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第一太子-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又到了早朝的日子,这是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次早朝,所以大臣们都是很规矩,也不由得他们不规矩,现在朝廷的一切都没有明了,大家能不小心吗?

“众卿平身。”赵匡胤端坐在龙椅上,派头十足,他的左边是儿子赵旭,虽然没有被封为太子,但是大家心里都是很明白,太子除了他还有谁。

“朕承继天命,既然已经登记,自当汲取前代的教训,做一个开国的明君,所以朕是不会诛杀旧主罢黜旧臣的。”

“朕可以当着众臣,立下祖宗家法,凡以后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赵匡胤说完大家朝堂上的众人,就开始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自古以来有那个皇帝这样做过,有罪不得加刑,就是说柴氏子孙除非是谋反大罪,否则还就是终生免死,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一个皇帝的胸襟。

看着朝堂上乱哄哄的,站在赵匡胤身边的赵旭,向前走了一步:

“肃静,朝堂之上注意君臣礼仪。”以前赵旭是十分的反感这种礼仪的不过现在他也发现这种礼节还是必需的,不然整个朝堂还不知道乱成什么样子呢?

“皇上还有许多的事情没有吩咐,看看你们是什么样子。”

大臣们这时候才注意到这里是朝堂不是菜市场,上面的是皇帝,不是买菜的小贩,个个都立刻噤声。

“旭儿没下面的的由你宣布吧!”赵匡胤看看下面的人,眉头一皱,对着自己的儿子说道。

“是,父皇。皇上的意思不仅旧主要厚待就连周朝的宗庙祭祀也是不能停下,派遣前周朝的宗室,每年祭祀周朝的宗庙,使其向后香火不断,另外皇上还要重用原来的周朝臣子。”

说道这里赵匡胤向身边的太监张德钧,吩咐道:“张德钧宣旨。”张德均可谓是三朝“元老”了,时候过世宗,周恭帝,现在又跟着赵匡胤混了。

他向他的新主子行了一礼,缓缓展开一卷圣旨,清了清他那公鸭嗓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新近登基,所有周廷官员全部录用,兹任命后周宰相范质为守司徒、兼侍中;

王溥,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仁浦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吴廷祚同中书门下二品,其余官员由吏部安排钦此。”

被授予职位的这些官员都是十分感激,都是跪在地上谢恩,其中以范质为代表:

“皇上如此的气度恢弘,臣等感激不尽,吾皇万岁万万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明朝以后正式流行开来的,没有想到在这里流行起来了,这还不是赵旭受到了后世的电视剧的毒害,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昨晚一不小心说出口了,赵匡胤他们一听觉得就十分不错,于是就出现了这里。

守司空,在官职前面加一个守字就是说明他不够资格担任司空的职务,只是临时授予他的,就是这样被临时授予大家还是很高兴,新朝廷不仅不罢黜自己的等人,还给自己提升官职,自己等人能不高兴。

“众卿还有什么事情吗?”赵匡胤见到自己的一纸诏书就把大家给收买了,也很是高兴。

“启禀陛下,老臣有事要奏。”这次是王溥走了出来,老家伙还满脸的激动,可能是被赵匡胤的宽容给感动的。

赵匡胤低头一看原来是老王溥:“王卿有什么事呢?”在赵匡胤的印象中,这个王溥是个小心翼翼的,锱铢必较,管理财物的好手。

“陛下,臣想奏的是,既然我们大宋已经建立了,那么就应该派出使臣晓谕地方,新朝建立,让他们服从中央,同时陛下应该建立祖宗宗祠奠定新的根基。”

“臣复议”

“臣复议”

“臣复议”

……

大臣们都是赞同有的人还在懊恼怎么就没有率先提出来这个建议,这是每一个开国皇帝必须做的呀,无论谁做皇帝都会赞同的。

新朝想要收复地方,必须要派使者到地方去宣旨,这是必备的程序,谁当了皇帝都是应该追封自己的祖宗,这是孝道的本分。

果然赵匡胤一听,这正是他想做的,于是下令让范质王浦等人去办这件事情,至于太庙则有赵匡义去负责。

很快各地去宣旨使者大部分都回来了,基本上都是好消息,都愿意服从新的中,央政府,因为他们听说所有的官员基本上就没有动,和原来一样,也就是换个国号而已,至此大宋算是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第92章封功臣

赵匡胤登基的一个月都是没有任何的军事行动,大宋新建都是忙着处理内政外交。

二月初四,太庙建成,这这一天赵匡胤尊奉母亲南阳郡夫人杜氏为皇太后,封自己的夫人贺氏为皇后,封王氏为贵妃,册封自己的长子赵旭为太子,次子赵德昭为滕王,改弟弟赵匡义名字为赵光义,封赵光义为殿前都虞侯。

初九,赵匡胤领着太子赵旭手捧玉册给祖先加谥号,高祖父被尊为文献皇帝,庙号僖祖。高祖母崔氏被尊为文懿皇后。

曾祖父被尊为惠元皇帝,庙号顺祖。曾祖母桑氏被尊为惠明皇后;祖父被尊为简恭皇帝,庙号翼祖,祖母刘氏被尊为简穆皇后;父亲被尊为武昭皇帝,庙号宣祖。

赵旭被封为太子之后,并没有闲着赵匡胤还给了他一个新的职位,知枢密院,让他辅佐魏仁浦管理军事,让他以太子知枢密院,魏仁浦也是不敢以赵旭的顶头上司自居。

与此同时赵旭在这一阶段也是征询赵匡胤的同意,新近成立了两个组织,都是从前他手下的那些个黑影分离出去的,一个叫做风影,就是捕风捉影的意思,不过倒不是真的捕风捉影,而是负责打探情报的,他们的负责人叫做刘红庆。

其中还有另一支叫做锦衣卫,统领是董玄烨。赵旭也没有还的名字取,当年大明的锦衣卫是多么的威风,所以他顺便就取了这个名字。但是这个锦衣卫却是没有这么大的权力,他们只负责处理一些比较棘手的事情。

大明的锦衣卫有侦察、逮捕、审问等权力,那时候的锦衣卫可以止小儿啼哭,说他们是穷凶极恶也不假。

现在赵旭成立这两个机构,一个负责侦查,一个负责侦查,而且他们相互负责监督,绝对不会出现大明臭名昭著锦衣卫的形象的。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发展这两个组织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赵旭让他们放手去做,这个刘红庆还真敢放手去做,就连一些朝中大臣的府邸上都被他安排了人。

“太子,我刚刚受到消息石守信他们在一起聚会,语气中表现出对皇上和太子的不满,说是他们帮皇上夺得了天下,但是皇上去没有给他们好处,这也太大胆了。”

在东宫,赵旭端坐在正堂,他的两旁分别是刘红庆和董玄烨,情报头子,刘红庆正在向赵旭汇报他得到的消息。

“我说老刘,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难道你派人监视他们去了额,你的胆子也太大了一点了吧,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你说?”赵旭将茶杯狠狠的摔在桌子上,茶水四溅,看来他真的是生气了。

其实赵旭当初只是让那个刘红庆负责收集消息,没有想到这小子居然连朝廷重臣和新贵的家里都能安插进去人,这家伙还真是有能力,但是这要是让他们知道了,朝廷又要起波澜了。

“下臣该死。”刘红庆从来没有见过赵旭生这么大的气,平时也只不过之摆个脸,没有想到现在居然发起火来,憨厚的董玄烨也是吓得跪在了地上。

“你现在是不是胆大了,不经过我的允许,你既然派人监视朝廷的有功之臣,你这是胆大包天。”

“太子,老刘他也是为了您,为了您你能够掌握大臣的情报,您就饶恕他这一次吧。”赵旭奇怪的是,这个平时笨嘴笨舌的董玄烨居然能说出这番话。

“哼,起来吧,我要不是看着他是为我办事,我早就,恩,怎么还不起来,难道还有我亲自去拉你吗?”赵旭的的怒气稍微消了点。

“谢太子,要不我把那些人给撤出啦?”刚从地上站起来的刘红庆又试探性的问道。

“胡扯,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撤回来干什么,让他们小心点,千万不要露出什么马脚,还有你要多向蜀国,唐国等等地多派些探子,多搜集一些情报,对我们以后有用。好了你们下去吧。”

刘红庆和董玄烨识趣的退了出来了。赵旭没有任何的迟疑就去赵匡胤去了,刚才别看他对刘红庆那样怒气冲天的,可是他心里却是听到了关键的信息,那些拥立皇帝的新贵对迟迟没有封赏不满。

这可是十分严重的一件事情,整不好朝廷不稳,因为他们是手握兵权的人呀。

“陛下,太子来了,您见不见?”张德钧给赵匡胤续上一杯茶水的功夫,就像赵匡胤禀告。

赵匡胤登基以来,夙夜忧虑,整日在为怎么能统一天下,每日都很晚才能休息,这不他还在看各地呈上来的奏章嘛!

赵匡胤却没有直接回答他:

“张德钧是你知道你的老祖宗找高吗,这个赵高欺上瞒下,弄得一个强盛的大秦迅速走向没落,唐朝也有许多的宦官居然还能废立皇帝,你的这些老前辈还真是神通广大。他们都是你的好榜样呀!”

赵匡胤手中握着玉做的毛笔,不停的在奏折上批批改改,语气平和的说道。

虽然赵匡胤的语气平和,但是张德钧却是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这皇上说的是什么意思,他说的这些前辈都是霍乱朝纲的能人,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宦官,可他们也是在历史上臭名远扬,历朝历代的皇帝对手对他们十分厌恶。

现在皇上说他们是我的榜样,那不是说我像他们一样,难道我上一次收礼的事情,让那个皇上知道了吗?

“皇上,皇上奴才不敢,奴才不敢呀。”小命重要,张德钧不停的磕着头,很快额头上就是青肿一块。

“哼,你不敢最好,你以前有什么事情,朕也不追究想我大宋是不允许的,张德钧你以后要时刻自省知不知道。”

“是皇上,奴才记下了。”

“好了,迎太子进来,你就在外边候着吧!”

不一会儿,赵旭就进来了,对着赵匡胤行了一个君臣大礼,现在他们可不是当年在家的时候了,况且这边上还有宦官宫女呢。

“父皇我刚才怎么见张德钧额头上怎么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怎么一回事呀。”赵旭见到张德均的时候,只见他满头都是大汗,而且额头上有明显的伤痕。所以赵旭才有此一问。

“这个狗奴才居然收了别人的银子,向那人传递宫内的消息,朕要不是念在他曾经有功劳的,早就斩了他。”自古皇帝最怕什么,怕的是宦官和大臣互通有无,这样的话皇宫内还有什么秘密可言呢?

“不过朕想经过这一次敲打,他已经会有所收敛的,对了旭儿你这么晚来有什么事情吗?”

“我确实有重要的事情和您商议,你们都下去吧。”赵旭对着周围的几个太监宫女摆摆手让他们离开了。

“父皇,我这么晚来确实是有重要的事情,自从你登基以来似乎只是忙着安抚旧臣,却没有封赏功臣。”

“你是不是听到什么传言了,朕还是相信自己的那一帮兄弟的,他们是不会在乎这些的。”

“父皇的那些个兄弟确实是情深,但是您现在已经是皇上了,不能再向以前那样的考虑问题了,您必须考虑到下面人的情绪,人家拥立你当皇帝,您当然要给人家好处的不然谁敢,好比说,人家付出了劳动,你当然要给人家工钱了,您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时候的赵匡胤没有快凝成了一块,他都是没有想到这一点,是呀人家拥戴自己做皇帝并不是因为和自己的关系好,总有自己的一番打算吧。

“旭儿你是不是得到什么消息了。”他知道赵旭当初向他说成立了一个什么高情报的机关,可能就是从哪里得到的吧。

赵旭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我们可以先给他们升一级,这样也可以稳定住他们,等一切稳定下来的时候,我们在做其他的打算,现在还不是时候。”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赵匡胤下旨大封功臣。

任命原来的后周义成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为归德军节度使。

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江宁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为义成军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

武信军节度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为镇安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

殿前都虞候王审琦为泰宁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虎捷右厢都虞候张光翰为江宁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龙捷右厢都指挥使赵彦徽为武信军节。

这些都是以前都是官很大的人,其他的人也是各有赏赐,像楚昭辅这样的原来的小官也是升了好几级,那个校尉王彦升也成了京城的巡检,也就是京城的卫戍司令。

赵匡胤又做了一件让大家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厚葬了,他进城时候的唯一抵抗者,韩通,赠为太师,厚待韩通的家人。

至此,在京城无论是周朝的旧臣还是朝廷的新贵才彻底的稳定下来,大宋开始将目光瞄向了地方。

第93章长翅帽

经过一番的大封朝廷功臣,和安抚旧臣,这些朝廷的新贵总算稳定了下来,他们个个掌握着军权当然高兴了。

不过赵旭却知道以后这些人的兵权必须要收回来,不然的话,一定会很麻烦,因为现在大部分的兵力都是掌握在这些人的手里,想要统一天下的话,必须要大规模的用兵,必须要自己掌握军权。

不然的话,也不会出现赵匡胤后来要杯酒释兵权了,不过杯酒释兵权付出的代价也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是用国家的财富换来的,赵旭绝对不会再赞成他老爹在用这样的方法了。

“皇上,太子,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扣留了我们的特使周光迅,同时在欢迎我们大宋使者的酒宴上,他还对着郭太祖的画像大哭。”

赵普连忙将搜集到的消息报告给赵匡胤和赵旭听,赵普现在早已经不是归德军的掌军书记了,因为从龙有功,赵匡胤封他为右谏议大夫,充职枢密直学士。

“父皇,我说的不错吧,这是李筠还是会反的,那么他和北汉刘钧的书信来往也是真的了。”其实赵旭早就得到情报了,不过赵匡胤还是不相信。

这是因为赵匡胤刚刚登基不久,就让使者去了潞州,想李筠宣旨,这个使者被扣留了,赵匡胤正大怒不已的时候,李筠亲自来朝拜了,但是赵匡胤又阴转晴天,还封他为中书令,处处礼遇他。

赵匡胤哪里会知道,李筠当时是痛苦不已,当时就要起兵造反,幸亏他手下的人劝住了,这次勉为其难的到汴京朝拜新皇帝的。

赵普听着太子的意思,他早就得到了消息,这不可能,他是最先得到消息的,就立刻进宫来想皇帝禀报了,这太子怎么这么早知道的。不过他也没有问。

“哼,这个李筠朕待他不薄,他居然还是要造反,朕饶不了他。”赵匡胤重情重义,但是他最痛恨的就是那些毫无信义的人了,你李筠已经向我效忠了,你还想着反叛,看我怎么收拾你。

“父皇,李筠的儿子李守节明天就达到汴京了,这个时候李筠让他的儿子来,会不会是来迷惑我们的,因为我听说李守节和他关系一直不好,也或许是李筠故意将他送到京城来,想借我们的手除掉他呢?”

从赵旭的奏报中赵匡胤也知道李筠和他的儿子关系不怎么样,估计李筠有这方面的打算,但是赵匡胤岂是那么轻易被人利用的。

“赵普你和光义去准备一下明天接见李守节的事宜,不要马虎,但是也不要有多大的规格,毕竟他不是我们的属国而是我们的地方官员,记住要有我大宋的风范气势。”

赵匡胤前一阶段下旨,修改全国触犯新皇帝宁子、已死去皇帝名字的州县,所以他的弟弟赵匡义就被改成赵光义了,赵普领命退下去准备了。

这时候整个房间内,就只剩下赵匡胤父子两个了,但是赵匡胤的脸色依然不好看,看上去好像有什么难事。

“父皇,你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情,看您这愁眉不展的?”赵旭根本就不习惯父皇这个称呼,但是前几天在早朝的时候她一顺嘴就叫了爹,这下可被大臣们教育了老半天。

虽然这对自己来说,并没有什么事情,但是老是听那些老夫子在耳边聒噪真是烦不胜烦,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叫赵匡胤父皇了。

赵匡胤耐着性子说了一遍赵旭听着也是摇了摇头,这群大臣还真是太随意了,你这让皇帝如何是好,原来是是在朝堂上大臣们是下下面窃窃私语。

原来是今天的早朝,赵匡胤一脸庄重地端坐于龙椅上,聚精会神地听着一位大臣的奏报。

身为一个开国的皇帝,赵匡胤很想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给朝堂营造一个庄严、肃穆、神圣的氛围。所以他是坐的很是端正。

不料没一会儿,让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几个大臣很随意地在下面交头接耳,全然不顾朝堂上应遵守的起码规矩。

对于眼前的这一不和谐的一幕,赵匡胤心中很是不爽,但他不露声色,并没有当场发作对几名不守纪律的官员点名批评,而是若无其事地继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