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第一太子-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要成为一个古往今来的第一人,将我大宋的疆土拓展至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我大宋的龙旗。”

这是赵旭的愿望,也是在努力的目标,不过在他之后的时间里,却实也是这样做的。

很幸运的他也是做到了,不过就连今日的赵匡胤也是没有想到,赵旭以后能够做到这一点。

他现在只是认为赵旭只不过是想有个奋斗的目标,对于赵旭说的这些他不知道能做到吗?

第185章无意间的感触

一首千古的名词句将赵匡胤惊得一愣一愣的,没有想到儿子这么的有雄心。

更加吃惊的是这个太子,这个帝国未来的继承人居然还想着把大宋向前扩展开来。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要有大宋的龙旗,这是什么样子的豪言壮语,就凭借这一点就是个不凡的人呀。

赵匡胤震惊完之后和赵旭商议了一下其他的事情就离开了,也没有人知道他们说的什么。

这天赵旭和苗训两人就在开封城内不停的溜达着,现在已经是过了春节的二月份了。

这一阶段也没有什么样的事情,这一次赵旭将苗训找来就是商议一下市舶司开通之后的第一次远洋航行的相关事宜。

苗训现在看起来气色十分的不错,这两个月他的小日子过的很是滋润呀。

一家子团圆就够他乐的了,妻子和女儿也在自己的身边这让他十分的高兴。

“先生最近来起来你气色不错,是不是遇到什么喜事了,看把你给高兴的,怎么了难不成嫂夫人又有喜了吗?”

赵旭一边走,一边开玩笑道。

果然苗训听到这句话后,脸色有点微红,还真的被赵旭给说准了,这件事情是真的。

看到苗训这个样子,赵旭在心里暗说:

“不会吧,这都能被我给碰对吗?”

苗训有点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满是窘态,这个样子赵旭是没有见过。

“嘿嘿,这件事情我也是知道不久,很久就想再要一个孩子,这么多年了,小苗也这么大了,没成想你嫂子,嘿嘿。”

苗训又要为人父表现出来的完全和平时不一样,有点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那就要恭喜先生了,没有想到先生又要当父亲了,我也有点期待了,这当父亲的感觉是什么?”

还别说赵旭对这个还真的有点羡慕了,自己从来都没有当过父亲,也不知道当父亲的滋味是什么。

苗训一听赵旭问的这个问题,收了刚才那副孩子气的模样,瞬间白嫩的就比较严肃了:

“这个父亲就是意味着一种责任,对儿女的责任,是一种神圣的职业。”

苗训说的很严肃,不过他表述的倒是很正确的,成为父亲或者是母亲就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是每一个为人父母的都有的共同心态,一种与生俱来的心态,父母就是意味着责任。

这一点赵旭目前还体会不到,所以他有点迷茫,不过他相信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能有深刻的体会了。

想着家里两个有身孕的娇妻,自己内心不由的浮现出一种幸福的感觉。

赵旭打断了正沉浸在幸福之中的苗训:

“好了先生我知道你是个好父亲,但是你也不用一直在这里说吧,是不是像让我羡慕你呀,那好吧你赢了,我被你给打败了。”

原来苗训一直在哪里说个不停,有点唠唠叨叨的了,这一点让赵旭十分的不适应了。

这还是那个睿智的苗训先生吗,今天怎么有点不同了,这个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吗?

其实赵旭还不了解,作为父亲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

“哈哈哈主公也不也快为人父了,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明白我现在的心情,到时候你也不会这样说我了。”

苗训一副说教的样子,不过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也确实是赵旭的师傅。

“好了走了这么长的时间我也有点渴了,前面有个茶馆我们去解解渴吧。”

两人不知不觉的已经说了大半个上午,赵旭还真的是有点口渴了,正好前面有个茶馆,所以他才想进去坐坐。

主要的不是他有多么的口渴,而是他真的走累了,这身体怪不得说逛街的时候说累。

这件茶馆布置的还是相当的不错的,看上去挺干净的,客人也是不少,不过大家都是在哪里听说书的人在说书。

赵旭两人坐下就有人给他们续上了茶水,只听上面在讲着三顾茅庐的故事。

一听这苗训来了兴趣了,毕竟三顾茅庐的主角里面有自己的祖先在的,苗训能不感兴趣吗?

周围的人也是一阵的兴奋叫好,诸葛亮自古以来都是名相的典范,加上传说他又聪明绝顶。

所以世人对这位智慧化身的名相都是十分推崇,现在听到是他的故事,都是竖起耳朵在哪里注意的听着。

不过这一次说书人说的并不是什么诸葛亮用什么大智慧来解决什么大事的。而是诸葛武侯命终五丈原。

听到这里赵旭忍不住的摇摇头叹了口气,苗训见状连忙询问赵旭是不是对武侯有什么看法。

“主公,您是不是对武侯他老人家有什么想说的?”

赵旭听到苗训问这个问题也是一愣,刚才自己确实是想到了一些关于诸葛亮的事情,没有想到苗训居然问了这么一句。

“唉,我确实对诸葛前辈有点不满,但是这不是说我对他有什么意见,我只是从个人的角度有一点看法,说出来先生不要见怪。”

当着人家的面,在这里说人家的祖宗,这无异于当着面打人家的脸吗?

为了防止苗训有什么不满,所以他事先说好这是自己的看法,并不代表什么。

同时强调了一下,自己也是很佩服诸葛亮的,那就是在告诉苗训,其实我也是很佩服你的祖先的。

“主公请说吧,没有什么事情的。”苗训也想听听这个自己要跟随的人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虽然是这样说,但是他内心里还是不希望赵旭说什么不好的话,那再怎么说也是人家的祖先。

即使他有什么过错,你可以自己自由的说,但是你不能当着人家子孙后代的面直说吧。

“先生,我想说的不是诸葛武侯他老人家的不是,我只是从我自己的角度去评说他的一个方面。”

“说实话我是听崇拜诸葛前辈的,我相信每个人都对他十分的崇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赵旭说的是有点拍马屁的嫌疑,但是他说的是实话,即使是诸葛亮的敌人也是不得不承认诸葛亮是才智双绝的。

“可是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我想说的是他老人家有个致命的错误。”赵旭突然来了个转折。

“恩?什么致命的错误?”一听到有人说自己的祖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立刻慌忙的问道。

几百年年来自己家的人都是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完美无缺的,现在怎么说有致命的错误了。

“对,他老人家就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他无论什么事情都是亲力亲为,这样势必消耗他的精力,这是十分不明智的。”

诸葛亮不是病死的,完全是自己累死的,不然也不会病倒了,这就是他太忠心刘备了。

生怕有什么做不好会觉得对不起刘备,所以事无巨细都是亲力亲为,这样能不累吗?

“这也是致命的错误,这不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吗?怎么主公认为鞠躬尽瘁不好吗?”

苗训松了一口气,他还以为赵旭说的是什么致命的错误,原来说的是这个,自己也就释然了。

“先生,我也没有说鞠躬尽瘁有什么不好,可是太多过于亲力亲为绝对是不明智的选择。”

诸葛亮事无巨细,什么都亲自过问,即使是士兵的吃什么他都会去亲自问问。

要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十分的有限的,人要把精力用到最关键的地方,这就好比好钢要用到刀刃上。

诸葛亮那个时候说身为一个丞相,掌管着全国的军政大权,要他办理的事情很多。

他总不能每一件事情都要亲自过问一番吧,可是人家孔明先生就是这样以自己充沛的精力总领一切的大小事情。

“孔明先生最大的错误就在这里,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他身处高位应该关心国家大事,不能都是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其他无关的事情。”

身为国家的二号领导,而实际上却是真正的领导人,皇帝也是没有什么大的权力和才能。

所以很多的事情都是交给他解决的,他已经是好真正的一号领导人了。

身为一号领导人只要只要制定好大政方针,然后选定合适的官员去执行就好了吗?

这样就会保证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其他的事情,才能保证这个国家,这个王朝正常的运转。

经过这一番的说辞加上有意无意的引导苗训是有点接受了这个说法。

看来自己的老祖宗还是这样的,怪不得当时他会突然大病,最终实施与五丈原。

本来赵旭还没有想到给苗训说这样的事情,不过是今天听到说书人这个故事次啊想起来的。

自己真正表达的意思就是要各司其职,尽量做到不越权,将一些事情直接交给相关的人去执行就好了。

没有必要自己亲力亲为的,不然还要那么多的官员干什么,你当是摆设呀。

国家也不能养闲人不是吗,这一点赵旭猛地想到这一点还真是深有感触。

没有想到来一次茶馆,听到一个说书的,就想到这些,看来真的是值得了。

这为赵旭以后执掌整个国家进行分权也是有极大的帮助,他也坦言是受到这次的影响。

第186章节度使制度

赵旭的一番没头没尾的话一说,赵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具体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可是这苗训居然真的听懂了,这也不是说他听懂了,而是他自己琢磨一下,觉得这样说的也是十分正确的。

想一想自己家族记载的关于自己祖宗的事迹,现在想起来是真的如赵旭所说。

诸葛亮日理万机,全国的大事事无巨细全部都要过问一番,上面还详细的记载着有一日他亲自去看士兵的伙食。

然后告诉后勤的人员,说是要给士兵做什么。吃什么,伙食要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可以说真的做到了鞠躬尽瘁了。

当时个是看了之后就是认为自己的祖宗真是了不起,真正的做到了爱兵如子。

怪不得当时的士兵都是十分的爱戴他们丞相,这样的人谁又能不去佩服呢?

可是现在想起来这样的事情都是错误的,因为诸葛亮不仅仅是这一次去过问这个士兵的伙食问题。

以后每天他都是去过问了一番,这就有点过了,这不是走的亲民路线了,而是劳心劳力了。

正如眼前这位太子说的,身为一个身居高位的人,不是不可以关注下面的人。

可以适当的让士兵和你近距离的接触,让下面的人能感受到你的善意。

但是这种事情你没有都持续的话,你自己不觉得有点无聊了吗?这样的小事情你都过问。

绝对会极大的分散你的精力,你应该做的是运筹帷幄,进而统筹全局。

不应该事事都要问的,你可以适当的分权,让下面的人去做,这样不是很好吗?

“主公你想说的是要将权力下放到具体的官员手里吗?”

苗训又不傻,人家只说了凡是没有必要亲力亲为,你只要管好你的分内之事就好了。

人家没有说其他的,可是弦外音就是说你不能把什么东西都抓在自己的手里吧。

但是他自己又不能直接说我要把手中的权力给别人吧,这样的事情怎么能从他的嘴里说出来。

要知道他现在的身份不一样了,说出来的话自然也不一样,很可能就是朝廷以后的准则了。

越是这样的人,说话一定是要小心了,不然还不让有心人听了去,所以现在的赵旭也是这样。

凡事说话做事留三分,不能说全了,这就是说这事情的变数还是很大的,没有定下来。

“先生果然是聪明绝顶,一点就明白,我是有这个想法,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什么三权分立他都想提出来,不过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才不提出来遭别人的炮火攻击呢。

现在是皇权至上的时代,根深于人们心中的就是要有皇帝大权独揽。

那门现在还能说要把皇帝的权力分出去吗,想不说其他的人,即使赵匡胤这一关也是说不过去吧。

“既然是分权,我想听听主公有什么看法,怎么个分权的方法。”

“先生那只是我一时兴起才提出来的,具体的我还没有想好,但是已经有了大致的轮廓了。”

按照赵旭的猜想这个分权就是要两步的,一时分掉官员的权力,二是限制皇帝的权力。

不过限制皇帝的权力现在绝对是不行的了,且不说以后他当皇帝了吧。

这个限制皇权就是限制自己的权力,这一点他倒是不怎么在乎,他真正在乎的还是自己手中的权力。

他现在需要的是集中的权力,高度的集权,几乎没有人可以掣肘的权力。

赵旭并不是贪恋权力,也不是舍不得自己的位置,不然他能提出来分权吗?

因为他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要统一天下,统一天下不是一句话说的。

我说统一就行了吗,谁听我的,统一天下靠的是堂堂正正的天子之师。

靠的是军队的战斗力,靠的是一个国家的财力和物力,将他聚集起来,将对方消灭。

你以为这些东西在一个不是高度集权,皇帝说的就是金口玉言的时代,能很容易的办到吗?

如果皇帝说的不算了,权力被限制了,谁愿意听他的,要有个什么决策还不是要集体商议。

集体一商议还不是要耽误多长时间了,这样大好的机遇早就白白的溜走了。

所以赵旭把这个限制皇帝权力的构想从脑海中给删除出去了,先不说能不能行得通。

就单单他的理想就不允许他这样去做,也许他会这样做,但是绝对不可能会发生在现在。

“按照我的猜想我是决定要分散官员们的权力的,这个大概的框架我脑海里还是有的。”

这不赵旭自己直接把其中的一部分给砍掉了,说是自己只想到了限制官员的权力了。

苗训一听这是可以的呀,现在地方官吏的势大,是要分散他们手中的权力,这样有利于中央的统治。

他的一生都是辅助明主为己任的,现在他自然是站在有利于自己辅佐人的统治的方面想的。

现在各地的节度使权力过于大,这一点也是他最担心的,他也在想着如何的解决这个问题。

没有想到赵旭就在这个时候说有要分散官员权力的想法,这一点他是绝对的赞成的。

只要把他们的权力给给瓜分掉了,他们还拿什么去威胁中央的统治呢?

“既然主公有了一个大概的框架,那么你能不能说一下,我倒是想看看你的这个主意是什么样的。”

“先生,你是高看我了吧,我能有什么高明的主意只不过是有了一点的想法,说出来,让先生来参详一下,具体的还要靠你们来完成。”

具体的细节赵旭是绝对想不出来的,他只能说出来一个大概,剩下的还要考这些大臣去完善。

“我最想解决掉的是威胁我们大宋统治的地方的节度使问题,我想做的就是把他们的权力给分出去。”

赵旭开始滔滔不绝的讲了一起来,说书人在那边说书,他在这里讲他的。

节度使这一个词出现的比较早,节度节度就是不就是节制调度的意思。

魏晋的时候朝廷就开始设置了代表政府的持节都督,代表朝廷行使权力。

在北周和隋的时候将这一持节都督又改称为内地都督府,但是并不是长设置的。

因为这一时期战事并不是时常的发生,所以只有在北方防止游牧民族的地方才长期的设置内地都督府。

但是无论是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还是北周和隋朝的内地都督府都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的。

也就是说没有均田制这些制度是不能实行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但是唐高宗李治以后均田制逐渐遭到了破坏,土地兼并也是十分的严重。

还有一些不愿意受到压迫的农民不断的逃跑,加上大量的流民,均田制已经名存实亡了。

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士兵逃亡,严重的出现了国防的困难,使国家处在危险之中。

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和改变临时有战事的时候出现征调士兵的困难,逐渐的形成了职业化的士兵。

并且也出现了将大量的士兵驻守在某一地域,暂时设置一个临时军镇。

这些军镇逐渐的制度化,开始形成有固定驻地为了管理这些大的军镇,开始设置了专门的军事长官,也就是节度使。

但是这时候的节度使还不是朝廷的固定的官职,只是在稍后的时间才成为固定官职。

在唐玄宗李隆基当政的时候,节度使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职位,在全国形成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伊西八个节度使区。

同时加上剑南、岭南两个镇,一共算是是个大的军事区域,形成十个大的军区。

节度使代表朝廷治理朝廷,统帅这些朝廷的军队,朝廷授予他们征伐的权力。

这时候的节度使还是比较听从朝廷的调遣的,他们也是老老实实的作着朝廷的官吏。

但是朝廷忘记了中、央政府授予征伐权力的时代是出现在春秋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