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第一太子-第6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752章朝廷议论

赵匡胤说这句话的时候想到了以前赵旭跟他说过能够有就会将府上纳入到大宋的范围之内,以前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因为那个时候大宋还没有只是一方诸侯,可以说是一方诸侯,只有中原一地。

周围还有吴越、南唐、后蜀和北汉,大宋能不能统一其他的国家还是未知数,说不定还可能被其他的人的国家给消灭,那里会那么容易,那个时候赵匡胤只关注眼下的事情,这些事情也没有放在心上,一转眼这么多年了,现在终于有实力了。

对于扶桑华夏历史上早就于记载了,最早对扶桑有确切记载的历史著作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

该书《地理志·燕地》成扶桑列岛为“倭”,当时扶桑列岛的人接受了这一称呼,其实接不接受都没有关系,扶桑这个时候和东汉的实力相差太远了,也没有来往。

公元6世纪,倭国认为中原王朝确实比较强大,有自己要去学习的地方,他们学习中原的先进经济、文化以及政治。

这个视乎倭国的政治经济实力才开始不断的增强,也像是一个完成的国家了,实力渐渐的增强。

俗话说的好,有钱的男人会变坏,这一个国家要是实力大增的话,也是会改变以前的一些政策了,倭国就是这样。

鉴于自己的国家耳朵实力增强了,这倭国国王逐对“倭”的称号感到不满,他们也查阅了一些华夏国家关于这个词语的解释,那是一种看不起的称呼。

并且他自认为居于国之东,乃日出之处,便逐渐用“日”字代国名,从此对外他们可是用了这一个称呼。

公元607前倭国派遣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出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由过去自称倭王改为称“日出处天子”。

不知道当时杨广是怎么想的,这就有点狂妄自大了,这明显的是将自己的凌驾于大隋之上了。

公元645年扶桑孝德天皇即位,通过大化革新,完成了扶桑全境的统一,将国名正式定为扶桑国。

《新唐书·扶桑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扶桑。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可见,扶桑得名与日出有关系,至少在公元670年已改用现在的国名。

而且他们自称是天皇,而中原人一般还好称他们为倭国,以及倭国王,扶桑用在官方称呼上,特别是前几年,扶桑还曾经进犯过大宋的东南沿海地区,所以很多的大臣都是对他们很熟悉。

“怎么不说话了,朕问你们有没有什么意见,不说话是不是都没有意见吗?”

赵匡胤见到大臣们只是在下面交头接耳,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就连赵旭此时也都没有说话,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赵匡胤看到这里的火了,我能用得着你们的时候你们不说话了。

“启禀陛下,臣认为不妥,大大的不妥,这有违我儒家的教诲,还请陛下三思。”这是孔宜,也是文宣公,更是孔子的第四十五代孙。

宋乾德四年封曲阜县主簿现在执掌国子监,开宝七年年是从山东那里调过来的,国子监祭酒,谁都没有想到他居然说出来这么一番话。

本来他来上朝的机会很少,但是今天却是大朝会,此时的这里站着的官员不小于二百人,国子监祭酒也有机会在这里了。

孔宜是孔子的后代,也是这一代的文宣公,在士子心中有着很高的威望,谁让他们都是儒生呢,孔宜刚说完后面就开始有一群人支持他。

他是孔子的思想就是仁政,并且主张有教无类,后代人都已经将有教无类给误解了,认为大宋此时没有必要要大动干戈。

还是以德服人的好,还别说孔宜还真的是这样想的,说他们单纯也好,愚钝也罢,反正人家此时就是这样想的,人家孔宜认为自己做的对,所以就直接站了出来。

“呵呵,孔大人说的也对,孔圣人一直将的就是以仁德治国,但是不知道孔圣人教诲对于君主应该怎么对待,记得齐景公问政于孔圣人。孔圣人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知道着这句话怎么理解?”

苗训带着笑意问道,这是在想孔宜发飙了,这苗训又不是正儿八经的儒学,他的祖先诸葛亮是一代忠君爱国的典范,但是他不是,他是一个实用主义。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苗训应该是最想问的是前面,君君臣臣,其实也就是说,君主要有君主的样子,大臣要有大臣的样子,孔宜也只好老实的回答。

“孔大人不亏是孔圣人之后,家学渊源,身为臣子我们一定要牢记君忧臣辱,君辱臣死。现在扶桑人居然在我们的都城,大庭广众之下让此时我们的陛下,这是对我们最大的侮辱,身为臣子这个时候应该感到丢脸,应该用性命维护君主的体面,维护大宋的体面,对于这样狂妄自大的国家,应该讨伐,让他们知道做错了事情应该受到惩罚。”

苗训慷慨激昂,说的很是振奋人心,大多书的人都感觉到热血沸腾,这些人心中都有一颗君主权威至高无上的权威,刺杀皇帝这些做臣子也没有面子,也丢人。

想一想你的老大都在你们的眼皮子下面被刺杀了你们还好意思吗?

干脆找一块豆腐直接撞上去自杀算了,苗训这一开头大家都是开始了对着孔宜炮轰起来了,特别是武将平日里就对他不满意,现在终于找到机会了,还不使劲的说你一顿吗?

孔宜本来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而已,谁成想好像是捅了马蜂窝了,这些人都可以针对他,这让他有点招架不住了,甚至有的武将开始针对儒家学说了。

赵匡胤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他只是想问一问群臣的意思,反正无论如何他已经做出了决定,皇帝做出来的决定一般很难更改,如果是有心人其实已经看出来赵匡胤已经做出来决定,只不过是尊重一下大臣们而已。

第1753章东征伐扶桑

“够了,这不是重点,现在父皇询问你们到底要不是攻打扶桑,说那么多干什么只说我们到底行不行动就行了,其他暂时放在一边,你们只需要说是可以去还是不去,分别说明理由就行了,不要进行攻讦。”

赵旭看着这些大臣真的是能偷换概念,不是针对扶桑是针对个人了,这一点让赵旭比较生气,平时他们就知道相互攻击对方,到了这个地步他们还在攻击政敌,这样做就不对了。

赵旭这一声吼,让大臣们都低下了头,老老实实的转移到正题上来了,纷纷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的人还是比较有骨气的,大部分人都占城出兵,不过也有人觉得这个时候不合适,毕竟北方还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在,这样以来朝廷之中又一次的分成了两派,争吵不休。

“好了,这样下去也不是一个办法,朕其实已经决定了出兵扶桑,人命宋延渥为征东大将军率领二十万水师即刻出发攻打扶桑。”

是时候到赵匡胤乾坤独断的时候了,赵匡胤说话的语气不容置疑,也不容反驳,不过赵普这一次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平常他都是赞成赵匡胤的,这一次怎么回事,居然唱单调了,还子啊坚持着不能出兵。

不过这个是也不是他们能够左右的,现在外面来了急报,京东路的告急,京东路下辖的济南府被扶桑给攻击了,对没有错正是扶桑给攻击了。

也就说说现在不是大宋出不出兵了,而是大宋怎么地抵御他们了,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满朝武都惊慌起来。

赵匡胤在这边要求出兵攻打扶桑,还正在议论这没有决定呢,这耳边扶桑已经率先动手了,这动作朕快,那些反对出兵的人此时也哑火了。

“这里还有一封送来的国书,不过不是扶桑人亲自送来的,而是他们直接用箭射到城内的,小的特意从前线送来的,请陛下过目。”

国书?

国书这样送来是对大宋更大的侮辱,直接用剑射到城内来,这是多么的嚣张,即使两国交战还要正式下战书呢,现在你们这样做已经成功的惹怒了大宋的君臣。

“哼狂妄至极,狂妄至极,想不到隋炀帝朝的事情居然发生在本朝,难道朕是隋炀帝不成?”赵匡胤将国书直接的扔到了地上,赵旭站在最前面,他想看看这上面写的是什么,他看完之后脸色也是大变,上面说了很多,其中有两句是最刺耳的,也就是赵匡胤说的他遇到了前朝隋炀帝所说的事情、

前朝大业四年,倭王遣使递交的国书称“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无恙”同年,倭王遣使致书称“东天皇敬西皇帝。”

这看起来没有什么,不过要是明白华夏文化的就应该明白赵匡胤为什么这样生气了,人们总喜欢日出,不喜欢日落,日出代表着新生,而日落却代表着衰弱,扶桑当时国王这样说就是绝大的讽刺。

还有按照华夏的习惯都是东南西北,东在西前,你们扶桑的国王称动天皇,而称中原皇帝位西皇帝,还是在前。

人家中原的皇帝都是称为天子,你却称天皇,天子是上天之子,而天皇就比天子高了一辈,这对一个皇帝来说怎么能受得了呢!

不知道当时杨广的反应如何,但是现在赵匡胤是忍不住了,这些对于赵匡胤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侮辱。

“哼,我大宋建国以来百战百胜,从来就没有遭受到如此的欺辱,天皇,天皇,那将我父皇置于何地,谁要再反对以大不敬论处。”赵旭这话就已经是定下来基调了,谁要再说反对找死,这关系到了赵匡胤的脸面问题了。

“父皇儿臣请命带兵踏平扶桑,不破扶桑誓不回头。”赵旭对扶桑的人恨意不是一般的人能理解的,本来赵匡胤前面说任命水师提督宋延渥为征东将军征讨扶桑,现在赵旭也要去。

“臣也愿意跟着殿下饮马扶桑,请殿下恩准。”

“臣也请命跟随殿下去扶桑。”

一些原本在朝廷上准备杨老的人此时也想去凑凑热闹了,比如赵匡胤的亲家,张令铎,虽然赵匡胤还没有同意,但是大家都看得出来赵旭是志在必得,估计他是飞去不可了。

一些武将都是蠢蠢欲动,他们闲下来这么长的时间,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自然是要珍惜了,现在大宋和契丹正有一场大战,他们是没有机会的,现在于这么一个聚会他们自然要抓住了。

“父皇这是儿臣的一个心愿,也是儿臣为人子的应尽的本分,请父皇一定要答应。”

赵旭是从人子的角度上来说的,自己的老爹受气了,身为人家的儿子,自然是要为老爹讨回来公道了,谁也不能反对,赵匡胤本来不想同意的,毕竟赵旭现在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他没有了武功,这一路上还不知道有多少危险,这样去他也不放心,可是赵旭这一番话说出来,不同意的话,也不好,难道自己不接受他的孝心,其实朝中已经没有什么大将了,也不能这样说,有是有,可是不能再继续启用,那些人正是这些被解除兵权的老将。

赵旭去最合适不过了,毕竟赵旭也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赵旭又增加了一个头衔那就是征东大元帅,其他的几个老将也都在他的手下听命,也算是给赵旭带来一些班底了。

“陛下那济南府的战事如何呢?”赵普立刻询问道,济南府现在已经岌岌可危了。

“朕相信北方将士他们能够应付,太子你就直捣黄龙吧,怎么打仗是你们的事情,朕只要这个国家消失在朕的眼前。”

赵匡胤淡定北方的事情他不过问,全部交给北方的将士,济南府的扶桑人应该是从高丽而来的,北方辽东还有大宋的兵马在,这些扶桑人想要越境那根本是不大可能的。

如果直接将扶桑攻破的话,即使济南府被攻破也没有什么,他们也完蛋了,赵匡胤要的是扶桑国破。

赵旭也没有耽搁直接就出发了,给宋延渥的圣旨还在路上。

第1754章离开前夕(一)

赵旭走之前来到了大羊专门研究武器的地方,这里有大宋最为专业的技术,最顶尖的人才都在这里,如扶桑自然要带一点他们那里没有的武器了,当然是要最顶尖的武器了。

“怎么多年以来我从来都没有过问你们,自从半年之前我说让你们加紧备战,多造一些武器,不知道哪些武器现在怎么样了。”

“回殿下的话,按照您的吩咐,小人们连夜赶工,现在已经制造了箭矢百万枚。火炮二十门,床弩三十架,希望能满足殿下的需求。”

这个毕恭毕敬的人是这里的领头的,以前他只是一个手艺人,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后来他被赵旭选中进入到了专门为大宋制造高尖端的武器。

特别是火枪和火炮就是他的制造成功的,这人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名字相当的文艺叫做胡汉卿。

“汉卿这半年来能知道这些确实不算多,是不是将北方战备用的准备完毕了是吧?”

要是没有北方的战事这半年的时间绝对不会只制造这些东西,毕竟北方的用度也不少。

“太子,我们也只能知道出来这些了,因为必须留下来北方所用的,属下无能。”胡汉卿以为赵旭要怪罪他,自己先谢罪。

“哈哈你多想了,你们不仅没有罪,还有大功,这一次如果攻打扶桑胜利的话你们首功,汉卿你知道你们知道的这些东西可以给我们大宋的节省多少伤亡吗,等到东征回来,我一定会给你们请功。”

赵旭说的也在理,如果不是提前安排的话,估计也有这些武器,但是绝对不会有这么多,那样大宋的士兵一定伤亡的比这个要多。

“我们出发之后你们还要继续努力,最重要的是箭矢还有火炮用的炸药这些药跟上,只有这样在扶桑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将扶桑给拿下来。”

火炮在和契丹的作战之中已经显示出来了威力,可是之大火炮确实也有点困难,这三十门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

“额,太子殿下这火炮我们改造这么长时间可是依然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火炮能发射几次之后就会异常的发热,不能再用了,如果强行再用的话,很有可能会自己爆炸造成我们自己的人伤害。”

胡汉卿早就知道这个缺点,不过这缺点他也不能改正,他自己是没有那个本事了,那一段时间赵旭也不在,要知道很多的技术难题都是赵旭帮助他们解决的,这火炮也是赵旭提供的模型,他们合众人之力才研制出来火炮的,现在出现了难题他们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

“唉,现在的计划哈不能去解决这样的,只能慢慢的研究了,我一次用十门,这三十门可以分为三轮来用,可以暂时考虑用水来冷却。”

赵旭无奈摇了摇头,他知道用水冷却这火炮毁坏的哥哥快,这一个办法是不得已才用的,赵旭现在哪里有这么多长时间去管这些,说实话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自己也不是武器专家,只能慢慢的让劳动人民去摸索吧。

“再说扶桑能有多少高大的城池能用的上火炮,我们主要还是用弓箭,只要件事足够,我会用最小的伤亡南下扶桑,好了,我赶时间我会让人立刻让人将这些运往前线。”

士兵们根来来往往的将这些武器现行运往前线,他们会在哪里集合,宋延渥接到圣旨就会立刻出发,现在圣旨还在路上。

赵旭趁着这个机会和家人好好的团聚一番,估计这一次春节又不能在家里过了,现在都已经是十月了份了,赵旭再怎么又能力有自信也不会认为自己会在两个月之内将扶桑完全给拿下来在,这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今年他又不能陪着家人过春节了,想到这里他就觉得有点愧对自己的家人,也快要离开了,他要在这个一段时间好好的和家人团聚一下。

此次为了圆自己的一个梦想,会发生什么事情自己也说不定,也许自己会不能回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你说朝廷中那么多的将军,你为什么要去,难道朝廷离开你就不能转了是吧,你看你这么多年来你在家里陪我们的时间又多少,都是在外面忙,上一次还在外面养伤养了半年,差一点死掉你还有我们这些人吗,你满脑子都是朝廷,你以后不呀回来了。”

赵旭没有想到那几个女人反应都是够激烈的赵旭却没有吭声,因为他没有办法去反驳,她们说的都是事实,被她们给狂轰了半个时辰赵旭一点都没有不耐烦,这而是自己欠她们的。

在这一段时间内,赵旭还殷勤的为他么端茶倒水的,表现的很是谦逊,随便她们怎么发火,自己也没有怨言,哪里敢有什怨言呢,毕竟所有的一切都是以为自己的造成的。

“你怎么不说话了,你以前不是挺能说的吗,怎么一声不吭了呢?”身为老大的高桂英这个时候寒着脸,质问起来赵旭。

这个家伙也太过分了,这才回来多久自己就不安分了,她们可是听说了今天在早朝尚书说赵旭自己愿意去的扶桑,赵匡胤本来就没有打算让他去的,结果最后他主动请缨,声泪俱下的请求让自己去。最后赵匡胤才让他去的。

可是赵旭才回来多长时间,才几个月,而且现在他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身手高强的赵旭了,武功失,这战场上刀枪无眼,赵旭这样做根本就是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