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这还是自己印象中那个穷苦的五寨堡吗?

一路行来,路旁的麦田连绵,连绵的麦田中,围绕着一座座的农场庄园,如形成了一个个热闹的村镇般,从农场内走出的屯丁,男男女女们,一个个穿着新衣裳,个个脸上红润,带着满足的笑,而一些小孩们,则是在庄园附近欢快地玩闹着。这些情景,比起岢岚州附近流民遍地,死气沉沉,真是如两个世界一般。

事实上,孙师爷就看到许多来自岢岚州的流民,大家扶老携幼,带着自己简单的行李,正源源不断地往五寨堡而去,各人脸上都带着希望,似乎到了五寨堡内,就可以很好地生活下去一样。

在农场旁的田地中,孙师爷看到屯丁们正在将麦秸秆切碎燃烧还田,那粗大的麦秸秆,显示出这些田地中所获得的大丰收。还有麦田中那一个个灌井,特别是清涟河边,那一轮轮林立的大水车,更是显现出五寨堡不同于别处的地方。

而经过几个月的建设,眼下孙师爷等人看到的这些农场们,已经形成一个个类似小军堡的地方,有围墙,堡门,堡墙上的垛口,高起的望楼等,遇到什么贼人来犯时,堡门一关,由监管带领屯丁们上堡墙,等闲千余人的贼兵,不要想能攻入这些农场内。

而每个农场内,现在都有了黄来福手压机井,决对是水源充足,没有问题,每个农场内,现在还纷纷仿效五寨堡,在农场内建起庙宇和戏台等生活设施,供堡内的屯丁和家属们娱乐。虽然这些农场内的建筑还相对粗陋,但比起许多民堡,山村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五寨堡各个农场中,每个农场一般都有屯丁们数百,特别是五寨堡第一农场,更是有屯丁五百,除了原先五寨堡的军户们外,许多还是堡外的民户和流民屯丁们。

这些屯丁们,由于现在丰足的月粮,已经足以养家糊口,这些人不约而同的,纷纷将家人接来,一起住入了农场内,使每个农场的人口,都超过一、二千,在大明朝时,这足以有一个个乡镇的人口规模。

当然,现在这们原民户屯丁们及家人们,全都拥有了五寨堡的军户户籍,享受五寨堡的全部待遇,从民户渴望到军户身份,这种心理转变,在其它州县是不可思议的。

拥有一个个乡镇人口规模的各个农场们,现在也除了五寨堡外,成为了商贾们第二个选择的对象,一些在五寨堡内竟争不过大商贾的商人们,也纷纷退而求其次,将生意的对象,对准了这些屯丁们。每隔一些天,在农场外的路口上,就自发形成一个个集市,到了这天,各种经营棉花、食盐、布匹、煤炭、茶叶、曲酒的商人们,纷纷在这里摆开摊子,开摊做生意。

还有各种杂烩面摊,羊肉骨头摊,水果摊,也纷纷到这里占位子,一些附近的乡民们,也是担着自己的青菜、大蒜、葱、韭菜等土特产,来这里吆喝买卖着。形成一个杂乱,但又充满生气的情形。

今天或许就是各个农场的约定集日,每个农场的路口,都是挤满了摊贩和逛街的人,孙师爷等人,就是目瞪口呆地通过一个个农场路口,到了五寨堡的堡门口。

离五寨堡不远,就见堡外车马来往,络绎于道,到处是远粮远货的商贾,显示出堡内的商业的繁华,进入堡内后,就见一些五寨堡旗军们在堡墙上,在堡门上虎视眈眈地看着众人。

奇怪的是,进入五寨堡,并不需要路引,也不需要入堡税,但一个个守堡的旗军都是身强力壮,丝毫没有卫所军中普遍存在的老弱现象。这些五寨堡旗军们,个个穿着崭新的鸳鸯战袄,手上拿着雪亮的兵器,这种逼人的精神气,但人一点也不敢对五寨堡起什么窥测之心。

孙师爷发现,就是指挥使大人的几千兵马,相要和五寨堡的千余旗军对阵,怕也根本讨不了好去,什么时候,五寨堡变得这么强悍了?孙师爷心想。

进入五寨堡内后,只见里面更是热闹无比,街上,好似挤满了人,到处是林立的商店,到处是各地口音的商人,将一个小小的五寨堡挤得如同罐头里的沙丁鱼一般。

而街上,除了一些衣衫褴褛,满怀希望的流民外,只要是堡内的本地军户们,一看就是精神气壮,悠然自得的样子。和几年前孙师爷见过的,堡内军户们那种瘦骨嶙峋,对生活充满了麻木绝望的神情,简直是判若两人。孙师爷发现,自己的岢岚州虽然建筑比五寨堡高大宽广,但这种军户们的精神气,却是一点也不如。

进入大东街后,孙师爷更是看得目瞪口呆,只见这条街上,挤满了粮行和米铺,白花花的米面,摆满了一街,除此之外,这条街上还满是布庄,茶店,油糖店铺等。

各个米商从铺内来来往往,一些背米的流民苦力们,则是气喘吁吁地背着沉重的米袋子,跟在他们的身边,人来人往,将一条街挤得满满的。还有一车车的车马,装满粮后,便往堡外方向而去,形成一股奇异忙碌的情形。

而耳听到远处传来鞭炮声,怕又是哪家店铺开门营业了,孙师爷最后叹了口气,对身旁的家丁们道:“这真是五寨堡吗?我们会不会走错地方了。”

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

对五寨堡变化震惊的,并不是孙师爷一个人,镇西卫指挥使的刘景春大人,在8月28日得到五寨堡大丰收的消息后,第二天,便派家丁到五寨堡来查看,察看的结果,自然是非常不可思议。

家丁回去后,加油添酱,刘景春大人自然是听得非常心动,想起义子黄来福答应自己的承诺,此次派孙师爷等人来,便是向黄来福要粮来的,还有随便问问,关于羊绒的事情,到底如何了。

当然,察看的人,刘景春大人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在一片惨淡中,五寨堡这种大丰收,太引人注目了。这几天中,岢岚州知州杨德符,保德州知州刘经,还有周边几个军堡的将官们,都有派人来窥探。窥探的结果,自然都是心思各异,不过这些人心情各异凡心思各异,要他们想对黄来福怎么样,却是没这个心力。

当然,有这个心力的人也不是没有,比如说现正在偏关防秋的岢岚兵备道高其大人,理论上,黄来福的五寨堡是卫所系统,只受镇西卫指挥使刘景春大人和太原的都指挥使刘甫玉大人管辖。但明时边镇的复杂就在这里,山西镇分为三个兵备道,如有战事时,连岢岚州镇西卫,五寨堡在内,都要受岢岚兵备道的节制,所以高其大人也算是黄来福的上司了。

眼下,高其大人和一员参将就驻扎在偏关,分辖二十城堡,带五寨堡在内,总管官军一万二千三百三十三员名,马骡三千四百五十四匹头,内援兵官军三千二十八员名,马骡二千二百九十七匹头。高其大人身为有司参议兼兵备官,总理各道军事,还分管当路的粮储、屯田之事,从三品。

五寨堡大客栈,原名五寨堡客栈,原先只是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客栈,算是杨安章杨百户家的产业,当时由其二子杨小牛经营,仅在过年的时候,客栈还是冷清得门可罗雀,但到了今年的时候,特别是进入九月时,一下子就顾客盈门,经常都是爆满。生意越来越好,杨小牛也就顺应潮流,将客栈名改为五寨堡大客栈了。

此时在五寨堡大客栈的一间客房内,二个汉子推门进来,其中一个长得胖大粗黑,年在三十多岁,一个长得清瘦些,年近四十,嘴角浮动着一丝冷笑,颇有些阴沉自得的味道。

两人进了客房内,那个长得胖大粗黑的汉子道:“他媳妇家娃的,没想到五寨堡一区区小堡,竟一下子变得这么热闹,俺记得去年六月时,还和高大人路过这里,当时这里冷冷清清的,一个鸟都没有,真没想到,才一年时间,就变化这么大,这黄来福还真是神了。”

那个清瘦阴冷的汉子眼中浮动着光芒,冷笑道:“一年产出几十万石粮,还远远没到底,想不热闹都不行,只是黄思豪和黄来福父子,一区区千户,就拥有这些多钱粮,怕不是好事啊。”

那个长得胖大粗黑的汉子道:“也是,听高大人说,山西镇一镇马步官军五万八千五百二十六员,一年的主兵银也不过十二万三千三百两,客兵银不过十万两。他黄家区区一千户,单单一年粮米收入,就超过我们一镇官军的粮饷,这老天还真是瞎了眼了。唉,看看我们偏头关,这一年的收入下来,和五寨堡远远不能比啊。”

偏头关靠近河套蒙古部落,这些年,兵火不兴,偏头关各地,也和蒙古部落,形成了一个个的民市,相互进行贸易,不过一年的收益下来,却是和五寨堡相差太远。

那个清瘦阴冷的汉子冷笑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怪只怪黄家父子不会做人,有这么多粮米,也不知道要孝敬我们高大人和总兵大人。”

那个长得胖大粗黑的汉子道:“齐先生,难道你想让高大人……只是,我看过五寨堡旗军,可不象是其它卫所的老弱军士,硬来的话,就算能说动吴参将,怕我们也讨不了好啊。”

那个清瘦阴冷的汉子冷笑道:“王兄弟,谁说我们要动粗了?这五寨堡旗军这么强壮,正好调入营兵中,然后说动总兵大人,一纸调令,将他调到别的军堡守备,再将我们的兄弟调防来五寨堡,这五寨堡的一切,不就由高大人等任取了吗?”

“果然读过书的人,就是读过书的人,齐先生这脑子,就不是我们这些老粗所能比的。”

两人相对大笑起来。

……

“福儿,岢岚州的刘景春大人派人前来了,说是有事和你商议。”

黄来福刚送走了渠源锐等商人,和何副千户等老军官们,自己的父亲黄思豪就满面笑容地走进厅来,对黄来福说道。

“哦,原来是义父派人来了,是为了粮的事吧。”黄来福微微一笑。

此次他进京替职时,随便在岢岚州城拜了个便宜干爹,回来后,和父亲说起,他也很是赞同,和指挥使大人搞好关系,这是有必要的,虽然每年要送便宜干爹四千石粮食,让黄思豪有些肉疼,不过最后他还是没说什么,反正儿子长大了,什么事,就让他拿主意吧。事实证明,自家儿子这一年接手来,将五寨堡打理得井井有条,远超于往常自己治理的五寨堡,并不用自己担心。

父子二人迎了出去,在大门口,就见孙师爷几人正站在那,打量着千户宅四周的情形。

见到黄思豪和黄来福父子,孙师爷忙拱手道:“小的孙万敖,见过黄老大人,见过黄少爷。”

此次来五寨堡之前,刘景春大人早已和孙万敖师爷说过自己和黄来福的关系,不管自己怎么受指挥使大人的宠爱,但明面上,自己可是刘家的下人,现在黄来福又是指挥使大人的义子,这礼节上,自己可不能让人说什么。

“呵呵,原来是孙师爷,一路辛苦了,义父他老人家还好吧?”黄来福热情地道。

“托黄少爷的福,刘大人还好,就是想念少爷得紧。”孙师爷满面笑容地道。

“来福也是同样想念义父大人,只恨公务繁忙,无力分身,不能前往岢岚州侍候他老人家。”黄来福感慨地道。

二人寒暄了几句,黄思豪笑道:“福儿,孙师爷一路辛苦,还不请他进去?”

黄来福拍拍额头道:“你看我,光顾着说话,都忘了请孙师爷进去了。”

当下众人一起进入千户宅内,各人分宾主坐下,献了茶。

孙师爷感慨地道:“一路前来,五寨堡的变化真是让人不可想象,记得前些年时,小的也来过五寨堡,若不是亲眼见到,真是说什么也不会相信眼前的变化。”说到这里,他只是连连摇头感慨。

黄思豪父子听了都是心中得意,五寨堡眼前的一切,是和他们的辛苦努力分不开的,而成绩得到他人的肯定,说心中不得豪,是不可能的。

黄来福道:“孙师爷过奖了,五寨堡说起来,还是个小地方,不能和岢岚州比啊。”

孙师爷只是连连摇头感慨,连道不可思议,半响,他叹了口气,道:“五寨堡能取得如此的发展,想必刘大人见了,定是内心欢喜。只是和五寨堡不一样,今年岢岚州却是年景不好,屯田无收,想必刘大人又要为镇西卫军士们的衣食担忧了。”

黄来福和黄思豪互视一眼,黄来福脸色沉重地道:“义父大人的忧戚,来福一直放在心上,恰好我五寨堡今年有一个好收成,来福在岢岚州城时,曾和义父大人说过,愿献上粮草数千石,以解义父之苦,今日正和父亲大人说起这事,明日要派心腹往岢岚州城一行,解去粮米四千石,孙师爷来得正好,正好和粮米一起前往。”

孙师爷听了大喜,自己此次来的任务顺利完成,说不欢喜是假的。他连连道:“大人一直和小的说,少爷宅心仁厚,是个一等一的人才,今日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此时更是宾主皆欢,当下黄来福唤人来请孙师爷去沐浴更衣,又设了晚宴为孙师爷等人接风洗尘,在宴上时,孙师爷尝试地问起羊绒之事,黄来福沉吟道:“此事我已和一干商贾商定,建厂设房的时间,定在九月中旬,请孙师爷回去转告义父大人,此事请他老人家不用忧虑,来福自有计效,让他老人家高枕无忧便是。”

孙师爷更是欢喜,道:“如此就好,如此就好。”

……

孙师爷在五寨堡待了两天后,九月五日时,黄来福便抽选几百名屯田押解四千石粮米,随孙师爷一起前往岢岚州城,父亲黄思豪亲自前往。

依他的说法,他是正好顺路往岢岚州城一行,见见自己的亲家兼世兄弟顾千户。不过黄来福却可看出父亲对自己事情的关心。当众人起行时,他亲自将父亲,孙师爷一行人送到了堡外。

在一行人远去后,与此同时,受户部尚书王遴的指令,户部在太原的一管粮主事张文保带着几个小吏,从太原前往了五寨堡。五寨堡的锦衣校尉杨大为,也接到了密令,立刻前往京师,面圣!

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

公元1590年9月7日,上午。

经过几天的谋划,五寨堡的街道修葺工作,已经开始。主管的就是杨安章杨百户主理的五寨堡修路委员会。杨安章杨百户向上负责的,就是何副千户监督和主理的五寨堡城市街道管理局。

事实上,在3日那天,在得到黄来福的建议和授权后,何副千户,杨百户等人都是非常感兴趣,当天回去后,几人就开始了谋划,很快,经过一系列的扯皮和商议后,这个管理局和修路委员会的架子就撘了起来。办公室就是选了五寨堡官署内的二间空房子,至于具体的一些管理人员,就是由几人的一些亲信自筹了。

管理局和委员会筹备好后,何副千户,杨百户等人就开始了对五寨堡各街道的勘测工作。事实上,五寨堡这么小,再加上何副千户等人都是五寨堡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五寨堡熟悉无比,这街道路面,并不需要怎么勘测。

再加上渠源锐等商人的协助,又有一千多两的建路资金。很快,具体的五寨堡街道路面的修葺方案就拿了出来,到了9月7日上午的时候,各人就开始了修葺街道路面的民夫工匠等招募工作。

告示一贴出去,每天三分银的报酬,立时就吸了无数的流民前来应募。此次的五寨堡街道路面的修葺,黄来福有意不让自己各个农场的屯丁们出来做工,宁可让他们农闲休息,随便让青壮屯丁们操操练。一方面的考虑是五寨堡的流民越来越多,为了五寨堡的治安和安全问题,让这些流民们有口饭食吃也好,一方面,是因为到九月中后,自己又要开始了五寨堡的大开荒工作,那时自己的屯丁们又是有大用。

从七号上午开始,除了每天络绎不绝的工匠和流民们来应募外,何副千户等人就是忙着购买各修葺路面所需要的原料,很快,大五寨堡水泥厂出产的水泥,便被一扫而空。

中国自古以来,修建街道路面的经验就非常丰富,早在汉朝时,城市的修建中,就有了完整的下水道系统,到了大明朝时,各处修路铺桥的经验就更是丰富。一般此时修一条街道,最低层由大块石头组成,再上面是小石子或砾石,最后路面是大块的青石,或是鹅卵石。

当然,这种街道,都是一些大城市或是重要富裕的乡镇中,才有这种青石板路,一些普通的城镇路面,都是一些尘土飞扬的土路。五寨堡中除了大东街外,大部分就是这种土路。

在黄来福的印象中,这种青石板路较为幽雅,配上中国传统的飞檐翘角的建筑,颇有一种浓浓的中国味。不过显然这种街道路面的修葺,需要的人力物力较多,耗费的时间也较长。不说别的,单单这个青石板的运输采集,就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用水泥路修建的路面,虽然较为单调克板,但胜在方便快捷,路面的状况,虽然没有青石板街道幽雅美观,但比起尘土飞扬的土路,总归好上许多。

水泥街道的修葺,低层同样是由大块石头或是小石子与砾石组成,路面的修建,则是需要用石子,细砂与水泥三者密切搅拌,才能形成水泥路面。

依黄来福的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