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走在街上,五寨堡内充满了鞭炮硝烟的年节气息。各个街上,满是诸如百戏、六博、投壶、高跷玩乐的五寨堡商民军户。一干堡内小孩们,更是穿起新衣裳,在街上踢健、陀螺、老鹰抓小鸡等玩闹游戏。不时有三五成群的小孩点起一个炮仗,远远的扔出去,发出一声清脆的炮响。

而不论男女老幼,各人头上都插了一枝用乌金纸作的“闹嚷嚷”,什么形状都有,飞鹅、蝴蝶、蚂蚱等,大如掌,小如钱。有的人甚至将“闹嚷嚷”插满了整个头。这是大明当时的习俗。

黄来福的车马行过,街上此起彼伏是向黄来福行礼的人群,小孩儿也是在父母亲的引导下,用纯真的声音向黄来福拜年问好。

黄来福也是在马上笑容可掬地向各人拱手作揖,问候新年,他的家丁护卫们也是忙着向各人派发红包。

到了官衙,五寨堡一干官员军将都到了,只等黄来福了。各人喜气洋洋,都是一身官服。黄来福车马一到,以何朝勋,江大忠等人为首,都前来拜见黄来福。

黄来福笑容满面地向各人拜年,然后在黄来福的领导下,各人摆齐香案,对着北京城方向,舞蹈山呼,行十四拜礼,在口头上遥向天子拜贺新岁,最后完成了“望阙遥贺”的仪式活动。

望阙礼结束后,黄府就迎来了拜年的狂潮。这天起,黄府门首接拜贴,上门簿等,忙个不亦乐乎。什么堡内的军官商贾,什么外堡的军将官员,宁武关的大小官员军将们,伺候见节者,不计其数。这些人等,黄来福大多交给杨管家管待。

外堡的官员军将大多不能亲自来的,就送来名帖投贺。当时大明官场民间,投名帖贺年之风遍及各地,就算不认识,也到处投贴,这名帖是一种红纸袋,上面写上主人的姓氏,名为“门簿”,方便各人接纳。光在黄府中,黄来福不认识者的飞帖,就不知道收了多少。

当然了,除了别人给黄来福拜年后,黄来福也忙着给别人拜年,给自己几营军将拜年,给亲戚家拜年,还有京城父母,岢岚州义父,宁武关杨巡抚,山西都司,甚至大明京城各部,黄来福都有令人送去名帖及礼物。

第194章 上元夜、旧情人?

一年工作辛苦,趁这个正月时间,黄来福白天拜年,晚上就休息玩乐。

自元旦起,五寨堡及大明各地各种娱乐陆续展开,各街上,白天聚满了各样走桥摸钉、击太平鼓、跳百索、耍大头和尚的百姓们。晚上时分,大家就打梭哈、捡红点、掷小谣儿等活动。黄来福同样是如此,玩得不亦乐乎。

很快,时间就到了正月十五这天。

这天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大家都要吃元宵(南方称汤圆),赏灯会等。从大明宫廷到民间,大家都要尽情享受这五天的上元夜。

五寨堡经由五寨堡宣传局和五寨堡商会组织,从黄昏开始,己经将五寨堡的街头布置成一片灯的汪洋。灯品众多,灯山上更设飞桥亭榭,百戏人物,万炬层出,照耀璀璨。光是用油,一个晚上就要用去几千斤。

黄府内自然也是张灯结棚,在临街花楼上,黄来福举行晚宴,宴请家人还有一干堡内的军将官员等人。众人一旁吃元宵饼食,一边听乐姬弹唱灯词,然后向外观赏花灯。顾云娘诸女都是打扮得花枝招展,与黄来福等人向外看去。

只见外面己是万灯千盏,闪闪烁烁,好像天上的星星翻转到地上,一片的热闹声传来。不远处,己是不时有烟火传入夜空,带来点点繁花,什么“大梨花”、“一枝梅”、“一丈菊”等,一冲入夜空,定时乱落如雨,惹得黄大郎等小孩儿都是拍手叫好。

由于黄府内传出晚上军门要大放烟火,与民同乐等。府的四边,楼下各街,己是人山人海的聚了好多的人。众人兴高采烈,一边吃着小贩卖的乳糖圆子、水晶脍等小食,一边只等府上放烟火。

看着这种热闹的情形,王启年却突然感觉到一阵孤独,比起几年前,王启年现在算是功成名就,不过他内心中的那种孤独与寂寞却是更深了。看着周边人等都是成双作对,黄大人更是尽享妻儿之乐,王启年心中的失落感越深了。

他偷偷地下了楼,想出外走走,一旁早己注意他的周文栋追了上来,笑道:“东陆兄怎不厚道,一个人出去偷欢独享,也不叫我。”

王启年苦笑地摇了摇头,看着自己这个最好的朋友,抛下妻儿还有与黄大人聚会的机会来陪伴自己,他心中有种温暖的感觉,他也笑道:“如此也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就去逛逛这灯市好了。”

二人说说笑笑,在五寨堡各街上逛着,特别是大东街上,更是人烟凑集,四下搭了数十座的灯架,内有坐车灯、衮球灯、球灯、槊绢灯、日月灯、诗牌绢灯、镜灯、字灯、马骑灯、凤灯、水灯、琉璃灯、影灯等数十品。

特别是那马骑灯,也就是俗称的走马灯,内中点烛,纸剪的人马不停地旋转,那叶轮上的灯画便走马似的循环展现在人们眼前,堪称奇特。

王启年及周文栋都是看得兴味昂然,一路而去,不时有舞队挤来,旁边还跟着人山人海的人流。使整个街面显得拥挤欢腾。

王启年及周文栋不由自主地被挤得向前而去,每经过灯会渠桥旁时,不是见到少男少女驻足调笑,毫无顾忌地众目手拉手,肩并肩。就是听到渠桥下男女欢合的声音。

上元夜男女活跃,只要彼此钟情,就可以成其好事,意浓时,还可以到市桥下面“野合”寻欢,然后便道别分手,就像喝一杯水一样随便。这种狂欢与赤裸,是宋明上元夜的独有现象。五寨堡还算保守了,在大明的京城与江南,更是开放。

看到这种情形,周文栋会好一些,他是有妻室的人了,有需要时,可以随时找老婆解决。不过王启年神情会有些不自在,看他的样子,周文栋笑道:“东陆兄,不是兄弟说你,你确实应该成个家了。五寨堡好女子这么多,就没有你看上眼的?”

他扫了前面一眼,笑道:“前面是南门灯市,有诸多女子走桥摸钉儿,我们去看看,说不定,一个让你倾心的女子就出现了。”

王启年神情一变,就被周文栋扯去了。

走桥摸钉儿是大明一种习俗,上元夜这天,大明各地,成群结队的女子妇人身着白绫衫,走到城的各门,在黑暗中用手触门钉,摸到的,就可能生个儿子,就是所谓的摸钉儿。

到了南门处,果然这里人山人海,欢声笑语,香风扑鼻。灯影交错,灯架旁聚的大多是姑娘媳妇儿,很多女子身着白绫衫,依次排着队,去摸城门上的门钉。摸到的,就眉开眼笑,没摸到的,也的人唉声叹气,有的人则是一笑而过。

当然了,有女人的地方,就有男人。这么多大姑娘小媳妇在这里,怎么不引来诸多男人扑蜜?许多成男或是少男也是聚在这里,寻找自己的良缘,打情骂俏声不绝。有对眼的,就算刚认识,也是手拉手,不知道到哪里寻欢去了。

看到这种暧昧风流的情形,周文栋不由抚掌笑道:“妙啊,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东陆兄,可不要辜负了这种良辰美景。”

王启年正要说话,忽然听到不远处一个女子的声音:“相公,我也去摸摸钉儿,希望将来能生个儿子。”一个男子不耐烦的声音响道:“去吧,希望能讨个吉头,不要再象不下蛋的母鸡一样,一个儿子都生不出。”

王启年全身颤震,这女子声音是他怎么也忘不了的,他缓缓转头看去,只见一走马灯旁,流逸华彩的,一个身着白绫衫,脖上围着一个貂鼠暖围的女子正盈盈俏立在那。

随后王启年心中一疼,只见这女子身旁一个约五、六岁的小女孩紧拉着她,在二人旁边,还有一个身着绸袍的中年男子,商贾打扮,身形肥胖,嘴唇上留着两撇鼠须。看来就是她的男人了。

王启年的拳头不由自主地握紧了,心想:“原来当年你要嫁的商贾便是此人。”

此时那女子身旁的小女孩也道:“娘亲,娘亲,我也要摸,我也要摸钉儿。”

那女子笑道:“好好,女儿乖,娘亲带你一起去摸。”

却听那男子不耐烦地喝道:“你一个小黄毛丫头,还没长到年纪,摸什么摸。”

那男子声音略有些沙哑,不过此时他的凶样,却让那小女孩很是害怕,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她女子忙安慰她:“哦哦,湘儿乖,湘儿不哭哦。”

她转头讨好地对那男子道:“相公,湘儿小小年纪,只不过想玩乐一会,就随她的意好了……”

说到这里,她咦了一声,目光转王启年看来。那男子却是冷哼道:“有什么好玩的?她再玩,怕将来也是与你一样,都是一只不会下蛋的母鸡。”察觉到那女子的神情,也朝王启年处看来。

王启年再也忍不住,举步往那女子那旁而去。周文栋还在观赏美女灯会,看到王启年的样子,怔了怔,道:“东陆兄,你怎么了……喂,你等等我。”一边喊着,一边急跟了上去。

王启年走到那女子身旁,见王启年过来,那女子有些不安地看了看自己男人,略整了衣裳,变成了一副冷淡的样子,神情中还带着几分高傲。而那男子,则是用疑惑的眼神打量着王启年,又看看自己妻子。

见王启年走到自己身旁,那女子挑了挑眼眉,道:“哟,这不是王哥儿吗?怎么会在五寨堡遇见呢?”

王启年神情有些激动,内心有一肚子的话要说,最后只是喃喃地说了句:“白秀儿……你,你可好?”

那女子叫白秀秀,本是王启年从小定亲的媳妇儿,原先看王启年中了秀才,还很看好他。不过王启年整天与畜生打交道,白秀秀觉得无望难堪,便与王启年退了婚,嫁给了眼前这个较为有钱的商人。

此时白秀秀道:“妾身很好,夫君很疼爱奴家,家道又富足,倒是你,还在做侍弄牲畜的事?”

王启年道:“是,是的……”

那商贾站在白秀秀身旁,本来一直脸色难看,此时放下心来,嗤的一声笑,道:“原来是个旧相识,侍弄牲畜?是养猪还是养羊啊?”

白秀秀看王启年仍是落魄如此,身上穿的衣饰也很普通,心中暗自庆幸当年的选择,幸亏当年没有嫁给王启年,否则眼下自己就吃苦了。

她脸上露出嫌恶之色,从手轻扇了扇鼻尖,冷眼看着王启年道:“怪不得我闻到一股羊骚味。王哥儿,不是我说你,你也太不长进了吧?这么多年你是累教不改……你是不是到现在还没有娶到媳妇儿?”

王启年看着白秀秀的脸,几年没见,她还是那么的俏丽,脸上还多了几分成熟少妇的风韵。不过她小嘴中发出的话语却是那么的恶毒,一时间,王启年有种万念俱灰的感觉。这些年他拼命努力,心中还是隐隐有种期待,现在这种期待感全部破灭了。

他本来内心孤僻高傲,言尽于此,便沉默不语了。看王启年的样子,白秀秀及她的丈夫更是神情不屑。只有那个小女孩用好奇的眼光看着他。

周文栋此时己是来到王启年身旁,各人的对话他也早听在耳边,他心中极为不平,此时他道:“这位娘子此言差矣,王兄确实是在侍弄牲畜,不过他可不是一般的侍弄牲畜,他是我们五寨堡的畜牧局局长,手下管理着十数个畜场,麾下吏员数千人,深受我们军门的宠爱,岂是一般养猪养羊之辈可比的?不错,王兄是还没有成亲,不过在五寨堡中,谁不想与王兄成为亲家?就是堡内外各位将军们,也有意招王兄为东床快婿!也是王兄挑花了眼,还没有入眼的好姑娘罢了。”

周文栋话一出,那商贾神情一怔,白秀秀也是脸色一变,二人这才正眼打量王启年。那商贾随即满脸笑容,忙唱个大肥喏,上前道:“原来是王大局长,久闻大名,久闻大名。今日得见,真是小人杨贵的福分,福分……刚才小的怠慢了,还请王大局长千万不要见怪。”

王启年拱了拱手,作为还礼。白秀秀见丈夫如换了一个人一般,对以前自己轻贱的人低声下气,更是不可思议地偷偷打量王启年。心下真不明白王启为什么突然间就飞黄腾达了。她初来五寨堡,并不知道五寨堡畜牧局局长是什么含义。只不过先前听到周文栋说王启年管理十几个畜场,还有手下千员,并深受一镇总兵的宠爱。对于小妇人的她来说,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

她不明白五寨堡畜牧局局长是什么含义,她的丈夫杨贵却是明白的,他本有意入五寨堡经营羊毛商货等物,又早就听说过王启年的名字,知道那是五寨堡得力人士之一。先前自己妻子说什么王哥儿,他怎么也不可能联想到王启年头上去。想想方才自己出言不逊,他不由暗暗懊悔。

此时杨贵又满脸笑容地对周文栋试探道:“不知这位是?”

周文栋负手昂然道:“某便是五寨堡的帐务局局长周文栋就是!”

杨贵一惊,又是个五寨堡得力人物。忙又上前唱了个大肥喏,道:“原来是周大局长,久闻大名,久闻大名!”

周文栋淡淡地哼了一声。

杨贵满脸笑容道:“今日得见二位,真是三生有幸,相请不如偶遇,未知小人有没有这个福份,请二位大人赏光喝一杯水酒?”

王启年正要答应,周文栋却是一把拉住他,道:“我与王兄还要赴黄军门的晚宴,就不叨唠了!改日吧。”

杨贵一惊:“黄军门?”

白秀秀更是瞧向二人。

周文栋昂然点头。杨贵脑子转得很快,忙掏出自己的名刺,笑道:“这是小人的名刺,有闲暇时,请二位大人赏光一览!”

周文栋点了点头,随便将名刺收入怀中。拉了王启年走了。

王启年有些依依不舍,回过头来看了两次。第一次见白秀秀看着自己若有所思的样子,第二次时,王启年却是看到白秀秀看着自己的眼睛,嘴角含笑,眼波流动。

……

走在街上,王启年责怪周文栋道:“周兄,为什么这么快走?”

周文栋不答,只是含笑道:“原来东陆兄说过的女子便是这位……”

他摇了摇头,拍了拍王启年的肩膀,想要说什么,最终却是叹了一口气。

而在白秀秀这边,她抱着女儿,与杨贵往回家的路上走,今天的事情,二人都没有心思再看灯会了。

一路上,白秀秀沉默不语,只是在想着什么,杨贵看了她一眼,冷笑道:“这位王启年就是你的那位旧情人?你们之间有什么事,回去都给我招来!”

白秀秀仍是不语,杨贵一时气急,喝道:“你说话啊,你变哑吧了?”

她怀中的女儿杨湘湘见父亲如此凶恶,不由心中害怕,又是哭了出来。

白秀秀柔声哄着女儿,仍是不理杨贵。

杨贵又羞又气,正要再说话,忽然见白秀秀以一种轻蔑的眼神看着自己,然后用他没有听过的声音尖声大吼道:“你给我闭嘴,你这个废物,又穷又懒又无能,老娘受够你了!”

见原本对自己低眉俯首,千依百顺的妻子突然变得如此彪悍,杨贵一时目瞪口呆。

第195章 规划山西镇

很快,万历二十三年正月便过去了,黄来福也回到了宁武关。

宁武关还是一样平静,不过正月里朝中却发生了一些事。从开国初到现在,大明宗室繁衍子女众多,由于某些制度问题,许多宗人子弟没有出路,郑恭王朱厚烷的儿子朱载堉奏请万历帝:“请许可宗室考试入仕,中式者无论中外职,视才器使。”

后经礼臣会议,万历帝答应了朱载堉的请求,但规定宗室子弟及第后不得授京朝官。

几天后,礼科给事中杨天民奏请万历帝恢复建文年号:“建文年号,不宜革除,值会纂修国史之时,当更正洪武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号,以复建文元、二、三、四四年之旧。”

礼部从其议,万历帝也表示同意,不久诏以建文朝附国史《太祖本纪》末,复其年号。

正月里北京城最大的动静便是关于明日和议之谈,早在去年十月二十三日时,力主对日议和封贡的兵部尚书石星,便上疏请尽快封贡日本:“当初日本攻占朝鲜,是利用其威。及其退还王京、送回王子和陪臣,是讲食用。皇上慨然许封,则当尽快封之。一封而日寇以退,朝鲜以保,外患以息,内备以修。今日军久住釜山,我之欲封不封,既已失信。彼之请封未封,必复生疑。故封后而勒令尽归,宜无不得。封前而数为责备,似难必行。宜一面令日使小西飞进京确示予封之信,一面令侵朝日军统帅行长即退,以待册使往之。即使行长不敢速归,待册使至而返,亦无不可。封则朝鲜暂安,得自为战守。若复设难成之约,则祸及朝鲜,全罗必失,我辽东亦难以支持。若封后有反复,臣愿自往莅,事不济则治臣罪。”

万历帝同意了石星的上疏,诏日使小西飞(小西如安)入京,许其予封之事。

早在去年十月时,日本国议和使团小西如安等人便到了北京城外,一直在焦急地等待明日和谈之事。而来大明之前,小西如安便与小西行长达成了欺上瞒下的攻守同盟。一直等了几个月,直到今年的正月,终于明皇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