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都笑了起来。大姐的两个孩子,10岁的女儿钱妞儿与8岁的儿子钱世儿一起起哄道:“娘亲被外婆打了,娘亲被外婆打了。”

大姐羞臊地道:“你们两个小兔崽子说什么呢,去去去去……”将两个小孩轰了出去。

黄思豪咳嗽了一声,道:“好了,别闹了,福儿康复了就好。时近中午,大家都去大堂用膳吧。”明人和汉唐一日二餐不同,早已是一日三餐,午餐已经算是非常正式的膳食了。

黄来福道:“好啊,孩儿也正饿了,不知有什么好吃的。”

杨氏笑道:“福儿,为娘记着你这两天也身子大好,所以早叫下人为你准备了你平时最喜欢吃的菜。”

黄来福道:“谢谢娘。”

黄秀柔一声欢叫:“我要吃鸡腿。”一马当先,冲了出去。院中大姐10岁的女儿钱妞儿忙叫道:“姨,我也要。”急跟了上去。10岁的叫9岁的为姨,这辈份真是……

其他小孩也叫着一窝蜂跟了去了,最小的孩子三姐的女儿伏团团也欢叫着跟在众小孩身后。

“这些孩子。”杨氏笑着摇了摇头。

众人都往外走去,大姐和二姐搀扶着杨氏。黄思豪还是一副姿态硬朗的样子,虎虎生风地走在最前面。弟弟黄灵斌跟在众人身后,趁各人不注意,低声对黄来福说道:“大哥,你真的没事了?”

黄来福微笑道:“放心吧,我没事了,你这小子。”轻拍了他一下。

黄灵斌摸了摸头,傻笑了声。他的性情比较柔弱,平时也不怎么爱说话,但对黄来福的关心崇拜却是真心实意的。这些天,他也不时在过来探望黄来福。以前的黄来福虽说对黄灵斌有点凶巴巴的,不过对弟弟平时还是比较照顾的,兄弟之情,二人都是相互感受。

此时的黄来福,自然会将这根温馨的接力棒,继续传送下去。

二人的说话动静,在前面的三姐黄璧柔听到了,回过头来对二人笑了笑。黄来福见她笑容中含着一些忧郁,知道她的心事。

三姐的性情本来就宁静柔软,是个吃了亏也不愿说出来的主,因为生了女儿伏团团后,肚子就再没有了动静,这古时是讲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不出儿子,这夫家的脸色就难看了。整天给脸色看,这任谁的心情都好不到哪去,加上三姐有事总在闷在心里,这心情就更忧郁了。

都说女儿是娘亲贴心的小棉袄,女儿有事,一般都是和母亲说。老父黄思豪是个粗线条,说了也没有,可能还会赞同夫家的说法也说不定,当年杨氏连生了三个女儿,黄思豪也是同样脸色难看,直到生了黄来福这个儿子后,杨氏才咸鱼翻身,扬眉吐气。

有时三姐回到家中悄悄地向杨氏诉苦,不过杨氏也没有法子,这种事情,在整个大明朝都是一样的。而以前黄来福知道这个事后,也没往心里去。不过现在的黄来福可就不一样了,在后世,他本来就比较注重亲情,来到大明朝后,现在他的精神寄托,他的根就是在这个家,自然会比较关注这个家中成员的命运感受。

他是决定要管,帮帮三姐,只是如何帮呢?

劝说三姐的夫家,生男生女都是一个样?在大明朝,这套说话是行不通的。

劝说三姐的夫家,生女比生男好?这不是在大唐朝,唐玄宗宠溺杨贵妃的时代。

用自己的拳头,向三姐夫家展示娘家人的强横,强力要求他们善待三姐?似乎……有点可行。

不管怎么说,三姐的事自己帮定了,至于用什么方法,慢慢盘算不急。

黄来福正想着,忽听旁边有两个唯唯诺诺的声音:“少……少爷……”

第3章 期望

黄来福转头看去,却是两个家丁打扮的人萎萎缩缩地过来。从以前黄来福的记忆中,黄来福知道这就是前些日那两个护卫自己出游的人。一个叫江大忠,一个叫杨小驴的。

江大忠今年19岁,人如其名,长得黝黑粗壮,性子憨厚朴实。杨小驴今年20岁,人长得白静些,性情较机敏。

二人一个是五寨堡所城本部的江百户之子,一个是所城本部的杨百户之子,都是从小就被选为黄思豪的家丁。前些年黄来福被确定为舍人资格后,黄思豪又将二人划为黄来福的贴身随从。

二人知道黄来福将来就是接替五寨堡千户一职的人,做得好的话,自己也将成为黄来福的亲信,他们的前程都在黄来福的掌握中,二人自然是对黄来福尽心服侍,不敢怠慢。

而平时黄来福的勇力也让他们畏惧佩服。虽说黄来福年纪比二人都小,二人却都不敢小瞧他,平时都是鞍前马后地服侍,惟恐黄来福有什么不满意。

年初黄来福外出游历时,二人作为贴身随从护卫,都很尽力,让黄来福很是满意。这一路上倒也顺利,二人都想回到五寨堡后,不但少爷会对自己更加依重不说,老爷也会对自己嘉奖一番。

哪知道飞来横祸,黄来福出事了,黄思豪不由雷霆大怒,将二人重重地责罚了一番,要不是江百户和杨百户厚着脸皮替儿子求情,就要将二人开革出家丁队。

不过最后的结果,还要看黄来福康复的情况。黄来福可说是黄思豪最大的希望,如果黄来福什么三长两短,黄思豪绝了指望,自然不会再给江百户和杨百户好脸色。

江大忠、杨小驴二人身为百户之子,倒不象普通军户那样饥寒交迫,入了黄思豪的家丁队,也不是为了吃饱饭去。不过在卫所中,如果不是主将的亲信家丁,一般在卫所中也就没有什么前途而言。

所以二人这几天都在祈祷黄来福没事,虽然二人都是挨了黄思豪的20军棍,行动有些不便,不过还是每天坚持来打探黄来福的消息,否则万一黄来福出了什么事,二人怕是从此前景暗淡了。

说起家丁,这个词在明末出现得比较多,比如万历21年朝鲜之役,大将李如松不欲他兵分其功,潜率家丁二千人,参加碧蹄馆战斗。一般而言,家丁出现于明万历初期,以前只有护卫主将的亲兵。

家丁有招募者,有抽调于卫所者,也有将领的子弟。他们都是为将者的心腹,相对于普通军户,他们待遇优厚,家丁死了有抚恤,残疾了家主会养老。他们的装备精良,饷银优先供应,甚至家主以吃兵血,克扣军饷,盘剥其他士兵的饷银来养活这些家丁。

他们和家主将领一荣皆荣,一损俱损,在战场上,一般将领舍不得让他们上战场,但是只要上了,这些人都是决对的作战主力。

不过建养家丁不易,平时需要大把的银钱,五寨堡一个穷苦的地方,黄思豪再克扣其他军士的粮饷,竭尽全力,也不过养了50个家丁而以,再加上不到10个的亲兵。

黄来福让黄灵斌先走,自己停下脚步,两个小子萎萎缩缩地过来,见黄来福生龙活虎的,一副完全康复的样子,二人都是眼中露出喜悦之色。

杨小驴鬼鬼祟祟地走到黄来福跟前,仔细地打量了黄来福一阵,才有些不敢相信地低声道:“少爷,您……您真的没事了?”

黄来福嗯了一声:“我没事了,你们不用担心。”对这两个小子,他还是很有好感的,黄来福以前的记忆中,他们做事一向很尽心,很得自己的器重。此次出事,也怪不到二人的头上。再说,自己到这大明朝来,还是需要一些亲信心腹的,二人正好用上。

杨小驴如释重负地呼了口气,拍了拍胸口道:“那就好,那就好,少爷不知道,这些天,可把小的急死了。”

江大忠在旁裂开大嘴笑道:“我早说过不用担心,少爷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没事的,小驴就是不相信我的话。”

杨小驴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我知道了,你厉害了,行了吧?”

江大忠更是得意,张着大嘴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黄来福站着身材比江大忠还要高大,他看二人行动间似有些不便,便说道:“听说你们二人被我爹责罚了,没事了吧。”

江大忠憨笑道:“没事,少爷不用担心,20军棍而以,大忠当天就行走自如了。只要少爷不出事,大忠就算被老爷打几军棍,又算什么?”

杨小驴也是忙着在旁表白。

黄来福在二人肩膀上各拍了一下,拍得二人龇牙咧嘴。他说道:“你俩小子,总算有良心,好了,先去吃饭,吃过后,我还要出去办点事。”说着他就走了。

江大忠、杨小驴二人忙跟上。

……

黄家这个千户宅和山西那些普通的四合院没什么区别。如果放在太原等地,只算是当时一个普通地主的居屋,不过在这五寨堡所城中,已经算是这里最好的房屋了。

九边中,山西镇一向贫穷,加上五寨堡这地方在山本镇也不是什么要冲之地,能获取钱财的路子更少,自然整个五寨堡都光鲜不到哪去。

不过好歹黄思豪也是五寨堡的千户,代代世袭,百年来,这里的良田大多被黄家占有,加上当时卫所中普遍克扣军士粮饷的风气。因此,黄家的普通地主生活还是有的,平时家人可以时不时吃些鱼肉,至于普通的军户……

在走向北房堂屋的时候,黄来福还是颇有兴致地打量四周,虽说这些景色自己记忆都有,但自己亲眼看了,还是有一种难言的体会,怎么说呢,有一种历史沧桑的感觉。

走到北房的堂屋内时,屋内都是人,千户宅的家人全部都在这了。一张大桌上已是摆满了酒菜,几个小孩已是在那里叫嚷不休了。和后世不同,虽然明时北方人家早普遍使用火炕,但吃饭还是放在堂屋的大桌上,不象后世将饭桌缩小,移到炕上去了。

黄来福看了一下,菜肴还是很丰富的。加上拼板的大桌上摆着大盘的烧猪肉,大肥鸡,烧鹅烧鸭,炙羊肉,柳蒸煎鱼,猪灌肠、大小套肠,带油腰子等荤菜。加上一些时令蔬菜,还放着酒壶酒杯之类的。把一个大桌摆得满满当当。

旁边一矮几上还摆着大桶的热腾腾汤面,一般而言,在大明朝,南方人的主食以米饭为主,北方人则以麦面为主。特别是陕西、山西一带,以面食及高粱为主食。

黄家其实祖籍在南方,后被调防到山西五寨堡。大明军制,为防止军士逃亡或兵变,一般采取大范围调动的方法,不在军户住地附近充军,如江南军户的军丁调到江北,而江北则调至江南。黄家虽是南方人,但在山西生活百年,各种习俗习惯早就和当地没什么两样了。

黄秀柔早就盯着那盘大肥鸡了,见黄来福过来,脆声叫道:“大哥,快来啊,你等你了!”

黄来福笑道:“好了好了,大哥来了,你这个小馋猫。”

他来自物质极大丰富的后世,加上他在后世也算是个成功的商人,天天应酬,酒肉早吃腻了,自然对这些大鱼大肉不是很感冒。不过看屋内人都是个个意动,更不要说那些垂涎三尺的小孩们了。就知道这些菜肴在千户宅内也不是经常能吃到的。

黄思豪和杨氏自然是坐在正座,见黄来福过来,杨氏招呼道:“福儿,来,坐到为娘身边来。”黄来福笑着在她身边坐下了。

杨氏对一干小孩道:“好了,你们这些小馋猫可以开始吃了。”

众小孩一声欢呼,你争我抢起来。黄秀柔手疾眼快,早就抢到一个鸡腿,另一个被钱妞儿抢走了。

黄来福看得微微一笑,这种和家的气氛让他心里很有温馨的感觉,前些日子的惶恐早就飞到不知哪去了,他对自己说,以后,这里就是自己的家,这些人,就是自己的家人了。

他拿起酒壶,给黄思豪和杨氏斟了杯酒,举起酒杯道:“爹,娘,这么多年你们养育孩儿辛苦了,孩儿敬你们一杯。”

“好,我儿真是懂事了。”

黄思豪和杨氏互视一眼,眼中都有欣慰的神情,二老都举起了杯子,一饮而尽。杨氏放下杯子后,眼中更是又有泛红的趋势。

她笑着叹了口气,连连给黄来福夹菜:“来,福儿,你身子刚好,多吃点。”看得三个姐姐眼热不已。不过弟弟一向在家中得宠,她们也早就习惯了,又觉得往日骄躁的弟弟真是变得懂事了。

黄思豪也是内心点了点头,他话不多,但平时对儿子的宠溺与关心,不会比杨氏少多少。以前的儿子很让他头痛,不过没想到出去游历一番加出点事后,反倒比以前懂事了,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吧。

此后众人就说些闲话,明人不主张豪饮,而是慢慢的小口小口地喝,这个风气也影响到边军的这些军人,影响到黄思豪。

黄来福在后世同样不喜狂饮,他和黄思豪父子二人慢慢喝着酒,听众人说话。这顿饭黄来福吃得很满意,吃了很多菜,吃了几碗汤面,唯一不足就是菜的口味上轻了点,想来是没有辣椒的缘故。在山西想吃到辣椒,怕还要几十年后吧,慢慢习惯吧。

饭席接近尾声时,孩子们早散了,黄思豪也喝得差不多了,满是皱纹的脸上红光满面,颇有酒意,他对黄来福说道:“我儿,明年你就要替职为父了,需静下心来,好好练习弓马武艺,不可再胡闹了,知道吗?”

黄来福看着他那须发皆白的脸,心想父亲真是老了,他应道:“是,爹,孩儿知道了。”

他知道黄家的希望都放在自己身上,明年自己继承父职成为五寨堡下一个千户,而依大明军官的袭替资格,弟弟黄灵斌则留在家中持家。

只是弟弟那柔弱的样子,持得起这个家吗?将来持家的重任还是要靠自己背负吧。

他站起身来,对黄思豪及杨氏道:“爹,娘,孩儿在府中闷了几天了,想出去走走,请爹娘恩准!”

在千户宅中几天了,黄来福确实是想出去走走,多了解一些外面环境情况,以决定未来怎么样。黄来福脑中以前的记忆虽对五寨堡四周环境了如指掌,但哪有自己亲眼去见来得好?况且,黄来福心中还有一件事需要去查看。人就是这样,生存问题解决了,便会关心起自己的前途问题。

大姐笑道:“弟弟就是这性子,才在家几天,就坐不住了。”

黄思豪,杨氏二老知道黄来福是坐不住的人,往日里要走就走,决对不打一声招呼,今天的表现已经让二人非常满意欣慰了。反正只要黄来福不象以前那样出远门,他们还是放心的,不管怎么说,黄家在这五寨堡一带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在这堡内,是决对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黄思豪点了点头,杨氏则是道:“我儿,你的身子刚刚好,出去要小心些。”

黄来福应了一声。杨氏唤道:“大忠、小驴!”

江大忠、杨小驴二人忙过来,恭恭敬敬地道:“小的在,请夫人吩咐。”刚才黄来福等人正堂开席时,一干的家丁下人也在不远处的小桌上吃饭,大盘肉,汤面管够,自然不能跟黄来福等人吃的相比,不过这种饭食,已经让外面的军户非常羡慕了。

杨氏道:“你们二人要好好照看少爷,知道吗?少爷再出事,老身不会饶你们。”

二人就差点拍胸脯对天发誓了。杨氏这才放心。

三人出来几步,黄来福对二人道:“小子们,刚才有没有吃好?”

二人齐声应道:“吃好了!”

黄来福豪迈地道:“那就好,跟我走。”他在后世本是个性情决断的人,不过旁人经常会被他那商人的油滑外表迷惑,附身到黄来福这个身体上时,又吸收了他一些强霸的脾气。

他一马当先,向外走去,江大忠、杨小驴二人忙紧跟上。

远远的黄来福听到后面的杨氏埋怨道:“你看你,不能喝就少喝点,看你这样子。”

只听黄思豪含糊地应道:“高兴嘛……”

第4章 穷得让人落泪的军户

黄来福走出千户宅,外面就是五寨堡所城的街道了。走到大门外,一股寒风扑面而来,夹着一些雪粒,打在脸上。还好黄来福继承了这身体那强健的体魄,因此这点寒冷对他并没有影响。

再看江大忠和杨小驴,二人呼着白气,也是神情正常,显然这种天气对他们已是习以为常。

黄来福吁了口气,站在大门口举目环顾四周。放眼望去,这五寨堡所城内就类似后世偏远山区的乡下小乡镇一样。

除了自己的千户宅和附近的官署及几个副千户,镇抚,百户之类的军官宅屋会光鲜整齐些。大多是些土屋,茅屋之类的。街上或走着几个冻得哆嗦的衣衫褴褛的人,或在各个角落或蹲或站着一些邋邋遢遢的人,用敬畏的眼光看着站在门口的黄来福。

街道倒是有几条,除了通向千户宅和官署的主街道是用大青石铺就的外,其他都是土路。雪花落在上面,将这些地方冻得坚硬。凄冷,没有人气,没有活力,这是黄来福的感觉。虽然他脑中以前有这身体的记忆,对这景象早有心理准备,但眼下亲眼看到,还是觉得萧条冷清。

“少爷,上马吗?”江大忠牵了几匹马过来,黄家世代世袭五寨堡千户,多年下来,总算也积攒了几十匹马的私人财产,多数用到家丁身上。黄来福自然也拥有这些马匹的使用权,以前那匹黄来福的马在出事时折了腿,也不知道黄思豪怎么处理了。

“好吧!”黄来福收回目光,接过杨小驴递过来的皮手套,这些都是原来黄来福的装备。

千户宅石鼓大门靠墙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