上各边镇互市中马匹的成交量越来越多,万历二年后,每年达三万余匹。

这么大的差价,这么庞大的交易,对管理马政的太仆寺来说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收入。据记载,万历初当时太仆寺老库积银达千万两,其中仅户部所借本寺的银两就达柒百余万。

山西镇开市,肯定会有马匹交易,现在山西镇要独立经营,要将他们的财源抢走,怎么能让人不愤怒!俗话说得好,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山西镇如硬要这样做的话,他们太仆寺上下就跟他们拼了!

第185章 想要抚赏?

经过激烈的争吵,又经过兵部尚书石星的协调,最后山西镇与太仆寺达成协议,马匹经营还是由太仆寺管理。不过山西镇负责互市的安全,这其中的马市分红,山西镇也必须占有一份,太仆寺同意了。

事情解决后,万历帝便正式正诏同意山西镇开市之事。黄来福等人还在奏折上提出,希望山西镇的市所能不限定时间,可多几个地点,并许可民市。

毕竟集中一地,且每年一次,一次一月的互市时间远远不能满足边镇汉蒙双方的需求。而且黄来福也保证,互市时边镇的安全决对没有问题,他保证那些蒙古人不敢生事,万历帝也很相信黄来福的能力,就答应了。

万历二十二年九月二十日,山西镇正式开市,有官市,有民市。官市地点就设在边墙的水泉营堡及红门堡之内,民市地点不定。同时在老营堡、水泉营堡、红门堡三堡之地办理出入关贸易的关照(敕书)及执照等事宜,消息传出后,汉蒙双方的商贾蜂拥而来。

十月,边塞的天气己经慢慢冷了下来,风呼啸着扫过原野,吹得光秃秃的枝条不时晃荡,又卷起一片尘土黄沙。十月份后,边塞的景色就开始萧条,不过此时在离水营堡不远的窑沟子民市中,却是一片的沸腾之色。

山西镇终于开市所了,这是好事,不过山西镇与蒙古部落相接的边墙达数百里,又多山地,长途跋涉不易,区区两个官市显然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黄来福又在边墙的窑沟子,店棒子等地又开设了五个民市。

窑沟子不大,原先只是一个小民堡,由于靠近边墙,也属于交通要道上,因此这里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民市之一。与边镇许多民堡一样,窑沟子有着顺山势而垒筑的堡墙,进可攻,退可守。当然堡墙都是由夯土筑成,不能与军堡相比。堡内虽然街巷纵横,但不是很大,只有大小院落数十座。

此时在堡门口一道木栏围起的黄土空场地中,诸多衣着光鲜的汉蒙商人穿梭,又有许多穿着破旧皮袍,戴着皮帽的蒙古男人,带着自己衣衫褴褛的女人孩子,赶着自己的牛羊货品,用结巴的汉语在与衣着略好的汉民讨价还价着,交易着自己需要的东西,各色语音不绝。

在这里卖的东西很简单,交易的商品主要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来此交易的蒙古牧民以牛羊、皮张、马尾、毡裘、盐碱、柴草、木材等商品,向汉人商民换取粮米、布匹、锅釜、耕具、绒线及其它日用百货。

交换的东西简单,成交量也不高,不过就算如此,汉蒙平民双方都比较满意。特别是那些贫穷的蒙古牧民,更是兴高采烈。

以往山西镇不开市,就算平时一些双方偷开的民市也是偷偷摸摸,完全满足不了需求。往年的每年春天,贫苦的蒙古牧民缺少粮食,便经常成群结队地来到边墙,求大明边将开怜,让他们偷偷地换点东西。

他们偷偷与边墙汉民及军余交易时,一般一头牛交换汉民米豆一石,一头羊换杂粮数斗。没有牛羊者,便用一担柴,交换杂米二三升。又或许用皮衣,用马尾,交换各样的杂粮等。其瘦饿之形,穷困之态,让人见了可怜。

能偷偷交易还算好的,由于这些蒙古人经常成群结队聚于边墙外,边军见了惊骇,便对他们全神戒备,经常造成双方的冲突,这样就不要说双方交易了。现在好了,可以公开交易,而且交易时间自由,双方都得到自己的需求,一时之间,汉蒙双方边民都是共感大明皇恩。

在这里,有老营堡镇虏营一局百余人的官兵在这里驻守,维护市场秩序,保障贸易正常进行,并查禁各种违禁物品。同时,局中的文书小吏,还向双方量抽一些税银,以作为驻军维持秩序的费用。不过说实在,这种民市,每年所得税银不多,少则二三百两,多不过四五百两,只能满足驻军各项日常支用。

而且民市中汉蒙边民来去涣散,常驻的商贾不多。对于民市的设立,黄来福看中的只是双方边民的交流与联系罢了。要想大交易,获得大批的税银,还得看边墙处的水泉营堡及红门堡官市。

……

比起窑沟子民市,水泉营堡官市规模就大得多了,官市离堡不远,这里四周围以高墙,犹如瓮城,关内外各有—闸门,可以启闭。

墙内有一道道木头撘成的市场,名为市圈。市圈内设有高楼,供驻扎市场的官军嘹望。镇虏营守备谢庆奎领精锐官军五百,驻扎市场,充当守市人员,维持市场秩序。蒙古人每一入市,少者四五十,多者百余骑,他们一进瓮城,闸门封闭,然后双方进行互市贸易。人又来,再又开。

除了这些在关口只领敕书及短期贸易执照的闲散交易蒙古人员外。官市内,还有众多领牙帖执照和市籍执照的汉蒙商人,他们在官市内租用摊位,长驻贸易。这是山西镇市所与其余边镇市所不同的地方。

有了这些执照,黄来福对这些人收税管理就容易多了。与大明其余边镇一样,在山西镇官市中,黄来福也设有税课司,向交易双方征收税银。相关的大使、副使、攒典、巡拦等人,由何朝勋何副千户商量指派。经过几年的管理,再加上平时黄来福的灌输,何朝勋何副千户对于征收税银,可说是得心应手。他己经养成了敏锐的眼睛,谁也不想要他手下偷税漏税。

关于官市中税课司的管理人员,黄来福曾与杨巡抚,太仆寺卿等人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谁都想用自己的人。杨巡抚当然争不过黄来福,他也明白自己手下小吏的德性,反正黄来福赚钱厉害,到时他会给自己分红,就转而让黄来福处理了。

而太仆寺卿则是分毫不让,因为“官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官出“市本”,就是先买来互市交易的缣帛布匹等货物,然后与蒙古商民进行交易。而当时的“市本”主要由管理马政的机构太仆寺发放。各边将领取太仆寺发放的“市本”银两后,除了往顺天府附近的张家湾、河西务,山东的临清州等地采购货物之外,还携“市本”远下江南,湖广等处采购货物,运到塞上与蒙古商民交易马匹。

一般而言,各边年例市本每年需要二十余万两,一两不可少,是朝廷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互市又是朝廷国策,每年必须进行。以往那些边将中,不靠太仆寺,谁出得起市本?经常是太仆寺借故拖拉市本,边将市本不足,只得请借客饷,或请发兵部马价银,甚至将各营死马椿朋内脏银两,尽充市本。再说了,各边军队中马匹的管理都是经由太仆寺,谁敢对着干?

不过到了黄来福这边,他却不是问题,二十余万两银子是不少,黄来福却是给得起,而且交易后获得的利润决对不少于此数。太仆寺不插手,那是最好的。经过黄来福的威胁后,太仆寺只好屈服,让黄来福来管理山西镇官市的税课司,以后他们只专心于马匹的交易。当然了,太仆寺也说了,税课司归黄来福管可以,不过以后的夷人抚赏,则由黄来福出。

其实,黄来福坚持要管理税课司,也是出于自己的考虑的,大明商税的不完善是出名的。一镇官市,一年的税银征收,少不过五六千两,多不过六七千两,这在黄来福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如果让他来征收,少则几万两,多则十几万两,都是很轻松的,因为这等于是一地的关税啊。

黄来福来自后世,当然知道关税的厚利,什么从价关税、从量关税、混合关税、选择关税、滑动关税、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等一一收来,轻轻松松,就财源滚滚。

拱手让财富从身边滑走,不是黄来福的风格。因此在自己争取到官市税课司的管理权后,黄来福就抽取五寨堡税课局的人员,前来水泉营堡官市管理收税,并制定了详细的管理条例及税种。

万历二十二年十月十八日这天,黄来福,马久英公公,杨巡抚,还有太仆寺一个正四品官位的少卿,也是相偕来到水泉营堡视察,陪同身旁的,是镇虏营游击许忠泰,这个原老营堡副总兵的亲将,现在己经得到黄来福的赏识,得以统领镇虏营三千人。得到黄来福等人来临的消息后,满脸络腮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