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27立国云中

就在刘武周的十万定杨军与李元吉的三万唐军在晋阳城纠结之际,苏游的船队终于回到了三山。

苏游的立国计划始于三月底,当时想着的是解了幽州之围后就回来立国的;可计划远远赶不上变化,他自从上次离开三山到如今回来,一不小心就已过去了三个多月。

在这三个月中,中原大地上发生了无数的重大事件。

四月初的时候,杨广的死讯开始传开,宇文化及带领十余万骁果军北上,企图绕道关中;四月初的时候,窦建德与魏刀儿联合起来压着幽州打。

直到苏游带领一万多云中军加入战团之后,攻守之势彻底转变,罗艺在失去了最得力的重甲骑兵之后不得已投奔苏游;紧接着是魏刀儿的覆灭,窦建德孤木难支,无奈之下也降了苏游。

这就是幽州与河北的局势,至于山西河东之地,李渊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李渊一路南下,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便已进入了关中,轻而易举地入主长安之后又相继把关中的薛举、梁师都和郭子和一一扫平,最后成功篡位,一举成为这个乱世中最让旧隋文武看好的势力。

相比关中、河北,中原的局势可就复杂多了。

一开始是瓦岗军大败王世充,使得东都军只有防守之力,毫无招架之功;而后宇文化及进入瓦岗地盘,瓦岗军竟然破天荒地接受了东都杨侗的招安,随后与饿着肚子的宇文化及大军在运河两岸对峙起来。

紧接着是王世充在东都为了生存而发动兵变,从此掌控东都大权,但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宇文化及和杨善会的联军在与瓦岗军的决战中先胜后败,竟连杨善会也命丧当场,而宇文化及只得一路奔逃,往汲郡、魏郡等地逃窜,最后驻军聊城。

随后,饿急了的东都军对刚刚与宇文化及的江都军打完、元气还未恢复过来的瓦岗军采取了背水一战,竟一举把瓦岗军赶到了虎牢关以东,就此收复整个荥阳郡,王世充也因此成了文武朝臣篡位第一人。

宇文化及听说王世充称帝的消息后,也迫不及待地叫嚷着立国称帝;可他甚至都没来得及举行称帝仪式,苏游的大军便渡河而来,一天之后便大破聊城,他也因此成为了沐猴而冠的典范。

杀了宇文化及这个最大的反贼之后,苏游大军继续进抵齐郡,紧接着这个乱世中第一个农民领袖王薄逃亡济南郡,而苏游立国称帝的计划也已迫在眉睫。

四月初,苏游离开三山之时,他所领的士卒不过万人,三山领地中的百姓也仅仅只有四十万人。

经过了三个月之后,苏游的地盘一举成为了这个乱世中所有势力中的第一,他手下可用之兵也达到了十五万,这个数字是三个月前的十五倍;苏游所占领地中的百姓,与三个月之前相比又岂止扩张了十五倍?

早在大业六年时,大隋的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统计出来的人口达到九百六十万户,人口接近四千五百万人;这些人集中在长江与黄河之间、关中之地、山西、河北、山东。。。。。。

可惜的是,自大业九年以后,无论是兵灾还是**,最严重的地方也都在苏游现在所占领的地盘;这意味着苏游现在虽然占领着大隋三分之一的领土,可在他领地内的百姓也不过八百多万而已,这个数字与李渊所统治的百姓数量几乎不相上下。

短短的时间内,苏游的地盘就扩张了几十倍,他既感到幸福,可心中同样有着幸福的烦恼。

早在许多年前,苏游就想过要在这个乱世中与群雄争霸,不仅仅是因为他想要拯救万民,更希望能够建立一个自己的理想国;这个理想国中或许不会存在绝对的平等,或许依然存在着阶级,但他会给予百姓们希望和尊严。

这个理想国中,机会属于每一个人;只要辛勤地付出,就会有应有的收获。

构成一个人是否属于真正国民的标准,一是这个人拥有国家分配的土地,二是这个人拥有这个国家中普遍的民族文化。

对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而言,最重要的无非土地政策罢了。

因为地盘扩张过快的缘故,能够严格按照苏游早在南中时候制定的国策走的地方,有且只有三山而已。

移民们到达三山之后,便会在三山开垦荒地,三山实行的土地政策是“手快有,手慢无,多劳多得”;可到了幽州和河北之后,苏游实行的却是“平均地权”的政策,——政府把土地从原来的地主手上收回之后,重新把土地定量分配给百姓。

幽州与河北的土地政策,与旧隋的政策没有太大的区别,多的只有“土地不可交易”一项而已;至于后来归附的山东、中原等地,则因为战乱还未平息而依然实行的是旧制度。

苏游在回三山的船上想得最多的,便是这土地政策,商鞅变法中的主客民制度显然是他想得最多的。

“主民客民分业,重奖杀敌强兵。”

商鞅把原来秦国的农民叫主民,秦国称霸西戎以后,土地面积很大,人口少,而和秦国相邻的是从晋国分出来的韩、赵、魏,这三国人口多、土地少。

商鞅把韩、赵、魏三国的农民吸引到秦国种地,这三国的人只要到秦国来,秦国就给他们土地、给房子,且前三年不用服劳役。

这样一来,韩、赵、魏的很多农民都被吸引到了秦国,从韩、赵、魏三国到秦国的农民叫做客民;相对的,秦国原本的农民则为主民。

商鞅变法规定,主民主要是当兵,客民主要是种地;主客民制度,与罗马帝国的殖民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通过政策吸引帝国的农民到自己的领地中种地,显然比与帝国死拼更为有利。

苏游觉得目前的首要任务并非扩张,而是内政,这也是他在这个时候立国称帝的最主要原因。也就是说,苏游现在想得最多的便是吸引李唐以及南方的农民进入自己的领地。

事实上,苏游在南中订立国策时,便有把南洋那些不开化的地区和朝/鲜半岛上三个国家变成殖民地的想法。

让苏游始料不及的是,他才一刚下船,便看到了新罗的国王金白净以及百济的国王扶余璋,理所当然的,百济的三公主扶余明。慧也在其中。

见到扶余明。慧后,苏游当下便有些尴尬,因为他最先想起的便是当初护送扶余明。慧回百济复国的那个夜晚;如果不是因为苏游不想趁人之危,或许他的后宫已多了一人。

对于扶余明。慧,苏游始终七上八下,他仍然记得初次见到扶余明。慧时的场景,一如他第一次见到杨素颜。

苏游第一次见到杨素颜和扶余明。慧时,她们的年纪都只有十一二岁;苏游与她们,妥妥的怪叔叔和小萝莉。事到如今,苏游来到这个时代已十三年,杨素颜和扶余明。慧的年纪也都过了花信之年,而苏游早已年过不惑。

上位者扩充后宫从不会考虑“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遗憾,行将称帝的苏游,理所当然会再次面对收了她们的尴尬,好在杨素颜有孝在身,这事只能暂且放了下来。

七月十八,苏游以三山为都建立云中国,就此正式称帝,并以三山为国都,以庆丰为年号。

同时,苏游纳扶余明。慧为妃,并册封来雁北为后,图兰朵为贵妃。

立苏云帆为太子,其余来雁北、图兰朵两人的子女皆为王子、公主,各有封地。

至于官员制度,则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结合《秦法》,使军权与内政分立;丞相与太尉分治文武之事,御史大夫专管监察之事,外部郡县之上则设立总管一职。

以裴世矩为丞相,以李靖为太尉,并加上。将军;以李密为大将军,以魏征为御史大夫。

以爨子恒为南中总管,以张龙为辽东总管,以罗艺为幽州总管,以窦建德为河北总管,以翟让为河南总管,以王伯当为山东总管。。。。。。

土地制度暂时实行井田制,审判机关则分中央、郡、县三级,总管无审判之权。

在秦国中央,元老院掌握最高审判权,廷尉审理全国案件,御史大夫和监察御史对全国进行法律监督。

在细节上,诉讼可以由受害人提起,也可以由国家官吏提起;审讯时一般不主张刑讯逼供,重视现场勘验和搜集证据,实行“爰书”报告制度,判决后准许上诉。审判过程中,在犯人发表陈词的时候,哪怕是法官明知犯人是在说谎,也不能打断犯人陈述。

量刑的原则有——“确定刑事责任能力;区分故意与过失;区分犯罪后果轻重;共同犯罪和累犯加重处罚;诬告反坐;教唆犯加重;自首减轻处罚等。”

以上《刑法》直接照搬《秦法》,《刑法》的颁布意味着云中国有了依法立国的基础,也同样表明中国的人治时代回归到法治社会。

此时云中国立国的制度与一千年苏游所定的国策相去甚远,最重要的差别是否定了此前的议会制,而以“总管”为分封的封建制也有很大可能引发“山头主义”,有着战后军阀混战的隐患。

528进抵鲁郡

云中国立国之后,国家机器开始急速运转起来。

苏游比较满意的是,这个新建立起来的国度已收罗了他所熟悉的这个时代的将近一半的军事人才,包括李靖、李密、罗艺、王伯当、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等等等等。

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国家的内政人才只有裴世矩、温大临、魏征、颜师古等十余人罢了,——魏征甚至都算不上纯粹的内政人才,——这意味着云中国的文臣极度欠缺,苏游想要依靠现有的文臣来推行新的国策显然是行不通的。

但苏游却一点都不后悔自己当初没有从聊城吸纳旧隋的官员,或者说,造成现在缺少大量内政人才的真正原因原本就是他一手策划的。

按照早就制定好的计划,苏游立国之后发出的第一条诏令就是普及教育,开始在国内陆续建立最初级的学校,这些学校一律按照当初他与颜师古在齐郡建立的起点书院的模式开始运行。

新建立起来的学校,接收的是八岁到十五岁的孩子从初级教育开始学习,这些孩子们会在这些学校中呆上六年时间完成中级教程。

六年是苏游所要普及的义务教育年限,这些学习了六年出来的孩子一部分会从此离开学校,还有一部分会升入更高一级的技术学校,——这些技术学校所授的课程包括各种技术工种,还有内政和军事。。。。。。

普及义务教育的学校以县尉单位,一共分成六个年级,但刚开始的时候只需要建立一年级的校舍和宿舍,无论是建校和招收学生都不会是太复杂的工作,但这些学校会一边教学一边完善。

一般的技术学校也不用急着建立起来,毕竟那些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需要六年才能毕业呢!

不过,最高级别的内政和军事学校的建立却是迫在眉睫,因为苏游需要这些毕业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帮自己治理已经打下来的领地或是开创新的地盘。

这些最高级别的学校的学生最终会由参加过义务教育的学生里面晋升而来,可苏游怎能等待六年?

理所当然的,苏游发出了大办教育的诏令之后,马上就颁布了举行公务员考试的号召,考试普及到云中国的每一片土地,只要自认为自己有文才或是有将才都可报名参加考试。

被录取的学生会在苏游自认校长的学校中培训半年到一年,考试合格后就能分配到工作岗位上参与云中国的管理,如果这些人没有达到就职的标准,则可能会被遣返或是留下来继续进修。。。。。。

就在苏游亲自指挥着工人们用三山城最好的建筑材料修建云中国高级学府之时,李靖命人从山东传回了好消息。

早在苏游驾船返回三山时,原本跟着苏游南下的大军除了一部分跟着苏游回去参加建国大典上的阅兵外,其余人都归了李靖的指挥;包括李靖麾下的两万大军、薛万彻率领的一万军、刘黑闼率领的五千军、王伏宝率领的五千军、苏定方率领的五千军、范愿率领的五千军、张君立率领的五千军。。。。。。

以上部队中李靖、薛万彻、张君立三人率领的士卒,有近两万人来自宇文化及所帅的骁果军和北海军以及一路上投降过来的士卒,这些人中也有一部分被罗士信带去了山西。

总之,除去苏游带走的王伯当、张龙等人率领的直系部队以及炮兵回去参加大典之外,现在剩在山东的将士依然比当初离开乐寿时候要多,能够战斗的部队将近达到六万人,加上辅助兵的话将近八万人。

此外,刚刚投降而来的瓦岗军也统统归到了李靖的旗下,他从中挑选出程咬金和裴元庆这两个老朋友,传信他们各领三千军往东前往徐圆朗的领地。

徐圆朗占领的地盘包括鲁郡、东平、任城、琅琊等郡,这几个郡属于山东半岛的西南地区,总面积超过山东的三分之一。

就在苏游离开山东不到十天的时间,从北海杀回来的李靖与刘黑闼对济南郡的伏德进行了合围,两万五千大军对伏德和王薄的一万五联军开始了攻守之战,仅仅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拿下了济南郡的城池。

伏德在战斗中身亡,王薄无奈之下选择了投降,与他一起投降云中军的将士接近万人。

两天之后,李靖所帅的近十万大军对徐圆朗的领地进行了合围,徐圆朗此时的兵力还在李靖的兵力之上,有十余万众;但他们的武器和甲具显然与云中军没法比,更悲催的是他们对云中军的秘密武器有着天生的恐惧。

合围形成之后,裴元庆从东平郡西南放的济阴郡对东平开始展开了试探性的攻击。

理所当然,李靖的战术安排是想以雷霆之势对徐圆朗部从东西北三个方向进行压缩,打算把主战场放到南方的鲁郡和琅琊,并在这两个地方一举征服他们。

就在苏游在三山称帝的同一天,鲁郡。

七月流火,秋日的阳光在清晨的时候撒下万道金光,四野的苍山尽皆笼罩在秋日的朝阳中;鲁郡三山鼎足而立,亦被笼罩在秋日光芒之下,满是萧杀。

鲁郡三山分别为邹山、尼丘和防山,泗水从东到西的流淌,穿三山而过;依据三山又有三座城池,分别为任城、邹县和兖州。

三山鼎足而立,三城亦是如此,三城遥相互望,可互相支援,这里有徐圆朗大军驻扎。这三城是徐圆朗的核心地区,理所当然驻扎着他的精锐将士,而他们也早就得知云中军步步紧逼的消息。

徐圆朗起兵的时机正好是江湖上最热闹的时候,但他的势力范围西有瓦岗军、东有北海军、北有王薄、南有李神通,属于四战之地,对外扩张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若以棋局论,徐圆朗的地盘不在边角,只能说是近中腹的一块棋;这块棋极力的腾挪,势力最盛的时候,北至东平,南临琅邪。

当初徐圆朗坐拥东平、鲁郡、琅邪、任城、彭城五郡,可以说是喘气的地方还有。

瓦岗军势力大盛之时,翟让曾大破东平,徐圆朗后来能够占据东平实在是捡了个漏;可李密大败王世充之后,瓦岗军的势力再次有向东的趋势,已是兵逼彭城郡。

徐圆朗不愿正面接触,将彭城的大部分兵力撤到了微山湖以东;在徐圆朗的版图中,彭城可以说是只余一半的地域。

徐圆朗只凭这四郡之地,坚持到瓦岗军兵败偃师,大量的瓦岗军东逃而最终归附了他。

眼看着就要守得云开见明月,哪想到苏游的大军这就一路南下而来?更何况瓦岗军这时候还要死不死的投降了苏游?

只是几日的功夫,徐圆朗根据军情便已得知,金乡、方与两地已屯扎了近万瓦岗军,如同个噬人的猛虎,蠢蠢欲动。

金乡、方与两县隔着昭阳湖、微山湖遥指任城和邹县,随时可以绕过两湖攻打,这让徐家军寝食难安。

又听着从北海传来的消息后,徐圆朗便知云中军的主力最终会进攻鲁郡了,所以他把麾下的近半兵力布置于此,并以儿子徐昶为将。

徐圆朗把精锐放在鲁郡,一来是为了确保鲁郡的安全,二来也是方便支援东平、琅琊两地。

如今徐昶便立在城头,深锁眉头,一大清早他便连连得到了好几个坏消息。

现如今,一骑快马从西而来,远远便高声喊道,“少将军,有急报!”

徐昶点点头,言简意赅地对斥候道,“念。”

“昨晚三更,瓦岗军再次增兵金乡,粗略估计有三千之众。程咬金驻守金乡,召集附近的能工巧匠赶制小船,如今在昭阳湖边排列的小舟已有数百艘。”斥候翻身下马,喘着粗气报告道。

徐昶再次点了点头,挥手道,“知道了,再探再报!”

斥候应令退下,徐昶则一面令人召集众将,一面往议事厅而去。

鲁郡是徐家军的心腹所在,所以徐圆朗让儿子徐昶亲自带兵镇守,更派了不少大将协助;如今徐昶手下的将士达到五万之众,但他心中还是有些惴惴不安,当他得知自己的对手是李靖时,心中变没有了底气。

李靖的传说,最初来自于杨素和韩擒虎,更来自于让无数青年男女追逐的偶像红拂女,这些故事似乎都已去远;可在突厥大军围攻雁门时,李靖只带着几百士卒就敢杀向突厥王庭,并因此而解了雁门之围。

李靖的名头,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