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县令讪讪地回答道,“还没来得及。。。。。。”

苏游从吕知县之前的话中便已知道他被这事困扰已久,如今听他说得扭捏,自然知道其中的曲折,——真相显然不是因为时间上来不及,大概是因为这贼寇出没的频率并不打,所以一直没有危机到他的官位,所以他才一直瞒报。。。。。。

如今苏游来了,他显然是满不下去了,这才急匆匆地来找苏游。

苏游得知他心中的小九九,倒也不刻意点破,只是点了点头安慰道,“让他们再快活几天,码头建好之日,便是海路肃清之时了。”

吕知县听了苏游此语,当即松了口气,眼看天色向晚,他便开口相邀苏游进即墨城过夜。

苏游知道此处离即墨还有一个多时辰的路要走,也并不想折腾,于是吕县令退而求其次,当即叫过了麦家岭的老族长,让他给苏游几个安排起食宿来。

苏游推辞不过,只好在麦家岭落脚了。

天黑之前,吕笙与夏子腾又往今天中午苏游圈好的船坞去了一趟,回来报告说那些人都已经安顿好了,所以苏游也并不需担心他们会被冻着。

这一晚上,苏游与王伯当几个就宿在麦家岭老族长家中,晚上也有村中的汉子来串门的,苏游自然是好颜好色地招待;一晚上下来,苏游与这村中的几个汉子倒熟络起来了。

第二日早晨,苏游起来之后便离开了麦家岭,带着王伯当等人回到船坞。

想不到的是,苏游从杭州带来的两百个工人倒挺有效率的,在石满和郑毅的带领下,一百人开始在船坞旁边的两座小山上挖起了砖窑和石灰窑;另外一百人则在翟让的带领下开始到附近采集石灰石和做砖的泥土。。。。。。

吕忠肃则带领几个学徒在用木板做砖模。。。。。。

瞧这阵势,他们大概需要花四五天的功夫把第一窑砖烧出来,接下来则是为船坞起围墙以及建造员工的宿舍。

苏游来此自然不是看热闹的,在他的启示下,吕笙开始在纸上画出了起重机以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模型,这几个小发明当然不是结束,而只是开始。。。。。。。

圆锯显然早在古代的壁画中就已出现过,苏游其实也很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圆锯的动力显然是一个问题,——船坞旁边的河水虽然可以用水车加以利用,带河水带来的动能和势能之和显然无法把木头锯开。。。。。。。

这个时代中,想把要木头变成木板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又到了吃饭的时候,苏游在夏子薇兄妹的帮助下已经做好了一大锅的饭,自然,也有海边的特产——鱼,以及他们几天都没吃到的蔬菜——菘菜。

他们一个个地排着队领取饭食。

排队这种小事,也是苏游一次又一次强调的,虽然工人们并不知道苏游为什么苏游强调排队,但身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你知道为什么我一再强调要他们养成排队的习惯吗?”看着规规矩矩的队伍,苏游满意地点了点头,而后对身边的夏子薇问道。

见多了遇到好事就蜂拥而上的夏子薇,又怎能理解排队的意义?

“我是想告诉他们,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只要你耐心地等下去,总会轮到你的,而不是力气大就有饭吃,拳头硬就能吃香的喝辣的,弱者就喝稀的。”

夏子薇点了点头,这似乎也有些道理。

“排队是。。。。。。”苏游还想再解释,然后就看到了浑身是土的翟让,心中又不由得有些愧疚。——翟让啊,那可是后来瓦岗寨的扛把子啊,现在竟然也沦落到做我苏游的小弟,而且是做这泥腿子的活儿。

苏游接过了翟让的饭碗,赞赏地对他点头道,“虚先生,辛苦了。”

翟让是被官府通缉的要犯,现在的化名为虚行之,这是苏游身边所有人的默契,他自然也不例外。

“没什么,以前在码头也是这么干的。”翟让摇了摇头,这种活说累倒不是很累,他相信苏游不会让他埋没于此。

苏游把勺子交给了夏子薇,而后陪着翟让做了下来,边吃边问他道,“怎么样,有什么想法?”

翟让有些茫然,他都不知道苏游问的是什么意思,只好傻笑以应。

“昨天我也说了,有了水泥这种好东西后,在这沙滩上晒盐变成了可能,有没有兴趣弄几百亩盐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先生能弄到盐引吗?”翟让一针见血地回应道。

苏游听他指出问题的关键,随即转换话题道,“这倒是个事呢,要不你还是在这烧石灰,弄水泥卖吧,未来的房子,主流终将是水泥房,这里有天然的港口,把水泥运到杭州或是新罗百济都不是个事。”

翟让点了点头,苏游这么说,显然是想把水泥配方交给自己了。

“前提是,你得先帮吕县令把码头修建起来,不仅仅是提供水泥的支持,还要帮他统筹人手上的安排,我不太放心他真能震得住这么大的场面,而你不一样。”

翟让苦笑,他当然知道苏游指的是什么,还不是上回带人去包围蓟县寻找张氏船行的事吗?

关键是,最后事情失去了控制,非要较真的话,那次翟让的领导很失败。

“我答应先生,那我便在这烧他两年石灰,等我那案子的风声过去了,再回先生身边。”翟让听苏游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哪还有拒绝的理?

尽管,他有些不甘心。

毕竟这里实在不是什么繁华之地,未来的日子,一定会白衣如雪。。。。。。

辖属即墨,自然寂寞。

当日傍晚,吕县令很意外地来到了海边,他这一次倒给苏游带来的好消息,说是已经说动了即墨城的两个大家族,他们愿意出钱承包下这个码头的工程,当然,回报就是未来几年的税收。

苏游不能骂吕县令目光短浅,不管怎么说,自己吩咐下来的事情已经办妥了不是吗?

吕县令听了苏游的夸奖,自然喜出望外,其实他今天除了给苏游带来好消息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来向苏游问计的。

问计的内容,自然是建造码头的相关事宜;此时,苏游适时地向他推荐了虚行之,也就是翟让。

苏游在翟让点头答应在此卖水泥以后便把建造码头的大体方向以及相关细节都交代给了他,这使得他得以以苏游代理人的身份与吕县令平起平坐。

苏游来到琴岛的第三日,码头终于在锣鼓声中开始正式建筑起来,吕知县当天带来了近千人的劳役。

翟让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建造码头的总工程师,但码头刚刚开工的时候显然用不了那么多人,于是他假公济私地把一部分人手支配到了船坞围墙的建造中。

在苏游等人的一直口径中,这船坞也打上了国家的旗号,所以吕知县虽然看到翟让如此调配人手,也并没什么异议。

有人即墨的劳役加入,船坞的建造显然快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吕忠肃已经率领着手下的兄弟运回来了第一艘船的龙骨,苏游看看那接近二十多米长的龙骨,又看看手中的设计图,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看着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艘船,苏游饶有兴致地问道,“咱们这飞鱼号大概要多长时间才能建造出来呢?”

“估计得二十天以后,以前没想过这个地方寻找竹子这么艰难,特别是楠竹和毛竹。。。。。。”

苏游知道吕忠肃说起这些竹子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时候的船只,用的还都是竹钉!可为什么不用铁钉呢?

“为什么?我哪知道。。。。。。可能是害怕生锈把。”吕忠肃摊了摊手道。

古代师徒间的口口相传,是并不需要讲什么道理的,就比如《论语》的传承,里面的警句从来都只是先贤的经验之谈,或是揣测之语;不管你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当徒弟的只要记住并传承下去就行了。

害怕生锈显然是一个原因,但这些钉子因为生锈而松动至少也得三五年吧?

这些船的生命,能有这么长的时间吗?

“用铁钉吧,如果只是害怕生锈的话,漆上油漆不就行了?而且,我们的船不是打算卖出去的吗?你理它寿命干嘛?”苏游说完这话,见吕忠肃似要反驳,马上举手止住他道,“况且,现在商业发展了,船只更新换代的也快,咱们现在这船能载货两百吨就算大船了,但几年以后,说不定咱们就能造出载货三四百吨的船了。”

“那就用铁钉?”

“用铁钉!”

吕忠肃并不知道,他所造的船,开启了用铁钉来坚固船舷的先河。。。。。。

312琅琊煮鹅

七日之后,翟让领导着即墨县的一千多劳役按照工程计划慢慢完善着码头的修建,吕忠肃的造船工作也慢慢步入了正规。

苏游站在山坡的高处,望着眼前一片繁忙的海湾,终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苏游伸开手,满怀激情地宣布,“这琴岛成为一个繁忙的港湾,指日可待。”

“这也多亏了先生的一番心血。”翟让适时地拍起了马屁,这几天林县令都没怎么来,他累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翟让算是一个心性淡薄的人,但权势的滋味,有时候也着实令人享受;他当然知道,这一切都来源于苏游。

苏游看着海湾外西面的地方,缓缓地说道,“张仲坚他们从百济回来时,一定会来这海湾中看我的,到时候你便利用船队那二百佣兵打掉林县令的烦恼。”

苏游言中所指,自然是林县令口中的三五十海贼,翟让自然也从苏游口中辗转得知了此事。

“定不辱先生使命。”翟让这话说得斩钉截铁,激动中又有一丝欣喜。

有了苏游的命令,翟让想打掉这些海贼,简直可以说是手到擒来,因为情报中他们只有三五十人,而自己可以有两百多人可用。

两百多人中,吕忠肃是当年可以与杨素海军硬撼的海上狂人,而船队中还有张龙赵虎王朝马汉这四个悍将,至于张鼎和来雁北,翟让自然没把他们算在内。

“你知道我什么意思了?”苏游对于翟让的自信,满意地点了点头。

“先生是想让我在林县令心中增加一些分量?”翟让细思之后,小心地问道。

苏游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好好干,我看好你哟。”

“先生真的要走了吗?”翟让听了苏游之语,哪还不能感受到他的去意?却又不死心地问道。

“不能不走了,陛下只给我半年,而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苏游苦笑起来。

翌日凌晨,苏游与王伯当吕笙以及夏子薇兄妹一行五人乘马而去。

乘马的行程,虽然说不上一帆风顺,但说是一路顺风倒还是不错的,当天中午他们就出了高密郡,进入琅琊郡以后先是在吕县宿了一晚,第二日中午就到了琅琊郡郡所。

这一路上,最开心的人莫过于夏子薇了,毕竟她的马术摆在那儿,这五个人中,马术最好的人非他莫属了。

苏游自然对她赞赏有加,不仅仅是因为她的马术,还因为这些马。

说起这些马来,也是夏家牧场所产的,只不过是卖到了即墨县的几家大户中,夏子薇兄妹去买这些马的时候,不仅仅多花了钱,还给他们许下了喏,说是以后夏家牧场的马,任他们挑选。。。。。。

夏氏兄妹说这话,也是有些底气的,牧场的马虽是可以任他们挑选,但他没把挑选的本质说出来。

他们的行政级别摆在那,就算真让他们随便挑选,他们又能挑选几匹?

想到夏子薇的狡诈,苏游也想起了自己与张镇周的承诺,自己貌似还答应过给张镇周五十匹战马呢,可这马从哪来呢?

“不想那么多了,今夜且在这琅琊郡投宿罢,明天就能乘船顺沂水而下了。。。。。。”琅琊郡治的城墙远远在望,苏游喜不自禁地说道。

夏子薇倒也伶俐,当即附和道,“这琅琊倒是不可不游,先生的《三国演义》中,孔明不就是家本琅琊吗?”

“孔明啊。。。。。。”苏游倒没说下去,因为他也无法说下去。

诸葛家族原在琅琊没错,这个家族出了诸葛三杰,龙为诸葛亮、虎为诸葛瑾、狗为诸葛诞,各个才识都不凡。可惜,黄巾乱起前不久,诸葛瑾宗族移居到丹阳居住,黄巾才起,诸葛亮宗族移居到了南阳,留在琅琊的就只剩诸葛诞一宗了。

后人因为商业上的价值,曾有过两个城市争夺诸葛亮故乡的举动,原因则在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一句话,“曾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以及“隆中对”,后者属于襄阳。

无论是南阳,还是襄阳,都与诸葛亮有关,但琅琊嘛。。。。。。。

夏子腾也加入了讨论琅琊的话题中,并且开始鄙视什么都不懂吕笙,“琅琊可是个出人才的地方啊,这里是晋元帝龙兴之地,又是书圣的故乡,还是颜家。。。。。。什么?你竟然不知道书圣是谁?”

苏游笑了笑,随即解释道,“书圣便是王羲之,书法这种艺术,是从汉末的蔡邕开始的,也就是蔡文姬之父。蔡邕传蔡文姬,蔡文姬传钟繇,钟繇传卫夫人,卫夫人传王羲之。。。。。。到了王羲之这一代,终于将书法发扬光大。不过,书法写得好不好,跟人品无关,蔡邕的人品,你们懂的。”

“先生这话说的,先生敢说这话,是因为先生在书法中有一席之地,若这话从我们口中说出来,就变成吃不着葡萄,说葡萄算了。”夏子薇撇了撇嘴,笑着说道。

众人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书法什么的,只是陶冶情操罢了,其实字写得再好,意思还不是那个意思?而一个字本身的意义,只在于表达出那个意思罢了。”

“但我还是想知道书圣的故事,他怎么就成了书圣了呢?”吕笙听了苏游之语,心尤不甘道。

“那是因为王羲之小时候比较喜欢鹅,从鹅的形态上领悟出了书法的。。。。。。啊,这是?”夏子薇好为人师地开始解释,在走近王氏故居附近时,却发现了一家烧鹅店。

苏游抬头看到这家鹅店的招牌时,也是一阵愕然,也不知谁家这么捉狭,竟然把书圣喜欢的鹅当成了盘中餐,这不是大煞风景,焚琴煮鹤是什么?

不过,鹅肉什么的,我喜欢。

苏游抬脚往烧鹅店走去的时候,王伯当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他不相信苏游不知“焚琴煮鹤”的意思。

“我刚才不是说了吗?字写得好与不好,字的意思还不是边,写字的本质,只在于表白意思;而鹅的宿命,岂非成为盘中餐?”苏游一番强词夺理,夏子薇等人也自无话说。

吕笙此时倒附和着苏游说道,“魏晋风流,讲究的就是洒脱,按你们的想法,书圣自然是把鹅供着养着了,但他的做法又是你们可能猜透?”

不能猜透,那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了。。。。。。。

这家小店并不大,店中就坐的也就一桌四个人,四个书圣模样的人此刻正在一边啃着鹅腿,一边喝着小酒,满嘴流油的样子,真的是好勾引食欲啊。

他们侧耳听到苏游和吕笙的说法,都不由得眼前一两,随即啃鹅腿的动作,更是肆无忌惮了。

苏游等人找了个位置坐下,当即点了两只烧鹅,——想点别的菜,却也没有啊。

除了苏游外,其他几人都没喝酒,倒是旁边一桌的人,早吃完了一只鹅,剩下就能喝酒了,边喝酒还边哀叹身世。

“大隋的读书人还真是不好混啊。。。。。。”苏游慢慢喝着小酒,听着他们伤时骂世,心中不由得感叹起来,“不过,他们也是死脑筋放不下身段啊,但凡他们有些才学的话,现在混报馆也不会饿着啊。”

苏游正在郁闷地喝着酒时,那边的三四个书生有两个一边吟诗却一边哭了起来。

这酒疯撒的,夏子薇等人也郁闷得吃不下去饭了。

“这都什么人,这么倒人胃口!”苏游郁闷之际,当即愤怒地转过头望向那桌。

那边正有个人也往苏游这边看来,待看到苏游的臭脸后,竟拱手道,“在下温彦博,兄台请了。。。。。。”说完这话,竟然自饮了一杯。

文彦博吗?

不会吧?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啊。

苏游如此吃惊,也是顿时想起了相声中的一段灌口:“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马光,倒有破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就懂让梨逊之礼。十三郎五岁朝天,唐刘晏七岁举翰林,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秦甘罗十二岁有宰相之才。”

可现在是隋朝啊。难道是温彦博吗?好像唐朝有这么个人,似乎是给李渊写《起居注》的。。。。。

苏游想到此,不由得站了起来,笑着说道,“原来是温兄,久仰了,在下苏游,正好也有几片长短句。”

温彦博显然没反应过来苏游是谁,但大家都在做诗,你说你在做词,这跟比人弹钢琴你弹吉他一样,真不知什么是高雅什么是低俗吗?

温彦博虽然心中对苏游要吟词不屑一顾,但文人嘛,总还是擅长虚与委蛇的,所以此时还是很有礼貌地对苏游道,“那在下便洗耳恭听了。”

刚才哭闹的人也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苏游,都觉得这用词来和诗的不速之客有些莽撞。

“我这首词为《自嘲》,献丑了。”苏游双手一拱,徐徐吟道,“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苏游话音刚落,温彦博已站了起来,脸色无比难看地说道,“苏先生真是好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