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下子花去大半。

陈蕖这种行为被看成是百官的胜利,不过也增加了万历皇帝对他的不满。

眼下日本人的一千万两白银的赔款己被黄来福提走了四百万,皇长子婚礼各种款项仍需银费众多,各部己经不愿意继续花钱,而且不但户部,就是余者工,吏,兵等各部都是缺钱,大家都是死死地盯着余下的六百万两白银。

而对于户部尚书陈蕖来说,他身为户部主官,自然认为自己对这笔钱如何花用更有发言权。

五月二十五日。

“泰亨,可有闻昨日之事,皇上己拨倭人赔款银四百余万两,与那黄来福了?”

户科廊房内,户部尚书陈蕖神情阴沉,缓缓地对身旁的户部右侍郎张养蒙道。

黄来福将日本人的首批赔款运来京师后,便直接送进了皇帝的内宫,这笔钱该如何支用,决定权全在万历皇帝手中。在静止一些时间后,对这笔钱怎么花,万历皇帝终于做出了第一个决定。

张养蒙冷哼了一声,道:“荒谬!国之财货,岂能由皇帝一言而决的?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如果事都如此,要我们户部百官何用?哼,君上好货,又宠信武人与内宦,此为国之不幸!就是黄来福那四百万两东征债券钱款支用,也得经过我们户部不是?陈公,我们必须上疏言明此事!”

以前张养蒙身为左副都御史时,就是都察院中的战斗机,眼下自己身为户部的右侍郎,关系到户部钱款的事情时,就更为热切,这么大笔的财帛不经过自己等人手里,直接到了他人的手中,由不得他不眼红嫉妒。怒火直冲脑门之余,他决定发挥自己的特长,上疏大大地吵骂一番。

陈蕖却是摇了摇头:“此事多说无益,当日那黄来福为皇上筹备款项,贩卖东征债券时,内阁与各部并未插手,现在他向倭人要来了赔款,拿走这笔钱是理直气壮,皇上也会袒护他!”

他脸色深沉:“不过此事也给我们一个教训,我们需向皇上禀明,以后若国朝再有发行债券之事,虽经由我们户部同意,此事以后也需由户部经管!”

和以前的户部尚书杨俊民等人不同,由于黄来福发行东征债券取得巨大成功,很多人目瞪口呆之余,他们原先的观念己经急速地扭转过来,一股以发行债券以解决各部财政困难的观点,己经蔓延到了内阁及六部百官的内心中。

当日黄来福贩卖东征债券时,内阁及六部百官都是袖手看戏,眼下他们心中却是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四百万两的东征债券,如果当时由他们主理贩卖,事后他们可以得到多少好处啊。

眼下后悔己经无用,关键是事后如何补救,为了争抢以后大明国债的发行及管理权,大明的工,吏,内阁,户部及司礼监各部己经是争得脸红脖子粗,当然,这其中以户部呼声最高。

张养蒙点了点头,道:“陈公所言极是,不过为了争夺国债的发行及管理权,六部及司礼监己是争红了眼,我们户部不知有多少的胜算?”

陈蕖冷笑一声:“我们户部向来主管天下财政,余者各部皆是名不正,言不顺!不论他们如何的纷纷扬扬,都终国债以后的管理及发行,肯定是落在我们户部的头上,这点上,泰亨大可不必担忧!”

他正色道:“眼下最重要的,便是向皇上讨要那余下的六百万两财款!”

他道:“现今府中帑藏空虚,又糜费日增,户部借欠工部,太仆寺诸银众多,库中存银及今年的夏税银又早己用尽,盘察太仓银库,余存己不足一万两。就算秋后秋税入库,抵补亏空后,远远没有盈余。而秋后又要支给诸镇卫官军月粮数百万石,发放折色银百万两以上,还有诸官粮饷,又是个亏空的结局!”

他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泰亨,余下的那六百万两赔款,我们户部是志在必得,如事不得,老夫只得求病告去,你会与我共进退吗?”

张养蒙拱手郑重地道:“陈公一片忠义奋勇之心,养蒙我岂能落于人后!当与陈公共进退!”

陈蕖欣慰地道:“好,吾道不孤!”

……

经过各部多天的争吵,特别是户部尚书陈蕖与户部右侍郎张养蒙以告病相逼仄的情况下,五月三十日,万历皇帝终于做出表示,这六百万两白银,将划拨户部,由户部官员分配处理,百官的轰炸,他实在是烦不胜烦了。

不过对明年日本国赔款来的三百万两银子,以及以后历年日本国每年赔款来的款项如何支用,万历皇帝没有言明,百官也就识趣地不再追问,这是明年的事,他们明年再战斗。今年能从皇帝那边将六百万两款子掏出来,己经是个非常巨大的胜利了。

当然了,万历帝解脱之后,接下来轮到户部尚书陈蕖头痛了,背水一战拿到钱的喜悦刚去,各部蜂拥而来要钱的官员们,就将他们户部的科房淹没了。

……

纷纷扬扬中,这些时间在京师的黄来福反而一直非常平静。五月二十四日,他从万历皇帝那儿拿到四百万两银子后,便吩咐渠源锐公然放出消息,说又一次支取债券年息的时间到了。

黄来福还让渠源锐大肆宣扬,让众人都看看,说以前的黄军门,现在的太子太保大人在万历二十五年五月八日那天东征债券开始贩卖时,曾答应所有购买东征债券的商民们,每个购买东征债券的商民,每人都可以获得很高的好处,每年不但有很高的年利,五年后,还可以连本带利地偿付本金。

大家看看,只过两年时间,太子太保大人己经完成了当日所答应的全部承诺,倭人赔款了,开辟通商口岸了,现在四百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拿在太子太保大人手中,证明了当日商民们所有购买的东征债券,都是真金白银的好东西,他们己经有了丰实的保障,不必担心将来太子太保大人还不上。

而且以往他们领取年利时,是不是眉欢眼笑的领得高兴?

不过呢,现在太子太保大人也放话出来,如果等不及五年后支取本金的人们,现在就可以向太子太保大人支取,大人他决不阻拦。这就是太子太保大人的自信心,与证明当年贩卖的东征债券雄厚的实力!

这消息传出,更没有人傻呵呵的将债券提前卖出,由于东征债券年利高,这两年中,商民们买的债券己经增值了不少,特别是大明军队战胜倭人并取得赔款的消息传来后,这种东征债券的价值更是急速上升。

很多人还决定了,以后要将这些东征债券一直保存下去,一直存在那边吃年利,甚至传给子孙,相信以太子太保大人的本事,这种年利,各人可以吃很多年。

在这种心态下,虽然众人都是兴高采烈地去换取东征债券的年利,但希望收回本金的人极少,黄来福的四百万两银子,根本没用出去多少。大部分的银子留着,对黄来福来说,是他将来用来投资的良好资本。

这是那些购买不记名债券的商民们,至于那些投入大批钱财购买记名债券的大商贾们,己是纷纷前往朝鲜国与日本考察商事。

他们这种记名债券,单笔最低为十万两,没有年息,将来也不偿付本金,只是取得了在日的区域经商权。不过黄来福代表大明与日本国签订条约后,特别是丰臣家对黄来福的依赖,将有效地保障他们利益的进行。而通商后,此时海贸的利润极大,相信他们很快会赚得盆满钵满。

……

东征债券年利的领取声势浩大,又成了京师各地的热门话题,看到这种情形,各部百官除了羡慕嫉妒但没有其它的了。

诸事纷沓中,六月三日,内阁,吏部及兵部对黄来福职务的安排终于出来了,他们以黄来福终究年纪轻,资历浅等理由,认为黄来福还是继续担任他的山西镇总兵为好。

这让万历皇帝非常不满,四日,他召内阁诸臣议事,拟诏让黄来福总督山西大同两镇军务,并兼理两镇粮饷之职,消息传出,百官震惊!

第250章 寄于厚望

虽然大明也设过总督宣大、山西诸镇军务兼理粮饷的大员,不过那些职位历来都是文人官员担任,很多还是加有大学士衔的六部大员,如果黄来福的任命成真,那他将成为明末第一个以武人身居如此显赫高位者。

如果说仅仅让黄来福总督两镇军务,而不兼理粮饷的话,或许文官们的内心还会好受些,但万历皇帝让黄来福总督两镇军务的同时,还兼理两镇的粮饷,这就由不得他们强烈不满了。

眼下的大明,文官地位之所以远远居于武官之上,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控制着地方各镇卫所武将们的命脉——粮饷财政。如果如明初一样,大明的武将们在粮饷上大体都能自足,文官们自然没什么能实质控制武将的地方。

不可否认的,文官们的嗅觉是灵敏的,在万历皇帝诏拟黄来福总督两镇的消息一放出来,他们就想到了那可怕的前景,如果此例一开,武将们都能主理各镇军务与粮饷的话,那他们的权势将大大增强,到时各镇文官们怎么办?

一想到那个暗淡的前景,众人是不寒而栗。一时间,反对这个任命的人潮络绎不绝,甚至很多人还喊出极为诛心的言论:“此例一开,唐季武人祸国,藩镇割据就在眼前!”

在这种反对的浪潮下,内阁与兵部的官员们都表现出了自己的骨气,不愿意在万历皇帝发下来的圣旨上副署。这让万历皇帝大怒,他是个极为坚持的人,而且有一个脾气,如果看谁顺眼的话,便会自始至终地维护他。

当年李如松人称武将中嚣张跋扈第一人,几十年中,百官弹劾他的奏疏超过一千份,不过万历皇帝始终袒护他。不论李如松在活着还是死去,他都享尽了哀荣,眼下万历皇帝对李如松这种维护又转到了黄来福身上了,他非常相信黄来福对自己的忠诚是不会改变的。

万历皇帝放出话来,如果各部还是不肯副署自己任命旨意的话,他将利用中旨的形式直接下令,而且那六百万两日本人赔款也将考虑迟些转交给户部百官。

在万历皇帝这种威胁下,各部官员屈服了。他们现在不想与皇帝闹得这么僵,他们互相安慰道:“事情还不是那么糟,黄来福只是个异端人物,不代表整个大明武将都是这种人物!他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对于他,以后有的是方法应对。”

六月十日,内阁与兵部官员副署了万历皇帝的圣旨,任命黄来福为总督山西大同两镇军务粮饷,并兼领山西镇总兵之职,还兼顾塞外屯田等事等。

这天中,兵部还发给黄来福到任勘合,还有一些御制到任须知等。

在眼下的大明,凡除授官员,都要给于到任勘合,天下各军镇,各布政司等,都编一字为号。山西是午字号。此外还有官员们的到任须知,这是明太祖时就亲自敕谕的,好让上任的百官明白一些为官之道及到任所知的。

黄来福匆匆翻了一下,光授职文册上的须知目录,就有数十条之多,到了地方上需要盘点掌控的政务,更达百条之多。显见做官这个东西,说简单也简单,说起复杂来,也是非常复杂的。

木已成舟,黄来福身为两镇总督己成事实,百官们退而求其次,就等着看黄来福的好戏了。以一武人总督两镇军务,还要兼理两镇的粮饷,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

山西,大同这两镇中,都设有巡抚,还有各镇内各道的兵备们,紧紧地控制着地方上的军队,粮饷,仓堡,屯田等物,以往以黄来福之能,山西镇总兵之贵,也只能影响五寨堡,宁武关,神池堡等区区数堡之地,眼下两镇数百个城池堡垒,无数的文官们刁难,他忙得过来了吗?

对于黄来福,万历皇帝是寄于厚望的,放在以往时,黄来福镇守过的军堡地带,慢慢都能自给自足,不但不再需要国家拨款不说,有时还可以向上面交纳大批的税银,万历皇帝希望黄来福镇守大同镇与山西镇后,也同样能如此。

虽说眼下黄来福带回来了首批千万两的倭人赔款,然而大明库贮匮乏的情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这笔钱并用不了多长时间。眼下大明九边军队共有八十余万人,他们一年的额饷就超过四百万两白银,还有大批的民运粮、民运草等,这是国家的一个沉重的负担,有生生将大明拖垮的趋势。

加上现在很多边地文官武将以空名冒支军饷,而对部下军民多加克减,致使边民多次发生哗变,万历皇帝很担忧将来的局势,他希望边镇之事,改变能从黄来福开始。

不过万历皇帝也明白黄来福将来面对局势的困难,他赏赐了黄来福尚方宝剑与御赐金令箭,就是下面的巡抚、兵备,还有总兵,副将之等人,如果不听从他的调令,他也可以将他们先行免官收押,然后专折禀奏万历皇帝,这是个巨大的权力。

同时黄来福还请求万历皇帝许可自己在山西镇造炮,还有将总督府设在五寨堡之地,万历皇帝同意了。

对于万历皇帝对自己的信任与重用,黄来福是心下感激的,自己辛辛苦苦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同时他也是心情激奋,准备大干一场,全力施展拳脚,好好地在两镇之地,描绘心目中的蓝图。

……

六月十五日,黄来福拜别万历帝与在京的父母黄思豪与杨氏,领着山西军,浩浩荡荡地出了京师阜成门,往山西镇而去。

连五寨营与来福营三千战兵,还有后勤营一千的辎兵,此次朝战时,黄来福出兵四千人。不过由于几年朝战时,有上百人的伤亡,此外还有亲将阿智领了五百火铳兵留在对马岛,所以此次黄来福回去,自然不可能有四千人的满员了。

不过战争中的伤亡是常事,吃了军旅这晚饭,将士们都有伤亡的心理准备。而且黄来福的军中对于军功与抚恤条例完善,每次战后,黄来福手下的将士都得到大批的好处,此次朝战同样如此,大批的将士立下军功,得到升迁封赏,所以对于战争的渴望,山西镇明显地比余者诸镇强烈了许多。

万历皇帝亲自在午门城楼上相送,大军浩浩荡荡出京时,街道两旁围满了京师的百姓,对于这只强悍的军队,京师百姓们早己是耳熟能详了,他们站在街的两旁欢呼,欢送这只英雄的军队,这让山西军上下将士更是昂首挺胸,人人目不斜视,一本正经的样子。

对于百姓们的欢呼,黄来福倒是神情平静,当日听闻自己总督两镇军务与粮饷时,他也是高兴不己,不过事情过后,自己心境很快就平和下来,人都是如此,最高兴时就是达到巅峰的那一刻,过了那一刻,也觉得事情不过尔尔。

现在的黄来福,早己把心思提到如何处理将来的政务上去了。

……

华北大平原一直延伸到天的尽头,举目望去,都是一片的空旷。

官道上,黄来福的总督旗牌仪仗走在前军的最前面,密密麻麻的旗牌上写着“诰赠荣禄大夫”、“中军都督右都督指挥使”、“总督山西大同两镇军务”、“总理山西大同两镇钱粮官”、“总理山西镇兵务官”“加太子太保衔”等荣衔。

随在后面的,又是如云的旌旗,一干精壮魁梧的山西镇军士,皆是策马披甲随行在后,在他们身旁,大多有一匹配换的空置战马。在中军位置,一杆巨大的中军大纛,猎猎地随风飘扬着,那猩红的赤旗,也表现出主人正如日中天的气度。

此次行军并没有军务,所以气氛会轻松些,离黄来福前面不远,顾大刀身着一身精良的千总级别盔甲,策马坐在一匹战马上,虽然眼下正是六月,阳光猛烈,天气炎热,但顾大刀却是丝毫没有疲惫之意,神采奕奕的纵马而行,就是坐于马上时,也是耐不住地左顾右盼着。

此次朝战,由于顾大刀斩下了一个倭将的头颅,所以依劳而赏,顾大刀当升为千总之职。黄来福将功劳薄报上去后,兵部也是全部依从,前些日顾大刀的赏职下来,他己连升两级,从旗总升为千总之职。

顾大刀自跟从了黄来福后,一心便想效仿姑父建功立业,眼下自己终于达成第一步了,自然是兴高采烈,顾盼中,尽是豪情英气。

似乎是感觉到了主人体内的激情,他身下的战马也是骚动起来,不时兴奋地打着响鼻,顾大刀先是极力控制着身下的马匹,最后是哈哈一笑,慢慢地策马在队前队后跑动起来。

“大刀这小子,年纪不小了,却还是小孩心性!这次他回去,也该成个家了!”

看到这个情形,黄来福不由轻轻地笑骂了一句,虽说顾大刀只比他小两岁,不过黄来福两世为人,又辈分比顾大刀大得多,自然是依老卖老地责骂了。

黄来福身旁的江大忠也是裂嘴一笑,道:“少爷,记得大刀今年也有二十五了吧,放在我们这个年纪,孩子都满地跑了,他却是丝毫不急,怕是功业之心太切了!”

江大忠原本是参将之衔,此次朝战后,朝廷的评功下来,他升任为副将之衔,以皇帝对黄来福的器重,身为黄来福心腹大将的江大忠,将来极有可能升任为山西镇总兵。

或许是年纪大了些,又或许是随着权位的高重,气度丰重起来,江大忠己经比以前稳重了许多。而且他桃花运不错,眼下在五寨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