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方哲学史 罗素-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福呢,还是不幸呢?这是无关重要的。但是如果我是有德的话,我就要采取一种我相 

 
信可以使他幸福的行为,因为这就是道德律所吩咐的。我不能使A先生有德,因为他的德 
 
行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但是我可以做某些事情有助于使他幸福,或者富有,或者博学, 
 
或者健康。因此,斯多葛派的伦理学就可以表述如下:有些事情被世俗认为是好东西, 
 
但这是一个错误,真正·是善的乃是一种要为别人去取得这些虚伪的好东西的意志。这 
 
种学说并不包含有逻辑上的矛盾,但是如果我们真正相信通常所认为的好东西都是毫无 
 
价值的话,那末这种学说就丧失了一切的可信性了;因为在这种情形之下,有德的意志 

 
就可以同样地朝向着迥然不同的其他目的。 
 
    实际上,斯多葛主义里有着一种酸葡萄的成份。我们不能够有福,但是我们却可以 
 
有善;所以只要我们有善,就让我们装成是对于不幸不加计较吧!这种学说是英勇的, 
 
并且在一个恶劣的世界里是有用的;但是它却既不是真实的,而且从一种根本的意义上 
 
来说,也不是真诚的。 
 
    虽然斯多葛派的主要重点是在伦理方面,但是他们的教导有两个方面在其他的领域 
 
里是产生了结果的。一个方面是知识论,另一个方面是自然律和天赋人权的学说。 
 

    在知识论方面,他们不顾柏拉图而接受了知觉作用;他们认为感官的欺骗性实际上 
 
乃是虚假的判断,只要稍微用心一点就可以避免。有一个斯多葛派的哲学家,即芝诺的 
 
及门弟子斯非鲁斯曾被国王托勒密请去宴会,国王在倾听了这种学说之后送给了他一个 
 
蜡做的石榴。这位哲学家想要吃这个石榴,于是国王就笑他。他就回答说,他不能确定 
 
它是不是一个真石榴,但是他认为在王宫的筵席上任何不能吃的东西大概是不会拿上来 
 
的,他的这段答话就是援用斯多葛派对于那些根据知觉可以确切知道的事物与那些根据 

 
知觉仅仅是或然的事物这二者之间所做的区别的。总的说来,这种学说是健康的、科学 
 
的。 
 
    他们在知识论方面的另一种学说影响就更大,但问题也更多。那就是他们信仰先天 
 
的观念与原则。希腊的逻辑完全是演绎的,这就发生了关于最初的前提的问题。最初的 
 
前提必须是,至少部分地必须是普遍的;而且又没有方法可以证明它们。斯多葛派认为 
 
有某些原则是明白得透亮的,是一切人都承认的;这些原则就可以作为演绎的基础,象 
 
在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一书里那样。同样地,先天的观念也可以作为定义的出发点。 

 
这种观点是被整个的中世纪,也甚至于是被笛卡尔,所接受了的。 
 
    象十六、十七、十八世纪所出现的那种天赋人权的学说也是斯多葛派学说的复活, 
 
尽管有着许多重要的修正。是斯多葛派区别了jusnaturale(自然法)与jusgentium(民 
 
族法)的。自然法是从那种被认为是存在于一切普遍知识的背后的最初原则里面得出来 
 
的。斯多葛派认为,一切人天生都是平等的。马尔库斯·奥勒留在他的《沉思集》一书 
 
里拥护“一种能使一切人都有同一法律的政体,一种能依据平等的权利与平等的言论自 
 

由而治国的政体,一种最能尊敬被统治者的自由的君主政府”。这是一种在罗马帝国不 
 
可能彻底实现的理想,但是它却影响了立法,特别是改善了妇女与奴隶的地位。基督教 
 
在接受斯多葛派的许多东西的同时,也接受过来了斯多葛派学说中的这一部分。最后到 
 
了十七世纪,向专制主义进行有效斗争的时机终于到来了,于是斯多葛派关于自然法与 
 
天赋平等的学说就披上了基督教的外衣,并且获得了在古代甚至于是一个皇帝也不能赋 
 
给它的那种实际的力量。 
 
    = 
 

  ①吉尔伯特·穆莱:《斯多葛派哲学》(1915年),第25页。 
 
    ①关于下文的资料,可参阅比万《晚期希腊宗教》一书,第1页以下。 
 
    ①见巴尔特(Barth)《斯多葛派》,1922年,斯图加特,第四版。 
 
    ②比万,《斯多葛派与怀疑派》,第88页。 
 
    ①他估计从加狄士向西方航行70,000里(Stade)就可以到达印度。“这种说法乃 
 
是哥伦布信念的最后根据”。塔因,《希腊化文明》,第249页。 
 
    ①以上关于波昔东尼的叙述,主要是根据艾德文·比万《斯多葛派与怀疑派》一书 
 

的第三章。 
 
    ②传说事在公元61年。——译者 
 
  ①罗斯多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第179页。 
 
    ①引自奥德斯,同书,第225…226页。 
 
    ①同上书,第251页。 
 
    ②引自奥德斯,同书,第280页。 

第二十九章 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 
 
      罗马帝国曾或多或少地以各种不同的路径影响了文化史。 
 
    首先:是罗马对于希腊化思想的直接影响。这一方面不太重要,也并不深远。 
 
    其次:是希腊与东方对于罗马帝国西半部的影响。这一方面则是深远而持久的,因 
 
为其中包括有基督教在内。 
 
    第三:是罗马悠久的和平对于传播文化以及对于使人习惯于与一个单一的政府相联 
 
系着的单一的文明这一观念,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四:是希腊化文明传布到回教徒的手里,又从回教徒的手里最后传至西欧。 

 
    在考查这些影响之前,先简述一下政治史将会是有益的。亚历山大的征服并没有触 
 
及西地中海;公元前三世纪之初,西地中海为两个强大的城邦,即迦太基与叙拉古,所 
 
控制。在第一次与第二次布匿战争时(公元前264…261与218…201年),罗马征服了叙拉 
 
古并使迦太基沦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征服了马其顿王朝的各个国家, 
 
——埃及则作为一个附属国确乎是不绝如缕地一直存在到克娄巴特拉死时(公元前30年) 
 
为止。西班牙是在对汉尼拔的战争中附带被征服的;法兰西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叶被凯撒 

 
征服的,大约一百年之后英格兰也被征服了。罗马帝国极盛时期的疆界在欧洲是莱茵河 
 
与多瑙河,在亚洲是幼发拉底河,在北非是大沙漠。 
 
    罗马帝国主义在北非也许是表现得最好的,(北非在基督教史上的重要性在于它是 
 
圣赛普勒安与圣奥古斯丁的家乡,)这儿在罗马之前和罗马以后都是大片荒芜的地区, 
 
但这时变成了肥沃的地区并维持着许多人口众多的城市。从奥古斯都即位(公元前30年) 
 
至公元后三世纪的动乱为止,罗马帝国在这两百多年之中大体上是稳定的、和平的。 
 
    同时,罗马国家的体制也经历了重要的发展。起初罗马是一个很小的城市国家,与 

 
希腊的那些城市国家,特别是象斯巴达那样的城市国家,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也并不 
 
依靠着对外的贸易。国王也象荷马时期的希腊国王一样,早已被贵族的共和国所代替了。 
 
当体现在元老院里的贵族成份还依然强大的时候,就已经逐渐地增加了民主的成份;这 
 
一妥协的结局曾被斯多葛派的潘尼提乌(波里比乌和西塞罗都重复着他的观点)视为是 
 
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种成份的理想结合。但是征服却打破了这种极其不稳定的平 
 
衡;它给元老阶级带来了新的巨大的财富,其次在稍小的程度上也给称为ldquo;骑士r 

 
dquo;的上层中等阶级带来了财富。意大利的农业本来是操在小农们的手里,他们以自 
 
己的极其家庭的劳动来进行耕作;但现在农业已经成为属于罗马贵族使用奴隶劳动来种 
 
植葡萄与橄榄的大地产的事情了。结果就是,不顾国家利益与臣民幸福、只知寡廉鲜耻 
 
以求个人发财致富的元老院,竟成为事实上无所不能的了。 
 
    公元前二世纪后半叶格拉古兄弟所发动的民主运动,引致了一系列的内战;最后— 
 
—就象在希腊所常见的一样——便是ldquo;僭主制rdquo;的确立。看起来令人惊异的 
 
是,在希腊只限于很微小的地区上的那些发展,现在竟以这样巨大的规模而重演。尤里 

 
乌斯·凯撒的继承人与养子奥古斯都以公元前30年至公元后14年在位,他终于结束了内 
 
争和(除了少数的例外)对外的征战。自从希腊文明开始以来,古代世界第一次享受了 
 
和平与安全。 
 
    有两件东西摧毁了希腊的政治体系:第一是每个城邦之要求绝对的主权,第二是绝 
 
大多数城邦内部贫富之间残酷的流血斗争。在征服了迦太基与希腊化的各国之后,前一 
 
个原因就不再搅扰世界了,因为对罗马已经不可能再进行有效的抵抗。但是第二个原因 
 
却仍然继续存在着。在内战里,某一个将军可以宣布自己是元老院的战士,而另一位将 

 
军又宣布自己是人民的战士。胜利归于能以最高的代价收买兵士的人。兵士们不只是要 
 
金钱和掠夺,而且还要恩赐的土地;因此每一次内战的结束都是正式地以法令来废除许 
 
多原来在名义上是国家佃户的土地所有者,以便为胜利者的军人让位。进行战争的费用, 
 
是由处决富人并没收其财产来支付的。这种灾难性的制度是不大容易结束的;但最后出 
 
乎每个人的意料之外,奥古斯都的胜利竟是如此之彻底,以致于再也没有竞争者能向他 
 
所要求的权力挑战了。 
 
    对整个罗马世界来说,竟然发见内战时期已告结束,这来得好象是一场意外,除了 

 
少数的元老党而外大家全都欢欣鼓舞。对每一个人来说,这真是一场深沉的苏息,罗马 
 
在奥古斯都之下终于成就了希腊人和马其顿人所枉然追求过的、而罗马在奥古斯都之前 
 
亦未能成就的稳定与秩序。据罗斯多夫采夫说,共和时期的罗马给希腊ldquo;所带来的 
 
除了贫困、破产与一切独立政治活动的停顿而外,并没有任何新的东西。rdquo;①奥古 
 
斯都在位的时期,是罗马帝国的一个幸福时期。各省区的行政组织多少都照顾到了居民 
 
的福利,而不单是纯粹掠夺性的体制了。奥古斯都不仅在死后被官方所神化,而且在许 

 
多省份的城市里还自发地被人认为是一个神。诗人们歌颂他,商人阶级觉得普遍的和平 
 
是便利的,甚至连奥古斯都是以一切表面的尊敬形式在应付着的元老院也乘此机会把各 
 
种荣誉和职位都堆在他的头上。 
 
    但尽管世界是幸福的,然而某些生趣已经丧失了,因为人们已经更爱安全而不愿冒 
 
险了。在早期,每个自由的希腊人都有机会冒险;腓力普和亚历山大结束了事情的这种 
 
状态,在希腊化的世界中唯有马其顿的君王们才享有无政府式的自由。希腊世界已经丧 
 
失了自己的青春,而变成为犬儒的或宗教的世界了。要在地上的制度之中实现理想的那 

 
种希望消逝了,就连最优秀的人也随之而丧失了他们的热诚。天堂对苏格拉底来说,是 
 
一个他可以继续进行论辩的地方,但是对于亚历山大以后的哲学家们来说,它却是与他 
 
们在地上的生活大为不同的某种东西了。 
 
    后来在罗马也有同样的发展,但却采取了不那么苦痛的形式。罗马并没有象希腊那 
 
样地被人征服,而且相反地还有着顺利成功的帝国主义的刺激。在整个内战时期里,对 
 
于混乱无秩序应该负责的乃是罗马人。希腊人屈服于马其顿人之后,并没有得到和平与 
 
秩序;然而希腊人和罗马人一旦屈服于奥古斯都之下,便都获得了和平与秩序。奥古斯 

 
都是一个罗马人,大多数罗马人之向他屈服都是心甘情愿的,而不仅。仅。是由于他那优 
 
越的威力的缘故;何况他还煞费苦心地在掩饰他的政府的军事基础,并使之依据于元老 
 
院的法令。元老院所表示的种种阿谀奉承,毫无疑问是言不由衷的;但是除了元老阶级 
 
以外,却并没有一个人因此而感到屈辱。 
 
    罗马人的心情很象是十九世纪法国的jeune hommerangé;(生活整饬的青年), 
 
他们经过了一番恋爱的冒险之后,就在一场理性的婚姻上面稳定了下来。这种心情尽管 
 
是称心满意的,但却不是有创造性的。奥古斯都时期的大诗人都是在比较动乱的时代里 

 
面造就出来的;荷拉士亡命于腓力比,他和魏吉尔两个人的田庄都被籍没并分给了胜利 
 
的军人。奥古斯都为了使国家稳固,也多少在表面上努力要恢复古代的信仰,因此也就 
 
必须对自由研究采取颇为敌视的态度。罗马世界开始变得刻板式的了,这一过程在以后 
 
各个皇帝的时期都一直在继续着。 
 
    奥古斯都最初的一些继承者们,任性地对元老们以及对紫色皇袍的可能竞争者们采 
 
用了种种骇人听闻的残酷办法。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时期的为政不仁也蔓延到了各个省 
 
区;但是大体上,奥古斯都所创立的行政机器仍然继续运行得很好。随着公元98年图拉 

 
真的即位就开始了一段更好的时期,这段时期延续到公元180年马尔库斯·奥勒留逝世时 
 
为止。这一段时期里的罗马帝国政府,正象是任何专制政府所可能的那样好。反之,第 
 
三世纪则是一个灾难惨重的时期。军队认识到了自己的威力,便视金钱以及能否允诺他 
 
们一生不作战为转移而拥戴某个皇帝或者废黜某个皇帝,于是军队也就不再成为有效的 
 
战斗力量了。野蛮人来自北方和东方,侵入并掠夺罗马的领土。军队一心计较私利与内 
 
哄而无力抵抗。整个的财政体系瓦解了,因为收入已经极大地减少,同时劳而无功的战 

 
争以及收买军队又使得支出大为增加。战争而外,疫疠也大大地减少了人口。看来似乎 
 
罗马帝国就要倾颓了。这种结局却被两个能干的人物给避免了,这两个人就是戴克里先 
 
(公元286…305)和君士坦丁,后者的无可争执的御位是自公元312年直至337年为止。这 
 
时候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大致上相当于希腊语和拉丁语的两部分。君士坦丁在拜占庭 
 
建立了东部帝国的首都,并为它起了一个新名字叫作君士坦丁堡。戴克里先有一个时候 
 
改变了军队的性质,从而约束了军队;但从他以后,最能作战的武力便都是由野蛮人, 

 
主要的是日耳曼人,所组成的,一切高级指挥的职务也都向他们开放。这显然是一种危 
 
险的办法,而五世纪初它便产生了它那自然的结果。野蛮人终于决定为自己作战要比为 
 
罗马主子作战更为有利。可是,它为它的目的而效力了一个多世纪。戴克里先的行政改 
 
革同样也有一个短期的成功,但是终于也同样带来了灾难。罗马的体制是允许各城市有 
 
地方自治政府的,并让地方官吏自己去收税,只有每个城上缴的税额总数才由中央当局 
 
规定。这种体制在繁荣时期一直运用得很好,但是现在到了帝国枯竭的时期,所需的收 

 
入已经多得非使用过度的压榨就不能供应了。市政当局都是个人对收税负责的,便都纷 
 
纷逃亡以避免向上交纳。戴克里先强迫家道殷实的公民担任市政职务,并规定逃亡是非 
 
法的。他又出于同样的动机而把农村居民转化为农奴,把他们束缚在土地上并禁止迁移。 
 
这种体制也被后来的皇帝们所保留下来。君士坦丁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采用基督教为国教, 
 
这显然是因为大部分兵士都是基督教徒的缘故①。这一措施的结果就是当五世纪日耳曼 
 
人摧毁了西罗马帝国的时候,它的威信也使得日耳曼人接受了基督教,从而便为西欧保 

 
存下来了那些曾为教会所吸收了的古代文明。 
 
    划归罗马帝国东半部的领土,启发展却有不同。东罗马帝国的疆域虽然不断缩小 
 
(除了六世纪查士丁尼暂时性的征服而外),但它却一直存在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 
 
耳骗人征服为止。然而往昔东部的罗马省份,包括非洲和位于西方的西班牙在内,都变 
 
成了回教世界。阿拉伯人与日耳曼人不同,他们摒弃了那些被他们所征服的人民的宗教, 
 
但是接受了被征服者的文明。东罗马帝国的文明是希腊的而不是拉丁的,因而自七世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