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或许也是杨瑓想要除去宇文家的根源吧?

“虎毒不食子,只要杨瑓不是真的造反,陛下说什么都不会除去他的。这事就此作罢,我不想看到宇文家与齐王闹得太僵,所以,你还是回东都吧。”宇文化及对儿子的话颇为意动,他也从来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但为了保存小命他还是难得一见地固执了起来。

“父亲!这样的局面我们宇文家还有退路吗?他造不造反没关系,我们让他看起来像造反的样子不就行了吗?”宇文成趾看着父亲一意驱赶他回东都,当下也倔了起来,他发起火来也是个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的主。

“你还想搞什么幺蛾子?”宇文化及摇了摇头,随即一阵心惊肉跳,定定地盯着儿子。

宇文成趾似乎也感觉刚才自己的脾气有些大了,他本来想说点什么辩解一下,但看了一眼身旁的宇文成都后,还是摇了摇头低低地回了两个字,“没有。”

“明天就要前往马邑了,我先回去收拾收拾东西。”宇文成都看着宇文成趾有些闪烁的眼神,哪还不知自己在这碍事?毕竟他们才是亲生的父子两。

“去吧。”宇文化及点了点头,当宇文成都摇转身离去时,又笑着说道,“对了,成都你今次做得很不错,如果跟突厥人打马球也能大展雄风的话,到陛下身边伴驾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一切都听父亲的安排。”宇文成都停下来,却并不回头,说完这话后便径直走了出去。

宇文成都对于宇文化及的这个安排是志在必得的,只是当他口中称呼“父亲”时,心里竟然感觉一阵恶心,可人在屋檐下,除了卧薪尝胆还能怎么办呢?

“你觉得成都不可靠?”宇文化及见宇文成都带上了门,随即又转头问起了宇文成趾。

“阿爹,兹事体大,不可不防啊,毕竟他不是真正的宇文家人。”宇文成趾点了点头,说起这些事并不需要什么避讳的,无论是当干爹的还是当干儿子的都应该有那种互相利用的觉悟,他们的关系不过是立意共同体,与感情无关。

或者说,干爹干儿子只是如同刀枪棍棒一样的工具,所以有的人拼拳头硬,有的人拼刀枪利,有的人却难得一见地拼爹。

“如今只有你我父子两,那防的是什么?”宇文化及对于儿子的郑重其事有些哭笑不得,最后还是没好气地责问道。

“其实,孩儿还真没有对付杨瑓的想法,不过,只要用眼盯着他,就不怕找不着他的破绽。”宇文成趾无可奈何地摊了摊手,随即信誓旦旦地说道。

“好了好了,你还是不愿意回东都,我与你祖父再商量商量罢!”宇文化及看着儿子如牛皮糖一般,也是无法,最后只能点了点头。

169风云再起

宇文化及父子谈及苏游的失败之举时,苏游也检讨着第一次带兵的失误,他的第一个失误还是因为心太软。

尽管在马蹄铁上露出了破绽,但只要苏游当机立断地把所有涉案人员看押起来的话,也不会酿成他们还能通风报信以至于引来宇文成都的杀人灭口了,但宇文成趾早有布置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最后的结果或许真的是齐王和宇文家鱼死网破了。

“慈不带兵!”这四个字深深地烙在苏游的心上,不管怎么说,苏游的第一次领军以失败而告终了,但这对齐王和宇文家来说又未尝不是最好的结果。

祸兮福所倚,但这又并非商战中的双赢,事实上齐王和宇文家都徒劳无功,但他们输的都在可控范围内,而这失败,酝酿着的将是再一次的风暴来袭。

当苏游在床上患得患失辗转反侧之时,长孙晟的信使带来了突厥方面的最新消息。

“高丽亡我之心不死啊!”杨广看完长孙晟亲笔书写的八百里加急快递后,难得一见地急怒攻心,竟然毫没形象地一拍身前的龙案,震得桌上茶杯都差点掉到地上。

“陛下,这是怎么了?”萧皇后此时正在另一席上吃着冰冻的西瓜,惊见杨广震怒,自是心痛不已,但妇道人家明知夫君是为朝中之事所惑,却又不好明着问的。

“你看看这个!”杨广复拿起那只有十来字的信件,一个小宫人赶紧过来接住传到了萧皇后的案前。

“高丽使者出现在突厥王庭!”萧皇后拿过长孙晟的亲笔信,轻轻地念出了上面的文字,细想了一会后便小心地问道,“陛下是以为染干与高丽人有染?”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杨广点了点头,随即又说道,“染干倒是没有这胆子,但突厥王庭中未尝没有宵小之辈,看来咱们的行程需要好好安排一下了。”

“陛下必有万全之策。”萧皇后轻轻点了点头,她虽然比杨广还大两三岁,但向来对他是信心满满言听计从的。

“突厥和高丽始终是朕的心头之患啊,季晟传来的消息当是空穴来风,如果突厥和高丽狼狈为奸的话……看来对付高丽的准备是要加快进程了。”杨广皱了皱眉头,如果突厥和高丽还如前些年一样夹着尾巴,他就用不着拍桌子表达郁闷了,前些日子在涿郡遭遇的行刺就是明证。

即便那些刺客不一定真的就是高丽王室所遣,但高丽树大遭风的名头总是坐实了,要不是因为高丽早就对杨广有不臣之心,刺客又何必费尽心思来挑拨杨广与高丽王室的关系?

如今长孙晟的来信可谓是板上钉钉了的,高丽的确是蠢蠢欲动了,更可恨的是,高丽现在开始拉拢大隋多年的小弟突厥了。

“所谓攘外必须安内,陛下只要隐忍他几年,用几年的时间大力发展大隋的商业,到时便能以财力的优势一举瓦解这两国的不臣之心了。”萧皇后看着杨广皱眉,也只能以中庸之道来开解夫君了。

这的确是中庸之道!遇到外敌侵略的时候,国人的传统思想便是先强大自己,卧薪藏胆几年之后再以绝对的优势一蹴而就地反击并消灭敌人。——清末的洋务运动是如此,民国丢失东三省也是如此,后来的南海群岛被菲佣侵占也是如此……

可是,只许你发展经济,敌人就不知道以战养战地发展经济吗?

“攘外必先安内!梓潼说得好啊。之前朕听说有秦直道,于是有了如今从涿郡到榆林的隋驰道;既然有秦长城,为何不能有隋长城呢?朕要修长城!这北边的门户只要有了长城,突厥也就无法作祟了,朕也就可以一心对付高丽了。”杨广似是从萧后语中得到了灵感,说出修长城的想法后竟不由得手足舞蹈起来。

“修长城自是稳妥之举,只怕现在不是时候。”萧后先是点了点头,后又不无担忧地说道。

“朕知梓潼什么意思,那帮老顽固,哎。”杨广叹了口气,萧皇后虽是口中说着不可,但并非是因为她在反对自己,而是那帮大臣在反对自己。

从修东都到修运河,从计议北巡到修驰道,他杨广遇到的阻碍还少吗?

但最后的结果又是如何?东都如今已经成了百万人口的繁华都市,运河的漕运能力已经有了沟通南北的大气象……

他们反对自己,难道仅仅只是目光短浅吗?

也是,也不是!

杨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大业,但这大业的前提便是安内,这安内便是加强皇权,换句话说,也就是削弱门阀的影响力;可门阀不是砧板上的鱼,他们可不会老老实实地任杨广宰割,所以他们在内心深处也就种下了一种思想:只要杨广说是有利的,那就一定是对自己不利。

双赢这种事,显然不可能存在于他们的思想里。

“通知他们过来廷议罢!对了,把齐王也叫上,还有苏游。”杨广叹完气,也意识到这直接交到自己手上的重要快递需要及时处理,随即吩咐了身边的王义。

杨广心中虽是有了计议,却也知道有些程序该走还是要走的,圣旨从来就不是皇帝的金口玉言,因为现实不是脑残的历史剧。

萧后见杨广计议已定,随即告辞而去。

杨广百无聊赖地思索着最近这些天的奇巧之事,从涿郡的刺客到一批匿名信疯狂地举报齐王,随即又是元寿等人的弹劾,似乎这一切的后面有一只黑手在掌控着啊。

按理说,齐王成为狗不理对杨广皇位的稳固是个好消息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齐王如今是他唯一的成年的儿子,众臣如今对齐王的态度显然又是对杨氏的江山不利的……

杨广百思不得其解之时,萧琮首先来到了杨广的席中,随即便是宇文述裴蕴薛道衡等人;这些人对于杨广的非正式宴请都是异常熟悉的,到来之后他们也不用在乎什么君臣之仪,皆是打完招呼后便纷纷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然后该饮茶饮茶,该喝酒喝酒。

不过,越到后面,他们越感觉事情有些蹊跷,今天列席的人可不全是杨广的文友啊;喝了几杯酒,他们反倒是微言谨坐了。

苏游显然是进来得最晚的,因为在门口的时候他便遇见了齐王。

杨瑓这几天可谓大起大落,原本以为昨日受到众臣的弹劾后就此被父皇雪藏了的,谁能想到才是第二日便接到了皇帝的宴请?

“鸿门宴?”齐王有心之下,便用重金砸晕了过来传旨的宫人,终于从宫人口中得知了事情的始末,巧的是他快马加鞭赶到杨广的临时寓所门口的时候竟然遇到了苏游。

两人自然没有太多的时间就前几天发生的事互相批评和自我批评,反倒是对今天杨广的震怒交换了意见和对策,两人明面上的关系向来是为人所知的,所以也无需避嫌,但他们聊完天进来的时候发现该来的人几乎全都到了。

苏游进来之时,看见杨广对他特意点了点头,一时也有些受宠若惊;但苏游也并不明白杨广的深意,只好点头以应,随即在末座坐了下来。

“很好,人都到齐了,咱们就开始吧。”苏游才刚坐下,杨广便开口朗声说道。

苏游才刚端起茶杯,听得萧琮之言差点一口把茶水喷了出来,合着这半屋子的人都在等我和齐王吗?杨广啊杨广,你丫太不专业了,“让领导先走”是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应该出现的情况。

这么正式的会议,你丫早早到来,让下属们情何以堪?

好在,除了苏游这个来自未来的穿越者此时有这卑微的心思外其他人并没太在意这个问题。

“今天召集诸位来此,是有一个重要的消息要通知诸位:高丽的使者已经到了突厥。”萧琮首先站了起来,郑重其事地说道。

“什么!高丽果然有不臣之心吗?!”众臣一脸不置信的表情,但这地方显然不是菜市场,所以他们的震惊全都浅埋在心中。

“诸位难道没什么要说的吗?”萧琮看着众人虽是有些震惊却一言不发的表情显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他虽担负着主持廷议的重任,却并非是为了说单口相声来的。

“高丽既然有意拉拢突厥,结果就只有三个可能,一是突厥人对其不屑一顾,反上书我大隋以示清白;二是突厥人持观望态度,故意隐瞒高丽使者;三嘛,就是突厥和高丽暗中勾结,可能会对我大隋不利。”杨瑓看着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地不出一语,终于还是第一个开口发言了。

众臣听得齐王分析得头头是道,一时竟忍不住对其刮目相看。

“阿孩分析得不错,那我大隋又当做出什么反应呢?”杨广听杨瑓说得有理有据,不由得点了点头,连称呼都比平常亲近了许多。

众臣闻弦歌而知雅意,纷纷揣测杨广和齐王两人是否早有沟通选择此时演一出双簧呢?

“陛下北巡突厥,是以和平的方式给突厥人带来友谊的,所要收获的该是他们的臣服才对。但这意外的消息也未尝没有突厥与我大隋离心离德之患,目前陛下要做的,显然是以预防意外和震慑宵小为主。”

杨瑓看着杨广高兴,心中的阴霾自是一闪而逝,如果说刚才分析的三个可能还是从苏游处得到的灵感,如今说的这几句可全是自己的借题发挥了。

“齐王所言,甚合朕意!诸位也都说说,咱们怎么预防,又该如何震慑!”杨广听了杨瑓所言,不由得在心中默默点了三十二个赞,开怀大笑之后又沉声问了起来。

“陛下,老臣有一提议。”元寿看着齐王抢了风头,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

170虎头蛇尾

“爱卿不妨细细道来。”杨广见元寿抢着发言,倒是比杨瑓侃侃而谈更为罕见,但有人肯出主意总比他们父子两人玩对口相声好,于是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昔年汉武出关,旌旗千里,可谓声势浩大;如今陛下出塞,也可把翊林卫之外的五十万大军分为二十四军,每日派遣义军出发,相距三十里,旗帜相望,鼓角相连,千里不绝,当不输汉武故事。”元寿亦是侃侃而谈,他的提议显然是针对杨广好讲排场这个特点提出来的,座中文官听了无不暗中击节。

“臣附议。”宇文述听得元寿说出这么完美的提议,第一个开口赞同,他同时也恨自己没能如元寿一般拿捏好时机讨好杨广。

“臣等附议。”除了齐王和苏游之外,其余人等纷纷点头称善,既然元寿抬出了汉武帝,既然杨广常常拿汉武自比,这出塞之事最好的安排当然是依照汉武故事。

“阿孩,苏游,你们以为如何?”杨广看着众人附议,心中也有些意动,但看着刚才还侃侃而谈的齐王如今有些尴尬,忝陪末座的苏游则更像是事不关己一般低头饮酒,自是有些奇怪的。

“父皇,儿臣也……儿臣以为,这个……这个……还是由苏游说吧。”齐王听了杨广相询,才发现一不小心就与众不同了,他心中对刚刚还弹劾完自己的元寿自是没法附议的,只是一时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此时发现苏游竟然也罕见地死忠于自己,自是如同看见了救命的稻草一般,又像是两个要好朋友遇到了追兵,自然是一意跑掉自己才算了事了。

苏游听得齐王这是要踩着自己头顶往上爬着逃命的节奏,心中自是幽怨,他的嘴角轻轻抽搐了一下后便恢复了正常,又清了清嗓门后才缓声说道,“元公之言,卑职以为不然。”

“横波以为该当如何?”杨广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元寿等人则玩味地看着苏游,众人此时才想起苏游原本只是元寿的下属,地位还隔着两个级别,按规矩他根本没资格出席这次宴会的。

齐王却在暗中点头,只要齐王能提出反对意见,又能自圆其说就行,至于父皇采纳谁的提议,那已经不是他改考虑的问题了。

“军队绵延千里,常有山川阻隔,可谓首尾不相顾;队伍突然遭遇不测时就会四分五裂,如果中央有事,则首尾不知道,况且道路漫长,难以相救。虽然汉武出关兵联千里,但这却是招致失败的方法,陛下是万乘之躯,岂能轻易涉险?”苏游微微一笑,随即胸有成竹地进言道。

杨广原本还以为杨瑓和苏游两人同穿一条裤子,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但他听完苏游之言,细细一思后便发现元寿的提议果然有些冒险了,这原本就不是他的初衷。

讲排场争面子是他一直的追求,但现在可是非常时期,为了面子而涉险是他所不欲的。一众文官听了苏游之言,联系到宴会开始前萧琮说起的高丽使者出使突厥之事,如果真应了齐王提及的第三种可能的话,此次北巡显然不会是一次愉快的旅途。

“苏卿家有何良策?”杨广点了点头,从称呼上就能看出来他很重视苏游的发言。

“回陛下,臣以为五十万大军可结为方阵,以圆环套圆环的方式进行防御,六宫及百官家属可在阵中。一旦遭遇变故,可令受敌方以车马为壁垒,再令骑兵策应支援,可保万无一失。”苏游扫了一眼众臣后,随即朗朗出语道。

“苏游之言,儿臣附议。”杨瑓听苏游说得头头是道,只是赶紧出来声援。

“诸卿以为苏游之论如何?”杨广摆了摆手,有些多此一举地笑问道。

“臣等附议!”众人除了元寿和宇文述之外,自是纷纷站在了苏游一边,或者说,他们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杨广的意思。

“极好!那行军之事就这么定了。”杨广见众人对苏游的提议再无异议,随即又叹了口气道,“咱们在涿郡已经定下了东征的策略,但计划始终赶不上变化,谁又能想到突厥人这个时候还敢接待高丽的使者呢?尽管染干向来唯我大隋马首是瞻,但突厥中未尝没有宵小之辈,如果他们利欲熏心地在咱们背后捅刀子,那可真的是……。”

杨广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在座的人尽情想象。

“他敢!”齐王理所当然地哼了一声,但理性还是告诉他,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不过他一时倒有些适应不了杨广近来有些畏首畏尾的举动了,难道是因为涿郡的那次被行刺?

“诸位有没有杜绝突厥人在咱们背后捅刀子的好主意?”杨广见到众臣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装傻充愣的举动,还是直接把问题抛了出来。

“前面齐王也分析过突厥与高丽关系的三种可能了,陛下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咱们也不可因噎废食,震慑宵小或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臣以为陛下不妨在榆林再搞一次军事演习。”纳言苏威看着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