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刚去买了酒,不过这儿最好的酒也只是十年的女儿红。”
“无所谓。”
“那——现在就上菜?”
李政然点点头,顺便弯身执起两碟菜就要出去,被莫语追上夺了下来,“你端菜去多没规矩,我来吧,而且哪有一上桌就是热菜的?”
李政然两手摊在半空中,被妻子推着往外走——这是莫语第一次单独做主妇待客,当然要好好表现一下,先上什么菜她都已经打算好了,自然不能让他乱来。
总共十二道小菜,四道大菜,一一摆上桌后,那岳先生笑呵呵地问莫语,“夫人这是给我们补喜宴啊?”
莫语努力控制住自己的羞赧,回道:“我们历城招待贵客都是这样,只是今日太匆忙,准备的不好,将军和先生不要怪罪才对。”
那岳先生对李政然道:“荆楚,你这夫人同你一样,都是敏静、周道之人。”善于观察,做事细心周道,性子还安静。
李政然含笑不语。
“夫人,不必忙活了,我们都是军中的粗人,不计较这些事,你过来一起用饭吧?”岳先生邀请。
“你们先吃,我还在煮茶。”莫语从箱子里拿出从家里带来的茶叶。
知道说再多她也不会过来,寒暄两三句后,三人干脆继续刚才的话题。
那岳先生直视李政然道:“如今东胡和西虏结盟,想来必会从东西两方来夹击‘及第岭’,荆楚,你在此处与他们交战不下百次,可有什么想法?”
李政然蹙眉看着矮桌上的地图,沉吟道:“及第岭南北平旷,易攻难守,且胡虏皆善马上弓弩作战,极具杀伤力,想在这儿阻击他们,恐怕很难。”
一旁的白少将军摸着下巴,也沉吟道:“我正是为这事发愁,咱们的骑兵在宏通一战损失殆尽,想快速组建一支有相同作战力的骑军,很难啊。”
岳先生仔细打量一下李政然,笑道:“所以我们今日来,就是要请回你们这些旧部将官,想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训练出一支黑骑军!”终于说出了今天来的目的。
李政然哑然半刻,道:“若将军、先生不弃,荆楚自当尽全力,只是列兵从哪里来?”招他们回去,首先得有兵可练。
“有,调防至南方的‘青岩军’,一共两万人,除却方阵步军四千,能训成黑骑军的有一万六千之众,怎么样,荆楚?你可愿意?”这姓岳的先生一看就知道是个脑袋灵活、善给人设圈套的狡猾军师。
李政然在听到“青岩军”时就笑了,这的确是个挑战,把齐国最没用的军队训练成骁勇善战的黑骑军,的确不可想象,天下恐怕也只有白老将军敢做这种事了,“愿意。”
莫语一边泡茶,一边把心提到嗓子眼——他又要入伍了,又要去打仗了,又要分别了……唉,这可恶招人恨的“男儿志在四方”。
下面他们说了什么,她没心情仔细听,她这厢暗自难过呢,刚过了几天好日子,还没咂出味来,就又没了。
“夫人?”岳先生再问一声,莫语才从自己的思绪中回神,不明所以地看着那岳先生。
“夫人可是舍不得荆楚重新入伍?”
莫语看一眼丈夫,道,“保家卫国的事,舍不得也得舍得。”
那岳先生笑笑,“夫人好生义气,不过夫人放心,荆楚一时半会儿不会离家太远,‘青岩军’大帐就在阳县。”
莫语是窃喜的,不过被她努力控制了去,他不用走?!不用走当然最好了。
她要是知道黑骑军的纪律就不会这么高兴了。
在黑骑军中,战时是没有假期的,无战时,每年也只有一次探亲的机会,军官多一些,有三次,但每次也只有六天,很多路远的都是把三次并作一次,就像三年前他们成婚那会儿,李政然就是用了两年的假期才回来一趟。
“不高兴?”送走少将军和岳先生后,李政然低头问妻子,她看上去心情十分低落。
莫语忍不住点头,她确实很不开心,“因为知道你不可不去,所以难过。”保家卫国的事,不让去是没道理的,可谁也不愿意让自家男人去送死。
“我这次答应,为公也为私,为公——抗击胡虏,为私——白老将军一生戎马,创建白家军和黑骑军,两只军团负责了几乎整个北方的防线,他与士兵同进共出,视将士为子弟,甚至散尽家财补发朝廷克扣的军饷,黑骑军是他毕生的钟爱,每个军官都是他亲自挑选出来的,他知道每个人的长处,可惜在宏通一战损伤殆尽,不但没得到朝廷抚慰,反而被勒令解散,老将军更是被停职罢官,他不是不懂权术的人,只是不愿意随便处置了我们的荣誉,所以我尊敬他。”甚至视之如父,现在他重新出山,他自然不会不去。
莫语知道是自己太小气了,忙安慰他道:“若我说我错了,你能不能把我刚才的话给忘了?”
“不行,这是我家娘子的深情厚意,怎么能随便忘掉?”说得一本正经。
莫语知道他在开玩笑,打一下他的衣襟,“那你要怎么跟娘交代?”若婆婆知道他要重返前线,非哭死不可。
“一时半会儿走不了,初步训练起码就要半年的时间,再说胡虏自宏通一战后,休整不足,大举进攻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暂时不必告诉她,省得她担惊受怕。”
“啊,对了,我来之前娘好像已经与钱家说定了婚期,过了春就要给小叔子办婚事,想一想,也没几天了,你能不能跟大营告个假,回家帮她安排一下,也省得她太累。”最重要的,她一累就老爱唠叨要儿女没用,而且都是念给媳妇听。
李政然沉吟一下,道,“上次她来时是跟我说过这事,也好,我明天就安排一下,告个长假应该不成问题,正好与你一道回去。”
“真的?”莫语难得这么高兴。
李政然瞧瞧她揪住他衣襟的手,笑道:“真的。”
☆、九三媳妇
李政昔的妻子钱诗诗,年十八,相貌出众,才思敏捷,出身也好,父亲在县里任过职,后退居乡里做了个乡绅,财势比赵絮嫣的娘家厉害好几倍,嫁妆也带得多,满满两大车,可见今后李家这一亩三分地里的布局要有不小的改变。
初来乍到的,钱氏一点也不怵,充分展现了什么叫做大家风范。
想在婆家站住脚,第一步就是先拿下丈夫,这一点她做得相当好,政昔对她是彻头彻尾的体贴——让人惊讶的难得,政昔自幼受宠,很少有他宠别人的时候,可见对这个妻子是相当满意了,连往日的“不务正业”都收敛了去,婚后三天就与大哥商量想去阳县出任公职——得力于岳丈的人脉,他的职位据说比政亦的还好,可见人脉的好处。
三个儿子全部要去阳县,想这李家也到了该搬家的时候,挑了日子往老家拜完祖宗,吴氏便着手张罗搬家的事宜。
本来钱诗诗是建议先搬进钱家位于阳城的别院,反正那边也空着,吴氏没同意,占亲家太多好处只会带来无穷麻烦,她只让二儿子政亦尽快找了处宅子,先安顿下来再说。
搬家一众的琐碎事都是三个儿子来处理,事实上是政然、政亦忙得比较多,尤其政然,他大营里的事交代好后,假期比较宽裕,而且是长子,何况这么多年一直在外,对家里的贡献相较之下很少,这种时候自然能多做点就要多做点。政亦是新上任诸事不便,只找人在阳城寻了几处宅子。而政昔,基本上是什么都没做,新婚嘛,而且他也要去阳县任职,趁着带妻子回门之际,听岳丈大人聆讯去了。
“大嫂,我来吧。”钱诗诗一进大厅,就见莫语正在打包装箱厅里的瓷器,赶紧过来打算帮忙,莫语没让,因为她穿得实在不像干活的样子,若让政昔看到了,怕又要有怨言了——前天回门归来,见媳妇进了厨房就满脸的不高兴,还真是够疼媳妇的。
“差不多快好了,你就别沾手了,喜月子还没出,还是新娘子,怎么能让你动手。”莫语赶紧阻止了她,也省得给自己惹麻烦。
钱诗诗到也没谦让太多,只坐到了一边的凳子上,仔细打量着这个比她还小一岁的大嫂,进李家半个多月了,对李家人的性格也摸了个大概,只那大哥的性格猜不透,虽然温和有礼,但又颇有些威严,政昔有些怕他,婆婆也十分倚重他,由此可见这大伯在家里的地位。这大嫂到是没什么脾气,被婆婆指使的也比较多,估计是出身不大高的缘故,看上去也不是什么厉害角色,到是那二嫂比较要强,不高兴当面就会说闲话,不过这种人不值得注重——
她之所以在众多说媒的当中独独挑中这李家,主要是因为这家不大也不小,人际关系简单,而且是书香之家,这家男人的口碑又很不错,最要紧的,她曾在县城的姑舅表亲家见过李家老二李政亦一次,想着哥哥有这般风貌,弟弟应该不会差到哪儿去,所以在暗中查过众提亲者的才貌后,决定答应李家。她出身在妻妾成群的富贵之家,虽本身颇得父亲的心,可毕竟不是嫡出的女儿,能在众姐妹中挑选到最好丈夫的可能性不大,进李家对她来说最是合适,一来他家不如钱家,但前途不错,而且论才貌,政昔不比她哪个姐妹的夫婿差,二来,以她这番才思和出身,在李家绝对能受宠于丈夫、公婆,还愁下半辈子不好过么?
“大嫂,我来吧,坐着也是坐着。”仍旧起身来到莫语身旁,外面似乎有人来了,她这么大少奶奶似的坐在一边看嫂子干活却不伸手,要被人说闲话了。
莫语没来得及阻止,她就已经动手——
赵絮嫣进门时,就见这妯娌俩正忙着装箱,不禁在心里翻个白眼,装什么平易近人啊,“大嫂,你从县城带来的熏香可还有剩的?”
“有,我一会儿去给你拿,你身子重,别到处乱跑。”
赵絮嫣没来得及答应,吴氏正巧进来,见大儿媳、三儿媳正忙着,二儿媳却坐在一边闲喝茶,不禁有些不高兴,这老二家的天生就是个油瓶倒了不扶的主,虽说挺着大肚子不适合做事,可也不能跟个监工似的在一边闲喝茶吧,不能帮忙就好好待在屋里。
“他大嫂,你去帮政然看一下货车,外面的皮孩子多,一个看不着就爱乱翻东西。”吴氏卷袖子接替莫语的位置。
莫语应声起身,正好引赵絮嫣离开——自从老三进门后,婆婆对赵絮嫣越发看不惯,在有比较的状况下,赵絮嫣更显得不懂事,还是别让她再碍婆婆的眼了,虽说她个性强些,也虚荣些,可是个直脾气,什么都表现在脸上,反倒显得可爱。当然,这并不是说新进门的钱诗诗就是个攻于心计的人,只是她太完美了,让常人有点自惭形秽到怀疑。
一进西院的门,赵絮嫣便撅嘴,道,“会咬人的狗不叫,我就看那老三家的是什么好人。”忽想起大嫂也一向不吱声,连忙道:“大嫂,我不是说你啊,我就是看不过老三家的样子,弄得婆婆一口一个‘诗诗’,都快疼出蜜来了,到不见对咱们有什么好脸色。”尤其对她。
“你若是在她跟前能少说点,她也不至于这样。”莫语是真心给她建议。
“凭什么?我在他李家最艰难的时候嫁进来的,还死皮赖脸赖着娘家帮那么多忙,有哪一点对不起他们,凭什么要我委屈?!”
莫语暗道,李家最困难的时候还不是那会儿,应该是政然未归,李父病故,卖掉所有田产的那段时间,不过她们都没经历过,想来不会明白那会儿有多困难,所以有时候想想,莫语也挺佩服婆婆,以她那性格和出身能在那种时候撑住,委实不容易,“好了,别动气了,别又气得肚子不舒服,一会儿就要动身去阳县了,在路上疼可不好。”
赵絮嫣一把搂住莫语的手臂,“大嫂,全家就你最好。”
莫语笑笑,可见她这是看到了强势让自己彻底被孤立了,才会来找她这个大嫂共同进退。
往阳县的路上,因为女眷实在太多,莫语并没坐带篷的马车,而是与丈夫坐在一辆货车上,丈夫驾车,她倚着木箱坐在一旁,怕路上太惹眼,特地换了身灰布衫,绾了个高髻——看起来像个男孩。
正是暮春浅夏的日子,四处绿肥红瘦,坐在外面的风景相当不错。
“相公,‘荆楚’怎么写?”她会写“李政然”,但不知道荆楚是哪两个字。
李政然拿过她的手,在她的手心上写下“荆楚”二字,“以后你就这么叫我吧。”她说“荆楚”二字时很好听。
“这样好吗?”
“没关系,很多人都称呼自家相公的字。”
很好,她就想这么叫他,因为“荆楚”两个字让人好有安全感。
“停车,快停车!”赵絮嫣的丫鬟容嬉忽然从马车上跳下来大喊大叫。
“怎么了?”一众的人都伸头过来。
“我家小姐好像要生了。”容嬉吓得脸都白了。
吴氏一听也急忙下车,身后跟着欣乐和钱诗诗,“怎么会这样,还有十多天才到日子呀!”吴氏有些手足无措,在二儿媳的马车外乱转。
“母亲,您先别着急,可能没那么严重。”李政然安抚住母亲。
莫语掀开帘子进去,没一会儿探头出来,蹙眉道:“已经破水了。”
“这可怎么办?政亦又不在,还在路上……”吴氏的脸色刷白。
“我让人去请产婆。”李政然转身要走,被妻子喊住。
“来不及了。”莫语急言。
“……”李政然哑然,好一会儿才对吴氏道:“母亲,看来只有辛苦您了。”这里生过孩子的只有母亲一人。
吴氏惊得下巴都合不上,没错,她是生了四个孩子,可那不代表她就会接生啊,而且以前生孩子时都是产婆和丫鬟伺候的,她只负责生,谁有工夫看啊,现在没有产婆,她的丫鬟也早八百年嫁人了,何况她还怕见血,怎么可能让她来,“我……怕是不行,还是快去请产婆吧。”
李政然听着车里的赵絮嫣开始痛呼,对吴氏道:“母亲,这里只有你可以,不要紧张,你先进去看看。”
吴氏迟疑着来到马车外,帘子掀开半条缝,就忍不住倒退两步,“不行不行,我看到血就头昏。”
“母亲!”李政然有点着急。
“我来好了,你快让人烧些热水来。”莫语越过婆婆上车。
李政然认真瞧一眼妻子,“你确定你可以?”
“我在家时见过羊下崽,而且弟妹是第二胎,比头胎好生,她自己也有些经验,你快去——”紧着推丈夫走。
紧张而痛苦的等待在马车里声嘶力竭地痛呼声中更显出几分度日如年。
“大嫂,我真不行了!”赵絮嫣哀求着莫语。
“你一定行的。”莫语不停地重复这一句,因为她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她也是第一次见人生孩子,“水呢?”忍不住掀开车帘,向容嬉要水。
容嬉一见莫语手上黏糊糊的血差点没吓昏,抖着不敢过去。
“水!”慌忙之中莫语冷喝一声。
李政然伸手拿过容嬉手上水盆,背着身站到马车前,让妻子净手,莫语洗好手后,复合上帘子。
下面仍旧是冗长而痛苦的分娩。
“大嫂,我……真得不行了。”赵絮嫣无力地仰躺进枕头里,觉得自己这次怕是真得过不去了,这一胎实在太难生了。
“不要乱想,孩子的头有点大,你再用用力,一定可以的。”莫语的手也有点发抖,因为时间实在拖得有点长,她也害怕,怕一尸两命。
“大……嫂,若……我真过不去这关,求你……帮我照看一下孩子。”危急时刻,赵絮嫣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她若真没了,最遭罪的是她的孩子,政亦可以续娶,而她的女儿却没有第二个亲娘了,至少要托付个还算能靠得住的人,这大嫂虽然出身不好,不过人却还是不错的,做事也仔细。
莫语看看脸色煞白的赵絮嫣,她似乎不打算再用力,“不行,你必须把孩子好好生下来,而且你还要好好活着!”
“我……”摇头,她真得没力气了,而且眼都花了,耳朵里也在轰鸣,可能真过不了这关了。
“除了你自己,谁能照顾好你的孩子?!你把他们扔给谁?谁又能比你这亲娘更强?笨蛋,你死都不怕,还怕用一下力气活下去吗?快用力,不要让孩子恨你抛下他们!”莫语情急之下露出了一丝野性,怎么说她也是猎户家的女儿,野性也是有遗传的,“快点!”见赵絮嫣有些昏迷的兆头,不顾手上还鲜血淋淋,狠狠掴了她一掌。
赵絮嫣是急脾气,且这辈子都没被人掴过掌,昏昏沉沉中生出一抹气恼和不服气,狠狠一用力,只听哇一声——
孩子降生了!
☆、十大阳城
莫语捧着新生的白胖女婴乐不可支,急忙拿剪刀剪下脐带,再找来东西裹住,掀开帘子,丝毫不知自己满手满脸的血迹有多吓人,欣喜若狂地对丈夫大喊,“生了生了,是个胖丫头。”
李政然怔怔地看了妻子好一会儿,若说之前他只是为她的娇俏可人所惑,那么现在是真真实实喜欢起了这个小妻子——她很坚强,还有一丝掩藏起来的野性。
“娘,弟妹生了个胖丫头。”莫语生平第一次真实经历生产过程,也是第一次将一条小生命带到这世界来,高兴地不可言喻,丝毫没注意到丈夫的怔愣,忙着对一边的婆婆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