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云娘也有一匹小红马,她随顾千户来五寨堡时,便是和众人一样骑马。明时女子出门,有能力的,所用交通工具多为车桥等,大冷天的,一般还使用暖轿,连一些军将世家的女子也不例外。

顾云娘和众人一起骑马,显然在此时的女子中,颇为的与众不同。她在厅中各大人面前还有些乖宝宝的样子。出了千户宅后,便现了原形。

她一双俏目看着黄来福,神情似笑非笑,娇声对黄来福说道:“喂,黄来福,你真的是要去屯田查看吗?不会是借这个名头,跑哪去玩耍吧?我只记得你会舞枪弄棒,什么时候干过正事了?你说吧,要到哪去玩耍,正好我也闲着无聊,就一起去吧。”

如果按往常,她这一说,黄来福已经是干巴巴地跑到她身边,尽可能地向她讨好解说了,更不会在意她语气中的讽刺。以前两人在一起时,顾云娘总说黄来福是一个粗汉,粗鄙无名,更不满黄来福动不动就欺压五寨堡内的军户家属,这也是闲书看多的结果。

不过此时黄来福只是微微一笑,道:“我当然是要去屯田查看了,不然你认为我闲得没事干,跑到堡外去吹风啊?”

他翻身上马,对顾云娘道:“这样的天气,你还是陪我娘亲和姐姐们在宅内烤火说话吧,到处跑,成什么事?”说着就要策马起身。

江大忠和杨小驴想笑又不敢笑,也连忙翻身上马。二人都知道这位顾家大小姐可不是好相与之人,惹恼了她,二人都要吃不了兜着走,只好强忍着笑,将眼睛转到别处去。同时心下奇怪,以前的少爷在顾家小姐面前可不是这样的,那战战兢兢的样子,他们看着都难受,难道出去一趟变个样了?

杨管家也是骑上了马,看着这两个小的作儿女之态,只是微笑不语,同时也有些奇怪黄来福在顾云娘面前的改变,毕竟黄来福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

顾云娘怔了一下,没想到黄来福竟和以前完全两个样,对她爱理不理,她不由恼怒地哼了一声,又觉得在几个下人面前很没面子的样子,她叫了一声:“黄来福,你……你好没良心,我大老远来看你,你竟这个样子。我要去和姨娘说,说你欺负我。”眼眶一下红了,泫然欲泣的样子。

黄来福笑了起来,柔声道:“我不是看你大老远来看我,不忍心你在外面吹风嘛,既然你要来,就一起跟上吧。”这等小女儿的情形,他以前见多了,自是掌控自如。

顾云娘脸一红,小声道:“谁要你忍心了。”见黄来福答应了她的要求,也是转嗔为喜,连忙翻身上马,却不知不觉情绪的控制权已是转到了黄来福手上。

黄来福一马当先,策马向堡城外而去,几人忙跟在后面。街上的人见到黄来福等人骑马前来,都是忙不迭地闪避而开,一时呼儿唤女,大街上颇有鸡飞狗跳的味道。

顾云娘策了策马,和黄来福并辔而行,她说道:“黄来福,你看你,你一出来,这街上的人多怕你,听说你在五寨堡的名声可止小儿夜啼,是不是真的?”

黄来福微笑不语,顾云娘没趣地哼了一声,小嘴一扁,不理黄来福了。心下却是郁闷,以前的黄来福对她可是百依百顺的,哪敢象现在这样冷落她?也不知这人是怎么回事,出去一趟,象变了个性子似的。一下子让她不知该如何是好。

顾云娘和黄来福从小结亲,自小相识,两家常有往来,也算是青梅竹马。只是顾云娘从小就爱看些才子佳人的传奇小说或是戏剧,如《玉娇梨》、《好逑传》、《琴心记》、《鸾鎞记》、《陈情记》等。这是当时明朝的流行时髦,不说她,就连当今的万历帝,都是传奇和戏剧的爱好者。

少女心性,这类书看多了,便免不了幻想。只是幻想归幻想,现实总是让人失望的,以前的黄来福一看上去就是一副粗鲁的样子,不但不似书中那些才子书生,也不似《运甓记》、《双烈记》、《忠孝记》、《大刀记》等戏剧中那些抵抗外侮,忠孝节义之士。相反,倒还很似书中那些如纨绔恶少般的反角,让她反感不已。

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当时的大明朝,不可能有别的结局,她这辈子注定是要和黄来福在一起了。现实和幻想的差距,加上她深受两家溺爱,也是个有脾气的人,让她平时在黄来福面前总不会给他好脸色。

不过她是个很有心计的女孩,在两家大人面前总是一副乖宝宝的样子,平时人前和黄来福在一起时,也是表现得娇羞,婉约,乖巧,很得大人们的欢心,只有在黄来福面前才会显出原形。至于黄来福身边的江大忠和杨小驴等知道她作派的人,自不敢到旁人面前说什么。

也不知以前的黄来福是自惭形秽还是什么的,不论顾云娘怎么对他,都是迁就忍让,还甘之如饴,让顾云娘让黄来福面前越发骄纵。

习惯了以前黄来福对她的百依百顺,今天这个爱理不理的样子,这样的反差让顾云娘好不适应,只好闷声生气不说话,毕竟她也只是个16岁的女孩,在情绪控制方面哪是黄来福的对手。

黄来福看了顾云娘一眼,这种小女儿的作派,他可没好气多花时间去理会,自己忙着盘算大事业呢,哪能将精力浪费在这等纠缠上?

加上他素来喜欢的是那种温柔可爱,小鸟依人似的女孩,这顾云娘虽然在大人前一副乖宝宝样子,但自己却知道她那刁顽的性情,不管以前的黄来福品性多不堪,让顾云娘多不满,自己都不想多花时间放在这小儿女的情绪上。

……

很快,一行人便出了五寨堡城,往西北方向来到了清涟河边,这里分布着一些五寨堡军户的屯田。百年来,这里的军户和家属们就是以此为生,寓兵于农、守屯结合,放眼整个边镇,也皆是如此。

大明立国后,实行卫所军屯。一般说来,边地卫所,三分守备,七分屯田;内地卫所,二分守备,八分屯田。

普遍来说,卫所内世袭军户每户可分得田地15-50亩,同时还发给耕牛、农具等。

一般而言,每年屯田军士所收获的谷物,自己留粮六石(明一石=188。8斤),纳粮上交12石,存在屯仓中,供本军自己支配,其中约70%为军士月粮半饷等,其余30%为军官俸禄。

军户发给的月粮中,不拘口数多少,马军给米2石,步军总旗1石5斗,小旗1石2斗,军士1石。不过这里还有区别,如守城的军士月粮如数发给,屯田者半数发给。民匠充军者8斗,牧马千户所1石,民丁编军操练者1石。削籍充军者家4口以上给1石,3口以下给6斗,无家口者4斗。至于月盐,军士有家口者每月给2斤,无家口者1斤。

明初屯田取得良好的效果,军队基本可以自给。只是到明中叶后,特别是宣德以后,军屯制度已开始遭到破坏,致使军田抛荒,明政府不得不减征屯粮。明初,延绥、甘肃、宁夏、宣府、大同五镇原饷额中屯粮154万石,到嘉靖初年屯粮已下降到57万石,下降53%。

到了嘉靖后期,所征屯粮越来越有限,政府不得不免军田粮食归仓,另外设法筹饷。特别是小冰河时期后,各军镇卫所的军粮更是多仰仗国库拨给。

五寨堡千户所定额旗军1120名,合军士及军官,原有屯田六万多亩,园七十二亩,坐落在五寨堡所附近,很大部分,是位于这清涟河一带。

按军屯制规定,五寨堡军户屯田每亩约需上缴屯粮二斗强。这样一来,五寨堡年屯粮总收入约在一万二千多斗,按1斗20斤算,约合后世的24万斤,120吨。

不过这都是明初期的事了,明中叶后,五寨堡大部分靠近水源可以灌溉的部分,已经被千户黄思豪及五寨堡的一些军官们所占有,大部分军户都成了军官们的佃户,加上这些年旱寒灾不断,这五寨堡的产粮是一年不如一年。

特别是近几年来,大旱大寒的,整个五寨堡的每年产粮更不过数万斤,还大部分是军官们的田地所出。这和五寨堡整个千户所每年需求百万斤粮食相差太远,更不要说这军镇卫所的人口繁衍也不是明初所可以比的。

屯粮不足,月粮只得仰仗上面拨给,不过按例都是层层上下克扣,月粮到了五寨堡普通军士手上,余者不过三分之一,每个军士家中都是有妻小子女数口,这微薄的月粮如何糊口?怪不得整个五寨堡看起来就象一个乞丐窝。

第10章 看田庄唱情歌

这清涟河两边地势从低到高,放眼望去,顺着河两岸,参差不齐地分布着一些田地。清涟河水一直往西北方向的小河头堡,三岔堡而去,这田地就顺河在两岸边不断出现。整个五寨堡军户的屯田,就以五寨堡到小河头堡,到三岔堡这一带最为密集。

河两边有一些田庄分布在那,辐射管理周边一些田地,大部分是好田,田庄大的管理数千亩,小的数百亩,多为五寨堡的军官们所有,其中最好最大的几个田庄,多靠近河水边的,就是为黄家所有。

黄来福下了马,由江大忠等人牵着,向着河边田地而去,顾云娘还是撅着嘴跟在身旁,不过见黄来福确实是象干正事的样子,也不由有些惊奇,这想他这是转了性了?

走过一些田地,只见沟渠干涸,收完麦穗的田地上,上面裂开一道道口子,田地的表层翘着一块块惊心的硬皮,一些小雪花落在上面,转眼不见,更见凄凉。

走到河边,看着面前这个清涟河,黄来福叹了口气。五寨堡后世被称为富水县,有坐在水库上的县之称。不过显然此时这个称号要大大打折扣了。在黄来福小时候的记忆中,清涟河有百米宽,十几米深,河水也是基本和河岸齐平的,不过眼前的清涟河水量显然比以前差了一大截,露出了河岸的一大片地方。

河边倒是有些凭借人力或是畜力的龙骨水车、链斗式水车之类的引水工具,这是汉唐时就出现的灌溉工具,也曾是两岸屯田灌溉的主要力量。

不过此时河水枯萎了不少,水面离岸足有数人高。以这些水车的能力,此时也只能将水源引到河边一些较低的田地上,稍远及地势稍高的田地,就无可奈何了,只能靠一些人力或畜力远远的肩挑手背的,这又有多大作用?这还是靠近河边有水源的田地,那些不靠近水源的屯地,就更是无奈了。

看到眼前的这种情况,黄来福也总算明白了。他昨天就奇怪,这五寨堡后世号称全县可耕地面积60万亩,一年粮食产量可达2亿斤,再加上此时的五寨堡还未设县,理论上这军堡一带都属五寨堡所有,可以开垦的荒地极多,也不会有内地卫所什么军田民田之类的麻烦争议。不管再怎么说,以数十万亩土地,怎么会连区区数千人都养不活?

此时他明白了,在这种大旱大寒之下的小冰河时期,可说到处是赤地千里,连五寨堡这个水源丰富的地方也是如此,这种情况下再多的土地也是毫无意义的。缺少水源,无水灌溉,大量的良田都不得不废弃,更不要说去开垦荒地了。

水,需要水!需要将河里的水引上来,需要不近水源的田地有水灌溉,黄来福沉思着。

杨管家走在黄来福旁边,见着眼前的情况,也是叹了口气,说道:“时事艰难啊,这老天不知是怎么回事,不是旱,就是寒,河里的水也引不上来,堡的屯地已是连年欠收了。再这样下去,可如何了得啊。”

顾云娘一双俏目斜眼瞧着黄来福,娇声道:“黄来福,你带我们来看屯田,是不是有什么办法?”

黄来福见旁边的江大忠裂开大嘴直笑,狠狠地在他的肩膀上拍了一记,拍得他龇牙咧嘴,笑道:“云娘,我要不是没办法,带你们来这儿做什么,你来福哥自有计划,不过眼下还不是说出的时候。”

顾云娘听到他说“来福哥”,俏脸微红,轻啐了一下。

杨管家含笑看着二人斗嘴,对他而言,黄来福和顾云娘二人都是他看着长大的,他虽是黄家的奴仆,但在他心目中,实将黄来福和顾云娘二人看着自己的孩子一般。

他说道:“少爷,要不要到我们的田庄去看一看?”

黄来福点了点头。

河这边,往西边不远处就有一个田庄,是黄家在清涟河南岸最大的田庄,管理着周边近千亩田地。百年下来,黄家一共占有了五寨堡屯田达万亩之多,不过近些年年景不好,除了靠河边的这些田地,边远的,不近水源的几千亩田地都荒抛了。

那田庄就是一个坐落在一片田地中的园子,庄前庄后都是田地。庄前有一个大塘,塘边都栽满了榆树、桑树,不过此时看上去,这塘里的水都干涸得差不多了,塘边的那些榆树、桑树,颇有些死气活样的味道。

走进田庄内,由于是农闲,因此庄内除了几个看守田庄的佃人外,并没有什么人。庄里面也有一些耕地,还有一些菜园,除此外,大多是仓房,粮库,牲畜栏,晒谷场之类的。另有几片供人居住的房屋。庄外面用土石结合的围墙围着,还有一些防守工事,颇有几分军堡的味道。

那个为首的佃人见黄来福来到,颇有些战战兢兢,忙上前来侍候,显是黄来福凶名在外,他也是知道的。出乎他的意料,少东家黄来福倒是和颜悦色,问了些田庄的情况后,就让他下去了。让他大松一口气。

依他所说,这田庄四周有田一千一百六十五亩,庄内有菜地20块,猪栏3处,再养有羊数十头。有约50个佃人在这里劳作。其实类似的佃人黄家约有数百人之多,这些佃人大多就是五寨堡的军余家属,还有些干脆就是千户所的正额旗军。数十年来,这些人在黄家做工,也早已习惯这种生活了。

在往年风调雨顺时,这田庄一千多亩地,一年可产出小麦近30万斤,不过近几年,最多时,每年只产出数万斤,这还是五寨堡最好的田地了。其他田庄的田地不说也罢。

黄来福背着手,在庄内庄外细细看着,若有所思,江大忠和杨小驴二人自然是跟在黄来福后面,说话也是轻声的,不敢打搅黄来福的思考,虽说二人不明白什么时候少爷懂得庄田之事了?杨管家也是恭敬地跟在旁边,遇到黄来福问起时,才轻声地解说。

只有顾云娘不时看看黄来福,心下疑惑,经过这半天的接触,感觉眼下的黄来福好象是换了一个人一样,气质,风度都有了不同,以前的他可是粗莽无知,如今却是成熟了许多,一副淡定从容的样子,出门一趟就会有这么大的变化?顾云娘有些好奇,不住的向黄来福斜眼相睨。

在清涟河南岸看过田地后,黄来福几人将马匹留在田庄内,又登船到北岸黄家一些庄园去查看了一番,见时近中午,几人便回转回来。黄来福站在船头,见沿河颇有一些绿意。不由豪气大起,虽说眼下的情况很不妙,不过自己有信心让他改变。

上了岸,顾云娘撅着嘴,似乎是对黄来福这半天冷落她的气恼,江大忠和杨小驴见状想笑又不敢笑。

黄来福看了她一眼,则是笑了笑。

顾云娘哼了一声,正要说你笑什么。

“哎……”黄来福忽然唱了起来。

顾云娘娇嗔道:“你干什么,吓我一跳!”

黄来福不理她,继续唱道:“……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呀……”

顾云娘脸有些红,说道:“你唱些什么呀?”

黄来福转过头来,看着她,声情并茂地唱着:“……从此后,你搭起那红绣楼呀,抛洒着红绣球啊,正打中我的头呀,与你喝一壶呀……”

顾云娘终于抵抗不住黄来福的目光,俏脸晕红,螓首几乎垂到了酥胸上,声音细若蚊鸣:“你这是哪听来的俚曲?”

明朝的民歌非常繁盛,数量相当可观,到明中叶后,估计有近千首。民歌中占绝大部分的为情歌。感情真挚,语言纯朴,无丝毫做作。

如在江浙一带流行的情歌《月上》,歌词中就写道:“约郎约到月上时,约了月上子山头弗见渠,咦!弗知奴处山低月上得早。咦!弗知郎处山高月上得迟。”

最有名是起于中原,风行于大江南北的《锁南枝》,一直到后世都是耳熟能详。

“……傻俊甬,我的哥!和块黄泥儿捏两个。捏一个儿你,捏一个儿我,捏的来一似活托;捏的来同在床上歇卧。将泥人儿摔破,着水儿重和过,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哥哥身上也有妹妹,妹妹身上也有哥哥……”

这些情歌大多直白而感情强烈,其实不论是在五寨堡,还是在岢岚州镇西卫城内,顾云娘都听过那些军户少男少女们对唱过此类情歌,她虽是军将子女,身处的都是一干粗汉中,不过自小受那些传奇戏剧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也觉这些歌曲太过直白。

不料此时黄来福唱出的歌曲,更是粗犷而赤裸,歌中的男女之情渲染得过份,让顾云娘听得心如鹿撞,脸儿晕红。同时心下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哪个少女不怀春?更何况顾云娘此时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不过她从小就许配给了黄来福,岢岚州中哪个不开眼的军户少男敢对她唱此类歌曲?所以虽说顾云娘内心有些鄙薄那些军户少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