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方哲学史 罗素-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他讲,求实这种道德义务包括两个同等的训条,即“相信真理”和“避开错误”。 

 
怀疑主义者只注意第二个训条,因而不相信一个较不慎重的人会相信的许多真理,这是 
 
不对的。假如相信真理和避免错误同等重要,那么面临二者择一时,我最好随意相信各 
 
种可能性中的一个,因为这样我便有对半的机会相信真理,可是如果悬置不决,丝毫机 
 
会也没有。 
 
    倘若认真对待这一说,结果产生的行为准则就会是一种极古怪的行为准则。假设我 
 
在火车上遇见一个陌生人,我心里自问:“他的姓名是不是叫艾本尼泽·威尔克思·史 
 
密斯?” 
 
    如果我自认我不知道,那么关于这人的姓名我确实没抱真信念。反之,如果我决定 

 
相信这就是他的名字,我倒有可能抱的是真信念。詹姆士说,怀疑主义者怕受蒙骗,由 
 
于有这种恐惧,会丢失重要的真理;他补充说:“因为希望而受蒙骗比因为恐惧而受蒙 
 
骗坏得多,这有什么证据呢?”似乎由此可见,假如我几年来一直在希望遇到一个叫艾 
 
本尼泽·威尔克思·史密斯的人,那么在我得到确凿的反证以前,与消极求实相对的积 
 
极求实就应当促使我相信我所遇到的每一个生人都叫这名字。 
 
    你会说:“可是这个实例不像话,因为你虽然不知道那个生人的名字,你总知道人 
 
当中极小一部分叫艾本尼泽·威尔克思·史密斯。所以你并不是处于在你的选择自由上 

 
所预先假定的那种完全无知的状态。”说来奇怪,詹姆士在他的通篇论文中绝不提盖然 
 
性,然而关于任何问题,几乎总可发现到某种盖然性上的考虑。姑且承认(尽管正统信 
 
徒没一个会承认),世界上的宗教哪一种也没有证据或反证。假设你是个中国人,让你 
 
跟儒教、佛教和基督教有了接触。由于逻辑规律,你不能以为这三者各是真理。现在假 
 
设佛教和基督教各有对等的可能性是真理,那么设已知两者不会全是真理,则其中之一 
 
必定是真理,因而儒教必定不是真理。假令三者都有均等的可能性,则每一个不是真理 

 
的机会要大于是真理的机会。 
 
    照这种办法,只要一容许我们提出盖然性上的理由,詹姆士的原理随即垮台。 
 
    令人难解的是,詹姆士尽管是个心理学大家,在这点上却容纳了一种异常不成熟的 
 
想法。他讲起话来,仿佛可选择的路子只有完全相信或完全不相信,把中间各种程度的 
 
怀疑置之不顾。譬如说,假设我正在从我的书架上找一本书。我心里想:“·可·能在 
 
这个架上”,于是我去瞧;但是在我看见这本书以前我并不想:“书·就·在这个架上”。 
 
我们习惯上按照种种假设去行动,但不完全像按照我们认为的确实事物去行动那样;因 

 
为按照假设行动时,我们留心注视着新的证据。 
 
    依我看来求实的训条并不是詹姆士认为的那种训条。我以为它是:“对任何一个值 
 
得你去考虑的假说,恰恰寄予证据所保证的那种程度的信任”。而如果这假说相当重要, 
 
更有进一步探寻其它证据的义务。这是明白的常识,和法庭上的程序是一致的,但是和 
 
詹姆士所介绍的程序完全不同。 
 
    把詹姆士的信仰意志孤立起来考察,对他是不公平的;这是个过渡性的学说,经过 
 
一段自然发展,结果产生了实用主义。詹姆士的著作中所表现的实用主义本来是“真理” 

 
的一个新定义。另外还有两位实用主义的主将,即E.C.S.席勒和杜威博士。下一章 
 
中要讨论杜威博士;席勒和其他两人比起来地位差一些。在詹姆士和杜威博士之间,有 
 
一种着重点上的差异。杜威博士的见地是科学的,他的议论大部分出自对科学方法的考 
 
察;但是詹姆士主要关心宗教和道德。粗略地讲,任何有助于使人有道德而幸福的学说, 
 
他都乐于提倡;一个学说假若如此,按照他所使用的“真理”一词的意义来说便是“真 
 
理”。 
 
    据詹姆士说,实用主义的原理最初是C.S.皮尔斯提出的,凭皮尔斯主张,在我们 

 
关于某个对象的思维中要想做到清晰,只须考察一下这对象可能包含什么想得到的实际 
 
效果。为说明这一点,詹姆士讲哲学的职能就是弄清假若这个或那个世界定则是真理, 
 
对你我有什么关系。这样,理论就成了工具,不再是对疑难事物的解答。 
 
    据詹姆士讲,观念只要帮助我们同自己的经验中其他部分发生满意的关系,便成为 
 
真的:“一个观念,只要相信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好处,便是‘真的’。”真原是善的一 
 
个别种,并不是单独的范畴。真是发生于观念的事;事件·使观念·成·为真的。依主 

 
智主义者的说法,真观念必须符合实际,这是对的; 
 
    但所谓“符合”并不是“摹写”的意思。“在最广的意义上所谓‘符合’实际,意 
 
思只能指一直被引导到实际,或被引导到实际的周围,或者指与实际发生这样一种实行 
 
上的接触:处理实际或处理与实际相关连的某种事物,比不符合的情况下要处理得好。” 
 
他补充说:“所谓‘真’无非是我们的思考方法中的方便手段,……就终久结局和事物 
 
经过的全程来看。” 
 
    换句话说,“我们的追求真理的义务为我们做合算的事这个一般义务的一部分。” 

 
    在关于实用主义与宗教的一章中,他总结收获。“任何一个假说,如果由它生出对 
 
生活有用的结果,我们就不能排斥它。”“有神这个假说如果在最广的意义上起满意的 
 
作用,这假说便是真的。”“根据宗教经验所供给的证据,我们满可以相信神灵是存在 
 
的,而且正按照和我们的理想方针相似的理想方针从事拯救世人。” 
 
    在这个学说中,我发觉依理智来讲有若干重大的困难之点。这学说假定一个信念的 
 
效果若是好的,它就是“真理”。 
 
    若要这个定义有用(假使它不是有用的,就要被实用主义者的检验所否定),我们 

 
必须知道:(甲)什么是好的,(乙)这个或那个信念的效果是什么;我们必须先知道 
 
这两件事,才能知道任何事物是“真的”,因为只有在我们决定了某个信念的效果是好 
 
的之后,我们才有权把这信念叫作“真的”。这一来,结果就复杂化得难以想像。假设 
 
你想知道哥伦布是否在1492年横渡了大西洋。你不可照旁人的作法,在书里查找。你应 
 
当首先探听一下这个信念的效果是什么,这种效果和相信哥伦布在1491年或1493年作了 
 
航行的效果有何不同。这已经够困难了,但是从道德观点权衡这些效果更加困难。你可 

 
能说分明1492年有最好的效果,因为它让你在考试中可以得到高分数。但是,假若你讲 
 
了1491年或1493年,你的考试竞争者就会胜过你,而他们却可能认为他们不成功而你成 
 
功从道德上讲是可叹的。撇开考试不谈,除了就历史学家来说,我想不出这个信念有任 
 
何实际效果。 
 
    但是麻烦还不止于此。你必须认为你从道德上和事实上对某个信念的后果所作的估 
 
计是真的。因为假若是假的,你用来支持你的信念是真的那种议论便错了。但是所谓你 
 
的关于种种后果的信念是真的,根据詹姆士的讲法,便等于说·这·信·念有良好的后 

 
果,而这点如果是真的,又必须有良好的后果,如此下去无穷无尽。这显然是不行的。 
 
    还有一个困难点。假设我说曾有过哥伦布这么一个人,人人会同意我所说的事情是 
 
真的。但是为什么是真的?那是由于生活在四百五十年前的某个有血有肉的人——总之, 
 
并不是由于我的信念的效果,而是由于它的原因。如果按照詹姆士下的定义,难保不发 
 
生这种事:虽然事实上A不存在,而“A存在”却是真的。我一向总感到有圣诞老人这一 
 
假说“在最广的意义上起满意的作用”;所以,尽管圣诞老人并不存在,而“圣诞老人 

 
存在”却是真的。詹姆士说(我重引一遍): 
 
    “有神这个假说如果在最广的意义上起满意的作用,这假说便是真的”。这句话把 
 
神是否真在天国的问题当成无关紧要,干脆略掉了;假如神是一个有用的假说,那就够 
 
了。神这位宇宙造物主被忘到脑后;记得的只有神的信念、以及这信念对居住在地球这 
 
样一颗小小行星上的人类的影响。难怪教皇谴责了对宗教的实用主义的辩护。 
 
    于是我们谈到詹姆士的宗教观与已往信宗教的人的宗教观的一个根本区别。詹姆士 
 
把宗教当作一种人间现象来关心宗教,对宗教所沉思的对象却不表示什么兴趣。他愿人 

 
们幸福,假若信仰神能使他们幸福,让他们信仰神好了。到此为止,这仅是仁爱,不是 
 
哲学;一说到这信仰使他们幸福便是“真的”,这时就成了哲学。对于希求一个崇拜对 
 
象的人来说,这话不中意。他不愿说:“我如果信仰神,我就幸福”;他愿意说:“我 
 
信仰神,所以我幸福”。他如果信神,他之信神就如同信罗斯福或丘吉尔或希特勒存在 
 
一样;对他说来,神乃是一个现实的存在者,不仅仅是人的一个具有良好效果的观念。 
 
具有良好效果的是这种真诚信仰,而非詹姆士的削弱无力的代替品。显然,我如果说 

 
“希特勒存在”,我并没有“相信希特勒存在的效果是好的”这个意思。在真诚的信徒 
 
看来,关于神也可以这么讲。 
 
    詹姆士的学说企图在怀疑主义的基础上建造一个信仰的上层建筑,这件事和所有此 
 
种企图一样,有赖于谬误。就詹姆士来说,谬误是由于打算忽视一切超人类的事实而生 
 
的。贝克莱派的唯心主义配合上怀疑主义,促使他以信仰神来代替神,装作好像这同样 
 
也行得通。然而这不过是近代大部分哲学所特有的主观主义病狂的一种罢了。 
 
第三十章 约翰·杜威 
 
      约翰·杜威(John Dewey)生于1859年,一般公认他是美国现存的首屈一指的哲学 
 
家。这个评价我完全同意。他不仅在哲学家中间,而且对研究教育学的人、研究美学的 
 
人以及研究政治理论的人,都有了深远的影响。杜威是个品性高洁无比的人,他在见解 
 
上是自由主义的,在待人接物方面宽宏而亲切,在工作当中孜孜不倦。他有许多意见我 
 
几乎完全赞同。由于我对他的尊敬和景仰,以及对他的恳挚亲切的个人感受,我倒真愿 
 
和他意见完全一致,但是很遗憾,我不得不对他的最独特的哲学学说表示异议,这学说 

 
就是以“探究”代替“真理”,当作逻辑和认识论的基本概念。 
 
    杜威和威廉·詹姆士一样,是新英格兰人,继续百年前的伟大新英格兰人的一些后 
 
代子孙已经放弃的新英格兰自由主义传统。杜威从来不是那种可称为“纯粹”哲学家的 
 
人。特别是教育学,一向是他的一个中心兴趣,而他对美国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 
 
个人虽然相形见绌,也曾努力要对教育起一种和他的影响很类似的影响。或许他和我一 
 
样,对那些自称遵循他的教导的人的实际作法不是总满意的,但是在实践上任何新学说 
 
都势必容易有某种逾越分寸和过火的地方。 

 
    不过这件事并不像有人可能认为的那么关系重大,因为新事物的缺陷和传统事物的 
 
缺陷比起来,太容易看到了。 
 
    ①②“新英格兰”为美国东北部佛蒙特(Vermont)等六个州的总称;杜威生于佛蒙 
 
特州的伯灵顿(Burlington)。——译者 
 
  杜威已于1952年去世。——译者 
 
  杜威在1894年作了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当时教育学为他讲授的科目之一。他创立 
 
了一个革新的学派,关于教育学方面写了很多东西。这时期他所写的东西,在他的《学 
 
校与社会》(The Schooland Society)(1899)一书中作了总结,大家认为这本书是他 

 
的所有作品中影响最大的。他一生始终不断在教育学方面有所著述,著述量几乎不下于 
 
哲学方面的。 
 
    其它社会性的、政治性的问题,在他的思想中一向也占很大的地盘。和我一样,他 
 
访问俄国和中国受了很大影响,前者是消极的影响,后者是积极的影响。他是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一个不由衷的支持者。他在关于托洛茨基被断认的罪名的调查上起了重要作用, 
 
虽然他确信对托洛茨基的控告是没有根据的,但他并不认为假使列宁的后继者不是斯大 
 
林而是托洛茨基,苏维埃制度就会是美满的制度。他相信了通过暴力革命造成独裁政治 

 
不是达到良好社会的方法。虽然他在一切经济问题上都非常主张改进,但他从来不是马 
 
克思主义者。有一次我听他说,他既然好不容易从传统的正统神学中把自己解放出来, 
 
就不去用另一套神学作茧自缚。在所有这些地方,他的观点和我个人的几乎完全相同。 
 
    从严格的哲学的观点来看,杜威的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在于他对传统的“真理”概念 
 
的批评,这个批评表现在他称之为“工具主义”的理论中。大多数专业哲学家所理解的 
 
真理是静止而定局的、完全而永恒的;用宗教术语来说,可以把它与神的思维同一化, 

 
与我们作为理性生物和神共有的那种思维同一化。真理的完美典型就是九九乘法表,九 
 
九表精确可靠,没有任何暂时的渣滓。自从毕达哥拉斯以来,尤其自从柏拉图以来,数 
 
学一向跟神学关连在一起,对大多数专业哲学家的认识论有了深刻影响。杜威的兴趣不 
 
是数学的而是生物学的兴趣,他把思维理解为一种进化过程。当然,传统的看法会承认 
 
人所知的逐渐多起来,但是每件知识既得到之后,就把它看成最后确定的东西了。的确, 
 
黑格尔并不这样来看人类的知识。他把人类的知识理解为一个有机整体,所有部分都逐 

 
渐成长,在整体达到完全之前任何部分也不会完全。但是,虽然黑格尔哲学在杜威青年 
 
时代对他起过影响,这种哲学仍然有它的“绝对”,有它的比时间过程实在的永恒世界。 
 
这些东西在杜威的思想中不会有地位,按杜威的思想,一切实在都是有时间性的,而所 
 
谓过程虽然是进化的过程,却不是像黑格尔讲的那种永恒理念的开展。 
 
    到此为止,我跟杜威意见一致。而且我和他意见一致的地方还不止于此。在开始讨 
 
论我和他意见相左之点以前,关于我个人对“真理”的看法我要略说几句。 
 
    头一个问题是:哪种东西是“真的”或“假的”呢?最简单不过的答案就是:句子。 

 
“哥伦布在1492年横渡了大洋”是真的;“哥伦布在1776年横渡了大洋”是假的。这个 
 
答案是正确的,但是不完全。句子因为“有意义”,依情况不同或真或假,而句子的意 
 
义是与所用的语言有关的。假如你把关于哥伦布的一个记述译成阿拉伯文,你就得将 
 
“1492年”改换成回历纪元中相当的年份。不同语言的句子可以具有相同的意义,决定 
 
句子是“真”是“假”的不是字面,而是意义。你断言一个句子,你就表达了一个“信 
 
念”,这信念用别种语言也可以同样表达得好。“信念”无论是什么,总是“真的”或 

 
“假的”或“有几分真的”东西。这样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去考察“信念”。 
 
    可是一个信念只要相当简单,不用话表达出来也可以存在。不使用言语我们便很难 
 
相信圆周和直径的比大约是3。 
 
    14159,或相信凯撒决心渡过卢必康河时决定了罗马共和政体的命运。但在简单的情 
 
况,不表诸言语的信念是常见的。例如,假设当你下楼梯时关于什么时候下到了底这件 
 
事你出了错:你按照适合于平地的步态走了一步,扑通一交跌下去。结果大大吓了一跳。 
 
你自然会想,“我还以为到了底呢”,其实你方才并没有想着楼梯,不然你就不会出这 

 
个错了。你实际还没有下到底,而你的肌肉却照适合于到底的方式作了调节。 
 
    闹出这个错误的与其说是你的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