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七零俏佳人-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爷爷喝完,我再喝。”喜儿小手儿抱着水缸子,递到爷爷嘴边。

然后慢慢从爷爷怀里滑出来,都二十几的人了,咋这么娇气了?

难道真是因为太累?

喜儿知道,自己是想家了,很想很想!

刚好在自己情绪最低迷的时候,田老爷子的山楂丸直接将这几日的不安和恐惧直接点爆了。

正因为太了解这个年代,所以每日更是活的胆战心惊。

可自己除了想家,但更想活下去,因为只有活下去,才有再次见到家人的可能。

还有空间的秘密,虽然是个作弊的利器,但却又要时刻担心不被发现,一个不小心就会招来大祸。

张家父子也不过刚刚认识,虽然每日生活在一起,内心依旧时刻警惕着。

看完爷爷的日记,即便是最好的兄弟又如何,为了填饱肚子,什么感情,血缘统统都要靠边站。

喜儿的内心深处更加恐惧的是,这个世界会不会因为自己这只小蝴蝶的到来,而改变了爷爷原本的生活轨迹?

是否能不出意外,等着自己?

一个又一个的担忧,就像不断积蓄的炸药,沉甸甸的压在喜儿的心里。

不得不承认,喜儿已经算是坚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娇娇女,突然面对这样的困境,一直坚持到现在,才稍微泄露一些情绪。

(猫儿:喜儿同志是坚强滴,是值得表扬滴!)

(喜儿:那你能不能别设定那些坑爹的情节?让我活的容易点儿,行么?)

(猫儿讪讪滴笑:嘿嘿,一切根据读者需要,加油哟!)

(喜儿怒吼道:作者君,你就是坑,巨大的坑!)

(……喜儿的吼声在头顶不断回荡,迟迟等不来猫儿的回应。)

谢过阎记老头儿的热心,喜儿重新收拾情绪,在老爷子的担忧中,再次露出甜甜的笑容。

闪亮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逗弄着爷爷,老爷子的脸色也终于多云转晴。

“走,爷爷说买糖给我吃的。”小手牵大手,再未松开……

“喵~喵~”杂货铺的柜台上,竟然趴着一只慵懒的小花猫!

猫妞儿说

猫儿如果想挑战新人榜,大家会支持么?

第十四章 蔬菜种子

柜台边上坐着一位干净的老太太,穿着对襟小袄,正有一下没一下地帮小花猫儿梳理着毛发。

那小花猫趴在柜台上,蜷曲着身子,偎依在老太太的身旁,对光顾的客人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老太太不时的跟小花猫说上几句:“咪,咪咪乖,咪咪乖!”

老太太的领子、袖子上还装点上了很有特点的花边,一块干净的手帕插在小袄的前胸,颇有二三十年代大家闺秀的模样。

喜儿一下子就对这位老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安徽淮北的农村,这样的老太太是很少见到的,或者说全国的农村,像这样的老太太都很少见到。

老太太说话软软的,脸上皮肤保养的也很好,光泽透亮,可以看出年轻时很有姿色。

喜儿牵着爷爷的手,走近这个小杂货铺。

一眼就能看出当家人是操持着小杂货铺的行家里手。

柜台是用泥巴垒起来的,面上放着一块黑黑厚厚的大木板做台面。

几经风雨,柜台的台面已经磨得光溜溜的,顺着柜台下面放着几口小坛,分别盛满了酒,酱油,洋油等。

紧挨后面的,是一排货架,上面整整齐齐的放着糖果,纸烟,花巾,锅碗瓢盆等等淮北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奶奶,我想买点儿盐。”喜儿清亮的嗓音一下子将老奶奶的注意力,从猫转移到了她身上。

“呵呵,真是个喜人的小姑娘,白白嫩嫩的。”老奶奶站起身来,从后面的货架上端出一个罐子来。

“喜儿,不是说买糖吗?怎么买盐了?”老爷子觉得很诧异。

“爷爷,家里盐快吃完了,咱们下次来再买糖吧。”喜儿笑嘻嘻的看着爷爷,然后转头看向老奶奶。

田老爷子被喜儿的话,一下子撞得心里软软的,伸手轻轻捏着喜儿的小耳朵。

“奶奶,我要半斤盐,还要三两花生油”

马上要秋收,肯定很累!

不能经常吃荤,但油一定要比平时多放些,不然身子肯定受不住。

别人管不着,但是爷爷年纪越来越大,长时间的体力劳动不及时补充营养,肯定吃不消。

待会儿再去看一下肉摊子,如果有板油就更好了。

熬出来的油渣还能做烙饼的馅儿,听爷爷说,那味道到现在都还无限回味呢。

“小小的姑娘,就开始操心家里的生计,真厉害呀!”杂货店的老奶奶摸摸喜儿不到柜台的小脑袋。

“呵呵,是呀!咱孙女儿可懂事了,给,以后爷爷就给你掌管咱家的生计了。”田老爷子从怀里掏出之前的格子手绢。

喜儿也不客套,接过来数了数里面的钞票,不到三块钱。

仰天长叹,钱哪,钱哪,你在哪儿?

“对了,老奶奶,您这儿收小鱼虾吗?”喜儿突然想起自己怀里还有包东西呢。

“啥鱼虾呀?”老奶奶笑眯眯的看着眼前的小女孩儿。

喜儿赶紧掏出来,打开白净的小布包,递给她。

其实也就不到一碗的小鱼虾,但如今啥都缺,也就啥都不嫌少。

老奶奶还没接过来,倒是把小花猫给引过来了。

喵~喵~叫得欢快。

“嗯,处理的很干净,闻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海盐的味道。”喜儿暗地里吐吐舌头,这老奶奶的鼻子真灵呀!

“那您这里收吗?平时我会网一些小鱼小虾,能换点儿盐油也是可以的。”

不懂是喜儿眼中的渴望太强烈,还是老奶奶真的很喜欢。

“我收了,以后如果你送来的都是这样的质量,我给你包干。”

一听完,喜儿一碰三尺高,只差原地转圈了。

“咱们喜儿越来越能干,都能赚钱养家了。”老爷子眼圈都红了,摸摸喜儿的脑袋,喃喃道。

“爷爷,我平时也干不了地里的活儿,在小沟里网点儿鱼虾也不费什么功夫。再说了,不是还有张逸吗?”说完,嘿嘿的傻笑。

心想,别的先不管,先找个理由那金毛搜罗的那堆鱼虾先处理了。

有些日子没进去了,估计量肯定不少。

“奶奶,多少您都要吗?”喜儿需要再次确认。

“你看这条街,就我这一家杂货铺,如果你的货好,肯定不愁卖的,更何况价格也不高不是吗?”

看着老奶奶慈眉善目,但做起生意来,还是一把好手呢!

“嘿嘿,奶奶定价,多少都行。我就是想给爷爷打二两油,改善一下生活。”喜儿把球又抛了过去。

“真是个调皮的丫头,这次你的鱼虾不多,我折合你二两盐的价格,你看成么?如果你真的量大,咱们再具体谈。”老奶奶抱着小花猫,依旧是笑眯眯的样子。

喜儿点点头,反正空间里多的是,重要的是找个寄卖的地方。

田老爷子长叹一口气,这还是自己那个乖巧的喜儿么?

在生活的逼迫下,竟然成熟至此!

看着她有模有样的跟店主攀谈,商讨,但为什么总觉得眼睛涨得难受?

喜儿从手绢里数出五毛钱递给老奶奶,花生油是八角五分钱一斤,老奶奶只算八角。

喜儿买了半斤,加上盐的钱刚好。

田老爷子转身偷偷擦了把脸,重新绽放脸上的菊花。

“来,给爷爷拿,以后喜儿就是咱家的小管家婆罗~”

喜儿乐得空手,走之前和老奶奶打招呼,约定过一个星期,再送点儿鱼虾过来。

刚准备走,见到角落有个大大的瓦罐子,好奇的问是什么?

“这是我老婆子自己腌制的咸菜,平时拿来送粥还是不错的。”门外进来一个干净利落的老爷爷,听这话应该是这家的当家的。

喜儿听说能卖,又花了四毛钱买了四斤,这东西既送饭又能补充盐分,农家必备。

但之前喜儿一个小孩子,哪里会种菜?更加不会腌制这些。

田老爷子就更是一窍不通,一到冬天,吃啥都要买。

喜儿打定主意,回去就让一块菜园子出来,反正离村里又远,不怕被揪小辫子。

冬天其实也是可以种菜的,只要照顾的好,过年的时候说不定还能见点儿绿色。

老爷子今天赶集的主要目的就是修农具,所以这时候爷孙俩也不着急,东瞅瞅西看看。

种子?喜儿眼睛一亮。

是刚才那位卖菠菜的老奶奶,面前摊着几小撮不知名的种子,真是睡觉递上枕头。

猫妞儿说

今天第二更,猫儿有木有棒棒哒~~

第十五章 人拉犁

喜儿挤进去蹲着研究了一会儿,依旧没搞清楚。

前世最多在家里的阳台上养养花,种种草,爷爷在的时候还会种点儿小葱什么的。

自从爷爷走了,阳台就再无人打理,花草全都死光了。

小学时,老师就教导喜儿:不耻下问!

问爷爷肯定是没用滴,只能问卖主。

“奶奶,这都是什么种子啊?”

“菠菜,香菜种子。”老奶奶乡音很重,直到爷爷翻译,喜儿才听明白。

最后肯定是要收入囊中,田老爷子欲言又止。

孙女儿和自己差不多,都是韭菜和小麦都分不清的人,买这些种子有啥用?

而且买这些种子的钱,都可以买一大堆青菜了。

喜儿掏钱的时候,也心痛万分,但要从长远考虑!

就这两小撮种子,花了八毛钱,心都在滴血呀!

小心翼翼,包了一层又一层,一粒都不能少!

后面又买了几块豆腐,小半斤板油,手上的钱所剩无几。

回去的路上,喜儿偷笑,她知道爷爷一直都想问,但却始终没等他开口。

“爷爷是不是很好奇,我为什么要买种子呀?”

田老爷子见喜儿自己开口,连忙点头。

“你会种菜吗?这不是春天,大冬天的能种的活吗?”

“爷爷,咱们家里什么菜都没有。那奶奶能种活,您孙女儿这么聪明,肯定也可以的。”喜儿在前面蹦蹦跳跳,但说出的话却让老爷子苦笑不得。

人家那是种了几十年地的老农民,经验不是聪明就能搞定的,但又不忍心打击她。

一是之前答应让她管家,另外种子买都买了,也退不回去了。

“好,爷爷相信咱的喜儿肯定可以,回去爷爷就帮你翻地!”

“爷爷最好了,等喜儿种出菜来,就可以让爸妈还有弟弟吃到我种的菜。”喜儿摇摇爷爷的袖子,娇憨的面孔点缀着两颗繁星。

自家孙女儿就是暖心,一开口就戳中自己泪点,心柔软的一塌糊涂。

喜儿其实内心也挺崩溃的,八岁的孩子,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除了撒娇实在想不出别的法子。

好在爷爷是真心疼爱,不然自己哪敢如此明目张胆的实施计划。

好在早上跑步之前进空间吃了点东西,大早上的一碗糊糊哪里能管这么久,喜儿摸摸空瘪瘪的胃。

“喜儿饿了吧?咱快走两步,到家就有好吃的了。”田老爷子心疼的揪揪小耳朵。

家里那两位都是不会煮饭的,估计回去还是冷锅冷灶。

可偏偏肚子越饿,步伐就越沉重,最后是老爷子连拖带拽的,才顺利到家!

土坝子上远远看到那栋岌岌可危的牛棚子,喜儿发现内心竟然有一种归属感,感觉虽然不强烈,但还是被捕捉到了。

更让人惊奇的是,房顶上竟然竖起了一根烟囱,一丝儿一丝儿的烟火萦绕在屋檐上。

“爷爷,张叔叔把烟囱做好啦!”喜儿非常惊喜。

“嗯,你张叔叔学东西很快,这两日帮别人修房屋的时候,也在咱房子后面准备了一些泥土。”田老爷子发现喜儿笑得眼睛都眯成两条月牙儿了。

原来归心似箭的成语是这样出来的。

“我们回来啦!”喜儿一进屋子,把灶房里蹲着的两父子吓一跳。

咳咳咳~~

难怪外面烟囱在冒烟儿,看着两只大花脸上被熏得水晶晶的双眼,爷孙俩笑得肚子大跌。

原本想要实验烟囱到底可行不可行,结果灶台下的火始终半死不活,上阵父子兵都没能搞定。

喜儿一看,灶里面塞得满满当当,哪里能燃起来?

所以说,知识和实践一定要相结合呀。

张青公式算得啪啪响又如何,这火说不买账还真就不买账!

看着喜儿三两下就搞定,两父子总算长长舒了口气……

今天的饭菜很丰盛,拿板油熬制后的油渣烙得饼,烧了一块儿豆腐,一顿饭吃的大家肚儿圆圆。

另外的几块豆腐被喜儿拿个框子装起来,准备臭点儿豆腐乳。

家里什么小菜都没有,就是咸菜疙瘩还要买,若不提前准备,冬天吃啥呀?

吃完饭,张逸被喜儿使唤着去开菜地,田老爷子则帮张青平地基。

一晃就到了秋收的日子,田老爷子抽空又去了一趟阎庙,将镰刀锄头等农具都拿了回来。

天蒙蒙亮,生产队集合的铃声就敲响了。

秋收是农民一年的大事,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下地。

而霜降前的秋收和秋播也是淮北农村最忙,最累的时候。

一方面,要把地里的庄稼抢收上来,晒干保存好;还要将土地重新耕一遍,将积攒大半年的粪土撒到地里。

喜儿见打麦场上,所有人严正以待!

虽然接下来的日子会很辛苦,但一想到马上会有新粮食吃,大家浑身又充满了干劲儿。

就是最调皮的小子们,也都扎起裤脚,戴上袖套,跟在后面将麦子抱堆。

打麦场的边上站着那四个知青,打扮跟周围的社员们格格不入。

为了下地干活,大家都是挑的家里最破最耐脏的衣服,基本都是补丁加补丁,裤腿上也用绳子绑紧了。

麦芒扎到皮肤上,很快就会又红又痒,不仅裤腿,袖管还有脖子也用毛巾围着。

估计整个秋收下来皮肤都要挠烂了。

他们四个人,穿的干干净净,跟去赶集似的。

高蛮子依旧是站在土丘上,不过今天话不多,抢秋收刻不容缓,很快分好组。

女人负责割麦子,小孩抱堆儿,男人负责把麦子成捆成捆的往打麦场挑运,垒麦垛,等天气好的时候就打麦子。

最后还剩下四个知青,高蛮子眉头皱了皱,把他们全划到了女人组。

不过嘱咐他们去麦田之前,先回家赶紧换身儿衣服,不然不够他们糟蹋的。

秋收之所以累,是因为要一边割麦子,还要一边翻耕,秋种。

生产队一共只有七八条黄牛,淮北的旱地又硬的,唯有亲眼所见,才能体会农民的辛苦。

三头黄牛才能拉动一台双轮双铧犁,这么多的地,根本来不及耕。

但秋播到地里的小麦,下种的时机是有规律的。

早一两天和晚一两天播下的种子,第二年就会长的不一样。

这在农民的眼中,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所以,牲口耕地不能停的!累了,也只能轮口休息。

除了牲口,还要组成人拉犁的队伍!

猫妞儿说

猫儿蹲墙角画圈圈,本来昨天书就可以改a签,结果马大哈的猫儿竟然遗漏了一个地方木有签名,只能苦逼的再快递一份!继续抹眼泪中~~~

第十六章 交朋友

双轮双铧犁由一个犁地的好把事掌着,前面拴一条很粗的大绠,然后每人肩上垫块儿毛巾。

一人系一根绳到大绠上,另一头挎到肩上,喊着号子,齐步向前,使劲儿向前拉。

喜儿每天除了要在地里抱麦堆儿,中午还要赶回家去做饭。

好在地离家不远,但几天下来,也是累的黑瘦黑瘦。

将近三百亩的土地,一大半都是靠人拉的。

喜儿觉得,淮北平原的土地最适合用拖拉机来耕地,大而平整,可这里真穷啊!

田老爷子每天回来稍微冲洗一下,躺床上三秒不到就能响起呼噜。

抢收就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每天半夜三四点,大钟就敲响了。

淮北十月末的天已经很冷很冷,早上要从被窝里爬出来,简直需要天大的毅力。

早上是没睡醒,迷迷糊糊的往嘴里倒吃的。

晚上是困得眯着眼,继续往肚子里倒吃的。

喜儿拿出面粉打着疙瘩,烙着饼子,换着花样儿做,也没人怀疑。

张青父子更惨,从来没要做过这样的活计,到后面基本跟行尸走肉差不多了。

拖着身子去田里,再拖着身子回来。

田老爷子后面心疼喜儿,每天让她去地里晃一圈就回来,反正也不指望她挣公分。

喜儿也很听话,觉得在家把吃食做好,比去卖那几两力气要重要的多。

之前还说,秋收的时候能和田爸田妈见面,这简直就跟做梦似的。

三百亩地,几百号人撒进去,大家就开始齐头并进的割麦子,就一抬头的功夫,人家就割你前面去了。

哪里还有工夫找人?

找了一圈没找到人,喜儿也歇了这心思。

每天细心的在家琢磨菜园子。

好在还种过几次花,知道种子用温水泡过,容易发芽。

慢慢摸索中,竹丛前面的菜园竟然开始慢慢显露出绿色来。

这一日,喜儿依旧去田里晃了一圈回来,正在给菜园子浇水,听到前面一大群人簇拥着谁,七嘴八舌讨论着什么。

因为房子地势比较高,站在屋前能将前面麦田的事情看得清清楚楚。

这时候看见刘爱玲甩着两条粗黑的大辫子,从田间急急忙忙跑上来。

“爱玲姐,田里发生什么事情了么?”喜儿问道。

“喜儿,董亮割麦子的时候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