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寨堡军士,并来就是各人向往的对象,再加上此次黄来福对立功将士的重赏,一时间,五寨堡营房的大门前,更是人头涌头。

不过对黄来福来说,他招兵的对象,还是优先从五寨堡各个农场中选取,这一年多来,五寨堡各农场屯丁们,忙时务时,闲时操练,己成为五寨堡事实上的预备役,这些人在参军后,都是有了一定的军队常识。可以说,光是五寨堡各个农场中的屯丁,战斗力,就比大明很多卫所的官兵们强。

最后,黄来福在五寨堡各个农场中招了一千多人的军士,余者,又在堡内外的青壮中招了几百人,编成了一营约三千人。军官骨干们,自然就是原来五寨堡军队中的军官老兵了。

对这些人的待遇,还是每月一两银子,和大明其它地方没什么区别。区别只是各种福利,如伤亡抚恤,和杀敌的奖赏。事实上也证明了黄来福这种制度的行之有效。

不过就算每兵每月一两银子,黄来福在这里,光军饷,还不算武器装备,一年就要花去近三万两银子,这就是一笔大数目了。

其实,黄来福现在的兵,算是战兵,上头可能会拨款一些银子下来,不过经过层层克扣后,落到黄来福手中的,怕一年只有几千两银子。大部分钱财,最后还是要黄来福自己掏的。如果他不想自己的兵变成和大明其它地方的豆腐渣兵一样的话,这军饷,一定是要给足的。

还有,对于这营兵的编制来说,再按百户,总旗来编,己经有些不合适了。依大明的军制,卫所军中,平时是依千户,百户的编制,战时才编成营。但黄来福知道,以营伍制的编制,才是未来潮流。

当下,黄来福按明军中普遍流行的营兵编制来取。即按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的部、司、局、旗、队序列编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五寨堡这营兵中,就编有步兵,骑兵,车兵,辎兵等兵种。

编制中:

以12人为一队,每队设队长1人。每队分为两伍,每伍各取三才阵与五花阵。每伍中,还有小旗一面,每队中,则有中旗一面。

3队为一旗,每旗设旗总1人,全旗官兵37人。旗总有蓝旗一面,门旗三面。

3旗为1局,每局设百总1人,官兵共112人。有百总旗四面,五方旗五面,高招五方旗五面,杆灯一个。

4局为一司,每司设把总1人,官兵共449人。有五方旗一副、高招一副、巡视旗四件。另有掌号一名、金鼓十二名。

2司为一部,每部设千总1人,官军共899人。

几部合为一营,这营兵中,步兵有两部,共有1800人。至于车兵,3辆战车,分为三旗,设百总一人。另有辎兵,也是分为三旗,设百总一人。最后是骑兵,有4局449人,每局设百总1人,分归于江大忠和杨小驴分领,由黄来福直领,算是黄家的家丁。

此外,五寨堡军中,还有一些杂流,如旗官,吹鼓手,火药线匠,铁匠,医士,医兽,弓箭匠等人。加上步,骑,车,辎官兵,总计全营2700人。

这样,五寨堡的一营兵,就编完了,手上有了新的武力武装,这是好事。不过随之一个烦恼向黄来福扑来,就是这营兵中,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

眼下的五寨堡,除了一些军服、盔甲、鸟铳、刀枪等可以自己造外,余下的弓箭、藤牌、狼筅等武器,只能指望上头拨给或是购买了,如要购买的话,这又是一笔巨大的花费。

确实,武器装备如都要购买的话,黄来福手中虽有十几万两银子,但要装备下一营兵,怕是要花个光,所以这些天中,黄来福一直和马久英公公套交情,希望他向皇帝大人美言几句,拨下一些兵器给他。

“大人,加快腰刀长枪盔甲的打制没问题,质量上也可以保证,但鸟铳的制作,要加快速度,却是很难办到。”

五寨堡军匠坊内,军器组组长刘天禄对黄来福叹道。

这几个月来,五寨堡军匠坊又扩大了一些,有军匠军夫五百多人了,每天这里都是叮当作响,每个人都在忙个不停。

由于黄来福在神池堡有了矿产,所以不论是铁器还是煤炭,都是非常充足。这样一来,五寨堡军匠坊也就不再有什么原料上的限制,只要黄来福钱够,要生产多少武器,就可以生产多少武器。不象以前一样,买个几万斤铁,都要细心盘算,用完了还要想着到哪里去买铁。

现在的五寨堡军匠坊,每月可制作鸟铳三十门,而且都是精铁打制,质量上是决对没问题的。后世的观念,加上这次五寨堡军士们在神池堡大战的成果,让黄来福对鸟铳的生产,更是注重。而此战,也让五寨堡上下,对火器的威力,都更上了一层新的认识,大大突破了以前各人对火器鸟铳的轻视观念。

而在此战中,可说是鸟铳手独领风骚,其它一些兵种,都有了心思,也想成为鸟铳手,多杀敌,多拿赏银。就是黄来福三姐夫田大付,也打听到了黄来福鸟铳的威力,也有意向黄来福购买一些鸟铳回去。

可惜啊,黄来福自己都不够用,怎么可能外卖呢?眼下的五寨堡军匠坊中,每月可制作鸟铳三十门,放在大明其它地方,是个傲人的成果了,但黄来福却还是很不满意。只是在此时的大明,制作鸟铳,总是有那么多的过程,一门鸟铳的流程,没有一个月,是不能下来的。

五寨堡军匠坊中,熟练的鸟铳打制军匠,也是不多,黄来福除了让军匠们转入重点打制鸟铳火器外,其它刀剑长枪转为次要生产军物外,只能尽力的多外向招募军匠高手了。

……

此外,这些天中,黄来福一边忙着招兵编兵,一边还要忙着指挥各人修建五寨堡军队的营房。五寨堡军队现在近三千人,五寨堡内的营房,当然全部住不下,所以一部分要住到五寨堡堡外去。黄来福于是又在五寨堡的南门外,修建了一座营房,全部用水泥修砌,坚固无比,类似一个小堡垒。

几天后,黄来福又喝上了江大忠的喜酒。这位小伙子,今年21岁,黄来福儿子都有了,他才总算成亲了,新娘子是岢岚州城杨百户家的女儿,名叫杨梅秀。

于此同时,在黄来福忙个不停的时候,五寨堡又一场的大丰收也开始了。

第99章 又是大丰收、马推收割机

公元1591年8月20日。

晴空万里,整个五寨堡又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当中,沉甸甸,金灿灿的麦穗映出各人欢笑的面容。和去年比起来,今年五寨堡的粮食长势更加的良好,可以预见,今年的丰收将更加的喜人。

五寨堡第二十农场中,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田,屯丁谷子大和谷子小父子,正在田中忙碌个不停,谷子大挥舞着手中的大镰刀,动作飞快。他的儿子谷子小,则是跟在他身后,将一捆捆麦杆捆好。再放眼看去,农场附近的田地中,满是忙碌的人群。

第二十农场中土地虽说是今年初才开垦,但眼前金灿灿的麦穗显示出,大丰收是可以肯定的。这种大丰收,己经让屯丁们震惊了。不过听说这二十农场中的麦穗长势还是一般的,放在五寨堡那些老农场中,麦穗长势更好。听得这些原流民们,个个咋舌不己。这些年来,他们在老家中,己经习惯了每年庄稼长势两三只,哪见过这种丰收麦浪的。

谷子大更总是和大儿子谷子小感慨,如果老家中田地有这样的长势,何苦要出来逃荒。不过逃荒到五寨堡后,也算是因祸得福了。眼下的五寨堡农场生活,让谷子大很满意。他父子二人每天在农场田地中忙碌耕种,他的浑家周氏,则是在农场内洗衣做饭,挣些月钱,一家人可说是和和美美,生活越发有盼头。

经过几个月的将养,谷子大本来满脸的皱纹,己经舒展开了,脸色也越见红润。而他的儿子谷子小,身体也越发长开了,变得更为的强壮。

虽说故土难离,不过谷子大却决定不再回老家去了,决定在五寨堡落土生根,安安心心地过日子,他的家人也是这个意见。眼下的五寨堡,在越来越多人的眼中,己经成为了桃源之地,各地的人都是争先恐后地前来,如还要离开去,才真是傻呵呵了。

丰收的喜悦从五寨堡第一农场,一直蔓延到五寨堡第三十农场,处处都是欢声笑语。

22日时,在五寨堡第一农场,一片田地中,正围着一圈人,这些人中,有五寨堡第一农场的总屯长何得礼和农场监管黄廷受、有五寨堡的粮食组副组长顾世宝、有五寨堡民器坊管事孙天正、有五寨卫指挥使黄来福、有五寨堡监军马久英公公,此外还有一些随从,和一大群五寨堡第一农场的屯丁们。

这边这么热闹,是因为五寨堡民器坊中,除了耕种的马拉犁,双马耧车外,又研制出了一款新的劳作机械,正准备用于五寨堡第一农场的田间地头。这款新机械,黄来福取名为五寨堡收割机,是一种马拉式的收割机,专门用来割麦子的。

不用人,用马拉的东西收割麦子,这可是新鲜事,怪不得人人都挤来看热闹。

在眼前的一片麦浪中,马久英公公正满脸红光地和黄来福说着话,也怪不得他高兴,今年五寨堡是铁定大丰收了。而且这种丰收还是整个大明朝是前所未有的。这收了粮,报到皇上那边去,还不大大地给自己嘉奖?再加上五寨堡各个作坊矿山都很顺利,到了年底肯定又是金钱滚滚,怪不得马公公高兴。

很快,人群一阵骚动,很多屯丁们兴奋地低声道:“那个啥子的收割机来了。”

很快,就见几个作坊工人,赶着马,拉着一个什么东西前来。众人都是围上来看,连马久英公公也是睁大了眼睛。

只见这收割机象一辆马车,两边有两个轮子,由一根轴联接,这轴带有一伞齿轮,后者由一带齿的构架支承,而构架贴近地面,并带有几把水平旋转的刀,而这些刀借助两个滑轮和一个小齿轮同轴上的齿轮相连,在正前面,是一个紧贴地面旋转的切割圆盘。

众人好奇地看着,议论纷纷,不过除了黄来福心中有点数外,众人都不知道怎么用。

得到黄来福的许可后,几个作坊工人将马匹拉到收割机后面套好,来到麦田前中。当马匹推动马车向前推进时,只见那些麦杆便不断地被切割圆盘中旋转的刀刃切断,然后落进马车内。

快速,便捷,很快又割了一大片,一时间,围观的众人,无不是发出了阵阵的惊叹声。

黄来福也是在旁兴奋地看着,根据他的估计,这种马推收割机,比起人工割麦来,速度与效率,提高了好几倍。而这种收割机也是黄来福参考1811年英国人史密斯研制的那种马推收割机而来。当然,具体的制造,还是由五寨堡民器坊来制造,黄来福只是说出一些构思与细节。

不过就算这样,也是让民器坊的工匠们吃惊不小了,不过好在这两年来,黄来福的发明层出不穷,各人早己是见怪不怪了。从几个月前开始制造,到现在为止,五寨堡民器坊,也制造出了近五辆马推收割机。今天第一次使用,便大显身手。

“利器,真是利器啊!”

马久英公公吸着冷气,在旁喃喃道。

最后的实用效果,让黄来福很满意,他叫来了五寨堡民器坊管事孙天正,夸奖了他几句,让他再接再厉,以后制造更多的五寨堡收割机,争取到明年,在各个农场中,使用更加的普及。至于制造的经费,则不是问题,缺多少,黄来福会补多少。

对于秋季抢收来说,每早收一天,就让人早放心一天,少避免损失一天。五寨堡收割机,对人工来说,各方优势明显。而且这种收割机,没有五寨堡或是神池堡作坊与矿山中,那种技术提高与工人饭碗之间的矛盾,可以在五寨堡各个大农场中普遍使用。

……

很快,五寨堡收割机,这种新的机械玩意又传遍了五寨堡内堡外,成了各人热门的茶余饭后话题。

而各农场的小麦收割产量,也是不断地统计上来。最后估算的结果是,五寨堡10个老农场中,平均亩产小麦达二石五斗,而20个新农场中,平均亩产也达到了二石左右,这样整个五寨堡四十万亩田地中,粮食总产量达到了惊人的九十万石。

平均亩产达二石五斗,就是亩产达470斤,虽说和后世不能比——在08年时,山东省滕州高的小麦平均亩产达502公斤,一些高产示范田,达700公斤。但和大明北方此时的各州县中,平均亩产只有几斗,也就是上百斤的粮产量相比,这种产量己经是非常恐怖的了。

消息传出后,这个成绩又是震惊各地,区区一个五寨堡,产的粮食便可养活整个山西镇的数万将士。特别是后来这个消息通过大明发达的邸报系统,快速地向各地州县传播后。一时间,所有听闻的人,不论是官员,还是士绅,还是商贾,都是感觉到不可思议。造成的结果是,五寨堡又迎来了新的一番考察潮。

而在五寨堡内,黄来福己是被屯丁军户们尊称为“粮神”了,许多五寨堡的军户们,己经开始为黄来福设立长生牌。而且这个“粮神”的称号,己经有快速向外传播的趋势。

不论各人对黄来福的看法怎么样,称赞也好,嫉妒也好,但黄来福善于屯田的才能,这个优点却是被各人肯定的。

根据黄来福招开五寨堡粮食组和农技组的总结,五寨堡之所以粮食高产,原因主要是,大农场似的经营,可以投入大量的物力资金,修建大规模良好的灌溉水利,使用大量的肥料,使用大量的良种,科学的管理,使用各种马力机械。这种种措施下来,五寨堡想要不丰收都难。

特别是黄来福还学习后世经验,创立了“十、百、千”高产创建示范田。分为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高产示范田,千亩高产示范田。这些田地中,都有大量的粮食组和农技组人员,平时投入大量的资金,引用良种,以提高平均的亩产量。一出效果,就引用到五寨堡各农场中。

总之,黄来福的经验就是高投入,高收获。不过这个经验,在眼下的大明,怕是没什么复制性,许多外地的官员听了黄来福等人的介绍后,都是无语,这么大的投入,哪个州县有这个财力?就算把经验介绍给那些小农,那些连水车都买不起,很多耕田时耕牛都没有,要将妻子作为耕牛使用的人,能有多大作为?

不过也有一些外地州县的士绅,听了五寨堡的介绍后,若有所思。这些人,无一不是各地的大地主,手中有万亩良田不足为奇,而且他们手上都有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要借鉴五寨堡成功的经验,也不是不可以,就看他们能不能突破观念,舍不舍得下这个重金了。

当然,同时他们还要解决一个问题,这些大地主,平时的田地都是租种给一些佃户,如使用大农场后,需要的人力不需要那么多,余下的佃户出于在哪?会不会为大明增加更多的流民?

要知道,这些大地主,他们可没有黄来福的好心肠,也没有五寨堡这么多的手工作坊,可以满足富余劳动力的需求。不过,这种蝴蝶翅膀的扇动,却是黄来福所控制不了的了。

第100章 又震动

公元1591年9月。

初秋,天气微有些寒意,道路两旁的白扬树和响铃树,己经开始脱落树叶,不过天气却是非常的晴朗,万里无云,清朗得让人精神快美。

从空中望下去,往不同方向去的路面上,都是如蚁般的车马。大丰收后,五寨堡内又是米商云集。眼下的五寨堡大东街,作为晋西北的粮米交易中心更是名副其实,而且这个粮米交易中心的名声还越来越响,不但传遍了山西全省,还远远地传到外省去。没办法,五寨堡连续两年的大丰收,太显眼了。

进入九月后,每天中,都从五寨堡大东街的各个牙行米铺中,运出大量的粮米。这些载运米面粮油的车马,络绎不绝地,经由五寨堡的四个城门后,或往偏关,或往河曲,保德,或往岢岚州,或往神池,宁武。更远的,甚至到了大同镇,延绥镇等地。

粮米交易的兴旺,商贾的云集,让五寨堡这个新兴之地,市面的繁华,早己超过了岢岚州,保德州,宁武关等地,隐隐有“小太原”之称。年初五寨堡的扩城后,让五寨堡内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而堡内的整洁与军户们的昂扬风貌,也让每个到五寨堡来的人,有种与别处军堡不同的感受。

9月初时,经过众屯丁们的努力,加上几台的新式五寨堡马推收割机的辅助使用,五寨堡各个农场中的秋粮早己抢收完毕,继续运入五寨堡内的粮仓中囤积。

大丰收的庆功大宴早己完成,一大批优秀的屯丁们又受到嘉奖,也让各农场的屯丁们凝聚力越来越高,对黄来福的敬颂心越来越重。

对于今年收到的九十万石粮中,黄来福的盘算是,眼下五寨堡的军户屯丁们,加30个农场,加各大畜场,加各个果园菜园中,有近万人。而这些人中,有一大半的人是有家属。此外还有一营兵近三千人,这些人,也是大半有军属。

近万户屯丁,按每人每月五斗粮算,一年基本需求为六万石粮。还有三千军士,每月一两银或是一石粮,一年需要粮近四万石。

所以黄来福今年决定留粮20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