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2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彼沼位邮秩猛醪钡热讼认氯ィ獠派锨袄鸱鲇嗝/慧,缓缓说道。

扶余明/慧听着苏游的话,当即又郑重其事地对苏游拜了几拜,口中称道,“多谢将军!”

随后,苏游的大军终于缓缓靠向了白江口的码头,白江口的汉人看着苏游的军容后,当即奔走相告,“王师来了,王师终于来了!”

看着昔日亲手建立起来,如今却被夷为平地的七海商社的仓库,来雁北的泪水亦是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

大业四年,来雁北第一次来到这片土地,那时候她的商船还是租借张镇周的,但他们赤手空拳在这异国他乡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产业。

八年之后,他们不但拥有了自己的船,而且拥有了自己的军队;实际上,来雁北已是一国之母了。

今时不同往日,来雁北又怎能看着自己的心血被高丽的一把火烧尽?

高丽,准备好接受火炮的焚烧和铁蹄的践踏吧!

苏双鱼和青荇以及七海商社的人已经开始安抚着码头附近的居民,苏游也在来雁北的陪同下第一次踏上了这一片他早在十年前便在规划的地盘。

赵虎也率领着辅助兵和炮灰部队近五千人,护卫着扶余明/慧进入百济的王都——泗泚。

饥寒交困中的百济黎民就要失去希望的时候,他们却破天荒地看到了希望,随后纷纷奔走相告,聚齐在扶余明/慧重新举起的王旗之下。

446战斗序幕

十一月初四,凌晨。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穹苍作烘炉,熔万物为白银。

从东南亚被苏游带来的各部族儿郎在忙碌了一天之后,终于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好在他们穿着苏游早就准备好的棉衣或羽绒服,要不然他们一定无法在这异国他乡睡上一个安稳觉。

已经三个月不劳动的他们,终于在前一天透支完所有的力气,所以这一觉睡得也不可能不安稳。

此时,苏游从东南亚带来的食物和衣物已被搬空了十多船,可要救济泗泚城的平民以及闻讯而来的被高丽人劫掠过的附近的灾民,还是显得远远不够。

劫掠完百济王城的一支高丽军,昨日已经对新罗的慰礼城形成了合围,而进攻新罗国都金城的两支部队也很快就要会师。

高丽陆军部队的斥候,先一步到达了金城西门外的护城河边。

由于大雪的缘故,此时的护城河面早已被冻住,十余个高丽斥候匍匐在河面的坚冰上,匍匐着往对岸摸去。

此时离着天亮大概还有一个时辰,金城之内的居民,正在最香甜的梦想里;就算是在城头上来回巡逻的士卒,也都无精打采地想要偷懒眯一会打个瞌睡什么的。

黎明前的黑夜,万籁俱寂,只有不时吹过的风以及燃烧的火把爆发出的“哔啞鄙

一个被噩梦惊醒的士卒,终于在定神之后忽然听到了城外匍匐爬行的高丽斥候行进的声音,当即大声疾喊道,“不好,城下有人!我已听到了他们到来的声音!”

八天之前,百济王城沦陷,新罗早就在几天前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也正因为如此,金城的城头上才加强的巡逻。

巡逻的士卒们不太相信,高丽人会在的这样恶劣的天气下进攻新罗,但他们还是保持了相当的警惕。

这士卒的喊声顿时惊醒了身周几个昏昏欲睡的同僚,他们极不情愿地起身往黑乎乎的城下望去,却哪里能看出什么来?

“就你小子一惊一乍的,外面哪儿有人?”

“好好睡你的觉吧,高丽人不可能来得这么快,可再过几天,想要巡逻时睡个安稳觉可就难了。”

“你魔怔了?高丽人这个点就不用睡觉的?”

几个人被惊醒的士卒有的开口谴责,有的则继续闭目养神。

被几个同僚冷嘲热讽,这个第六感觉特别灵敏的士卒只得尴尬地笑了笑,开口向他们道歉之后也只得继续靠在城垛边眯起了眼睛。

虚惊一场的金城守卒重新睡起了觉,虚惊一场的高丽斥候则继续匍匐着向金城的西门摸去;十余人刚刚全部到达护河对岸的长草中时,金城城头上的那个感觉灵敏的守卒再次醒了过来。

这一次,这个金城的守城卒没有叫醒还在睡眠中的同僚,而是摘下了腰上的角弓。

这个士卒抽出了一支长箭,往早就结成了冰的油脂上插了几下之后,便在火把上点燃了这支箭,随后将这支火箭往高丽斥候的所在射了出去。。。。。

看着还在空中的火箭,十余个高丽斥候顿时大惊起来,“这什么节奏,难道咱们被发现了吗?”

斥候队长也有些心惊,却还是低声呼喝道,“稍安勿躁!若敌人发现了咱们,怎么可能只放一支箭?”

斥候队长的话音才落,飞来的火箭已落到一名斥候队员身侧的长草上。

长草很快被粘了动物油脂的火箭引燃,身边着火的斥候队员可以料想到身边的长草燃烧起来之后,最有可能的是殃及自己,到时候再灭火可就难了。

可自己若是贸然灭火,刚才射箭的敌国守军就会第一时间发现自己这伙人。

仅仅只是打一个滚就能把火灭掉,可这名斥候却不敢轻易动弹。

他正在权衡着到底打不打滚时,却听身后的队长用毋庸置疑的口吻说道,“邱小云,你千万不要动!你一动我们就功亏一篑了!”

邱小云用力地点了点头,无声地答应着队长的命令,火苗却无情地爬到了他的身上。

在这雪天里,长草燃烧起来的火苗先是给邱小云带来了温暖,直到他的衣衫也着火之后,灼烧带给他的疼痛使得他大汗淋漓,而他的肌肉也随之绷紧。

此时的邱小云,已经意识到就算自己选择打滚灭火,也不一定能将自己身上的火扑灭了,更何况这还会暴露自己身后这些出生入死的兄弟。

火势蔓延到邱小云全身,他仿佛能闻到大火烤焦自己皮肤的恶臭,他强忍着身上的灼痛,紧咬着牙关愣是不发出任何声响;但他的手,却已深深陷入了坚硬的雪地中。

看着邱小云被大火折磨,他身后十余斥候的眼中,一时也都流下了滚滚热泪。

斥候队长默默地为他竖起了拇指,悲戚地为他打气道,“邱小云,你是好样的!只要你能挺住,你的父母和孩子。。。。。。”

“我。。。。。。我挺不住了!”邱小云早就听不到任何声音了,他用尽了全力从牙齿中挤出了几个字,随即情不自禁地在地上打起滚来。

邱小云暗地里也百般劝告自己,一定要挺住;他也知道自己一旦暴露,会造成多大的后果。

可再强大的意志,也还是败在了真真切切的灼痛中。

俗语说,“人之大患,在我有身”,这世上最难战胜的敌人,果然还是自己。

邱小云注定不是英雄,他终于在最后关头暴露了自己的身形,也同样被动地出卖了他的兄弟。

斥候队长似乎早就意识到会出现眼前的情况,当邱小云选择打滚时,他便已彻底地放弃了他;或者说,他还有着比拯救邱小云更为重要的任务要完成。

“不好!咱们要暴露了,快往前冲!”斥候队长一声暴喝,当即站起身来;十余个斥候队员们也都站了起来,一齐跟着斥候队长向金城的西门冲去。

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仓促起来,来不及揉眼睛却射出来的新罗弓箭。

高丽和新罗的金城之战,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时辰到来,但邱小云以及他的十几个斥候小弟的飞蛾扑火,仅仅只是大战开启之前的一道开胃菜而已。

随后,高丽侵略军五千陆军部队,终于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到达了金城的西门。

按照约定,高丽侵略军主帅渊盖苏文则开始指挥着一万五千海军缓缓从船上下来,他们的攻城主力,赫然是投石车!

久病成医,高丽终于在大隋的三次进攻中,学会了制作精良的投石车,并且将这种本来用在防守中的武器,再次投入到了攻城之中。

高丽和新罗的慰礼城防守战,在这一天缓缓落下帷幕,结果没有任何意外。

高丽和新罗的金城防守战,则在这一天缓缓拉开,结果一定也不会有任何意外,关键只在于时间问题。

这一天中,苏游也终于离开了自己的战船,在来雁北和王伯当的陪同下进入了残破不堪的百济王城。

经过扶余明/慧以及赵虎带领的南中辅助兵和东南亚炮灰部队共五千多人的努力,王城中被高丽人践踏过的房屋已经被修缮得七七八八了,而王城附近的百济国民,也大量涌了进来。

在苏游的暗示下,在赵虎的亲自挑选下,扶余明/慧终于再次拥有了百济的正规部队,尽管这些士卒昨天还是到处逃亡的青壮,尽管数量上也仅仅只有五千。。。。。。

苏游和来雁北终于看到了满眼都是血丝的扶余明/慧,两人都莫名其妙地一阵心痛。

扶余慧也见到了联袂而来的苏游和来雁北,她小跑着来到他们身前,当即盈盈下拜道,“多谢将军,多谢姐姐。。。。。。”

来雁北随即走向前去拉起了她,心痛地说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何必这么拼?”

扶余明/慧摇了摇头,又望向苏游道,“不知将军何时会前往高丽王城?希望能够带上我。”

扶余慧此时虽然收拢了将近十万百济国民,但这并不包括她的父母家人,她此刻挂念的还是他们的安危。

苏游岂能不知她心中所想?当即缓缓说道,“三天后就出发。在此之前,请你准备好自己的仪仗,训练好你的士兵。”

扶余明/慧一愣,苏游的话显然不难理解,他的重点也还是强调自己的仪仗,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嘛;至于士兵,三天之内能训练出什么样的士兵呢?

“我。。。。。。”扶余明/慧想到在苏游战船上时所下的决心时,不由得望向来雁北。

“三公主若能带领百济的黎民重新振作起来,也是我们希望见到的;至于那晚的计划,还请妹妹从长计议。”来雁北看着扶余明/慧,淡淡地说了两句。

扶余明/慧点了点头,她从来雁北的话中已经明白了苏游的意思。

其实,这样的结果已经是她所能想到的最好结果了,看来苏游是想让自己复国了,至于自己委身于他的事,大概也有了眉目。

扶余明/慧原本还以为苏游会趁机吞掉百济的,若苏游真这么干,她除了些微失落之外还是会毫不犹豫得接受,因为苏游的手段有目共睹。

但现在。。。。。。

苏游强调的仪仗问题,扶余明/慧也能明白,他这是趁机推自己上位,挟天子以令诸侯了嘛。

苏游的心胸,可真不小啊。

苏游可不止扶余命/慧正在忖度自己,但他真心没想过要占领新罗和百济,毕竟这两个地方除了能种点粮食之外,可没什么矿产啊。

高丽可就不一样了。

ps:这和谐词弄得作者菌好蛋疼,以后三公主扶余明/慧改称扶余慧可好?

447世民劝父

三日之后,苏游的大军终于离开了百济王城,随即兵分两路。

第一路大军由苏游亲自带领,其组成部分为临沧的一千五百炮兵及五百门火炮,以及王伯当和爨子恒各率领的三千东爨和西爨部队;此外,还有一千骑兵以及辅助兵和东南亚带来的炮灰部队五千人。

苏游猜测,高丽的侵略军主力此时多半已在新罗的首都金城和守军胶着上了,所以明显是为了捡漏去的。

当然,凭着苏游率领的这一万三千多人,再加上原本在这个时代中不可能出现的火炮,苏游也并不惧怕与高丽军主力的正面对敌。

第二路大军则由来雁北率领,由张龙赵虎作为辅助,乘船沿汉江前往慰礼城。

这一支大军同样拥有五百门火炮和一千重骑兵,辅助兵则由扶余慧亲自率领的五千护卫军组成。

第二路大军比第一路大军少了六千防御部队,辅助兵方面也不如苏游从临沧和从东南亚诸国带来的炮灰,好在他们土生土长,抗寒能力要好一些。

苏游也正是分不出太多的部队给来雁北,这才改变了最初计划的直接进攻高丽王城的计划。

苏游和帐下的将领都相信,尽管来雁北所帅的八千多人不一定要进攻高丽王城的实力,但去慰礼城打高丽侵略者一个措手不及还是绰绰有余的。

唯一令苏游担心的是,来雁北的船队一旦进入了汉江,高丽王城方面很快就会得到这个半岛上多了一个强大敌人的消息。

此时两只船队已然分道扬镳,打草惊蛇什么的已不是苏游应该考虑的问题了。

同一时间,打散了河北众盗的杨义臣,听得张须陀战死大海寺的消息后,当即率领大军径往瓦岗杀来。

却因为天降大雪的缘故,杨义臣的大军在金堤关不远背依黄河停了下来,随即安营扎寨,深沟高垒,却并不出战。

金堤关早在两个多月前便已经被李密拿下,之后又有近万在金堤关不远处结营安寨,和金堤关相依掎角。

如今杨义臣率兵前来,瓦岗军虽是戒备,却也不是太过畏惧,毕竟百战百胜的张须陀都折在瓦岗手上,区区一个杨义臣又算得了什么?

因为杨义臣的到来,又加之鲁郡最近出了个徐圆朗,瓦岗军东扩的进程终于停滞了下来;李密已经在派遣部队往金堤关增援,所以瓦岗军此时也并不急着与杨义臣交战。

一直喜欢使用乌龟战术的杨义臣却似乎明白杨广迟早会召唤自己到江都似的,这一次反倒部队用言语挑衅起瓦岗军来。

乌龟遇见乌龟,杨义臣此时面对不远处的瓦岗军时,也只能眉头紧锁,望洋兴叹了。

用“洋”来形容瓦岗军,的确没有什么夸大其词,就杨义臣所见,瓦岗军这几天可是不断有增援部队到来,声势日渐壮大啊。

瓦岗军不但数量众多,装备也比半年前的乱军精良了不少;如今的瓦岗军,已非当初穷困潦倒拿着锈刀木棍一击就散的模样了。

杨义臣虽然不停地派人骂战,却也有些心虚,如今朝廷的部队已是公认的外强中干了。

杨义臣想着张须陀的大海寺之战,不由叹了口气。

杨义臣身边的一个少年将领一直注视着已是满头花发的老将,双眼满是敬仰,此时听了他的叹息,忍不住问道,“将军不知道何事烦恼?这瓦岗贼虽众,可咱们稳中求进,不见得不能将其剿灭。。。。。。”

小将显然也沿着杨义臣的目光想到了大海寺,他的这番话也未尝没有提醒杨义臣日日骂战的焦躁。

杨义臣听了小将的话,却不知如何作答才好,瓦岗军和此前的河北诸贼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瓦岗一战成名之后,登高一呼便是应者云集,如今的瓦岗军正是气势最雄壮的时候,人数也只可能越打越多;而朝廷的军队却不会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只能越打越少。

加之如今天下各郡岌岌可危,想要让杨广派出援军来配合自己剿灭瓦岗,这可能吗?

求稳一道,显然不适合目前的形势了。

倒是目前东都还有精兵无数,想要化解瓦岗的危机也只能靠东都的精兵了,这也是杨义臣此前写信求恳杨广回转东都的原因。

杨义臣看了看身边的小将,轻声道:“润甫,你说的极是。若是陛下如今还在东都的话,凭着他的威严,要平这瓦岗贼又有何难?老夫便是因此而叹息啊。”

小将点了点头,杨义臣又说道,“润甫,张将军的身死可谓前车之鉴,这我是知道的。”

小将脸色顿时黯然,点了点头道,“家父跟随张将军,事后说及张将军在贼兵中如入无人之境,家父当初便在他的身后,他正想带着兄弟们也跟着冲杀进去时,却。。。。。。”

杨义臣点了点头,“瓦岗军有能人啊,据说他们当初拿下金堤关时用的也是这个能够爆炸的秘密武器。”

小将名叫贾润甫,他的父亲则叫贾务本,父子两人一人跟着杨义臣,一人追随张须陀,也算是忠于朝廷的光荣之家了。

两人正在说话之际,一个传令的小卒急匆匆地走了过来,禀报道,“将军,朝中来人了!”

朝中来人了?杨义臣心下一喜,当即龙行虎步地往营地走来。

可杨义臣又怎会料到,杨广竟是传令自己即刻跟着传旨的太监南下江都,而且自己的兵权马上就要交给杨善会,能够带领的只有区区一百护卫?

杨义臣刚听着通事舍人念完圣旨,当即一头栽倒在地昏迷不醒。

翟让和李密若是知道杨义臣被杨广召去江都的话,一定会睡觉都会睡醒的;但他们却因为听说杨义臣大败高士达的消息后,对他有了戒备之心。

翟让此时已经从东平郡收缩回来,增援金堤关。

李密则念念不忘他的襄阳大计,开始带领着裴元庆秦叔宝单雄信等人往西南方向颍川郡进军。。。。。

此时,远在山西太原的李渊正在拿着张须陀大海寺之战的战报,一时呆愣当场。

张须陀死了。

张须陀竟然死了!

李渊失神起来,这对他来说似乎是个好消息。

十八岁的李世民匆匆而入,早年间他便是东都有名的游侠儿,但自从去年在雁门之战中一战成名之后,再没人敢小看他了。

十八岁的李世民,英气勃勃,走入父亲李渊的书房后,却是喜形于色。

“世民,你怎么老这么毛毛躁躁的,连门都不敲。。。。。。”李渊被儿子打断了思绪,当即一声断喝,就像《红楼梦》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