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咄吉身边的人听他此说,也都感觉到了凉爽,遂又一传十十传百地东张西望起来。

“好奇是一种病。”苏游看着他们东张西望的样子,自然也知他们想知道的答案是什么,而他的内心也满满都是骄傲。

杨广坐到正位以后,想要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正式的欢迎时才发现一众首领和侍卫都在窃窃私语,更多的人则是东张西望地似要寻找什么,这才发现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随即又满心欢喜地对不远处的苏游点了点头。

“诸位一定是奇怪这帐中为何如此凉爽罢?你们就没注意到那些水缸吗?”杨广心中有了“人无我有”的骄傲后,心情大是舒畅,他喜欢掌控一切的感觉,更喜欢别人对他真心实意地膜拜,于是还是决定为这些人公开这未解之谜。

“水缸?”众人纷纷注目大帐中柱子周围那按照某种规律布置的水缸,他们原本以为那些水缸是为了防止走水之用的,想不到仔细关注之下才发现那些水缸外壁都沾满了水珠,而丝丝白气正以肉眼难以察觉的速度往外冒着冷气。

“我大隋有一种奇石,滴水便可成冰,这些缸中如今盛着的便是冰,朕想着旅途炎热,便一时兴起把这些石头带了出来,这也没什么大不了。”杨广轻描淡写地抹杀了苏游的发明,引来的却是突厥各部首领的惊叹,大隋的百官之中也有许多是第一次听这奇闻的,他们原本也是惊诧无比,却又只能假装一副不过如此的表情。

“居然有这么神奇的石头,我们真是孤陋寡闻啊。”启民可汗与大隋结交也有十余年了,此时第一次听杨广说起这种神奇的石头,心中虽是奇怪,口中也只能自叹无知了。

“诸位,万事以人为本,咱们把关注送给这些艺人们吧。”杨广享受完众人的惊讶,随即双手一拍,再一次把众人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击掌便是信号,鱼龙百戏们闻讯鱼贯而出,一场接一场地表演着诸如口中吞剑鼻子喷火以及胸口碎大石等马戏;那些漠北前来的首领哪里见过这些刺激?几轮马戏下来,他们已经忘记了天子在侧,竟是大户大喊起来,仿似过节一般。

杨广高高在座,见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喊声,竟也有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豪迈。

苏游看着马戏团表演,也难得忘情起来,只一意地欣赏这原本在他那时空他不屑一顾的把戏。

杨广以下,众人在宝龙宫帐中便吃边看,如同观看联欢晚会一般一不小心便过去了将近两个时辰,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众首领对于大隋的向往和天子的崇拜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随后,启民可汗代表众部落首领向杨广献上了骏马三千匹的大礼单,而杨广随口就回了一万三千匹布帛。

启民可汗又另有表章呈上,杨广见他郑重其事,接过来看时才发现表中所陈一如半年前所求之事,——染干感激先帝赐婚,以及向来仰慕天朝风物,再次乞求率领部族解辩易服,直接把突厥的版图归入大隋来。

杨广自不能把染干的卑躬屈膝当成真心实意,况且大隋对于突厥的策略便是以扶持突厥人来治理突厥,努力分化他们的势力为主的;此时杨广再次接到启民可汗的请求,自然只能岔开话题转移他们的目光了。

“诸位,随朕移步帐外,更有好戏等着你们。”杨广及时喊停了马戏表演之后,不失时机地站起身来指了指帐外。

众人看着鱼龙百戏退去,忍不住意犹未尽地轻叹可惜,及听到杨广说外面更有好戏,哪有不轰然应诺的理?

当他们跟随着杨广从大帐中出来之后,他们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大帐之外竟在短短的两个时辰之内多了一座城!

“这是?”启民可汗刚从惊诧中回过神来,刚要发问,却见齐王杨瑓率领一彪军骑着快马由远奔近,彩旗飘扬处夹带雷霆万钧之势,竟可遮天蔽日。

“莫非有变?”大隋官员对于齐王连日来训练卫士迎接突厥之举都是知道的,突厥人却不知齐王这是要闹哪一出,但他们却毫不犹豫地选择站在杨广一边,毕竟杨广这半天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

“诸位首领稍安勿躁,齐王这是演戏耳。”杨广这次把他们惊住,心中却也有些后怕,暗想这个出场方式给人的震撼真是太大了,如果这要是真的话……他没有往下想,而是摆手弹压住了众人的聒噪。

“原来如此。”启民以及其余突厥人都松了口气,如果真要是齐王作乱,他们如果站在杨广这一边难免是要沦为炮灰的,如今只是演戏,自然一切又是不同了。

咄吉冷眼看着不远处骑在骏马上英武不凡的杨瑓,心中却闪过些许失望;如果杨瑓真的就此造反,那倒的确是一场好戏,但如果只是演戏的话,那与表演百戏的艺人有何区别?

咄吉的不以为然,被苏游和杨广一一看在眼里,两人虽是不约而同地关注这个突厥少年,却同样地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启禀父皇,儿臣的演习队伍已全部就位,是否开始?”惊艳的出场之后,杨瑓单枪匹马冲到了杨广三丈之外,随即胯下坐骑人立而起,他身着铠甲不便下马却还是恭敬有礼地向杨广做了请示。

“开始吧。”杨广一挥大手,朗声吩咐道。

杨瑓得了命令,随即传令旗牌官,骑兵营步兵营弩兵营以及投石车营纷纷登场就位,随即便是一场教科书般的高仿模拟攻城战。

与上次苏游指挥的火烧新城一样,这一次杨瑓也做出了充分的准备,使用了更多的可燃物和助燃物或藏在泥人中或做成泥石的样子,但殊途同归的是,它们全都沾火即着,遇水便化。

仅仅只是一盏茶的功夫,那个突然出现在大帐前方几十丈外的城池上空已经布满了浓烟,而齐王的作战队伍早就从大开的城门中冲了进去,不用说,现在已经到了打扫战场的最后时刻。

咄吉看着齐王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各支队伍密切地配合着战斗,又忍不住拿自己的能力和他相比;他虽早就猜到齐王的这番表演必然经过了无数次的排练,但看着这震撼的效果还是有些颓败之感。

这齐王不简单啊!这么看来隋朝至少还有三五十年的气运!

既生杨瑓!何生咄吉?

咄吉叹气之时,一众首领又再一次地拜倒在杨广身后,他们山呼着,心中再一次为大隋所震撼。

这大隋啊,既能玩乐又能打仗,却不知他们还有什么是不擅长的呢?

“马球?”

咄吉摇了摇头,他早就听说大隋也有自己的马球队了,但他对此向来不屑一顾。

咄吉失落之时,苏游也有些迷茫,军演这股浮夸之风看来因自己而变成夸耀武力的传统了;他们两人都是心不在焉,但逡巡的目光却终于有了第一次的交集。

“哥们,请帮我捡起地上的肥皂好吗?”苏游真想冲到咄吉身边对他说出这话,笑容随之击退了阴霾,慢慢地扩散他的脸上。

175大隋三老

午后的军演结束以后,杨广便把出游的行程安排通知了启民可汗,并约定后日辰时开始由榆林向突厥王庭进发,启民可汗以及三千部族首领和护卫自是开路先锋了。

启民可汗原本就是为了迎接杨广而来的,此时听了杨广的安排自无异议。

鸿胪寺早就为他们安排了宿处,启民可汗等人欢天喜地地住下之后才发现他们隔壁便是辽东各国各部的臣僚使节,但他们都了解大隋的外交政策,所以他们在没有大隋朝廷允许的前提下,面对近在咫尺的各国领导人竟也不敢私下结交。

杨广命鸿胪寺好好照看这些突厥来宾后,随即召集朝廷的重臣重新回到了宝龙宫帐中。

**之后还需要爱抚,百官们自然知道这次朝会的主旋律应该是论功行赏,于是他们的目光有意无意地看向了高颎白明达以及杨瑓和苏游身上。

苏游被他们羡慕嫉妒恨的情绪所包围,继续无可奈何地忝陪在末座。

果然,杨广一坐好以后便情绪高昂地朗声说道,“诸位爱卿,刚才突厥的可汗染干再次向朕表达了解辫易服归附大隋的决心,朕的意思是容后再议。诸位都是了解我朝对突厥人的策略的,突厥毕竟离我大隋的两京太远了,还是以突厥人治理突厥人比较稳妥。”

“陛下圣明。”这个问题几十年来已经论证了无数次,既然杨广聪明地选择继承前人的智慧,群臣自然也是聪明地拍他一记马屁,不约而同大颂赞歌。

“既然诸卿没有异议,这事就这么定了。”杨广点了点头,很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众臣送来的马屁,又接着道,“突厥人仰慕我天朝风物与我大隋富强是密不可分,而如何展示天朝的富强和繁荣,靠的就是诸位的努力了,诸卿的付出朕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比如太常卿高颎,比如齐王杨瑓,还有白明达苏游等人,皆各有封赏。”

苏游听到杨广说到他的名字,不由得坐直了身子,哪知杨广并没有趁热打铁地着人念出封赏的清单,而是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与四邻友好共处,是咱们美好的愿望,但现实并不如此,前阵子长孙将军从突厥传来了高丽委派使者与突厥交好的消息,可能诸位爱卿也看到了,染干如今已经老了,他的继任者是否还与他一般对大隋忠心耿耿呢?”

杨广并没有把长孙晟传来的消息证实是虚惊一场的真相说出来,一来他是为了保护长孙晟的名誉,而来则还是想继续提议修长城以便千古留名。

“可能诸位爱卿认为染干逝去以后咱们大隋可以扶持另一个支持大隋的继任者,但以后谁可出使突厥?”杨广振聋发聩地分析着大隋与突厥两国目前的形势,众人听着他的话心中也不禁有了些危机感,竟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集中到了长孙晟的身上。

长孙晟已是风烛残年,除了他之外,朝堂中还有哪个文武双全能够出使突厥?还有谁能够震得住那些胡蛮?

“未来的形势不可捉摸,咱们只能以不变应万变,先把长城修好了,再思及其他的。”杨广果然还是再次抛出了修长城的提议,得到的回应依然也还是沉默。他看着纷纷躲避他眼神却不发一语的众臣,有气无力继续追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老臣以为陛下之论很有建设性,如今东方的高丽对我大隋虎视眈眈,西方的伊吾则直接破坏了丝绸之路,北方的突厥虽然还算平静,但他们的力量是比高丽和伊吾更强大的存在,如果北方一旦有变,那北方的边民……。”宇文述看着杨广孤立无援,想着此时正是自己出来救驾的时候,于是赶紧站了起来。

宇文述并没有把话说下去,但他所畅想的某些情节的确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于是又有几个人站出来顶杨广。

结果显然不尽如杨广之意,但聊胜于无,他总算是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朝会再一次虎头结尾地结束了,但杨广从来不是一个善罢甘休的主儿,他等的只是另一个契机的到来罢了。

朝会结束,日落西山,宇文弼正在帐中等候高颎到来时,白明达却似是无意地走进了他的帐中。

对于白明达的来意,宇文弼是有些忐忑不安,早在东都之时他们就有过几次会面,但结果总是不欢而;但白明达却像是一个块狗皮膏药,他似乎早就吃准了宇文弼不会把他的秘密身份说出去似的,竟是一次又一次的前来解劝。

宇文弼出身与前朝王室,严格说来他本就是前朝欲孽,他却因为性情恬淡而成了漏网之鱼;不过,要说他对前朝没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可非要说他对前朝感情深厚那也是说不过去的,——毕竟,北周王朝已经覆灭将近三十年了。

宇文弼一直以为白明达是杨广的人,因为作为一个外国人应该没什么立场才对,但他如今却突然冒出来说还有一个组织在为前朝奔命,并请自己前去主持,说什么推翻了隋朝自己就有可能复国……。

宇文弼第一次听到白明达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以为这人是在与他开玩笑,但他想不出自己与他有过什么交集以至于使他竟然能跟自己开这样的玩笑,于是他又开始怀疑这是杨广的思想生病了,可能这是杨广要寻趁着铲除自己的节奏而让白明达跟他玩钓鱼执法这一套。

及至宇文弼从白明达口中得知白衣弥勒这个组织后,他也偷偷地派人调查了这个组织,而后心中便有了一丝侥幸:如果他们真的能推翻隋朝呢?

但宇文弼实在是太老了,他已经没有冲锋陷阵的勇气,所以他一直没有对白明达的再四邀请表示出半分意愿;不过,因为那一丝执念存在于他的内心深处,他也有意无意地希望白衣弥勒真的能扳倒齐王,真的能把隋朝搞乱……

也正因为如此,宇文弼才会做出邀请高颎薛道衡许善心等人一齐劝齐王进谏之举,想不到宇文化及父子竟然与他想到了一处,于是他将计就计地把高颎等人引向了齐王,而他行此借刀杀人之策,今天无论如何都是不会去齐王宿处的。

宇文弼此刻虽然抵触白明达,但白明达此刻的出现至少能成为一块挡箭牌,至少他可以因此而轻而易举地推脱跟高颎等人一起去找齐王了。

宇文弼有一搭没一搭地与白明达说些无关痛痒之事时,却听门口有人轻叩了两下,宇文弼掀起帘子看时,果然是高颎薛道衡和许善心三人。

“诸公,老朽还有客人,恐怕是不能与你们结伴而行了,不过,待我处理完琐事,立马就赶去与你们会合。”宇文弼甚至都不用他们等着一起去,反把话说得死死的让他们先走。

高颎看着宇文弼脸色不善,此时听他琐事缠身,又见白明达在座,想要安慰几句终是没有开口。

“那我等便先走一步,公辅,你先处理自己的事。”高颎拍了拍宇文弼的肩膀,转身出了帐子,宇文弼看着他们向齐王的帐子走去,叹了口气后便走了回来。

“你把他们引向了齐王?”宇文弼简单说了高颎的来意后,白明达大喜过望地问道,这显然是一个把宇文弼拉拢过来的强信号。

“没有,推波助澜的是宇文化及。”宇文弼摇了摇头,为了保存自己就只能深藏功与名,他向来也是个性情恬淡的人。

“我能感受到宇文化及的蠢蠢欲动,齐王府中又在排演好戏了。”白明达会心一笑,他虽然是个搞音乐的龟兹人,但经过大隋三十多年的熏陶,也早就看不起戏子这个职业了。

齐王府中正在大排筵席,但由于齐王怕被皇帝猜忌,所以宴请的客人也只限于家臣,像苏游李靖这种特殊的客人职位已经算是够高的了,令齐王想不到的是,酒宴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竟听说高颎来访。

“高颎?”齐王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高颎这人向来倚老卖老,很长时间甚至连父皇的面子都敢不给啊,这是要锦上添花的节奏吗?

“高公,快请快请,还有薛公,许公。”杨瑓有些不可置信地带着苏游李靖等人走到帐子门口时,果然看见高颎以及薛道衡许善心三人来访,当下便大喜过望地以晚辈之礼往里让他们,高颎等人见杨瑓放低身段,大感不虚此行。

“老朽叨扰了。”高颎施了个臣子对藩王的礼,跟着齐王便进入了屋中。

看着几个老臣进来,刚才还在饮宴的人纷纷起身告辞,齐王想着这三老大概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一时又想到汉朝商山四皓的典故,所以他除了苏游和李靖之外,其他人也都不在意了。

“诸公,请。”齐王赶紧吩咐重新开席,并亲自为他们安排坐席。

“我等似乎来得不是时候啊。”三人中薛道衡和齐王相处的时间最长,他发现因为而使得一个好好的宴会不欢而散,脸上也有些歉然。

“正是时候正是时候,诸公,快请入席,这菜都快凉了。”齐王本有心巴结他们,此时听得薛道衡故作矜持,哪里肯依?

苏游李靖看着他们来意不善,虽有心离开,却实在不知以何为借口,只得如坐针毡地耐心忍着。

“不知三老有何指教?”酒过三巡之后,还是齐王忍不住问了起来。

“实不相瞒,我们是响应殿下号召而来,正想与殿下讨论向陛下进谏之事呢。”高颎原本以为杨瑓会开门见山地与他们商议进谏之事的,想不到齐王的隐忍功夫竟如此了得,但一想到齐王原本想找的是宇文弼,而此时宇文弼又不在座,便也了然了。

“号召?进谏?”杨瑓听了高颎之言,大概莫名其妙。

176唇枪舌剑

“不知殿下对陛下征发百万民夫修长城之举有何看法?”高颎看着齐王一脸茫然不解的表情,心情顿时变得烦躁起来,但读书人的骄傲又使得他在这时候不愿意提起宇文弼和宇文化及,只是旁敲侧击地换了一种聊天方式。

“对于陛下修长城的提议,我依然不改在朝堂上的态度,认为此时并非最佳时机,诸公以为如何?”齐王对高颎莫名其妙地疑惑有些不解,但他心中早存了这三老是来投靠自己的节奏,所以也能忍受他们对自己的考验。

互相结合的实质很现实,无论是男女还是王子和大臣,爱情或是正义只是响亮的口号罢了,实质却是可以从对方身上得到些什么,——或是对方的美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