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要面子的人,虞世基宁愿将错就错,也断然做不出出尔反尔、搬石头砸脚的事来。

杨广看着裴蕴等人都是附和着点了点头,心中还偷偷松了口气,毕竟他自己现在就有点害怕回到东都,面前这几位的表现足能说明君臣一体。

杨广扫了一眼下面的四个人,叹了口气道,“朕也觉得现阶段还是呆在江都比较合适,但江都左近的乱贼也是不少啊,几位爱卿有什么要说的吗?”

江都周边的确不太安宁,杜伏威、李子通先后举兵于历阳、东海,牵制着隋师水军于江淮,豫章之地则有林士宏举义旗称王。

杜伏威、李子通起兵已是一年有余,他们分分合合,对抗着大隋的水军,一直未分胜负。

至于林士弘,则是在半年前跟着操师乞起义的,杨广刚到江都之后,便命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率兵前往讨伐。操师乞闻讯,亲率部队迎战于城外,不幸中箭身亡。

林士弘当机立断,挺身而出,带领部队继续奋勇拒敌。

林士弘是操师乞的忠实战友,他受任于危难之中,时刻在想如何完成义军的未竟之业。就在几天前,林士弘率部与刘子翊军大战于彭蠡湖。

林士弘的士卒大多生长在江湖沿岸,既得地理之利又熟习水性,所以开战不久就把刘子翊的大军打得溃不成军。

刘子翊在战争中为国捐躯,他所帅的士卒则纷纷向乱军投降,各地小股乱党亦是纷纷来投,林士弘的部众因此达到了十余万人。

杨广现在担心的,便是林士弘部。

所谓“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来护儿听着作为在座的唯一军人,当即请战道,“老臣愿为陛下分忧。”

看着来护儿站起来,杨广一阵欣慰;来护儿不仅忠心耿耿,更是擅长水战,正是阻击林士弘的不二人选。

“好,来将军能够前往,自当马到功成。”杨广摆了摆手让来护儿坐下,又扫了一眼众人,平静地问道,“瓦岗军现在怎么样了?”

裴蕴和虞世基都是一愣,杨广用这么平和的心态对待瓦岗军那可是头一回啊,莫非他有了什么妙计不成?

尽管猜测到杨广可能要下决心对瓦岗军下手了,裴蕴对瓦岗军目前的形势还是有些羞愧的,当即吞吞吐吐道,“瓦岗军在向东扩张的过程中遇到乱军徐圆朗部的痛击,止步于东平;北方有杨善会大军对垒,双方正在胶着。。。。。。”

若是刚来的听众听了裴蕴这几句话,一定以为瓦岗军的势力大不如前了。

事实上,李密现在一直在向西南方向扩张,他的一支先头部队目前已抵达了襄阳,而南边则占下了谯郡。瓦岗军的前沿与江都只隔着彭城和下邳两郡。

杨广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虞世基看着裴蕴没法说下去了,当即站起来躬身对杨广道,“陛下,如今张将军、许国公和杨太仆虽是相继辞世,可陛下对瓦岗军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看着杨广点头后,虞世基又继续说道,“微臣想推荐几位大将,以继承张将军和杨太仆的遗志。”

“你说吧,朕听着。”

“臣推荐江都通守王世充。此人镇压江南乱民屡立奇功,横扫江淮百战百胜,堪称是张须陀第二。”

杨广点点头,王世充善于迎奉,为官八面玲珑,和张须陀的耿直忠诚不能相比;但“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让王世充去打瓦岗军还是不错的,这同样也是杨义臣的选择。

“朕准了。传朕旨意,加封王世充为左屯卫将军、左光禄大夫、河南道讨捕大使,即刻赴中原剿匪。”杨广当即下达了之意,又示意虞世基继续说下去。

“臣再推荐马邑郡丞李靖,此人能征善战,陛下若能用之,可平河北之匪。”

“李靖?”杨广疑惑起来,这个名字显然不是他第一次听到。

说到李靖,不由得杨广不响起苏游来;若不是因为苏游,李靖上次在雁门之围中所立的功绩,便是连升三级也不止了。

杨广正在犹豫间,裴蕴当即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李靖还是放在马邑比较有利。臣刚刚接到河东道监察御史的弹劾,李渊在剿灭贼帅毋端儿时,得到六万降卒;他将这六万降卒整顿为军以为私用,并没有向朝廷禀报。”

裴蕴之语,显然暗指李渊图谋不轨,这也是杨广早就有所防备的。

杨广顿时大吃一惊,若裴蕴所言不虚的话,李渊现在手中实际上已掌握了十万之众。

杨广忽然想起了那句谶语,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莫非谶语指的其实是李渊?

“朕被他忠厚之相欺骗了!”杨广恨得咬牙切齿,正寻思着怎么将之捉拿归案。

裴蕴却奏道,“陛下不可捅破此事,捅破此事李渊必反!”

杨广定了定神,沉思片刻后才说道,“朕可以封他为尚书右仆射,入阁为相,把他哄来江都;同时可密令王威高君雅,若李渊不来,可就地抓捕斩之!”

不巧的是,杨广这话才刚说完,前线的八百里加急军报传了过来,——“突厥始毕可汗帅三十万大军南下,陈兵定襄郡北。”

真是说什么来什么啊,杨广接到这封军报时,差点气得背过气去。

好在定襄离江都还是挺远的,杨广把军报摔出去之后,很快便恢复了冷静,刚才讨论李渊的事也就作废了。

李渊的兵权不能剥夺,防御突厥还得看李渊的!

此外,杨广又在虞世基的极力推荐下,启用了马邑郡守王仁恭,命他与李渊共同拒突厥之兵。

做完了这些安排之后,杨广这才把用五路大军攻击瓦岗的计划抛了出来,在座的几个对这个计划还是颇为赞赏的,当即纷纷附和起来。

杨广立即命虞世基拟旨,命人通知这五路大军,约定腊八这天对瓦岗进行围攻。

同一时刻,李世民再次向李渊进言造反,而且是联合突厥大军。

李渊对于儿子的胆大妄为向来是一声断喝的,但听他说得多了,心中也颇不平静起来。

忽听敲门声响了起来,却是唐俭前来求见李渊。

唐俭三十五六岁的年纪,他的父亲和李渊算是同僚,他与李世民素来交好。

李世民突然听说唐俭来了,而且找的不是自己,当即便有些不舒服起来,“父亲,这个唐俭夸夸其谈,不堪重用。”

唐俭,字茂约,他的岁数已经是李世民的两倍了,后者这么指名道姓地在背后指责他,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李渊当即呵斥道,“你知道什么!他再夸夸其谈,也比你毛头小子也要强很多。”

李世民被父亲敲打惯了,不以为意,“也不知他来找爹做什么?”

“我怎么知道?”李渊摇了摇头。

李世民也不知父亲说的是真是假,听着外面脚步声走近,便隐到了幕后。

一时唐俭便走了进来,李渊自是与他一番寒暄,又将之拉到了榻上,温言道,“茂约,不知你今日来此,有和贵干?”

唐俭左右看了一眼屋子四周,压低声音道,“世叔,我这次前来是专程劝你起兵的。”

李渊脸色微变,厉声低喝起来,“唐俭!你何出此言,实在大逆不道。”

李渊指名道姓,大抵已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他的心中还是揣测着,一时也不知着是唐俭自己的意思,还是唐家的意思。

唐俭摇了摇头,正色道,“唐国公,如今天下大乱,太原身处四战之地,若不起兵就只能坐以待毙了。世叔在此处甚有威望,只要联络突厥广收豪杰之士,召集十数万人马绝非难事。到时候趁虚入关中,以关中为根基来取天下,这可是商汤和周武王地壮举呀。”

唐俭的说辞,与李世民刚才所说相差仿佛,李渊一时也分辨不出是不是他两传统好来唆使自己的。

454高丽溃卒

值此乱世,想要取杨广而代之的朝廷命官,并不只有李渊一人。

李渊在装模作样地呵斥着唐俭,离着他不远的马邑郡,刘武周全在与几个要好的兄弟们暗自揣测着李渊。

刘武周扫了一眼下首的几个人,心中却有些感慨,暗想自己苦心经营多年,怎奈有能力的人实在太少;眼下这些人也算是亲信,正是自己打江山的基础,可惜未免单薄了些。

刘武周认识苏游那会的的确确是个实诚的人,可惜他从一开始就跟错了人,杨瑓最终没能成为太子;直到杨瑓被软禁之后,刘武周的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了。

刘武周如今除了依靠自己保住自己的地位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可马邑实在是地处偏远之地,招兵买马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如今刘武周能够信任的人,不过四五个而已。

坐于刘武周左手边的一人脸色淡金,身材魁梧,如同金刚一般,他的名字正是宋金刚。坐于刘武周右手边的则是他的妹夫苑君璋,这苑君璋长相斯文,是谋略型人才。

坐于宋金刚和苑君璋下方的,则是宋孝贤和尉迟恭。

除了这四个人之外,刘武周还搜罗了当日苏游和宇文家十三太保在榆林城外救下的王宣。

王宣对突厥人恨之入骨,如今已带着小股士卒去和突厥军打游击战去了,这也是刘武周睁一只闭一只眼的结果。

刘武周看着下首的几个人,有些忧虑地问道,“也不知李渊这会在做什么。”

“李渊这会已打算向突厥人动兵了,但多半是佯攻为主,这个时候他若不为自己留一条出路,他就不是世家子弟了。”苑君璋开口回应着,他口中的“出路”显然就是造反了。

“那李靖呢?”刘武周点了点头,李渊的动向和想法,他多半也能猜得出来。

“他倒好像没什么想法,正在一心对抗突厥兵。”苑君璋笑着说道。

“能让他们打一架就好。张须陀死了,杨义臣也被召回了江都,瓦岗军的扩张已经到了襄阳。。。。。。”刘武周叹了口气,他现在还没有得到杨义臣去世以及杨广准备集结五路大军围攻瓦岗的消息。

“如今张须陀已死,大隋看起来再无力回天了。”宋孝贤也叹了口气,认真说道,“突厥并已南下许多天,朝廷却没有任何动向,马邑离江都实在太远了,朝廷对此也是鞭长莫及;我看着王仁恭整日纵情山水,不如我们取而代之直接在此起事如何?”

刘武周看了看宋金刚和尉迟恭,笑问道,“你们以为如何?”

尉迟恭很早前就有过颠覆大隋的举动,可自从白衣弥勒被苏游等人打压之后,他的造反心思也就淡了下去。

刘武周算是尉迟恭的救命恩人,他也因此跟了他,所以此时心中多半不愿,却还是点了点头。

宋金刚则沉声答应道,“刘大哥要干,那就干!”

苑君璋却摇起头来,“现在起事的时机还未成熟。我们现在的势力太过单薄了,单是王仁恭倒不足为虑,可若是李渊或李靖前来镇压的话。。。。。。”

刘武周叹息一声,话题又回到了刚才所言,“李渊李靖素来不和,我们倒要好好想个谋略,让他们自相残杀。到时候你我渔翁得利,可顺势南下,当成大业。”

正说着话,护卫在外面匆匆敲门,“郡丞,王使君来了。”

刘武周一愣,这王仁恭倒是稀客啊,他当即站了起来,迎向前厅,其余人等则自动散去。

王仁恭看起来老当益壮,见到刘武周后便笑问道,“武周,最近忙什么?”

刘武周恭敬道,“正念着使君呢,不想使君便来了。我听说翠香坊新来了几个雏,不如卑职请使君一起。。。。。”

看着刘武周只可意会的眼神,王仁恭大笑道,“知我者,武周也。”

刘武周和王仁恭两人正各怀心思地往外走去时,一校尉已经拦到二人地身前,沉声道:“王大人,属下有事禀告。”

王仁恭认识眼前这个名叫王宏的校尉,而且对他颇有好感。

去年雁门被突厥人围攻时,突厥人也来骚扰了马邑,就是眼前这王宏带着士卒死命抵住了敌人的进攻,所以他在马邑也算是颇有声望。

“说。”王仁恭被人扫兴,难免不满,不耐道,

“使君,去年突厥兵大举犯境,马邑百姓颗粒无收,今年敌人再次前来,百姓们无法过冬啊。恳请使君已苍生为念,开仓济民。。。。。”王宏也算是为民请命了,说着说着眼中也闪出了泪花。

“王校尉,这开仓一事,老夫岂能擅自做主?”王宏本还想着把张须陀当年在齐郡放粮的事说出来的,却被王仁恭一声断喝,彻底打断了话头。

王宏也知王仁恭说的是事实,却还是焦急地分辨道,“可是。。。。。。”

王仁恭“哼”了一声,并不说话。

刘武周见机,当即笑着说道,“王校尉不用心急,使君爱民如子怎会坐视不理?想必使君早就去请圣旨了,只要圣旨一到,开仓放粮有何难事?”

王宏无奈地摇了摇头,“此去江都几千里,途中又到处都是乱军,属下只担心。。。。。”

王仁恭听刘武周说的合情合理,理所当然就接受了他的意见,却看着王宏道,“王校尉,难道你有更好的办法?开仓放粮非同儿戏,私自开放形同造反!”

王仁恭这几句话,看着就是一身正气,王宏自然不敢再接腔,只得拱手而退。

“莫名其妙!”王仁恭看着王宏的背影,冷哼一声,满是不悦。

刘武周看着郁闷离去的王宏,倒是若有所思起来,当即对粮仓打起了主意。

三日之后,苏游和来雁北的大军在百济王城之外的白江口汇合,放下了扶余慧和她的五千护卫以及新解救出来的两千士卒时,便往卑奢城而去。

在此之前,攻打慰礼城的高丽军已被歼灭一千余人,高丽的指挥官终于相信了来雁北送来的军报,随后带着剩下的六千多人辗转退往高丽王城。

慰礼城的守军听着外面闹了半夜,并不敢出城查看。

到得第二天天明时,他们才知来雁北的船队和将慰礼城围攻了七八日的高丽军已尽数退去。

而从新罗金城败逃的近两千高丽军,他们武器马匹都已不齐全,他们在形象上急急如丧家之犬,但行军速度却远远不如来时。

当他们到达百济王城时,扶余慧早就以逸待劳了。

扶余慧在苏游的护送下回到百济王城时,便在赵虎的帮助下组织起了一支五千人的护卫军,此外还有一千多守城兵。

加之从慰礼城解救出来的两千多人,扶余慧现在拥有的士卒已将近一万人了,这个数字虽然不如百济全盛时期的十分之一,但对付高丽的溃卒还是绰绰有余的。

扶余慧的九千多士卒,骑兵只有八百,老兵只有两千多,但他们此刻拿的却是苏游资助的新武器。

扶余慧意识到己方的优势,所以在高丽溃卒还未到来之前,便已斩钉截铁地下达了命令,“对待这些高丽溃卒,尽量做到斩尽杀绝!”

女人的报复心到底有多重,是男人们无法理解的,但扶余慧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够放过他们一马的理由。

听着扶余慧的命令,近万士卒顿时群情奋勇,“杀光高丽狗!杀光高丽狗!”

两千多老兵基本都是此前的战俘,他们对待高丽人的态度可谓冬天般的寒冷;而新卒们多半也受过高丽军的骚扰,这一次若是让他们继续溃逃,这些人很可能会祸害乡里!

扶余慧没有拖泥带水,当即便命令除了必要的三千行军留下来防守城池外,其余六千多士兵倾巢而出,径往新罗金城的方向进军!

扶余慧的心思,不仅仅是要早一点对高丽的溃卒给予迎头痛击,更是为了保护都城周边的百姓不受祸害。

六千大军带足干粮,在百济王城东南五十里的地方埋伏起来,到得傍晚时终于等到了三三两两高丽溃卒的先头部队。

此时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百济的士卒根本就没等到指挥官的命令,便自发地对迎面而来的小股敌人开始弯弓搭箭。

大雪已过去了十余天,带天气仍是异常寒冷,士卒们虽然有力气拉弓,但准头上就差了许多。即便如此,每次出现的高丽溃卒都被射成了马蜂窝。

每一次都是灭绝式的攻击,这也避免了见机不好往回逃跑的敌人。

但天色黑下来之后,大股的高丽溃卒还是选择了进入路边的百济村落中烧杀抢掠。

左等右等再无法等到高丽的溃卒之后,百济人选择了主动出击,于是大规模的战斗很快在路边的村落中爆发起来。

高丽的溃卒没有任何的反抗,他们此时只恨自己的父母少给了他们一双腿。

理所当然,这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这场你追我逃的战役持续到第二日的夜晚,最终以百济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可一路上被高丽**害的村落,数以百计!

455筑城三山

五日之后,也就是大业十二年的十一月二十,辽东半岛已是遥遥在望。

辽东半岛目前还属于高丽的领土,苏游带着在大连登岸的那一刻,意味着苏游正式向高丽宣战了。

据史料记载,大连在汉初还是一个小渔村,名叫“三山”,“三山”这个名字其实指的是大连湾外的三山岛。

到了唐初,大连又被称“三山浦”,唐中期改称“青泥浦”,明朝和清朝前期都称“青泥洼”。到了清朝后期,沙俄强租大连后,称之为“达里尼”(意为:遥远的地方);此后,清政府根据俄语谐音才将其称为“大连”。

苏游的船队登陆三山时,并没有遇到任何的阻碍,实际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