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枭在唐-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两具赤果果的羔羊,李怀唐当然不会客气,与身边的美人们不同,吉娘与枫娘无疑是为侍候人而存在,容貌姿态天生狐媚,光看一眼都觉得骨头酥软。李怀唐觉得怜香惜玉在她们身上不适用,每当看到她们那勾魂的眼神,心底里处于睡眠状态的辣手摧花**不禁蠢蠢欲动。

所谓百花齐放才是春,这一夜,李怀唐尝遍了浓浓的春意;这一夜,安洛儿恍然大悟,原来那些奇怪的物件可以如此妙用……

第448章 讨伐的决定

沉闷的柘枝城因为一场婚礼而开始热闹。 热书阁 新郎是乌鸦,新娘是伊丽、故去伊捺吐屯的小娘。敏感的贵族富商看出了门道,如果说之前的释放俘虏和派发粮食是怀柔,那么现在这一招与和亲之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受到邀请的都是石国的名流和重要人物,虽然请柬上署名不是李怀唐,但是无人敢怠慢,新郎乌鸦是宁远铁骑的重要战将,而伊丽的证婚人是名声鹊起的安洛儿,不识相的轻则家产改姓,重则人头搬家,无论哪种结果,都只需一句话,都很正常。

婚礼上,伊捺长子痛心疾首宣布将吐屯之位还给莫贺,并代表在乱兵之中死去的父亲前往长安请罪。

然而,石国国君之位实质依然扑朔迷离,希姆城一战,莫贺吐屯重伤,至今尚在昏迷之中,而其一家在伊捺造反之初已被屠戮一空,继承人无望。人们不禁怀疑李怀唐欲取而代之,希望这个结局的占大多数,毕竟宁远城与西键城的富裕,他们都略有所闻,更重要的是,在其法则之内,人生安全与家产财富都会得到保护,这一切明显有赖于李怀唐,当然,也有人强烈反对和忧心忡忡,李静忠是旗帜鲜明的一位。

让所有人看不透的是,李怀唐没有表现出吞并石国的意愿,反而表示已完成对盟友的承诺,为莫贺吐屯光复了河山,不日即全军撤离石国,还权于石国人,同时对米、曹、康等国发动惩罚之战。

李怀唐的前半部份表态大受李静忠欢迎,而后一半的计划则引起了他的不满,双方不欢而散。拂袖而起前,李静忠抛下了冷冷的一句:“米、曹、康、史等国均已臣服大唐,上将军伐其国无异于与大唐动兵戈。如上将军一意孤行,后果自负!”

李怀唐非善类,针锋对麦芒,态度坚决地再次强调三日后的出征。

婚礼上的不快没有引起波澜,毕竟大唐遥远,在场的石国人还感觉不到其影响,他们更关心的是上将军离开后将由谁来填补石国实权的空白,可惜的是,上将军没说。

婚礼继续在喧闹声中,觥筹交错中进行。席间,吕尚卿明显感觉到了王忠嗣的忧虑。

“王将军以为上将军的决定如何?”吕尚卿开门见山。他对王忠嗣的感觉不错,认为他是一名正直的热血的,兼且很有想法的军人,与那些阴险的政客宦官有实质上的区别,尤其是王忠嗣千里奔袭碎叶城一战,让他眼前一亮,不禁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所折服,心里有了将其留下的想法。

王忠嗣神色凝重,他自动请缨到西域作战目标是骄横的突骑施人,随着对突骑施人的战事结束,他认为李怀唐的继续征伐是称霸西域之举。

“老吕,实话说,我是担心上将军成为苏禄汗第二,难免与大唐产生矛盾。”

“苏禄汗第二?”吕尚卿一愣,继而愤慨:“上将军善待唐民,致力于民生,与暴戾只知抢掠的突骑施人截然相反,如何比之?我明白你的想法,其实质无非是大唐不能容忍一个强大的宁远出现在其边境上。大唐始终希望染指西域,然而又心有余而力不足,分化治之,说得好听却只是一厢情愿行之无效。上将军说得对,如果西域不在我们的有效管理下,那只会便宜了大食人,又或者在数十年后被你担心的苏某汗第二所侵吞,那样的话才是悲剧,才是对大唐利益的侵害。远方糊涂的政客对长远利益视若无睹,而王将军亲临其境耳濡目染,难道还不懂这些么?”

王忠嗣苦笑,低头深思。吕尚卿则在一旁继续向他灌输“反动”观点:西域之地自古中原政权未曾有效统治之,基本都是名义上的归属,胡人政权你方唱罢我登场,看你强大就喊一声天可汗,除了满足统治者的虚荣心外,于国于民毫无益处。

对于吕尚卿的说法,王忠嗣有本能的抵触,却无从抗辩,正如他所说,李怀唐以打通丝绸之路为己任,依赖与大唐通商而生存,切身利益决定了其不可能与大唐为敌,更不会傻得像突骑施人以劫掠大唐为乐,而且,强大的宁远还会是大唐抵挡大食的屏障,成为大唐抗击吐蕃人的最佳盟友。

“说我呢?”两人正热谈着,李怀唐突然出现,在他们身边坐下。

“呵呵,上将军,我们谈着是否该讨伐其余的昭武诸国的问题。”吕尚卿毫不掩饰。

促使李怀唐不惜得罪李静忠的是阿塔带给他的消息,阿拔斯志向远大,富有侵略性,其可怕的宗教政权是异教徒的噩梦,一旦让他推翻倭玛亚王朝,战火将烧到宁远,所以有必要建立战略纵深,将自己的势力推至撒马尔罕。

李怀唐的分析很深刻,作为出色的指挥将领,王忠嗣深以为然,单从军事角度来看,南下攻取康国势在必行。

“可是,康国等国不都是臣服大唐了吗?上将军何须多此一举?”想了想,王忠嗣还有不解。

李怀唐道:“臣服?这你也信?如果明天大食人来了呢?我保证他们会马上投到大食人的怀抱,毕竟,大唐不能给他们任何一丝一毫的保护,而大食人的弯刀却是真真实实地架在他们的脖子上。我需要的是他们受我的领导和调遣,能真正在大食人到来时发挥出抗击的作用。”

王忠嗣默然点点头。

“好了,不辩这些了。”李怀唐忽而笑转话题,“王将军用兵之妙令人叹服,不知此次出兵可有教我。”

王忠嗣不推搪,思考片刻,提出建议:“我们的兵力不足,可集中兵力攻之,切莫分散兵力据之。”

李怀唐颌首表示英雄所见略同。其实,他没打算驻兵占领各国,柘枝城是他的试点,扶植忠于自己,或者是与自己有共同利益的势力来统治管理柘枝城,远比他耗费钱财派兵镇守来得方便多。对于康米等国皆可如此效仿。宁远铁骑是用来决战的,必须能够快速集中使用,将其分散到各地,只会使其逐渐丧失战斗力。

第449章 不一样的三国志

米国位于康国之东,石国之西南,其君治钵息德城,与撒马尔罕距离仅百余里,是康国的东门户,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从柘枝城出发,有两条路可通往钵息德城,一条是向南经过俱战提,在距离东曹国三十余里处折向西;另外一条是向西南直达其境,两地相距两百余里。

宁远铁骑选择了最近的西南小道,一路快速行军,将路上所遇,吃惊得口瞪目呆的米国人抛在身后,兵锋直指钵息德城。

此次出征,安洛儿依然紧跟李怀唐身边,与她一起的还有两名恭顺的侍女。初夜之后,她将两名倭娘视作了心腹,虽然她不屑两名倭娘的床第技巧,却看得出李郎很喜欢,当然,不耻下问是羞于启齿的,通过“观战”成了她掌握取悦手段的捷径。

本以为还要在柘枝城多待数天,可以与爱郎多缠绵两天继续无果的破瓜之夜,熟料李怀唐在乌鸦洞房的第二天便誓师南下,大出了众人的意外。

“李郎太无耻了!说好三天后的,结果又倒数!”南下的路上,安洛儿喋喋不休,不知是因为心愿未竟,还是两腿之间的不适感导致了她的坏心情。

小美人的幽怨换来的是得意的笑声。李怀唐道:“这叫兵贵神速。昨天城门紧闭,消息无法传递出城,今天开门,难免出征的消息会被透露。我要赶在米国人做准备前兵临城下,杀他个措手不及,说不定兵不血刃便可拿下钵息德城。到时我再抓几个公主给你做侍女,哈哈……”

安洛儿俏脸霎时通红,下意识看向身后的两名倭娘,她们虽然低着头,却看得出是在吃笑。安洛儿知道她们俩在笑什么,那一夜的窘迫都被这两名倭娘看去了,不禁又羞又愤娇嗔不已:“李郎!”

“好了,不说这个。不舒服的话就上马车歇着。”李怀唐忍住笑意,怜惜地望着她。安洛儿很倔强,非要骑马跟着,长途行军颠簸难受,尤其是她目前的身体状况。

安洛儿终于上了马车,马车里气氛很闷,俩倭娘总是垂眉低眼的,问一句答一句,很是无聊,与她闹得来的莎娃又不在。想起莎娃,安洛儿偷偷发笑,这个傻大姐居然被李怀唐任命为柘枝城城防将领,负责组建城防军,新婚燕尔的乌鸦被留在城里协助她完成成军工作,防军两万,名义上听令于昏迷中的莫贺吐屯。

选莎娃入主柘枝城的军事主将有利于消除城内的不安情绪,莎娃是安洛儿的手下,而安洛儿是柘枝城人民心中的善良女神,一方面由莎娃怀柔,另一方面辅助以乌鸦的杀气,软硬兼施肯定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明着说是退出柘枝城,实际上,李怀唐在柘枝城里布置了不少军事力量,比如防军中的所有军官,都来自于宁远铁骑的老兵,他们经过军院的特训,特别是在白羊的熏陶下,个个都对李怀唐忠心耿耿,由他们掌控着这支防御力量,等于控制了石国的中枢。而且,防军一旦组建完毕,很快就会从其中挑选士兵前往宁远城的军院深造,然后再以他们为骨干扩大军队规模,为以后吞并整个石国奠定基础。

经过一天一夜的行军,宁远铁骑到达了钵息德城城下,将米**民吓了一大跳,国君哈罗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手足无措。

投降可能不用死,却会失去除头衔以外的所有一切。哈罗是新上任,还不到一年的光景,还未享受够高高在上的快感,让他就这样丢弃权力,他心不甘情不愿。可是,不投降,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哈罗发现自己面临着纠结的单选题,貌似再无其它选项。

大臣们的意见大部份倾向于献城投降,也有顽固者坚决反对,主张宁为瓦全不为玉碎,一边固守一边待援,等待康国的军队来解围。

愿望是美好的,可正常人都想得到,一旦顽抗,玉碎是肯定的,却未必能阻止瓦全,那个一相情愿的援军恐怕只存在于米国人的希望里,康国人会出兵?那将是一个奇迹!

折衷的方案是,派使者出城求和,大将希希里幸获此殊荣。

宁远铁骑在城外十里处扎下了军营。众将摆出齐聚于中军帐,摆出了威严气势侍候希希里。

“来试探口风的吧?”李怀唐一点面子都不给,直接戳穿了希希里薄薄的遮羞布,引得众将一阵嬉笑。

“上将军言笑了。我国君喜闻上将军远道至此,特遣我前来劳师。”希希里带来了仿佛永恒的笑脸,也带来了牛羊粮食。

“劳个鸟师?快滚回去让你的国君带兵出城迎战,你爷爷我胸前的银星还没满呢!”胡子跳将出列,圆眼怒瞪,吐沫横飞。

“噗哧!”矜持于李怀唐身侧的安洛儿忍不住一笑。看看粗鲁的胡子,再比较她的李郎,想起当日因她而起的纠纷,心中甜蜜四溢。

“这?”希希里感觉自己是秀才遇到兵了,安洛儿娇美的笑意提醒了他,“我米国多美姬,能歌善舞,素闻上将军有此雅趣,君王特准备了十数人,只是过于匆忙,未能及时带来……啊!”

惨叫,因为希希里很不幸地中招了,一只装水的杯子狠狠地问候了他的鼻子上,鲜血顿时直流。

希希里惊恐地望着侍候在李怀唐身边安洛儿,小美人盛怒异常,整个营帐里似乎被她的气场所笼罩,笑意憋在将士们的脸上,等待爆发的时刻。

希希里向来自诩深晓察言观色所向披靡,见到李怀唐身边侍立着一名乖巧的小美人,他琢磨着李怀唐好色,连上战场都离不开美姬,于是急中生智。可今天的运气不在他这边,俏丽的安洛儿不是侍女,而是可怕的妒妇。美人计不但无效,还给他带来了灾祸。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希希里偷偷地瞟向了李静忠,当初护送财礼美人送给李怀唐之时,他们有缘交集,为了各自的目的而达成了默契的同盟。

“上将军,我看米国国君一片诚意,何苦相逼至斯?”尴尬的气氛被李静忠打破。在他心里,孰轻孰重还是分得很清的,得知收复碎叶城,他不回唐领功,无非就是为了限制李怀唐在西域的扩张称霸,这也是皇帝给他的密旨。

李怀唐目视吕尚卿,示意他出列。

“别废话,这是我们上将军的条件,”吕尚卿将一长卷宁远产伍氏纸扔到希希里的脚下,“拿着回去告诉你的国君,许之,和平,不许之,战争!”

条件是妥协的产物。经过苦思,李怀唐答应了李静忠,给米国一个机会,至于米国国君是否把握得住,那就另当别论。

米国使者被赶回了钵息德城,当然,礼物么,被留了下来。

“赔偿、驻军权、豁免权、开矿权、筑路权……免税、学唐言、习唐礼…”希希里满头大汗,长卷纸在他的手上,在国君面前一一念出,长纸上一共罗列了21条,款款触目惊心。

安静,王宫里出奇的安静,各人呼吸之声清晰可闻。李怀唐提出的条件叠加无疑是变相亡其国,叔叔都不可忍,更遑论婶婶。

果然,国君出离了愤怒,刚刚的平静只为爆发一刻的绚丽。

“欺人太甚!”

案桌倒地,杯碗碟子统统被平移数步,伴随着清脆声,遍地开花。

“寡君欲拼死与敌酋一战,你们可有好建议?”哈罗的眼里尽是怒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竟然无视敌我之间实力上的悬殊,激发出豪情壮志。

希希里急忙劝说:“不可,万万不可,陛下万金之躯,怎能冒此风险?那匪首武力惊人,与他单挑的胜算不大。”

“混帐!谁说寡人要与他单挑?”哈罗憋红了脸,有吐血的前兆。

“啊?死守?”众大臣反应过来,被吓了一大跳。国君突然勇猛,要去与李怀唐决斗,他们没啥意见,可若是将他们绑架上命中注定要翻扑散架的战车,个个都不乐意了。钵息德城经历了数年的战争,城防破败,兵寡民弱,士气低落不堪一战;而宁远铁骑如日中天,强悍无敌,一番比较,结论是:鸡蛋碰石头。

尽管大臣们没有明确反对,可是他们的沉默和面面相觑已经将他们的态度表露得一清二楚。

“废物,懦夫,一群废物!都给我滚!”哈罗由悲而愤,愤至无奈,却也只能逞口舌之欲。

众大臣在哈罗的暴跳如雷中被斥退了,唯有一人故意落在最后,并留了下来。

“达索?你在这干什么?”哈罗眉头颦颦,疑惑的目光凝聚在自动留下的达索身上。

达索是拔汗那人,故主阿了提在宁远城下战死,辗转之中,他投到了哈罗麾下。他被迫流浪异乡寄人篱下完全拜李怀唐所赐,心里对李怀唐的怨恨不亚于此时的哈罗。哈罗问策之时,他已有算计,只是顾忌到人多口杂,故而隐忍至今。

达索恭敬回答道:“臣与那李怀唐有不共戴天之仇恨,蒙受国君收留才不致于在异乡仓惶而死,今国君有难,我岂能袖手旁观?臣不走,是为献计故。”

“有何好建议?速与寡人说说!”哈罗迫不及待地离开宝座,走到达索跟前,着急心情洋溢于表。

达索道:“只要国君下定了决心,我就有办法。这几个月来,臣找到了不少勇士,等的就是今天。”

“哦?”哈罗不明所以,困惑地望着达索,私蓄死士,可谓图谋不轨。

达索慌忙解释:“陛下误会了,臣结交勇士是为了向李怀唐复仇。既然他送上门来,我便将这些勇士送与国君,为国君完成惊天之举。只要国君将李怀唐诱骗入宫,我埋伏勇士于殿内的铜柱内,国君砸杯为号,勇士们闻声杀出,趁乱将李怀唐剁成肉酱!擒贼先擒王,李怀唐一死,宁远铁骑群龙无首,可能溃散,也有可能顺服于国君的麾下。”

“好!”哈罗双眼放光,尤其是听到有可能收揽强大的宁远铁骑之时。不过,冲动的兴奋只维持了半个呼吸的时间,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复又陷入沉思。

“嗯,”哈罗沉吟着衡量计策的可行性,半晌才不安地说道:“此贼入宫必然前呼后拥,而且他武功惊人,只怕……”

对于哈罗的担忧,达索显然胸有成竹,从怀里摸出一本书,递到国君的面前,道:“国君毋虑,汉人的书都这么写的,其中不乏埋伏刀斧手砍杀谈判对手的成功例子。里面的细节还提醒了臣,为此,臣到处搜罗了十数副大唐步兵重甲和重斧,嘿嘿,那恶贼再怎么厉害也难逃一死!”

“这,这是什么?”哈罗不认识汉字,接过达索手中的书,大眼瞪小眼。

“三国志!”达索的语气里充满了骄傲与讽刺的意味。骄傲是因为他懂得一些汉字,讽刺是因为此书是从宁远城传来,据说是碎叶公主新近成立的印书坊出品,书里记载的历史为他提供了灵感、一个干掉李怀唐的灵感。当宁远铁骑报复骨咄国之初,他预感到米国迟早也会面临这样的灾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